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对大城市的依赖,回三四线城镇会成为趋势吗?
不会成为趋势。如果成为趋势,那所谓的三四线城镇又会成为所谓的大城市……
我国还远不够发达,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还很远。
泻药
这个问题比较难一概而论,需要从不同方面予以阐述
先说结论,从一线往二三四线迁移的趋势,已经开始了,应该在将来几年,会看得更清楚
下面是论证
第一个我们说低端的制造业,制造业应该已经完成了从一二线到三四线城市的迁移,至少说已经进入末期了
知乎上学生太多,可能都不知道工厂长啥模样,我就问一句,现在身处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这些,你们现在在一二线城市,还能看到工厂吗?
据我所知,现在工厂已经全部从一二线城市迁出了吧?现在市区哪有还有工厂?如果有的话,你信不信当地的政府,各种机关,会不断地上门,要求他们搬迁?
就以深圳为例,现在你在深圳哪里还能找到工厂?别说深圳了,隔壁东莞都已经空了,不信你自己去看看,前几年就在各种搬,电子厂,鞋厂什么都搬了,这种厂在一定程度上有污染,在一二线城市不合适,很多都搬到三四线城市去了,像深圳很多电子厂就去了河源,韶关等地,基本上都迁出珠三角了
那这些厂走了,那这些厂流水线上的农民工,还会来一二线城市吗?所以这能解释为什么东莞这些年,各个火车站汽车站都很空旷的原因,国内有很多短视频,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一搜一大把
那也就是说低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已经迁出咯
第二个,我们说政策,政策面上看,政府强调的是职能城市,就是你一个城市,别什么都干,做好你该干的就行,其他的,交给其他城市去做,那一二线城市的职能,恐怕不是简单的制造吧?而是大脑,制造这种估计会让给三四线城市,一个省的一二线城市,可能作为行政,管理职能部门予以保留,其他的制造生产职能,会交给这个省的三四线城市,这样分工是不是就比较合理?
所以从政策面上看,鼓励低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往三四线城市流动,也在情理之中咯
第三个,我们说稍微高端一点的人口,程序员咯,互联网改变生活,也改变工作,但是我发现,互联网企业,他们也在往外跑,当然互联网企业属于无烟工业,所以各地政府还是比较喜欢的,没有像制造业那么排斥,但是互联网企业自己也在从一线到二线转移
这个倒不是说政策导向的问题,也就是并非政府想赶走这些企业,政府其实是希望这些企业能留在一线城市的
而是这些企业自身自发地决定要迁移,为什么呢?因为一线城市高企不下的房价,成本高居不下,你这个企业怎么发展?
做生意永远要考虑一个最基本的道理:profit = revenue - cost
你要想让profit增长,要么增加revenue,要么减少cost,对吧
那revenue的增长在一个增量市场里面,是自然增长的,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明年的市场自然扩大
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到一定程度,一开始的红利会逐步消失,逐步进入存量市场
那这个时候,你会发现,revenue的增长就很难了,但是呢,cost可以被压缩,以前5个人做的,是吧,用开源,我们1个人做就行了,这样cost就被减少下来,这样profit就大幅增长
那这个前提下,最受伤的是什么城市呢?房价高的咯
所以互联网企业都在往二线城市跑,因为一线太贵了,房价贵自然员工要求的工资也高,要不然他用什么去养房贷和房东?不可能的嘛
但是你作为老板,你有选择的权力,去武汉也是中国啊,又不是只有深圳才是中国
为啥不去呢?如果你是湖北人的话,武汉政府开心得很,子弟兵,各种优惠自然就有了,优惠一给,为什么不啊?雷军不就开开心心去武汉搞起来了?
而且互联网企业自带有方便迁徙的属性,各种技术都在帮助互联网企业变得更加易于迁徙,以前要自己维护机房,搬迁不方便,现在都cloud云计算了,说做不就是一张车票的事么?
