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大学有哪些独特的校园传统?
在食堂里打翻盘子,整个食堂会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
如果有人在食堂过生日的话,只要有人起头唱生日快乐歌,很快整个食堂都会开始唱,而且因为专业关系音特别准。
大四临近毕业时,会去推一下图书馆门口装饰用的石球,比如从图书馆门口推到宿舍门口,再推过去之类的,别问为什么,大四毕业,马上要滚蛋了……
军训的教官都是学长 经过几个月特殊培训来教我们 但是他们装自己是当兵的 每天讲当兵的故事(:))一年回一次家吧啦吧啦当兵之前打工多惨吧啦吧啦 给我们连男生听的痛哭流涕
然后军训最后一天是开学大典军训展演
上午:我特别羡慕你们 我没上过大学 今天我跑完这80步(因为是标兵)我的大学生涯也结束了 我希望你们能好好的吧啦吧啦
晚上:大家好 我是你们x专业的学长
最后一天查寝还悲伤的唱了再见 好多姑娘都哭了 第二天:学长好
都是影帝:) 此传统已延续20年...
我的学校前身是个军校,所以跑操要求特别严,每天早上七点之前,跑到很远的一个地方盖个章,跑快一点大概十分钟,慢一点的话,十五分钟,盖完章在跑回来洗漱吃早饭,跑了三年半。
真的很崩溃。本来可以七点半起床,结果每天都要六点半起床,天天盼着下雨,因为下雨就不用跑了。
刚开学的军训也比较严,我那年正好赶上校庆,更严,军训了整整一个月,天天踢正步,每天晚上累的倒头就睡,也不会胡思乱想想家了,而且军训结束之后我长高了两厘米,之前高中三年才长了四厘米呢。这也是我人生中的最后两厘米了。
最后贴一张我学校的美图,美丽的二月兰,我第一次路过时简直惊呆了。
毕业就戴绿帽子嘛,跟谁没戴过一样。
不急不急,大家早晚都有这一天。
校长证婚
没错,学校发对象
520赞留念,祝大家可以不再做狗(手动狗头)
还有一个传统,六一儿童节放假(毕竟校庆日 )
有些朋友认错了学校呀,焦作路矿学堂是百年校庆的时候河理工捐赠的,毕竟也是同源,矿大的前身是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我们是在包邮区享受暖气的中国有矿大学哦,校宠鹿鹿参见。
不知道免费吃鱼会不会成为传统,毕竟我也就经历了一次,也是要给镜湖里的鱼一些成长空间的,前年一次抓了一吨,哈哈。
不遗余力地打造福建中医药动物园 (大雾
就连东南网的新闻都认可了这一称号(?ω?)hiahiahia
有图有真相!!!
肥嘟嘟的鸽子
福中医颜值担当——黑天鹅&白天鹅
呆萌小麻鸭
傲娇的孔雀
还有锦鲤!
图片来源: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大学@福中医感谢知乎圆桌邀请。清华大学的体育传统,值得展开来说说。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大家听得多了,「五道口男子体育技术学校」的段子也经常说。落到实在点的地方,就是男子 3000 米、女子 1500 米的长跑每年不会缺席、刷不够阳光长跑毕不了业。
2017 年,清华还恢复了 90 年前的老校规:「不会游泳不能毕业」(身体有特殊状况者除外),要求全校接受游泳测试。
有了规则,就有人利用规则,毕竟能进清华的人,都是规则之下的胜利者。于是很快就有了月光长骑,代人刷卡也成为了巩固寝室友谊的重要途径。
有人利用规则,就有人去想办法治住利用规则的人,毕竟相当一部分人出来是要管理这个国家的。于是很快也有了刷脸机,人脸识别的技术,在 2012 年的时候率先由我们体验了一把。
不少朋友看过清华健美比赛走红,说起来,我其实有一个学期也选了健美课程。上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期末成绩有 40% 是考核展示的动作,于是我秉承着高效获得绩点的一贯思路,走上了邪路,在「展示腹部与腿部」等套路动作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没能练出来==
--
