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需要DR钻戒,让更多人对真爱说“YES” 职场新人,小心这些心理学“套路”
时代需要DR钻戒,让更多人对真爱说“YES” 职场新人,小心这些心理学“套路”,
时代需要DR钻戒,让更多人对真爱说“YES”
守护真爱,传播真爱,见证真爱的DR钻戒,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美好。
全文4400字,读完约需要6分钟。
守护一生的爱情总是令人向往的。
在东方,《诗经》里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西方,莎士比亚感慨,“忠诚的爱情充溢在我的心里,我无法估计自己享有的财富。”
但今天,很多人可能对这些话是无感的。“不再相信爱情”,恐婚,不婚,“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终将败给柴米油盐”……这样的话语充斥着网络,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倡导“用一生爱一人”的DR钻戒,在刚刚过去的520,在多地打造了巨型红色爱心和不同类型的浪漫求婚点,邀请了11对短视频知名情侣用户进行真爱访谈,传递“用一生爱一人”的爱情观,在真爱稀缺的年代,让更多的人重拾爱的信心和勇气,感受爱情的珍贵与美好,重新相信真爱,拥抱真爱。
1
从真爱之心到真爱访谈
DR激励人们对真爱说“yes”
这个520,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DR打造的巨型红色爱心,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沉思和互动。
这颗被称为DR真爱之心的艺术装置,有许多精心的设计元素蕴藏其中。通体用最高级的高透新材料打造而成,高4.5米,宽4米,正面看是一个巨大的象征着爱情的心形,设计灵感源于爱神厄洛斯,寓意“一颗真心只为你”。
除了结构符号,真爱之心还有文字符号和互动机制。在真爱之心的正面,白色的字体写着这样一句话,“用一生爱一人,DR相信,你呢?”这是一个问句,显然这是在向每一位路过真爱之心的人发出的互动邀请。
更大的亮点是,如果你和DR一样,相信真爱的存在,在装置的下方有一个yes按钮,你可以按下按钮,点亮真爱之心,表达你的决心和态度。
这颗真爱之心,在这个520,成了许多城市年轻人的热门“网红打卡地”。笔者看到,许多成双成对的年轻人,在真爱之心前合影。有不少男士,郑重其事地走上前去,按下yes按钮。还有人留言,“我不仅爱你这辈子,你的下辈子、下下辈子,我都爱。”
从行为艺术的角度来说,DR真爱之心是成功的——它在庸常的街头场景中,营造了不平常的“心动场”;在柴米油盐的寻常烟火中,创造了有仪式感的新场景。而表达爱情是需要仪式感的,生活中也需要能够留下回忆的心动瞬间。
DR真爱之心还能触发思考。“用一生爱一人,DR相信,你呢?”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互动模式,也是思考的触发机制。如果你赞同DR的理念,愿意表明自己对待真爱的严肃态度,愿意向你的另一半表达“用一生爱一人”的决心,你可以摁下yes按钮,点亮这颗红心。
有人说了,这只是个游戏而已,何必当真呢?就算点了yes,又怎么样呢?
笔者不这么看。有一部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爱情电影《罗马假日》,打动了许多人,在影片中有一个经典的情节,帅气的男主人公乔·布莱德里把手伸进了真理之口,假装手被狮子咬掉了,这一举动吓坏了安妮公主。幕后花絮揭秘,女演员赫本那一刻的惊慌失措是真实的反应,手被吃掉这个情节,是男主人公未经彩排的即兴表演。
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说,人有一个天性,就是不喜欢撒谎,更不喜欢被人认为言行不一致。
现如今,虽然许多年轻人口中说着再也不相信爱情,但内心真实的想法,依然是期待着有真挚的爱情降临,期待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期待着“一生只爱一人”这种“最浪漫的事”。
所以,DR真爱之心激励人们按下yes,其实是鼓励人们回到自己的内心,正视自己真实的想法,激发每个人心底对真爱的渴望,勇敢的表达出来。并且哪怕它是个游戏,当你按下了yes,也一定会对日后对待爱情的态度产生影响,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因为人都不喜欢“言行不一致”。
真爱访谈,则是通过另一种形式让人们感受真爱的可贵。DR邀请了11对短视频知名情侣用户进行真爱访谈,在镜头前,他们回忆了彼此的第一次相见,回忆了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展示了生活当中的默契程度,演绎了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在共同的回忆和对彼此的真爱表达中,许多情侣热泪盈眶,深情相拥。
从艺术表现形式来说,参与真爱访谈的情侣用户,是与摄制者共同完成了一次参与式的情景再现,这些情侣用户不知不觉中通过环节的设置,沉浸在对爱情的回忆里,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完成了一次美好爱情的洗礼。
从心理学上说,人都是情景的动物,很多时候人的情感是需要在特定的仪式感之下,在特定的场景中,被唤醒,被激发,然后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的。所以人类建造了教堂,创造了许多宣誓仪式。
DR真爱访谈是情侣博主的一次“真爱唤醒仪式”,也是视频观赏者的一次沉浸式体验。很多观看者在视频底下留言,“还是要相信真爱”,“期待我的另一半早日出现”。这表明,人们的情感得到了共鸣。
2
DR的真爱理念
为什么能与用户深度共情?
