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分类
微商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微商货源 > 微商代理 >  上海月薪 1w 和家乡月薪 5000 你选择哪?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上海月薪 1w 和家乡月薪 5000 你选择哪?

发布时间:2019-11-06 13:17:18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真实事件:上海10000元花费如下:2000元一个月单间(一年房租押金4000元),一个月伙食费1500元,水电网络费150元,五险一金700元,交通费350元,日常花费500元。【一个月能攒下480
上海月薪 1w 和家乡月薪 5000 你选择哪?

真实事件:

上海10000元花费如下:2000元一个月单间(一年房租押金4000元),一个月伙食费1500元,水电网络费150元,五险一金700元,交通费350元,日常花费500元。【一个月能攒下4800元】。

家乡5000元花费如下:无月租+一个月伙食费1300元+水电网络费100元+交通费100元(摩托加油)电单车更便宜+日常花费500元,五险一金400元,【一个月攒下2600元】

咋一看,似乎待在上海会好很多啊,存下的前多处2000元以上。

但再参考一下当地重要指标:房价

上海平均房价价格56400元一平米。

家乡平均房价:5500元一平米。

这样的结果导致:居住在家乡拿5000元的人反而比你早得多买车买房。

一个月积攒2600元,一年累计能存下3万元,若是有妻子跟你工资相若之后,存款还可以累计一年增加7万元以上(伙食费分摊反而每个人吃得更省)。

三年就能付首付,买下100平米的房子。

上海一个月月薪过万的白领一年能存下4万元,但结婚的妻子就真的不一定能拿到月薪一万了,因为一线城市的白领女性目光就高了不少,若是月薪7000元,一年能存下8~9万。

那么上海夫妇需要存款十年才能负起一套60平米的首付。

家乡一个月还贷3500元,上海夫妇一个月还贷1万元。

那么问题又来了,小孩的幼儿园费用算了吗,上学费用算了吗?

上海幼儿园一学期要几万元。

家乡的要几千元。

上海一个月养车多少钱,起码停车费一个月要300,家乡的路边车位随便你停,不用钱。

幸福指数,从这些数据可见一斑。

但机会往往也是不能这么算,上海未来就业前景更加广阔,繁荣程度更高,生活便利,要图书馆有图书馆,家乡到现在都没有图书馆。

以上所有数据均为我认识的一对家乡当老师夫妇的生活轨迹说事,他们已经一人一辆车,一套房子,你说月薪五千元在家乡到底舒不舒服,自有分晓。

注:本文谢绝一切形式的转载。

我不讲上海1w每个月能剩多少的事情,我只针对某些明显学生气浓烈的回答:上海工作能获取人脉、资源、经验。

毛。

县域经济都是红海,你的大城市经验大概率无用武之地;如果是销售这类行业,人脉比经验重要的多,人走茶凉你还能把大城市的人脉扛回去?至于资源这俩字,求求各位学生朋友千万别乱用,等你真的摸到它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进入了“在哪都一样”的阶段。

我从自己的经验重点说一下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选择。

我这边博士毕业的时候,是有一个北京和西安的选择的,当时因为家庭原因选择了西安,因而也会有类似题主这样的考虑。后来看,收入确实是至少折半,然而如今四年过去了,我看到了什么情况呢?

截止目前,我有五个去一线的师兄弟回到了西安,还有至少两个在计划,其中之一从年初就叫我帮忙看房子,不过西安后来限购加码了。这是题外话。

其中有位已经回来的师弟,在京6年,户口拿到了,某航天院所主任设计师。回来先谋求院所,发现走社招很难进入,走调动没到资格;后谋求菊厂,基本上是从0做起,担心34岁,作罢;然后通过介绍再介绍,在一家国有通信企业找到了工作,上司是他同学、我的另一位师弟,工作也是这位师弟出了力的。

我想讲什么?

这样的情况才是一线向二线转移的广大人士会遇到的普遍情况。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高估一线。创新产业对所谓“能力”、“眼界”的看重才会突出一些,但当你选择重回二线的时候,已经说明了两个问题:1.你没有混到一定的“不可或缺”的程度;2.你某种程度已经放弃了创新产业。

在不怎么创新的产业环境里,“资历”才是第一位的。很容易理解,你在国际大厂干做十年leader,然后空降回来,就一定能取代这边小厂十年的骨干?这是多么不了解社会运行规则的玛丽苏剧情啊。

而像西安这样,以科研院所为核心产业的城市,“应届”这个门槛会卡死你。

所以,那些说“先去一线干几年积累经验人脉资源”的,我不知道你们都是什么行业,至少在技术领域,这是毫无意义的。我个人不排斥去一线,当你孑然一身的时候,去一线挣几年收入差,以谋求原始积累,没毛病。但是只要你不是回来创业,就要做好回来从零开始的准备。

想把一线当台阶,我不能说是绝无可能,但一定胜算不大。至于更低一级的城市,你在一线的经验,大概率会成为屠龙技,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成为负累也不一定。


为了回答的完整性,更新写后面。

本大娘快生了,昨晚上睡不着,顺手写的,有点乱。今天上午一看似乎这个问题火了。

我在学校呆的时间比较长,为人又比较热情,因此和很多师门前后辈都有联系。评论区短短几条评论,勾起了我的一些更深入的想法。

有个误区,我这篇回答并不是在一线和二三四线之间做选择,而是在针对某些人认为的“一线台阶”论。

去一线城市发展上限显然更高,但是,你在一线城市的经历会对你转战二三四线有什么帮助、有多大帮助呢?

至于小城市是不是一定发展潜力不好,我本来不想就这种充斥着“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做什么评价,但我还是提醒一下有种竞争叫“错位竞争”。我夫家有一位远房亲戚,是个姐姐,她是湘雅毕业的,毕业之后回到了陕西一个小县城的医院工作,应该是80年或者82年的人。现在她已经是科室负责人,年收入应该在20万上下。很多人可能会说,20万算个p,但是,请想一想,在一线或者二线的大医院,弄到20万不难,然而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混到科室负责人的位置呢?你在一线二线城市大医院发展不畅之后想要回到小地方,会有相应的位置给你吗?而一个县医院的科室负责人,哪怕这个地方再闭塞,再偏僻,她拥有的资源和人脉,是一线大医院一个小大夫能得到的吗?

所以,我的中心思想就是,有想法,就去大城市,没问题,能立足最好了。但是抱着镀金的想法去大城市,可能结果并不一定很好看。


转眼千赞,这是哪位大佬提携了吗?

关于为什么要从一线回二线?这是个问题吗?

北京东西海朝四区以外的一本录取率还没有普通三线城市高(高考大省就别来杠了)。东西海朝的门槛是多少钱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上广深啥情况我也不清楚,但是想来比北京肯定是比不了的。

好,解决了为啥要回二线的问题,那么为啥要去一线?

