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未来在哪里?会形成新的寡头吗?
我觉得这个真心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对于社交电商大家都还没有找到路子呢,也因为这个事压根跟社交电商就没关系。
阿里的目的很明确,抢我流量吃的通通干掉,所以才会有屏蔽百度搜索,打压导购网站,打击返利网。谢邀。。。
@山岳说的对的,题中描述的事情和社交电商其实完全没有关系,更对的是,所谓社交电商都还在摸索中,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干成,甚至有没有未来。
我想多说两句的是:
其实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和社交有关系,你想想是不是,这是互联网属性和人性决定的,和产品本身没有关系。你看,IM能玩出社交来,游戏能玩出社交来,连搜索都能玩出社交来。电商有社交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社交+电商是不是一种商业模式,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难说的事儿了,从我的层面来说,至少目前在扯社交电商的,几乎都在吹牛逼。仅此而已。我自己一直有这样一个理论支撑自己的业务判断。在互联网永远存在二选一法则。
你的企业是销售渠道是传统的还是电商的?要想有根本,只能二选一。你的企业网站是媒体还是销售载体只能二选一。存在于中间状态的企业或者业务都是半死不活的。
很显然,对于所谓的社交电商肯定是无法成为气候的。我说句最主观的话,当社交中赤裸裸的已经加入了交换性目的,你觉得你信任这份关系吗?原有的SNS关系,其实是个体与个体的信任传递。而所谓的品牌账号是否真的有影响力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待商榷的,他的信任能力其最为根本的基础还是受众群体间的个人信任传递而已。很显然,当电商目的与社交相关后,就没那么起作用了。社交到底是什么功能啊?是人际交际还是导购?当你决定买一样产品时,是去导购网站,还是上社交电商?所以,很多时候我是根本就不看好这些应一时新概念热炒而起的各种“杂烩”式服务。
其实题主给出的图就有很大的逻辑问题。
先不说电商优势他写的对不对。就说SNS与电商两集合相交,中间的共同点是什么?共性而起的基础点在哪里?根本就没有写出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社交电商时代一种趋势啊...新浪和阿里巴巴,现在轮到weixin了索性人家兴起的早对商业这块觉悟也早,应该会有看点。
但是我不经去想如果是反过来,电商社交时代会不会出现呢?由各种交易而产生的社交网络,神奇。从来不觉得单纯购物需要社交,我买个电视机、买个手机、买个衣服还要社交下??真正需要社交的可能是线下的例如一起滑冰、旅游、吃饭等等消费~~~~也许从本质出发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以下的要说的本质,只是我个人理解。
电商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本质就是把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有需求的消费者手中,传统商务绕不过两个基本环节即:商品空间转移-->消费支付,以及一个主线,即信任传递。2个基本环节很容易理解,商务主线是信任传递,也就是说消息者的需求是真实可信的,商品生产者的商品质量是真实可信的,商品时间转移也是可信有保障的,消费支付也是安全可靠的。电子商务的高明之处在于利用互联网手段,把生产者的商品直接挂到网上,消费都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在互联网上找自己需要的商品。于是电子商务的基本环节变成4个:生产者商品信息(或生产信息)发布-->消费者需求触发-->商品空间转移-->消费支付,当然信任这个主线还是不变。电商是一个以信任为主线的需求交换的线性流程。
社交的本质是资源交换,这里的资源主要有个人技能、个人的情绪情感、商品。传统社交的本质是以言语为主要信息载体,一方输出资源,另一方获得资源。社交成立的三个因素:资源输出方、信息载体、资源获得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载体变得多样化,可能中PC、手机、甚至有可能是电视机,互联网社交改变了传统社交的空间限制。
以上阐述,我更愿意把商务活动做为一种垂直化、定向化的特殊社交活动,只不过这个社交活动双方要以信任为前提,并遵守商务的基本流程。电商和互联网社交重要的重合点基本是:信任&商品交换,但是,电商型的阿里系比社交型腾讯系,缺少的是具有商品交换需求用户,以及用户的需求收集;腾讯系比阿里系缺少的可用于交换的商品资源,及专业的商务交易流程。
国内第一梯队的社交电商美丽说、蘑菇街,做的仅仅是商品导购,离整个商务交易流程还相差很多,用户还量级远未威胁到阿里和腾讯时,就被封杀或收购。未来社交电商很难有寡头出现,若有,只可能会从阿里系或腾讯系分裂出来。产品解读 | 移动社交中的互动式电商模式探究
社交+电商,是互联网永不落幕的话题,两者分别代表互联网中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用户和成交。一直以来,国内外不同类型的IT企业,尝试着以各种业务模型来统一社交网络和电商,有导购社区、分销聚合、团购等形态。本文就基于移动社交的互动式电商进行产品和业务逻辑上的分析。
1何谓互动式社交电商移动社交为用户流量基础,去中心化的分散式卖场为电商交易终点,关键点是互动和传播的机制。从而形成从1到∞的倍增扩散机制,而且基于关系链的传播也相对更加精准.
互动是核心竞争点,不再是单纯的搜索浏览买卖路径,而是话题传播互动冲动消费,卖的是关系和情怀,当然一切是以好货为基础
从业务场景来看,互动式社交电商主要可以分成下面三个产品模块:
互动式电商产品,业务关键还是落在电商上,况且能拥有足够的用户和流量的社交平台,国内范围来去就微信和微博。世界范围内也是集中在FB、TT等寡头上。
值得关注的是互动传播的机制和电商卖场的组织。
互动传播机制上,或以荣誉引诱,或以利益驱动:电商卖场组织形态上:>>荣誉追逐:自身关系链;兴趣群组;地域种族都是很好的题材;不过这类型需要项目团队能精确把握荣誉的刺激点,才能得到和利益驱动一样的效果。就目前笔者看到的案例来说,荣誉驱动更多是一种外壳,本质还是利益为先。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型,集赞兑换、抽奖等邀请好友助力型,CPS分销型等
>>直接导向卖场页:将交易页面同样放到社交平台上,传播互动后紧接就是下单交易。转化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电商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最主要就是解决H5页面的体验和交易安全问题。稍有设计不当,就会把好不容易引来的流量因为糟糕的页面体验而流失掉。
>>获取购买资格、优惠码(券)等交易中间态产物:经过一轮互动传播后,用户获得一些优惠券(码),可以在对应的PC站点、app内使用。因为互动传播到成交,中间并不连贯,如果不是高频场景,如何及时唤醒用户使用,是个问题。但这样设计也可以简化整个互动电商产品的逻辑,专注传播即可,将交易回归到客户端,此外,因为不是直接导向交易,这个中间产物可能会产生2次传播,例如赠送优惠券等。
抽象的概念或许比较难以理解,下面可以看一些常见的例子:
(1) 荣誉驱动+直接导向卖场:
京东微信购物的一个酒水类目的活动:以地域空间划分传播用户并直接与优惠抽奖结果挂钩,最后导向的直接卖场页面。
(2) 利益驱动(分享获利)+优惠券:
滴滴、大众点评的优惠券。分享一个“券包”到社交圈,自己和好友都可以获利。不要求立即消费,在结算时自动抵用。
(3) 利益驱动(分销变形)+优惠码:
UBER的邀请机制虽不是首创,却是运营得最成功的一个案例。详情可搜关键字“BLUES UBER”。这里将UBER的邀请机制划为分销,主要看其“无库存、消费导向和人头累计”。“新用户注册输入我的码,有优惠哦,你我都受益”,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其本质可以追溯到传统电商中的CPS返利模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2 互动式社交电商的业务与产品逻辑
从概念和案例入手了解之后,笔者作出一些,从业务上看,决定一款互动电商产品的四个要素如下:
在商言商,所有电商行为无非都是直接、间接地促进交易产生。确定产品的业务目标是第一步。
>>侧重用户业务的,选择逻辑简单的优惠裂变扩散模型,重点关注利益驱动用户自发传播(发展下线).