调侃归调侃,清华的确和体育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中国的教育是有体育传统的,上溯到春秋时期,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就有两门算得上是体育课。就连孔子,据记载也精通剑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文人。但逐渐地,士人阶级却越来越远离了运动,孔武有力的身材被视为粗鄙低等的特征,细皮嫩肉,啊不,温润如玉的体态受到赞许。
这样看来,清华建校之初的课程设置,颇有点恢复周礼的意思。1911年2月拟订的《清华学堂章程》中,就把体育手工类列为学堂的十类学科之一,并规定进行「强迫运动」,强制学生定时锻炼。
清华拥有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体育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教授不仅严格推行强制锻炼制度、从价值导向方面鼓励将健身与励志相结合,也在理论上奠定了中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制定了符合中国人生理特性的上百套训练方法。
清华曾经是「留美预备学校」,体育锻炼,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民族主义的倔强。马约翰就曾经说过:「清华每年要送100名学生去美国学习,被派送的学生在身体方面也应该像样一点,总不能把帝国主义蔑称的所谓「东亚病夫」送去吧。」后来,这所学校为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口号也变成了蒋南翔校长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我很感谢母校有这样的传统。很惭愧地表示,「过劳肥」忠实地找上门来了,工作了一段时间,长期伏案加上报复性吃喝,导致我的身材濒临失控。但至少,学校的嘱托,还是在不时刺激我的良心。每周四晚上,我会拒绝所有会议邀请,好好去打上两个小时篮球,过去一年间从未中断。虽然常常自诩为文人,但在我心目中的文人,肯定不是古装剧里面那种大腿没我胳膊粗、拧一下能拧出水来的小鲜肉。
这也算是母校传统对我个人的一点影响了。
中医药大学,校园传统?去附属医院找老师看病,学生挂号费一块钱,有时零挂号费,针灸推拿免费,但是要考试……无处不在的教学
嗯,现在挂号费2.1元,涨了(?_?)
老师:学生吗
学生:嗯
老师:哪个学校的?
学生:就是中医药的
接下来就是关心你学习生活了,然后就现场教学了
老师:你觉得你这是什么脉?
学生:涩脉吧
老师:如雨沾沙容易散……(背李时珍的《濒湖脉学》,他可不是只写了本纲目……)那你觉得你这是什么证?
学生:血脉瘀阻证吧
老师开方子:差不多吧,你看,我用川芎活血行气……(又在教学中)
开完方子后想了想:不行,这个药太贵,换这个XX吧……
如果针灸推拿的话,老师都不会收钱,还会让你完事时去把挂号费退了,不过我们一般都不会退,才一块钱的诊费,总不能让老师一块钱也不挣吧。
老师们都觉得我们学生穷,总是会很照顾我们,当然,患者们不要吃醋哦,老师也是很尽心医治患者的,有时还要帮忙处理家庭纠纷,因为中医认为情志亦可致病,七情内伤,患者的精神状况好药物才能发挥作用。
在学校附属医院看病最紧张的不是老师的检查学习情况,而是
老师:这个脉很典型,你们来摸一下……
老师:吐舌头,张大点,嗯,看到了没有,这就是典型的XX苔
一堆跟诊的学生是你同学,围着你摸一遍,盯着你吐出的舌头这时,老师冷不防来句:还不拿手机拍下来
让高数老师算下你的阴影面积(●—●)
很多患者就是这么不好意思来我们附属医院,不过生病难受了还是得来看病,也谢谢你们提供了我们学习的机会!(虽然你们也不想有提供的机会(?_?))
我们会努力成长为一名小中医的(嗯哼,才不当老中医)
话说,我一般把完病人的脉会和病人说句谢谢的,嗯,大家应该也是这样。
————————————
评论区集齐全国中医药院校了么
(●—●)
你所在的大学有哪些特色美食?————————————
把我写的回答贴过来:
请问医学生怎么过的大学?推荐一下我的微信公众号:末雨末雪
ID:MYMX2018
欢迎同学关注?(ˉ?ˉ?)
一起学习(●—●)
放张在医院的照片
有时患者是我负责的
经常在医院自习(●—●)
主要是夏天有空调
最后,单身可撩
研究生了,太惨了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回答!!!!