经验人脉眼界资源这种鸡汤就别灌了,人民币才是唯一的理由。评论区有几位朋友的问题问得好,上海3万怎么选?废话,最好能挣10万100万,再来张户口扎根一线最好了。

然而如果你要回二线,甚至回三四五六七八线的老家,你就要认清现实:从0开始。

再次感谢各位关注。


高龄产妇一个盹儿起来就5k赞了,那就多唠十块钱儿的。

仔细看了看针对本大娘的回复,说真的,看得脑阔疼。您要跟我聊聊成家立业、子女教育的解决方案,我还能好好说两句;您这边不停给我灌着单身男女出门见世面的鸡汤,我真就不想奉陪。

有几位朋友挺有意思,说我对一线有偏见、阻止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去打拼。这个帽子扣得我莫名其妙。我几时反对您去一线了?对于刚出校门的小年轻,尤其是某风口行业的,我不想白费口舌,因为没有家庭负担,万事自己爽了就行了。

我在这里把话再说明白一点:家庭有实力、自信有能力可以立足一线的朋友,我特支持您去试试;对于但凡有点顾虑犹豫、想得长远一点的朋友,我欢迎来讨论;对于已经打定主意去一线闯一闯之后肯定还要回家或者去寻个二线的朋友,我劝您权衡权衡;对于来秀优越的比如什么定居欧洲摩根大通的,我祝贺您并恭送您出门右转。

现在的国人,30考虑成家,35子女教育就迫在眉睫,到40父母就步入老年了。为啥逃离北上广的话题热度不断,因为压力是实实在在的。选择一个二线城市,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作为落脚点,是当前形势下比较优的一个解。这也是我本篇回答大篇幅讨论二线的原因。

如今教育产业化程度比较深,子女教育就是一个钱字儿。一线的成本很多话题在讨论,我就不多说了,二线目前还不算天价,不过行情看涨。另外七零后就多独生了,父母赡养问题也很严峻,如果想要扎根一线,有没有实力把双方父母也接到身边呢?

不到年龄阶段,根本不会想这些吧?

当然,如果您说您不结婚不要孩子,那我替我没出生的闺女谢谢您。

如果你认可我所说的落脚二线,甚至可能还需要降档,那我本答案所阐述的关于一线镀金的成色问题,您真就得好好考虑了:是去大城市挣几年钱,还是早布局小城市占个萝卜坑?

最后回复一下那位质问我配不配知道菊厂薪水的伙计:我现在还真不怎么缺钱花,而我当年毕业时拒绝的北京机会,恰恰好就是菊厂北研~


小小姑娘(小小划掉),清早起床(清早划掉),看到7k赞,心慌慌。

感谢各位老铁的陆陆陆……你们都不睡的吗?

照例更新点东西,说说自己吧。

评论区很多朋友在说:“你家就是二线的,我家五线城市咋整?”然而我家真不是西安的,我只是在西安上了十年学,找了个本地老公,留在了西安发展。我家在一个叫做汉中的陕南四或者五线城市,我的父母完成了第一次家庭阶层的提高:从郊县的小农村提高到汉中市。

我毕业的时候,详细地考虑过自己的家庭情况以及自身条件,认为西安是我的最优解,于是就留在了这里。如果这个发展脉络也叫做“按剧本”的话,那一定是个家庭肥皂剧的剧本。

我个人出身原因,习惯先把自己放在一个比普罗大众还要低一级的位置来考虑问题,假如一个不小心天选了,就当中奖了。

好在运气还不差。


然后对越来越多的程序员朋友说几句。

你们认为我不是程序员或者说不是it行业从业者,所以都是臆测?不好意思,不才还真是个程序员,只不过没干多久就转管理了。不才也真没在体制内,虽然很羡慕体制内。

你们一再提醒我脱离实际,提醒我我不是it从业者所以我是脱离实际。那么你们又有谁真正从一线尝试着往二线转战一下过吗?你们真的观察过、分析过二线城市的互联网就业生态吗?所以,究竟是谁在脱离实际?

我帮助联系或者促成过很多校友的工作事宜,不乏程序员,也不乏it行业。事实上你们也明白,通信行业和it就隔了一条街。二线城市的互联网生态,以及其中的运行逻辑,和一线完全是两回事。

网上随便查了下,北京大约集中了中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的40%,再加上其他一线城市的份额,二线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多大的规模你们自己估计一下。设想一下,假如有个人,一开始找工作就进了当地最好的互联网大厂,而事实上当地本来也没几个厂,如果他干的蛮舒心,那么他跳槽的概率有多大?又能跳到哪里去呢?此时,各位一线大厂转战而来的童鞋,你们扪心自问,有多大把握干掉他?当然,内部空降让你来当高管的就把我当空气放掉吧。

我一再提及生态环境,一再提及不要用一线城市的经验去套二三线城市。假如你的一线大厂之旅能为你在二线的求职机会多添点砝码,也就是所谓镀金了,能做到那也不错。我和某些朋友的分歧在于,关于这个砝码究竟有多重,我是悲观的,你们比较乐观。

只不过我的悲观源于我的观察,你们的乐观却来源于一线城市的经验,这就是我为何要反驳的缘由,却让有些人认为我是在强行输出我的思想。

我不否认你们认为的在一线发展快,一线生活好,但这是以自身发展而非家庭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这是以生态环境不变的前提下考虑问题的。就像有人评论区里所说,衷心祝愿在一线打拼的人都能留在一线,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不可能。当然也可以有人说自己不要结婚不要生子,但我提醒你,20岁说的话往往25岁就当作屁放了。

言尽于此,这是最后一次针对各位程序员朋友说些什么了。弱弱地再申明一次,我也并没有要求谁跟我统一思想,我又不是不可说对吧。

一家之言放在这里,欢迎讨论,不过提醒一下,友善是沟通的前提。

再提醒一下,点赞就是对我的最大肯定。

(肉夹馍镇楼)

当年我考上了两个地方的公务员,一个是上海某核心区法院,一个是某包邮二线城市(有说新一线)法院。

当年上海公务员月工资大约在10000-15000(含公积金)之间,各区不一样。

另一个公司待遇咋样,当时不清楚。应该来说有点切题。

我问导师该咋选,导师说你选上海吧。导师的建议很有道理,全国最大城市,眼界不一样,行政级别也不一样。

我问校友,校友异口同声,放弃上海!

理由都是买不起房,生活质量很差,还有上海法院的师兄出来现身说法,说得一个个惨兮兮的。

一个师兄说自己进了上海法院的坑,到现在还没结婚没买房子,被介绍的上海菇凉都是收银员、文员、工厂会计等本科以下学历,他时刻准备跳出深坑。

后来,我放弃了上海。入职以后惊讶地发现,我司工资比上海还高(可以打爆全国95%的法院),工作量小于上海,房价远远低于上海,小伙子还受本地白富美待见…

当初为啥要纠结呢?毕竟家里又没矿。


关于我公司在哪个城市,大家就别猜了,猜到也不告诉你。借用贵乎一句名言:熟人太多腻了。

目前猜测最多的城市分别是苏州、无锡、宁波、杭州、南京、西安,还有吗?要不我开个盘玩玩?(狗头护体)

重庆合肥成都都出来了?难道包邮的定义更新了?