>>侧重成交业务的,组织适当的“爆款”商品和营销氛围和话题,配合有趣的玩法
除了业务目标之外,产品的运营资源也是决定互动式电商产品形态的重要原因。公司提供多少预算,什么类型的预算,这些预算需要完成多少KPI,这都是项目团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例如:预算少时,集中资源,做少量高额度的利益引爆点,依赖用户“博好运,赌运气”的心理去自发扩散。早些时间常见的集赞送、幸运抽奖,伴随而来是关注XX微博、公众号、新app推广。也有一分支付抽奖类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
>>预算充足时:“薄利多销”,以优惠券的形式+群礼包的形式海量传播,分享使用之后又产生裂变。一轮洗一轮,在用户面前刷足存在感。优惠券的额度和门槛还能灵活变化,以应对不同业务和预算下的运营需求。
上面是重商的因素,关系到用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契机和品牌”,或者说氛围营造。众所周知,社交网络上传播最快最受关注的是“情感”最丰富的内容。社交电商也少不了此。从最早期的“XX同款”,到如今随处可以的营销活动,打车服务的强调“安全出行,避免黑车”,实物电商的“夏日精选家电狂欢”,智硬的各种“情怀式众筹”。动人文案背后,就是想让商业气息少些。
3 以实物电商为例,对互动式社交模式的探讨互动式社交电商的题材其实很宽泛,像上文说道,一切利用社交平台作商业目的间接或直接产生交易的行为都可归类。因为笔者工作原因,更侧重实物电商这一块的业务,就以此作下一步的探讨。
既然确定大前提是实物电商,那基本可以定性为一个以GMV为目标的产品。而GMW的两个因子中,能由社交平台海量提供的就是“用户”。
基于此,可以罗列出来基本的销售形态:
>>团购:牺牲部分利润,来换取更多成交量。不可持续的断点式售卖,需要较深的SKU支撑。多见于营造冲动消费,适合社交传播。
>>CPS分销:这类并不直接产生成交,而是依靠成交的利润分成来激活更多传播,获得更多成交。多见于好友圈中擅长某方面的KOL,诸如数码达人、美妆达人。通常毛利较高的品类更适合。这种模式虽短期无法产生较大利润,但长期来看则是为电商平台增加大量流量入口,一个朋友的分享链接,就是一个入口。
>>聚合促销、闪购:限时,打折降价,配合裂变的优惠传播,是目前最常见的形态。微信上常见的H5促销页多半是京东微信购物出品。这样的设计好处是短期可以达成较高的GMV,但是页面生命周期较短。
>>其它营销玩法:限量抢购,首发资格、支付/免费抽奖、裂变优惠券(码)等
基本模型大概这些,但实际我们看到的远多于这,无非就是彼此混搭。
回到互动社交电商本身,无论是作为整个电商大平台中的子产品抑或独立的品牌,都希望可以单次设计,存活周期更长,这样自然能引入更多的UV,最终转化到成交也就更多。同时希望这个产品无论是本身产品逻辑驱动,抑或利益驱动,都能让用户自发传播,达到尽可能全覆盖。
能让产品自发循环运营,除了业务方不断投入,那就是用户投入了。用户自运营,也就解决了自传播的问题。
在文章结尾抛出笔者一个突发奇想,作为抛砖引玉。
>>用无货分销来搭建的“微店”,是解决用户自运营的第一步。
>>自定义发布团购、促销等玩法是解决用户微店自传播的第二步。
乍一看,这淘宝常年为卖家做的千牛很像嘛。其实也是很像。
但强调“基于社交的互动销售”是这个产品的核心点。
CPS微店是用利益绑定一批用户作为互动传播的种子。自定义营销玩法是盘活这批用户和帮助他们更容易完成交易的策略。因为根植于社交平台,无需像PC一样做聚合导购网站,中小CPSer一样可以存活。也更接近用户。电商平台的活动往往是基于一定的运营节奏,更多考量大盘的需求。CPSer的活动则更贴近他们周围的买家群体,也用他们的身份替电商平台隔绝一部分商业气息,“看起来就是好友开的店搞的促销活动一样”。
写在后文,本文是基于移动社交的互动式电商的一些个人见解。
电商中的社交要多思考轻社交的方式既然就谈社交电商,就要先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社交电商”。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其实是似懂非懂的。
想要弄明白什么是社交电商,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商业。商业无非就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帮助生产者卖东西,帮助消费者买东西的一种解决方案。所以,想要弄明白什么是商业,最终需要弄明白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需求?脱离需求去谈商业模式,岂不是舍本逐末。
消费者需要的无非就是质优价廉、便捷和体验。生产者需要的无非是找到消费者,并向消费者介绍自己的产品并取得消费者的信任,然后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并服务好消费者。
明白了双方的需求,我们就可以去看看当前已经存在的那些商业形态,比如集市、实体店、电商、直销、微商等等。每种商业形态所做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情,就是试图去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需求。那么问题就在于,它们做得怎么样?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痛点在哪里?
只要回答了以上问题,我们才能知道当前的种种商业形态中,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去思考能否创造一种新的商业形态,去更好的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求。至于这种新的商业形态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可以是社交电商,也可以是其它名字。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是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买账。
本人对于互联网和商业领域有过深入的思考,并对未来的商业形态有自己的认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专栏:电商2.0:社交电商之深度解析
(原文发布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雷蒙说”,欢迎关注!)
