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分类
微商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微商货源 > 微商培训 >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发布时间:2019-08-05 19:52:16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谢邀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年轻人可不丧,中国就是这几年,阶级分层已经明朗,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干部家庭的居多,企业里的年轻管理人员不少都是企业高管的二代。像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白手起家做生意或者混机关出头的可能
为什么「丧文化」在年轻人中这么流行?

谢邀

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年轻人可不丧,中国就是这几年,阶级分层已经明朗,国家机关里的年轻人干部家庭的居多,企业里的年轻管理人员不少都是企业高管的二代。像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白手起家做生意或者混机关出头的可能现在已经很少了。

国家的资源和财富是相对固定的,官商家族把持的资源越来越多,留给中下层的资源就越少,广大中下层年轻人这辈子都没希望向上跨越自己的阶层。

中下层年轻人打工拿个几千块,每个月根本剩不下多少钱。

创业的人几乎没什么可能成功,因为在市场的每一个领域都已经有了成熟的利益集团,把握着上下游的渠道。就算有创业成功的年轻人也是抢了别人的利益几乎不太可能走远的。

所以说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可以说是能够一眼望到头,就是一辈子打工每个月挣个生活费,年复一年的混到老,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不丧呢。


联动另一个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6639538/answer/485206406

我喜欢之前一个学姐告诉我的话,我这里分享一下。

她说: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都认为把这个社会人与人的情感看的太明白了。也就是自以为看的太明白了,所以起初的那份心情都还没有出发就丧失掉了。

每个人都有想做一些事的心,丧的人绝对不是懒惰的人,也不是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对周遭的一切提不出半点兴趣的人。所谓的看的明白不知道阻碍了多少有想法的年轻人。

如果你想去学画画,就会有人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这个东西只有少数人有前途,你不会是那一个。那么我们的心里就会劝自己,算了吧,我不会是那一个。

如果你不想学习,就会有人告诉你,不学习没出路,没文化。那么,你也就告诉自己,如果我不学习了我就没出路,实际上你内心想成为那个站在舞台上发光的人。

想成为的角色,那些角色的未来会被所谓的过来人直接扼杀掉。你还没出发就告诉你,你的终点是什么。

这难道不是年轻人丧的原因么?走着连自己都不知道想走不想走的路,但没想法一味的走下去,这个叫咸鱼。走着自己不想走的路,却无力改变现状的人,会有一股前所未有的难受,无力感。那么丧就来了。

因为世界跟我们想的不一样

跟书本写的不一样

跟老师教的不一样


尽心尽力,勤勤勉勉未必是优点

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好像也没什么坏处


成功跟努力好像并没有亲戚

小时候画的长大了以后的大饼,只是少数人的才能品尝


没有什么是清清白白

没有什么是完全唾弃

即使这样那样,也没有对错好说,说好的黑白都是灰色的


想要的都很遥远

既没有路

也不能回头

除了接受

也只好接受

我的丧更多的来自于焦虑吧。

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工资低买不起房,不敢恋爱不敢结婚,要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但是我却什么都没有

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一眼望去全是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未来

我才21岁,就这样的情况下,谁能不丧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430272136814592

这就是原因。

哪有什么佛系丧系,有的都是无法感同身受的苦楚。

她说:“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都认为把这个社会人与人的感情看的太明白了。也就是自以为看的太明白了,所以起初的那份心情都还没有出发就丧失掉了。”

在《奇葩说》中马东曾讲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

蔡康永说:“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年轻人的丧,是放弃了生活,放弃了开始;没有人知道每个人的背后都曾经发生过什么,所有的情感,都是属于自己,在泥潭中挣扎,而不是你们说的对生活放弃了希望,自认为看清社会。

你无法感同身受,请不要再武断的在我们身上贴标签。

我们也曾伸着手想起握紧那仅有的光芒,可是迎面而来的是散不去的迷雾。

1.

每一个真实的故事都来自不眠大陆— —费雷德利克·巴克曼

一个男孩追着前面停着的一辆豪车,拉开了车门,把司机揪了出来。

准备要挥出第一拳的时候,一个女孩将他们两分开。

“你干嘛,你跟着我干嘛,我干什么要你管吗?”

“我是你男朋友,你忘了吗,你跑出来跟他为了什么”

“为了钱啊”

男孩的声音 更加嘶声裂肺

“你为了钱,就能跟他睡一晚,跟他过”

“我这四年来一直努力工作,你喜欢什么我给你买什么,我没有亏待过你,钱这么重要吗,你有良心吗?”

女孩猛地回车里,拿出一个包

推搡着男孩,把包仍得远远的,隔了一个世纪的愤怒,还有另一个世纪的落寞。

“滚,拿去,我跟了你四年,我和你睡了四年,我有什么,就那点破玩意,你给不了我想要的!”

转身就上了车,男孩蹲下双手抱着头,听到阵阵的哭喊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416333907021824


我喜欢一无所有的感觉,她让我干净的像一个死去多年的人。

面包和爱情,你选择什么?大多数人第一口问,而不是爱情和面包,你选择什么?

其实在排序的时候,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我们对爱情的向往,没有失望过,但也没有希望过,总在害怕的道路上,小心翼翼的道路上前行,害怕在最无力的年纪遇上对的人,而对的人恰恰更喜欢面包。

我们拼命挣扎,给予现有所能给予最好的,做着计划,向美好的未来靠近。但是这一嘶声裂肺的爱情,彻彻底底的伤透着心,我们把心房慢慢关闭,哭了又哭,红了双眼,寒了心,坠入了沉沦。

我们的丧,更多的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的一种反应。

2.

每个人都有创伤应激后遗症,只是都没有被趁断出来。

“看我,不像有事的人吧”

“其实我不喜欢抽烟,但是抽烟和吃绿箭口香糖来说性价比会更高”

说着话的兄弟,又抽了一根烟,喝了杯啤酒,我心中揪着,相陪他喝会儿,可是我的酒精过敏,不允许这样做,地上的王老吉东倒西歪,还沾了点水。

前两年,他的创业失败,核心技术被最好的合作伙伴泄露,只因融资公司出了笔在他看来估值不高的价钱购买,在技术泄露的情况下,公司支撑不了多久,市场也已被这个公司占领,背负了一身的债务。

更为让人心碎的噩耗传来,四年的女友不知道为什么提出来分手,坐飞机过去苦苦求饶,换来的也只是一副冷霜。

在人生最为黑暗的日子里,他关着房门,想着不能倒下,但是,心如刀绞的感觉,我也无法体会,黑暗的泥潭把他牵制的死死的,唯一撑下去的是家里的双亲,但是,行尸走肉,也已经形容不了他。

他开始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吃糖,一天吃个个六七罐,但是非常贵啊,又看见抽烟,开始学,抽起来和吃糖貌似一样的,性价比还高。

他的每一根烟,都抽到了最底部,才放手,也许这也他对人生最后的挣扎,不愿轻易言弃,他对于明天的眼神,透露的仍然是失望覆盖着希望,希望展露的只是看不到的一个小点。

有时候,我们经历了很多很多,没有常人所能理解的心情,丧也只是我们的发泄形式而已。

我们也想嚎啕大哭,一事而过。

但钉子钉到树上后拔下来,创口依旧在永恒的刺痛。

3.