第四个说到走,我们这里就正好带入高铁等交通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我国的交通技术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以前我就记得我妈说过,她小时候去北京,那坐火车好久的,两天两夜才到北京,现在,不远的将来吧,五个小时内能进京,那高铁的技术的出现,大幅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
我们群里聊天,一个在云浮的哥们,我就问他,到广州多久?他说两个小时,那这个跟广州的一个远一点的区有什么区别?真有啥事,比如出了什么大病,那就去广州看吧,广州医院也不会因为你是广州户口就让你优先排队,反正都是一起排队,一样的嘛,所以他就在云浮呆的还挺开心,压力要小不少,交流技术很活跃,因为没有房贷什么的压力,他自然就有更多的资源考虑创业什么的
从这几方面看了,应该说人口从一线开始向二三四线城市的迁移,已经开始了,平常你自己可以多走走看看,我的感觉是这些年,二三四线城市是大发展,反而是一线,尤其是深圳,死气沉沉的,这种死气沉沉,不仅仅是人口开始下降,而且已经在这个城市的人的精神面貌,也不行,你天天996,房东催租,你的精神不会太好
今天看了一个笑话说
一个刚来深圳的年轻人曾问我:当你拿着211 、985的学历来到深圳,每个月被95后的村二代用表情包催租时,是一种什么体验吗?
我刚在女装裙里那这个去揶揄某个网友,问这是不是他移民日本的原因,哈哈
应该这么说,国家的各项政策高速发展,提供了给我们很多选择,我对前景是非常乐观的,当然你也可以多走走看看,不要带着偏见去看那些二三四线城市,我国政府没有官方地划分什么一二线之类的标准,所以不用去搭理这些几线几线,自己平常多旅游一下,多到这些城市走走看看,当然注意安全,看看祖国这些二三四线城市的发展,自己对比一下,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安居乐业,不是挺好?
我说说我弟弟吧,我的一个表弟,福州人,他跑到安徽去,一个我至今不知道名字的地方,我们家族是不乐意看见他在外地的,家里一直催他回福州,他不回去,为什么呢?
因为他在安徽当地,一个月一万多工资,他不想回福州,因为福州物价还高,他有房他也不回去,他在安徽当地住小复式,一个月一万多工资花不了多少钱,还有很多剩下的
他那边明年就通高铁了,到福州也就是3个小时的时间,他说回福州就是几个小时的事,没有必要,住在安徽挺开心的,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思路,你也可以参考
我们的实习生也很多选择回到家乡,在贵州的小伙,现在一个月也一万多工资,不比在深圳厦门这些地方强多了,当地房价才五千
我们群里有不少人,都在三四线小城市搞,而且这些年这些地方工作机会越来越多,据说温州,工作机会 :人已经达到了3:1的地步,也就是说温州三个工作岗位抢一个人,而深圳则是1:2,也就是一个工作岗位,两个人抢,那如果你是温州人的话,不妨考虑这种机会,在家乡,还能跟爹妈住一起,爹妈不收你房租,多你一双筷子每个月也没多花多少钱,你赚的全是自己的,花出去买买买别说多爽了,不比你把这钱当房租交给深圳的村二代强?
我觉得会。
最近一篇在东北小城鹤岗5万块钱买房定居的文章刷屏,让在快车道上拼命往上挤的年轻人有了另一种生活的参照。工业化进程中,很多都是反人性的:流水线作业,与时间赛跑,按时打卡,996,各种绩效KPI;机器轰鸣,让人变得焦虑,让人吃不好睡不好。终于有些人觉得累了,再也不想被裹挟着往前走了。庆幸的是,当你不想奋斗,得过且过时,偌大的中国还可以有栖息之地,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可以过得有尊严。
我获得一种安慰,一种即使我没有了力气争取上游,也可以安安稳稳度过这一生的安慰。
这么想着,觉得明天还得上班,一星期上五天班,我就是要这么被绑定在这里,有些荒诞。这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也不是非要一长大就上学毕业了就工作,马不停蹄,一环扣一环,害怕哪一环没有扣上就被落在了后面。
有时候厌倦了城市。
泡沫经济繁荣,虚假宣传,夸大其词,套路叠加着套路。空洞的宣传词,无用的修辞手法的堆砌。这一切也是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当经济发展慢了,人们开始厌恶了这样的东西,就可以过得更悠闲更自在一些。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等待着被投食。
这种趋势其实已经开始显现,否则从早期的“逃离北上广”到后来的返乡潮又是怎么来的呢?
