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椰子鞋300-500元的 真正的五常大米,其实“要多少,有多少”
本厂家是一家专门做莆田真标鞋的,拥有自己的实体档口,主打高品质莆田鞋。郑重承诺:7天之内出现断裂,大开胶问题,免费换新,包退包换!有自己的厂家,并与多个厂家实行货源互调,不管你要什么品质什么价位的莆田鞋,我们都可以全面满足你。主要生产耐克、新百伦(纽巴伦)、阿迪达斯三叶草、乔丹篮球鞋、彪马、万斯、匡威等!如果你想找高品质专柜货,来这里准没错。现向全招批发(实体店、淘宝、京东、微商等)免费代理加盟,支持一双代发,量大可免费进行定制。
前一阵子在五常收稻,正好赶上“农民”大闹政府的事件,虽然过去已有一个多月了,但是这个事,却在脑海里一直萦绕不断,感触颇深,一吃大米饭就想起这些事儿,到了不吐不快的程度,决定还是写下来。
无意去扒什么行业“内幕“、“黑幕”、“水深”,那些更像是新闻人的“使命“,和业内人士的谈资。而我只想作为一个“有点儿”利益相关的旁观者,对这商品和行业,谈一点不同的看法。
要声明一下作者的利益相关:
虽然经营大米,也嗜好五常大米,但我并不“正经”卖五常米,因为这生意吧,卖假的“脸红”,卖真的“心累”,实在没有心力去跟人解释诸如“为什么一斤米得十多块钱?啊?!还有几十块钱的?啥?!还有上百的?米白金啊?!”,我也没有热衷于证明自己的性格、和博取信任的耐心。俗话说,不与夏虫语冰,幸亏我不是五常农民,不必死磕五常大米。
对于五常的米,我更多是买来自家吃、送朋友、图个众乐、长个见识,或者根据客户的需求,心安理得的做个中间商。
要说角色,我或许更像是一个“爱好者、发烧友”,有时也像个代购。
So,我的营生是其它大米,五常米只是佛系卖。虽然我也希望卖的更多,但现实中,买卖还得随缘。
能站在买卖两端,又能冷眼旁观,利益相关不深,是我能够理性探讨五常大米和期待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础。
综上,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我心里有些话,不写不痛快,所以本文很长,而且没图,也不会再有广告,字数过万,阅读需冷静。
从“造假”开始谈吧
“(有人/XX)做过统计,五常(大米/水稻)一年的产量不过(40/50/60/70/80/100/105)万吨,但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却超过了(1000/2000)万吨“,市面上的五常大米,超过90%都是假冒的。消费者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市面销售的五常大米,两千斤中只有一斤是五常大米”
这类句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被各式媒体和各种人士提起了太多次,也流传了很多年。
这些话看起来很有道理,但其本质,“更是”易于传播记忆的句式。
所谓上千万吨的统计,从未见过实据,产量之说也是五花八门。而2000比1的“算法”,更是抽象到了极致。
对于这种传播,说句不夸张的,就算有人统计成“十千万吨”,性质也一样。
有幸我大学专业是传媒,上过新闻课,还记得老师的警句:
注意政治正确,保持观点正直。
起一个勾人儿的标题,最好有点新意。
要考虑群众的智商,肤浅易懂便于传播。
你只负责报道事实,影响后果与你无关。
不确定是事实,就借“别人”的嘴说。
复制别人的稿,记得改一改。
永远不要忘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或许很少有比“揭幕打假”更正直的主题,偷拍几个奸商,再抖几个易于传播的比例与平均数,也有利于充值信仰和业绩。
人们常认为造假的人就是奸商,但我觉得——未必。
我接触过数百个农副产品的从业者,从中小企业到做批发或代加工的老板们,多数都是基本坦诚的。但我并不是在赞美他们的品格,只是觉得他们“不坏”。因为这坦诚,并不是出于自身道德素养,而是商人出于效率和利益的抉择。
这些生意人的日常,是面对大量询价和进货的人,他们只是没有时间兜圈子撒谎,算账尽可能是整数,和零售业或营销者不同的是,他们绝不会做出“29块9”这样的事情。
当然,他们也不玩包邮。
就五常大米来说,如果你向一个平常的米业老板询价,
那么他通常会告诉你:“这个3块5,那个5块5,“
你再问他有什么区别?
他会告诉你:“比例不一样呗,这个比例低,那个比例高。再贵的也有,你想要多少钱的货,咱就给你拿多少钱的货。”
“加不加香精?”
“看你要求。”
凭心而论,我实在很难把这类人看作奸商。(一部分有意欺瞒客户的,则另当别论。)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不直接、不坦诚,一个记者又怎么可能带着隐藏的镜头,轻易就以一个“假装要进货的身份”,揭开行业内幕呢?