那么问题来了,DR的真爱之心、真爱访谈等一系列艺术行为,为什么引发了用户的深度共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先说行为,再说理念。
从行为的角度来说,DR求婚季的一系列举措,是对用户情感的触发,与用户的互动,和用户的共情。
用户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在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里,作者把真实的自我,比做一个同心圆,最外面的一层是身份,再往里一层是思想,再往里一层是情绪,最中心的一层是真我,可以理解为人最真实的想法,或信仰。
DR真爱之心、真爱访谈,是由外到内、触发人心的一个过程。在DR打造的场景里,人们抛却了职场身份、社会地位,回归到了爱情中男女主角这一个单一的身份角色中,然后,用提问触发思考,用共情激发情绪,最后或哭或笑,最底层的真我被激发出来了。当你按下yes那一刻,你的内心当中是相信爱情、拥抱爱情的,那就是你的信仰。
整个的这个过程,可以称之为“从思想到情感,再到信仰”的三部曲,也可以理解为“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真实自我”的三步走。
一个成功的行为艺术,或者与用户互动的机制,能够走完这三步,最后直抵人心,就成功了。
但更深层面上引发共鸣的原因,还是DR传递的价值观,获得了人们的共情和认可,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理念层面。
DR倡导“用一生爱一人”,DR求婚钻戒“一生只送一人”,在购买钻戒前,需要确定购买者和受赠人的身份证信息,签订真爱协议,将双方的身份信息上传真爱系统,一经绑定上传区块链、终身不可删除、修改记录。
DR钻戒自成立之初便立下了严苛且浪漫的购买规则,为的就是让大众在认定真爱前多一份思考与慎重。DR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慎重选择另一半,坚定彼此是此生唯一,拥有一生珍惜的决心。“要么不开始,要么一辈子”是DR一直倡导和坚持的真爱价值观,“让世间爱情变得更美好”也是DR十年如一的品牌初心。
在许多人感慨“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甚至用游戏的态度对待爱情的时候,DR却传递了相信真爱,守护真爱,“一生只爱一人”的DR式爱情观;
在所有的商家都尽可能多地“卖卖卖”的时候,DR反倒通过“不卖”来坚守品牌的价值理念;
DR这么做,是在告诉人们,真爱比金钱更重要,真爱是一生的承诺,是一件无比严肃的事情,是值得花费一生去守护的诺言。
DR的爱情观感动了许多人,唤醒了人们内心当中对真爱最真实的渴望,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是520DR求婚季获得广泛好评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盖伊说,“爱情所需要的唯一礼物就是爱情。”
DR回归了爱情的本质,让人们意识到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只有真爱才是最珍贵的,所以,DR是“心智上的奢侈品”,重新定义了何为奢侈。
“奢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奢华”,而在于一生仅能拥有一次、无可匹敌的“稀缺”和“极致”;“珍贵”,不再仅仅等同于产品价格的昂贵,而在于品牌坚守理念的珍贵——毕竟,这世界上有什么比一生的承诺,更郑重的承诺?比一生的守护,更郑重的守护呢?
3
DR传递的不仅是品牌理念
更是社会的正向价值
DR为什么宁可“不卖”,也要坚守“一生只送一人”的规则?为什么宁可被一些人不认可、不理解,也要传递坚守真爱的价值理念呢?
