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分类
微商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微商货源 > 微商代理 >  曾经班上的第一名现在是班上最成功的人吗?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曾经班上的第一名现在是班上最成功的人吗?

发布时间:2019-11-29 03:27:12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我初中的第一名第二名至今都在较劲。高考,一个T大,一个P大。现在一个伯克利,一个MIT。见面不出三分钟,就要互相嘲讽。而我作为第三名,就每次偷拍发说说。
曾经班上的第一名现在是班上最成功的人吗?

我初中的第一名第二名至今都在较劲。


高考,一个T大,一个P大。现在一个伯克利,一个MIT。


见面不出三分钟,就要互相嘲讽。而我作为第三名,就每次偷拍发说说。

我们班的第一名去了中科大,然后读博工作了。

我和他没有联系,不清楚近况。

曾经有次,班上丢东西了,班主任让大家把书包的东西倒在桌子上检查。他死活不干,最后班主任亲自上手,从书包里面倒出五本黄色小说(只有这五本书,据说是要放学去书店还书)。

学校边上有很多家游戏厅,他有段时间沉迷其中,后来有天他突然不去了。同学问他为啥不玩了,才知道,他被周边所有游戏厅拉黑了,因为可以一个游戏币玩一下午,都不够电费的。

他看黄书,打游戏,高三天天上课睡觉,依然考第一。是因为他聪明吗

他是很聪明。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从高一就试着去做数学高考题,不懂就自己主动翻书,找习题分析,假期和平时一样都要学到12点。而那个时候,我们还傻傻等着老师讲课,觉得只有上过课了,才能学会。是因为他聪明,才有能力自学吗?真的这样?

其实很多人,差的是那种主动性。

不会就去查资料,看不懂就去分析例题。任何时候都问自己我要怎么办?而不是问别人要怎么帮我。这才是他鬼混,依然拿第一的真相。


1.为啥老师会把书从书包里面到出来

太久了,印象中,是有同学丢了钱(丢多少不记得了,0506年那会小地方,家长给的少,丢个几十回家也难以交待)报警是不可能的。老师在让大家自查之前,在班上咨询过,大家都很支持。到他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配合呀,他也没有明确拒绝只是支支吾吾的(他不仅聪明同时也很棒的一个人。 别人请教他,会非常耐心。这点真的很棒,那个年纪的男生聪明点的,不少缺乏耐心。也会和你讲一些他自己的经验,只是未必适合你了 )。我们一个班70人。老师能保证班上学风就很棒了,他一周20多节课,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那年我们班前几名都考上了华东五校,这个成绩对的起了。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在当时可以有更好的办法,请指出来,但不要骂人。

2.会不会被网吧老板拉黑

这件事当时在班上实在太轰动了,班里面不少男娃都偷偷玩,还自以为很牛。当时的游戏机是带遥杆通关型的,好像可以赢到游戏币。具体我不了解,唯一玩过的一次是高三暑假,和几个同学一起,当时还聊到他被游戏厅老板拉黑的事,所以有印象。(评论区有人说,合规情况下,最多可以玩1-2小时,一下午是不可能的。)

关于他的智商高大家是公认的。

有一次上物理课,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难题,大家都在苦苦思考,他在睡觉。老师很生气,要他回答。他被老师喊起来后(同桌推他的),看了10秒左右,就开始回答,老师边写他边做。

小伙伴们都被惊呆了。

3.是否可行哇

你要是想要个秘籍就能和他一样,轻松考进科大,那估计不太可能了。(我也没觉得他有多轻松,做的题目也不少,有些习题集班上只有他和几个学霸能写完)

据他自己说,有些习题集做了不止一遍。

很多题目会的,他可能就跳过了。

写题目也经常省略某些步骤。

我自己不聪明也很懒,但是我看到聪明人的优点或者方法,我愿意试试,去学习。

有没有用不清楚,因人而异吧。

很多道理,理解是没有用的。

用,才有用。



哈哈 快5K的赞了,感谢大家支持。接下来事情很多,我要消失一段时间啦!

后续的评论,很可能就不会回复啦!

看到有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难以获得想要的成果。

实际上你没得选,你一定得无条件地信任自己。

虽然这样的信任很可能是盲目的,但是你必须这样想。

只有你认为自己能做到,你才会想办法去做到。

祝大家新年快乐!2019好运!


有人猜出我们学校在安徽了,真厉害!

2000年前,我们学校都是以考少年班为荣的,曾经一届四个学生进科大少年班。

2002年以后,一届文理在一起,能有两个考上清北。

到了2002年,有位学长是真大神。

学长拿过全国化学竞赛银牌,高二去了中科大少年班,后来在新加坡南洋理工读博,最后在新加坡定居,把父母也接了过去。

堪称传奇的一生,因为他的起点实在太低了。

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同时父亲还长期需要服药。虽然在县城,家里住的却比农村要差多了,小破房子,一家人挤一起。靠母亲拾破烂,和二楼的单间出租,来维持生计。学长自己住在搭起来的棚子里,夏天闷热的一塌糊涂,班主任家访时听邻居谈起他们家说,他们家人会捡别人丢掉的西瓜吃(那种瓜瓤白色无味的)。

学长的床只有三条腿。

是他自己锯掉了其中一条,为的是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就会滚到地上,然后爬起来看书。除了睡觉几乎都是学习,我不清楚他是如何保证效率的,但是这种精神我实在是佩服。也曾激励过我在高三时学习到凌晨4点,就为了把数学试卷给写完。

他的自制力堪称恐怖,也会从别人那借小说看。经常会带到班上,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好,老师刚开始也不管,后来就不给他带了。为什么?

因为每次他可以只看十五分钟就停止,开始写试卷。但他身边人无论成绩好坏没一个能做到的。结果就是,他不看了,周围人拿过去一看一下午。最后老师也就禁止他带了。

我身边的同学除了进中科大的,还有在复旦学化学,到上交读电子工程,去南大读地质学博士,也有在清华读法硕的。但是没一个有他这样的自制力。

在很多人眼里,定居新加坡不算什么。但是我这位学长靠自己改变了一生,改写了整个家庭的命运。在其后,也成为我们很多学弟学妹们的榜样。

中科大东区咖啡厅(USTC1958):



有人问:“是否认为他是成功的?”

如果是问那位学长,那必然是成功的。他以一己之力,改变家庭的命运。这是毫无疑问的成功,从学业,事业上看都是如此。

如果是问我的那位同学。那就不清楚了,毕竟每个人标准不一样。有些人认为像曹原那样去MIT,发nature才算成功。

其实我不太关心别人是否成功,甚至我连班上同学考去哪里都记错了。我原先在回答关于班主任尽心尽责时,说了我们班华五都有人考上。今天才发现不对,科大,复旦,南大各一位,上交至少一位,但是好像没人去浙大。就是去清华读法硕的那位同学,今天和我在淘宝上聊天。突然想起来,当年好像只有他报的浙大,但少了三分被调剂到其他学校了。还有人猜我高中在哪,我不太想说。现在年级第一名都考不上华五了。

我非常关心自己能从别人那学到什么。哪怕慢一点,一时半会儿还调整不过来。认真计划,周密推理,反复琢磨,不断复盘,步步推进,总会有春风桃李花开日。

暂时不回复评论了,又要开始忙了。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2020好运!

初中班上的第一,是个女孩子。

记得有一年班会课,老师让我们讨论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她写的是,想要考入北大的土木工程系。

理由是,08年汶川地震,我们上小学,那么多天的电视里全都是生命的流逝。其中有一个可预防的原因就是,我们房屋的土木结构可以更完善。

所以那一刻起,她就决定以后要考北大的土木工程。

她的理科很好但依然追求精益求精。课外辅导班的老师规定,拿年级前十就有奖学金。考了年级第一的她拿到1500奖学金,然后她拿去买了一整套物理奥赛题,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奇谈。

她文科更好,那年中考,她以语文满分的成绩,最后成了全市的状元。


后来,高考她没当成状元,但依然是全市前十。

她去了北大,但没念土木工程(因为长大后的我们发现北大没有土木工程,笑)

我不用QQ后,慢慢跟初中同学联系也不多了,看这个问题就去翻了QQ空间,翻到她的这篇日志。





暂且不说观点我是不是完全同意,私以为,作为既得利益者(考得好的)也能为不同纬度的人思考,是很难得的。


去年暑假,她在知乎上看到我的回答,加了微信。

有一天看到她发了这条朋友圈:

突然又觉得,她很厉害,但也不是那么遥远可怕,也很可爱也跟我们一样。


关于是不是最成功的人?

学生时代我觉得“最成功”三个字很重要,成为“最成功的人”很重要。

但这几年我越来越觉得,哪有什么最成功,成人的世界是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维度各自舒展成长,枝繁叶茂。

像我,其实资质平平,但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加一点小聪明,混了个不错的文凭,但也就是个学历而已。

我不会回过头去,鄙夷任何人,反而觉得谦卑。因为那些厉害的人,我知道他们的专注力有多可怕。非常庆幸,自己在年少时认识了太多优秀的人,都是那种在很多方面都疯狂虐杀你的人。往后不管身处什么环境,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想起他们,所以一生都活在危机意识之中。

我想,这已然是他们的一种成功了吧。


————————————————————

微信公众号:2046旅店

私人微信:CherryBeici

希望你来,也不遗憾你离开。

我的更多故事,大家可以去这个答案阅读:

知乎故事大赛: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亲身经历?