若是站在这些“源头供货者”的立场看,以他们的对白,所对应的听者,其实可以看出假货是有需求的,需求者当然不是这些当地的米业,而是他们的客户——“进货去卖的人”。
而米业的老板,更像是一群“你想买什么,我就卖什么”的人。他们对于“一分钱一分货”的硬道理,还是坚守的。
进货的人,通常是制造商(贴牌)、零售商,或者批发到异地再造假的米贩。(异地造假是指从五常购买真米,到了异地再根据购买者的需求,自行调和、封装)
这些可以说明,造假在源头,但“源头”却不是“造假的源头” 。
至于进货的人,为什么需要造假?
因为真货他们卖不动。
再看一点新闻话吧:
“五常大米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消费者想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难上加难”
《羞羞的铁拳》里,艾迪生对马小愤言,你们这些记者,整天就知道瞎写,你懂个屁真相……
我认为这话也不无道理,因为媒体不可能对各个行业深刻体会,他们只是走过一遭,报道一下,完成使命,不需负责任的去深挖,也不用管影响。(这还是特指有职业操守,基本正直,而不包括无良媒体)
这样说,倒不是贬损这些媒体人,而是他们确实没有深刻的责任和义务,也没有深刻的时间和精力,更不需要考虑什么后果。
所谓“术业有专攻,社会有分工”,他们只是一边保持正能量,一边提高阅读、转载、收视率,好给受众一个“真相”。
我想那些“真相”确实也算真相,至少表面如此。
但真相往往是反常识的。
我作为一个有“市场前端感“的人,对于真相,也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造假是真货出现之后的事情,那么造假出现之前的情况是什么?
是一开始,真的五常大米摆在超市的货架上,卖不动。
不计其数的供应商,曾因此折腰。
虽然五常大米已经很有名气,但我也真的见过不少压根没听说过五常大米的人,也见过不少知道名气,却也对任何大米不感兴趣、无所谓的人。而更多的是,看了价格就根本不打算买的人。
按照一个正常商人的思维,发现这米卖不动之后,有可能做出什么应变措施?
- 降价促销
- 换价格低一档的各种东北大米,重新上架
- 把稻花香掺入其它品种,降低成本,降低售价,重新上架
不愿意背负“掺假”之名的人,在尝试过1之后,发现无法持续,自然就选择了2。
但有些人,选择了3。把五常大米调和到5块,只要比4块的好吃,销量也很可观。
所以我对于市场需求的感受是:
真五常大米的需求并不旺盛,甚至供过于求。
最好的例证就是:电商持续发展的时代,五常大米官方旗舰店也开了有几年了,只要搜五常大米,官方店的展现就会出现在第一屏,位置仅次于标着“广告“的置顶直通车位,可他们的销量还赶不上一些晒着身份证和自拍的“五常农民自产自销”。
何况那不太高的销量,还要靠促销去冲。天猫五官后文再谈,继续总结:
大多数买走“五常大米“的消费者,内心能接受的,至多是“五元大米“。
为什么每一个公众,都对造假嗤之以鼻,媒体也大肆传播,却还是没能挡住“五元大米“的立足?
这其中一部分,根本就不是意向消费者,他们只是看热闹的观众和评论家,看完任何关于社会负面的曝光,骂一句“这帮造假的,都XX该枪毙了“或者抱怨一下”中国人真XXX”,再或者抱怨一下政府,抱怨一下社会,表扬一下国外,仅此而已。
媒体正义凛然的揭露与传播,终究是这些人茶余饭后的喷资。
再有一部分,或许“算是”有兴趣的消费者,但他们看着价格,望而却步。
那就盘他“五元大米”,觉得也还可以。
这其中的原理就是:“如果追求一件事物的代价过大,那么人们通常会选择放弃,或是退而求其次。”
还有一层原理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哪怕他不差钱,也很容易从底层认知里,就认为大米应该是个很便宜的东西。他们同样不能接受的,还有10元一瓶的矿泉水。
甚至还有人认为自己不配吃很贵的食物、喝很贵的饮品,这种就不说了。
还有些认为“一个米饭而已”更不用说了。
在中国还有一些假货泛滥的典型,也与此相似。比如“耐克”鞋,尽管随便一个商场都可以买到真鞋,可价格更有吸引力的假货,依然络绎不绝的买卖着。不是假货无德,是假货真的有需求。
还有一部分,原本能接受五常大米的价格,却因为漫天飞舞的造假传闻,而避之不及。
这样的情况,我自己深有感触。