最近正好在思考社交电商黑马拼多多逆袭背后的原因。
表面上,似乎是低价拼团击中了极致性价比需求人群(三四五线低收入群体)以及微信的加持支撑了它的发展。
评论普遍认为这会成为它未来的一个瓶颈,但我觉得低价的拼多多在收割了足够多的用户之后,即使往高客单价的品类扩张,它的这个模式未必会坍塌式地失败。换言之,我认为低价或许并不是拼多多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这也就引出来今天思考的这个问题,社交电商会火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一、社交电商的姿势——不社交那就别成交
我打开拼多多体验了一下,先放几张图。
1. 作为新用户,打开拼多多的微信小程序,跳出来的是红包,领取流程的终点是你要开始一个与好友的分享。
2. 三八节专题活动营销,送祝福,流程的终点依然是开始一段社交对话
3. 正常浏览商品?打开列表选好之后,但从价格设定上看,基本上“单独购买”的按钮就是为了引导你点击“一键开团”而生的。
产品体验先告一段落,到这里我们将拼多多和淘宝京东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社交电商”和“传统电商”的区别:传统电商的购物链路是发现-咨询-确认购买,拼多多的链路是发现-社交(拼团)-购买。
拼多多这里一个很大胆的创新在于,敢于将整个购物链路的一部分,强行导向了自身平台之外(微信)来完成,以构筑整个链路。这与传统的社交电商动辄就要自己去建立或者重新数字化用户的社交关系的思路完全不同,既大胆又疯狂。
不过也因此很多人说,拼多多没有了微信的加持,就没戏了。表面看来的确如此,但假如我们假设一个新的背景,如果未来人们的社交不再仅仅局限于微信,而是有更多的社交平台出现,当人们的社交关系链在别的一个或多个平台开始有效沉淀,到那时,拼多多只需要在”一键开团“的按钮的打开页面,增加几个社交平台的选项,分别和平台进行链接,我认为它必定还是能够好好地火下去。
所以,拼多多看似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在社交平台的手中,其实莫若说是让专业的平台各自做了专业的事情罢了。
二、社交电商的内在逻辑:情境购买vs货架购买
现在来聊聊对主题的看法,社交电商这个概括其实是小瞧了拼多多对在线零售模式的革新,所以我要用在情境中购买来抽象它。社交和电商本身是两件不同的事情,社交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在沟通,只是如果在沟通过程中,自然达成了交易,就被解释为是社交电商了。
其实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这样的模式并不新鲜。人们在饭桌上,拍卖行,高尔夫球场这些场景里聚集的时候,产生的那些对某商品的确定购买,都是原始的“情境购买”。拼多多所实现的,无非是从拼多多硬是把买家逼到一个多人聚集商议如何去薅羊毛的场景中,这些人自带的社交链的强弱,决定这样一个场景下人们的购买意向最终能否成立。
简言之,其设计将用户导向大家最常用最熟悉的社交环境,并确保有人(组团者)在这个场景中有驱动力促使大家进行社交的同时达成一个交易。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淘宝和京东们,把用户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驱赶到一个强店铺架构的商场,让你在一个电子的货架面前,确定你的购买意向。
我们再次回到过去,并把目光转向线下,我们大部分时候的购买,的确是和这一样的购买行为。无论是便利店、超市、卖场、水果店、菜场还是大型百货商场,传统线下零售就是这样的一个货架。或者说,零售最核心最主要的模式,必然是由货架式的销售组成的。
但我们在以前的线下零售中也同样存在这些场景:
1、你和一两好友相约周日的下午逛街,在商场里互相帮着挑着试着买着衣服。
2、一群大爷大妈,在早上刚开市的菜市场,将鱼虾摊贩群起而围之,要把最新鲜的抢到手。
....
所以你看,当人处于一些特定的情境之中时,货架是否存在的意义其实并不大。随着情境的不同,人们对交易流程的预期也并不一样。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社交电商正是这种“情境购买"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但它既不会成为线上交易的核心主流,也远远没有满足人们所需要的所有情境。
三、再换个角度来看传统电商的流量生意?
其实我主要的观点已经表达完毕了,不过前面拿拼多多和淘宝京东做对比的时候,我比较倾向性地把后者直接与货架购买划了等号,其实是不完整的。
淘宝和京东的核心的确是货架放到了线上。但它们在各自平台所发明出的各种导购模式,其实也早就已经在尝试去做情境购买。这种努力往往体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以平台的营销导购模式的创新为主的,主要收割消费者自驱的流量。
比如在各自应用的首页堆上“猜你喜欢“,”别人都在买“,”热销推荐“等等这一类的导购板块,或者是近几年的潮流所驱动的”达人秀“,”直播“等形式,最终都可以看做是模拟了一个个针对消费者的不同场景,让其有各种冲动去产生购买。
另一种是以平台的广告机制驱动的站外合作,主要收割外驱的流量。
比如马爸爸收购的那一个个流量入口,以及阿里妈妈所笼络的巨大站外广告资源。本质上是让消费者在某个情境下,通过广告跳转,进入核心的交易链路。这里的重点在于,这种情况下,情境的塑造是由第三方完成的,所以他们能够拿到广告费。与此类似的还有京东的N个”京X计划“。
”什么值得买“塑造了一个性价比聚集地的心智,让消费者在上面浏览的时候犹如自己在逛一个由省钱达人聚集的Party上,看到一篇好货的推荐文时,会以为这TMD不就是我一直想要的那个XX吗?于是马上”立即购买“,跳转到为他准备的货架前....
其他内容电商的案例不一一枚举,套用即可。
所以看似天衣无缝,情境购买并不新鲜,淘宝京东也并不是没有准备。
但有一点可能被忽视了,就是情境购买的成单要诀里,有一点应该是”I want it now, immediately!"
所以纵使通过外部流量合作的方式,完成了对许多非电商场景的覆盖,但这种转化之间的跳失依然是巨大的。而且这种跳转,往往以主平台上的店铺或者商品详情页作为终点。这种跳出感,会极大打击情境购买的冲动,从而影响最终的效果。
拼多多告诉用户的是,当我打开拼多多,我就是来看-拼-买的,中间跳转微信是我有预期的计划中的拼的一部分,这种跳失并不会剧烈拉低转化率。
而点击今日头条或者抖音的时候,我明白我是去看碎片化资讯杀杀时间的,这时候跳出来的京东广告,是对我原有情境的打扰。除非这广告正好打到我心坎上,一个我久久期待的优惠或促销出现,否则打破原有计划的成本太高。这种对情境的覆盖几乎是无效的。
一点陋见,先写这些吧。
社交电商,不仅仅是腾讯在布局,阿里也一直在布局。所以社交电商的模式一定是成立的。社交化电子商务,最刚开始反而是在微博上的淘宝链接。而微博上的社交电商没有非常非常成功的绩效表现,与微信这个移动社交平台的强势登场不见得就没有关系。社交电商的核心不在电商上,而是社交上。与其说微信在嫁接淘宝资源,不如说微信给了那些在淘宝上已经失去流量红利的商家一个诱人的机会——社交红利。微信只是在小心翼翼的在建设自己的生态,让微信的用户开始慢慢适应从微信进行产品购买。这是一盘大棋。微信一定不是电商平台那么简单。
18年初,京东联合美丽说,一起发力微信端的引流。17年双十一,京东有一半流量来自腾讯系。京东是毋庸置疑的电商巨头,美丽说是社交电商的原始形态,他们选择在微信端发力。可能现在还没有形成最优的模式,但这就是未来。
至于说新的寡头,这个是不敢断言的。从淘宝迁移到微信的成本太低,所以有好的机会,立马就有品牌跟进。且看。
在流量逐渐稀缺的后电商时代,微信带来的一股社交电商之风正在风靡,其裂变式的传播方式,很快就会成为电商新的行业标准。
其中逆袭最快的无疑是站在风口的拼多多,仅两年的时间就坐拥3亿活跃用户,这个数字仅次于国内两大电商巨头。据淘宝店转让易佰店了解,今年1月拼多多的商品交易总额已到400个亿。自此,淘宝特价版、京东拼团等跟风上线。
当前中国电商创业环境渐渐趋于平淡,而社交电商正在悄然崛起。1月份品牌库存分销平台爱库存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2月,环球捕手宣布获得战略投资;4月就是热门的腾讯领投拼多多。现在国内社交电商领域发展势头正旺,培育出更多的独角兽公司也未可知。
社交电商的崛起肯定会对传统零售渠道造成冲击。新媒体环境下,去中心化的社交电商似乎更受人们的喜欢。这让电商行业进行了大洗牌,从原来的“物以类聚”,走向了“人以群分”。
2017年中国电商人口规模达4亿多,增长了13%,但是其整体的增长速度却变缓了。同时,这次的增长主力军已不再是传统电商了,团拼、分销等裂变式的社交电商可以更低成本的高效获取用户。