不是大学,是高中,全称柳州地区民族高级中学。
我们每次
升旗降旗完了后都会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
特别是每次下午放学下课铃响了几分钟后的那次降旗
铃声响后会有很多同学冲出教室,跑向不同的方向,国歌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停下来,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等降旗完高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后继续跑
那种场面真的很壮观,如果你有幸看到一次,绝对会想要在这样的高中就读的
现在我大学了,每次升旗降旗完以后都会想要高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发现场景不同后又默默咽回去
——————————分割线——————————
啊啊啊啊啊啊一百了,会不会火啊
会不会全国普及啊啊啊啊啊啊
传媒大学怪异的“哄台文化”。
2006年,彼时因为《两只蝴蝶》而炙手可热的庞龙还没有过气。
他在三月份参加了“中国TOP排行榜——最受欢迎男歌手奖”的评选,于是在传媒大学进行了一场拉票演唱。
没想到,走到哪里都一呼百应的他在传媒大学吃了一枚“广院特色”闭门羹。
演唱时,“见多了明星”的传媒大学学生很敏锐地发现这个“知名歌手”在演唱时把混响“开到忒大”,很明显的“不专业”。
于是,台下开始时不时有了窃窃私语,间或有了此起彼伏的嘘声,接着不断有纸飞机飞上台。
其中一枚纸飞机正中他胸口,庞龙脸色一变,当场喝令音乐停下。
他对着台下大吼:“我唱了十八年歌,从来没有见过素质这么差的观众!”
传媒大学的学生马上反击:“我听了二十多年歌,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歌手!”
全场掌声雷动,庞龙灰溜溜地离开,这也成为了他在传媒大学的最后一次亮相。
广院的舞台是京城高校里面“最不友好”的,北京高校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如果你能在广院的舞台上撑满一分钟,那么你能站在人民大会堂站上一个小时。”(来源百度百科)
这种“不友好”,一方面来自于在依靠传媒起家的广院,“见明星”这件事情早就剥离了光环,因此,传媒大学的学生们更多关注的台上表演者的专业程度而非其他。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是对“舞台”的一种完美主义的“执念”,不允许任何“德不配位”的出现。
随着这种传统在广院历时多年的不断发酵,而今已经演化出了多种形式,“哄台”甚至已经成为了舞台表演的一部分。
广院有很多“校园选秀比赛”,“广院之春歌唱比赛”,“风采之星”,“乐音工厂”,“粤上心头”等等。
我在广院的四年里,每年都有去看“广院之春歌唱比赛”的初选,不是因为想去听歌看妹子,就是为了看那些别出心裁的“哄台”。
庞龙曾经享受过的“纸飞机”已经是基础版的标配了。
如果有男选手在台上唱的是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那么校学生会可能会安排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上台扮演女主角,各种扭捏与搔首弄姿,最后拦腰把选手抱起来,伴随着台下整整齐齐的“在一起!在一起!”,把晚会气氛推向高潮。
再比如,如果台上是一个内向的女生,这个时候“哄台”的力度会有所减轻,但广院的舞台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表演者。这个时候会出现好几个人,在女生身上一圈一圈地缠绕卫生纸。
晚会导播的现场切歌也是快乐源泉之一,因为往往初赛的时候,每个选手只有一分钟的时间,因此需要自己准备配乐。
而有些选手的前奏过于冗长,唱功也愧对江东父老,这时,导播会“异常耐心”地给选手机会唱完副歌之前的整个部分,然后就在选手马上要唱高音的时候,瞬间把他的伴奏切走。
最后这个选手就会在这种戛然而止中伴着“可惜不是你”的音乐悻悻离场。
校学生会在哄台的组织上可谓“费尽心机”,他们不会歧视任何一位选手,每一个人的表演,他们都会认真准备,全力哄台。
我大学室友曾经也参加过广院之春初选,那天我恰好有事,便放过了这个难得的“照黑照”的机会,当天晚上,只见他笑脸盈盈地回到宿舍。
我问他:“过了初赛?”
对曰:“当然没有。”
我诧异:“那你还那么高兴?”
