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分类
微商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微商货源 > 微商代理 >  如何评价现在流行的「丧文化」?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如何评价现在流行的「丧文化」?

发布时间:2019-11-18 18:28:39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恰好今天在公众号更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以下为原文: 丧文化科普|你的身体到底被什么掏空了? 靠你的父母养,直到可以被你的儿女养。
如何评价现在流行的「丧文化」?恰好今天在公众号更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文章。
以下为原文:

丧文化科普|你的身体到底被什么掏空了?


靠你的父母养,直到可以被你的儿女养。

——大宰治


2016年的夏天,以葛优躺为先锋的一场早有预谋的比废大战拉开了序幕。

这是著名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的剧照。

在《不速之客》这一集中,葛优饰演的“二混子”季春生,去贾家蹭吃蹭喝,最终梁天无法忍耐,将葛优从家里赶了出去,葛优以跳楼相威胁,要死要活好一阵,文兴宇最终用“点穴”制服了葛优,随后葛大爷就躺在了沙发上,“葛优躺”由此诞生。

照片中的葛大爷还有头发,穿着优衣库同款碎花T恤,满脸胡茬、双目无神地看着天花板,浑身瘫软地与沙发融为一体,让年轻人们大呼“是我ˊ_>ˋ”,从此,“葛优躺”就成为新一代的颓废代名词,火遍了网络。

几乎是突然之间,一系列与传统价值观大相径庭的流行语爆炸式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从“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到“感觉身体被掏空”,找图这些带有绝望性质的语言成为年轻人新一轮的个性标签,并在其他的社会文化领域同时受到追捧。但其实,这并不是这类被统称为“丧”的文化气质第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 动画丧|《马男波杰克》

马男是一个过气的好莱坞明星,虽然他不差钱,但却迷惘忧郁,并对自己的无力极为坦率,常说“活着的感觉就是自己的尿道被不断地猛踢”,认同“这个世界是一个残酷无情的虚空”,他白天健身,晚上嗑药,生活日常就是不断攻击与被攻击。

  • 表情包丧|sad frog

这只青蛙于2009年首次出现在 Matt Furie 的绘画作品《Pepe the frog》里,嘴角下垂、表情悲伤的他,有着一双随时有泪水可以渗出的大眼睛,戳中了全世界网友的心。

无论pepe被ps成什么样子,无论它在做什么,不变的都是这个沮丧得极其到位的表情,这简直像人生真谛。

  • 网红丧|赵曾良

曾良君早年在豆瓣就是小红人,本人是国外大学建筑系萌妹,在网络上号称是中年秃头大叔,写一些青春年少温暖风故事,转战微博之后,让她真正火起来的却是她对“写作业”这件事的态度。

(赵曾良微博截图)


  • 日剧丧|谷口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男主角)

谷口巧现年35岁,是一位自诩为“高等游民”的家里蹲啃老族,多年以来,他的日常生活就是瘫在家里看书、看电影,生活起居全靠母亲照顾,为了在母亲去世后找到一张长期饭票,他只得硬着头皮和三次元的女性约会,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被人养着”。


到底是什么,让这股充斥着消极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相悖的“不正之风”的丧文化之风吹遍了五十个六个民族呢?所长认为,任何一种流行文化的出现,都不是偶然事件,而一定是社会思潮、现实背景、心理动因、媒介传播潜规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相比于刚从温饱阶段跨越过来的70后、稍稍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80后,90后所处的社会时期有些特别。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进入到新阶段,我们被认为是“在糖水里泡大的一代”,因为我们似乎不必经历贫穷和战争,但同时,这幸福的代价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社会阶级进一步固化,换言之,90后想要在目前的阶级状况中凭靠自身的努力跨越原属阶级、改变命运,几乎不可能——老生常谈的房价压力、刚进入社会就面临延迟退休、城市生活环境进一步恶化、大学扩招带来的学历贬值、独生子女在赡养父母的同时,又迎来了二胎时代……这些压力不一定会被每个年轻人关注到,但它通过各种媒介形式,潜移默化地灌输给我们,最终以无力感的形式表现在以我们为主体的社交网络上。


除却现实压力的部分,90后与前辈们的区别还体现在,他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发展得相当充分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再迷信权威,有着更强的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和主体意识,互联网,也因此成为我们建立亲密关系和自我认同的重要平台。


拿所长自己来说,小学一年级拥有了第一个QQ号,三年级拥有第一个手机(当时还叫小灵通),几乎是在刚刚有了主体意识和对世界产生好奇时,就被便捷的信息化设备填满生活——我们很早就开始了解到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并把这看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载的情况下,90后们很早就知道这是一个风险社会,与一心想要寻求外部扩张、抓住机遇的前辈们不同,我们在还未扩张之时,就了解到投资有风险,创业需谨慎;了解到爱拼不一定会赢,而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可能会过得很舒服;了解到生活很快,一生不必只爱一个人,写情书效率太低,不如群发无主情话效率更高。


网络影响的当然不止信息惶恐,还有自我表达的主动性。自媒体发声的便利带来多元价值表达的可能,我们更加见怪不怪,自恋和自卑水平都空前提高;独生子女后遗症带来被时刻关注的渴望,让我们乐于“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拥有更强的主体意识,“承认自己不行”不再难以启齿,比起强迫自己敬业或友善,我们更敢于直面自我,包括直面自己的脆弱,与自我和解;更希望塑造作为独立个体的新人类形象,“我就是我”,不必有任何扮演和矫饰成分。而我们习以为常的互联网,就成为这情绪最重要的宣泄口。


另一方面,心理机制里的“自嘲表达”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原因。


自嘲,是指通过幽默的语言或行为,嘲弄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既是一种言语策略,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手段。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将个人对自我的意识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受环境熏陶,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即“真实的你”),而理想自我则与之相反,指个体经由理想或为满足内心需要而在意念中建立起来的有关自己的理想化形象(即“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当自身能力无法满足自我期待时,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类必然会产生焦虑,而自嘲,就是对抗焦虑的有效自我防御手段之一。


为了避免他人的嘲笑,主体率先对自身展开“攻击”,这种带有攻击性质的自我评价或放大事实,或避重就轻,往往是不客观的。而主体通过这样的表层自我否定,似乎可以起到“堵住他人之口”的效果,减轻或免受他人攻击,以避免可能带来的更大痛苦——

“我都承认我是个废物了,那你还能怎样对我的人生指手画脚呢?”


正如先前所说,“丧文化”的出现早有苗头,早些年的网络语“屌丝”中含有的自贬性,已经属于年轻社会个体的底层化表征。从“屌丝”到马男波杰克,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力量失衡带来的个体无助感加强,群体亚文化以这样一种形式表现在虚拟世界,几乎是偶然中的必然。


想更好做一个废物吗?欢迎光临废物招待所,所长宠你上天。

微信公众号:good-fornothing

丧文化,其实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在香港开始流行的“Hea”文化差不多。

“Hea”有一种说法是源自英文的hang around,意指“游荡”,也就是“漫无目的地消耗时间”、“懒散”、“无所事事”的意思。可作形容词用,如“hea做”(不认真、随便敷衍地做事),也可作动词用,如“我哋去边度hea?”(我们去哪里打发时间?)、“唔好再喺度hea啦。”(不要再这样无所事事了。)

很明显上面那段是我从百度搬来的。



其实我自认为我一直是紧跟着丧文化的潮流,不是弄潮儿那种(谁闲得没事去弄个浪潮出来啊),而是被浪拍着走,就是那么丧。


现在的年轻人(当然包括我)动不动就喜欢讲“丧”,似乎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精神状态。

唉,毕竟渺茫的发展前景,曲折的前进道路,空虚的内心世界,给谁谁都丧。



在“葛优瘫”的带领下,悲伤蛙、长腿儿的咸鱼、马男波杰克、鲍比希尔等善于散播毒鸡汤的丧文化代表们正在受到90后年轻人的追捧。




下面我就一一给大家介绍下这4位丧界天王。



悲伤蛙Pepe,被大家习惯性称为Sad Frog,漫画《boy’s club》中的角色。刚开始它并没有一炮而红,甚至跟丧都没怎么沾边儿。到2009年一位网友把Pepe“Feels good man”的图中的嘴调过来并配文“Feels bad man”后,Pepe由一只会笑的青蛙变成了一张丧脸悲伤蛙。