社交电商不仅传播快,还有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大优势,即通过互联网和各种运营渠道可以更好的下沉,大批的三四五线城市用户资源和市场都得到充分利用。
抖音出现淘宝链接就是一种新形式的社交电商,淘宝未来肯定是朝着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相结合的模式发展。开一个淘宝店肯定是赚钱的,要想快速开启自己的电商事业,可以先在淘宝店转让平台上面入手一个老店去经营,达到更快渡过新手期的效果。
当整个电商行业发展陷入增长瓶颈之时,到线下去要流量和营收,成为各大拼多多的强势崛起,抖音直通淘宝,京东推出开普勒轻商城小程序……种种迹象表明,新一波的社交电商浪潮,正在迅猛开启。
互联网下半场,传统电商流量进入瓶颈期,社交领域却仍在不断创造新的流量红利,包括微信、抖音等社交APP,吸附越来越多的用户时长,成为“流量黑洞”。再加上,移动社交平台的供应链、支付环节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用户消费决策、购物习惯更倾向于关系推荐和创新玩法,导致这一波社交电商风口来得格外扎实。
虽然明面上,参与这波社交电商浪潮的企业形形色色,但深度挖掘下去可以发现,终究还是腾讯和阿里的游戏,一个掌握着中国最大的社交平台、掌管社交流量分发大权,一个则是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在电商运营和商业创新上无出其右。
那么,腾讯系和阿里系在社交电商上到底如何布局?有哪些不同的风格和策略、优势和短板?谁会更胜一筹?未来社交电商发展趋势究竟走向何方?
社交电商:终究还是腾讯和阿里的游戏
流量为王的时代,因流量而生的社交电商在这个时代迅速崛起。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和个性化。作为推动零售业升级的一次产业变革,社交电商融合了多种业态和产业,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
A、腾讯系布局
>>拼多多
2018年研究电商,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是拼多多,其创造的拼团和砍价模式,以传播换取优惠,把广告投给用户,使其迅速成为互联网下沉时代的一匹黑马。
4月11日消息,社交电商拼多多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在30亿美金左右,估值接近150亿美金,由腾讯领投,红杉参投。在2016年7月公布的拼多多B轮融资中,腾讯就是投资方之一,此次追投说明腾讯对电商业务的重视,可见其发力零售的决心,与阿里的零售之战,已经在线上线下全面铺开。
背靠微信,拼多多得以触达主流互联网用户人群,并借助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简化购物流程。微信好友、微信群、朋友圈的拼团模式是移动电商与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模式,前期在几乎没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很好地利用了社交媒体的渠道,借用户发展用户。
>>京东
零售本就是人与货在特定场景下连接的过程, PC时代电商平台对流量的贪婪,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追逐,先将“人”请进平台,再进行“人”、“货”的连接。
在这场争夺中,京东走在了前面。2014 年,在与京东达成战略合作之后,腾讯分别向京东开放了微信和手机QQ内的两个一级购物入口,使其得以推出多个基于社交电商生态的产品和业务模式,包括京东拼购、购物圈和京东购物小程序等。而真正让京东建立社交电商赛道优势的还是其开普勒小程序——“京商城”、“轻商城”的推出,它不仅实现了京东零售场景与社交的全面打通,还通过全面开放实现了向微信生态基础设施服务商和生态建设者角色的转变。
>>唯品会
在与腾讯、京东签订战略合作获得庞大流量入口后,唯品会各项业务将获得多大幅度的提升,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话题。
唯品会重新定位于微信电商体系基础设施服务商,将深耕小程序服务,全力发力社交电商。同时,代表年轻和未来客群的90后,也正在逐渐成为唯品会的主力客群。
对于唯品会来说,需要完成从原来货架电商到社交电商的转型,从提转化率转变为提裂变率,从引流思维转变为裂变思维。
因此,唯品会下一步在运营的发力点,就需要将更多的资源,向微信生态倾斜,探索如拼购等社交电商的新玩法。
>>蘑菇街
作为最早一批上线直播功能的电商平台蘑菇街,借助腾讯云为其提供的互动直播方案成功地构造了完整的“电商+直播”的场景,并将优质内容呈现给消费者。
去年,微信小程序还帮助蘑菇街成功切入了微信的流量池。
除了直播、小程序,在向智慧电商转型的过程中,蘑菇街还不断尝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
>>口袋购物
伴随这几年消费升级的趋势,阿里与京东这两大电商巨头逐步垄断整个互联网几乎所有可能的电商流量。口袋购物的微店曾经十分火爆,但问题是它在各种关键风口时期屡屡错过,并抱着中小卖家不放,其只是给卖家提供工具,但并没有为微信创造增量,解决流量以及各种运营问题。
以拼多多代表的低价拼团模式,都在挤压微店原本就不多的流量。
据调查,口袋购物的月活用户从2014年11月高峰的198万,直接下降到了今年3月的1.88万,下降幅度极为恐怖。
B、阿里系布局
>>淘宝特价版
过去的几年,淘宝一直在走“去爆款化”的战略,而近日似乎意识到了拼多多的威胁。今年 3 月 15日,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业内人士推测称,此次上线是阿里为了堵截拼多多。
打开淘宝特价版App,主要商品涵盖母婴、家居、家电、女装、食品、数码等多个品类。限时抢购、9.9元购、特卖清仓、邀人送红包等频道也被放到了主要位置。
可以明显看出,相较于手机淘宝主客户端,淘宝特价版更多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的追求,并且鼓励大家一起分享购物的乐趣。
>>淘宝直播/淘宝短视频
视频中的直播行业因其互动性和实效性,发展迅猛,所以产生了很多流量主。直播营销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全方位渗透入消费者圈层,从而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
阿里在直播营销方面遥遥领先,淘宝直播做得好的卖家可以得到很好的销量与粉丝的转化。
此外,继今日头条系快手、抖音等短视频火了之后,腾讯启动微视,百度重仓持股的爱奇艺平台布局短视频,如今阿里淘宝也将推出“独客”短视频APP。
据悉,“独客”将主打以“物”为核心的生活消费短视频,据悉阿里将独立开发此APP,上线时间为6月初。当下淘宝短视频里最受欢迎的三类是,美食、美妆、服饰,都是跟电商转化强相关的,短视频的推出也会向这三个方面发力。
>>抖音
今年3月,在受到微博、朋友圈接二连三的堵截之后,抖音上开始出现了关联淘宝的卖货链接。多个百万级以上的抖音号中出现了购物车按钮,点击后便出现商品推荐信息,该信息直接链接到了淘宝。
抖音的带货能力随着用户数量及粘性的提升早就开始显现,小猪佩奇、情侣手模以及一些线下店都迅速成为网红。这一次抖音直通淘宝,一方面让淘宝商家有了另一个潜力巨大的社交营销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正式的收入来源。抖音与淘宝的这一次合作是对腾讯社交电商的一个反击。
>>微博
去年12月,微博宣布开启内容导购平台的公测,该平台对接了营销平台阿里妈妈全量的商品库。通过内容导购平台,月均阅读量超过10万的个人账号即“达人”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导购内容,用户通过导购链接完成购买后,达人就可以获得相应的销售佣金。
在这个过程中,购买流程也被大大简化。用户在阅读内容时点击商品链接,既可以在微博APP内直接完成购买,也可以跳转到淘宝电商平台产生交易。
>>陌陌
在去年双十一中,社交平台陌陌就与天猫合作,打造了一场基于视频社交的电商营销,用直播、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互动方式赢取年轻人群的喜爱。
天猫在陌陌上发起了“双11爆款清单”短视频话题,并邀请陌陌视频红人为其定制专属品牌短视频,通过短视频内容与创意提升了消费转化。
投资陌陌本就是阿里在社交领域布局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陌陌的社交优势与用户粘性,阿里希望进一步挖掘社交电商的红利。
腾讯VS阿里“社交电商”博弈 谁更胜一筹?
