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材被“丑”化,且看如何问责吧
昨天,因教材上的插画引发争议,“人教版数学教材”引起热议。相关话题一度霸榜微博热搜。
对此,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发布《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说明》,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
此外,据报道,26日,教育部教材局工作人员回应称, 他们已关注到此事,已介入调查。
官方资料显示,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与发行。
最近,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教材工作责任追究的指导意见》,针对大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核、出版、印制发行、选用使用等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责任问题,明确追责情形和处理方式,实行全覆盖、全链条、规范化责任管理。
部分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
据央广网报道,近期,网络上有不少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封面和内页插图人物形象的吐槽。“这上面的小人好怪,眼睛很宽,看起来好丑!”“眼睛无神,像翻白眼,眼距过宽,头发稀疏……看了真堵心!”有人认为这些人物的整体形象“太丑”,怀念以前的审美;也有人反驳该观点,认为是过度解读。
报道称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2013年由教育部审定,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课本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此系列画风,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
有网友评论称,教材面对的受众是小学生,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审美,更需要审慎对待。还有家长发表评论称,一直没有注意到该情况,舆论发酵后翻了下孩子的课本,才发现插图是这样的。
插画风格由知名工作室提供方案
据了解,教科书插图的风格,一般都会由一些知名的工作室提供几种方案,再由出版社里的设计部门、编辑部门等一起评判、选择。教材确定发行后,每年在下一批学生使用时,都会对前一年使用过程中觉得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修订校印。
但在插画风格确定后,如果没有收到不满的反馈意见,一般不会对插图的风格进行更改。
记者联系到多位孩子使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家长,一部分家长表示这些人物“卡通不像卡通、抽象又不抽象,看起来确实比较难看。”也有个别家长表示能接受这种画风。
对于该事件,业内一位出版社资深策划编辑分析称,封面在正确传达图片信息的同时也要传达美感,它影响着人们对一本书的第一印象,也是一本书审美水平的体现。虽说审美具有主观性,但是在培养孩子审美的阶段,应该做好基础性引导。作为教材更应该尤其注意,应根据当下时代特色和审美,绘制符合时代风貌的人物插图。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表示,对于教材中插图的使用,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插图的使用不当,可以在下次修订的时候进行调整、完善。
他还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审美是较为个人的事,每个人的审美角度和创作风格也可能不同,应该用理性态度对待。如果家长觉得插图本身有什么问题,可以反映后进行科学论证,切不能单纯在网络上进行情绪发泄。同时,出版社也应该在编写教材时广泛征集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专家学者等各方的意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
据央广网报道,此系列画风,由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设计。
公开资料显示,吴勇,2018年第九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评委,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委员等。
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艺术顾问,中国青年出版社美编室副主任等职。1998年建立北京吴勇设计事务所,致力于平面、产品、空间、数媒的设计与研究。
人教社回应
近日,我们关注到网上有关小学数学教材封面和插图的意见,及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我们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欢迎大家通过人教社官网的“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和意见反馈邮箱(jcfk@pep.com.cn),对教材提出好的意见建议。您的意见建议将促进我们不断提升教材编研出版水平。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年5月26日
央广网: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小事”不小
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社会,没有一个产品设计能让所有人满意,但作为小学教科书封面,设计形象、风格就势必要让大多数人满意,也必须给孩子们一个正向、良好的指引。这就对封面设计标准和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表示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并真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虚心采纳好的意见建议。言出必行,希望出版社重视封面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文化、历史、审美等多方面的元素。在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时,也不能局限于内部,还可广泛征求大众意见,多考虑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做好法律与社会道德的风险评估,再做最终定夺。毕竟,事关孩子,事关下一代的教育,“小事”不小。
来源:21财闻汇、人民教育出版社、央广网、极目新闻、公开资料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