Pepe由一只会笑的青蛙变成了一张丧脸悲伤蛙,但正是这张丧脸让Pepe从无名的漫画角色摇身一变成了红遍全球的丧界表情包,连水果姐和麻辣鸡都是它的忠实粉丝。

不过据说现在Pepe已经被国外网友封杀了,因为种族歧视者利用Pepe的形象散播歧视和误导信息,被骚扰得很烦之后,大家都喊着“再也不想看到这只青蛙了”。


长了腿儿的咸鱼,这只留着泪的咸鱼,我没有找到他的名字,因为我懒。

咸鱼的梗出自游戏舰队Collection,俗称舰娘。



据说舰娘有一次冬季活动,全部以甲等难度通过可以获得一枚甲勋章,称为甲鱼勋章;而用丙(休闲)难度通过的人称为咸(闲)鱼,也就是一群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渣。



引申到现实就变成了没有梦想,只想晒太阳得过且过的人。



马男波杰克,一位有知觉和洞察力但因内心的不安与绝望而有自毁倾向的半人半马生物。

《Vulture》杂志的Margaret Lyons对马男波杰克的评价是 “彻底的伤感,我喜欢”。

(写到马男竟然有点忧郁,不说太多,自己看动画片去吧)



而最后这位美国小胖子来自动画《King of the hill》,名为鲍比希尔。与前面几位的不同,在我眼里,他完全是靠自己的面瘫脸以及发神经在丧界占领了一席之地的。

他家的邻居也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中年大叔,偶尔也散播点儿负能量什么的。



硬盘和手机里要是没存上百八十张鲍比希尔,简直不好意思在朋友圈传播负能量。




关于现在的“丧”风气,各路人士都呼吁要及时制止。但我觉得那些喊丧的年轻人,其实依然在卖力工作生活,挣扎于眼前的苟且,喊丧不过是他们情绪的宣泄口而已。

又或者是嘴上用丧标榜自己,成功了在旁人眼里很厉害,失败了也有个台阶下,一举两得。

但我奉劝各位,为无法改变的现实或无法预知的未来,让此刻沉浸在丧的悲伤中是对当下最大的浪费,有时你觉得很糟的事情,其实不过是你的臆想,所以不如开心地活在当下吧。






这里有个公众号

小编会直播吃屎的那种

听说最近还准备众筹去变性

千万别在微信搜

万万不要关注

529D实验室

丧不是一种流行文化,而是一种态度集成。

我就是一个挺丧的人。

对生活秉持着放任自流的态度,走到哪儿就是哪儿,死在哪儿算哪儿,能活一天赚一天,吃喝拉撒满足了,就达到我生命中的大和谐了。

我由衷地无法理解那些个每天都好像活得积极向上阳光明媚的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发掘着贫瘠生活中所剩无几的沃土,然后兴高采烈地在上面插上理想的小红旗。

我不是羡慕,也没有鄙夷,只是单纯地,无法理解。

这种隔阂类似物种间的生殖隔离。

我甚至恶毒地揣测,那些一次一次乐此不疲地谈恋爱的人,会不会每次做爱都有个小人人在旁边给他助威呐喊,

“一二一,一二一,哎哟干得漂亮!”

我啊,谈过三段失败的恋爱后,看到街上穿情侣装的人,都只觉得他们像一幅喜庆的对联。

遇到编辑催稿,越写越急,手一抖,文字洒了一地,洒了也就冷了,索性不要它。

像一支掉在地上的冰淇淋,胳膊也在融化,腿也在融化,捡不起自己,只好垂头丧气地融化在五月的日头里。

那天跟人聊天,说起自己理想的生活,我说,

“想在做人累了的时候,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就变成了一只小动物,然后越跑越远,彻底远离心事重重的生活。”

以上。

我买了葛大爷同款季春生碎花短袖还有咸鱼王披风!!!

我从小到大都是很没精神,喜静不喜动,不喜欢出门,喜欢看电视打电脑不喜欢运动,不喜欢和小朋友玩,请让我自己静静地自high,不要叫我,我饿了自己会吃饭,不用管我。

爱睡觉,睡觉真是我人生的头等大事,上学一直是特困生睡神教主,早起狗带,晚上精神似疯狗。

昨天周日,我周六晚上11点睡到周日下午3点,我已经起的很早了。辛苦工作一个周,我只想睡觉,别叫我起床,叫我起床的人都是心理变态。外面太热,我不想出门。太阳还没下山我为什么要起床。

我很丧,我老板都说我可以去丧茶家当吉祥物了!!!!

拒绝鸡汤拒绝正能量,我缺的不是阳光是钱呀!!!!!

我的人生梦想是做一个在长辈眼里不结婚不要小孩不喜欢说话心理变态的有钱咸鱼王!!!!!!

做王很难得!!!!没钱怎么做王!!!!!

所以我每天8点半要上班,为了赚钱我还是会起床的,周末让我睡觉不好吗?????

不用叫我出去玩,我不逛街,我只想睡觉!!!!!!!

我的朋友圈全是绝望的毒砒霜,配合表情包风味绝佳!!!!

哟哟哟!!!!没想到我生存这么多年的态度,竟然形成一种文化。

生活已经很不易了!!!不让我发泄出来我会爆体而亡的。

利用负能量来挣钱,这tm难道不是正能量?

01


算是当今社会巨大压力的一个出口吧!

作为年轻人,我们涉世未深,也能从自身的经历感知,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凭借自身努力实现阶层跃迁越来越难。

而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青年一代价值观更多元:既然仅凭努力不一定能成功,那可不可以允许我们偶尔躺下来歇歇呢?

之前看奇葩大会有一个女孩然我觉得很心疼,她其实很美、漂亮 、清新 ,不是网红。

她一上场就是一个满满的微笑,可每一处的表演 让人觉得尴尬。

她说玩过一个游戏叫“匿名吐槽”,借此马东揭开看她的面具。

马东说,Ta年纪轻轻老给我一种阅尽沧桑却依然保持着乐观态度的感受。

马东说这是她的时候,她的笑停止住了。

原来大三那年,她的父亲突然离世,这对她是毁灭性的打击。

她轻描淡写的说着,我不会和别人去叙述这些,因为我不希望别人可怜我。

最后她也离开了奇葩大会这个舞台。

四位饱经风霜的导师,站在一定的高度看我们年轻人。或许真的比较容易的能看见,我们在隐藏什么,在又在追逐什么。

节目组希望她能够真实的面对自己。这没有错,但有时候或许面具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点的安全感,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揭开它时,可否让我们暂时带着呢!