可以看到,腾讯与阿里在社交电商争夺战上,已经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密集排兵布阵,依托自身的核心优势,去给合作伙伴赋能。社交电商,是社交与电商融合、化学反应的产物,社交力与电商力缺一不可。众所周知,腾讯长于社交但缺乏电商基因,阿里长于电商但缺乏社交基因,这也导致双方的战局会非常有意思,扑朔迷离。
>>腾讯阿里布局社交电商风格与策略解析
在社交电商的布局上,腾讯依旧走的是开放策略,去投资和扶植微信生态中的电商企业。口袋购物、楚楚街、蘑菇街、京东、拼多多等等,都是腾讯在不同阶段的投资产物。
从传统的微商、内容导购类平台、“平台+达人分享”模式,到现在时兴的拼团模式,腾讯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次社交电商浪潮。
毕竟,一直以来,电商都是互联网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拥有丰富的场景和数据,对腾讯来说从战略上说绝对不能丢,而且一旦电商数据和社交数据两者都掌握在手中,两者叠加是可以产生化学反应的。
阿里在电商领域的打法,可谓“寸步不让”。但凡与电商相关的新兴模式,阿里肯定会亲力亲为,要么直接炮制一个对标产品,要么直接买下有可能崛起的“竞争对手”。
为了对抗拼多多,阿里推出了特价版淘宝APP,走“低价、性价比”路线。新用户可以快捷注册开通账号、邀请新用户可获得奖励、可以赚取红包,还有着类似亲情版淘宝中亲密代付等社交玩法。
在布局社交平台方面,除了腾讯系的社交网络之外,阿里几乎布局了市场上所有的有影响力的社交平台,包括投资微博、陌陌以及近期打通抖音等等。可以说,阿里对社交流量无比渴求,但无奈缺乏社交基因,只能靠投资和业务合作,去拉取战友。
>>腾讯:掌控最大社交流量,但企业扶植战略鲜有成功
腾讯在社交电商领域的基础就在于其庞大的社交生态,优势也在于掌控着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交流量,借助腾讯强大的社交优势拓展电商业务成为早期腾讯电商战略的最大看点。
但是,但目前来看,腾讯社交电商发展却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顺利。先后在易迅网、拍拍网等电商布局中失败,放弃了赤膊上阵的自建平台方式,而选择了采用投资+收购的方式间接布局社交电商。随后与京东、唯品会展开了合作,并对其开放一级流量入口;并投资拼多多,将其扶植成了当前互联网市场的新晋大黑马之一。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扶植都能和拼多多一样,腾讯扶植起来的大多数社交电商都并不成功。据不完全统计,腾讯共参与投资了至少20家包括在线旅游和移动电商在内的电子商务公司,冲出来的却寥寥无几。
基于微信生态自有的社交电商而言,目前腾讯社交电商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业务模式与形态,另外最关键的是微信没能解决好用户间的信用问题。仅仅依靠人脉关系建立的背书,造成的就是整个电商体系信用不健全。
>>阿里:强运营,广布局,但缺乏根据地
阿里作为深耕电商行业的互联网巨头,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提供商,发力社交电商自有其本身的优势。首先就是强大的电商运营能力,能够帮助社交电商平台快速打开市场;其次是阿里在各领域的布局非常广,从旗下各领域的APP及平台入口,可以引流来非常大的流量。
但是,阿里的问题就在于一直没有一个成功的成熟的社交平台圈子,为社交电商提供发展根据地。减小社交与电商之间的界限是阿里巴巴多年以来始终坚持奋斗的方向,虽然阿里先后多次在社交领域发力,但多以失败告终,甚至业界流传着一个阿里永远实现不了的“社交梦”。
社交电商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传统电商有中心化的平台入口,依托搜索来分配用户流量。而社交电商的核心特征是利用社交关系、个人影响力、个体信用,来快速来实现用户购买,裂变成无数个导购细分入口。
社交电商的供需模式与此前迥异,并在激发大量的增量需求和新品牌渠道,包括在电商还不太畅通的二三四线城市,都有大量的社交电商高度关注人群,在此速度和体量下,一个在阿里、京东之外的电商第三极有望诞生。正如社交电商平台“云集”联合创始人所言,“我们是在长江、黄河之外,再挖出一条河的玩家。”
而且,社交电商的模式也更加高效化,比如卖家在社交平台开设一个店铺,然后就是从其他的平台找到好的商品放到自己的店铺里,有人购买就合理的定取差价出售,有人拍单了就直接从上家下单,买家确认收货之后就可以获得中间差价利润,也不像淘宝有盗图的风险,而且类目是精细化分类,省去了自己找物流,囤货和推广的麻烦。
传统电商里,品牌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松散的,因为品牌足够高傲,很难真实触摸到粉丝的存在,除非在特别的营销时期。而在移动社交电商时代,粉丝一直就在那边。每个意见领袖、大V、网红的背后都是一群富有黏性的粉丝,通过平时不同的活动与互动,这些人群可以沉浸在社交活动中。
在电商的红海中从来不缺少的就是竞争,而作为竞争的核心所在——人群流量。一直是所有的电商平台所关注的的地方。只有更快速的占据人群市场,才可以把握人群的心理。
社交电商未来拥有无限的前景,且在信息不对称的鸿沟依然会长期存在,那么势必意味着新型CPS佣金玩法(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在微信端仍然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写在最后
从布局和投入上来看,阿里正在从线上线下有序打造一个新零售帝国,将更多可控的资源和要素纳入其中,按照消费升级和主要的增量空间方向走,想立自己于不败之地。
而非零售出身的腾讯做法则是,利用微信的流量大盘和非中心化的生态战略,引爆更多的资源和获得更高的流量入口的站位。
2018年,谁拿下社交电商的战略高地,谁就抢得了先机。在阿里和腾讯之外,还有纯电商巨头京东商城、社交电商新贵拼多多,以及零售巨头国美和苏宁。谁能成为赢家,还有待观察。
社交电商是一个寄希望于未来的玩法,店主需要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慢慢影响用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他们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来你的店里体验一下你的产品,然后依靠对你产品的体验,来复购你的社交电商。
但凡传播落地,必要见效果,是2018年快消行业最核心的传播诉求。
显然,“社交电商”是解决这个诉求的重要方式。先通过传播获取流量,再通过对流量的运营,获得更多的流量,如此往复,周而复始,并在流量的滚动中,促动产品销售,这就是社交电商的解决之道。然而这也仅仅是在销售端的促动,如果玩法更精进一些,就不能只局限于销售,还要能为提升品牌而服务,完成从效果到品牌的传播闭环。
流量、内容、产品,三个社交电商核心难题,如何一一击破?