他嘴角的笑意还是止不住:“被哄台太有意思了。”
原来那天晚上,他带着歌曲《悟空》上台,在前半段竟然出人意料地没有任何人哄台,他心中还暗自得意:“看来作为大四师哥,自己还是很受尊敬的。”
结果就在他要唱出:“我要这铁棒有何用?”的时候,一个拿着“铁棒”,盛装出席的“悟空”翻身上台,开始了猴戏表演(我在此代表这位同学向六老师谢罪)。
我那个傻屌室友当场破功,噗嗤一声笑场了,颤抖着唱完了歌,在“可惜不是你”中,蹦蹦跳跳地离场。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哄台”对于广院学生而言,或多或少都是一种自豪的存在。而这种哄台也多少带有了一些依照关系的亲疏远近的“党同伐异”。
有三种人在广院的台上不会被哄:足够聪明,足够谦卑,广院毕业生。
我在大二的时候逃课去看过演员张译的讲座,他预感到在传媒大学办讲座不会轻松,于是在开场的时候讲了一个自己当时久考不上广院的旧事,表示了对在场人的“羡慕”,最后开玩笑说:“我知道你们见到谁都会‘嘘’,今天我不给你们这个机会,我要先‘嘘’你们,嘘~~~~”
在一片嘘声与哄笑声中,他的讲座顺利进行了下去。
我大四的时候和前女友在学校综合楼一起看过“噗嗤脱口秀”的专场。
那场脱口秀的演员之一是史炎,《今晚八零后脱口秀》出身的他特别喜欢在脱口秀中强调自己是“上海交大毕业的”来“拉仇恨”。
但是在那场,他也不得不收敛了起来,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大家都知道我在别的地方自我介绍都是‘交大毕业的’,但今天我不会这么说了,大家好,我是一个没有考上传媒大学的普通人。”
“没考上传媒大学的普通人”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851479756087296池子也在上场时强调了自己当年报考失败的“事迹”,说:“我要是考上了传媒大学,中国脱口秀界,还有他们上海交大什么事?”
“面试都没过的普通人”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851700007493632他们两个人都获得了善意的掌声,全场也没有一个人“嘘”他们。
而第三种不会被“嘘”的情况,则与传媒大学高校文化有着相对密切的联系,现代高校从组织架构上来说往往令其中个体处于相对松散的连接形式中,但广院的“师门”文化又让这种个体之间的联结有着“大家族”的表现形式。
换句话说,对很多广院人而言,“自己人”是可以不被嘘的,但一些广院校友也会自己找“嘘”。
传媒大学60周年校庆的时候,英播校友邓男子就曾经对着台下的“师弟师妹”说:“我这么大老远跑回来,能不能让我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
台下一片:“嘘~~~~~~”
对很多人而言,广院的哄台文化是一种“没素质”“不尊重人”的表现,在此我不想去评论其中的曲折是非,因为过不了多久,对“哄台”的评价可能会没有意义。
这种哄台文化在渐渐落寞。
自“北京大学话剧社”在传媒大学表演时与哄台同学起了激烈的冲突之后,校方开始在一些场合明令禁止哄台。
传媒大学也渐渐变得“不那么艺术”,有很多“艺术类专业”也都取消变成了“自主招生”。
毕业后,曾看过一个广院毕业生写的关于回校见闻的文章。
他溜进学校1500人报告厅,看到了一场“一言难尽”的演出。
他说自己在“一群小师弟师妹中”,兴奋地站起来“想要‘嘘’那个在台上表演的人”。
一声“嘘”之后,无人应和。
他突然惊觉自己身后空无一人,大家都很矜持地坐着,很有礼貌地哪怕玩手机也不会对台上的人报以嘘声。
他颓然坐了回去,像那些曾经被“哄台”过的歌手一样低头走开,背影“好像一条狗”。
所谓“物是人非”,恐怕就像这样吧。
欢迎关注我 曹泽宇,会不定期给你讲一个故事。
华中农业大学开昆虫宴 吃光50斤虫子
蜂蛹寿司、虫虫拼盘、烧烤蚂蚱串、竹蛹三明治、爆炒蝇蛆……1日中午,华中农业大学的“昆虫宴”在该校桃园食堂前火热“开吃”。
食堂门口长约15米的活动区内挤满了人,同学们现场烹饪各色昆虫,50余斤昆虫被“一扫而光”。蜂蛹、竹蛹、竹虫、蚂蚱和蝇蛆五种昆虫原料,均是从专业养殖场购置的。同学们当大厨,煎、炒、烹、炸,大赛现场阵阵飘香。“青原一点红”、“青虫泛舟”、“五谷丰登”、“阳春白雪”、“金色浪漫”……你绝对无法想象这些词语是一些用昆虫制作的菜品的名字。红萝卜雕花、西兰花摆盘、圣女果切片、黄瓜中空放竹虫,菜品刚上桌便被大家抢食一空。