02

我觉得丧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面具。

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焦虑与迷茫。

而“我很丧”的自嘲,不仅能降低自我和别人的过高预期,还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武器。

我们或许平时真的表现的很丧,很颓废。我们或许真的在逃避一些事物,我们也知道逃避不是一件好事,但可不可以暂时先不要摘开我们的面具。让我们先带着面具,做一些只想让自己知道面部表情。带久了,我们也是知道摘下来透透气的。

我们叫嚷着“不想上班”“不想上学”,并没真想“躺一辈子”啦。我们想做更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但眼下没找到而已。我们也许有些好高骛远,却能不为世俗意义的成功所累,直面惨淡的人生。我每天假装热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已经够累了,就让我丧个五分钟,再自习两小时。

也许我们的历练不多,但我们的心其实很敏感,我们清楚,有时候我们用心想要表达和展现给别人的东西,未必能被别人理解,需要,接受。于是我们开始隐藏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开始变得假不正经。


03

有时候我会想,我们所谓的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不是也只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替自己想呢。我觉得每一个人都权力选择以何种形式去对待这个世界如果表现的丧一点能让我们更开心,拿为什么不呢。真善美 ,三个字。不是并列,是递进啊。

如果有人旁敲侧击让我们万不得已,或者无可奈何说出内心最柔软的东西。除非是爱,否则都是伤害。

而“丧”的心态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个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很多想法、行为确实不被我们的父母辈理解。

我的父亲总是和我说他小时候,吃个鸡蛋,那是奢侈品。父母辈总会羡慕我们这一代多好啊,什么都不缺。 其实如日本导演大岛渚说的,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青春都是极其伤身的没有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

我们有我们的轰轰烈烈,父母辈也有他们的乘风破浪。很多人,都给90后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其实我们也不过只是这个时代的产物而已

这个世界不仅仅是90后,00后的,也不仅仅是80后70后等等的。这个世界是我们大家的,我不评价丧文化或者鸡汤啊、毒鸡汤的好坏与否。也不评价00后、90后 80后 等 到底哪一代好。

我只想说我希望大家都能对这个社会多元价值观多一份体谅和尊重。

只是想向 “高能耗的‘青春’生活致敬” 而已消极颓废,自我嘲讽。丧文化出现在我们的视线,掀起一阵丧的狂潮,丧茶,马男波杰克,咸鱼表情包……当代大学生俨然成为垮掉的一代,不求上进的一代,苟延残喘的一代,被现实锤在地上却选择躺下来的一代。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竟然如此置《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于不管不顾,抛弃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重拾资产阶级的趣味,将自己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位置抛之脑后,实在是大为不妥。沉思了五分钟,脑仁发疼,只好拿起手机,点份烧烤,然后继续瘫在椅子上,隐隐感觉,相比正能量,恐怕丧更符合人们的观感,和每天苦逼的生活。

二十年前的高考是独木桥,今天依然是,但战场已经扩展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乃至出生前。高考更像是一个衡量阶级的尺,而非鲤鱼跃龙门的路,毕竟生活在我们求学的城市是如此的艰难,以至于名牌大学毕业生争相转发《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非典型985》一类文章。矫情么?我不觉得。小学时,考上重点初中是目标,初中时,考上重点高中是目标,高中时,考上985和211成为了广大学子的目标。可是考上了,又能如何,房价飙的比老司机的车还快,加班比休息的总时间还多,奋斗的城市不想让你留下生活,留下的生活也不太像生活了。奋斗十几年的目标,看来是为了找一个环境优雅,高楼林立,外卖丰富的工作环境,加班到十点起步,然后回郊区租的房子修仙到天明,哦对,可能还得快一些,不然连地铁末班都挤不上了。

这好么?这很不好。都有人说了,年轻人不要总熬夜。对于天天修仙的人,是不是极大的破坏了社会的正常风气?万一身体扛不住倒下了,是不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万一倒在工作岗位上,说不定还会有表彰,宣扬这种吃苦耐劳不怕死的精神,那你是不是想借此出名,是不是想让大家学习一番这种反人类的精神?这么看来,对于修仙的人该不该收修仙税?

应该啊,简直太应该了。人们的幸福感应该来源于红旗的号召和标语的震天响,来源于思想教育开会和政治工作的落实,来源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和无上荣耀。而我们这群不争气的新一代,竟然将幸福寄托于如此现实的东西,住房,工作,休闲……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痛不痛心,羞不羞耻,惨不惭愧?怪不得有人批评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是缺乏信仰的一代。批评的太对了,眼里都是钱,钱能带来幸福么?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过去多年,无力者还是老样子,悲观者找到了新方式。相比于红头文件的号召,我们一定是过的假生活。回到丧文化来,丧茶的快闪式店铺估计不会做大,估计也不会成为全国连锁,因为这不是我们的主流,因为今天,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主流存在。


抓紧时间做一条咸鱼吧,不然可能连咸鱼都做不成了。2009-2014之间我开玩笑地自称“中华全国可悲委员会主席。”现在回想过来,竟属于丧文化的一部分。可见,30-35岁之间,男人要面对消极情绪的心理问题。我一向认为,人过了三十岁,心态比能力更重要。每一种文化产生必然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因素。
中国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大。而社会奉行结果论,成功学与拜金实用主义。
这种生活压力之下,广大的金字塔底层人民,尤其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薪阶层。既受过高等教育,有审美品味、生活追求,又没能掌握社会财富,得不到期望的社会评价。
而且丧文化语境里所谓的“穷人”并不是指真正贫寒的人,而是“不富”的人。所以他们看清了这样一点事实——追求带来痛苦。
所以为了解决“不努力的愧疚感”“努力了也没成功的悲愤感”与“成功了又觉得毫无意义的虚无感”,丧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消解所有的意义。展现出对抗主流价值观的“丧”态度,不去攀比,不去追求,不去争取,不去证明,也不去信仰。
所以,丧文化是大学生阶层主要矛盾的缓和剂,其产物(动画,音乐等)一出现就被喜爱,得到广泛传播,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果现在仍是一个蒸蒸日上干劲十足的时代,大学生是不会喜欢这些的。

丧文化也并非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他与魏晋狂士,欧洲的浪漫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垮掉的一代,披头士,颓废文学等等,都有亲密的血缘关系。虽然如今有一些新作新意(比如我很喜欢的草东),但也算不上是古今独创。


觉得有一点没聊明白补充如下
Q:丧文化消解了哪些意义,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A:责任、成就、商业化。这些都是主流价值观(但不是官方意识形态),进入资本主义,不,进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后,我们的一切都变得有价了。时间智力体力肢体(保险)都可以用钱来衡量,就是说都可以出卖;同时,美酒跑车豪宅代表的“上层身份”,名流party美女,也都是可以买过来的。这就是人的异化,但是当你否认这一切时,你就能回归。你什么都不想买回,也就什么都不用出卖。所以无所谓损失,也无所谓成就,无所谓成就,也就无所谓责任。安心做一条咸鱼,享受当下的轻松。
但是更有意思的是,丧文化自己就商业化了,你们都不工作不学习,让卖咸鱼抱枕的人赚到笑……

谢邀。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情绪低落,不想上班。没有目标,甚至,都没有欲望。

你确定自己没有抑郁症,好像也没遇到什么大麻烦。

恭喜你,你赶上了现在网上最流行的,“小确丧”。


最近一年,“小确丧”“丧文化”“丧现象”,隔三差五就出现在时间线上。

葛大爷的销魂姿势,打雷姐的迷幻嗓音,马男波杰克的颓废金句,都扎到了我们脆弱的小心脏里。

作为葛大爷和打雷姐的迷弟,我得承认,很多年轻人的生活状态,真的很“丧”。



但是,我们可千万别以为“丧”是当代青年的特色。“丧”的曾用名包括:颓废、浪荡、犬儒、忧郁,等等。熟悉魏晋史的人都知道,当时的年轻人,比今日的年轻人“丧”多了,只是当时没发明“丧”这个词儿而已。



今年的“丧”话题尤其密集,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时代进步了,我们对青年人越来越宽容了。十几年前,“颓废”还是一个彻底的贬义词。而今天,我们往往会多一些理解和关心,青年人也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二是,“丧”被当成一种的营销噱头。甚至有商家竟卖起了“丧饮料”,做起了“丧产业”。为了博人眼球,营造出一种人人皆丧的幻觉。

归根到底,“丧”只是青年们的一种自嘲和宣泄。



当我在朋友圈里发“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时,我并不是真的打算自暴自弃。我只是想让小伙伴们点个赞,一起抱团取暖而已。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于忧虑,着急感叹“这代年轻人不行”。

但是,不忧虑,并不是不重视。

所谓的“丧”,说白了就是“不开心”。

我们的历史传统,讲的是忧虑、严肃、沉重。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管开不开心呢?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正如那句话:“人在饥饿的时候,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人在吃饱了之后,就需要解决无数个问题”。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开不开心,很重要。在经济日渐发达的今天,如何让青年们开心,尤其是积极地,阳光地,有建设性地开心,也该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了。