只不过,这种趋势在不同地方体现的程度不同而已。
知乎上经常出现所谓的三四线城市药丸,一二线城市才是王道之类的论调,但是在贴吧等平台,又能看到“要不要回老家发展”“老家有没有工资高点的工作,我好回来”等等讨论。起码以我贴吧潜水的经验来看,这种趋势的确是有的,各种“XX崛起”贴吧里时常能看到类似的东西。
勿要对一二线城市盲目吹捧,也不要对三四线城市妄自菲薄。
我觉得趋势是必然的,但是时间是个问题。
近年来我们迎来了互联网时代,它让过去只有大城市能买到,或者有特色的商品不再依赖实体店,让各地的商品足不出户就可以送到自己的手里。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连交易方式都大多转换成了网上支付。但互联网也是有些弊端的,那就是它把偷钱小偷整没了,小偷这辈子做梦都想不到他没有被警察抓光,而是被网上支付整失业了(手动狗头)。还有一点是某些自媒体为了盈利什么话都敢说,容易带坏一些心智懵懂的少年人(这里就见仁见智了,与本题无关)。
这几年互联网带动个企发展很快,很多人都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把生意做到天南海北。大家手里有钱了当然是好事儿,但是发展的太快就会产生弊端,那就是有的人赶上这趟快车赚了,没坐上车的就傻了。经济的过快增长会拉大贫富差距,导致越有钱的越有钱,越穷的越穷。但社会是残酷的,它永远不会管穷人的死活,个企为了赚更多的钱,让物价蹭蹭上涨。最典型的就是房价这个问题。
房价贵了。近年来一部分人手里有钱了,最想的事儿就是翻新房子,这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同样的,房地产的商人也看到了这个商机。同比过去不同,以前没钱,大家都没钱,房价也没有太大的变动。后来一部分人有钱了,房地产商家也运用很多广告和花里胡哨的炒作开始没有节操的把价格上涨。
举个例子,我,90后,普普通通的家庭,毕业以后满怀斗志的到了一个二线城市,离着我的老家不远,开车也就一个小时。当时这边的房价还才1w不到。努力奋斗!大不了见见世面一边攒钱。过了几年。房价块2w了,我紧张了,因为我的工资没有房价涨得那么快。没事儿!手里有点儿存款了,大不了回家买套房!好了,现在这里二手房的价格都已经3w了,现在再回头看看老家的房价,我绝望了,连老家房子价格涨得我都买不起了。中国人是有家庭归属感的,当你的工资已经赶不上房价的时候,那种滋味我相信每个跟我一般大的小伙儿都知道那是种什么感觉。
可喜的是现在交通便利了。上面我也说了,我从老家开车到我工作的二线城市也就一个小时。过去我来这边的时候只有绿皮火车,高速设施并不好,这几年有了高铁,高速也翻新了,自己也买了车,也就放弃在那边买房了。在二线城市省吃俭用花了大价钱去贷款买个偏远的房子,累死累活的天天早起去上班,搞不好花的时间比我从老家开车到公司的时间还长。因为道路交通的建设大大的把大城市和乡镇的时间距离拉近了,所以也就没有太多对大城市的依赖。可能会有人反驳我,不依赖,你为啥不回家?我承认大城市好,我在这里很多年了,人脉,事业给我太多的不舍,回去了就是重新开始了。如果有一天等到我的老家发展到我可以接受的地步我可能就会回到老家了。
我现在回想来到大城市的目的是啥?是它的大环境是先进的,有更好的设施,更好的医疗条件,为我提供更好的法律保护,让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房价把我压死了,我认清了现实。同样我也庆幸,我当初选择的地方离家并不远,让我有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以上是随感而写,可能会有点乱,
各位大佬轻喷。
我认为会有一定比例的人选择逃离大城市,但目的地不一定是三四线。更大可能是大城市城市圈的一些附属城市。更多的主流还是会涌向大城市,北京上海。知道城市化进程到达一个临界。
会。
几个条件:
- 类似克利夫兰诊所和梅奥体制的大规模标准化社区医疗体系全面铺开(NHS完成全M.D.或同等学力资源配置)
- 三四线城市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住宅(这是认真的,很多三四线城市的住宅水平属于“70平还没20平舒服”)
- 教育贵族化全面完成,通过高收入或权力壁垒而非地域壁垒进行教育不平等。
- 与一二线城市之间的科学文化水平的差异不再是“有无”,而是“100:1以下”。
你以为你有的选吗?