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

这短片一出,引起了颇多的争议,争论着短片中的技术细节,争论短片中的贩卖焦虑,争论短片中的逻辑问题。

我看完影片后,辛酸不是一个短片就能拍出来的。

这个短片后的转折很正能量,但是,这个世界残酷依旧残酷,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不会因为你努力的做ppt,努力的做业务就让你留下转正升职,没有收益,收拾包袱的那个人还是你;没有面包,爱情始终是坚持不下去,留下你孤独的蹲着痛哭;没有太多长长久久的关系,有的是利益间的短期合作。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5439073934336000


日本《奇迹》这个纪录片的短片,一个小女孩,在公交车上给一个老人让座了,然后再去公司的面试,看到HR腿上的红袜子,联想是不是那个慈祥的老人家,很遗憾,不是。

技能的不过关,也没有录取她,

低着头离去的时候,遇到了打扫卫生的老人,那个老人就是早上的,他鼓励道“没事,你一定行的!”

“社长!社长!”

女孩期待的抬起头,结果这群人是对另一个老人去的,又低下头

“哥哥,该回去了”女孩的双眸开始发光了

“是,走”结果是两个西装革履的老人来了

如此反复了两回。

女孩和老人面面相窥,奇迹,没有那么容易发生。

奇迹会有,不多,世界里的残酷依旧需要我们去承担,满身伤痕的我们,也会努力的前行,那颗破碎不堪的心,也会沉重下来。

我叹了口气,就像对世界抱有了失望,对所有的东西无感,成为了你们口中所说的丧尸系。

我只想让自己的心没有那么的重,叹一口气,舒缓自己的身心,没有那么多的心理活动。

我也许很像口中的丧,但是我也在路上挣扎,寻找自己的阳光。

4.

无论佛系,丧系,都是大众化的标签。

我只是累了。

我空调奶茶西瓜,躺床薯片外卖,电脑溜圈看片,其实也是对这个世界最好的了解,我会浏览自己关注的信息,去增进自我,没有在媒体报道中的那么不堪。

不想在社交中露出自己伤痕累累的心,不是看清了社会,只是不想再受到伤害,把心慢慢的保护了起来。

慢慢变成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欲无求一样活着。其实我们内心都住着头野兽,只是那些伤害,变成了枷锁把我们困住,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挣脱。

在枷锁的间隙映入的阳光,是我们更为向往的生活,张开手掌,想去触摸那道光。

哪有所谓的佛系,丧系青年,只是我们经历的事情多了而已,我们还在努力的挣脱枷锁,在用属于我们的反应来摆脱。

我们不丧不佛,有的是你们无法理解的痛苦,有的是你们无法感同身受的经历,有的是你们无法想象的低谷和苦楚。

我们仍是野兽,竭力追阳。


更多回答:

青小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好书?

大学一直单身是什么体验?

青小年:你遇见过什么让你觉得很恶心的事和人?

要不要读书?读书和不读书,区别在哪?

毕业生各种煽情,感情真的那么深吗?

一只牧深:毕业生各种煽情,感情真的那么深吗?

青小年:中国有哪些很流行却不正确的价值观?


欢迎关注,公众号:青小年

愿你来去如光

插个广告,做最正的三观的带盐人

你家境普通,相貌平平,但是肯努力。在大学里每天极其自律,发奋学习,努力考证。而你的同学们每天追剧看番打游戏,浑浑噩噩。毕业后你凭借自己在大学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在二线城市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每天忙的和陀螺一样的工作。而你不务正业本科成绩很难看的同学A,经过家人打点进入了某著名企业做咨询,同学B花了几十万去英国top读研,同学C学习太差没有找到工作,索性靠家里在上海市内的几套房收的每月上万的房租悠哉悠哉的生活,同学D打算创业开食品店,家里一下拿出300万投资。

回到家乡工作后,你初中毕业就辍学的好友约你吃饭,你注意到她一身的奢侈品,开着豪华跑车。她告诉你,她的每一分钱都是凭自己辛辛苦苦傍大款赚来的,顺便安利给你她的抖音号,里面有上百万每天看她跳僵尸舞,讲致富经,并深受感动为其打call刷礼物的粉丝。

你想起在大学时曾经有过一个对象,你为了她打工攒钱给她买iphone,带她出去游山玩水,可最后她赠了你一顶绿帽。回老家后,在公司没有遇到心仪的姑娘。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坐不住了纷纷要给你介绍,你抱着尝试的心态去相亲了几次,对方开门见山的问你是否有房有车。你知道相亲大多都是如此,但有种说不出的烦躁感。

你逐渐觉得,自己像半截身子陷入泥潭的人。尽管生活没什么大风浪,五六千的月薪在家乡过得也可以,但你每晚都辗转难眠,觉得自己像被困住的野兽。

你意识到生活不能再这么下去了。迷茫中你打开知乎,想看看能不能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看着看着,你颓了。你发现知乎人均985211,发现月入五万的大有人在,靠写文章赚钱的人遍地都是。

不过你好像突然发现了生机,你觉得自己也可以利用下班时间搞搞写作,建立自己的公众号。你搜索了一下,四处都是教你如何用套路写爆款文章的教程。你点了两篇爆款文章打算膜拜一下,一篇告诉你,帅才是你最好的嫁妆,另一篇告诉你优秀的女孩都没有性生活。你看完后有种似乎吃了屎的感觉,但看到几百万的点赞数,一下子让你惊掉了下巴。

于是你只能去医院接下巴。在医院看见走廊里放着病床,病床旁边坐着一个小伙子。小伙子说给妈妈买进口抗癌药太贵花光了积蓄,付不起治疗费所以病床被搬到了走廊。小伙子的父亲是连养老保险都还没交上的农民,而小伙子刚工作不久,五六千的工资根本撑不了几天。

你回家坐在沙发上,你妹妹过来缠着你要钱,想去报钢琴班。你塞给她一个哨,告诉她这个乐器独特而又小众,吹好了也能成艺术家,她不愿意。她说同班有的家长为了孩子之后能申请美国的大学,还让孩子去学滑雪,高尔夫,环球旅行。她不能就这么输在起跑线上。

你说,妹妹啊,你知道珠穆朗玛峰有8000多米吗?假设你们同时想要登顶,人家的起跑线是海拔6000米,你的起跑线是海拔600米。你跑一辈子都跑不到人家起点的六千米。所以,听我的,去吹哨吧,谈什么钢琴要什么自行车。

妹妹说,老师说了,人生来是平等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会有回报,就会超越别人的。我努力我也能上哈佛。你就是懒,不思进取。等我长大了,才不要变成你这么废柴又丧的大人。

你叹了口气,还是拿了给妹妹学钢琴的钱。看着存折上四位数的余额,只觉一片茫然。明明人生到现在都是按部就班的走的,为什么却觉得如此丧呢?