社交电商的玩法上,有核心的三个要素:流量—内容—产品转化。如何让三要素协同,一步一步走到转化,并以优质的内容创意贯穿始末,全程帮助提升消费者的品牌印象,还将面临三个核心难题。
1.平台+明星模式,解决流量大前提
社交电商聚焦在销售转化上,一切都以带货为核心导向,这其中最需要的是流量,然而要达到对品牌层面的提升,流量也一定仍然作为大前提,必不可少。
社交电商的常规玩法,往往只会关注到明星层面的粉丝流量,而时趣为了更大程度地保障流量方面的基础优势,推出了平台+明星的流量模式。
首先,时趣敲准了与电商平台苏宁818店庆作为节点合作,使整个项目拿下了平台方的线上推广资源,同时又结合苏宁生活广场概念店——苏宁Expo超级店,以明星+直播的方式,深度拉动线下互动体验,从而在线上到线下,都聚合了强势的电商平台资源。同时,Campaign还与明星江一燕联合,吸引大量粉丝流量。从平台到明星,双管齐下,在两个层面解决了流量的大前提。
2.一个话题两重功效,让内容为品效服务
此次Campaign的产品背景是为飘柔新品“净油去屑小磁瓶”做推广,而对于社交电商来说,一个好的话题是流量池蓄满水后,能否“以一石激起波纹”,完成二次传播、到引爆话题最终完成带货的关键。
话题既内容,以内容实现流量转化,是话题的第一重作用。除此外,如果能将品牌和产品理念也容入到内容中,则能在引爆流量的同时,完成在品牌层面的内容输出,达到深度占领消费者心智,完成从转化到品牌的双重作用。
于是,让话题符合传播的趣味性,又能带出品牌及产品的特性,成了内容的创作点。
3.全方位互动体验,击倒转化的拦路虎
对于社交电商的最终转化来说,流量引入后,如何让消费者下单,始终绕不开两只拦路虎:
1.如何让消费者快速并深入地了解产品;
2.如何让消费者缩短消费决策,促动在线购买;
解决这两只拦路虎,时趣在为飘柔聚合了前期的流量优势后,选择了在苏宁超级店,以直播的形式,推出一场新品的全方位探索,以深入的互动场景营销,直接有效地拉动了转化。
从此次Campaign中,时趣以“电商+IP+PR/直播+Social联动”的全新社交电商链条,成功解决了社交电商的三个核心难点,收获了优秀的传播效果与转化数据。
正在做寺库旗下库店,拭目以待京东旗下享橙 。请见图(京东的目前注册免费)
https://m.suyunweb.com/mobile/login/register.html?referee_code=AABEOFJE (二维码自动识别)
前一阵子跟一个电商行业的老朋友吃饭,受益匪浅。基本上都是我在提问,对方的回答要点如下:
电商的下一个风口是社交电商;社交的入口全在腾讯,没错,所以腾讯肯定是这一波最受益的。拼多多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水面以下的、五年十年以后才上市的,你都不知道。
阿里没有社交,所以人家很聪明地去线下拿入口,还早早入股微博、投资文娱。没有社交始终是阿里的软肋,但是腾讯要动摇它的基本盘也没什么可能。
京东现在是遇到瓶颈了,一万亿GMV的公司增速放缓很正常;当然,人家阿里规模比它大得多,增速反而提升了。只能说,阿里确实很厉害。
你问我阿里哪里厉害?第一,天猫现在的总裁是80后,而且是阿里自己培养的;第二,杭州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一堆一堆,大部分是阿里出来的人成立的。还有哪家互联网公司能做到?
拼多多不是第一个想到变现微信群流量的电商应用,京东、唯品会都想做,可惜没做成。为什么只有拼多多做成了?讲的俗一点,看基因;讲得直接一点,天才是不世出的。
小红书、美丽说这些熬到接近上市的电商平台,都是一年换一个商业模式。转型很困难,等于二次创业,但是不转型就会死。你们投资人把创业看得太简单了,创业公司长到几百亿规模还是不安全,就算上市了也要随时准备转型;做不到就会没有增长。
腾讯比你们想象的强多了,它有好多东西没有收割:小程序、电商、微信公众号,收割了吗?人家就是留着不变现,让你们以为腾讯就是个游戏公司。
你问我为什么腾讯现在才发力微信电商?因为微信支付的地位这两年才稳固。不要以为微信做支付是心血来潮,没有微信群红包,哪里来的拼多多?