应该说除了西安、重庆、成都、合肥等(都不了解),上面这些城市公务员收入都不错。

猜武汉的越来越多了,虽然我财在武汉,但是我没参加过湖北公务员考试。不过一个同学在武汉某开发区法院工作,他们工资待遇非常不错,当年能每个月买三平方。

上海这城市咋说呢?我有一种疏离感。当年在上海某央企上过一段时间班,每天下班后同事们各回各家,一个人挺无聊的。

最开心的事情是晚上十点打完游戏,买上一瓶啤酒,坐在车水马龙的马路边慢慢喝完,醉眼(酒量小+心情不好)看上海高耸的大厦和不眠的灯光,那一刻真心孤独,上海的繁华其实跟大多数人无关。

喝完酒回去睡觉,第二天继续上班,晚上又出来站街(只站不卖)喝酒,周而复始。

评论说,你要是在上海法院,可以结识很多大佬,现在出来下海,早已经如何如何了。个人性格原因,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宁愿用文字交流。所以结识大佬云云,至少在我这不成立。

再说了,你咋知道我在现在的公司就没结识大佬呢?很多资源是跟工作岗位,而不是跟人绑定的。人家高看的是你手中的权力,如果你下海了,人家估计就不鸟你了。世态炎凉,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现实。

其实很惭愧的是,当年放弃上海公务员以后,第二年上海就开始限制外地院校和户籍报考,感觉我间接坑了其他有志于上海公务员的学弟学妹。认真悔过!

看行业,看家乡,看能力

首先讲行业,不要只着眼于眼前那点利益,人生这么长,真的差起步阶段的这么点钱吗?很多答主拿抛开成本剩下的钱来计算是否值得,这我能理解,但是你的收入是一成不变的吗?老家自然也有机会,也能涨薪,但是任何行业任何地方都是有工资帽的,如果你的行业不错,可以预见的是你在上海打拼涨薪速度将会远远大于老家的速度。如果你的行业上限有限,比如公务员,银行等等,那在老家所积累的人脉是大城市又不能及的。

全国发展情况这么不平均,那么你的家乡水平到底怎么样呢?如果是中西部城市,从生活品质来说,5K的收入可能能让你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了,在上海的1W或许就要拮据很多。 如果你的家乡本来就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那说实话,还不如上海了。

最后看你个人能力,很多人过分依赖于环境给自己带来的限定了,其实你能做的远不止于此。你或许自己本身的行业只是混饭吃,但是你对摄影/投资/展览/......感兴趣,这时候大小城市的资源所能体现的区别将是巨大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城市人才少,资源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你本身就是个5K的料,那放在哪儿都看不出差别来,如果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认为自己未来可期,那你在小城市做什么都会觉得束手束脚。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己几斤几两先掂量掂量再做决策

我教你选,选家乡月薪5k。

我就是这么做的。

先前在北京我月均万元以上,回来后找的工作5k。我在北京发展的也还可以,为什么选择回来?

为什么不回来?

我在家每周去瑜伽,下馆子,唱歌,逛街,看电影,去旅行。下班后还能学习,自己做饭。我过的要多潇洒有多潇洒。我每天花在上班路上才半小时。

在北京呢?

我的地铁费大几百,租房一个月少算点2k,吃饭近1k。我的万元工资扣掉这些还剩多少?北京永旺最便宜的打折衣服也要几百,还质量不好,贼丑。有这钱我在家能买个质量好的。

我在北京从没做过瑜伽,曾经想报过一家,奈何场地太小,觉得实在动不开。

不过,我平时非常忙,只有周六日有空。周六日一想到出门就要花钱就不敢出去了,天天躺家里睡觉。

你们光看到表面上的钱,哪里知道内里差别?

北京节奏太快了,我们身在舆论的中心,每天不是这里裁员就是那家公司倒闭,极其不稳定。

你表面上看找关系去单位只有5k工资,可它的稳定和福利是在大城市享受不到的。

在北上广,赚1w只能勉强为人。上个月,我妹跟我说她花了1.2w。几件衣服和两套护肤品还有房租和吃饭。

我还记得我在北京拿着过万的工资,住在没窗的房子里有多绝望。至少,在家乡,我可以开心一点。就足够了。

有几句话我没说,在这个回答里的最后几句里。

南昌还有未来吗?



引起热议了。评论区都快打起来了。吵吵的我头都大了。

嗯,补充一点儿吧。

答主工作也有好多年了。像我的回答说的一样,国企私企外企都呆过。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五线都呆过。

国企和私企最大区别是什么?

有人说我交通费是胡说。我一趟交通费是6块,上下班加一起是12。休息的那几天出去玩,交通费也差不多这么多。这个钱还不包括我偶尔打车的费用。

没换住的地方之前更多,3班地铁加一班公交,早上六点起,9点到。

以前公司上班到一定时间可以打车。这就是悲哀所在。你们见过凌晨堵车的西二旗吗?还是经常堵车。

有人说北京物价便宜。京东超市最便宜的泡面是4.5的康师傅,十几天保质期的很难吃那种面包最便宜的是七块。

评论有人说的好,房租人工那么贵的地方,你怎么会觉某物价高?

有很多人说北京更有发展。

我都想笑。

你们知道大公司裁员是怎么裁的吗?你都没见过很多新闻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样子。

好,你熬过了裁员。你熬到了公司中层。你买的起房吗?即使你买的起房,离你公司多近呢?

我告诉你,在北京,你找份工作离公司1个小时路程的,那叫近。有多少人跟我先前一样,早上6点起床上班的。

这些人住的,就是月租一千五到两千的房子。

我先前也住的那种房子。后来我为什么不住了?是因为有天一堆保安穿着安保服站楼下给人发传单说这地方要拆了,接着一堆人天天在楼下闹。

说远了。好,就算你真的买了离公司很近的房子,财政自由了。你在北京真的就扎根下来了吗?你的亲人朋友呢?他们怎么办?

即使这些都不是问题,连雾霾都不是问题。你想过你付出多少了吗?你真的就比那些三四线的过的好吗?

三四线没发展?三四线考公务员或是进事业单位,公积金、福利攒个十年内能付个首付。别跟我说特例,别拿特例举例子。

你以为北上广的钱好赚,其实平均时薪很低的。你有那时间你再做个兼职也能多拿点儿阿。

现在互联网时代,你只要足够聪明努力,你在三四线和在北上广有差别吗?

我知道你们还年轻,还想拼。可情况就这么一个情况。你们想去拼为国家为人民是好事。

上海or家乡?我们就来算算账。

蚂蚁社保计算器

上海社保公积金都按照工资1w为基数缴纳,个人社保=10000*10.5%=1050元。

个人公积金=10000*7%=700元。

扣除社保公积金之后还剩:10000-1050-700=8250元。

别急,还有个税:3250*3%=97.5元。

所以每个月到手:8152.5元。

房租就假设能够提取全部1400元cover了,不过这个价格一般通勤时间1h。


再来看小城市,拿昆山举例吧。

蚂蚁社保计算器

昆山社保公积金按照5000为基数计算,个人社保=5000*10.5%=525元。

个人公积金=5000*7%=350元。

扣除社保公积金之后还剩:4125元。

家乡的话大概率不用租房,到手应该都是自己的了。


所以上海1w和家乡5k要比较的其实是:

到手8k但是得交房租通勤时间长VS到手4k但是生活平淡不起波澜。

在哪里定居其实也不止考虑金钱方面,但是冷冰冰的数字也是最直观的。

哪怕上海月薪5000,家乡月薪1w,我也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上海。

几年前我刚毕业的时候,我所读的大学在一座二线城市——合肥。当时很多同学都在思考,到底是留在合肥甚至去上海闯荡,还是选择回家乡安稳度日。

之所以纠结,是因为现在的人都追求有房有车,留在大城市很难快速达成愿望,而如果回小城市,马上就能实现这一目标。

我当时因为家就在合肥,所以工作无忧,因此抓住最后的暑假,从空气质量差、每天拥堵不堪、人情淡漠的合肥回到有山、有水、空气质量优良的小城市,我爷爷、奶奶住在那里。

一开始,我感觉安逸的生活非常不错。然而,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已经开始不适应这里了。我的思维和观念让我就像一个从未在这里生活过一样。

在爷爷家,几个小学同学(我小学毕业后随父母到合肥定居)给我发了请柬,邀请我参加他们的婚礼。我以为凭借我们22、23岁的年龄,还不用这么过早的操心自己的终身大事。所以大概我接到一个又一个请柬时,我真的很不理解,这么早结婚的目的是什么?不止一个同学跟我说,“整天在家没事做,不结婚干吗?”

当我去参加N个人的婚礼时,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你老大不小了,什么时候结婚?”每个人都把结婚当做一项任务,高档佛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和上辈人一样成家生子。

我的堂姐虽然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早已是家庭妇女了,老公在外地打工,她留在家里带娃。她迷上了在唱吧K歌,每天一有时间就对着手机唱。我问她,“为什么一首歌要来来回回唱那么多遍?”她说,“分数没别人高啊”。有时候看到别人唱的歌,她会很不屑地说,“这么低的分数怎么好意思发上去的?”我问她,“你是活给别人看,还是活给自己看?”她想了想说,“即活给别人看,也活给自己看。”

但是很明显,她把活给别人看排在了首位。

在这里,吃饭要喝酒,不喝就不是个男人,不懂事;在这里,办事全靠嘴皮子,讲人情,不爱说话叫没出息;在这里,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有了孩子,等着孩子长大再去带孙子;在这里,来客人女人上不了桌子,得客人先吃;在这里,每天的聊天内容都是家长里短,谁家生了男孩,谁家不幸得了女孩……

我开始感到害怕,真怕自己在这里生活久了也会变成这样,害怕我也会变得麻木不仁。所以暑假结束后我就回到了合肥(原本有打算考爷爷家当地公务员的)。

然而,合肥也只是一座二线末城市而已,在合肥工作了半年后,我决定离开这里,到大城市去,还有梦想。我不想有一天会后悔,对自己说:“我还没去大城市闯过呢。”

我来了北京(虽然不是上海,但是应该也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选择去离家很远的北京,家人朋友都不理解,明明可以在小城市衣食无忧,何必要去大城市吃苦。事实上,以我个人来说,虽然北京难混,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始终认为,在北京的生活经历和职业成长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完成人生规划,现在苦点累点都是值得的。

如果当年没有选择到北京,除了在父母的帮助下能很快实现车房愿望,实际上也没什么机会去好的工作单位,还会失去一颗有趣的灵魂。

北京这座城市的气质,真的影响我很多。如果人生有再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仍然会选择义无反顾地来北京。

到大城市,我能获得什么?

一 增长见识

北京的资源、接触到的人、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远远不是合肥能达到的高度。在北京,我可以听清北教授的讲座,看明星的演唱会,接触到成功的企业家、尖端人才,还有那些环游全球的老外。

这些人让我增长了格局、胸怀和抱负。

我不用因为至今没有男朋友而感到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不用与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攀比;不必炫耀安逸但是没有灵魂的生活。

我的亲戚朋友会笑我傻,但是他们不了解当我的提案被公司采纳,方案被使用的时候,获得的成就感。

二 工作机会多

很多人到大城市闯荡的最直接原因,是工作机会多,总有一款适合自己。

在互联网、广告、传媒等行业,因为氛围、文化、眼界的差异,小城市的公司与北京的公司完全是两个概念。例如,小城市的科技公司大多做的是网页制作的生意,而北京,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总部都在这。

北京对人才选择的维度更多,你可以学历不高,专业冷门,但是你只要表现出一个闪光点,把这个闪光点放大,就能找到赏识你的人。

三 远离人情社会

在小城市,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总是以能否找到熟人为前提。找工作、做生意、旅游、看病,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熟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以人情为纽带,为了求人办事,不想吃的饭你得吃,不想喝的酒你得喝。

小城市的生活,像一个密封的罐子,里面的人关系比能力重要,没有隐私,没有自由。

在北京,这里几乎不需要关系、熟人,只要你有能力,就能获得回报。你不需要去迎合大众的口味,无论你做什么,有怎样的爱好,都没有人觉得你怪异。

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那更咸鱼有什么区别?大城市和小城市带来的生活体验完全不同,只要有抱负,选择到大城市永远是第一选择。

上海月薪1w,家乡月薪5k,但是上海年终奖高比我老家那边高啊,而且我一个游戏策划,回家真的能找到工作吗?

老家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压根找不到什么互联网公司吗?之前想回老家来着,出名的互联网公司没几家,因为小城市,公司里面官僚主义关系户什么问题脉脉知乎上随便一搜就能发现有多严重。

我在上海,工作不愉快了我可以跳槽,游戏公司千千万万,腾讯网易巨人心动叠纸完美九城盛趣欢乐互娱……还有一大堆不出名的小公司,我回了老家,发现工作不愉快,怎么跳槽?压根没得选,一个城市里面互联网公司就那么几家,游戏公司更少,爱来不来。

再者,离开了上海回老家,万圣节想去欢乐谷的换装晚会和鬼屋排队,圣诞节或者过生日想去迪士尼看烟花表演,周末想去美术馆看展览,去婚纱、汉服、lolita体验馆拍照片,想去动漫游戏主题咖啡厅吃下午茶买周边,想去diy工作室做一下手工…

这些东西,老家的确没有呀。

国庆回去校庆的时候和同学们聊天,加了挺多老同学微信,发现他们周末都会来上海旅游,吃吃网红餐厅逛逛游乐园打卡一下生活体验馆和展览等等。

我妈经常会说,你在上海交了房租,真的能存的钱和回家了差不多,为什么不回家呢?

为什么不回去呢?因为我在这里觉得生活质量更高一些嘛。

上海拿到月薪一万,比在老家拿到月薪五千容易。

作为广东的四线城市。我不少小中学同学在广州深圳工作。

但是大部分都想回家工作,因为在深圳广州真的会很穷。

而留在家里工作的,大部分有车有房,发多少工资就可以用多少工资。

在广州深圳呢,除去交通,除去房租,生活费,剩下个球。

反正,一般工作两三年没啥奔头,血气方刚磨没了,就会回老家考公务员和老师了。

然后就准备结婚生娃,其实挺好的,哪有那么多梦想,梦想都是忽悠年轻人福报的。

这个题目下,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分歧。

很多人的家乡是包邮区或者挨着包邮区的二三线城市,亦或者某些区域中心城市,或者是近几年发展很快的网红城市。

这些人多半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家乡月薪5000,武汉南京成都重庆这些准一线就不说了,苏锡常宁波徐州之类的二三线城市确实没有和上海那么大的差距。

他们不存在回老家就喝不到星巴克,娱乐只有喝酒打牌的情况,这些城市看一些人脉也可以完全不用那种古老的交际方式。同样的,上海虽然有相对二线城市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圈,比如发达的话剧剧场,接连不断的国际展会,但也正如很多知乎er所言:

“在上海,那些繁华和很多普通人无关”

然而,如果老家真的是18线小县城,那种人口十来万二十万,全县大家全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知乎答友,他们绝大多数是不愿意回小县城的!因为那样的家乡不单单代表着薪水收入的差异,同样代表着痛苦的桎梏!是真正看得见摸的着完全无法超越的差距!