懒得想了,余生,就这么瞎jb过吧。

因为现在网络发达了,你能看到,你能想到所有提升自己的路上,都挤满了尸体,最可怕的是,这些尸体,比你强

你想学吉他,就会看见无数吉他弹的比你好无数倍的人在抱着吉他卖唱,一边吃盒饭

你想学画画,就会知道无数画画比你好的人窝在家里和颜料盒子睡觉,一边吃盒饭

你想读书,就会遇到无数读书比你厉害,懂的比你多的大叔大爷蹲在街边,一边妙语连珠,一边吃盒饭

你想健身,就会发现无数胳膊比你大腿粗的大肌霸成天蹲在健身房,什么烤串,火锅,薯片……都不能吃

你想追求女神,就会想到有无数比你优秀的男生已经阵亡在前线了

你想换工作,就会知道这一行还有无数的大拿无处安放,苦苦挣扎

无数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你,不动,就是死,但是乱动,死的就更快

好吧,你还没开始,就已经看到了结果,那么你还有开始的动力吗?

当今社会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攫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而你所谓的爱好,根本无法达成这一点,那么,花费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精力,却对你的生存没有丝毫影响,你还能鼓起勇气为取悦自己,去做吗?

不是丧,是太清楚,是一眼看穿身后事,我们曾经说,年轻最大的资本,就是有无限的未来,但是现在,你在20岁的年纪,就已经看到了你60岁的模样

就像顾城一句诗一样:因为害怕结局,于是拒绝了一切开始。

以上

你看电影最怕什么?

被剧透对不。

一段故事你不知道过程和结局,你才有看的兴致。

以前的人生活,打拼,就像在看一部从没看过从没听说过的电影。

不知道人物会怎么走,结局会什么来,过程会如何上。

于是生活是新鲜的,感觉是丰富的。

现在我们的人生很透明,你现在是什么样,以后大概是什么样,你成功了会怎么样,平庸会怎么样,有钱会怎么样,没钱会怎么样,你都清楚的很。

所以不管故事如何发展,你人生阶段如何变迁,你都不会有什么新鲜感,因为事情的发展,就和我们整天听到的他人他事是一样的。

所以生活就像电影,不精彩了。

另外电影是分类型的。以前的电影类型比较多,可以是奋斗类,可以是故事类,可以是战争类,爱情类。每一种故事的套路都不一样,重点也不一样。

现在的生活,好像就一类电影,奋斗类。爱情事业尊严都得靠奋斗得来,得靠赚钱得来。于是故事就变得很单调。

前段时间附近的一个小区里有人跳楼了,二十二楼纵身一跃,享年三十岁。

据说是大早上出去买菜,而且菜已经买完了,可能在回家的途中想不开,才以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早上出门便没有再回家,晚上的时候遗体被路人发现报了警,他的家人这才知道他已经去世的消息。

死者三十岁,男性,家中独子,已婚,有两个孩子,确切地说是两个儿子。上有老下有小,他是一家人的支柱,也是一家人的口粮。

偏偏多磨难,小儿子查出患有很严重的病,东奔西跑地为孩子看病已经花去全部积蓄,到处地借钱筹钱更是看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给孩子治病吧,没有钱。不给治病吧,又觉得心酸。家里的老人整天在他耳边念叨“我孙子若是死了,我也不活了!”他媳妇骂他没本事,挣不来钱,给孩子看不了病。大儿子的老师在群里让家长准备好开学的学费,小儿子躺在病床上跟他嚷着要玩具,公司的领导不满意他请假打算找个借口开除他,再过几天发工资要还房贷,楼道里贴着他家的水电催缴单,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四面八方的票据都向他伸出手在要钱。

似乎除了呼吸空气是暂时免费的,其它种种都需要钱。

“人生真苦!”

猜想这是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感慨。

都说死是最不需要勇气的,但是猜想他需要很大的勇气。

毕竟他的父母需要有人赡养,孩子需要有人抚育,妻子需要有人依托,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一了百了,万事皆空。

如果生活允许,有多少人会刻意悲观?谁愿意过得那么衰?还不是被生活压得翻开身,喘不过气?所以才会那般绝望至此!

在《白毛女》中,杨白劳为什么穷的过年吃不起饺子,因为地主黄世仁的租子收的太高了。杨白劳的家里连余粮都没有,吃都不够吃的,怎么还能卖粮食换钱,再拿钱去消费其他商品呢。连给喜儿买根红头绳的钱都紧巴巴的。

幸好杨白劳生的是女儿,起码喜儿还可以给黄世仁做妾,做奴婢,卖身可以讨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喜儿有志气,不肯卖身,只好逃到了森林里做野人。

如果杨白劳生的是儿子呢,他显然是娶不起老婆的,只能打光棍,绝户。房价泡沫,超级地租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城市版本的黄世仁们联合起来,把中低收入的群体,都逼成杨白劳的现象。

但是对于当代的黄世仁们来说,他们的钱多的数不完,他们的女伴也可以想要多少有多少。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差不多就是一出当代城市版的《新白毛女》。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www.zdaox.com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

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定要学习韬略之术

在过去,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年轻人,那么你可能活的很轻松。


你相貌平平,虽然不会非常受人欢迎,但是依然可以跟同学相处和睦,会拥有许多朋友,大家一起玩的时候会有人叫你来。有心事的时候也会跟较为亲密些的朋友分享和倾诉。


你虽然不够优秀,没有什么特长,但是你并不为此困扰。因为你可以每天听听周杰伦,看看七龙珠,放学跟同学打打篮球,放假一起去网吧打打游戏。可以这么简单舒服的活着,为什么要去努力变优秀呢?


你成绩一般,父母偶尔会唠叨几句,但是还是会有人跟他们夸你稳重、老实、一步一个脚印,将来一定比父母强。


总体来说,还是挺轻松快乐的。



但是现在,如果你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年轻人,那么你可能不会那么轻松了。


因为在这个时代,优秀才是标配,平凡和普通近乎于贬义。


你每天可能在网上看到各种贩卖焦虑的文章:


你的“拖延”,正在毁掉你。

你的“不自律”正在毁掉你。

你的“低配”正在毁掉你。

你的“太合群”正在毁掉你。

……


普通的你没办法安心享用你的普通,而是被不停的提醒和批评,你再不做点什么就废了。


你下定决心去改变,但是被这些焦虑支配的你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为了发泄你的焦虑,你不得不用大把的时间去打游戏,刷微博,刷抖音。


你打游戏连跪,不断的跟队友互骂。

你刷微博发现你的同龄人都无比的优秀,他们取得各种成绩,拥有各种精致的生活。

你刷抖音发现大家都那么好看,为什么自己就这么普通。


结束这些以后,你发现自己更加焦虑了。因为你见过那些优秀的人生以后,再想到自己的未来:随便上个学,随便找个早八晚五的工作,随便成个家过一辈子。这样本该让一个普通人觉得轻松满意的生活,此刻却让你觉得格外绝望。


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优秀的人,只有自己是个垃圾。


几次三分热血的努力之后,你更加厌恶自己,觉得自己无能为力了。


你不想再跟无处不在的焦虑对抗了,所以就放弃治疗吧,就丧吧。


你变得越发孤独,没有朋友。

你越来越少的参加现实中的活动,把时间更多的用在网络上。

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去面对那些让你觉得累的事情。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这么丧?