阿里自从收购银泰、饿了么,越做越重,越来越像京东。这对京东不是好事——人家比你规模大、比你利润高,现在又来做你做的事情,这就是降维打击。京东的商业模式肯定还是可持续的,但是要想不被阿里抛远,就要好好思考二次创业的问题了。
好多人觉得电商特别容易来钱,其实全世界电商利润率最高的就是阿里,别人都不怎么赚钱。你看看亚马逊,真的赚钱吗?电商是个苦活儿,阿里能赚钱是它的能耐,不能硬学。就算是腾讯也不会真正去学。
网易严选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最大的价值是告诉大家可以这么做电商。严选的动作太慢,商业模式创新都被人抄袭了。另外,严选也是个苦活儿,太笨重,利润率很低。想不出来网易为什么要做电商。
电商行业的创新一直在进行,我们现在都在看那些七八年以后才有成功希望的模式。还是那句话,投资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多向产业学习,虚怀若谷,不会有错
毋庸置疑,社交电商强劲来袭,已经在慢慢颠覆传统零售商和瓜分传统市场份额,消费者将越来越聪明! 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咱们先来看看时代发展轴线:
去年拼多多的上市,让主流电商也在布局社交板块,比如阿里的聚划算、苏宁的乐拼购……现如今的云集上市,贝店兴起,还有小米有品等,都在大招扩府的拓展市场,融资。可以说,社交电商全面开启:朋友圈江湖、10亿用户的争夺大战已再所难免。
其实,社交电商是基于电子商务的一种新的衍生模式,社交电商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抖音等)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之中。
它是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的融合,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简称S2B2C,看图:
社交社群电商为什么会崛起
第一,在运营机制上,社交电商具备了传统电商不可比拟的优势——裂变。
传统电商革了传统零售的命,但它的软肋在于需要千方百计地引流。
一个电商平台就像一个大集市,需要把四面八方的人群吸引到集市中消费,消费者之间很难相互传导,主流电商的运营成本与获客成本越来越高,流量转化率整体走低。
而社交电商则不需要集中引流,它将大集市变成了无数个分销站点,每个站点都在利益驱动下自动引流,或者说,社交电商将引流任务转嫁给以个体为主的分销商或代理商。
例,如果你注册成为我们的电商微购店主,就会获得双重身份——消费者和分销商,当你通过微信向好友推荐自己店内商品后,每成交一单便可得到利润,而当你的朋友也愿意参与,就实现了由消费者到分销商的过程的裂变。
第二,技术的成熟是必要条件。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供应链与支付环节日渐完善,这为社交电商的崛起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消费者购物习惯,创业观念在改变。时下,人们的时间普遍被各种新闻、视频、游戏、社交等应用充斥,碎片化趋势明显,同时消费过程中的信息传播、交互方式、应用场景与营销形式更加多元化,而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让更多人越来越愿意在移动端完成购物。
以上种种,为社交电商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此外,在传统电商难以下沉的三线城市以下的市场,社群社交电商也更有用武之地。
传统电商发展至今,对三线以下城市覆盖率一直不高,除了物流因素外,与这一消费群体对电商的认知度偏低有关,但这一群体却有另一个特点——更易受到熟人圈子的影响。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没有淘宝、京东,但大都有微信,经过熟人推荐,在对话框里就可完成购物过程,在他们看来要比传统电商更简单、便捷,而且他们也拥有更多的业余时间,以适应低门槛的社交电商所提供的兼职舞台。
与传统电商相比,社交电商主要有三大优势:
首先,社交电商的运营效率较高。相比于上一个时代“中心化”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的精髓在于人和人的沟通,个人影响力有着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广的传播面,正所谓哪里有社交,哪里就会有交易,不需要自上而下的蔓延,同时也基于大数据技术完成用户管理,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与推广方面的成本。
其次,社交电商的推广颇为即时。社交的核心是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只有信任才会产生交易,只有好的商品才能维持信任,进而持续消费重复,而社交电商的购物圈恰恰是沿着社交工具中熟人关系链拓展的,由此可以实现购物信息即时推广,并能够把影响客户的周期从几秒延长到几天甚至几个月,甚至还有多次影响和持续购买的机会,从而与客户进行更为良好的互动,提升转化率,实现用户的“裂变式”扩张,并带来更多的流量。
最后,社交电商平台功能更齐全。社交电商平台集社交、支付、电商平台等功能于一身。通过社交场景的应用,在“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同时,不仅更容易将用户引导到电商平台进行消费与购物,大大节约获客成本,还能够显著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增加消费乐趣。
社交社群电商的时代精髓
社交电商快速崛起还有一个核心优势——对分享经济理念的体现。
社交电商很好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分享经济的精髓,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简单聚集,更重要的是在于强调服务、信息以及内容的整合输出。
社交电商运营的生命就是“极致的产品和服务”,平台的落脚点在于与朋友之间分享,而要达到让人分享的目的,就势必需要用最投入的匠心去做好每一个细节。正所谓只有好东西,人们才乐于去分享;只有不断的分享,才会不断的产生利润的分配点,这也是移动社交电商发展的根本所在。
更进一步说,在分享经济盛行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巨大利好和机会是个体的解放。比如滴滴打车,释放了闲置的车辆、技能与时间;再如微信公众号,释放了无数的内容生产者。
而之于社交电商,从微店、有赞,体现的是一种根据行业基础和速度而形成的进化,其商业模式相当于反向的分享经济——虽然不提供流量,但却提供优质的商品集合,并分享给每一个有流量的个体,将他们解放出来,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零售商的同时,也能够为自己创收。
这种模式,既增进了人们的消费体验与分享动机,又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效率来为精准的用户群体提供营销。
接下来,用两个图看看一些平台的区别和社交电商的玩法(以下平台只是作为举例分析用):
最后,说一下,以前众多微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根原要么是产品品质问题,要么是奖励机制不合理或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无法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而在社交电商的领域中,只要是找到真正卓越的电商平台以及可以把你当成领导人来培养的系统,社交电商未来的发展潜力是我们今天很难以想象的!
关于更多社交电商的探讨,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阿蘇跟你谈诗谈自由”
又是这类的问题,看起来大家都很喜欢社交电商啊。看来我又要说一次了。
先看市场背景:随着巨头纷纷入局,社交电商的赛道也愈加拥挤。阿里、京东等综合类电商话语权依旧很强。2019年,社交电商形势依旧看好,行业总体还有一个大的发展,但是形式上将会更加成熟,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整个市场大环境对社交电商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也越来越高,仅仅走低价策略已经不能再让消费者买单,而且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交电商这一新兴行业也开始进行有效监管,整个行业正在逐步正规化,打擦边球的平台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
至于巨头的形成,我想是值得期待的。以最近发展正盛的秀购为例,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亮眼的社交电商平台。秀购是“DC社交电商”模式的首创者,这一模式可以简单理解为将“去中心化”与“中心化”电商的优势结合而成。优势就是在平台上可以聚集大量优质商品和IP,一方面提供统一的供应链、物流、客服等保障,一方面还可以提供统一的培养计划,既帮助消费者的意见领袖不断扩大影响力,提高流量转化能力,又可以培养出更多的意见领袖,形成流量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了它的优势,见证着“DC社交电商”模式的强大能量。
社交化的新商业形态,是未来商业交易场景的主流形态。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社交化商业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也是当下切入的起点。
但是千万不要忘记“社交化电商”“私域电商”,“社群电商”等等一系列基于社交商业概念的词和形态,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基于商品的品质?
是基于品牌的调性?
是基于分配的机制?
是基于暴富的机会?
还是
基于信任的推荐?
没错,社交化电商成立的主要前提是信任的重建。为什么重建?很简单,因为当下的消费者信任是最宝贵的。为啥最宝贵?
从消费角度上来说:
1.品牌吸引力已经大面积弱化,因为品牌太多了,明星代言太多了,不知如何选择了。
2.微商品牌太多了,宣传天花乱坠,一用再不给,机会,受伤了。
3.线下逛街太累了,实体花招玩太多了,牛的消费者出营销方案比店老板都厉害了,被忽悠多了。
总之一句话就是上当多了,品牌多了,套路经历多了,受伤太多了,玩套路的比消费的还要多了,你说现在的消费者还能有安全感吗?
所以呢?
现在的消费逻辑是,一个消费者,在某个圈层的意见领袖那里获得了某种内容价值,而且是持续的,比如自媒体大咖和社群领袖和课程老师,从而建立了信任关系,同时建立了懒惰行为,也就是消费者懒得动脑子,懒得思考要买什么品牌,只要老大推荐的,只要信任的人推荐的,就是他买的。
也就是说你只要让你的粉丝信任你了,你卖啥他都能买,他不信任你,你卖啥在他眼里都是套路。
所以社交电商的底层逻辑是基于信任的建立!