“丧”的背后,有许多社会因素。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许多青年从乡村到了城市,从小城市到了大城市。离开了亲人故乡,丧。

随着婚恋观的进步,人们更重视“三观相合”“诗和远方”“有趣的灵魂”。有趣的灵魂却没钱,丧。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职业被新技术所取代。还没准备好就被淘汰了,丧。

随着沟通渠道的多元化,“代沟”越来越明显。跟父母聊个天都难,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经济增速趋稳的今天,国家迎来了新常态,每一位普通的青年人也面临着新常态。宏大的时代浪潮,最终都会体现在,具体的个人命运里。

要改变全社会的“丧”,要靠实打实的经济利益,要靠国家、企业、学校等各方的共同努力。综合国力越提高,劳动分配越合理,就业政策越完善,青年们整体上就会越积极。

而要改变我们每个人的,具体而真切的“丧”,则需要我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

没有人能一生顺风顺水。遇到困难,我们不必强颜欢笑,非逼着自己好起来,这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可以给自己一点时间疗伤,但是,也不能给自己打上“丧”的标签,然后沉溺于此,甚至以“丧”为荣。

我们可以采取很多积极的行动。比如运动,让汗水和多巴胺洗去烦恼。比如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摄入,以身体健康“倒逼”心理健康。比如尝试一点简单的改变,每天6点起床,每天读一千字的洋文,用一个个微小的成就来建立信心。

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不妨马上开始着手,切勿求全责备,以致走不出第一步。如果确实解决不了,要学会求助,求助都解决不了,要学着接受。

总之,大处思考,小处着手,踏实迈出每一步。

其实,“丧”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这就好比是“疼痛”。疼痛是人类千万年进化带给我们的强大本能。假如你能感到疼痛,说明你知道自己受到了伤,就可以赶紧采取措施。但假如你感受不到疼痛,那么再小的伤口,都会因为得不到救治,而造成危险。

最近,美国法官罗伯茨在儿子的初中毕业典礼上发言,就被称为“丧燃”,体现了“丧”的积极一面。



"通常,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都会祝你们好运并送上祝福。
但我不会这样做
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Now the commencement speakers will typically also wish you good luck and extend good wishes to you. I will not do that, and I’ll tell you why.

“在未来的很多年中,
我希望你被不公正地对待过,
唯有如此
你才真正懂得公正的价值。”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years to come,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

“我希望你遭受背叛,
唯有如此
你才领悟到忠诚之重要。”
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抱歉的说,
我会祝福你时常感到孤独,
唯有如此
你才不会把良朋益友视为人生中的理所当然。"
Sorry to say, but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t take friends for granted.

“我祝福你人生旅途中时常运气不佳,
唯有如此
你才意识到概率和机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进而理解你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命中注定,
而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
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

“当你失败的时候,
时不时地,
我希望你的对手会因为你的失败而幸灾乐祸,
唯有如此
才能让你意识到有风度的竞争精神之重要。”
And when you lose, as you will from time to time, I hope every now and then, your opponent will gloat over your failure. It is a way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manship.

“我祝福你会被忽视,
唯有如此
你才会意识到倾听他人的重要性。”
I hope you’ll be ignored s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others,

“我祝福你遭受切肤之痛,
唯有如此
才能让你感同身受,从而对别人有同情的理解。”
and I hope you will have just enough pain to learn compassion.

“无论我怎么想,
这些都将在生命中必然发生。
而你能否从中获益,
取决于你是否能从你的不幸中领悟到想要传递给你的信息。”
Whether I wish these things or not, they’re going to happen.And whether you benefit from them or not will depend upon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message in your misfortunes.


毕业典礼上,通常人们都会互相祝福。前程远大,一帆风顺。而罗伯茨却祝大家遭受孤独、背叛、失败。

为什么?因为只有当你遭受孤独、背叛、失败,你才知道友谊、忠诚、成功有多么可贵,你才能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能力。

正如中国古话说的:“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人生之路上一定会有大量的坎坷。与其在坎坷来到的时候等待被碾压,倒不如先练就一副钢筋铁骨,笑着迎接挑战。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恋爱吧,就像你不曾受过伤, 跳舞吧,就像台下并没有观众, 歌唱吧,就像世上只有你的声音, 工作吧,就像你不是为了金钱而来, 生活吧,把每一天都当成是最后一天。

人生之路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给自己信心,给他人温暖,给世界时间。


————————————

本文作者:团中央知乎团队 @姜元昊

在丧文化大范围流行之前,有一小段时间,流行的是“童年记忆”

童年时候吃的硬质糖果和零食、童年玩的塑料小兵和百变小樱卡的图片被搬到社交平台上展览,大家狂热的转发,想要以此抓住童年的尾巴。

很不幸,这些食物和玩具到现在都还活着,被“童年记忆”感动的热泪盈眶的人们买到了它们:高面粉的虾条、代可可脂的“巧克力”、不会动也不会发出声音的兵人、只会滋滋滋转的溜溜球……

人们咔咔拍了几张照片,配了三个笑cry的表情发到了朋友圈——告诉大家我很有趣,我依然童心未泯。

之后,再也没有把它们捡起来。

人们不禁感慨:“小时候吃的人间美味,好像并不好吃;小时候攒零花钱买的玩具,还没有LOL有意思……”


人们曾以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无趣是因为像LOL这种形式单一的娱乐束缚了自己。

其实不是,感到无趣不是因为得不到快乐,而是因为快乐得到的太容易,以至于感受不到来自它们的快乐。

·

“屌丝文化”盛行的时候(大概就是童瑶被抓的那段时间),就已经到了丧文化诞生的前夜了。

“屌丝”一词,比“loser”温和,比“失败者”多了几分自嘲。

“屌丝”们似乎永远在不好不坏的状态下生活:永远被女神拒绝,却永远拒绝不好看的追求者;永远不是人群中最差的那个,却永远都做不到最好。

屌丝文化的接受者们给身边的各种事物打上了屌丝的标签:比如搬砖、小鹿乱撞的表白、通宵达旦的复习。

因为:

搬砖的都是屌丝,不是屌丝就应该分分钟五百万上下;

表白时小鹿乱撞的都是屌丝,不是屌丝就应该让女神倒追你;

通宵达旦复习的都是屌丝,不是屌丝就应该打一夜LOL然后考年级第一。


“屌丝文化”的本质,不是接受平庸,而是拒绝平庸。从天赋上拒绝。

·

丧文化恰恰与屌丝文化相反。丧文化的接受者们承认努力的重要性,也承认天赋对努力效果的影响。

他们没有过高的物质追求(只要一张舒服的沙发还有wifi空调和西瓜),但满足不了自己日益膨胀的精神需求。

“道理我都懂,但我做不到。”就是丧文化接受者的真实写照。

互联网上充斥着新一代鸡汤:“你应该变得更好!只是缺少了我这种方法。”

阅读、健身、努力工作、逃离城市、远离网络……每一句话都正确。但为什么人家可以坚持健身五年,工作之余一年阅读几百本书,我不行?