因为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绝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世界上,普通是一件无法被人接受,甚至要被全世界批评的事情。


现在普通的年轻人,比过去最差的人还要自卑。


他们比过去的年轻人更早的面对世界现实的一面,他们更加敏感,更加孤僻,也更习惯于一个人承受一切。


一个我帮助过几次的女孩,重复的对我说过许多遍,她觉得自己的人生永远都在最底层,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永远没有希望。


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对我说过,自己感到非常孤独。没有过朋友,也没有人理解过自己。这让我感到诧异又悲哀。

……


我接触过太多很丧的年轻人,对他们而言,丧是一个由被动转为主动的过程。


被动是因为无能为力。


当你想做却无法做成一件事的时候,丧就来了。


它让你觉得你不行,觉得自己很差,并且永远都做不好了。


于是你为了逃避压力和焦虑,就只能降低自己的期待,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丢掉武器,彻底躺在地上,不再抵抗。


随后丧便逐渐成为你许多事情的出口。


就像我在 城闭喧:亲爱的,你不是真正的丧。 中写的:


我们很容易被丧带入这样的一个模式:面对问题——自我质疑——畏惧失败——故意搞砸——压抑欲望——归咎于丧。


你会把丧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来作为许多事情的解释。


我为什么失败?因为我丧啊。

我为什么不被喜欢?因为我丧啊。

我为什么没办法努力?因为我丧啊。

……


于是丧便由被动接受转变为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甚至被认为是我们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固有的习惯,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是如此坦然的表现自己的丧。


毕竟面对如此艰难的人生,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去年的这时候,我还对北京充满希望,或者说对我的未来。

那时候我刚毕业两个月,找了一份月薪8000的工作。

住在褡裢坡,房租2480,坐地铁上班只需要一个小时。

扣完五险一金,工资到手有6068。再减去房租、交通费和吃饭的钱,每个月我还能剩2000块。

这点钱我一分都不动,全部放进余额宝,一点一点储存安全感。

看到存款数字变化那一刻,我觉得生活真美好。

这是我身为一名北漂的自觉:

不谈恋爱没关系,但是必须要存钱。

没住过地下室,没遇上黑中介,没见到奇葩室友,就这么在北京留下来了。

我对当时出奇的顺利感到知足,搬进去第一晚,就迫不及待和老家的发小炫耀。

她说,啥房子得要1500啊,是墙上镶了钻,还是马桶贴了金啊?

我看了看四周快要脱落的墙皮,墙上糊的旧报纸,还有坏掉的门把手,没好意思和她视频。

第二天一觉睡到十一点,屋里还是一片漆黑。粗心的我才发现,哦,原来这房间没窗户。

那种感觉有点失落。我一边洗脸一边擦脸,毛巾却怎么都擦不干。

没住地下室有什么可炫耀的啊,住在地面还不是没有阳光。

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工作,态度好到让老板以为我是个长得嫩的70后;

我每天都很努力挤地铁,6号线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经常需要等三四趟才能上车。

《釜山行》的情景,我每天都在经历。

有一次我为了挤进车,眼镜腿被挤断了。那天不敢再等第五趟车,马上就要迟到了。

迟到一次扣两百,够吃十次盖浇饭了。

所以说,我从来不相信专家的话。

最近,专家们经常在网上发文章,抨击现在的90后,一言不合就裸辞。

你们每天闷着头搞学术研究,能抬起头看看90后目前的生存状况吗。

现在做事的是90后,加班最多的是90后,被中年领导骂的还是90后。

最隐忍的就是90后。

那些个别家境殷实的90后喜欢辞职,是因为他们有退路。

不开心就回家呗,反正可以跟家里的“六个钱包”伸手拿钱。

你们忽视的,是那些有抱负,想独立,正在靠自己双手打拼的我们。

这帮人谁敢辞职?尤其是碰上现在一路高涨的房租,裸辞无异于自杀


在北京租的第一个房子,我只住了三个月,就在网上挂了转租。

隔音效果太差了。即使隔壁的夫妻善良如菩萨,我也无法忍受菩萨每晚做爱的呻吟。

工作日还好一些,毕竟我每天早出晚归。最怕的是周末,室友们都在家的日子。

我这个社交恐惧症,高档佛是一个在亲戚家借住的敏感少女。就算我再急着上厕所,只要听到客厅有脚步声,都会先憋着,直到确定外面没人才会出门。

我也不敢在厨房久留。为了尽量少和室友们碰面,我就拿小电锅在房间里煮面。

北京的房子实在是太紧俏。

已经过了毕业旺季,我的房子只在网上挂了一天,就被一个四川小哥租了下来。他说自己之前住的房子没暖气,冬天冷到南方人都觉得难熬。

虽然我这里比他之前的房子贵一些,地铁还要远两站。但是为了暖气,他愿意多花300块。

两周后,四川小哥突然在微信找我。

支支吾吾了半天,我才知道他是想跟我要水费,50块。

房东大哥知道这件事后,一直跟我叨叨,骂他人品有问题。

“你新交的电费都没和他计较呢,他也好意思跟你要水费。”

后来我才知道,他跟我要那50块时,已经吃了几天泡面了。单位拖发了一周工资。如果没有这个钱,他连泡面都吃不起了。

我没回房东的话,因为自己当时也没多体面。

签转租合同的时候,我和四川小哥算钱,红着脸精确到了个位。

谁不想做一个大方、干脆、人品满分的人啊,但是没办法,我们没钱。


第二个房子是我在前同事手里转租的,他决定离开北京回老家,我就把房子接了过来。

10m2的小次卧,月租3000。房子更小了,房租却更贵了。

押一付三之后,我的小金库瞬间回到了解放前。

以前还敢去公司楼下的大排档吃个沙县,那阵子恨不得顿顿吃煎饼,多加个鸡蛋就算是改善生活。

也突然就怀念起了大学。

那时住在学校宿舍里,900块一年,真便宜。

那时手里有2000块都感觉富得流油,现在月薪8000,却活得不是滋味。

那时,我最喜欢看的故事,都是某某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北京买房安家。

现在,连点进去都不敢了。因为太不切实际。90靠自己的努力买房,已经逐渐变成不可能事件。

但是没关系,我们不是还可以租房嘛。再说了,新时代的酷girl,才不会为买房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现在租房也挺好,花3000块钱,住800万的房子,能自食其力活下去,我们就算是有尊严。

为了身心健康地活下去,我必须每天这样安慰自己。

终于熬到下个月发工资那一天,钱还没在手里捂热。我就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我叔出了车祸,正在紧急筹钱。

我问,要多少。

我爸说,你在北京赚钱多,先给三万。

我说没有。

我爸说,那两万。

我说,还没有。

我爸说,那先给一万。

我说,我只有六千,还是今天刚发的工资。

我爸急了,说,你的钱呢?你叔以前对你这么好,现在他在病床上躺着,你一点忙都不想帮,你的良心呢?