如果不是十几年前,吃了朋友送的稻花香,我也许永远不会去了解五常大米,也不会对白米饭产生惊喜和兴趣,更不会走上卖米的路,结果走的还是卖其它米的路。。。说来真是笑Cry。
更笑Cry的是,近几年我收到了档次高一点的米,会热心的问一些没吃过的朋友们要邮寄地址,想送他们一份难忘的体验。
如果我说是送点老家的大米,凭我的口音,他们也会理解为东北大米,大抵没有推辞。
但如果我提到送“五常大米”,有些人却会婉言推辞说:“心领了、刚买了50斤大米、家里还有不少米没吃完呢、平时也不怎么吃米、甚至有说运费都挺贵的了,多不值当啊”。
然后我要是说自己从五常收的,你应该没吃过,于是对方往往话风立转:“我靠!那特么可得尝尝啊。”
甚至还有个哥们的反应,让我笑到叹气,他说:“别寄了,我开车过去拉。”
像这样的情况遇了几次,我才反应过劲儿,原来五常大米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已经形同“有害大米”了。
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新闻经常曝光各种黑作坊,但凡关系到“假”,人们自然联想到有害,而避之不及。
这些媒体真是影响的许多人连想买都不敢买了。
但想明白归想明白,却还是难免叹息。
总结回来:
很多人说真五常大米难买,我却认为——难卖才是真相。
是供过于求才对、甚至供求互相矛盾才对。
实际上,真正算得上需求可观的,是东北大米的销量主力——被俗称为“长粒香“的商品。“五元大米”的销量,也不是其对手,尽管只差了一两块钱,消费群体就大幅拉开。
或许很多人以为”长粒香“是个”品种名“,但其实早已被用成了”商品名“,九几年的黑龙江,就已经满地都叫长粒香,当年与之区别的是珍珠米,泰国香米。
长粒香这名,巧就巧在用形状命了名。以至于有“百家号”“订阅号”们,教消费者识别稻花香时,说比较长的,有可能是长粒香冒充的。这些“纯文字工作者“的“教识别”,还真的令人无语。
事实上,一个商品名为”长粒香“的米袋里,可能被填入任何不太圆的品种,其中也不乏调和米。即使一包商品名为”东北大米“的米袋里,都有可能填的是华北大米、甚至江南大米。只是这些消费品不够起眼,价格便宜又吃着还行,只要不是圆的,就算米如其名。
大米之所以被做的这么杂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源头的农副产品工作者们,营销知识有限。商业哲学、经营理念这些,就更难谈得上了。
强调,是一部分,不能全部一概而论。
所以我的意思是:并非大家全是有意的,非要把不同的大米,往一个袋子里装。
真实的原因,只是看别人都这么干的,或者这样应该好卖又没人在意,甚至只是因为这种袋子印多了、没用完。
用他们的话说是,有喜欢稻花香袋子的,我就装稻花香。有要长粒香袋子的,我就装长粒香,都一样的米。
总之,出于种种原因,甚至没有原因。
所以买农副产品靠看包装,很可能会naive。
因为哪怕正经的农企,都有印刷厂免费设计的几十种包装。有渠道专供的,有收智商税的。
能告诉你不同 包装里装的一样,也算业界良心。
再次强调,是一部分。
站在消费的角度,每个人都会消费食品,可对于食品的知情,还真挺少的。
但我从不认为是商家狡猾,是消费者自己没有充分使用知情权而已。
不然就会多疑如我这种人,等买明白了,也被反向驯化成卖的了。
在我做过的一些零食和地理标志农副产品的经历中,我很少能见到一个消费者,会认真的花心思去了解所吃商品的背景。(我是说生产背景,不是“像慈禧非五常米不能进食”的那种故事背景)
或许大多数人了解每日所食而花费的精力,还不如看电视剧和打游戏花的精力多。这并没有什么讽刺的,毕竟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谁活着也不是为了吃饭。
作为一个五常大米的消费者,如果能通过看制造商/出品商/委托商/被委托商/经销商/原产地之类的术语,把这包米的幕后路径脑补出来,甚至分析一下真假的概率,就可以算很认真的消费者了,一些有文化、会打擦边球的制造商们,其实已经通过合法的包装印刷表明自己卖的不是真五常大米了,(比如原粮产自东北肥沃黑土地),但大多数人根本不看这些,更谈不上从中看出真假了。
所以也不能全怪商人狡猾吧,只能说是消费者没当回事罢了。
于是行业里也曾有很多前仆后继者,带着理想、满腔热血,想要做市场教育,终究被市场教育了,想要做消费者教育,终究被消费者教育了
真的五常稻花香有多少?
