太原宝藏地 教育资源优 “为儿童成长赋能”第五场志愿者培训:捕捉纯真,定格生活中的美
太原宝藏地 教育资源优 “为儿童成长赋能”第五场志愿者培训:捕捉纯真,定格生活中的美,
太原宝藏地 教育资源优
转自:太原发布
太原宝藏地 教育资源优
用最短的时间,高质量完成热力管道安装;根据小区热负荷、热指标计算出热力站出口总流量;通过仪表计算压差,判断除污器是否堵塞……在太原市供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选手们争先恐后,展开一场“温暖”的较量。
今年8月以来,太原市总工会已启动热力行业、数字经济行业、民营医疗行业等多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让广大职工在竞赛中切磋技艺、提高技能。
市总工会坚持多方协同、多措并举、多维推进,通过举办劳动和技能大赛、开办职工夜校、培育职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等途径,聚焦产改重点内容,着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为我市深化全方位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2014年,杏花岭区组织专项调研组深入调研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并赴全国多地考察,广泛汲取发达省市经验,努力寻找适合杏花岭区教育事业的改革新路,并在全市首开以县级区域实施集团化办学的先河,先后成立山西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新建路小学教育集团和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开始实施“大学区制”改革和“名校+X”战略,使全区“择校热”“大班额”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山西省实验小学中车分校 张昊宇 摄
2014年秋季,小店区八一小学接收平阳景苑小区配建学校,成立八一小学平阳校区,正式开启了小店区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进程。
2017年,太原十二中新增富力华庭校区和北大街校区,成立太原十二中教育集团。
此后,以杏花岭区、小店区为代表的大学区制、“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等办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辐射作用,使一批学校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整体提升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幼儿园也通过“老园+新园、强园+弱园、县城+乡村”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一园好”变成“园园好”。2016年,万柏林区率先以兴华礼仪幼儿园为龙头,推广“3+X+Y”集团化管理模式,在我省打响了公办幼儿园集团化管理示范的品牌。
集团化办学改革在探索中前行,优质资源不断拓展,更多孩子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
发展多元办学模式
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是重大的时代课题。
五一路小学富力城分校 张昊宇 摄
2018年,我市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2018年底,实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全覆盖,10县(市、区)通过推进“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农校”以及省市优质名校委托管理县区新校、弱校、农校等改革路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小店区先后组建了八一小学教育集团、九一小学教育集团、恒大小学教育集团、小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等,整合了小店区域内教育资源,极大缓解了就学压力。
小店区实验小学东润校区 张昊宇 摄
迎泽区以优质中小学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构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兼顾特色”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三十七中、青年路小学、双西小学等优质资源,以优带新,以强带弱,呈现出集团化办学的迎泽新样态。
杏花岭区的“大学区制”改革从“名校+弱校”的模式、“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的模式、“跨区名校托管”的模式,发展到建立集团分校成熟独立和跨层级委托管理办学机制的模式,实现了名校孵化,优质共生,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娄烦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偏远,因教育质量持续下滑导致生源外流。2020年,在市教育局的协调下,将清徐县徐沟中学的管理团队引入娄烦中学,将太原市实验小学的管理团队引入娄烦县君宇实验学校,合作办学成效显著,学校校园氛围、教学质量、社会声誉明显提升。
自此,我市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丰富起来,形成了“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普校”和“跨区域集群”“跨学段集群”“跨体制集群”多元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集团治理结构不合理、集团总校压力过大、成员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缺乏经费支持以及集团内部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日益显现。
为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我市全面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各县(市、区)推动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向全域化、制度化、深层次发展,努力突破行政层级、行政区域、学段限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