我更急了,我的钱都给房东了啊!你们要是有能力帮我在北京买套房,我也不用活得这么捉襟见肘啊。别的同学刚毕业,家里都给好几万让租房,你们给过我什么了?

说完我就后悔了,觉得自己真不是人。

毕业后本就该自食其力,而且北漂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谁让我当时不愿意过稳定生活,回家当公务员。

父母把我养这么大,我又回报过他们什么呢?

我没忍住,在合租的厕所里抹了眼泪。

把钱转给叔叔后,我又一分钱不剩了。

那天晚上,我连摩拜都没舍得骑,从地铁走回家。

北京的风真脏,吹得我满身土。太讨厌这种生活了,等红绿灯的时候,真想找个车撞上去。但我人怂怕疼,只能咬着牙继续死扛。

扛着扛着,苦日子果然就过去了。

今年夏天,我升了职加了薪。

给爸爸打电话:这次国庆回家,给叔多买两件营养品!

毕业一年,生活几经折腾,终于就要迈上正规。

我走在朝阳路上,夏风得意马蹄急,我再次对未来提起了自信。

是因为幸灾一定会乐祸吗?晚上到家,发现房东在客厅等我。

“上份合同到期了,续租5000一个月。”

他人不坏,还给了我折扣。

“今年涨幅大,你去打听打听,周围都涨到了5500。”

我说,那不续租了吧。

打开找房软件,按了价格排序,最低3000。

没有便宜的,只有更远的。


房租暴涨的这几天,《新周刊》发布了一个数据:

一般情况下,房租收入比在20%以内是合理的。房租收入比在20%-30%处于大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30%被认为是房租的“幸福分割线”,一旦超过则表明房租压力过大。

而在北京,这个比例是58%。

这座城市真是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啊。

年轻人携梦而来,又节节败退。

吃更便宜的外卖,接受更差的室友,搬去更远的郊区。

那个遍地是机会的北京,已经彻底离90后而去了。

20年前,北漂的刘强东因为穷而创业,还可以在中关村租下办公室。

那时候二环的房价,才2000一平。

20年后,北漂的年轻人还没开始奋斗,就要因为无法负担房租,被北京赶出六环了。

如果房租继续上涨,在北京的年轻人,将再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 END -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今夜九零后" 。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私信今夜九零后,谢谢合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际广告惯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微信公众号:今夜九零后(id:itonight90)找我们玩儿吧。

今夜9:00后,和你说晚安。

作者:一地金

这么多人点赞我再发一个段子。

今早出门的时候,在街角听到一个卖水果的大爷在和顾客唠嗑:“现在祖国富强了,人民的腰杆硬了,再加上咱有俄罗斯的良好关系,再也不怕美国欺负咱们了。。” 于是我清了下嗓子,大吼一声,城管来了~~~ 哗啦啦一片,全清静了,地上空留下几只拖鞋还在打转中。。。

…………………………………………………………

以下原答案

…………………………………………………………

因为现实欺骗了我们。

接受义务教育这么多年的,现实和书本上的电视上的根本不一样

大学快毕业你才发现,大学看的什么《欢乐颂》他们打个电话就解决了天天还能玩还能笑,一群人这么优秀。随便一个朋友的朋友都能办事,还都是高端场所,自己在学校觉得未来可能如此,不禁心里澎湃抱负一番。

看《人名的名义》看了一集你就热血沸腾了,你说要当官去,你难道没看明白这个电视剧都是几个家族的游戏吗?你怎么就沸腾了?

一毕业自己去了工地,说得这么辛苦的活一个月不到三千,企业美名其曰“实习期”周围荒山野岭给我谈谈梦想,领导说不少年轻人跑了就说吃不了这个苦。但是你想想钱不到位谈什么吃苦?一点路子都没有你谈什么未来?

一毕业谈婚论嫁你发现房子简直就是恶魔,对象和丈母娘更是魔鬼。没钱?错,是没大钱,根本就结不了婚,你一个月挣多少钱是多?除了做买卖撞大运,子承父业,根本翻身都被房价压下来了,爹妈血汗钱在你之前看来比较容易怎么一毕业发现爹妈也太不容易了吧?当年怎么生的我养的我还买了房子的…

假设四线城市一平米9000,100平米需要百十万。自己一个月收入一万(拖知乎后腿的收入),抛去杂七乱八你需要将近十年,而且在保证中国房价不再涨,你有可能发现一年涨的房价都把自己一年工资淹了…那你给我谈什么梦之蓝?你给你丈母娘说租房子住嘛?

你发现从小学习菜,家里有钱的同学,公子哥,你从小觉得学习可以打败他们,结果人家高考走了关系平时考200分的底子莫名其妙成了某某户口,然后进了某某高校,你这么努力才考了个本科学校,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你选了一个好就业的专业去了偏远山区,四年和城市好像没什么关系。

你毕业人家也毕业。一刷微博才知道大四实习他老爹给他买了个q5,说是代步工具。安排进了局子前途一片光明。

你发现同学家里拆迁发了一大笔钱,一算算可能十辈子都挣不了这些钱。

你心里不平衡自己安慰自己刷了会知乎又看了会抖音,你心里更不平衡了,中国这么多有钱人中国这么多漂亮小姐姐都和自己无关,几千的工资究竟何去何从?

为什么这么葬?因为你明白了,世界是我的,世界也是你的,但是世界总归是有钱人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世界的确很大,大到和你没关系,人太普通,你的世界观也只能在网上获得,没有办法但是还得苟命。

丧是常态 大概不仅是年轻人。

丧是一种高欲望与得不到满足的挣扎。

这个社会欲望横流,

车房现金是标配,财务自由是目标。

可是试想下

活着本身就耗费太多精力

何况我们还想精致体面快活的活着。

这多少需要经济支撑

光有一颗乐观的心

别人会说你不上进。

你上进又挣不到钱 真的会很丧

如今房价高房租高消费高

就工资不高

一个没有背景 家世普通年轻人

一手一脚都要靠自己拼

一月三五千的工资

房租费 通讯费伙食费 社交费

费费要钱

忙工作 忙家庭 忙生活 忙社交

事事费心

年轻人是被压垮的一代

试问你丧不丧?

反正我是丧了。

这篇回答我就丧的躺在床上答的。

丧就是安于现状,不积极赚钱也不去扩展自己的人脉对不对?听起来很不“正常”对不对?