从品牌战略的角度来说,其实是可以理解的。DR倡导“一生只送一人”,使得购买DR钻戒求婚成为了一种庄重的承诺,满足了情感表达的强烈诉求,让DR品牌迅速脱颖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品牌记忆点和心智定位。
DR钻戒已经成为全球求婚钻戒的代名词,DR重新定义了求婚钻戒的一个新品类——“唯一定制”,“一生只送一人”。DR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仪式感体验,形成了极强的心智锐度,成为刻在人们“心智上的奢侈品”。
从品牌的角度来说,所有的品牌都渴望独一无二、独特定位,都希望能够迅速打动人心,进入心智。有的品牌通过强调实用价值,来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满足的是人们送礼的实用需求;再比如“怕上火就喝加多宝”,强调的也是实用价值。
也有一些品牌传递的是精神价值,激发人们对善良、美好,和个人成就感的追求。比如梅赛德斯-奔驰的“心所向,驰以恒”,比亚迪的“Build your dream”。
这些有明确价值倡导的品牌理念,侧重于精神层面与用户共鸣。DR的品牌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的倡导,但有所不同的是,DR把这种倡导做到了极致,做到了独一无二,做到了言行一致——DR不是口头上喊一喊追求真爱,而是通过庄严的协议,严苛的规则,保证“一生只送一人”,这是DR品牌上的创造性之处,也是令人敬佩的地方。
而且,随着DR品牌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选择DR,DR所传递的真爱理念,已经超出了品牌的价值,而具有了更多社会层面的意义,彰显着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企业的使命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比如制药厂为人们提供药,汽车公司为人们提供交通工具。提起一家企业,只说能赚多少钱,你仍然不知道这家企业是做什么的,但如果告诉你这是一家制药厂,就一目了然了。
DR创立之初就明白这个道理。
据《人民日报》报道,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攀升,而与此同时,结婚率连年下降,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到了2018年只有7.2‰。
婚姻就像爬山,爬不动,想放弃,是比较容易的事,但坚持爬到顶,却是困难的,需要勇气、耐心、技巧、信念,有时还需要对承诺的坚守。很多人行至山腰,选择放弃,但也有人爬到了山顶,感慨景色的美好,人生的幸福。
DR知道真爱不易,但DR鼓励的是,要相信自己能爬到山顶,要勇敢的向山顶攀登,因为唯有相信,才可能做到;唯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真爱,拥抱真爱,愿意去坚守“用一生爱一人”,才真的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DR作为全球求婚钻戒的代名词,已经在引领钻戒行业向前发展,用自己的理念和行动去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传递正向的价值观,让更多的人相信爱,表达爱,去践行“用一生爱一人”,让我们的爱情、家庭和社会变得更美好。
复旦大学梁永安教授说:“用一生爱一人不亏,在一个值得爱的人身上,你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无限。”这几年,DR通过举办全球真爱课堂、承包全国大屏助攻粉丝大胆示爱、寻找100对钻石婚夫妻等一系列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真爱理念,加入真爱队伍,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柏拉图说,真善美是所有美好事物的根源。守护真爱,传播真爱,见证真爱文化的DR钻戒,给这个社会带来了更多的美好和正能量,这是DR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DR品牌令人尊敬的地方。
职场新人,小心这些心理学“套路”
视觉中国供图
打工人要警惕引人入胜的馅饼,因为你不知道这饼是画的还是真的,尤其要小心背后是陷阱。
---------------
大家小时候就听过“朝三暮四”的故事:人称“狙公”的老人养了许多猴子,当食物匮乏时,狙公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3颗橡果,晚上给你们四颗。”猴子们纷纷嫌少,发出抗议。狙公便说,“那就改成早上4颗,晚上3颗。”猴子们以为数量增加了,满意极了。我们小时候对傻乎乎的猴子忍俊不禁,长大后才发现,工作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极具迷惑性的语言陷阱,“套路”之深,令人防不胜防。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依从”,指的是人们迫于期望或者压力,做出他人想要的行为的现象。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职场实例,介绍六种经典的依从诱导策略。
1、“登门槛”技术
“登门槛”技术即得寸进尺,先提出别人容易答应的小要求,再进一步提出更大的要求,就像一级一级地爬楼梯,最后再跨过门槛,登上高处。