再看两句新闻话。
“稻花香不是米,是调味料”
“调和油本是高端油的代名词,但调和米却有几分讽刺的意味”
再回顾一下前文的新闻话:
“(有人/XX)做过统计,五常(大米/水稻)一年的产量不过(40/50/60/70/80/100/105)万吨,但市场上销售的五常大米却超过了(1000/2000)万吨“,市面上的五常大米,超过90%都是假冒的。消费者很难在市面上买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市面销售的五常大米,两千斤中只有一斤是五常大米”
我认为意向消费者更关心的层面,是市面上有多少真的五常稻花香大米在出售,好在心里估摸一下自己有多少胜算能买到真的。
那么就得说回产量。
其实五常的稻田总面积,是连年增长的,官方统计已经超过200万亩了,这在黑龙江省是产粮大县的级别。就算亩产全都不到千斤,水稻总产量也得过百万吨,通常东北大米的出米率在70%,但是稻花香出米率普遍不足60%,而稻花香的耕种率,也是连年增长的,其它品种的耕种率,是连年减少的,所以这笔账真心很难算。至于“有人统计“五常大米“其实“只有40/50/60/70/80/100万吨。其实,很不"其实"。
而且以大米做统计的话,会特别容易失准。毕竟五常不只种稻花香,只是多数在种稻花香,同时还涉及到品种和人为决策所影响的出米率问题。
出米率可以被多个因素影响,仅说三个主要的:
1.减少抛光/精米程度(营销话术叫“不抛光/轻度打磨、保留营养”),可以多出米,反之少。(聪明的人或许可以看出商家宣传“不抛光更有营养“的利益驱动是什么了。我只见过某些农民留着自己吃的米,可以算作不抛光,还能堪称“传统加工”。那米简直可以说是灰头土脸,还泛绿,里面还夹杂着各种杂物、碎草,我洗到手疼,煮出来也仍然有糠味和土味。常买稻花香的人,或许会发现,价格较高的,往往抛光程度较高,是因为损耗大了,成本高了。如何看待抛光,见仁见智吧。)
2.水稻自身体质多产,可以多出米,反之少。(一般低可至30%,高可过60%,这直接决定硬成本)
3.磨糙米,出米多。磨精米,出米少。
结合了这么多因素,我想没人能统计出真实的五常裸米产量有多少了,个人拍着脑门估摸,50万吨-100万吨之间,可以有,但是“稻花香2号”占多少,不知道。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问市量,也就是在产量里,有多少真米,被供应到市面上了。(此处所说的市面,应特指一般消费市场中的零售终端,比如商超、专卖店、礼品店、各种电商。“朋友、熟人、朋友圈“之类的社交属性购买,应该不算。那些所谓1000万吨销量的统计,也统计不到这里)
仅以我所知道的情形举例,供感性估计,我所提到的情况,都得被产量减去:
- 有一堆被拿去掺调和米了。
- 无论农户、合作社、米厂,都可能有成吨自用口粮和送各种人的部分。
- 去向不明的中高价位水稻
- 有许多背井离乡的五常人,也兼职社交卖米。
- 有一堆出口国外了。
- 有一堆是供中储粮收购的。
以上并非全部可减去的项目,但是这六项对于“量”,比较有代表性。
其中第3项所说的去向不明,是指五常水稻收购价并不是都在2-3元/斤。还有不少档位的存在,比如5/斤、10/斤、20/斤(没错,是水稻)。
所谓天价米还真的可以说是有供不应求的现象存在,而且越贵越抢手,程度从秋收完就卖空,到春耕前就预订,乃至连续包年。至于这些水稻所磨出的“成本即两位数裸米“,都去了哪里,无法追踪全貌,毕竟市面很少能见到,就连我身边的随便一家小公司,逢年节给员工发福利或者送客户,都可能以吨为单位买走。)
”连续包年“了解一下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一个大米而已,是人傻钱多吗?或者认为是交智商税吧。
可是傻人怎么会有钱呢,是有钱人的世界,普通人不懂而已。
试想一下,假定你拿50元成本/斤的米,包成个10斤的礼物,去送个人物,也就花了500块。掏500块送礼不贵吧?