然而,几千年来这是绝大多人口——小农或佃农的生活常态。鲁迅笔下的阿Q丧不丧?可他不是孤例,王胡、小D同学也是一样的颓废青年。

阿Q自然都答应了,可惜没有钱。幸而已经春天,棉被可以无用,便质了二千大钱,履行条约。赤膊磕头之后,居然还剩几文,他也不再赎毡帽,统统喝了酒了。

“畜生!”阿Q怒目而视的说,嘴角上飞出唾沫来。
“我是虫豸,好么?……”小D说。

当然,他们几个都是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不过,以我家几代务农的家族经验来看,有几亩薄田真不能改变什么,我的祖辈也不过是为糊口种地,有余钱就逛逛大集,从未有攒钱变地主的想法。

所以说,每天斗志昂扬地去工作,攒了点钱就惦记资产增殖,孩子上学就琢磨着阶层上升,这反而是不正常的现象,只有在历史上罕见的快速发展期,才会上升为(部分地区的)主流价值观。一旦高速发展的势头停滞,势必有很多人滑入得过且过的“常态”。

所以说,把个人努力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是很难的事情,需要非常强大的利益重分配能力,加上更强大的文化宣传能力,让年轻人看到摸到另一种更值得付出的人生。鲁迅在小说里说得清楚,即便是阿Q,也有三种因素可以把他变成勇往直前的阳光青年:

爱情、强盗团伙的邀请、以及革命。


农民是否希望消费者浪费粮食?而消费者节约粮食是否有利于农民?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农民达到富裕是否可行?为什么 50~70 年生人的这帮父辈平时说话声音总是特别大?

“生活就是到处碰壁。”不知道从何时起,越来越多年轻人都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他们似乎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但是,“丧”真的像表面呈现的那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


我们为什么会越来越丧?


1.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感到失败


有些人曾以为上大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但现在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化,而且昔日的精英化教育似乎在逐渐沦为职业教育。我们从大学毕业后可能发现,自己在校期间并没有受到探索自身的指导,也没有受到精神提升的训练,别说改变命运,找个工作都不再容易。


大城市的高房价、高房租、高消费都已形成一堵堵高墙,遮挡着前进的方向。这些严酷的现实不仅使得追求目标本身不再一帆风顺,有时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努力,但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久而久之,我们会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并且,我们有可能会主动放弃自己的目标,选择用丧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2.社交媒体加剧了“相对剥夺感”


过去,我们常常和生活周边的人进行比较。这些人大多数和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只有一小部分人可能会让我们羡慕,很少会感到强烈的落差感。但是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比较的落差感开始变得越来越常见。更好的生活不停地在电视、广告中出现,诱惑者我们,当我们无法获得时又觉得挫败。


我们通过社交媒体认识的人开始变得多样化,一些比我们优秀或比我们优越的人的生活不停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我们苦哈哈地加班时,刷个朋友圈就可能发现,,别人正在外国度假。


我们对这些人的了解越清晰,我们就越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这些差距让我们觉得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源是如此稀缺。这让我们在生活中,隐隐怀有“不公平感”的感受。有时,我们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无法减少这些社会差距。所以,我们就会觉得,既然改变不了,那就这样丧着吧。


3、现今的时代让我们很难找到“自我”


丧,其实也有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我们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没有方向感,往往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在《自我的根源》一书中提出,现代人的最典型的道德困境是意义感的丧失,或者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缺少方向感,没有确定性。


过去,人们觉得自己与某些更“高大”的精神相连——无论这种更“高大”的精神是爱国的、革命的、宗教的、还是道德的,即便是我们的上一代,他们也曾经从“为建设祖国做贡献”中找到生命意义的依托。而我们似乎足够自由了,但我们发现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意义感。


丧到底隐藏着什么?


虽然在聊天中,我们反复说起自己的丧,但其实我们也并没有像表面的那么悲观。


1.丧,隐藏着对未来的期待


丧并非是“全无欲望”。恰恰相反,丧在根基上是因为我们对生活还抱有着一些美好的期待,只是我们还无法让这些期待得到满足。因为那些对生活真的没有期待的人,是不会“丧”的


2.谈论“丧”,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某种程度上,丧是一种自我保护。当发现自己的努力不能获得一定的价值时,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不够好;但是,当我们将自己的丧归因于整个社会大环境,归因于生活的本质,其实高档佛是在说:这种“无法得到”并不全是自己的错,甚至很大程度上不在自己的控制中——这种隐藏的愤怒并不指向自己或某个特定的人,而指向给自身造成巨大压力的外部现实。所以,丧削弱了我们对自身的负担感。


所以,你想摆脱“丧”吗?


虽然大环境不容易改变,自己也不可能一夜之间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你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慢慢地脱离丧的状态。


1.了解丧背后的真实意义

首先,尽量不要让自己简单地笼罩在丧的情绪中。请你静下心仔细想想,丧和真正的放弃到底有什么差别。你可以试着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看看是什么想法和期待给你带来了丧。


2.接纳脆弱,用认真的态度面对它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脆弱、虚弱的一面,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都会面临着失败。所以,请你不要过多地去苛责自己,不要把我们的虚无感、无力感当成调侃的话题。希望你可以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去接纳我们当前的失败和痛苦,因为这才是一种珍视自己的方式。


3.努力做出行动

当调整好状态后,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重新设立一些合适的目标。在大目标中为自己设立几个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让自己一步步获得满足感,一点点地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试着让自己慢慢行动起来,毕竟“且丧且前进”。


我相信每一个丧着的人,内心仍然是充满激情的。希望你们可以珍惜这份激情,带着这份激情,勇敢地保持希望和等待,勇敢地追逐自己希望的生活。

也希望我们周边的每一个人,可以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丧,认识到丧背后的真正意义。希望你们可以给丧着的人多一些鼓励和信任。告诉他们,我相信你的潜力和价值。不要因为丧的表像,就轻易地否定他们。


以上~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当一对情侣无话可说的时候,该怎么做?

为什么部分人友善且独来独往?

低自尊的人应当怎样自我治疗或调整?


假如,我是说假如:

你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你的家可能在农村,可能刚搬到了城市,也可能一直在城市。

总之,你家里没有很多很多钱,你是个普通人。


你有着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境,普通的长相和身材。

你学习普通,念着普通的学校。

你能力普通,不善交际,有着普通的朋友。

限于家庭,你不可能跟王思聪一起长大,所以你人脉、见识也普通。

也许,你还有一个普通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

尽管你们各自觉得对方世界无敌最最棒。

但你们两个走在一起,还是像极了一大一小,两个廉价俄罗斯套娃。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有某方面的天赋。

比如弹吉他,写作,或者跳街舞。

毫无意外的,这些很快都被你放弃了。

原因也许是,普通如你,没办法真的放弃学业去追梦。

但更多时候,这只是一种错觉。你的所谓天赋,在真正的天才或精英那里不值一提。

你的生活,就是一次次放弃,一次次自我怀疑。


回想过去。

十四岁,考上重点高中后(更多人只能上普通高中),你就从名列前茅变成了普通班的普通成绩。

十五岁,喜欢画画想走艺考的你,被父母一口回绝:

“你学习还可以,画画很普通,放弃吧。”

高中毕业,你在跨出班级门口的那一刻算了算。

那个暗恋了三年的女孩子,你只和她说了两句话。

“你好。”

“你好~”

“再见啦。”

“再见。”

选大学专业,你犹豫许久,还是放弃了最喜欢的历史,报了计算机。

“大家都报这个啊,这个工作了赚钱。”

没有别的办法,谁让你是个,普通人呢。


普通如你,一脚跨进大街,就会变成车海人流的一部分。

——可在一开始,你乐在其中,并未觉得普通有什么不好,直到你发现了更大的失真了的世界:


你打开抖音,全世界都是美女帅哥,没事就蹦蹦跳跳吃吃喝喝。

你打开知乎,遍地985211常春藤,大佬们的烦恼只有一个,就是钱多。

你打开微博、B站或直播平台,女孩们都化着最精致的妆,穿着最流行好看的衣服,背着最贵的包。

她们一瓶面霜,等于你送你女朋友的全套护肤品+彩妆。


你大概还会关注一些社交网站如知乎豆瓣微博的大V。

他们每天的发言涉猎之广,让人难以想象,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科技rap篮球,没有不懂的——而普通如你,连搞明白C语言都够呛。

除此之外,在社交平台或朋友圈上,你还会看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美好。

有人整日环游世界,出入之地一片灯红酒绿,在光影交错中举起酒杯对认识三分钟的姑娘放电,动作熟练如呼吸。

有人靠写作赚了很多很多钱,他们在网络上写营销文,各平台互相引流,最后是开课——《自媒体实战:两周教你月入过万》。

有人炒股、理财、做区块链或比特币,一夜之间借着风口飞上了青天。

……


你还会关注一些典型的自媒体公众号。

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义正言辞的煽动性别对立,挑逗大众情绪,普通如你,看了后大概会深深自责:我连神仙水都买不起,太对不起女朋友了。

更可怕的是焦虑。

如果未来有希望一切都还好说,但焦虑堵死了你最后的路。

自媒体作者们手法熟练,张嘴闭嘴就是,清北学子回家种地,高考状元跌落神坛。年入百万在北上广根本活不下去,无房无车要想结婚除非帅成木村拓哉……


“太难了。”

在一个月明星稀,凉风阵阵的夜晚。

你看了看这光彩照人的世界,审视了自己普通的现在,并预想了将要开始的,漫长的无望的未来——终于明白了这一切热闹都是他们的,而你,什么都没有。

“可还能怎么办呢?”

“那不如就这样吧。”

就这样吧。



这篇文章被抄袭了,详见:

南瓜酥:在B站,如何靠抄袭做一个264万播放、涨粉4.7万的视频?

据考据,“丧文化”才不是什么后现代发明

从上世纪思想解放以后,中国青年的个体焦虑就从未间断。

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题目是《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我今年二十三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千百万青年的共鸣,一代人高档佛“精神初恋”般为它哭为它笑为它争辩为它深思。

那时候的中国,宏大叙事刚刚开始退场,个人重新成为了生活的主语,青年人的焦虑马上就回到了历史前台。

如同现在种种“指南”和“图鉴”成了陈词滥调,上世纪80、90年代,市面上也曾经掀起指南类图书热潮。

有焦虑的地方就有缓解焦虑的生意。

1992年,导演赵宝刚,加上编剧王朔、马未都、冯小刚,炮制了一部叫做《编辑部的故事》的神剧,讲的是《人间指南》刊物的六位编辑帮助广大读者解答人生难题。

每集的主题都是一个能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从家长里短的夫妻矛盾,到民科散布的末日谣言。

一经播放,这部喜剧就成了街头巷尾最先锋的谈资。而里面妙语连珠的金句,也在之后的三十年中被不断重温,实力诠释了如何用“贫嘴”来针砭时弊。

《人间指南》栏目大赏。

比如有读者来电询问,做人体模特受歧视怎么办?


女大学生因单恋已婚老师打算自杀,如何转移她的注意力?


如何向同事解释练气功的功效?


如何普及家暴错误的常识?


除了帮助别人解答难题,编辑们也有着自己的烦恼。神奇的是,这些困扰在今天听起来依然毫不过时。

既有困扰白领的日常难题:


也有对性别平等的深深忧虑:


还有先锋的人类命运问题:


90年代年轻人的烦恼何其多,今儿个,我们从中挑出了当代青年同样面临的“三座大山” ——减肥、找对象、和挣钱,看看那时的“知识分子”有什么高招。

减不下去肥怎么办?

食堂的王师傅是个胖子。

因为胖,所以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大家说他是假公济私,吃了太多公家的东西。深爱下厨的王师傅无奈申请调职,来到编辑部坐办公室。

坐办公室也不习惯,于是王师傅对编辑们讲出了自己的苦恼,让大家帮忙减肥。


为了帮助王师傅减肥,葛大爷扮演的编辑李东宝跑到街头书摊,翻了半天二战集中营的书,总结出了减肥的三大招式 ——

不吃、不喝、重体力劳动。


肉体限制的同时,还设计了精神禁锢大法:


王师傅委屈了一天后,本打算等回家再补充能量,没想到也被义正言辞地劝阻:


于是回到家,王师傅只得硬着头皮忍受更大的挑战:


这天,小李为了对王师傅实行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管制,在办公室跟王师傅聊了一夜不让回家。

夜谈中,王师傅一边回忆起儿时的美好时光,一边对此刻的生活又悔又恨。


可折腾来折腾去,王师傅没有瘦,反而又胖了半斤。

老编辑们也终于看不下去这种“减肥酷刑”了,纷纷上前劝慰。

最终,陈主编为王师傅写了证明:“兹证明该同志体胖,与饮食无关,可以继续从事炊事工作”。

于是乎,王师傅最终干回了自己喜欢的厨师工作。


所以,当2018年减肥大计再一次扑街,与其默念“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的当代顺口溜,不如祭出王师傅的人生格言,那是来自90年代的振聋发聩的呐喊 ——

找不到对象怎么办?

婚恋永远是困扰青年的另一大世纪难题。

早在90年代,未婚男青年小赵就和相亲对象在编辑部里声泪俱下地慨叹:

据说小赵是张国立老师最好的一次表演。

这也是编辑小李的头等烦恼。

作为编辑部里的大龄未婚青年,葛大爷扮演的小李,虽然嘴上常常以响应国家晚婚晚育政策为荣,但实际上依然用各式“李式”情话,多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时髦又文艺的女同事葛玲。

主要的“抖机灵”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招式一:“温柔陷阱”


招式二:“化敌为友”

招式三:“引经据典”

招式四:“欲抑先扬”

招式五:“适时打击”

招式六:“认清现实”

招式七:“给出承诺”

不过用了这么多招式,也有掉链子的时候。

当有一天,喜欢的姑娘抛出了灵魂的发问 —— “你喜欢我哪点呀”,小李却拒绝回答,转而开始了对知识分子习气的吐槽:

怪不得五年后,当《编辑部》推出了贺岁篇,小李已经在命运的磨砺下丢失了全部的发丝,却依然是孑然一身。

面对熬光了头发还没完成的“脱单”目标,即将一个人吃年夜饭的小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不过,那时候的情况跟现在一样,单身狗有单身狗的苦闷,可走入婚姻也不意味着烦恼的终结。

编辑部里,已婚同事和同事家属们常常介绍“过来人”的经验,可谓字字血泪,比如 ——

结婚的含义是什么?

男人跟女人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不能跟已婚男性私奔?

于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恐婚青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直到三十年后,还能在被催婚的人群中找到无数回响。

挣不到钱怎么办?