(给那些质疑全身瘫痪不能打字的杠精讲解一下:第一,有一种东西叫“残疾人辅具”,只要眼睛能动都能打字,我当然不至于只有眼睛能动,可如果没有电动护理床我是没办法坐起来的,躺下去基本就是“躺尸”。

第二,“全身瘫痪”是最接近我身体状态的简洁描述,如果一定要准确描述我的身体状况,那就是:膝、胯肌力一级,这是完全不能动;肩腰腹背肌力二级,这是失重状态下才能动;胸、颈、手腕、脚踝三级,这是还有残存功能。要是强行数字化,那大约就是瘫了75%,可是四分之三瘫也太拗口和费解了吧?

好了,解释完毕,以下正式开始回答:)

我就是曾经的班上第一名。

小学考双百是常事,可是小学拉不开差距,班上还是有几个竞争对手。

小升初,莫名其妙地去了镇中学没去成,县一中。我那个镇中学只有初中,操场一圈只有100米,跑百米要在校外小巷里跑。开运动会就借县一中的操场。就这么个蜗壳一样的空间,我开始称霸全县。几次县级的竞赛,六科我拿了三个第一,两个第二。初中数学竞赛全省第六名。

终于顺理成章地进了市里的重点中学,然后继续全班第一,只是年级里还只是五六名的样子。不过我一进去就被赋予了冲数学竞赛的任务,天天刷竞赛题,却还能保持文科科目的成绩不落下风。可惜竞赛只拿了省三等奖,保送北大梦碎。

分了文理科,我的优势一下子出来,于是先后两次模考,从第二到第一。高考,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考进了北大。

以后的路,似乎常规的就是出国、有个好职业或者创个什么业、最后成为人生赢家的节奏吧?

可是,从小就有罕见遗传病的我,到了大二,原本还只影响肌肉的疾病又侵犯了心肌,从此心电图一直就异常了。这就叫真正的心力交瘁了。

一蹶不振!

直到毕业后失业一年,看着做小吃铺的父母起早贪黑,终于知道自己没有养病的本钱,便独闯京城,租了个没暖气的屋子,冬天冻成狗。后来发现不行,就算可以租有暖气的屋子还是要走进冰天雪地去上班。我又坐不了公交车。于是南下深圳。

此时已经接受了成为残疾人的现实,所以去了个一些残疾人组成的小团队叫做“残友网社”,作为技术担当,一起奋斗。我们的老大有血友病,不过是将军之后,他用他的资源召聚一批残疾人搞网络创业。在我到来之后,便开始进入软件行业。一番拼搏,我们拿下了民政局、救助站、义工联、残联、科技局等单位的各种管理软件,而我也成了深圳市首届十大技能标兵,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然而,疾病悄然进展,慢慢变成了心力衰竭,就在那一天爆发了!幸运地逃过一劫,却面对随时可能猝死的命运,只能离开岗位。所幸,病树前头万木春,残友网社后来继续发展成:残友软件、残友集团。

十三年过去了,依然幸存,疾病却如巨蟒越缠越紧,今日全身瘫痪,呼吸肌也被影响,呼吸功能相当于九旬老人。

只是精神不倒,继续写着公众号“罕声”,继续在知乎讨论问题,继续着一线似有若无的生机。

这就是一个曾经班上第一名的故事,大学同学和高中同学也都还没忘记我,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还有许多的校友。在知乎也有许多朋友在关注我。所以我还会继续前进,哪怕只是西西弗斯式的滚石上山。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令人讨厌。

第一名发展得很好,是大家口中混的好,然后呢?

牛逼的人从小就牛逼对吧?


第一名混的不好,跌下神坛,然后呢?

小时了了 大未必佳 对吧?


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比来比去有意思?


求问什么是成功?

对了,某著名作家说了,成功就是赚钱给傻逼看。

所以你看到了吗人家挣了多少钱?


放过第一名好吧?

就是这种风气把好好的同学聚会变成攀比会。

混的差点都不好意思见人是不是?


也放过成功好吧!

什么是成功?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过自己的人日子,蟾宫折桂也好,萝卜青菜也好,谁过得舒坦谁知道。


人为的用考试把人排名真的这么有意思吗?

有的人不喜欢读书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有的人学习好但是满脑子污水。也有可能反过来。

应试教育确实是一个目前为止最公平的选拔标准。

但是学校里备考的孩子们幸福吗?

这些不得不设置的筛子就留在学校好了,毕业了还不要被拉回去继续比较...


够无聊,真的够无聊的。


我们初中的年级第一名,高中全市联考一直都是第一,但是高考失误去了广东一个985,我们以为她清华稳了。

后来她回到了我们的小城市,做着普通平凡的工作,生了孩子,和朋友圈晒娃大军没什么不同。

我妹妹也是中考年级第一,重点高中带着奖学金来家里谈的那种,高中一直前五,我们也以为她的清北是稳了。

没想到高考失误,只上了一个普通一本。

那个假期她哭到面无血色,整个大学都很痛苦,为失误的高考她爸也就是我叔叔和她吵了不知道多少次。

面子挂不住?心疼女儿的失误?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她很痛苦。我很想告诉她,去他妈到底高考别想那么多!

这孩子憋着劲儿,研究生考到了中科院。

那又怎样呢?她初中学历的弟弟接手了家里的小作坊,收入是她十倍以上,她弟弟的青春和偶像剧里没什么两样,骑着摩的或者开爸爸的车,跟一群小伙伴到处疯玩,恋爱谈得轰轰烈烈。我有时候很羡慕她弟弟,因为我知道她这个第一名多么不容易。

我在德国生活了很多年,我发现欧洲人在这方面真的太幸福了,祖上荫护,他们读书几乎都是出于自己兴趣,因为在德国读大学只是一种选择,非常庞大数量的年轻人做的是职业培训,因为事实上也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

喜欢烘培的去面包房培训,喜欢机械的去大厂培训,喜欢护理的去医院培训...甚至超市工作人员都是高中毕业后直接培训的,他们收入税后不比本科生研究生低多少。

而读书的,德国教育搞的是平均而不是等级化。多特蒙德一个应用技术大学的土木工程考题不会比精英大学的水,好好学习毕业了的,都值得骄傲。大学提供是教育,而不是相互攀比隐形歧视的资本。

国内小孩读书那么累,现在连家长都跟着累,然后呢?

初中,高中,一次次的排名之后小孩心里已经被等级化了。

成绩好的感觉老子走路带风,老子前途可期,即使表面谦虚,心里也不自由的人为自己比其他人牛逼。

成绩不好的,那种自卑,家里人骂,周围环境的不同对待,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不如别人。

拜托,等一等,谁说考试厉害的就真的牛逼!

谁说不会考试的就人生完蛋?

作为应试教育考试的得利者,我摸着良心说目前为止高考是最高效的投入。能读好书请努力。

那么没考好的呢?

最惨的估计是第一名混得却不好的吧。


拜托以后别问这种问题了……

第一名这种东西毕业了就let it go,在学校里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评判体系来对比,进入社会没必要再比了好吗?


我是2019年1月24日更新的分割线~~~~~~~~~~~~~~~~~~~~~~


不在评论里扰民,但是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想跟大家继续探讨。


不比较 不努力


今天我的公众号突然来了很多高中生朋友,跟我倾诉了很多学习的烦恼,老师的矛盾,自己的压力,抑郁的状态,各种。我想应该是看了这个回答之后关注的吧。 我建立公众号的初衷,也是想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鼓励其他曾经处于相同困境的朋友。我成绩也不是很好,但是我也经历过那种绝望,之后我会在公众号里更新写给高中生朋友们的建议。

简而言之,高中的同学,趁你们还有机会,拼命学习好吗?不一定要考第一,但是一定要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学习越好,将来越屌!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烦人的原因是我就是那个第一名。

不好意思,贫困山区小县城高考第一名。虽然挫了点,但是也有第一名的烦恼。

高中班里有个男生,他一直是第二名。无论他怎么努力,分数还是差一点。有一天我发现他趁我不在,偷偷翻我的课本和笔记。我平时回家吃饭,他们在住校。然后我那天正好有事没回家,上晚自习之前我在窗外看到他一页一页的在翻我的书,看到有笔记的地方吧,还开始抄了起来。

我瞬间明白了他想干什么。

这个男生很可怜,家里也是农村的,爸妈种地,是少数民族,住在深山里,跟大凉山差不多。他打球扭伤了脚,肿得老高,没有钱去医院。他一直蹦来蹦去的,好几个月才拖好了。

高二的某一天,他理了光头,带着帽子。

我们老家的习俗是父母去世,孝子要剃头。果然,他爸爸不在了。他还有个弟弟,就剩妈妈一个人种地。他住校吃最便宜没有肉的饭菜,他学习超级努力,努力到我都想不通为什么我学习会比他好。

那天他偷偷翻我的书和笔记,我有点心酸。

有些事情说不清楚为什么。某些时候我真的希望生活不要那么残酷。一个第一名后面,是多少人的心酸。

考不到第一名有很多很多可能的原因,我自己被碾压过,各种碾压,压到终于会做人了。坦然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接受平淡平庸平凡才是我的最终归宿。

大家都关注第一名。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没有考第一的?