大家选择的

不是月薪1万和月薪5000

而是中国发展中巨大的城乡差异与地域差异!

在我生长的那个四线城市里,工资5000/6000 算是挺高了,主流2000到4000不少,如果当地在7000,8000已经很上面了。这还是要上班的。

如果我回去的话,恐怕比这还要好过,我是可以躺赢一大片,在家每周工作两天,一个月下来,保守也能有10000以上。如果实在很懒,那就吃版税好了,一个月也能有点进账,吃饭根本不愁,出门吃点喝点也不是什么事。这就是说,哪怕什么也不干,也在短时间超过当地大部分人收入。

说实话,假如跟那些永远不离开这座城市的旧友来说,如果我也不离开家乡,在老家家底还凑合,就连很多人说的什么社会关系,回了家乡,那应该都不是很大事,房子和车自然是有的,加上物质欲望不是很大,我每天都可以在自然醒,然后看书,锻炼,玩游戏,出去玩也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多好。

是不是某种"财富解脱"?

但是,为什么宁可在上海那么紧巴巴的生活呢?还要那么辛苦的工作。

是喜欢这城市的繁华与物质生活吗?

很多人着眼在个人发展,物质的繁华,乃至于进步的角度,圈子阶层,这都不是重点。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在乎那些更高质量生活,更高层的圈子,想实现阶级跨越的才会留在上海。那些透明的玻璃展柜里的东西,我从来都不稀罕。

那些上层社会我也不在乎。这跟这个社会一群上进的人上人的追求,确实有不同,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这是我天性就这样子,就是对这些反应不大,也不敏感。

我在乎的是一种自由而独立的简单生活,精神的自由远超过财富的自由意义重于我。

就在上海这个所谓排外的城市,其实它的包容性真的很强。你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找到你的容身之地。

你的生活只要不违法乱纪,言行正常,没有人会在乎你,这个城市的看起来的"冷漠",给了很多人足够的生存空间。活在这个人很多的城市里,你反而觉得解脱了。

终于没人,在乎你是谁,你在做什么,你要去何方,你什么喜好,什么着装,只要你不要炸地球就好了。

你选择成为是个透明人。你是自主的。

透明是一种很强的安全感的东西。小城市里,你没有的,没有这份珍贵的体验:

在四线的小城市,你的成绩,婚假,恋情,小孩,甚至你的喜好都会成为被评头论足的东西。你会生活在一个舆论的圈子里,叽叽喳喳,吵闹不堪,他们有很多的精力去关注,别人过的怎么样,和你别人怎么看待我的。

整个气氛就是这样子的。甚至,隔壁谁家新买的车子,是什么颜色的都如数家珍的清楚。在这样子的生活氛围里,你很难想象自己不会听到一些家长里短,邻居八卦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无聊与攀比。

但是他们会把这些事成为——生活不就是这样子吗?

这算是小的,往大来的说,从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某个整体的风气下,这些观念与分析问题的方式与角度,源自于主流媒体与网络宣传。这倒无可厚非,但是在于很少会思考自己身而为人的意义。如果你去问,人有没有自由,身而为人应该做何者为?他们会觉得你是不是吃饱了撑着?闲的屁出。

无论是经济环境与意识思想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小城市的生存压力并不见得比大城市小,很多人以为小城市好生存,可能恰恰相反。

在当今的社会,因为网够的发达,他们的收入所承载的购买力面对网络,显得更加渺小,虽然是可以选择的更多的,但是心却被撑的很大,欲望被撑的很大。这都会让很多不良的风气兴起。

当然,这些都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大风气,至少在我成长的那个城市就是这样子。而且加上自身的情绪,多少会有一种排斥倾向。

至少,想要越独立的思想与精神,越就要离开那些人际链接紧密的环境。如今看来大城市里,还真是一个好地方。

在上海,你可以活的透明又自在。而且可以尽情的努力却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容易远离嚼舌根的是非。小地方人言可畏,有无意识的强制的观念与价值统一,对于人的思想压抑是很习惯与难受的。个体价值与发展很难得到真正的尊重和空间。

在那个小城市,我已经有能力可以轻松实现在那个城市里,很多普通人想过轻松一点,自由一点,物质好一点的生活,不也舍弃了吗。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物质和阶层,人际圈子都那么向往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想活的怎么在周围人显得"高贵"一等的。

经济独立,人际简单,精神自由,心灵赤诚。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追求,甚至需要很大勇气的追求。这些人只是不说罢了。因为的他们的追求,恰恰是需要远离口号与喧嚣还有盲目激情,低质与纠缠的关系。

这种追求,恰恰在上海,反而可以不为人间攀比所累,是我莫大的财富与解脱。

其实,我也常常想说,生活不是一种标准,变成更优秀的人,也不是一种标尺。

行你所行,爱你所爱,无论哪个选择,希望你能过上让你成为真实你自己的生活。

我会选择家乡月薪5000的工作。

三天前,我突然生病,幸好有朋友来这边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一起去玩耍后,那晚我睡在他的酒店,没回自己的出租屋。

凌晨五点,手脚已无法动弹,仅手指还能动,我瘫痪了。

打电话喊来另一位朋友,随后他们合力把我背下楼,在酒店大厅里吸引了三双目光。

到医院后,进了急诊室。

他们把我搬上床,然后输液,测心率,抽血等等。

医生一番询问之后,初步判断我可能是低钾血症。

我打电话要告诉家人时,是朋友帮我拨通手机开免提,一听到我手脚不能动后,我堂哥开车送我爸妈过来,但因为路途遥远,下午6点半才到达。

这几天在医院里我想了很多,觉得还是离家近点比较好。

自己一个人在外,要是有什么突发情况,可能人就没了。从没有感到这么恐慌过,不想再一个人住,即使以后工作需要租房,想合租,想有个女朋友一起生活。

幸好发病时我和朋友在一起,如果是我一个人住在自己出租屋里,那就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着,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昨夜,躺着病床上难以入睡,倒不是自己焦虑,急诊病房里不是很安静,我周围有很多痛苦的呻吟声,听着那些声音,心里不禁感慨。

赚得多,赚得少,又如何,自觉得工作不应过于劳累,知足常乐,能够时常与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工作。

上海月薪一万,不知我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压力又大,买不起房,最终还不是要回家。

家乡月薪5000的工作,对我来说就非常不错了,这样的工资已足够我过好自己的生活,活得很滋润。

我不是个爱花钱的男人,本身也不是特别在乎钱,欲望很低,所以家乡五千的月薪,我觉得很OK啦。

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虽好,但总归是没有归属感,还是回自己熟悉的地方工作比较好,毕竟家就在那里,亲人也在那里。

有次,跟同事聊天,她说,我们特别想回老家,住大房子,消费低,生活安逸。可是,像我老公这样的职业,回老家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顶多当个网管,他的技术水平,就没啥用武之地了。

但在上海,工作机会很多,不怕失业,想换工作分分钟就可以换,选择也相对多很多。

说实话,要是家乡工作好找,薪水也不错,作为一个外来人,谁愿意呆在上海这个高消费、房价高、交通堵的城市呢。租着老破小,小孩子读书都是问题,大多数人也买不起好的学区房.....