如果不禁止,大家都会去大城市去,因为大城市机会多,工资高,生活娱乐都方便。从经济学考虑,大城市有聚集效应,劳动生产率高,一般比中小城市高30%左右,所以发达国家没有听说大城市限制人口流入的。举个例子,日本东京 都市圈,面积1.3万平方公里,建成区8000平方公里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住了3700万人,占了日本人口的1/3还多了。GDP占了全日本的40%,是世界最繁华的城市,没见限制人口流入,一户建小独栋一般化的也就是折合人民币200万~300万,不抵北京一个半个鸽子笼公寓楼价格。这是在一个土地私有的,没有过多法令管制下的,一个超级城市的状态。类似的大都市还有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的洛杉矶等,基本一个城市就占了全国1/5人口比例。反过来看我们的北京上海,拿北京举例,1.6万辖区,平地7000平方公里,建成区只有2000平方公里,不及日本东京的1/3,居住人口2500万,面积比东京大,人口比东京少,城市比东京还拥挤,这是畸形的耕地保护和城市建设不力的结果。还不让人流入,想方设法往外赶人。城市人口不增反减,世界城市发展史的奇葩。一套鸽子笼500万起步,怎么和东京比?没得比,就只能吹了。我直说了:这个城市在衰退之中,在渐渐死去,因为人口是在不断减少的。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6000平方公里辖区,建成区也是2000平方公里左右。根北京一般,十八般武艺赶人走,常住人口也是减少了,这个也是一个慢慢死去的城市。
奇葩啊!为什么中国人对城市人口规模这么恐惧?四个字:****。美帝国主义者发起的国际**运动的危害不仅仅是消灭了3亿中国人力资源这么简单,它还有一套完整的说辞,糊弄鬼的,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人多是祸害”,“人多会爆炸”。咱们领导也好群众也好从小就系统的被脑控教育之后,对人多就形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恐惧,已经没法用理性思考了。北京人口超2000万了?可怕!赶紧想办法减少,你看地铁快撑不住了……兄弟,你不会多建设一点码?人家隔壁东京的地铁密度可比你高多了。
昨天还看新闻民警三胎被罚款,这就是集体被脑控了,法律虽然慢慢废了,但是遗毒还得祸害几百年。
天佑中华!列租列宗开开眼吧!救救我们!