作为曾经的小县城学霸,我深深的感谢高考的存在。如果不是高考,我不会从贫困山区走到上海。我也不会遇到大学里那些努力的同学,也不会有勇气和他们一起准备出国,更不会有今天在德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读高中的时候每天花一块钱买三个馒头泡冷水就是早饭,还得慢慢吃,不然撑不到吃中饭。现在天天吃牛排也没什么压力,偶尔奢侈一下也可以去吃米其林但是我的收入都贡献给了中餐馆老板。我高中的时候4块钱的路边摊小面都是奢侈品。

高中的时候就穿路边摊,穿到破也买不起新的。现在我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场合,可以在一下午花掉我妈一年的收入买一套正装。

以前我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小县城辐射到城乡结合部,娱乐项目从在家里看书转移到图书馆蹭书。现在我常常去欧洲不同的城市,想走就走,打开地图好像世界就在眼前。

以前我觉得县长的女儿就是超级有背景的人,现在我作为服务人员野生翻译经常接触各种行业第一的企业继承人,真正长得像明星的高富帅,或者风度翩翩儒雅的中年成功人士。

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考第一名的感觉好到爆。大学高手如云我再也没有考过第一,但是也拼了命的学。因为考过第一之后,你会明白,有些好事只会掉在强者的身上。

那么我为什么反感别人比来比去的呢?

因为活得越久越发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不能太自私。虽然现实社会,就是竞争,就是真刀真枪的你死我活。但是我内心依旧对众生充满怜悯,包括我自己。

得不到的,就算了吧。你已经丢掉了第一名,丢掉了成为精英走上人生巅峰的机会,难道还要丢掉平凡人的快乐吗?

你已经考了第一,你已经占尽了人间富贵,你已经春风得意,那么你的幸福可不可以小点声,不要惊醒痛苦的人,你的光芒太耀眼,能不能不要让已经很自卑的人无处可逃?




关于评论里的争论各种,先感谢大家的关注。说我公众号是段子手的,你看过吗上来就说段子手。我的公众号里没有广告没有营销全靠自己的兴趣和朋友们的鼓励在坚持。只要私信里还有人跟我说看了我的文章之后觉得很有力量或者很有用,我都会不停的更新。我虽然能力有限,也是在尽力做一些可能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批评我之前能不能看看自己为别人做了些什么?

推荐一个特别棒的留言。我觉得这个问题如果改成,当年考第一的孩子后来是不是成为了社会栋梁,有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会好很多。

不要那么自私,个人英雄主义是要不得的。

我敬佩的人,是那种无论自己能力大小,都努力生活的人。有他们的存在,世界更美好。我在努力做这样的人。公众号看到各位小伙伴们的留言啦!我能力有限,但是愿意倾听你的烦恼,也分享我的感悟给你作为参考。谢谢各位,你们好给力!小伙伴们的问题,我都看到啦。有时间会逐一更新。

每个人生活经验不一样,阅读能力有高低,所以我不解释了,祝大家进步,最重要的当然是开心。成绩好不好,混得好不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健康,平安,内心平静快乐。同意的可以点赞,喜欢的再点个关注,真爱粉我们公众号见。

在小学一年级期末考试结束回家的路上,我坐在我二叔的自行车后座上,他问我:这次能考第几啊?我想了想,说了一个自己比较有把握的答案:第一名估计够呛,第二名肯定没问题。最后的考试结果还是狠狠的打了我的脸,考了人生中第一个第一名。

后来的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全部都是班级第一。那时候感觉就是,每次捧着奖状回家的时候,完全是一种享受。

上小学前,爷爷就主动教我汉字、算数,前几年的成绩这么强,和这个不无关系。应该说我的家庭是不幸的,父母离异、父亲也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外出做农民工才能挣到钱。所以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面对我出生前后发生的那么多事,两位老人的心里也是憋屈的。所谓的憋屈,大概就是活了大半辈子,没有认过命,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改命。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从小就被灌输了一个信念:你要好好学习,考第一,到了将来,我可以得利,他们可以得名。

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并没有能理解的这么深刻,究其原因,一是我那时候真的对利益、金钱、成就这些名词没有概念,它们对我来说就如何猫、狗、筷子一样,只是字典中的一个词语而已;二是这几年考第一太过顺利,导致我认为它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就像饿了就要吃饭,困了就要睡觉,期末考试了就要考第一。

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小霸王游戏机在老家兴起,我也在表哥家接触到了。在玩过几次之后,我也很想有一个自己的。我把想法和奶奶说了以后,她不仅没有给我买,还大声的呵斥了我,说我不学好。虽然后来表哥把他那个游戏机送给了我,但从现在看来,我的心好像从那个时候起,偷偷的起了变化。虽然之前也发生过很多相似的场景。比如去集市上看到了小乌龟,当着卖家的面,爷爷说没带够钱,回家的路上,又对我说那个养不活。从小到大,几乎没买过新衣服,从来都是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家的买的衣服自己穿够了再送给我。

总觉得不买游戏机这件事,奶奶做的好像哪里不对,但是后面的发展来看,她的行为似乎又是对的,这种矛盾一直困扰了我后面的很多年,直到工作以后才想明白。

游戏机还是影响了我的成绩。整个五年级,第一次考试考了第三名,第二次考试直接垫底。那时候完全就像是着魔了一样,看着黑板上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就像是游戏里的蘑菇和乌龟一样,自己情不自禁的脑补出一个超级玛丽在它们之间来回跳动。就这样一直到了六年级上半年,突然有一天家里的游戏机突然不见了。

而从那以后,挨打成了常事,再加上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在我看来爷爷奶奶对我的打骂是一种压迫,让我在墙角跪着的时候,故意用手撑着地,或者向后退靠着墙,总之是各种不配合。直到有一天他们又一次举起棍子的时候,我也举起了棍子……当然最后什么都没发生,两边都放下了棍子,但是矛盾只是暂时压制了,因为后面几乎没有挨打了,变成了对骂和离家出走。在这期间游戏机被我从某个角落找到了,后来在我各种找时间偷偷玩的情况下,被我玩报废掉了。

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成绩自然还是垫底的。到了中间的寒假,左腿在野外玩耍的过程中摔断了。当时爷爷说的第一句话是:就是装,我找根棍子打他两下他就起来了。但是当旁人和他说听到了骨头断开的声音的时候,他真的慌了。全家人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快的速度把我送到了县医院,结果县医院无法治疗,又转到了北京的医院。手术之后先是爷爷奶奶一起在医院照顾我,后面奶奶回去照顾家里了,只剩下了爷爷一个人,寒假结束了,我依然没有出院。后来出院后在家里躺了小半年,这段时间,感觉什么小霸王都无足轻重了,也没再发生过离家出走的事,因为我下不了床。最多是想法是想去院子里看看,想去其他房间看看,因为那个房间里有好多来看望我的亲戚带来的好吃的。后来终于能下地走路了,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是个英雄,别人一辈子就学过一次走路,我学过两次。

本来学校的意思是让我重新读一次六年级,后来经我爷爷和校长的谈判,校长同意我先入学初一,然后根据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决定是留下来还是回去复读。最终还是留下来了。但是前面几年的后遗症还是发作了,耽误的几年时光,数学和英语都是勉强。留下来主要还是靠历史、地理这些副课的成绩比较优秀而已。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因为腿里有钢板,走路一瘸一拐的,被好多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差生嘲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座位从最后一排到了第一排。虽然中间也发生了一些比较叛逆的事,但成绩总体是前进的。到了初二最后一个学期,题目比较难加上超常发挥,考出了第二名。

初二结束的暑假,县城里的私立初中的老师来我家劝我去借读,借读费一年500块,相当于15个小霸王,开始爷爷担心是破学校骗学费的,后来打听到考第一名的那个学生也去了,并且教学质量不错的时候就完全没有犹豫了。最吸引我的是那个同学的妈妈说的,那里食堂有各种好吃的,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我一个人去了县城。第一次去食堂的时候我震惊了,那里的饭菜在老家都是几个月才能吃到一次的。在借读的学校,我的名次从前几名变成了中等。最好的一次是前十五。因为偏科太厉害,最后成绩还是进步不大。最大的区别是以前的中学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差生。这个学校的调皮捣蛋上课看小说的学生有很多成绩都和我不相上下。我感受到了绝望。