但是这米的惊艳程度,与稀缺程度,说地球上99.99%的人没见识过也不夸张。随机一万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吃过的。仅在中国,就有十几亿人没吃过。有钱有势的人或者叫达官贵人,或许和普通人一样,从没有在意过一个大米。但是当他们尝过、哪怕闻过之后,足以对送这礼物的人刮目相看,交情是不是就好积累了?与可能换来的潜在机会相比,500块是不是太便宜了,哪怕2000是不是也太便宜了?而如果递出等价的现金,会是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人傻钱多”们的智商。
综上,
一路减法下来,还有多少纯五常稻花香米供应大众消费市场,恐怕每个人都只能凭感觉了,个人觉得“90%假”反而保守了。
但这些并不能说明真米难买。毕竟几十万吨的总产量,都还有许多卖不完的存在。天猫五官都还有2017新米卖啊。
而引发我感慨多日,并写下这些知见的,是第6项:供储粮收购的那一堆。
当地人说米业从外地大量运输假水稻进五常,然后对农民压低价格,导致真稻花香“不被收购“,于是大量”农民“闹到政府,要求源头打假,解决农民卖米难。
“米业“这个词,在当地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广义的,意即大米加工行业。另一层是狭义的,专指某家粮油巨头公司。
在这个群体事件中,一部分人以“米业“从吉林运输一块多的水稻卖给储粮为由,导致他们供应国家收购无门,闹上了政府。
让我感慨的,不是假货的猖獗,也不是农民的不易,而是这个群体的乌合,还有所波及的影响。
据我所知,这其中并非都是“正义之徒“,千夫所指的”米业“,也未必可恶。
狭义的那个米业就不讨论了,无论是真是假,与消费市场关系不太大。
广义的米业那一片里,有两种人的面目,耐人寻味:
其一,有些人卖完了真水稻,还想赚钱,于是自己也从外地收购了水稻,想再以真水稻的价格,卖给各种米业,被拒绝,压在了手里,于是跟着起哄。
其二,由于自然气候的原因,有些地方被水淹过,米业觉得水份大,重量就大,成本就会不划算,想砍价,卖的人不干。用比较典型的潜台词形容就是:“去年两块X收的,今年怎么能降价“。于是一起去闹。
这两部分人,打着正义的旗号,把他们的利益和责难,栽到了米业头上,在人群中混水摸鱼,我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看待,其一的“有些人“,我不敢说是农民或老百姓,也不敢说肯定没有农民。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存在着类似于黄牛的粮贩也冒充农民去起哄。另一方面,说农民的不是,是道德不正确的。(这些人所期望的政府打假方式,主要是”只出不进“,即严查开进五常的货车,以迫使当地米业只能收购他们卖的水稻。他们以为这样子,米业就不得不收了,他们也能卖个好价钱了。)
其二的那些人,还是相对可以理解的,或许他们原本是能够接受物价和收入波动的,毕竟在农业领域,波动是个常事。但是有闹事的机会,谁不想多争取一点利益呢。
实际上我作为一个异地的过客、收完即走的局外人,更为在意的,不是某些人的人性,因为人性从来就是灰色的。我所关心的,是这个行业的“理性“,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关乎发展方向。
第一个小问题是:这种“我是弱者我有理“的姿态,似乎有点强卖的意味。
然后的问题是:
如果闹政府是为了多卖点儿利润,似乎有点打脸市场经济啊。
就着这些问题,八卦一下会受波及的逻辑和现实的种种:
政府打假的最直接手段,就是“只出不进”,对于这种方案,有很多当地人也表示“希望这次政府能坚持下去”。之所以会这样希望,是因为“只出不进”已经很多次没有坚持下去,或者有时严查一阵。
记得数年前一个在异地卖自家米的五常哥们儿跟我说:“今年只出不进了”,我当时就断言:这个方式,不可持续。
而我之所以敢断言的逻辑,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高速公路得少收多少费?还有加油站呢?
然后五常多年打造的集种植、物流、仓储等等的产业枢纽标杆还要不要?
如果从此以后五常的米业只能收购和加工五常的水稻,那么以一家比较大的米厂,年加工量10万吨计算,只要几家就够了啊,另外几千家工厂可以关业迁移了,然后五常的批发零售业随之大量关门,人口随之减少,就连餐饮洗浴等服务业,也得随之大量关门。最后,农业金融缩水,房价下跌,税收、GDP倒退。
如果这样就能够杜绝假货,那么或许农民卖米不难了,但城市完了,所以这后果,别说五常市政府了,省政府也受不了。
但是这样真的能让农民卖米不难吗?
前文已经讲过,真米供过于求,想不难卖,结局还是降价。
事实上,五常水稻连年涨价,正是那些买真稻花香去掺假的人,把价格买起来的。
这个事实,当地人当然是能想明白的,他们虽然恨造假,但他们恨的,和消费者恨的,不是同一种造假。
举个例子,小明是在五常种稻花香的,小强是来收稻花香的,小强明确告诉小明:他收小明的稻花香,就是要去做调和米用的。那么小明还会不会卖给小强呢?如果小明卖给了小强,他有什么道德资格,骂小强造假?
所以小明当然不恨小强,小明恨的,是小强们造假,买的却不是小明们的稻花香。或许小明恨的,叫”不买真“
那小强们去买谁的稻花香了?
这就要说到五常农民确实面临着严峻的价格冲击,因为近年来,黑龙江全省都在推广种植稻花香,适合种植的地方都种上了,连吉林也种,就连广东都有人拿这种寒地水稻去改良种植——笑Cry。
这意味着一些米业们,逐步形成了一个趋势:可以买外地稻花香顶替五常稻花香,或是当调味料。
所以小明们就坐不住了,他们要求政府打的假,就是不许外地稻花香进来,好让本地米业,只能买小明们的稻花香,不管他们是卖纯的,还是卖掺的。也不管米业是卖纯的,还是卖掺的,总之,跟他们买才是目的。
所以这个打假方式,对消费者的利益来说,其实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对于小明们来说,也没有任何帮助,因为米业拿不到外地水稻,怎么开工、怎么掺?