为什么每年有这么多人涌入上海,这么多人愿意呆在上海。答案很简单,这里有比他们家乡更多的机会,有实现梦想的可能。

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不是薪水,而是看你的家乡在哪里,工作机会多不多,发展空间大不大。

上海1万出头的工作比较容易,你家乡找5000块的工作容易吗?如果只是因为某个机会有这样一份工作,丢了就不好找了,那肯定是留上海更好。毕竟除了体制,其它工作不稳定,说不定哪天就弄丢了,再找同样的工作找不到,只能降低标准,那就比较郁闷了。

毕竟,按照概率来讲,小地方找份好工作不容易,涨薪幅度相对也会小很多。

可能在上海,你现在薪水1w,3年后薪水3万都有可能,老家5000,撑死也就1万,更大的可能是一分不涨。月薪3万,省着点用,一年存个20w,月薪5000,一年可能存2w都难。5年后,在上海可能存百八十万,在老家,就算存个十万二十万,那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也就是说,可能在上海干5年抵得上老家干10年甚至更多。你在上海干个十年二十年,手里有几百万,哪怕是买不起上海特别好的房子,你有原始积累后,再回家乡,选择也会更多吧,可以做点小生意,搞点小投资,哪怕存银行,一年也有个十几二十万的利息收入,可能比老家平均工资还高。而这些钱,可能你呆在老家一辈子都没法挣到。

所以,面对上海前景好,薪水涨幅高,而家乡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当然选择上海。

如果是另一种情况,你所在的行业前景有限,涨薪幅度不会很大的,但是你家乡的岗位涨薪幅度可能大于上海,考虑生活成本和居住成本,当然选择家乡会更实在一些。

其实,选择一线城市,还是选择老家,一直是热门话题,很多人面对这个问题都会纠结。也有不少人问我该如何选择。

我的观点是,看性价比。

如果你在家乡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收入跟一线城市相差不大,而且上升空间相当,选择家乡生活质量会更高一些。

但,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在一线城市机会更多,上升空间更大,那我的建议是先在一线城市打拼几年,积累原始资本。对于没什么家底的我们来说,原始积累太太重要了。

有了更多的物质基础,你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而且,在一线城市,大概率上讲,最新的技术,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资源,大都汇聚在这里,可以拔高你的能力上限,认知上限,你成长的速度也会快些。

至于买房问题,一线买不起,可以去你家乡的省会城市买嘛,至少其增值保值性,比十八线小城强。在一线城市工作,二三线城市买房,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等你房贷还得差不多了,还有了些存款,觉得一线城市工作累,想提升生活质量,再回家乡也不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你的选择权也更多,不仅仅局限于给人打工,还可以自己做点小生意,接点小项目,或者做做靠谱的投资。比起一直呆在家乡的低收入、低存款(在老家也可以高收入高存款排除在外),你的选择不要太多。

怎么选,不要看现在。站在未来的角度衡量,呆在哪里性价比会更高。我相信,经过比较,你很快就有答案。

当然啦,对于刚毕业没多久的毕业生,纠结是回老家还是去北上广深的,我建议你都试一试,哪里更适合你,都呆一段时间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为嘛不直接给让选一个。相信我,喜欢纠结的人,大都是不相信自己的选择的。选了大城市,会想着要是呆在老家多好多安逸,而选了呆小城的人,也会遗憾没能在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闯一闯。

为了不留遗憾,也为了见识更大的世界,想去哪里,就去吧,趁年轻。毕竟,一直活在纠结中也挺痛苦的!

关于这个话题本来只想看看,看完前十的答案后,当看到几乎都倾向家乡月薪5000的生活时,憋不住了,过来说两句。

就拿我自己来说,也挺贴合这个问题的。

硕士毕业,从事咨询行业,上市民企,现在基本薪资拿到手1w出头,年终奖3—5w,一年到手15w有余。去年6月份才毕业,现在差不多刚好工作一年有余,现在的薪资也是去年年末因为表现良好领导进行调整的。老家湖北宜昌,在家乡有房,父母置办,给我当婚房用。回家乡找个月薪5000的公司或者公务员呆着,绰绰有余。

也许我以后会回家乡,但对于我现在而言,绝对不会。

为什么?

古话说得好:“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以“优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即使遇到一些意外发挥不好,也会取得一定成绩。如果只是追求过得去,则稍微遇到一些意外,就可能不会有什么结果。

总体分为工作和生活两方面来说:

工作方面

1.作为打工者

呆在上海,会让我感受到更大压力,更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时间的协调能力。

在这里,市场足够大,当具备一定工作资历后我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工作,或者认定一个职位去调整自己的水平尝试触及。尽管在职,但每个月会给自己安排一个其他公司的面试。经理职位的面试和一年前的应届毕业生的面试不同,我可以绕过人力直接和对方公司总监及以上职位的管理层面对面,挺刺激的。从最开始和他们说话都颤,明显感受到自己的发声部位不断向上冒,到现在基本能够在对话之中有些基本的说笑……深知不会轻易的跳槽,但通过市场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应验,感受自己一步步往上迈的感受甚是不错。

薪资确实不高,但才工作一年。讲个实话,不怕大家笑话,刚开始工作实习那阵,我每个月都会在股市中“割肉”求生。不过,我也没咋省钱:房子一室户,继续住在公司旁边。因为当时的我深信不疑,明年的工资肯定比今年高。今年的我依然相信:明年的工资肯定比今年高。

上海买房几乎没有可能,但我能够看到环沪,随时能够看到华东片区刚需、刚改房型“任我挑选”……从事房地产行业,每天的工作就是看各地房价的走势和洼地,乐在其中,理成报告呈现领导……而家乡的三四线城市很难给我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同事有些上海人,也有些外地人。可明显感受到,外地人的工作能力普遍比上海本地人高出一头。但本地人的工作稳定性也比外地人高出一头。

身处咨询行业,本就流动性大,人来人往的见得稍许多了些,同事的走与留逐渐无感。

没有啥人脉,只和聊得来、有缘分的同事和客户保持交流和联系。没事儿一起吃个饭、喝个茶,交流下行业动态和工作心得……同样,如若在家乡,能找到个聊得来的真心不易。

2.作为创业者

自己深知打工基本没有可能让自己“翻身做这个城市的主人”。所以,我也一直有着创业兼职的筹备,让本职工作和兼职创业相辅相成。这更考验自身的时间协调与抗压能力。

不过,我乐在其中。

上海的市场足够大,单位时间能够体验的东西会更多。上海今天的“网红”必然是家乡明天的“网红”。充分的市场调研与深度的项目考察后,机会比三四线多这个既定事实无需多言……(当然我不认同,提及创业就是奶茶、烘焙……毕竟同质化竞争过于严重)关于创业这块毕竟自己还在筹备期,没做出啥动静,不扯虚的。