中考的时候,回到以前的中学,感觉很陌生。中考应该算是发挥失常了,但即使这样,在老家那个中学依然是全班第四。

应该说,这时候我对考第一的看法由原先的习以为常变成了知耻后勇,努力的奔着第一这个目标冲击,让那些曾经嘲笑我的差生因此闭上嘴巴。尽管这个想法现在看来很单纯。

阴差阳错加上将错就对的情况下,我进入了邻县的中专上学,尽管只是模糊的知道这个学校也能参加高考。幸运的是我上的那个班级因为是高考班,因此招生的时候进行了成绩的限制,所以班风不算差。初中时成绩好的学生都去好的高中了,因此我在我们班里又考到了第一名。也是从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和爷爷奶奶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了,我说我在学校里学会了打乒乓球什么的,这都是他们不敢想象的。后来初一的暑假,家里给我找了一个暑期工,干了十天发烧了就不干了,爷爷觉得挺可惜的,一直抱怨为什么不能再坚持坚持。后来奶奶开始病重了,这一下掏空了家底,然后后面几乎每个假期我都会出去找各种寒假工、暑假工。也真的学会了坚持。但是我的心却越来越不轻松了,压力越来越大,奶奶去世以后,尽管爷爷依然几年如一日的每天四点起床赶早市去卖菜和水果,确越来越习惯和我强调考第一多么多么重要,考不了第一会如何如何。于是我对考第一名的执念也就越来越深了。

那个时候应该是最脆弱的时候,家里压力很大,有喜欢的人却不敢告诉她,因为我没有其他选择,也许是听到了太多村子里因为钱的问题吵架的事情,所以感觉有钱才是对未来的负责人,而要挣钱,就必须要考第一。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哭过不止一次,也总是想寻死觅活的。好在班里学习好的和我关系都不错,学习不太好的也挺讲义气。这些都支撑着我坚持了下来。到了高三的时候我的心开始变得又冷又硬了,我的目标就是考第一,其他的一切爱情也好、欲望也好,都要让路。在这个唯一的目标下,后来高考我真的以全校第一考上了一本学校的二本专业。

这种强硬的心一直保持到了大学,那几年的寒暑假我依然选择出去打工。也正是因为这样,我成了大家眼里的不合群、神经质。因为别人都在享受生活,我确因为高中三年造成的惯性,选择了继续努力学习。只是可悲的是,爷爷支持我努力学习,确无法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仅有的几个亲戚的孩子上过大学,却也不能告诉我怎么进行未来的规划。我和几个舍友提出,大家分别去找兼职,谁找到了就几个人一起去,他们却觉得无所谓。导员也不再像高中班主任那样,能够鼓励我,他一直都是只是传达上级的命令,保证学生不出乱子就好。老师也是照本宣科,想像高中那样抱着教材啃,确发现教材上面本身讲的就是一塌糊涂。四年过去不可谓不努力,为了提升眼界同时加入了校学生会和系学生会,为了挣钱连续三年没在家过年,为了期末有个好成绩,抱着教材每天去自习几个小时,但是因为没有对未来合理的规划,依然没有什么用。

那个时候心底说到底还是单纯的,尽管它足够坚硬。那时候我的信念是,尽管因为客观上的原因,我永远追不上你,但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无限的去接近你。后来慢慢内心又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得投机取巧,越来越喜欢弯道超车,越来越喜欢走捷径。尽管那个时候距离毕业已经很近了,尽管之前的几年大学生活那些努力完全徒劳无功。但是学的专业这个时候发挥作用了,成功的找到了软件开发的实习。

这时候已经不羡慕那些家境好的同学了,只遗憾自己不如那些刚上大学就做好了未来规划的人,尽管我们毕业做的都是软件开发行业,但是他们从来只学和软件开发相关的书,还有那些考研的同学,也是很早就知道考研应该看哪些书,只有我这个抱着教材啃的,白白浪费了四年的时间。

当然毕业以后对未来渐渐清晰了,经过毕业后四年的努力,现在也算升入行业的上游了,现在的工资是刚毕业不敢想象的,更是在老家的时候不敢想象的。

这就是我这个曾经的班里第一名的经历,算成功吗?我不知道。回想这么多年,家庭的引导真的很重要,有些事情的理解单纯只靠自己去想明白,真的要花很久 很久。家里人疼我爱我,但他们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引导我,不买游戏机是对的,但是不该直接呵斥,没有钱买我想要的,如果直接说我也会理解,但是他们的沉默增加了我的无力感。或者如果曾经可以对我说,你要努力,但是可能不会成功,但是我们都在你身后支持你,该有多好。

这个世界上,除了考第一,还有很多东西更重要,物质很重要,但也还没到没有物质,就不配拥有婚姻的地步,世界是不公平,却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暗无天日。考不考第一不重要,快乐才重要。很多所谓的焦虑,其实都是在头脑中放大过的。

已然是答过一次:不仅第一,前几名都列出来。确实还没有大富大贵的。比如教书的最多是副教授,挣钱最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小中层,公务员里最大的只是处长。这些八零后的成就可能不如你们想象的高。

都不容易。

小学(年级前五 以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准):
我(公务员);
老赵(内蒙古国土资源厅 公务员);
老侯(某985大学 教师);
老呼(蒙文名字 某211大学 教师);
老周(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务员)。

初中(年级前五 以中考前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为准):
老畅(北京某著名医院 医生);
老程(腾讯公司 小中层);
老刘(美国某大学 教师);
我;
老徐(某一线城市 公务员)。

高中(理科年级前五 以一模成绩为准):
老畅(就是刚才那个 北京某著名医院 医生);
老袁(中科院某分院 研究人员);
老宋(某211大学 教师);
老谢(普华永道 小中层);
老李(某一线城市 公务员)。

高中(文科年级前五 以一模成绩为准):
老刘(就是刚才那个 美国某大学 教师);
我;
老汤(中纪委 公务员);
老马(某211大学 教师);
老刘(另一个 某一线城市 公务员)。

本科(班级前三):
老廖(最高人民法院 法官);
老贾(四大行之一总部 法务);
老曹(德国某大学 教师)。

研(班级前三):
老陈(某国有巨型垄断企业 小中层);
老葛(某985大学 教师);
老熊(某省司法厅 公务员)。

亲戚里学习最好的:我堂弟(某国家级研究所 研究人员)。
玩伴里学习最好的:老敖(美国某研究机构 研究人员)。
父母同事孩子里学习最好的:老刘(大摩 小中层)。

总结:一,以上共25人,女11人,男14人,目前没有离世或锒铛入狱或被清退的,我们还是要做众善奉行,不断进步,热爱生活的好青年(好中年)。
再,其中医生研究人员教师11人,占44%;公务员9人,占36%;其他5人,占20%。。
三,已婚已育24人,占96%,这方面很顺利也得益于我们毕业时工作比较好找,房价较低。
四,在国外3人,占12%,我国确实比过去混得强多了。
五,收入最高的是老程(腾讯小中层 前程序员 技术管理)。
六,在家乡内蒙古生活工作的1人,占4%,公务员。

备注:一,关于这些学校:小学是省重点,初中高中国家示范,本科是某法学专业独强的专业211院校,读研是在某法学专业凋零破败的985院校。

再:内蒙古在全国统考的年代一本线在全国排十几位,处于中游,故中学时代成绩较好的学生较具有典型意义。

三,为什么同学里体制内的这么多:我们的专业是法学;你们都猜不到内蒙古人民有多爱当老师当公务员当医生,无论在哪个城市,什么学历,那种心底深处的爱都不能忘怀;其他地方,比如我现在工作的城市,情况很可能不同。

四,1975后和1985(不含)前一头一尾地赶上了经济的黄金成长期,那时工作要好找得多,收入不低,房价不高,所以九零后不需要妄自菲薄,很多八零后能成为千万资产中年男是因为时代的馈赠。

感谢邀请。

我就介绍到这里。

切勿相信读书无用论。

我小时候班上第一名是我侄外孙女


农村小学里面就是这样,大半同学都是亲戚,问题是我侄外孙女比我岁数还大那么几个月,幺房出长辈嘛。她是班长,每天早上就会怯生生的跑到我课桌前面,舅公,交作业了


sorry,本长辈昨天尽顾着抓小螃蟹去了,作业没写。




那时候我对于抓小螃蟹啊,掏鸟蛋啊,抠泥鳅什么的这种事情,总有着无穷无尽的热情,迷之热爱。昨天刚去过,第二天又可以兴冲冲的跑去玩,到现在都是。侄外孙女还有个小一点的弟弟,总被我拖着一起去,爷孙俩玩儿得一屁股蛋子泥,回家以后分别挨揍。


玩儿这些总是会挨揍,跟大家想的不一样,这些东西实际上不能吃,我们只是出于动物的捕猎本能在玩儿。农村里当时还很缺乏食用油,也缺乏调料,这些东西没法做,做出来一大股土腥味,根本没法下咽。我们如此的热衷于捕捉这些毫无用处的小动物,可能仅仅是因为对于动物蛋白的极度渴望吧。