在职场中,“登门槛”技术的运用很广泛。比如刚入职某公司的新员工小周,愉快地发现工作朝九晚五、周末双休。工作一段时间后,主管说最近有个项目很紧张,大家下班前要开会汇报进度,于是下班时间往后延了一小时。小周觉得,为了项目尽快上线,偶尔加班也是能接受的,便答应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主管说新项目出了点问题,需要紧急处理,于是员工处理到很晚才下班,而且周末也开始加班。当项目完成后,下班前汇报已成为小周的常规工作,工作时间也从955逐渐变为996。
2、“留面子”技术
“留面子”技术与前面介绍的“登门槛”技术恰好相反,指的是先提出一个很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利用他人的内疚和“爱面子”的心理,再提出小要求。砍价先“对半砍”再加价,其实也是“留面子”技术应用的实例。
在某工作单位,为了尽快完成某任务,领导希望员工本周末可以加一天班。主管收到领导的通知后,先给下属们发了一则通知说,“应领导要求,任务紧急需要加班两天,本周末不休息。”下属们看到通知议论纷纷,怨声载道。过了一会儿,主管又发了一则通知,“经过反复协商,我为大家争取到一天休息,周末只加一天班。”下属们感激主管帮大家争取了一天休息时间,就不太好意思拒绝加班了。
3、“低球”技术
顾名思义,“低球”技术就像对方给你打过来一个很容易接的球,你觉得很简单,就开始和对方打球。“低球”技术与“登门槛”技术有些相似,却不一样。“低球”技术也是在对方接受了一个小要求之后,立即提出附加条件,即更大的要求。但“登门槛”技术的两步之间有时间间隔,且可能两个要求之间没有直接关联。而“低球”技术两步紧凑且直接相关,就好像你买了一台价格非常便宜的照片打印机,使用时发现它需要特殊的打印纸,而这种适配的打印纸价格昂贵。
在职场中,“低球”技术的运用也数见不鲜。比如领导说:“小田,周末公司有个培训,特别简单,就分享一下你的工作心得就行,有1000元奖金哦!”等小田心动地答应后,领导才告知说培训为期两天,一共4场,整个周末都要培训。
4、“过度理由”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对于同样在破解有趣的谜题、解完谜题后没有金钱奖励的两组学生,实验者随机选择其中一组学生提供奖励,每解完一道题即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在自由休息时间,有奖励的那组学生大多不再解题,没有奖励的那组反而有很多学生仍在解题,因为这些同学是出于兴趣在持续解题。“过度理由”效应指的是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如金钱)会取代本来的内在理由(如兴趣),比如出于兴趣做出某行为的情况下,金钱奖励成了额外的理由,会取代兴趣这个理由,一旦撤销金钱奖励,行为便不再维持。
比如领导看到职员小刚平时常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便邀请他在单位微信公众号上编辑分享读书笔记,并给予劳务费奖励。小刚也因此阅读了更多的书籍,以便发布更多的公众号文章。当单位用款改革,取消公众号劳务费时,小刚不需要编辑公众号了,便也不再写读书笔记了。
再比如有些公司会提供大厨制作的美味饭菜、设有免费使用的健身房和娱乐室、发放下午茶和宵夜、领导常常给予员工赞美,于是员工更愿意在公司待更长的时间,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自主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这是“过度理由”效应的反向运用,体现了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更为长久、有效。
5、最低要求启动策略
最低要求启动策略即采用最小的要求诱发期望的行为。在慈善活动中,这种策略经常被使用,如宣传“哪怕捐一分钱,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当人们参与捐助活动后,为了维持自身的良好形象,一般不会只给一分钱,而是捐出更多的钱。
在工作场景中,比如公司周末要举办宣讲会,领导招募志愿者,对员工们说:“哪怕就开场前10分钟来凑个人数、捧捧场也好。”当员工们前往会场后,看到领导在积极地发传单,没法袖手旁观,于是也开始发传单、帮忙布置会场,活动开始后帮忙维持秩序、解答观众的疑问,一直忙到活动结束。
6、被动依从
前面介绍的“套路”都是有人使用依从诱导策略后,走进了精心设计的“陷阱”。但受中庸思想影响,我们待人接物讲究保持中正平和,提倡和气、忍让、团结的美德。如果群体中有人甚至大多数人接受了某些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平静地屈从于不合理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依从的现象。
比如某员工讨厌加班,自己当天的工作也已经做完了,但是看到领导、同事都没有下班,还在忙碌地工作着,便不敢下班,也开始加班冲业绩。
依从诱导策略有这么多,更有丰富多彩的变式,我们要怎么应对这些“套路”呢?
首先,打工人们要警惕引人入胜的“馅饼”,因为你不知道这饼是画的还是真的,尤其要小心背后是陷阱。利益往往也意味着要求相应的付出,“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其次,当有多种选项摆在你的面前时,如果时间不紧急,不要着急作选择,待理性地分析不同选项的优缺点后,再作出答复。如果自己对选项所涉及的内容不了解,建议先请教有经验的老员工。
最后,忍让也是有限度的,明确自己的底线。要预先想好哪些过界行为是你无法容忍的,一旦出现,要如何处理。当发现自身力量薄弱时,要勇于发声求助。如果不敢直接反对,也可以先找值得信赖的朋友帮忙分析。
作为打工人,分内工作身体力行、兢兢业业,集体利益用心维护、荣辱与共,力所能及之事乐于伸出援手。但如果是以自身合法权益为代价的牺牲,就要保持警惕,小心被“套路”。
黄彬彬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8月17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