今天,互联网能够让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但仍旧无法让信息不对称消失。长江经济带的国家级战略摆在这儿,中、西部城市终究是长三角的“加工厂”……多参加博览会(最近“进博会”进行中,有计划去一趟)。循环往复,必然会有启发。

生活方面

1.老家庭

我家三口人:爸爸、妈妈和我。

属于偏下水平的小康之家那种。爸妈觉得我在上海工作他们是开心的。

他们很喜欢过来玩 ,过来拍照,也长去我住所旁边的房屋中介处去大厅周边的房价。

然后回来就说:

1.阿阿阿阿阿……好贵,但还是要买房……阿阿阿阿阿,以后一定会涨价……阿阿阿阿阿。但我们现在买不起……阿阿阿阿阿。

2.感觉很奇怪,这么多人从哪里冒出来的……每天从地铁可以涌出来这么多从来没见过的人……和我们家那边不一样,可以很轻易的找到几个熟人……阿阿阿阿阿。

……(习以为常)

对我而言,让他们在外面深度看看走走,甚至受到打击都是挺好的。他们日常的旅游方式就是到了一处景点拍照留念,而无法真正意义感受一座城市。他们更加自知,对我也能够多很多分理解,更加支持我的日常判断。

要是我在家,估计就是催婚、工作人际关系、双休长聚……有吵闹,也有快乐吧。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_百度百科

2.新家庭

新城市过好自己容易,组建家庭不易。

再过几年就要30岁了,和女友交往六七年了(大一大二就在一起了),最近她在上海找工作。

她家在东北一个三四线城市,经济条件不如我家好,去过她家一次,在冬天,冷得我至今难以忘怀,有一次直接把我冷晕了……

我和爸妈相处挺喜欢吵闹的,挺热血那种,喜欢辩论……她和家人相处就感觉是小白兔之间的交流那种和和气气……

她有时会给我在这个城市工作成家算一笔账……然后得出结论就是不敢要小孩,或者是有了小孩不能自己带,要给各自爸妈带。

但是作为教育学科班出身的她而言,她无法接受的……

她认为,如果我和她一起在上海开展生活,说白了就是两代人的努力,让一代人来创造,难度可想而知……

现在我还是继续给她讲着那个我认定的道理: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

上海是个神奇的城市,留下来组建家庭不容易。女友找个好工作、兼职创业成功、父母身体健康……都只是其必要条件。


——“上海月薪 1w 和家乡月薪 5000 你选择哪?”

—— 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依旧选择前者。

另外,补充一句,我认为在哪里工作其判断的基准真心不应该是暂时性工资的高低,而更多应为对当下生活的认同与未来生活的期盼。

选择大城市还是回老家,其实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

但可能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或是想要选择一条“最优”的路,所以想要听听过来人的意见。

想理性选择“最优”的,是没问题的,但我更想要建议你,一定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多想想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就像前面高赞所说的,这其实是一个充斥着“幸存者偏差”的问题,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结果,但对于对方具体经历了什么,有怎样的家庭,教育背景等等,我们是不知道的。

别人带入自己的经历去建议你应该怎么做,都是有一定的主观性。

而如果选择了一条并不是你内心想要,即便是不错的选择,你心里多多少少还是会觉得惋惜。


我一个高中朋友,大学毕业后考上公务员后回家乡发展,收入稳定,每个月能存上一笔钱,两年后再凑上家里给的钱,在老家买一套房和一辆车,还能培养几项爱好,生活无忧无虑。

大家都说羡慕她,但她一点也不喜欢现在的生活,经常有想要去一线城市的想法。

换句话说,小县城的安稳,并不是她想要的,当初选择回家乡发展,也是因为听了家人的建议。

她想要出来,但怕自己没有去大城市“向上兼容”的能力,也放不下当初努力考公务员的“沉没成本”。再加上,在家里很多事情都已经确定下来了,感觉再也没有了改变的勇气

类似的背景,同样发生在我另一个高中同学的身上,不同的是,即便是985院校毕业生,在没毕业之前她便确定了自己要回家发展。

相比于挣钱,过忙碌的生活,她更向往的是离父母近,安稳平淡的日子。

所以你看,其实不管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回家乡发展,都不是一个封闭式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你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

最最可怕的是,你选择了大城市,却渴望着小城的安稳和闲适。

选择了小城的,却总是想要跳出来,后悔年轻时没有奋斗一番。

“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城外的人想要进来”只会让你一直郁郁不得志。

不管选择哪一条路,都是需要你去经历了才知道。别人说得再多再有道理,都是别人的人生。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启发,看完记得点个赞呀~


本文由轰轰猎猎编辑部主笔

可点 猎多多学习更多职业规划、求职面试和职场攻略

猎多多,精英人才求职招聘神器

一键约面,急速入职!

实名反对部分高赞答主。

很多人只关注了每月开销多少,最后能剩下多少钱,结果是上海工作剩的钱还没有家乡多。

但是,这只是眼前而已,当你在上海待过之后,是很难安安稳稳在家乡的,为什么?

一、经济在空间上越来越集中

这是上海市每年的GDP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2000年的时候,这个数据是4771亿,人均GDP是2.9万元;2008年,上海市GDP3.27万亿元,人均GDP是13.5万元。19年的时间,GDP翻了6.8倍,人均GDP4.6倍。

而在十八线城市,这个数据是8000左右,到2018年的4万左右,跟上海的增长倍数相近,但是数据上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

这很容易理解,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推进,经济也在随着城市化,大量头部行业集中在大城市——

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科技、快消......

而县域经济的发展,在2010年前后,还能靠房地产拉动一波,但现在随着很多城市人口的流失,房地产行业也无法下沉,一线的电商、互联网入侵,加上中小工厂不断倒闭,县城已经失去了红利的地位。

加之现在很多80后、90后开始在大城市安家,老家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却还在不断出走和流失。

那么这个时候回老家,回面临哪些选择呢?