我一本没插图的书都读不完,我下雨了就不出去跑步,我坐在图书馆玩手机,我天天点外卖,我游戏卸了又装……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


丧,是接受平庸,却不甘心。

“丧文化”掩盖的其实是这一代年轻人的焦虑。

从象牙塔迈入社会,许多人慢慢发现“丧”比获得快乐容易太多。摸爬滚打数年,结果往往是肚子大了,理想却瘦了。


发展前景过于迷茫,前行的路过于曲折,固化的阶级难以打破,孤独与匮乏是当下年轻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每当从繁琐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或是倍感生活压力、心情低落时,所谓的丧段子总能一语击中内心,引起无限共鸣。“丧”作为一种自嘲和排解压力的方式出现,如同喝酒来释放情绪一样。或许解决不了终极问题,但调侃一番,生活继续,醉了醒了,就是明天。



哲学教授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一书中写道:“‘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

每一刻,我们都需要与自己、与城市、与生活和解。散发着颓废和绝望的“丧文化”兴起,就是年轻人在洞悉并受困于自己的无可奈何之后的一种自嘲式的无力反抗。


生活在一座城市,人们爱着抑或被爱着,快乐着抑或悲伤着,欢聚着也孤独着。面对避免不了的令人抓狂的生活,我们各有情绪,或与之战斗,或无奈戏谑。


丧文化的流行,并不意味着年轻人放弃生活,只是这背后的孤独与焦虑,需要被关注。

昨天晚上,王菲女儿窦靖童被“出家”了。有视频流出,宗萨仁波切亲自为她剃发,换了个新发型。

没想到却上了热搜,原因是:很多人以为她真的出家了。纷纷调侃说她这是为了响应“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的时代号召。

窦靖童工作室只好无奈回应:把头发剃光只是为了让头发重新长。

窦靖童虽不是来真的,但最近却听说很多90后,都“出家”了,而且是因为这样一些事儿:

刚把郁闷烟点上,公车就来了——来就来吧,掐掉就好了;

司机把车停在了不远不近的地方——那就自己走两步吧,当热身好了;

双十二购物车装得满满的,一犹豫没付钱,货被抢光了——那就算了吧,当是老天想帮我省钱好了……

性冷淡的的概念已经过去,现在一地施主黯然神伤:诸事随缘,与世无争

真正的佛听到这里,怕是都要嗔怒。

人人自称“佛系”,可在现实中还是自带一身抖不掉的欲望。

你只是沉浸在丧里

一串微信群都改成“消息免打扰”,以为这样就能拒绝信息碎片化;谈恋爱心如止水,吃什么逛哪里随便挑挑,能消磨时间就行;工作得过且过,还能把人开除咋地……

自以为在乱世中凭一颗强大的心修行,眼里耳中都不染凡尘,实际上,却是放纵自己,持续对生活无感。

看似是最随意的一种生活,也不需要挣扎和拼搏,但这种状态有多可怕,很多人可能都没想明白。

上学时,早上一睁眼已经快中午了,反正起床也来不及上课,索性继续躺着,“偶尔懈怠,没必要太纠结”;

平时和同学没什么沟通,拍毕业照的时候,都没兴致叫人来捧场,“反正也不会再见了,都是过客,没有缘分就别强求了”;

毕业了,学校让填的就业意向太复杂,随便选选,能混过去就行了,“能不能找到工作另说,实在不行就闲一年”;

到了工作,除了因会扣工资不敢迟到之外,延续和大学一样的心理状态:差不多就行了。

这不是无欲无求,而是一种无意义感,丧只是它的一种表现方式。

对于拥有这种感觉的人来说,内心的愿望都处于僵死的状态,对于外部给予的刺激也没法给出积极的反应。

习惯了行尸走肉的生活,连自己的欲望是什么,都没力气看清楚了。

欲望不易察觉

深夜发了条朋友圈,没人点赞。可以安慰自己说无所谓,但关注点赞的本质,还是在乎别人的那一点肯定和赞同,这是人对认可的欲望

双十一就算清空购物车,还是会觉得没买够。明明占到了“便宜”,却总觉得缺点什么。这是追求快乐满足购物欲的过程

没工作时想找工作,但做了一段时间又会觉得薪酬不满意,所以跳槽。这是因为欲望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时机有不同的欲望……

欲望,就像木桶壁上一定会有的洞,只是每个人的洞,位置都不同。

有些人的洞在桶底,水终究要流干,这样的人也总会被掏空;

有些人把洞移到很高的位置,桶里的水流到一定程度就停了,所以总能及时止损。

歌手李健曾在一档综艺节目被打上“禁欲系男神”的标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他提起自己十分不认同这种说法:

欲望随处可见,本不分善恶,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全在于人对它的把控和理解。

超前消费背上过多债务

丰富的物质,每天都在刺激人的感官,造就了太多欲望。

这些欲望越堆越高,变成了填不满的沟壑。购物欲仅仅是其中之一。

网红博主们不厌其烦地鼓吹:一等女人会打扮,二等女人才节俭。努力地营造出一个幻境:涂上TF口红,挎着LV包包,你就能牛逼闪闪。

但他们只告诉你如何花钱,却没教你怎么填补剁手后留下的缺口。

前天,豆瓣有个帖子火了。

一位自称是大三女生的网友爆料:自己单亲,妈妈每个月工资3600元,所以自己的生活费每月只有1500。而她又很喜欢买化妆品,根本停不下来,所以前前后后贷款了4万多元。

现在自己已经做了两个月援交,赚了一万多,很纠结应该先还贷款,还是先买香水口红。

人傻钱少的姑娘,用身体当筹码,以为找到满足欲望的捷径。殊不知她拿到通往满足无限物欲的钥匙,才是噩梦的开始。

某财经栏目在谈及“被消费的月光族”时,提到年轻人很容易为虚荣买单。

明明家里没钱,自己是学生党,用的却是腊梅神仙水;

爱去高级餐厅,因为拍照片发朋友圈,会让自己更有面子;

每过一个节日,就要求伴侣送花送礼送红包。或者在商家促销活动的引导下,疯狂购物。

装点门面,让自己看起来有钱,是很多人都在做的一件事。但太过强调金钱的作用,就是一种自我矮化的绝症。

庄子说,嗜欲深者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贪婪无度,就会错过许多好的机缘与福报。

据官方数据,今年双十一,花呗临时额度提高了1760亿。许多还在校园的学生,额度都被提到了1万多。

超前消费固然无可厚非, 却不得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24岁的马逸清,入不敷出,经常用信用卡购物,或者从网络平台贷款。

同时,他也会求助父母。

“(缺钱时)我就向他们要,他们总在我遇到财务困难时支持我。”

马逸清的母亲说,家里人会用这个开玩笑:

“我会说这是借钱,他会说自己当然同意。但至少到现在,他一点也没还过。”

对待欲望的方式影响人生走向

《东京女子图鉴》最后,女主挎着男闺蜜走在街头,迎面走来一位女子,穿着当季新款,挽着完美的丈夫。

这时女主心里想的是:“一起加油吧!因为想得到的东西还有很多!”让电视剧在意味深长中结尾了。

贪婪和妒忌,这些心思人人都有。

想过更好的生活,肯定需要一些什么;需要什么,就想着怎么样得到。

一边劝自己适可而止,一边又想到了,接下来想得到的东西,这再正常不过了。

只不过,追求欲望也要守住底线。

寓言故事里,渔夫的老婆起初只想要新木盆,但在得到新木盆后,她开始想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想做贵妇……直到最后,她的欲望变成了,要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隶,这就已经丧失了理性,越过了界限。

余光中曾对“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做解读,他认为,这句话展现的是,内心里欲望与理性这对矛盾的调和。

欲望将人拖向尘世,拖向原始;但理性则使人无限向上攀升,接近上帝。

在2013年的一次采访中,章子怡谈到,没有接那么多的好莱坞戏,主要是因为好莱坞提供给她的,大多是龙套角色,不足以让她为之努力和付出。

好莱坞知道亚裔挤破头都想争一个角色,所以会欺负亚洲演员,甚至薪酬都会减半,“凭什么我们变成廉价劳动力呢?我有时候就咽不下这口气。”

人人都知道章子怡有野心,这是她的欲望。

但她不会接受好莱坞随便给的角色,因为她觉得不公平。这是她的理性:明确了解自己的欲望。

真的无欲无求,不是凡人的境界。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曾说,“我们只有在欲望得到满足后,意识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在欲望满足之前,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将付出的代价。问题并不在于我们真的不想要那些我们憧憬的东西,而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欲望的本身。

用禁欲来包装欲求不满,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谎骗。

“东子,知道丧文化吗?”正吃着饭,朋友突然问了一句。

“知道,不就是一帮无病呻吟的人搞的一些无病呻吟的东西?”某东不屑。

“别这样说啊,丧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啊。说起来,”朋友突然来了兴趣,“你给人的感觉一直很乐观,东子,你绝望过吗?“