三四线城市生活更方便。更接近自然。
20年以后差不多吧,那时候网购会很方便,vr上班也没准能实现呢
能用互联网赚钱的人还是太少了,不过能做到的话还是很舒服。
那段时间内不会有 先飞了 晚点回答你
坐标日本。
国情不同,不过对应北上广这样的巨大都市,这里也有超大怪物——东京都市圈。
大背景:日本一直民间官方鼓励鼓吹“回归地方”,城里人移居去乡下。远离快节奏,竞争压力,昂贵生活成本,复杂人际关系,回归自然,蓝天白云,简单活…………不仅有大大小小的电视节目助力,各地方更是已拿出明文政策、手续流程等等。简单说就是已不是咱们现在网上聊聊,而是计划已经落地,搞了好多年了。
先说个算是成功的例子。三村一家,两口子12年前从国外回到日本,在名古屋工作生活。不久女儿降生,打乱了日常时间,需要做很多调整来配合。后来工作压力大,加上生病,种种因素下,7年前,一家人决定移居去香川县当农民。
当地对移居者有扶持政策,过来头五年,向三村这样过来务农的“新农民”发五年的津贴。
五年过后,新农民津贴结束,之后怎么靠种蔬菜养活一家人?三村开发蔬菜加工品,比如新鲜无添加的蔬菜汁,还开了一家咖啡店。
摸索出一套适合他们家的工作模式后,即便没有津贴,三村一家的收入也足够生活。去年年底,利用农闲,全家去美国旅行。两口子年轻时就深受美式文化影响,顺便考察那边的有机农业方面的商业模式、以住客身份体验下Airbnb,未来用得上。
三村目前的顺利,前提是他们两口子自身具备的能力,或者说这样的人,他在哪儿都不会过得太差。
他们懂得利用互联网,但不是所有会拍照拍视频发互联网的人都能取得预计结果。网民们比如我,喜欢看的是三村这家人的审美、品位,进而会脑补出云淡风轻世外桃源,他家的蔬菜汁、手磨咖啡应该不错吧。
事实上,虽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画面是真的,居者有其屋的条件也是真的,但“移居”者中大部分以失败告终,重新搬回城里。
为什么呢?
1、高估了自己的“乡村生活适应能力”
在大城市里,觉得理所当然的种种便利,在这里,可能你得学着靠自己。比如加油站很远,公共交通车次极少,休闲娱乐的方式种类极其单调,网购送货时间长,有的邮费还特别贵。
与当地人的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等有代沟,难以融入。不要小看这个问题,知乎上一个催生催婚问题都能烦死人啊。
2、高估了小地方工作机会的数量和质量
相对收入好些,稳定些的自然是当地类似国编事业编的工作,但僧多粥少,剩下的工作无非是某加工厂的工人,某果园某农场的帮工,或咬咬牙自己开荒种庄稼种水果。所谓简单活,真的就是简单活,问题在于自己到底想清楚没有。
高龄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之下,日本地方人口一直下降,首都圈(一都三县)的人口却比去年同期上升了。多出来的,绝大多数是迁入人口,而非自然出生人口。
当然,这不是拿日本的移居乡下,来与中国的回归三四线城镇比较。怕了,前天回答了这个,不断有人质疑用100万人口的鹤岗与1万人口的小镇比。不存在直接对比,从人口到城市基建等等,没法直接比。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或从失败里吸收经验,仅此而已
如何评价男子花 5 万块在黑龙江鹤岗买房,发帖直播全过程?我的工作很大程度依赖互联网,老公是码工,比较符合即便去了三四线城镇,也能照样依靠网络工作的前提。但是,就近三四年吧,有几次大新闻彻底让我们打消这个念头(本来也没很认真地想离开)。自然灾害面前,越是大都市圈越安全。涉及救灾,大都市圈的速度永远都最快(这里有国情不一样的原因,不杠这点)
上个月的19号台风,日本关东地区(首都圈就在关东)、甲信地区、东北地区是受灾区,共死亡92人,失踪11人。而东京都只有1人死亡(流浪汉),11人轻伤。
不去三四线城镇的原因还有别的:
1、首都圈的房价再贵,始终在个人消费能力内,别说外来的,就我们这些当年一无所有的穷留学生,工作几年后贷款买房很正常。收入高的,有收入高的买法,收入低的,有收入低的买法,真的不用榨干双方父母。
所以,因房价昂贵影响生活质量这点,在东京不如在北京上海明显。
2、城市的日常生活物价未必比地方贵。这个可能与物流等有关,越是小地方越便宜,在日本好像没这个规律。当然,乡下田里,自家种的蔬菜除外。
3、想到将来小孩上学。我们要是住在三四线,ta去大城市上学,除学费生活费,还多一笔租房费,压力很大。不如现在我们就住在大城市,将来ta买月票上学。
4、我自己从小生活在三四线小城镇,小时候不知道和大城市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长大才发现,我们的眼界见识相差太大。我的日常生活里没有博物馆美术展,没有那些看似遥远,他们却是身边日常的事物。
比如,昨天小盆友从学校带回来一张纸,PTA(家长理事会)组织的活动。他们找了一个嘉宾,11/23周六上午开演讲会,跟小盆友们讲讲宇宙开发方面的话题。
若问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对大城市的依赖,回三四线城镇会不会成为趋势?