我们很少能吃到肉。


每到晚上6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小孩子山呼海啸一样的往回跑,《哆啦A梦》开始放了!夕阳会软绵绵的趴在山头附近,炊烟混合着凝结的水汽在山腰上盘绕,突然被成群结队的小屁孩扰动着,小心翼翼出来觅食的蝙蝠和燕子被这群山大王吓得扑棱扑棱的飞起来四散逃命。

一会儿就能听到小王八蛋挨揍的惨叫。


我侄外孙女也就是班长,从来不参与这种活动,她总是在看书,看一切能够找到的书,哪怕只是一片纸。


我家的书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不过也就是些《故事会》、《今古传奇》之类的杂志,或者报纸什么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本连书皮都没了的金庸的《鹿鼎记》,那就已经是非常不得了的“好书”了。侄外孙女几乎把我家里所有的书都看过了,没事干就会跑来翻一翻有没有新的书。


她考试总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而我则偶尔人品爆发拿个并列第一。可惜的是依旧没有足够的书给她看,于是她总是趴在窗户上发呆而已。





初中毕业后,我们这些孩子就需要为自己的命运挣扎了。


有的去打工,有的继续上学,有的干脆早早地嫁了人。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就听说侄外孙女要嫁人了,男方是邻村的一个孩子。办婚礼的那天是周末,我刚好回了家。虽然我还是个半大小子,但是也开始懵懵懂懂的明白,我可能需要带一个叫“礼物”的东西。


谁都明白一个贫困家庭里面,有弟弟的女孩子的命运,当时我对此一丁点意外都没有。只不过心里隐隐约约觉得有什么不妥,似乎哪里有什么东西不对劲。问题是世界这么大,这么沉重,而我是如此的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我决定反抗一下这种不对劲,哪怕一点用都没有,哪怕只是表示一下态度。


我给她带的礼物,是一本《基督山伯爵》,28元,我三天的饭钱。





婚礼上,新郎穿着劣质料子的西服,领带泛着廉价的光。侄外孙女脸上的妆看起来怪怪的,突兀的腮红下面是一种惨白。她眼睛显得很灰暗,瞳孔并没有聚焦,茫然而机械的望着所有人,跟她趴在窗子边看外面一样木然。


他俩站在门口接礼。乡亲们把手里用红纸包着的钱放在他们面前一个盘子里,他们鞠躬还礼,嘴里亲切的称呼对方的辈分。新郎新娘牵着手,男孩子我却不认识,并不是跟我们以前漫山遍野造孽的孩子中间的一个。


这让我有点敌视他,感觉不自在。按照风俗,像爷爷一辈的来了是需要磕头的,可是我岁数比他俩都要小,实在是有点尴尬。我扶住了侄外孙女,没让她跪下去,侄外孙女婿也就顺势没有动,膝盖弯了一下。


我把《基督山伯爵》递过去,侄外孙女眼里开始放出光芒来,木然与灰暗一扫而光,灵性的光辉闪耀起来,逐渐闪成了一团火。红色腮红遮盖下的惨白脸色突然爆发出一团红晕,还显得很稚嫩的布满了细白色绒毛的脸迅速的活泛起来。她没有叫我辈分,而是叫我大名,声音颤抖着表示了谢意。


新郎一直在跟别人说话。


我从他们身边走过去,古旧的瓦房下面全是形形色色的乡亲们,在聊着与婚礼无关的家长里短,沸沸扬扬而不知所谓。我走到我那个辈分的八仙桌上面坐下来,周围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都是些比我大很多的老人。他们在说一些陈年往事,庄稼猪狗什么的,还有自己的老寒腿什么的。经年累月的劳作让这些老人浑身都是毛病,不到70岁就已经杵着拐杖,佝偻着后背挣扎。他们很快就会消失在晨雾和夕阳中间,除了一个墓碑什么都留不下来。


这是命运。





后来很久很久没见过我这个侄外孙女了。


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自己开了一个服装店,在我们县城。我通过好几个同学才联系上的她,她已经把父母接到了城里住,日子过得还行。


吃饭的时候她拿出了那本《基督山伯爵》,还没拆封,包着已经发黄的塑料纸。她说一直没有拆封,一直就这么包着,也没有看过。后来走出山村,去打工,去吃各种苦,受各种罪,挨白眼,挨骂,在火车上被挤成人干,她带着这本书,既不看,也不丢。


她7岁的小女儿吵着要看,侄外孙女不同意。我说拆了吧,拆了看看,小丫头高高兴兴的撕掉了发黄的塑料纸翻开,里面还很新。


这是时代。

虽然这道题目透着一种看人笑话的坏劲儿……但还是忍不住说一下。

上学期间几次第一名依然记忆犹新。

初三,河南豫北五城联考,年级第一,高出第二名70多分。

高一,期末考前两周因阑尾炎入院,术后6天回来参加考试,排名班级第一。

高考,作为理科生,语文考年级第一,作文满分。

……

然而,后来学医了。

一切都白瞎了。

还做了科普。

更是没出息。

……

唉,算了,什么成功不成功。

活着最重要……

给大家拜个早年。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高中班上的同学们,在毕业后有的收获了事业,去了各大公司上班。

有的收获了爱情,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家庭美满。


而曾经班上高考第一的人,收获了满满的知识:

依然在苦逼的读书,没有工资但是却干着最苦最累的活。

当别人已经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时候,我在实习。

当别人的孩子在考虑起铁牛,还是二蛋的时候我在读研。

当别人已经进入事业高峰期,西装革履时,我还在规培,给老师打下手。

当我终于要熬出头的时候,又要被专培一棍子打死了………


看来只能把学医当成一个大后期的职业来自我安慰了,嘤嘤嘤……


对不起,其实我还收获了一个充满智慧的脑壳

妈……真应该听你的。不孝有三,学医为大啊!

来聊聊我们高中的第一名王哥吧,先说结论,她现在不是班上最成功的,我不是要讲一个励志故事。另外,你没看错,我用的是她,王哥是一个女生。

她不仅仅是我们班的第一名,也是全年级第一名,从高一到高三极少失手,偶尔失手也是年级第二名。因为她如此强悍,又姓王,所以我们都尊称她王哥。

我们大概从高一下学期开始这么叫她,一直叫到高三,一开始她还挺不愿意,但是没办法,挡不住我们这么叫,慢慢的也习惯了。后来有些老师也知道了她这个称号,有时上课开玩笑也这么叫她。

和所有的第一名一样,王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数学、物理水平碾压全班男生。除了聪明之外,王哥之所以能成为王哥,还在于她的自强。

额外扯两句介绍一下我们高中的背景吧。我们是个农村高中,因为建校比较早,五十年代建立的,算是有点历史底蕴,虽然在农村,但是水平不算太差,我上高中的第二年被评为市重点,每年能考三百个左右的本科,一本七八十个,名校个位数。

因为是农村高中,所以学生基本都是农村娃,王哥也不例外。而且她家属于在农村条件比较差的,主要是因为孩子生多了,她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这样的家庭条件让王哥从小就变的自强自立,为人处世也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她深知改变命运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既然上天赐予了她聪明的大脑,那这样的机会绝对不能浪费。她是最聪明的,也是最刻苦的。

我们班是全校两个实验班之一,学校对我们寄予厚望,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经常经常给我们灌输这样的理念,说我们的最低目标都应该是一本,上二本都对不起实验班这个名号。

对王哥这样的学霸,学校的期望自然是不止一本,她这样的学生是学校每年冲击名校的希望。在这样的氛围下,她的目标也早早的瞄准了名校。

在我们班的同学看来,王哥的高中三年过的是很辉煌的,学校的各种评优、评奖活动,只要和成绩沾边的,几乎每次必有她,各种奖学金、助学金拿到手软,我们上学需要花钱,她上学是来挣钱的,每学期挣的钱是学费的好几倍。

在高考的时候,王哥也没有让学校领导失望,成功的考上了东部地区一所985院校,算不上很有名的那种名校,但是在我们那边算是很不错的学校了。

王哥的故事讲到现在,看起来还算成功,至少在当时我们老家的同龄人中是很成功的。

大学四年,高中的同学只有在寒假回家的时候才能聚一聚,而且是越聚越少,到了大四的时候能聚起来的不到十个人。依稀记得王哥在大一、大二寒假聚会的时候见过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

毕业工作之后的第二年,有一次和高中关系比较好的一个同桌闲聊,聊高中同学现在的去向,很自然的聊到了王哥,我问他王哥现在干嘛呢,他说好像回老家了。我不太相信,王哥都好不容易通过高考混到东部地区985了,怎么能回去呢?