“没有!”某东摇头。

“不可能吧,是人都会有那么一刻会失去信心——“

“我不允许!“某东一脸认真,“我不允许自己绝望,人为什么会绝望?因为理想在现实面前破灭了。我不会让自己走到那一步的。我啊,会一直坚持让自己乐观积极地面对着一切的。”


“某东还是老样子啊。”送走某东后,朋友叹了口气,“所以说,你还是吃掉他吧。”

“为什么要我这样做?”一旁传来了不满的回答。

“因为你是他的影子啊,”朋友看着自己面前这个长得与某东如出一辙的存在,“你可以吃掉他,并且代替他成为某东。”

“我问的是为什么你希望我吃掉他?”影子皱了皱眉头,他没想到某东会有这么一个可以和影子对话的朋友,更没想到,这朋友与他对话的目的就是想让他吃掉他的主人。

“因为他崩得很紧。人是拥有理想同时面对着现实的生物。但人很多时候会对理想过于盲目,这会让理想成为人的负担,而一旦这负担超过临界点,”朋友一脸担忧,“人会崩溃的。我不希望东子走到那一步,而且我感觉,他差不多要撑不住了。”

“所以就要我去代替他?”影子有些激动,“我是影子,影子就只是影子——”

“你不是,”朋友盯着影子,“已经吃过他一次吗?在他小时候,在他决定自杀的时候。”


“恶心,还丧文化!”某东摇摇头,合上了电脑。

某东不理解,某东不明白,人为什么要这么消极地去面对很多东西,并以此为乐?这样有用吗?消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作为一个曾经差点被丧吞噬的人,某东对于丧总是下意识地警惕着。

在他很小的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因为各种情况,他曾经绝望过,崩溃过,然后在某一天,在他想干脆一了百了的时候,他被黑暗吞噬了,然后有一个戴着面具的家伙出现了,他递给某东一包种子,

“没事的,去把它们种下吧。”

“这是?”

“理想。只要你保持积极向上,只要你能乐观下去,它们会长大,它们会开花结果,然后,一切都会好的。”

某东半信半疑地接过种子,然后他感受到温暖涌上心头,他觉得有什么在心中生根发芽。

是啊,会好的,人生有什么迈不过的呢?

就这样某东挺了过来,他变得积极向上。


“那次不一样。”影子摇摇头。

“不,一样的。”朋友看着影子,“那时候,他被现实吞噬了,你告诉他理想。现在,他快被理想压垮了,你该跟他聊聊怎么去接受现实了。人生很多时候,是一个轮回。”

“不一样的。”影子用力地摇着头。

“唉,”朋友叹了口气,“你知道吗,丧文化挺流行的,你觉得是为什么?”

“因为人本质是懦弱的,人会胆怯。”

“我觉得。是因为不甘。”朋友端正神色,“丧本质上,其实是以退为进。如果是纯粹的胆怯,那就不是丧了,是颓,是视而不见,是假装不知道,选择丧,其实是去面对丧。”

“面对又能怎么样?”

“不怎么样。但至少,这是一种态度。维持积极向上很好,但很累。”朋友皱皱眉,“你不觉得,某东已经是为了积极所以积极吗?积极像是他的假面,他已经有点脱不下来了。你觉得他是真的乐观?不是的,他其实在自欺欺人,他在逃避现实,他在用理想自我麻痹,这会毁了他的。”

“我,”影子沉默了良久,“考虑考虑。”


“这是哪?”察觉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地方,某东有些意外,“这感觉,我实在做梦?”

“你好。”很熟悉的声音,某东打量着突然出现的戴面具的人,猛地反应过来,“是你,是小时候的那个你。”

“你过得好吗?”对面开门见山。

“啊,一般……不太好吧。”某东的神色有些复杂,不过他很快便笑了笑,“不过你放心,我会积极向上,我会乐观,我不会放弃。我会一直相信自己的。”

“你,累吗?”

“累?”某东愣住了,“疲倦倒是有点。有时会有点搞不明白自己到底想干啥了。我虽然一直坚持正能量,但总觉得,有时会有些怪怪的。”

“你知道丧文化吗?”

“放心了,我不会的,我是积极向上的。”某东做着保证。

“你哭过吗?”

“啊?”这突然的一问让某东有些措手不及。

“就是宣泄,就是释放,就是自嘲。”戴着面具的这位,有些激动。

“……我会积极向上的,我不会妥协的。”某东沉默了一会,没有正面回答。

“这样啊……对了,”对面似乎决定了什么,“想去一个地方玩吗?”

“什么地方?”

“一个您能真正面对自己的地方。”


某东醒了。

这梦,有点怪啊。一个真正面对自己的地方?我不是一直在……在,啊咧,怎么有点,有点想哭?

某东抓住头发,他突然感觉有什么涌了过来,如此汹涌,如此让人措手不及。

“奇怪,我怎么会这样?不应该啊,我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啊。”

某东没注意到,他的影子消失了。


“所以,你决定吃掉他了。”朋友打着哈欠,看着突然出现的影子。

“是的。”影子点了点头。

“说起来,”朋友揉了揉揉眼睛,“被影子吃掉的人,会被影子代替,那他们本人会掉进自己内心的世界吧。”

“是的,”影子点点头,“他们必须去直面一些东西,而在完成某些事前,他们无法回到现实。”

“那我要和你待一段时间了。”朋友笑了笑,“在你吃掉他以后。”

“是的,但只有一段时间,”影子一脸执着,“他,一定会回来的。”

“嗯。那我们就一起等吧,”朋友伸出手,“等那个家伙真正能面对自己后回来。”

“好的。”影子握住了朋友的手。



影噬:决定

类似于毒鸡汤火起来,因为受够了啊。

受够了朋友圈爆款的正能量。

受够了领导跟你谈勤奋和奉献。

受够了从00年翻新到17年的鸡汤故事。

受够了一大堆看起来光伟正实际没什么卵用的屁话。

受够了全世界告诉你要向上,你要努力,你绝对不能松懈不然就会被抛弃。

受够了那种对负面情绪避而不谈掩耳盗铃的态度。

脑子里发出一个声音:"我为什么一定要像被绑架了一样努力?"

"我不想走了,想趴着晒晒太阳不可以吗?"

就好像宣泄一样,那些无法启齿的疲惫和厌恶,全部借着"丧文化"表达出来。

借着"丧文化"理直气壮的躺那么一会儿,不用去追赶,不用管别人的跑鞋擦着你的耳边带起的风,只要躺下什么不做就好了,空气会帮你回血回蓝然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往前的。

从珠宝的角度回答一下。


2017 很丧,但我不想停止对抗。

1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始于1860年代,1914年一战爆发后基本结束,距今103年。

有人说,艺术运动一个时代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

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1859年,狄更斯所著《双城记》的开篇语再准确不过: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这段话放在今天,我想依旧适用。再有几个小时,2017年就结束了。我很想怀念一下这场运动中诞生的珠宝匠人。他们面临的困境,我们并不陌生。

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们为——战士。


2

《白领夫妻放弃百万年薪住深山》、《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些似曾相识的标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在朋友圈,旧瓶新酒却总能戳中很多人痛点,屡试不爽。

地铁里挤到一只脚也能稳立不倒;骑着共享单车,零下七度的寒气像刀子一样插在脸上,浸入脚底;即便开车,也只能在一片红色尾灯中龃龉挪行,5公里40分钟并不夸张。天蒙蒙亮就得出门,到家时左邻右舍早已熄灯休息。更别说还要忍受上司的刁难。

这个世界,一点儿都不友好。这时你是不是想大喊一声:

恭喜你,你跟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3

工业革命结束后的英国与今天我们面临的困境差不多。1854年狄更斯在《艰难时世》(Hard Times)中写道:

这是一个到处是机器和烟囱的小镇。浓烟像一条首尾相接的长蛇,无休无止,盘旋不息。镇上有一条黑色的运河,还有一条被污染成紫色的小溪,终日散发着刺鼻的气味。旁边还有一大片房子,从早到晚,房子的窗户被震的咔咔作响。旁边蒸汽机的活塞,一上一下单调的起伏着。