于是这个难解的题,也导致了今年五常有不少散户或合作社,走上了“自产自销”的路,他们原本只需要一股脑的成吨卖掉稻子即可,现在只好一边学习如何卖米,一边等待小强们浪子回头,收购囤积的水稻。
而那一场“大闹政府”,也使得很多运输外地水稻的商人,赔了钱。
比如我所知道的一些异地粮贩,每年从其它产区收购稻花香,卖给五常的米业,这些稻花香价格能够比五常当地便宜0.5-1元/斤,一个人每年收购个三五千吨,稍微加一两毛钱利润再转手一卖,就能收入百八十万。
如今他们的水稻存在异地仓库中,无法运进五常,在等待中,每天自然蒸发的水份,就是他们将要赔掉的钱。
之所以提起这些人,是因为这些人也做一些反常的行为,比如当别人收购外地水稻去五常加工时,这些人却也从五常收购水稻,运回自己老家的产区加工、贩卖五常大米。他们卖的米,不知道还算不算真五常大米,或许在这些“假货”从业人士的眼里,“真品”的定义,也是与众不同。但他们的理由是,我自己也有碾坊,干嘛花钱去别人家加工。不得不说,他们卖五常大米,似乎有朋友和客户的信任,就足够了,别的都是多余。
异地稻花香味道虽然可能会比五常的差一点吧,但是用“差不多”来形容,也不过分。
但大多数米业和消费者们,看在价格的份上,都不会介意,而味觉不敏感的人,甚至根本吃不出差别。如果再稍加调和,那成本和价格,更是皆大欢喜。
正是这些异地稻花香,撑起了五常数千家大小米业的超大“年可加工量”(当然现实中不是每家厂都能满载的)。
也正是这些异地稻花香的疯长,使得诸如我这类多疑的采购者,渐渐不敢去收购两三块的水稻,毕竟五常的不同稻田里,种出的米味道也有差别,价格却还差不多。就只好转向价格高一些的品质与味道,使异地水稻冒充不了。
这也是一件比较悲催的事情,假货横行确实会让“求真”的成本升高。
但这样看来,或许“求品质、不求产量,”提高品质的壁垒,也是五常大米行业的可选发展方向之一。
我相信不久之后,“只出不进”仍将恢复从前,不然恐怕农民闹完,米业也要闹了。因为就像几年前一个副市长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表示的:人家是一个粮食加工厂,有加工外地水稻的权利。我们也不能因为他在五常开厂,就只许加工五常水稻啊,没这个道理“。尽管另一个相关领导说:”政府是不允许当地米业掺假的,但很多人在做,监管不过来,更何况异地造假更是管不到“。
其实他们两个说的都对,但是只要前者的权利被行使,那么后者就挡不住了。哪怕是把全五常无死角装监控,可是,谁有时间看?
就连“稻花香之父“田永太也说:既然不能杜绝调和米,那就明示调和米的品种和比例,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
能提出这个观点,也不愧是稻花香之父,但我只能同意一半。
一个成熟的产业和规范的市场,应该给“调和米“一个光明正大的名份,比如被吹捧上天的日本米业,会明确区分”单一原料米“和”复数原料米“,但品种配方和比例,却不能给消费者一个明明白白,因为消费者明白了,同行也明白了,抄袭立刻有,知识产权立刻没。
之所以我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存在一些友商,并不卖五常大米,也谈不上造假,但他们研发的调和米,在盲测中得票超过了一部分纯稻花香米。而这个研发的出发点,并非为了降成本去适应低端市场,而是他们做产品更倾向于“喜欢软饭的消费群体“(口感软一点的米饭),通过调和,降低嚼劲,增加香气,结果卖的比一部分纯稻花香米还贵,当然,原料成本也确实降了点,一劳永逸的增加研发成本,本身就有助于带来更多利润。
我认为这样的“调和米“,反而值得鼓励,因为这其中有个性、有研发、有创新、有消费群体认可、还增加了效益。但如果在包装上公开配方和比例呢?马上被同行复制,白折腾了。
调和米在日本大米行业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例如五星级米大师桥本隆志(八代目仪兵卫),所售卖的旗舰级“献上米”“五星级極米“,都是调和米(复数原料米),当然他们不会起一个”调和“这样的讽刺名称,而是叫做Blending。而售卖新泻的越光米,为了严格保护产地名声,不许掺入其它品种,则必称为单一原料米。
这种做法或许五常大米可以效仿,但尴尬的是,稻花香早就被一家福建的米厂注册了,五常政府去打官司也败诉了。于是福建的 “稻花香? 大米“,才是受商标法保护的”稻花香米“,近几年这公司靠维权和收商标授权费,就净赚了不少钱。
所以,GDP伤不起,包装印五常稻花香又管不了,米业又有权加工外地水稻,打假真心尴尬。但打假的另一面“推真“,或许可以有些作为。
说到“推真“,
这些年政府和各种机构、组织、协会也没少折腾,比如把五常大米搞成了一个品牌——五常大米“?“,还增加了朔源码,市长、副市长也没少奔走宣传五常大米,还开了天猫五官店。