而信任的建立是基于时间和事事件还有内容的持续输出,价值的持续释放而来的。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和习惯,日久见人心这句话最合适不过了。
信任的发展就是交朋友,用真心,动真情。
而这种信任的建立,远远超过了商业的维度。所以才能不销而销。没有销售的痕迹,没有推广的痕迹。
好朋友要慢慢处,事实上信任才会越来越强。
可是今天的所谓社交电商的逻辑呢?
1.整个商城,开发上一套完美的看似合法的分销机制,也就是分配机制,上传上N种各类工厂直供的产品,其实还是那些(供货微商的小工厂的普遍产品)。
2.对接一群手握流量的老大,各种推手团,各种宝妈团,各种创业大咖,许个响亮的称谓,给个牛的身份,关键是给个诱人的金钱分配政策。
3.这些推手们开始拉群讲课,内幕消息首次爆料,大家有福了,机会来了,几个月就上市了,马上就能赚到大钱了,等等一系列刺激的概念
4.下边人一听,终于到老子翻身的机会了。零风险,新起盘,空白市场,机制关联,拼命三个月,躺赚一辈子。上市梦想唾手可得。不行了,赶紧扫码注册。赶紧到群里抢人了。
5.白领们,宝妈们,难民们被同时几个创业大佬发来的海报,邀请码一看,这是个新机会,赚点外快吧,一看大佬的朋友圈。,一天收入3000,靠!比我一个月工资还高,试试吧,399,还给产品,不吃亏。推荐还赚钱。
6.交了钱,一进群。老师的课,一听发现自己的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是死人的生活。做人不能丢了梦想。加油,我也要逆袭。为了我的宝宝。。。发海报,学习补课,爆粉介绍,推荐这个牛叉的新时代的独角兽,零风险,自用省钱,分享赚钱,噢,对,主要是分享赚钱。
分享啥?好产品啊!好产品啊!啊?好产品啊!啊!
哦,机会!赚大钱,躺着赚大钱的机会!
对,就卖这个!管它的产品还是啥的,不重要!快速跟上趋势赚钱,很重要!于是…
你看懂了吗?你看到的壮观壮观景象里的人,咋想的,看懂了吗?
就问一句:如何一个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只图钱,过一辈子的可能性大吗?
再问一句,如果今天一个平台娶的奔着钱来的老婆太多了,能全部照顾好吗?能满足吗?满足不了,嗯,女人愿意吗?不愿意你猜女人会干啥?
这就是传统行业,再没机会,死,是一点点的死,“社交电商”平台,死,是一下死。
利尽则散,仅此而已。
社交社群社区电商,是趋势,而且是大趋势。
但是,前提是:你把流量当韭菜,还是当消费者,还是当推荐者还是当人…?
未来不把流量当人的任何电商,都将是昙花一现,因为命里撑不起!
以上说到,社交型电商形态的新商业,一定是未来商业场景的大趋势。
但是不代表目前市面上的社交电商平台就是代表。比起引领社交新零售,社交电商,目前的各大社交电商平台更像是后人必坑的反面案例。
为啥呢?
因为它裂变速度太快了!
为啥太快了?
因为都是奔着第一波红利,新盘子,占位,躺转机制来的。一
一群营销难民,创业难民,微商难民想快速从坑里跳出来,于是全前赴后继的又扎进新的坑里。
于是乎,
人,还是那些人,产品还是那些产品。(只不过放到统一的商城里了)。
洗脑鸡血课件还是那些课件。
老师还是那些老师。
老大,还是那些团队老大。
只不过换了个马甲,换了个背书,换了个血淋淋的投资人。
一切都没变,重点是韭菜还是那些韭菜。
那么难道没有机会了吗?
不对了当然。
只是,机会不是靠机制的裂变和刺激去抓住的,而是真正的信任培养。
前面说到,社交电商的本质是基于信任关系的商业。
你看,多么简单。
就是把“信任”这一件事做好,其他的啥都不用管,赚钱是捎带的。
这是真正的——想做事,先做人。
可是当下呢?我不说大家也能看到,
频繁的群发广告二维码,推荐码。
拙劣的文案广告词,土逼的头像,
不明所以的名字和个性签名
张嘴就是快加入,错过后悔的话语
一问三不知的大脑
一群不懂营销,不懂人性,不懂产品,用日赚千元截图的社交电商“大咖”,
殊不知,
这些人都是前面刚刚伤痛过未复原的战士。
你在前面的大项目里凭着以上的东西,都崩了。你真的还指望自己啥都不懂,啥也不会,就扫个码加入一个新平台,就能咸鱼翻身,屌丝逆袭吗?
门口的福利获取更简单,更坦率更刺激,反正谁割不是割呢,对吧?
普通创业者应该怎样跟上这波超级福利?简单说明一下,自我明确一件事情,社交电商的前提和本质是“信任”的建立,那么一切都要围绕信任来展开。
1.线上社交平台的个人品牌的打造
头像,名字,介绍,朋友圈,微头条,特别是内容的深度。
2.持续输出内容,干货的能力——重点
不管输出哪个领域的内容,必须聚焦和深度,最重要的是持续生产,持续生产线,持续生产线。啥意思呢?特别是对于小白和屌丝,每天30篇软文和一篇原创文是底线,做不到的,不要想着凭本事在网上赚钱。
3.持续获取精准流量的能力。
你放心吧,这个是很多老大的绝学,不会轻易告诉你的,他不会告诉你:他的流量都是学员转介绍来的,
更不会告诉你做价值设计,课程设计,就是做流量,
更不会告诉你他的文章和课程,到底是怎么来的…
说破了就没啥意思了…
4.最重要的是——发心
发心赚钱割韭菜?
发心帮人赚钱割韭菜?
发心让人提升智慧?
发心让人通过赚钱提升觉悟?
发心让好人配上好产品?
还是发心让韭菜碰上垃圾产品?
还是发心用商业把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心里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就好了,别人只看你做了什么,不会看你想了什么,当然了,懂的人自然不用说。
5.最后一个,脑子里有清晰的商业逻辑,人性逻辑,创业逻辑!
这是红尘中赚钱的基础工具,钱不是靠鸡血和机制的。
是有赚钱的思维工具和方法套路的,
是需要学习的,需要使用的。
你还幻想一个高中毕业,上班三年结婚生子,没有商业逻辑和思维工具的女人,能够通过一个机会做了第一批小白鼠就能月入10万?
有些梦是不能做的,做多了就出不来了。
就算成真了,你记住那不是你的福气,只是大祸来临前的狂欢,“天降厚福而获之”
所以,最后,给所有创业的兄弟姐妹一句忠告:无论你做什么行业,什么模式,都请你静下来,静下来,好好把脑子里的人性逻辑,商业逻辑,创业的赚钱的逻辑,系统性的补补课…
未来的寡头才有可能与你有关…
码字不易,谢谢你随手的赞。
我是温老师,走路带风的创业女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