会。
至少国家政府希望这能够成为趋势。否则,地方只会越来越萧条。今后会有更多的推动政策,至于效果就需要更长的岁月去检验了。
等真成为趋势那天,自然大家会心动,就和关注着大城市的房价,上车还是不上车一样,心理活动特别多。而不是嘴上说着羡慕5万人民币买房,屁股却不挪地方的空叫好。
不会。
中国很大,国情很复杂,很多人对有多大其实是没有概念的。
互联网已经发展好几年了,依然绕不出北上广深的圈圈。武汉光谷这样的二线互联网圈,也只是踉踉跄跄起步。
互联网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不过像拼多多、快手、抖音这样极个别巨头虚假繁荣的假象。如果想回到小城市进行互联网创业,会死得无声无息。
逃离北上广的人,有多少又逃回来了?
不是互联网减少人们对大城市的依赖,而是加重人们对大城市的依赖啊。
说说我们公司实际情况,我司软件开发上市公司(新三板)。总部在上海。16年跑到湖南湘潭开分公司,现在要死不活的。一是找不到这边的业务,还是得靠总部给活,动不动要集体出差去总部增加成本。二是技术团队招不齐因为想用三线的工资干一线的活。没人愿意来,都是往一线或者二线跑。工资高不说就业面广,学到的东西新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的沟通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加扁平,成为地球村。也就是说,你在村子里跟地球一端的人沟通和跟在一二线城市里跟地球一端的人沟通的效率是一样的。
无疑,现在我们谈到互联网最先能想到的,无非就是北上广深杭这些中国的一线城市,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一线发展区域。不可否认,相比于其它地方,一线城市有着很多优势和资源,可以让企业、大公司,哪怕是初创团队来发展。
可是我觉得就目前的互联网时代来看,一线城市并不代表我们中国互联网时代的绝对潜力。三四五线地区更能代表中国发展,北上广深只代表一部分中国。
也许,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才能让中国互联网时代福利普及到全部人。
这几年也有很多声音在呼吁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很饱和了,希望更多的企业、创业人、年轻人能把目光转向三四线城市。一方面可以尝试互联网时代下不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缓解一下发展不平等的情况。
不过得益于国家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其实二三四线城市人消费能力也是很强的。为此我们也能看到很多企业都看是避开一线城市的锋芒,选择从三四线城市发展。
我以为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三四线城市有什么发展,而且其空间还很大,很大程度可以再一次促进中国互联网和经济的发展。
我们会看到京东、苏宁、阿里等电商大佬,都看开始发展二三四线城市,并且都纷纷进入农村市场抢占先机。而包括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也纷纷开始布局三四线城市。
包含一些国外的品牌像麦当劳、肯德基、欧莱雅这些,我们在三四线城市也能看到些许专卖店。
事实上相比于一线城市来说,如果将物价水平、住房成本等个人的生活成本都考虑在内,我们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能与一线城市相当甚至更高。
而且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在数量上还是很庞大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未来,小县城的人口会得到增长,所以市场消费还是有的。
最典型的就是电影市场,三四线小城似乎更乐意为中国电影市场贡献更多票房。
个人觉得,随着中国区域发展协调性将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也会缩小。经济增长,三四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会愈来愈多,加上人群数量的庞大,三四线城市会成为接下来各大公司的主要战场,发展潜力和空间都会日益凸显。
当然,现在像JD、阿里等这样的公司已经开始布局了。