工人成了机器的奴隶,重商主义取代了普世信仰,道德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先哲们看来,这是一场魔鬼的狂欢。

在机械文明最发达的英国,一股与之相反的力量逐渐萌发,于是诞生了Charles Robert Ashbee和Arthur Gaskin夫妇。

你会看到,他们很丧,但丧里面有力量。


4

1888年,25岁的Ashbee创办了手工艺行会(Guildof Handicraft)。初始成员三人,启动资金不足一百英镑。

没人想到,简陋阴冷的工作室里却诞生了那个年代最美的作品。

由于恪守手工,成本和产量成了硬伤,终于在1907年行会无法继续维持,被迫解散。

从25岁到44岁,Ashbee 19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最绝望时,他写出《我们应该停止传授艺术吗?》。透过题目就能看出对自己深深的怀疑。

手工艺行会后期,曾与“中央工艺美术学校”有过一系列合作。这座学校的学生回忆道:

“中央学校虽然与废弃的其它艺术学校相毗邻,被充满古怪气味的街道、破损的楼梯板和逼仄的楼房包围,但这里却有着一群热切的学生,他们皈依于莱萨比的艺术理念之下,紧密地团结在这里,在爱的感召之下汇集在一起,进行着激动人心的实验和探索。”

另一位工艺美术运动的珠宝匠Arthur Gaskin就在这里任教。

Arthur Gaskin 夫妇

37岁,Gaskin夫妻两人才开始学习制作珠宝。每件珠宝从画图到制作事必躬亲,每件作品都是孤品。

这也使他们不得不没日没夜的超负荷工作。Arthur的妻子Georgie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烧珐琅产生的有毒蒸汽彻底夺走了她的健康。

在看到他们作品的一瞬间,你一定能够体会到什么叫一笔一划、一丝不苟。

很多人曾尝试总结工艺美术运动珠宝的特点,比如大量运用半宝石和白银、更偏爱素面宝石、更重视设计和手工的价值……都对,但都不是重点。

最重要的特点其实就两个字:真诚。

这些珠宝如同晚年近乎失明的莫奈笔下的睡莲般静谧;如同因为风湿病关节僵硬,不得不把画笔绑在手上的雷诺阿笔下的少女般明媚;犹如被世界灼伤,却依旧愿意拥抱整个世界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般充满生机。

他们认清生活里的坏事,然后在漫长的苦战里选择坚持。

到死,他们的作品都温暖、明亮,生活的贫苦没有在他们的珠宝中留下任何痕迹,以至时隔百年,我们透过这些珠宝,看到的还是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生活在大都市,自我怀疑成了常态:为什么要留在这里?我活着有多大价值?

想想他们,便重新有了力量。

没人知道2018年会不会更丧。

但我更愿意对未来抱着最大的希望!

面对漫长的丧,努力的燃烧!

睁开眼,又是不想上班的一天。

拖拖拉拉洗漱出门,果不其然路上又堵。

每个月三次的迟到机会永远不够。

没吃早饭居然不饿。

身边的每个人似乎都很忙碌。

浑浑噩噩一不留神又到了打卡下班的时间。

旁边的奋斗逼同事果不其然又一次加班。

即使是玩完王者荣耀以后在朋友圈里晒加班。

团队里靠谱的不靠谱的项目一个劲儿来。

头脑风暴永远离题万里毫无成效。

杠逼客户毫无疑问地又一次say no。

接下来的苦活儿脏活儿依旧领导让你担。

晚高峰的地铁上你两眼麻木。

又是毫无存在感毫无意义的一天。

透过车窗你看到了自己面无表情的疲惫脸。

身边和你挤成一团的男男女女们脸上也一样。


你以为这已经足够丧?

并不是。

比这更丧的是,

你有时对这些已经习以为常;

比习以为常更丧的是,

你已经觉得毫无希望;

比毫无希望还丧的是,

你甚至慢慢地已经打不起精神来想这些,

慢慢地提不起精神来挣扎,

对任何工作、认识事情,哪怕是极其琐碎的一个破事,都提不起精神来。

只会偶尔看着新入职的20多岁鸡血爆棚的小伙子小姑娘,

心里默默想一句:“一两年前我也曾是这样。”


丧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

也许它会在你29岁出现,也许30岁,35岁,

当你忽然觉得自己年龄越来越大,

看着身边的人都在谈论户口房子风口市值,

同时却发现,或者说认为,自己瓶颈越来越明显,

看不到往前更进一步的动力,

然后一点点被这种无力感拖入深渊,

甚至慢慢地做不好任何一点点事情。

恭喜你,和我一样,丧了。


不过我相信的是,痛苦,压力,危机,

恰恰说明,

你终于成功让自己退无可退,

让自己必须从舒适区域走出来了。

也许是下个月,也许是下一年,

迈出这一步,

前方必然一马平川。


只是,你什么时候迈出这一步呢?



※※丧文化的流行,也许是因为,80后、90后这四亿人,眼下都到了、正处于这个阶段吧。

前两天,我一个朋友给我推送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别等了,他不会给你点赞了”。


她说,我发现,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喜欢这种推文。


虽然她的年龄也并没有多大。


我问她是哪种?


她说,丧,充满失恋味。


我说,丧文化近段时间很流行啊。


她说,是啊,年轻人就是好喜欢丧文化。


本来这一段对话,在一个相互讨论,外加调侃的过程中进行,然而接下来,她的一段话,让我无限惆怅了起来。


她说,因为我们年轻,离死很远。


离死很远,是啊,几乎我们每个人都离死很远。以前在看到一切与丧相关的话题时,大不了就是微微一笑,然后走开么。


或者稍微有那么一点思考,也应该与“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为了不让眼泪留下来”进行一个紧密的联系。


就连 @绅女 也说我,有什么难过的,谁没中二过,死亡和无可救药的堕落,不是中二年轻人最喜欢的主题嘛?


想想也是,只不过,再仔细想下去,我还是觉得那句因为我们年轻,离死很远,有点戳中我了。


我超级喜欢博尔赫斯说过的一句话: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


活着的幸福某种意义上源于死亡的必然降临,我们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稀缺的,才能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正所谓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人一生的死亡有两次,第一次是他停止呼吸肉体死亡的时候,第二次是被最后记住他的人彻底遗忘的时候。


缺乏生命力的漫长人生,恐怕和地狱里的那些刑罚也没什么区别。


离死很远。


这时候,再回头去看丧,再看看离死亡很远的态度,完全无从分辨,究竟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还是一种悲观主义了。


从某种意义上去理解丧文化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缺乏生命力的人生,而在这般年纪中,不乏大量缺乏生命力的人,活的行尸走肉一般。


我想,是否是身体满足来的过于容易之后,而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候,又显得太过繁琐和冗长,所导致的一种随风而去的即视感,看起来洒脱,甚至可以和基本同期出现的佛系文化相连接。


只不过,佛系更有一种经历之后的自知,外加厚积薄发的自信。丧,更像是一种,前面有座高山,我知道我可以走过去,我也知道走过去很累,我不想累,所以停止了自己的脚步。


生命的活力再衰减,却在大量的人身上,发挥的玲离尽致。


用一种自洽的方式,麻痹自己,同理可以类比酒精,或者别的什么具备麻醉性的东西。


从而,离死很远,却感觉离自己越来越近,近到你不得不争分夺秒的战斗。因为我们从来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不过道理说的很多,真正明白的人很少。经历生死的事情,我经历过很多次了。身为四川人,基本上把这几年的地震都赶上了,也亲眼目睹了很多生离死别。


或许,对生命的敬畏,来得更加猛烈,直接。


有一种人,可能是葛优躺的推广者,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带着一种自嘲的方式,为自己的生活股劲儿。至少,我更愿意看到,或者说我更愿意相信,更多人的丧,只是那种“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的无病呻吟,或者一个葛优躺的表情包的自嘲。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在丧的氛围中,让自己的生命,失去太多色彩。