我又找了两个同学去问,他们给了同样的答案:王哥回老家了。前面忘了说,我老家是一个西北五线小城,换句话说就是落后地区中的落后地区。至于王哥回老家具体去干嘛了,当时没打听到。

又过了几个月,通过同学得知了王哥的具体去向:考上了本省另一个城市的公务员,同样是个西北五线小城,好像是财政局或者是税务局之类的单位,和她的专业比较对口。

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觉不可思议,高中那么辉煌的王哥怎么会选择这样的出路?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陆续看到班里同学录取结果的时候,我曾经很羡慕王哥,她毕业之后的出路应该会比我们这些上普通本科的好很多吧。

后来有一次回老家在一个聚会上又见到了王哥,但是不像从前那么熟悉了,已经变的有点生疏,也不好直接去问她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后来我又陆续知道了其他同学的去向,让我没想到的是大部分在外省上大学的同学毕业之后都选择回到了省内。我曾经以为大家在高中那么拼就是因为想逃离这种落后的环境,等我看到这些同学的选择时才发现,这么想的只是少数人。

王哥的选择让我不可思议,也有另一些同学的选择让我意想不到。有几个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同学,上的是很普通的学校,毕业后没有选择回老家,而是去了一线城市。

其中有一个男生,高中时比较内向,而且严重偏科,英语很差,一般拉不开分数的语文他也经常能考出让人惊叹的分数。但是数学、物理挺好,比不了王哥,但是也算班里的中上水平。

高考时凭借数学、物理的优势考上了辽宁一个普通二本,学的是计算机,大学充分发挥了他的理科优势,专业课学的很好。毕业后通过校招去了北京的一家外包公司,干了一年多凭着技术优势跳槽去了京东物流。

去年国庆节我们几个在北京的老乡小聚了一下,我问他在京东物流做的怎么样,他一开口我就明显感觉他不是之前那个内向的他了,现在变的很大方,他说这几天有猎头挖他去一个创业公司给涨工资,他提了离职,上司挽留他,说京东物流明年规划的10亿人才奖励计划在部门内的评选会优先考虑他,说的他有点心动了。

如果王哥毕业之后不回老家,也留在一线城市打拼的话,凭她的聪明才智要想进京东物流这种规模的公司应该不会很难。但是现在的她的人生也许一辈子就只有那一种可能性了。

我曾经多次想过为什么大家的选择如此不同,为什么有些人的选择和我想的大相径庭。后来大概有了一个结论,是因为认知的差异,包括自我认知、社会认知、价值认知等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差异,有制度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从小生活在西北五线小城市的农村里,我们的出路要么就是上大学,要么就是打工,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路可选。选择了上学的这批人在学校、老师、家长的不断灌输下,上大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目标,但是很多人往往忽略了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上完大学之后的路要怎么走,这些都没有人再教给他们。

在大学四年里,他们依然在不断的闷头学习,却忘了思考前进的方向,忘了去真正认识、思考以后将要面对的这个现实社会。大学毕业了,上大学的目标完成了,接下来该怎么办?他们选择了回到能给他们归属感和安全感的老家。

这是从我们老家这种落后地区出来的学生的一种普遍劣势,在社会认知、眼界视野、信息获取方面的劣势,这种劣势造就了让我意想不到的那些选择。而要改变这种劣势,现在看来很难,需要制度的改进,也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

我高考那年,全校第一名是邻班那个戴眼镜、瘦瘦的、沉默寡言的男生,考上了清华。

当年并不熟悉,此后也就没了解过他的事情。直到毕业十几年后某天我心血来潮忽然在网上搜了他的名字。

由于姓氏比较罕见,所以一搜就找到了,没有重名。


从网上的寥寥几条信息和新闻得知:

他本科就读于清华化工系;

由于成绩优异,毕业后免试进了中科院物化所读博,师从知名院士;

在正面临毕业的关键时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打来电话,说他血液配型成功了,现有一名患者正等着他的干细胞移植。他说服了对此不太理解的父母,赴北京做完采集手术,回来后又忙于写论文、做实验,正式毕业。患者那边也顺利恢复中;

毕业后留所,不久又以首批博士后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学术交流;

学术的事就不清楚了,但在学校之外他也是个热心的活动组织者,在波士顿的校友会中十分活跃。连运动项目也能拿到显眼的名次,可谓文体两开花;

从几张照片来看,虽然人到中年有些微微发福了,但还是那副戴着眼镜、有些腼腆的样子。


如何界定成功与否呢?化学是知乎上知名的劝退转业,读博搞研究更是被吐槽无数,被关注的不是金融就是互联网,永远盯着各种创业投资行业大势。

作为一个非热门专业的纯学者,在金钱和权力两大方面都远远比不了我那些经商当老板的、在国企、银行、体制内做官的同学;网上没有名气,不开公众号,也没有搞个「我是如何考上清华」的知识付费频道。

但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从国内到国外都得到认可,有个好导师、一群热心互助又聪明的同学,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救人一命。

在我心目中他就是我们那届学生里最成功的了。

说起来,我小学初中都是在我们村读的,因为村里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所以呢,我在小学初中这9年教育里,是年年班里第一,也是科科第一。

小学老师大部分都是村里的有点文化的农民,也叫作赤脚老师。小学毕业的时候,我语文91数学99,班主任说,我分数可以去县里或者市里的超常班。我当时听到就低头默不作声,毕竟家里没钱让我去读,我也就继续留在村里读我的初中。小学比较穷吧,舍不得花钱买草稿纸,我们就捡路边的烟盒,做草稿纸。至今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为了省买作业本的钱,我把写完的作业本,用橡皮擦干净,变成一本新的作业本。但是当它再一次写满,我准备再擦一遍的时候,把作业本擦破的时候的一阵心疼。

初一刚开学,初一的班主任就把我叫到办公室,递给我一个获奖证书。因为我五年级下学期参加的数学竞赛,获得了市三等奖。我都忘了这事了。村里也没有什么辅导,每天去学校之前一般我妈会告诉我,今天他们去哪块地里干活,我放学回家就直接去那块地干农活。或者路上顺便讨猪菜,回家给家里的养的那只猪吃。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条件下,也能获奖,是挺不容易的。因为上了大学才知道,我同学获奖的都有各种竞赛培训,第一次听说的时候,我还是相当觉得大开眼界。而我们村学校竞赛就是,前一天老师跟我说,xxx明天带你去县里参加xxx竞赛,明天几点到校门口集合,毫无预兆和准备......

初中因为对知识水平要求高,村里的赤脚老师教不了我们了。年轻老师都不想来村里,所以初中经常开学很久,某门课还是没有老师,或者物理老师也临时拉去教英语。主科都缺老师,副科诸如生物地理等就更没有老师教了,就是自己看。我很庆幸我的初一英语启蒙老师高志斌。他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是我遇到的教的最好的英语老师,他对英语发音很讲究,很标准,以至于我现在英语发音很多同学说像老外的发音,很少有Chinglish发音的味道。他很会教,是刚大专毕业的年轻老师。当时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太好了,貌似是全乡平均分第一的班级,我几乎都是每次95到100分之间,不幸的是,初二他就被乡里还是县里的学校看上了,被调走了。初二我们就开学很久都没有英语老师,临时让物理老师替的。农村就是这样,一旦有好老师,马上就是被乡里或者县里要走。所以到了初二初三,我们班的平均成绩就开始比不上乡里的了,毕竟村里的老师水平跟乡里中学有差距,小学看不出来差距,初中就变得明显了,我的成绩虽然村里班上第一,但是在全乡也就能排个前5吧。

初三毕业,班里65%左右的同学都是福建广东浙江打工了(江西的农民工一般都是去这三个省打工)。我中考知道自己考得非常不好,都没有去学校对分数。结果也如我所料,我没有考上我们九江市的一中,最终去了县二中,开始我的高中生活。

到了高中,我就再也不是年年第一科科第一的,而变成了,从来没有拿过班里第一,更别提科科第一了。因为我们班是尖子生班,班里前十就是全校前十。我的总成绩一直都是全校前10(我们那时一个年级有15个班,每个班60人左右),但是拿第一是不可能的,永远也轮不我的。开始体会了不管怎么努力也拿不到第一的无助,感受到被别人的智商碾压,并开始接受和承认自己的平庸。

因为我是家里6个孩子中的老五,所以父母年纪比同龄人的父母要大很多,所以我父母无法像我的同龄人的父母那样去福建广东打工,导致只能在农村种地,导致我家的收入比同龄人要差好多好多,因为在农村纯粹农活的话一年累死累活我父母两个人也就挣个3000块左右。小学跟同龄人的生活条件差距,还不明显,到了初中高中和本科,差距就明显拉大好多。尤其是初一开始,我三姐得了精神病,为了治她的病,家里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很重。它是当时年幼的我最沉重的精神打击。我三姐很聪明,人也长得漂亮,学习成绩比较好,家里第一个初中毕业的,而且中考考的村里第一,结果却得了精神病。

后来我在县二中参加高考,比较幸运,去了北京最好的几所985之一。硕士也是比较幸运,去了另一所更好的top2学校, 硕士毕业工作了两年,把家里债还有我本科的助学贷款和弟弟的助学贷款还清了,剩下的钱,再加上临时找同学借的钱,去办理出国留学用的存款财产证明,就出国读博士了。虽然博士奖学金能全cover,但是签证依然要办理财产证明。我的同学们出国留学财产证明有父母的存款,或者父母的房子和车子作为财产支持证明,我父母没钱没房没车,什么都没有,只能全部靠自己。本科毕业时我就想出国读书,但是那时候雅思GRE托福都没钱考得起。