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三四线城市和乡镇不会像现在的日本一样,因为我们的政策强调的是均衡发展,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如果硬要说,互联网让一部分人从一二线城市转移到三四线城市,那也是因为,这个技术缩减了地理空间的距离,将原本不可贸易的地区化产品变得更触手可及。
人们选择在大城市生活,不仅仅是由于高工资高回报。如果城市中生活成本上升的比个人财富还要快,相信很多人不太会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人们选择大城市更是因为大城市的生活丰富。这种丰富不仅仅是消费生活上的丰富(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还包括个人作为劳动者所需要的无形的正外部性,比如优秀人才的集聚,比如事业发展的机会和上升空间。很多时候这些消费产品和无形的东西都是专属于本地区不可移动不可“贸易”商品(指的是地理上的贸易),然而互联网技术和高铁在无形的消解这种地理上的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性。
举个例子:假设我生活在距离北京 1000 公里外的四线小城市,而周六晚上北京有张学友的演唱会。在没有高铁,或者互联网的情况下,这项娱乐项目绝对与我无关。但现在有了高铁和互联网就不一样了。周五晚上我睡个懒觉,10 点起床,吃个早午饭,坐上高铁 4 小时不到杀到了北京,慢慢悠悠吃个晚饭,然后就去参加演唱会的狂欢了,或许还不耽搁当天回家,在凌晨的时候做地摊儿吃烧烤跟朋友吹吹牛。或者我没那么有钱,直接看互联网直播也是一样(虽然是次一等的消费)。再比如说,我今儿想吃北京的某个馆子——高铁我就来了;我今儿要参加一个知乎的线下活动——高铁我就来了;我今儿想要会个女网友(没有)——高铁我就来了……甚至是教育和医疗线上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除了作为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也是一样的。身边有朋友做小工厂生意,或者是做设计的。不需要工厂建在大城市——因为这样成本太高。一个四线小城市上百亩土地建一个工厂,淘宝、京东、微信甚至是直播平台都可以成为销售渠道,做设计就更简单了,甲方乙方甚至不需要见面,直接在网上生意就做成了。当地理距离逐渐被技术消解的时候,人们选择在哪里生存,更多的是考虑生活成本。比如买房。
同时,我也看到有人提到日本和东京都市圈的例子。应该说,现如今中国的情况同日本也不太相同。且不说人口体量 / 密度和国家大小问题,高铁本身只能解决人口的运输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生产和消费的跨地区问题。因为人可以跑很远距离到都市圈来消费,但是上班的时候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待距离公司近的地方,因为公司在都市圈。但企业扎堆都市圈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本身是因为信息和贸易技术的限制
互联网确实改变了人们生活。但最根本的教育、医疗资源却是很难改变的。
医疗资源的需求可以因为交通的方便而减弱。教育资源却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改变的需求。除非改变价值观。
互联网虽然给了很多人自由,比如产生了很多的自由职业者。
做微商的、自媒体的、外贸的、开淘宝店的这类只有有个手机有个电脑,就能够工作的人,不受地域的控制。
但是这类还是少数,年轻的时候可以到处玩,到处飘,但是到了结婚生娃的年纪,或者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活着就不是为了自己活着了。
大部分人留着大城市,是为了给孩子好的教育、这是最主要的,养老医疗还是其次,主要大城市的教育,三四线城市真的很难比。
除非你是丁克,你在哪里都可以,如果是为了孩子,还是不得不回大城市。
当然,很多的工作,都是没有自由的,都是要跟人交流的,而大城市人多,商机更大,很多业务都必须当面沟通,因此,大城市还是大城市。
不会。因为医疗,教育,娱乐等公共资源中好的优秀的都集中在大城市。除非你不要这些优势资源。
赚钱不是目的,花钱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