后小河小学教育集团西缉校区 王韵菲 摄
晋源区相继引进太原市成成中学、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等市属优质学校以及省实验小学、青年路小学等其他县区优质学校,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总量逐年增加,有效带动全区教育快速发展。
小店区与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合作,分别成立山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师院附中龙城校区,充分发挥高校引领作用,实现品牌共享、管理共通、师资共育等方面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内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太原市集团化办学日益走向规范,并在以往“3+”“三集群”办学模式基础上,创新发展出“高校+本地校”模式。
同心同力同向,共享共研共赢,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区域教育走向优质均衡发展,“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我市实现全域优质教育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开。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张晓丽
太原宝藏地 医疗服务佳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推进,患者就医体验愈发受到重视。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相继推出“一号管3天”“0元惠民号”“检验结果互认”等惠民便民措施,不断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服务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让患者和家属切身感受到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一号管3天 省时又省钱
8月21日,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室内,副主任医师毛丽手持胸片,认真查阅着,“没事,都正常,不用担心。”
“这下我就放心了,前几天总感觉气紧、气喘,担心肺部有问题。”家住桃园南路的黄阿姨露出一丝笑容。“我周一挂的毛主任的号,当天拍了胸片,毛主任就告我周三她出诊,不用挂号拿着片子直接找她看。”黄阿姨利落地把各种检查单装进包里,走出诊室,她说:“一号管3天的政策太好了,我们不用再交挂号费,就可以让同一名医生看病,省时又省钱。”
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的温馨服务台,护士王璇正为一名复诊患者办理登记手续。她说:“3日内来医院的复诊患者,只要拿上首诊病历本、缴费凭据,在这里登记后,可以领一个挂号凭证,患者在挂号窗口用其换取所就诊科室医生的就诊序号,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这样利于初诊、复诊患者有序就诊。”
患者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复诊 刘 涛 摄
为有效解决患者一次看病多次挂号问题,优化门诊就诊流程,今年2月,市卫健委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推广“一次挂号管3天”就诊模式,对要做需要空腹等准备的检验检查项目但当日不能检验检查的、当日就诊但部分检验检查不能完成的、要做大型仪器检查等项目且当日不能获取检查报告的三类患者,从挂号、就诊、检验检查到取药等整个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科门诊)就医环节,原则上3日内(含就医当日)在同一院区、同一科室看同一疾病不再支付二次挂号费用。这既减免了患者重复挂号的费用,又减少了多次排队的等候时间,患者就医越来越便捷。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在向患者家属介绍“一号管3天”具体操作方法 张澍宏 摄
截至目前,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一号管3天”服务累计惠及群众21余万人,减免费用277余万元。
0元惠民号 患者少跑腿
走进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门诊大厅,“0元挂号开单处”字样贴在挂号窗口上,格外显眼。不少患者在窗口询问。
“我想做个抽血检查,这里可以挂号吗?”“可以的,您挂个“0元号”就可以直接到2楼检验门诊找护士开单做检查了。”在工作人员的提示下,申女士顺利地挂了“0元惠民号”,“以前来医院要先挂号找医生看,才给开检验单,随后再排队缴费,来来回回跑好几趟,大半天时间就过去了,没想到现在可以先检查再就诊,确实方便多了。”
在医院门诊大厅、超声门诊、检验门诊,患者还可直接扫二维码挂“0元惠民号”。“现在,患者复查时,根据自己的情况,直接线上或线下挂超声检查、检验项目门诊号,直接就可以检查检验。”北大医院太原医院(太原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袁建峰介绍,“我们将初诊、复诊和特殊需求患者做了分层管理,根据患者的需求开具相应‘0元挂号’的检验单,检查结果出来后,会有医生给患者做解读并指导患者前往相应的专科门诊就诊。”
推出“0元惠民号”的初衷就是减少检查、检验的繁琐程序,大大降低患者就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满足患者“先检查再就诊”“检查后同步跟进专业解读”“复诊患者一站式复查”等多样化、个性化的就医需求,让患者少跑腿,提高就诊效率。
去年12月,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组织实施检查、检验复诊患者“0元惠民号”服务,患者可直达超声科、检验科开展相关检查检验服务,并享受健康指导服务,极大地满足了需要定期复查和长期健康监测的患者的就医需求,省钱又省力。截至目前,累计受益群众4余万人,为群众减免费用37余万元。
数据可共享 就医负担轻
“前几日,您在太原市中心医院做过甲功五项检验,是吧?”8月15日,太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准备给金女士开具甲功五项检验单时,电脑屏幕上出现弹窗,显示着金女士甲功五项的检查情况,“这项检查您不用做了,检验结果我们是互认的。我给您开一些药,按时按量服用,定期复查就好。”