1、不好找工作,工作性质非常受限

因为很多市、县级城市,其实产业并不那么齐全,本地很多企业都缺乏竞争力,在找工作的时候,面临的选择会比大城市少很多,基本很少有比较正规的工作。

退一万步说,即使你选择银行、公务员路线,其实未来的通道也是会越来越窄的,毕竟人口问题摆在那里,你就是竞争不过大城市。

2、缺乏同龄可交流的朋友,孤独感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这几年在老家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几乎全部都往大城市跑。

这样一来,老家其实是很难找到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交流的,不说苦逼,起码比较孤独是真的。

3、未来的空间越来越窄,差距越来越大

我先不说人脉和资源的问题,因为这两点确实过于虚了。

不过有一点你需要考虑,大城市工作几年后,再怎么收入也会上去了;

但是在小县城,基本上是跟着GDP在涨,很难有突破性的增长。

也就是说,未来差距可能会越来越大。

怎么考虑,想必不用我多说了~~

像你们那样的正常人,只要有钱就可以获得极多乐趣的人,才有资格想结余一样多的情况下,选1万月薪的上海还是5千月薪的家乡。

像我这样的怪胎,根本不敢考虑回家乡,哪怕上海月薪5千家乡月薪1万也不敢。

因为真的害怕小地方人与人之间那种过分亲密的关系,不想恋爱分手和领导争执什么屁大的事都被一堆人议论,不想自己有点什么好事坏事全世界都知道,我宁愿把工作和生活尽量分开些,做好工作的事情就可以养活自己。

我不太喜欢社交,和活人相处久了需要独自躲起来充充电,才有能量继续去活人堆里,上海同事永远都不会提出“要不去你家坐坐”这种请求,大家都知趣地在地铁上相互告别;真的遇到同事走得近的公司,大不了住得离公司远些,让他们少来几次;最糟糕也就是辞个职,换个工作。

这两方面的问题我觉得都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虽然上海也有各种拉关系的人和事,但上海机会多,机会多的好处,就是被关系户占了些,还有些留给没有关系的我们,虽然付出比他们多收获比他们少,但总比回家乡被当做怪胎好啊!

机会多的另外一个好处,是我可以凭借一项在家乡根本没有任何用武之地的技能养活自己,而不是不进体制内就被人当做垃圾,去到哪儿都会另眼看待。

还有啊,工作机会多的意思,是遇到垃圾上司和老板可以掀桌子走人,换个同行,工作经验打个折接着干。而回到家乡,行业内就那么几个公司,老板们还相互认识,你根本没有多的选择,每次辞职就得从零开始。

再就是,偌大的上海,你不喜欢一个人,可以拉黑他,拉黑不了可以自己换号、搬家、换工作,而回到家乡,拉黑的人总会再某个饭局碰到,你不想见到的人,过了没几年成了你的客户,甚至你的亲戚。

在很多城市居住过一年以上,结论还是那句话: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容不下怪人。

我宁愿肉身受点苦,也还是不想和讨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

老家在云南N线城市,毕业后可以有校招渠道进入事业单位做一个稳稳的工作,拒绝了,选择沪漂。亲戚朋友都表示我脑子瓦特了。不过还好爸妈表示支持自己的选择。


从小爸爸就给我讲爷爷奶奶辈的故事,我是拉祜族,拉祜在我们的语言里就是狩猎老虎的意思,我爸爸出生在山寨子里,周围除了寨子什么都没有,离最近的镇上都很远。爷爷是读书人,西南大学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生整个县城都找不出一个人,所以爷爷是那里一个小学的校长。

爸爸回忆说,那时候他还小,爷爷突然来告诉他,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们像其他寨子里的小孩一样,没有文化,每天只会捞鱼摸虾。所以决定带全家从寨子走到了镇上,又从镇上走到了县城。爸爸快到初中的时候家里才定居在县上,由于是少数民族寨子,所以爸爸初中之前从来不会说汉语,都只会讲民族话,从初中才开始学习汉语拼音学习说汉语。

爸爸也争气,家里共7个兄弟姐妹,只有爸爸上了大学,大学在昆明。那时候从县城到昆明坐班车一共要7天时间,家里有7个小孩要养,爸爸基本生活费都没有,7天路上都是就抱着黄瓜啃,没钱买吃的。最终结局就是爸爸毕业后从县城前进到了市,在市里上班认识了妈妈然后才有了我。

而这其实就是一个家庭前进的缩影,爷爷从寨子前进到了县城,爸爸前进到了市里。

有幸找到一张爸爸小学毕业照

小时候爸爸常说,要是爷爷当初没有做要去县城里面的决定,你爸爸我现在还是一个天天捞鱼摸虾的小老黑,而你就是天天光脚在山上跑来跑去的小拉祜族。

爸爸总想带我回去寨子里看他以前生活的地方,有一次回去,路上遇到一个头发已白牙齿掉光的老头,老头突然停下问,你是不是李XX,你的父亲是李XX,某某小学校长。爸爸和我一脸蒙蔽回答说是。结果得知那老头是爸爸的小学同学,无法相信同年龄的人他竟如此苍老。

所以在沪漂的日子,从来不敢松懈,每天通勤上下班需要2小时,挤高峰地铁。图个啥自己也没底,只是觉得自己学得东西,回老家是肯定用不上了,有个比喻说“你学会游泳之后,你会想在小河里游泳还是畅游大海呢?”

为什么不想回去,爸妈都是普通人,想要实现阶级跃迁过上更好的生活回去老家是不可能了,但是回老家永远都是最后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真的说服不了自己跨出这一步,想要靠自己奋斗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或许就是想去争那一口气,不想被家乡富二代嘲讽你在一线城市累得像条狗。

猜测看这个回答得多数是在大城市漂泊的人,如果不能理解我们这类人,也请求给我们一些卑微的尊重,城市和家乡只是不同的选择,人各有志,没什么相互看不起的。我妈妈就是来上海读完大学后回老家工作认识了我爸的啊哈哈哈!!!

到了30岁,男的回老家拿每月4000-5000

女的继续飘在上海。


大部分人的命运就是这样,你没资格选择。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在知乎提问的那个下午,你苍老的眼角,有泪划过。

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固定前提条件,不然只能沦为扯犊子:你幻想在上海可以月薪变成2万3万5万,他幻想在老家5000可以变成1万2万,这种建立在意淫基础上空对空的讨论有个蛋的意义。

如果不扯这种蛋,那你不回老家在上海遭那个洋罪干哈。

上海繁华,各种文化活动各种咖啡馆各种书店,可是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是你玩得起还是舍得玩?

假设每月都能剩3000,你如果有了对象两个人就是6000,在老家还有买房的可能,在上海想都不要想了。若干年后面临结婚生孩子孩子上学面临职业瓶颈,你连个上海户籍都没有,还能在上海待下去吗?

回老家,攒的钱也不够买房的,老家房价就不涨了吗。就算能买房,工作怎么办?拿5000的好歹在这里耕耘了好多年了已经稳定了,你还得从头开始,最后成了奥利奥,上海容不下,老家回不了。

其实,包括上海在内的一线城市已经和美国变得差不多了,最适合三类人。

第一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这样的人去一线城市靠送快递外卖或者苦力也能一月挣一万块钱,省吃俭用还能剩下钱,但是在老家或者小地方基本上入不敷出,甚至找不到工作。

第二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比如名校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研究生,可以拿到几十万甚至更高的收入,还有留在一线城市的可能。

第三类是家境特好的,在一线城市买房不算事,可以心无旁骛享受一线城市繁华的。

处于这三个群体中的夹缝人群,只能在一线城市浅尝即止匆匆而过。这群人,消费理念、思维方式上已经是标准的中产阶级甚至准富豪,但物质上还是很诚实地忠于自己的屌丝身份,这种分裂让人想死,催生了无数泛滥成灾虚情假意的文字。

大多数准备去一线城市打拼的,或者正在打拼的年轻人,应该建立这么一种观念:一线城市已经基本关闭了对大多数人的准入大门,我只是这里的过客,这里只是挣钱的地方,当面临结婚生子成家立业买房时,就不得不考虑二三线城市甚至老家了。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微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