现在穷博士的我,马上要博士毕业了。论学历,我是跟我小学初中同学了9年的班里那群人中,学位最高的;论收入,我应该是班里目前最穷的一位;论家庭,他们孩子都能打酱油了,而我的孩子还不知道在哪里。

班上第一名现在在美国,研究高能物理。

第二名也在美国,研究量子计算机。

在我看来他们都很成功,请不要随意传播读书无用的价值观,我们这种穷苦人家孩子就指望读书来出人头地了。

我不崇洋媚外,我也不打算移民,但你不能说他们留在美国就不算成功了,从个体来讲他们确实过的很好,这个不要跟我杠。

。。。。。。

评论里撕的厉害,我再补充一下吧,我自己就是个本科学历,学校毕业以后,年纪越大就越后悔没有好好学习,没能考上一个名校。

所以在我看来,我的那些同学很成功了。

这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就像评论里有些学霸觉得他们其实也不怎么样,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没有特别高的薪水赚大钱。

但我自己是年入千万了,没有同行业其他大佬赚钱,倒也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这个我也我用不着编。

我看我自己成功吗?我总觉得差很多。

所以大家也不用戾气太重,也不要宣扬读书无用论。谢谢大家,比心~

我爸62年的,经常对我说他有个考上了北大的高中同桌。我说,你们还联系吗?我爸说,已经几十年没见着了。最后一次见,是他大一寒假回家过年,骑着自行车挨个村儿上同学家串门儿,到我爸家喝了点酒,侃北京的事情。得知他学了考古专业。而我爸没考上大学,到如今,已经做了20多年的农民工,首付还没攒出来。

我爸说其实他和那考上北大的同桌刚开始成绩差不多,俩人轮流做三四名的样子。后来他同桌突然就考到了第一,从此居高不下。我说,那你怎么连个大学都没考上?我爸说,这就是命,我命不好。当初应该听劝留在村里做个老师的。我爸经常半夜做着梦叹气,他自己意识不到,我问你总做什么梦?他说,总梦见高中,总梦见考大学,已经连续梦了三十年了。

去年暑假,又听到我爸在午睡中叹气。他醒过来后,兴致冲冲跟我说,现在网上查个人方便不?我说,查谁?我爸说,我高中同桌,考上北大的那个。我说,考上北大的多了,不一定。然后,输入了我爸同桌的名字,以我们县作为后缀。结果出现了如下内容:

XXX,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 获学士学位; 199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2003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现为美国XXX人类学部主任、美国XXX大学兼职教授、XXX大学讲座教授。

我爸说,我操他娘,这家伙真厉害。语气并无妒忌,而是一种由衷的佩服。我怕进一步引起我爸的追忆,陷入闪烁其词的尴尬,于是说了句,是挺厉害,但也别被这些头衔唬到,当今的教授,真实水平什么样很难说,能上位的,全靠包装。天这么热,管他干嘛。

闪烁其词。嗯,因为在给爸爸查这高中同桌这事之前,我先回了趟老家。跟爷爷聊天,爷爷从日本鬼子进村,抓鸡,给小孩儿糖吃,讲到受不了大锅饭,逃去东北靠手艺赚钱,赚钱赚的太容易,于是举家老少带去安家,后来因为苏联关系问题,边境开始军事戒备,举家老少又被赶了回来。差不多讲到我爸考大学的时候,我问了一句,我爸是不是学习挺好的,怎么没考上大学?

爷爷说,唉!村东头那家伙使坏,看你爸爸学习学得好,眼红。眼看要高考了,硬给你爸介绍对象。美人计啊,你爸这下那还有心思学习?最后没考上,人家也没跟你爸。我说,噢,那也不一定是使坏,说不定人家觉得我爸能考上大学,有前途,就想先把关系定下来。我好像知道了真相,但我要保持沉默,爸爸总把高考失败归咎于爷爷,归咎于命,我从小听到大。

总之,命运就此岔开。一个顶层,一个底层。并生出了底层的我。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一个外来务工子女为主的中学,我手一抖,考了次第一,之后在前几名徘徊。我同桌是考不过我的,就算我没听懂老师讲得是什么,我还是能把题做对。可能是每个人的巅峰期不同吧,高中之后,我考不过我那个同桌了,我听不懂的就真的做不对了。

后来,我那同桌考上了985,而我在一个末流211不思进取。再后来,我发现我找不到工作,于是混入考研大军。在我看招生简章看吐了的时候,我那同桌发了动态,已被保送清华大学。

我突然就想起了爸爸的北大同桌,没想到我也有个清华同桌了。那时候并不知道我爸没考上大学是因为情感问题,我还以为那个饥饿的年代不存在情感问题。应该遗传了妈妈,在考研前半年,我就已把思绪压制得老老实实。阻碍我考上的,就只剩智商。最后考上了个中上985,还算圆满。

可这时,学习成绩已成为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到中学同学的朋友圈,想起我考第一那次,她笑着冲我吐舌头,她是个差生。可她如今朋友圈里享受的那些东西,我不知还要努力多少年,才能享受得起。那个年少无知拼成绩的时光,原来那么好。

我的起点是0,他们的起点是80,满分一百分。

我就是那个班上的第一名。

不是一两次第一名,而是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

小升初是第一名。中考是第一名。高考还是第一名。

从不上辅导班,也从不买参考书,有时候很疑惑,就高中的那点知识,为什么就能学不会呢?考600分的难点在哪里?费解。

我最大的烦恼,就是总考第一名,一点竞争的快感都没有。因为这一点,我尝试过转学,偷偷转到隔壁市区的超级中学,我觉得那里会有竞争,但很遗憾,刚去上了一天学,就被原来的学校领导强行绑回来了。

于是,继续是第一名。最高的时候,能比第二名高150多分。

高考手气太臭,语文、英语、大综合全部滑铁卢,但好在还是过了清北线。

一直想考清华,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才发现清华不招理想的专业,所以临时决定报了北大。

毕业后,找了个普通的工作,娶了个普通的媳妇儿,生了个普通的孩子。过着很普通的生活。

要说成功,我自己都不信。工作在大厂,手下管几个人,但不是什么高层,依然是螺丝钉。薪资说差不差,说好肯定也不好。存款一丢丢,估计也扛不住家人一两场大病。

但是,换个角度,成功与否,可能还得看自己的起点来说。

我家八辈贫农,父亲高中文化,母亲几乎文盲。家人多疾,收入微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上学的学费几乎都是借的。零花钱?大部分时间,我勉强能吃饱饭。

去北大报到,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

当时,我穿着我最干净的一件T恤——我叔叔买化肥送的,上面还有复合肥的宣传文案。

不怪谁,那已经是我和我的家庭,做到的最大的体面了。

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我的家庭给不了我任何支持——买房,不要想了,自己解决;找工作,不要想了,不会有任何人脉,也没有任何经验指导;结婚?好在我媳妇家没要彩礼;以及,父母没有退休金,所以养儿防老。

不光是物质上的——精神上,很多时候也给不了,长辈的见识,大部分时间都不值一驳,甚至经常拖后腿。

我拿了一把对普通人来说,最烂的牌。能混到今天这个样子,我已经很尽力了。

人生是一场代际间的马拉松,只希望我的下一代,起跑线能比我靠前那么一点点。


——————————

工作间隙,随手敲的一个回答,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

感谢评论里那么多善意、温情的鼓励。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之所以点开这个问题,盖因“第一名”这三个字——我在学校的外号,就是“第一名”。

而之所以写下这个回答,现在想一想,应该只是想找一个匿名的树洞,跟自己现在的平庸,做一次和解吧。

我现在的一切,拜“第一名”所赐,也为“第一名”所累。

对现状谈不上什么不满和妥协,只是我对自己的人生,一直都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和叙事。

现在,我还在路上。

前路漫漫,天地独行,我亦飘零久。

评论里有一些质疑,这里简单回复交流一下:

1、关于智商。我从不觉得自己智商有多出众,一个很直接的佐证:我的数学成绩比较一般,满分100,基本也就是90-95之间的水平;满分150,平时也就是130+这样,很少能上140分,差的时候甚至能滑到120多。我唯一比大部分人强一点的,可能就是记忆力吧,但远不到过目不忘的地步,不过只要花点时间,把数学课本背下来还是没什么压力的。

2、关于高考滑铁卢。只能说,每个人对“滑铁卢”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如, 高考我的语文是118,英语是133,这个成绩客观来讲,肯定不能说差,否则这在很多人看来就过于装x了。但对于我来说,这样的成绩,是很难接受,甚至一直羞于示人的。除了手气太差,我也真的很难解释,为什么这几科最差的一次发挥,全部留给了高考。这一点,直到现在,内心深处仍然难以释怀。