生菜铺盘,金黄黄的煎鸡蛋紧紧裹着一条条细小的竹蛹,一盘“金屋藏娇”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因为在虫子上盖了一片鸡蛋。所以就起名叫‘金屋藏娇’。”
该校园林院有一学生手捂胸口,紧闭双眼吃了一个蜂蛹。
“这个真的能吃吗?”也有不少同学拿起筷子夹起一只虫子,最后又不敢往嘴里送。
许多昆虫都能吃,并且营养价值很高,例如蜂蛹、竹蛹、竹虫、蚂蚱,这些昆虫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还含有较高的氨基酸,且不饱和脂肪含量高于动物油脂。
本次“昆虫宴”是为了提升同学们对专业的了解,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向社会推广食用昆虫,正确认识昆虫的营养价值。“油炸昆虫味道好,蒸煮昆虫则营养价值更高。”向涵说。
“这样的昆虫大餐很冲击我们的观念,大家都怀着一种尝试的心态,也能慢慢接受了,多吃有害昆虫,也能帮忙保护植物啊。”
此次大赛吸引了植科院、食科院、生科院等12个学院的学生,共计90支队伍报名参加,选出25支队伍参加最后的角逐
大赛正式开始之前,老师在致辞中说到:“这次昆虫宴算是万众瞩目,这次举办昆虫宴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重新审视对昆虫的认知。”他表示,这次大赛一不仅可以向非植科院的学生宣传昆虫方面的知识,弘扬植科院学科特色;还可以转变本专业学生对于昆虫的定式思维,激发他们对昆虫的兴趣以及增强对专业的自豪感。同时,他强调到:“这更是跨专业交流的好机会。”
随后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各个小组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迅速开始制作昆虫美食。“四一五厨房”参赛队在制作蜂蛹寿司时,吸引了很多同学的围观,同学们看到食物诱人的色泽,都纷纷表示非常想品尝这道菜品。同学评委则对“华农吃货”参赛队制作的香辣焖蝼蛄有很高的评价:“他们选择的食材很新颖,并且制作的蝼蛄也很入味,非常好吃。”而“虫虫特工队”的参赛作品“狮子座”,用独特做法和摆盘,成功地吸引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们的做法先是将蝗虫去翅,加入姜片、料酒和大蒜腌制10分钟,再将腌制好的蝗虫下锅炸至枣红色捞出,最后加入辣椒、葱花等,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狮子座”便出炉了。
在所有参赛队伍完成两道不同菜品之后,由老师评委和学生评委开始品尝打分。每支参赛队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现场拉票,以求获得更高的票数。最终,“虫虫特工队”摘得桂冠,“虫虫大作战”、“神厨小福贵”荣获二等奖,“虫爱队”、“秀色可餐队以及“炫蜂”队获得三等奖。
“午饭吃了没?没吃就来顿昆虫宴吧!”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烹制昆虫比赛。烹食昆虫营养价值高,都是学校从正规渠道购买。赛所用昆虫来自云南专业养殖基地。这些昆虫包括竹虫、蜂蛹、蚂蚱、蝇蛆。
由校方提供锅碗瓢盆,火,厨料等,现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制作的蜂蛹寿司、虫虫沙拉、烧烤蚂蚱串、竹蛹三明治、爆炒蝇蛆……引得“吃货”们跃跃欲试。
食用昆虫会不会中毒?从正规渠道买人工养殖的食用昆虫,可保证安全。“因为人工养殖的食用昆虫,多是在无菌等特殊情况下培育”。他说,昆虫体内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成分较高,“其实我们应该吃点昆虫。”哈哈哈哈
比赛过程中还进行了昆虫知识问答,场上场下同学们积极参与,就连一旁观看的小朋友也参与其中,收获了许多昆虫小礼物。看到本次昆虫宴的火爆程度,植物保护协会会长采访说到我们明年还会再次举办昆虫宴大赛,希望这能够成为我们协会的传统特色活动继续下去。”此外,他还表示,今后植保协会还会开展类似昆虫野采、昆虫认知大赛、昆虫标本制作等和专业相关的活动,通过将专业知识与一些趣味活动相结合来提高大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以上 手动抱头 )ε=ε=ε=┏(゜ロ゜;)┛逃
上合肥工业大学,做社会主义基佬!