如今,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都能一言以蔽之:“穷”。

而这一切的开端,要回到90年代,那时“一切向钱看”刚刚成为青年的口头禅。

自从“知心大姐”栏目设立,编辑部就没有停止过出现跟挣钱有关的烦恼。


虽然没后来那么疯狂,但国人忙着赚钱引起的乱子已然开始冒头。

有作家贪图双份儿稿费,舔着脸一稿多投。


国产厂家初尝粗制滥造的滋味,生产出了能且仅能当柜子用的“多功能冰箱”。


骗子为了博取信任,苦口婆心地谈论高尚情操。


办杂志的遭遇了如今新媒体仍在遭遇的问题。

编辑部内部也不断经历着“为人民服务”与“拉广告赚钱”的价值博弈。

就连冯小刚饰演的收听外国电台的青年,也来编辑部散布经济谣言:

所以,早在“丧”和“佛系”的形容被发明之前,90年代的青年就已经展示了什么叫丧起来不留余地。

李东宝曾这样一口气形容自己作为“苦孩子”的艰难人生:

打在胎里,就随时有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 长快了就六指。 好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子压扁。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个坏人,你说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赵永刚还说,“我就是那,苦孩子里的头儿头儿,黄连树的根儿根儿,苦瓜藤的尖儿尖儿,药罐子里的渣儿渣儿。”

在当年的主流价值中,丧,连同好吃懒做等等颓废态度,仍是“政治不正确”的堕落品质。

而《编辑部》偏偏爱表现这些。这意味着拒绝虚假的完美,接受人的缺点、脆弱,与那些泄气的时刻。

张国立饰演的小赵,作为90年代“废柴”,跟相亲对象一见面,就因为从不叠被子、从不做饭而一见如故,并美其名曰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城里来打工的小保姆米继红,则是上世纪的“追剧女孩”,最大爱好是在雇主家一个人“静静地看电视,左手拿着瓜子,右手拿着手绢,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陷入沉思”,唯独不想干活儿。

小保姆米继红的找工作标准。

因为这些真实但在当时看来并不“伟光正”的心声,1992年《编辑部》的上映,甚至引来了文艺界的口诛笔伐。

有人激愤地批评,这种“毒草”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人民的大荧幕上。

直到《编辑部》获得李瑞环的肯定,这场禁播风波才终于烟消云散。

于是今天,当青年们依旧体会着生活不易,正大光明地喊出“偌大一个世界容不下我一个废物”,这些90年代的丧气时刻,也神奇地超越了时空,与“葛优瘫”一起成了观众回味的对象。

而哈哈一笑之后,人们又将回到当下,拥抱这荒诞的生活,耳边回响着来自上世纪的共同呼唤:

“我就是一傻波依(boy),您甭为我费心。”


参考资料 -----------------------------

[1] 潘晓讨论: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寻求,《报章里的改革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编辑部的故事》禁映风波:有人认为是“毒草,观察者网

图片 《编辑部的故事》 | 编辑 JR


这个东西很有趣,其实青年总是愤怒和迷茫的,但是当代年轻人的痛苦中额外多了几分虚无的味道,在我看来“咸鱼”“佛系”等词汇代表了某种标准的缺失——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标准是怎么缺失的。

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是这样的:当下的一条皮带并没有比二十年前同样质量的皮带更昂贵,但因为(前文讲到的)消费升级,我们出现了“手工制造”的,“镶满钻石”的,“对你量身定做”的奢侈品皮带,如果它形成风潮,人们就是会感觉皮带变贵了,因为代表相同社会地位的皮带在二十年前并没有这么昂贵,哪怕同样的一条皮带现在也可以被买到--商品变成了人类的统治者。

那么对商品的追求就变得永无止境起来,以前大家的上限都是三大件,富的轻松拿出来,穷的咬咬牙拿出来,现在上不封顶的上限,让年轻人并没办法看到奋斗的尽头。

话题从这里展开来讲就很好让人理解:投机者活的比劳动者更好,博士毕业不如买房买的早——一个线性的标准缺失了。要知道一个东西越遥远,放弃的人越多。

由此职业规划也更像是自我催眠。你怎么可以想像未来的职业?职业在当下是剧烈的变化的,每天都会出现新职业,死去老职业,没有什么是铁饭碗。当下的规划只会给人虚假的安全感---安心被剥削。

甚至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结论:自己是最好的投资。如果我们发现这个言论兴起自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和培训学校兴起的双重背景下就可以理解国家希望你多读几年书,晚一些进入市场,而培训机构则希望赚你的钱。所以我们发现,个人不是主体,组织不是主体,甚至国家也不是,而是所有一切在市场的逻辑下形成了统一的结构--形成了结构性暴力。

企业文化也是这样的逻辑,我曾经讲过一个段子:一次早会的是脑残创业公司,一次早会加一次早操的是我爱我家和链家,一次早会加一次早操加一次晚操的快报警,这是传销组织。创业公司和你谈情怀而不谈钱你可以轻易发现这是在耍流氓,但是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它在不提供任何实际支持的情况下增加虚假的认同感,增加凝聚力,降低成本。

识破这些套路的年轻人越多,虚无感就越强,标准就失去的越多,直到变成现在的样子。

所以咸鱼、佛系和丧是一脉相承的概念。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做一个不自觉的消极反抗者,这在哲学圈子里有个专有名词——情境主义者。

这个词的概念大家可以百度,我就不赘述了。

无论是作为一个女性而拒绝婚姻(因为人口再生产是资本规则对个人的剥削之一,我们都可以发现女性回家的口号伴随着就业形势的紧张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还是作为一个游戏玩家拒绝规则设计不合理的网游(显然,免费玩家也是公司提供给付费玩家的服务项目,土豪没有钱怎么可能有优越感,并且玩下去继续充值呢?),TA都是一个不自觉的情境主义者。

那么也许从宏观数据上我们观察到了女性生育率和失业率的提高,手游产业的蓬勃增长。但从微观社会的角度看,漏网之鱼依旧存在。

而这些漏网之鱼就是我们说的丧青。

所以虽然丧,但是丧逼丧的都很积极——消极反抗意味着积极求生。

齐泽克曾经说:“自我管理”何尝不是一种当代的禁欲主义呢?这种享乐的禁欲主义与苦行僧没有区别:定期运动,吃健康食物等等。如果当他们没有做到—就象中世纪的苦修者进行了一次手淫一样痛苦,高档佛违背了超我的道德律令,他们想“我怎么能允许自己不优秀,我怎么可以没有做到我对自己的规范性要求?

而丧青就是就是对超我的道德律令的反动:我不相信努力和奋斗就能获得幸福,我宁愿获得更轻松的生活,而不是为消费主义和奋斗逼哲学做养料。

ps:文章大部分是我《资本主义个人反抗指南》系列的节选,有兴趣可以去我的文章区看第一章,还有兴趣可以从我的简介看豆瓣ID,在豆瓣日记里有其他7篇。

王凡:资本主义个人反抗指南(一)街区、社区与空间马克思主义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微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