对于这一系列作为,我当然也有一些见解。
所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所以特别强调“地名”,是因为这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和“作为”有根本利益相关,可以说,“地域品牌”重于“商业品牌”,对于各个地方政府来说,很重要。这样的利益需求,使得地方政府更为积极参与和指导当地“土特产行业”的发展。这对于当地的农企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政府希望大伙都好卖,但 企业主永远希望只有自己好卖,同时也会难免给假货提供更宽阔的土壤。 再加上“商业品牌”的并行交错,这个市场就难免让人看不清。
需要防混淆的一点是:并不一定贴着五常大米?的就一定“真“,不贴也不代表”不真“,毕竟所有做认证的,也是为了收认证费。
对于“非既得利益商家“和大部分会中文的消费者来说,无论谁怎么强调和教育认准“五常大米?“,他们心目中真五常大米的标准永远是——”真正在五常土地上种的任何品种水稻磨出的米“,
而真五常稻花香米,则是”在五常种的稻花香品种,所磨出的非调和米“,哪怕把这水稻拉去任何地方碾了米,他们也仍然不会反驳这是真五常稻花香米。
消费者之所以如此难“教育”,是因为任何人愿意多掏钱的大米,也永远是更好吃的大米,他们愿意交的是品质税,而不是五常税,所以消费者始终不会那么在意品种和产地。
假如小白拿着“五常大米?”做盲测,吃起来输给了一包小黑拿来的“无名无码无产地“大米,然后小黑一个呵呵,说小白是假的,自己的才是真五常大米,那就算是朔源码也没脾气。毕竟朔源码上那些琐碎的图片和小视频,并不能彻底打消疑心。
杰克马说过:“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真理”,这是现实。
对于五常大米来说,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始终存在着两种意向消费人群。
第一种,慕名而来,想尝尝正宗的五常大米,到底有多好吃。
第二种,关心的是“更好吃”,是不是五常,并非第一要素。
对于追求“正宗”的人来说,五常大米?与天猫五官已经是个很有效的解决方案,就算有人还是怀疑也未必100%是真的,但也不可能全是假的,对于官方背书来说,这种脸还是没几个厂商敢打的。
只是对应的消费群体,要为“较真”付出更高的代价,要为各种自己相信的认证、贴码而买单。
对于这些人来说,应该明白的是,并不是真五常大米至少要10块起步,而是真五常大米加上”较真费“,要10块起步。这类人群最容易失望的点,就是花了十几块,发现和七八块的,吃起来差不多。这类人群也多数会在“对比出真知”的尝试后,退回到七八块的自产自销,甚至五六块的自产自销。
他们终究不能知道正宗的五常大米,到底有多好吃 ,因为车还分三六九等,五常大米也一样。他们能知道的,只是五常大米,至少有多好吃。
而对于第二种人来说,五常大米?与天猫五官,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解决方案,他们或许不会因为掏了“较真费”而失望,但他们会在价格倒序之后,感到失望。对于这类消费者来说,最不能接受的,是花了几倍的价格,体验仍然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千元礼盒也能邮碎。
于是愤然的喷一句:五常大米不过如此。对于这类无奈缴纳了“包装、营销、智商”等各种费的人群来说,上文所提到的“去向不明的中高价位水稻”,或许是能给他们最合理的解释。
对于这一类问题,或许五常大米,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最缺乏的,是对口味的评级。
是五常米与五常米之间的较量之高低。
参考世界上最成功的农副产品之类,比如红酒、咖啡,都有着很规范的评测与定级,就连看似成功其实很乱的“日本大米”,也会分为特A到B五个等级,还有各种评奖。
一个规范的产业,至少应该能够让消费者花着相应的价格,买到相应的体验。
我个人认为,五常大米的不同价位水稻,体验差异之明显,分出五个等级,也完全不成问题。
以上谈了这么多,对行业的感想,也抒发的差不多了,如果还有什么可谈的,那就是一些容易得罪人的话题了。
比如“买谁的米靠谱”,“哪些牌子靠谱”。。。。。。
就少说一点儿吧
其实这个事情,个人的观点是“钱包不疼、有缘为珍”。
这里所说的“有缘”,具体包含个人煮饭水平的不同,以及煮好的代价大不大、废不废劲。