评论里说第一张图是哈工大的,没事儿,去掉个口就是我合工大。
毕竟工大校风代代传,天下工大是一家嘛。
天下工大,归位!
西北政法大学。集体自发的群众性运动,当某些不公平的事出现而正常渠道解决不了时,学生们就会自发组织起来与之对抗。比如14年的限电事件(这次的抗议方式存在争议)虽然最后也限电了,但是热水变成免费的了,而且几乎24小时供应。还有17年天平楼小卖部侮辱法大学生,大家集体抗议,拒绝去这个小卖部,迫于压力,小卖部道歉,后来就没有小卖部了。
不止是学生,老师们也参与过集体事件。据说因为博士点,老师们集体去省政府门口散步,只是散步,没有过激行为。
这可能是政法人骨子里的基因吧,敢于为正义发声,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每届新生军训过程中,老学姐老学长们都要在广播站点歌
《种太阳》
《日不落》
《最美的太阳》
《红日》
《我的太阳》
诸如此类......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独特
... 遇事不决骂校长?
北京大学独有的校园传统,疯狂黑清华。
疯狂黑北大并不是清华独有的校园传统,因为北大也会疯狂自黑。
凝聚北邮精神 弘扬北邮文化
图源:
微信公众号 仝老师
我们西北政法有个老传统:拜汤哥,不挂科。
汤哥不是我们老师,也不是啥知名校友,而是我们的祖师爷——张汤。
有的人可能要问了:“那得跑多远才拜得到啊?”
童叟无欺,俺们祖师爷的墓就在我们自己校园里(((o(*?▽?*)o)))
西安一直以来都有在坟上建大学一说,我们学校当年新校区开土动工的时候也不例外,挖到了一个墓一鉴定,发现居然是法学祖师爷张汤的墓???!
这真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所以我们学校以此为基础修建了张汤墓遗址陈列馆,还配有讲解员,还招新……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学校学法的,每次考试前,都会去拜拜祖师爷,保佑自己顺利通过煎熬的法学期末考试,日久天长下来“拜汤哥,不挂科”就成了一项传统。
不过说起来,西安这地方是真的邪,你说你建大学挖到别人坟就算了,还是自己祖师爷的坟,这学生不拜一拜真的说不过去了(///▽///)
星海音乐学院的…
Em…
空调传统.
每年的入夏之际.
处在南府广州的莘莘星海学子们总会感叹.今年的开空调…比往年来得更晚一些.
青春期的男女.总是安耐不住内心的躁动.
不断攀升的温度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大家的小宇宙.
所以
星海每年在入夏还未开空调的时候.会出现以下情景.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2887636112392192很可惜.
我这里视频素材多了…毕业一年了.
音乐学院.
吹拉弹唱.各种乐器…唱歌…晚上各种hi.
五湖四海.
各地方言.“开空调…开空调…开空调…”
用音乐表达诉求 用文化传播态度…
星海人/永不妥协.
汪汪.
给大家推荐款五线谱本.
款式是我喜欢的黑色.材质也比较结实.
比较亮眼的是本上还有基本乐理知识的图例集合.
在记录/学习的同时还可以随时对照.这对于大部分新手以及音乐入门者都是非常不错的.
只要你是喜欢音乐/学习音乐.无论是什么专业家里备些五线谱本总是应该的.
养成看/写/理解五线谱对于学习本身也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总之是挺不错的产品啦.
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