3、关于转学。有些人质疑说,转学很麻烦,我说得太过轻巧,所以一定是编的。抱歉,说句不客气的——至少在中学阶段,你们对成绩好能召唤出什么样的能量,真的是一无所知。只能说,所谓学籍、手续这些,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愿意的话,这些真的不会成为什么障碍。再说了,高考报名不是面向社会公开的吗?不要学籍又能如何呢?搞不懂这有啥好质疑的。

4、关于分差。能甩第二名150多分,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这一点上,我和你们的心情是一样的。这就像你作为一个职业拳击手,即便你能横扫整个幼儿园,但你一定不会觉得骄傲和兴奋一样——我长期就是这样一个状态,拿第一名拿的我真得快抑郁了。所以,现在能理解我为何要铁了心转学了吗?(ps:最后高考,也就比第二名高了不到100分吧。)

5、关于辅导书和培训班。不买教辅、不上培训班,不是不需要,只是因为穷。当然,这也不证明我有多天才——学校里,老师毕竟还是会发一些零散学习资料的,充分利用好就行了。这里,希望不要对还没高考的同学,传递不好的价值观——不上辅导班,不代表不学习,事实上,我比绝大部分同学都勤奋,不要相信那些不学而知的鬼话。

6、关于杜撰。有人质疑我在编故事,质疑我是不是北大毕业的。哎,无奈了。一个匿名回答,图什么呢?你们觉得是编的,就是编的吧,开心最重要。

——————————————————

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有一些同学还在质疑真实性,非常理解。

作为一个匿名回答,我也并不期待每个人,或者所有人的理解。

按照现象学的理论,我们不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见。信与不信,只是一刹那的先决判断,而这种鸡毛蒜皮的争执,无关对错。

如果这个回答对你有价值,那最好。如果觉得没意义,大可一哂了之。

友善交流,不要伤了和气。因为,不值得。

刚从床底下翻出来了毕业证,好久不用了,还好没长毛。

当然,照片也可能是我盗用的,也可能是办的假证。

如果你还是执意认为这是编的,这就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了。不好意思,我尽力了。

只能说,生活,才是那个更高明的编剧,而你我,都只是这人间剧场的演员。

愿我们在随时到来的剧终前,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

共勉。

——————————

不得不说,知乎让我见识了批判性思维的可贵——

物以稀为贵。

这里歪个贴,交流下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理解。

1、问:为什么你能600分上北大?高考你比第二名高150,所以第二名还不到600?

答:认真审题,是合理提问的关键。

所以,客观地说,这些都是蠢问题。

2、问:文笔这么差,肯定不是北大的。

答:合理推论的前提,是掌握可靠的论据,主观臆断不可取。

你们是不是对清北的毕业标准有什么误解?这是研究了几个清北学生的文章得出的结论?语文不好,清北禁录?

仔细想想,这个推论过程,跟一个人不会骑马所以一定不是蒙古族,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杠?

相信我,清华北大里,文笔比我差得多的,有的是。

3、问:语文118,英语133,成绩这么差怎么能上北大?我成绩比你好才985。

答:有时候,我们需要诉诸一点常识。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两个事物能够比较的前提,是有共同的参照系。

貌似我高考的那几年,很多省份,文科660分左右、理科680分左右,就有可能拿下省状元了。

什么时候,知乎上的清北录取分数线已经700分起步了?是我个人飘了,还是葛军大爷拿不动刀了?

如果我告诉你,19年江苏只要421分就能上清华,你是不是觉得更屈才了?

成绩高低是相对的,水涨船高,水落石出。只有名次才是绝对的。清北录取的本质,不是分数,而是名次。这,很难理解吗?

作为一名战五学渣,对于捡漏上北大这件事,我只能说一声:

承让了。

.......

sigh,不想吐槽这样的吐槽了。

对,你说的都对。

————————————

睡不着,登录刷下知乎,发下还有这么多人评论。

没想到的是,19年江苏只要421分上清华这个梗,居然动了不少同学的“逆鳞”。

因吹斯听。

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如果我拿这段文字改成语文的阅读理解题,考联系上下文猜作者的意图,应该能筛掉不少人吧。(手动熊猫头)

说笑了。借这个树洞,多聊几句。

有同学质疑,考上清北当地是会有奖励的,为什么不买件像样的衣服呢?这很不科学。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现在的我,都觉得确实不科学。

考上清北,一般情况下,确实都会有一些奖励,各种名目、各种形式。至于多少,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应该会有不小的差异。但无一例外,这些奖励,无不饱含着师长、亲友、社会对个人的期许,毕竟,没有谁有义务给,所以我不该、也没资格谈论钱多钱少。

情谊无价。

但,只能说,我家实在太穷了。这些奖励,对当时的家庭处境来说,杯水车薪。我猜,应该等不到我去报到,就已经被医院和药房全数收走了吧。

相比家人身体上的抱恙,贫穷才是不得不面对的更可怕的绝症。它能全方位、立体化地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消磨一个人的意志,遮蔽一个人的视野,扰乱一个人的思考,最后,只留给你一点残留的自尊心。

然后,用不了多久,你自己就会觉得,这点自尊心,不要也罢。

真正处于极度困窘状态下的人,不是你能理解和想象的“人”。不夸张地说,甚至都不能算“人”。

穷人想的跟你不一样。

普通人有一百万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但真正赤贫的人,只有一种,活着。

含泪活着,跪着活着,行尸走肉地活着,不重要,光活着就已经很难了,姿态美不美,管不了了。

那个时候,你不会考虑,要不要买件像样一点的衣服的。

就像沙漠中快被渴死的旅人,会考虑喝到的水是否卫生吗?

不会,有的喝就不错了。

没深切体会过贫穷,同样是没见过世面的一种。只是,这种体会,同样不要也罢。

困了,先写到这里吧。

至少是对世界贡献最大的人。

为人类的科技作出了巨大的突破。



高中常年霸占班级第一的超级学霸,考入清华后被所在院系称作H神,在MIT读博。

偶尔从两条爆炸新闻上看到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出现在C位

一个是美国的“超级高铁” hyperloop:

Safe at any speed

一个是科幻小说中的离子引擎

MIT重新发明飞机:无需燃料,每秒万米喷射带你上天_36氪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707-9

曾经班上的第一名,可能不是最成功,但至少碾压大部分。

当今社会,“全班第一名”这个身份的背后,除了他个人付出的努力和坚持,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环境。

这个第一名已不再是他一个人战斗着的第一名。

因为第一名不仅意味着未来考取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还意味着他所拥有的良好的教育资源。

随手查了下资料。《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里说,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山区,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

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2007-2016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

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

我是90年代在一个三线城市读的高中,当时班里的第一名考取了名校,现在国外工作;而最后一名学渣同学,靠着家里的背景做起了房地产生意,风生水起。

学霸和学渣都混得不错,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却相距悬殊——学霸出身单亲家庭,妈妈从事街道清洁工作;学渣家里做房地产生意,算是今天的富二代。

若把时间线拎到今天,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恐怕会小得多。

如同去年一位北京高考状元所说:“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

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

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

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

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

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

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

可见,作为普通人的大多数,要突破今天的阶层板结,唯有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进阶向上——需要加倍努力地读书,加倍努力地工作,加倍地吃苦奋斗。因为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影响人一生。

事实上,"第十名现象"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是指跟踪调查了上千名小学生,结果发现有些考试成绩前几名,老师非常喜欢的优等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就。相反,班里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的学生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他们往往后来居上。

做不了第一名,第十名也很棒。

上面这些话极有可能被视为鸡汤说教,但作为混迹于职场十余载的人,有些话不吐不快。有句话被说过无数遍: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白非立同学,男,出生于1990年。

2003年初二的一次月考中,白非立摘得了班级第一的桂冠。

意气风发的白非立觉得这是他一辈子巅峰的开始,却没想到,这就是自己今生最巅峰的瞬间。

因为初三那年,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年级前五十名的同学编进了一班,原来在鸡头位置的白非立一下子差点成为了鸡屁股。

经过一年的挣扎,白非立勉强把自己的位置从鸡屁股提高到了鸡脖子,擦线考入省重点高中。

开学第一周,白非立悲伤地发现,自己又成了鸡屁股。

高中三年都以清华为目标的白非立,耗尽全力,超常发挥,把自己拖进了鱼腩985的大门。

在大学里的白非立,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天选之人,自己就是鹤立鸡群,妥妥的鸡头位置,却一次次被身边的“混子”同学们全方位吊打。

毕业后,白非立继续被社会吊打的强度成倍增加,绵绵不可断绝。

兜兜转转,多年以后的某个下午,白非立在给自己的儿子讲自己初中时第一次见识台湾无骨香酥鸡柳的味道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初二的那一个中午,自己看到了当月月考的成绩单和排名,那是他一辈子的巅峰与辉煌。


弗兰克扬:白非立上进记(1)

还行,基本实现了自己吹过的NB,每天都能睡班上的第二名。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阿七
  • 上海上美公司
  • 福牌新零售招商中心Angela
  • 原单皮具货源直供
  • 白小白母婴货源总部
  • © 微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