至于谁靠谱和哪些牌子靠谱,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答案却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说买农户直销靠谱,但我认为合作社和中间商,靠谱的概率更高。
很多人说大品牌放心又实惠,但我认为价格高的小品牌,放心的概率更高。
谈这些问题,必须郑重的声明一个观点:哪种身份的人群里,都有坏蛋。
再声明一个提示:所以不能因为一些坏蛋的存在,就一竿子打死一个群体。
也要坦白的说,这些问题,其实很难说清,甚至说不清。
况且靠谱这个事,具化到一个人或一个品牌,也可以有时靠谱,有时不靠谱。
比如说原理上:
一个普通的农民,要忙于种地,闲了得喝点小酒、打打牌、盖盖房。论头脑、眼界和路子,都没有商人野,有心思去掺假糊弄人的可能性是最低的,但是在种子和肥料上降成本、催产量的可能性,却是最高的。最容易种AB田的,也是农民。
一个大品牌,标准、成本、售价的控制,普遍都应该会更专业,但同时危机公关和营销唬客能力也更强大。况且农业是有限资源,品质越高,产量越少;销量越大,品质就越不可能高。
再比如说中间商:
互联网时代,中间商被描得很黑,到处广告都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但其实是“没有其他中间商赚差价“还差不多,所谓贼喊抓贼,就是比谁嘴大。
原理上,中间商是最无法估计,却也是最“可能养出“节操的一个群体, 作为一个中间商,至少能“见得多,尝得多”,也更可能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必须卖自产货的压力,也不会执着产地枷锁,可以不违心的四处挑选,进退自如。
实际上,一个合格的中间商所做的,至少应该是“替消费者筛选“的服务。而有节操的,则是在”好卖“与”好品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当然,没节操只顾好卖的,也是特别多。
尽管许多厂家也会在电商平台上做官方直营,但是他们并不会傻到甩开经销商,他们仍然给经销商折扣价供货,而对消费者也仍然是官方零售价,所以省出的利润,他们自己赚了。只有纯做线上和前店后厂,才可能没中间商。当然,还是自己赚。
只能谈这么多了,现实中的情况,实在五花八门,故事多了,担心会更降低这个行业的形象,毕竟我个人希望这个行业能发展得更清澈,好让我有一天,敢去跳五常大米的水。
最后讲一个反常识的故事吧,也是文章标题的来源。
有一回我从一个朋友推荐的厂家,邮购了样品,收到试吃的很滋润,可以说是“饭后一支烟,嘴里仍回甜,”这已经具备了五常中端米的代表性,这个味道加上朋友的面子,自然不用担心假货了,何况对于我来说,哪怕它不是五常的,都无所谓。
但我作为一个常年服用各种稻花香的人,吃也能吃出价位了,虽然厂家为了给经销商撑价格,自己直销40/斤,但我判断中间商们拿去零售,不宰客顶多卖到35左右。
如果让识货的人,不超25买来自己服用,简直很有性价比。(之所以说很有性价比,是因为中端的五常米,在甜度上就已经能够胜过一部分吹上天的日本高端米,若煮法适当,粘糯也能媲美,然而价格却只有几分之一,按国际视野看,五常大米其实很便宜,岛国乐于进口五常大米,是有道理的)
于是就带着20以里的预算区间,跟老板询问裸米价格。
报价基本符合预期,量大还可以商量。
那我就问这货供应量能有多少呢?
老板的回答是:要多少,有多少。
或许不明真相的人,会以为只有假货才能“要多少,有多少”,但是站在这个老板的立场,现实是:他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把他的米,卖到供应不上的人,包括他自己。
所以,真正的五常大米,说是“要多少,有多少”——没毛病。
- 四百元的莆田鞋 2021年安踏跑鞋推荐,安踏跑鞋怎么样,安踏跑鞋全系列选购指南
- 帝师莆田鞋100元 2021实战篮球鞋推荐:如何挑选一双适合自己的篮球鞋|乔丹\安踏\耐克\阿迪\李宁\安德玛等品牌推荐
- 55元莆田鞋 【夏日好鞋】运动拖鞋是夏天的必备装备——高性价比运动拖鞋选购指南
- 莆田鞋真标180元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五——Brooks布鲁克斯跑鞋矩阵2022及跑鞋选购指南
- 268元的莆田鞋 想买鞋
- 450元的莆田鞋 2021年阿迪达斯跑鞋推荐,阿迪达斯Boost跑鞋系列矩阵选购指南(第一篇)
- 莆田鞋288元属于什么级别鞋 跑鞋矩阵系列之十——阿迪达斯Adidas跑鞋矩阵2022及跑鞋选购指南
- 莆田200元鞋 2021年阿迪达斯跑鞋推荐,阿迪达斯跑鞋系列矩阵选购指南(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