太原市人民医院工作人员在向患者宣传“检查结果互认” 郭苑甫 摄
“我今天专门请假来看病,做好了重新检查的准备,没想到前几天的检查结果还能用,这下又省钱了。”金女士拿着开好的药品准备回家。
走进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厅,巨大的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检验结果互认”相关政策内容,扶梯一侧整齐摆放着“检验结果互认”内容的宣传展板,几位患者及家属正认真阅读着。
“医院特别重视这项工作,成立工作督导组,建立考核机制,通过下科室面对面、院周会、医师群、护士群等形式,多次对全院临床科室开展政策宣传和系统操作培训及督导。此外,各科室候诊区宣传栏、各科室分诊台、电梯间都有相关宣传单,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了解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主任王媛说,患者做检查时,凡是检验结果单上印有“晋HR”标识的均为互认项目,就无需重复检验。截至目前,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完成检验结果互认信息系统注册医师281人,省级检验结果互认295人次、418项,市级检验结果互认35人次、176项,累计互认330人次、594项。
为有效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今年5月,我市制定《推进“检验结果互认”解决群众看病重复检验、费用高问题实施方案》,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均参与了全省临床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实施以来,太原市38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累计互认6487人次,互认项目18574项,累计为群众节约费用逾58万元。
来源 太原日报 记者 刘 涛
“为儿童成长赋能”第五场志愿者培训:捕捉纯真,定格生活中的美
2024年8月27日下午,由广州市民政局(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中共广州市创意经济促进会支部承办,广州市越秀区齐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的“为儿童成长赋能”第五场志愿者培训:“捕捉纯真,定格美好”在越秀区较场西关东汛3号四楼举行。项目获得第十一届广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资助,还得到东山培正小学“善正志愿团”支持。近五十名齐志志愿者出席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IPA国际摄影协会顾问、 2022年全国两会推荐优秀艺术名家麦穗生主讲。活动旨在提升志愿者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审美与构图能力:让志愿者学会运用视觉艺术原理,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提升照片的艺术感和故事性等,培养人文关怀视角:引导志愿者在拍摄中融入人文关怀,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公益项目等,用镜头讲述温暖人心的故事。为了感谢麦老师的辛勤付出,活动现场,齐志理事长李晓辉特意赠送了“齐志公益大使”荣誉证书给麦老师。
裁光剪影,探索生活最美角度
培训一开始,麦穗生老师与志愿者分享了作为专业摄影师对于好照片的标准:主题清晰,背景整洁,画面中心明确,同时光影构图要具有美感。那如何在生活中、在记录服务活动现场时,拍出符合上述标准的图片?为解答这个问题,麦老师带领着志愿者们开启了摄影美学探索之旅。
在摄影画面中,构图、光影、中心焦点与背景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构成部分,也是技术审美提升的关键。麦老师借助对他过往获奖作品内涵与审美要素的阐释,为志愿者们讲解了摄影构图的几种类型与不同视觉效果、生活中千变万化的光如何改变摄影画面,如何设置照片的视觉焦点等多个摄影技术要点,将复杂而庞大的摄影审美知识以简洁而直观的形式呈现于志愿者面前。摄影技术的提高,需要摄影者对于拍摄场景的利用,寻找生活中、拍摄场景中具有美感的构图与光影效果,即便是不起眼的角落也会有亮眼部分。精彩内容使在场的志愿者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或相机实践教学的内容。
自然一瞬,抓拍艺术生命力
在对于照片审美与主题选择的介绍中,麦老师指出,好照片需要关注到生活中真情流露的瞬间。非人为干预、自然而然的行为片段,蕴含着无穷的艺术生命力。在麦老师关于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中,出生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身上却拥有着的生活气息。柴米油盐、市井顽童,在镜头下是那么熟悉与温暖。对于优秀摄影作品,即便经过照片画面的艺术加工,其内容也必定是反映生活最真实最自然的部分。在场的志愿者们也不时为照片中人们脸上生动丰富的神态动容,报之以欢笑与掌声。
记录生活,定格生命精彩回忆
在互动环节,有志愿者提出对于摄影器材选择的不了解。麦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话语为志愿者提供器材购买建议,并指出,普通志愿者在摄影入门时不需要追求高性能设备,需要的是对于摄影技术的掌握与利用。摄影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中希望留存的记忆,是为了将生命的色彩保留下来。通过影像,我们能追寻过往失去的时光与记忆。在摄影中,“拍到”比“拍好”更为重要。志愿者们需要的是看见自然细节,调整好需要的画面,剩下的就是灵光一闪的抓拍。
培训的最后,麦老师还为志愿者讲解了不同摄影器材的差异,手机与摄像机使用的不同特色,后期处理图片的技术与技巧等多个摄影知识要点。培训结束后,很多志愿者们在活动反馈中表示对于摄影知识有了更深入地认知,学习到丰富实用的摄影技巧,在拍摄构图、主题、画面内容的选择上获得了更好地了解。
“为儿童成长赋能”项目将持续到9月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一系列心理主题沙龙、家庭教育讲座、志愿者培训、课外英语辅导课程等活动,从不同的维度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多元化的支持。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