我是黎阳,祝你幸福。

丧这个词非常有趣,我们所说的丧好像是一个蛮贬义的词,或者说是蛮消极的一个词。

先聊聊我们感到丧的背后有哪三种动力:

第一,丧,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会。

现在社会,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压力也好,很多事情都让我们不得不积极面对。但有时候,我们也希望自己能休息一会,放空一下。有一种丧,就是感觉我们好像已经听天由命了,也不愿意去为一些事情努力了,也就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缺少好奇了。

不愿意再去探寻这个世界,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都没那么好奇了。 其实这种丧,是因为自己太累了,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本来很积极地对待某些事和某些人,但渐渐地好像这种动力弱了。所以他才会感到丧,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第二,丧,是一种自我放逐。

放逐跟放弃自己不一样,放逐就是一种自我流放的感觉。放弃,就是我们放弃了追求和兴趣,我们放弃了人际关系,放弃了自己的情绪,放弃了未来。

在这个时候,丧的感觉会不断循环,也是一种闭环。曾经有人说,当我在追求我自己的目标,或者信念时,我会觉得自己是很有力量的,很有能量的,而且生命力是很旺盛的。 但当我发现那个目标已经离我而去,或者说我追求不到的时候,在我选择放弃以后,就没有了目标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很丧。

有个人跟我说,他好像得了抑郁症,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了,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让他感觉到特别有趣的地方,他也不愿意去见什么人。就想一个人就呆在那里什么都不想了,放空脑子,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没有。然后对工作也只能够应付了事,能应付就应付一下,然后就赶紧跑到自己家里,他说那个家就像一个洞穴一样,他就喜欢呆在洞穴里躲起来,不愿意再出去,他问我「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说,你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现在的状态,那是什么词。他说就是丧。其实这种不交朋友,封闭自己的丧不是抑郁症,是内心的消极感太强而选择的自我放逐。

第三,丧,意味着丧失。

我有一个朋友,他本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对于自己的公司很有目标感,非常积极努力,每天起码工作十三个小时。后来因为公司里出了一些事,这个时候必须要他做出一个选择,假如自己继续经营自己的公司,可能会前途未卜,最好的方式就是同意签字被一家大公司给兼并了。

后来他选择了签字,他找我聊天,说今天他把字签了,也就是意味着他变成了公司的董事,但他的感觉一点都不好。他说原先我在年轻的时候创办这家公司时,我曾经想做到行业的前几名,但是到现在发现公司都不是我自己的了,我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经营的一家公司,自己却做不了主。 他说他很难过,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应对。他觉得自己签字以后丧失了很多东西,体验到的是一种丧的感觉。

丧和失是呆在一起的,丧一般离不开丧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丧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比如说,亲人离开了,失恋了,都是丧失了一个亲密的人。所以丧的概念其实是我们失去了某一个东西或者某一个人,因为我们无法接受失去,所以我们才会有一种丧的感觉。一段长时间持续的丧,其实都源自于丧失感。

了解了丧背后的心理学动力,接下来,我跟你分析一下,4 种动物类型的人,他们为什么会丧?

蜗牛型的人,很在意人和关系。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忽然之间一段关系没有了,特别是没有了比较依赖的关系和人,他会有一种丧失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会有强烈的消极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丧。假如这个时候的蜗牛,找不到另一段关系或者另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跟他重新建立链接,他的丧失感会更强,这对蜗牛来说,是双重打击。

鸵鸟型的人,鸵鸟一直强调心理资本,所以他很在意能让他有优越感的事情。比如说,他的某某权利或者说某个职位,如果说某个让他感觉到自豪的东西消失了,他就会觉得天塌了。如果鸵鸟型的人,在竞争中他本来是第一的,但是后来别人告诉他,其实这个第一并不重要,这个时候,鸵鸟型的人就会被打击到,它就会有一种丧失的感觉。因为他的自尊和赖以自豪的东西都没了,没有了心理资本的鸵鸟会陷入一种很深的丧中。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丧这个词非常有趣,我们所说的丧好像是一个蛮贬义的词,或者说是蛮消极的一个词。

先聊聊我们感到丧的背后有哪三种动力:

第一,丧,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会。

现在社会,不管是生活节奏还是工作压力也好,很多事情都让我们不得不积极面对。但有时候,我们也希望自己能休息一会,放空一下。有一种丧,就是感觉我们好像已经听天由命了,也不愿意去为一些事情努力了,也就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缺少好奇了。

不愿意再去探寻这个世界,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都没那么好奇了。 其实这种丧,是因为自己太累了,所以才会觉得自己本来很积极地对待某些事和某些人,但渐渐地好像这种动力弱了。所以他才会感到丧,甚至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

第二,丧,是一种自我放逐。

放逐跟放弃自己不一样,放逐就是一种自我流放的感觉。放弃,就是我们放弃了追求和兴趣,我们放弃了人际关系,放弃了自己的情绪,放弃了未来。

在这个时候,丧的感觉会不断循环,也是一种闭环。曾经有人说,当我在追求我自己的目标,或者信念时,我会觉得自己是很有力量的,很有能量的,而且生命力是很旺盛的。 但当我发现那个目标已经离我而去,或者说我追求不到的时候,在我选择放弃以后,就没有了目标感,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很丧。

有个人跟我说,他好像得了抑郁症,对什么东西都不感兴趣了,这个世界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让他感觉到特别有趣的地方,他也不愿意去见什么人。就想一个人就呆在那里什么都不想了,放空脑子,对于未来的规划也没有。然后对工作也只能够应付了事,能应付就应付一下,然后就赶紧跑到自己家里,他说那个家就像一个洞穴一样,他就喜欢呆在洞穴里躲起来,不愿意再出去,他问我「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我说,你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现在的状态,那是什么词。他说就是丧。其实这种不交朋友,封闭自己的丧不是抑郁症,是内心的消极感太强而选择的自我放逐。

第三,丧,意味着丧失。

我有一个朋友,他本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对于自己的公司很有目标感,非常积极努力,每天起码工作十三个小时。后来因为公司里出了一些事,这个时候必须要他做出一个选择,假如自己继续经营自己的公司,可能会前途未卜,最好的方式就是同意签字被一家大公司给兼并了。

后来他选择了签字,他找我聊天,说今天他把字签了,也就是意味着他变成了公司的董事,但他的感觉一点都不好。他说原先我在年轻的时候创办这家公司时,我曾经想做到行业的前几名,但是到现在发现公司都不是我自己的了,我自己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去经营的一家公司,自己却做不了主。 他说他很难过,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去应对。他觉得自己签字以后丧失了很多东西,体验到的是一种丧的感觉。

丧和失是呆在一起的,丧一般离不开丧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丧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名词。比如说,亲人离开了,失恋了,都是丧失了一个亲密的人。所以丧的概念其实是我们失去了某一个东西或者某一个人,因为我们无法接受失去,所以我们才会有一种丧的感觉。一段长时间持续的丧,其实都源自于丧失感。

了解了丧背后的心理学动力,接下来,我跟你分析一下,4 种动物类型的人,他们为什么会丧?

蜗牛型的人,很在意人和关系。所以一般来说,如果忽然之间一段关系没有了,特别是没有了比较依赖的关系和人,他会有一种丧失的感觉。这个时候,他会有强烈的消极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丧。假如这个时候的蜗牛,找不到另一段关系或者另一个可以依赖的人跟他重新建立链接,他的丧失感会更强,这对蜗牛来说,是双重打击。

鸵鸟型的人,鸵鸟一直强调心理资本,所以他很在意能让他有优越感的事情。比如说,他的某某权利或者说某个职位,如果说某个让他感觉到自豪的东西消失了,他就会觉得天塌了。如果鸵鸟型的人,在竞争中他本来是第一的,但是后来别人告诉他,其实这个第一并不重要,这个时候,鸵鸟型的人就会被打击到,它就会有一种丧失的感觉。因为他的自尊和赖以自豪的东西都没了,没有了心理资本的鸵鸟会陷入一种很深的丧中。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微商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