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的奢侈品市场还比不过很多二线城市?
广州人路过。
本人只能算是贫民,但老爸的一些朋友也有个小钱,他们不是不舍得花钱,钱花在哪呢?
1.下一代的教育。这是绝对的,我的几个青梅竹马,有条件的都送国外了,在我初中高中大学的班中,都有出国读书的同学。而在国内能读好的,家长也非常重视,这种重视不是灌输子女要读哪些专业赚钱,而是关注他们的爱好和选择,提供适当的帮助。我理解为他们养育儿女不但不是为了老来享福,反而愿意为了儿女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2.住房和车。不用豪,也要好,好的定义因人而异,但无论出于何种考虑,广州人都会比较审慎理性,量力而为。
3.吃。广州人在吃方面花钱绝对算得上豪爽、考究而执着,朋友聚会主题经常都是吃,各国美食都有,海鲜也多。我个人来说,不会吃太贵的东西,但出去吃饭的次数之多和愿意花时间找好吃的餐厅的心倒是不能否认的。花在吃上的钱大概占了我收入的一半…
主要就是以上几项了(其实还有旅游)。广州人接触国外奢侈品(龙椅什么的真没有)其实比其他地方的人早得多,也多得多,从汉代的丝绸之路,到清代的一口通商,见惯了,就知道哪些东西才是真的对生活有用的。
无依据猜测一下:广州有许多大规模的皮具衣服批发市场。从珠三角各工厂代工的奢侈品皮包、衣服等等,很多都会通过广州转销各地。同样一个包,在其他地方是橱窗里微光中供着,在广州可能是某个拖鞋大叔的三轮车上拉着的一堆黑胶袋里面的一个货而已。这样一个环境有一种祛魅的作用。好比一个台上妆容精致的女神,回到家卸了妆穿上睡衣,给人的观感是不一样的。【吐槽】目前排名第一@free born的情况下面有很多评论,我来吐槽几句。利益相关:土生土长广州人
吐槽已删。
这是因为上述答主有评论和私信我觉得很有道理:“谢谢你的善意。网络就如同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并不比社会更自律和高尚。”
嗯,所以就这样吧,不打扰大家正常看答案。开开心心来知乎刷个答案罢了,心情好,很重要(☆_☆)
谢谢观看我的答案(/ω\)
——————正式答案————
广州人讲究实际,真的。这是刻在骨子里的。
我们除了吃会特别舍得,其他都会努力把钱花在刀刃上。一掷千金的壕大家不见得有多追捧(当然我们还是很爱钱的),但会过日子的精明的人会受到大家的尊重。
回到奢侈品。对于一个喜欢手表但仅仅只是普通走走路的市民而言,Nike和安踏没差,那就我们会在打折时候买安踏,咬牙存钱买手表。
一个跑步装备狂,可能直接买了最贵的跑鞋和衣服,但是在旅游上面花费甚少。
我之前迷文具,也在各色文具上面花费不少(同自己的生活费相比)。不喜欢打扮,那就几条牛仔裤穿到天荒地老。
奢侈品很大一部分价值体现在品牌附加值还有给主人的“面子”上。
广州人说:这种缥缈的面子是啥,能吃吗?还要占掉我的饮食基金,有病…诶老板,我要再加一碗云吞面!
——故事时间————
16日:手表是不知名品牌,用山寨来描述不准确,抱歉。平板是venue 8 pro,我不是广告哈,我是果粉。
作为普通市民,给个小例子。
有一次我在家里吐槽说平板有多好电脑有多重,天天背着去图书馆平板好,并举出对比12345。
老妈听完以后,直接说,听你这么说,你很需要平板。那么你直接说吧,要iPad还是要什么超极本。有用的话,那就买。
嗯,是不是很惊喜,我高兴坏了。额呵呵,麻麻说可以随便买!
之后长时间混迹各大网站对各种型号进行了解,还有对未来工作学习作出综合评估后,我买了一个1399的平板。现在用的超开心,上能装exe,下能玩游戏,左能加速听课件,右能敲出一篇论文,哦耶。
我们家买mac air没有问题的,之前麻麻看到我一直盯着air也有问过我需不需要。
但作为一个广州妹纸,最讲究实际,我要能跑exe的能用充电宝的自己续航也还可以的平板,最好还能便宜。这个时候。虽说mini在降价,朋友在香港能拿到学生价,也不能动摇我的决心。就算surface pro 3也不心动,鬼叫你用酷睿芯,这样我怎么能够在无插座的情况下续航,滚滚滚~
啊,跑偏了…
另外一件事。
在淘宝上看到一款山寨表,35包邮,这么便宜我顺手就买了,因为那个山寨牌子很稳定而且很清晰,还不费电!!!比我的卡西欧撑更久!
然后被我妈看到了。
然后开始说我乱买东西。
我说它很便宜啊,才35,而且我想换一下别的表来带。
于是老妈开始全方位多角度抨击我浪费钱,不实用,为什么买有相同元素的表,一点都“唔实际”……魔音穿脑好几天…
额呵呵…反正我现在除了吃的会花大钱,其他都会下意识多想想…
另外,借自己地盘发个硬广告…
在问题“怎样接近一位历史系学霸妹纸”那里马了长答案求点评 (??????????????) …爪机端不会怎么甩传送门…但希望大家去那里玩咩…那个良心之作来着…【卖萌脸】(╯°□°)╯︵ ┻━┻有钱肯定拿去吃!买个烂袋做咩!要买去买高精品做工还好过真货(这是真的广州A货质量没得说。。。)就酱。。。大部分广州人无论年纪都好实际的。。。东西要好用经用。。。我的话,除了数码产品和吃,其他都不太愿花钱PS:对于反对的声音欢迎有深度独特的观点,黑喷请自觉绕边。
——————————————————————————
1、地理概念:广州人包括珠三角人从物质匮乏的七八十年代的奢侈品“洗衣机、电视机”开始就习惯去香港买或托人带回来甚至走水路,原因众所周知一是相对便宜,二是款式新、进口质量好。一小时到香港的城市与20个小时到香港的城市对奢侈品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2、人群概念:珠三角土著90%都有亲戚在境外,30多年来民间频繁的交流互动,使许多服饰类、提袋类、食品类奢侈品在上个世纪对许多家庭早已见怪不怪,你没见过别人才奇怪。
(广东以外的省份不具备上述的普遍性)
3:消费概念:长期的民商发达以致藏富于民,消费惯性早已形成。这种环境下人群就早已不炫富了,广东人有句口语“抵”(大意是划算、值得),如果你花100享受到的和我花50的一样,那你就是“俾人稳笨”(傻傻的被人宰了)。因此广州人(其实也就是广东人,本文不再区分)积淀出的成熟的消费观:不追随(你说好吃我要试过才信)、不冲动(这你还没见过?)、不攀比(哎看不出他比我有钱),这三点反过来其实就是中国奢侈品目标客群最显著的性格。广州人认为注重民生才是正道。这应用在所有的层面,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也包括交朋友、商业行为,甚至对待施政。所以这是中国内地最接近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地方。(在“中国”后加了“内地”原意想指的也是内地)
4、经济概念:因为港澳的存在和人群性格,广州一开始就没注重发展高端奢侈品,大量的批发市场蓬勃发展,卖向内地及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广州过千个批发市场及衍生产业几十年来培育了无数小富家庭。也使广州的物价远低于国内许多城市,所以奢侈品总是卖得不那么好的。
举栗:
我买个普通的包都要500,半年后换了还可惜,别人买了个8千的,我何不花1万买个大牌?
我花80买个杂牌包,但款式不错,两个月换一款扔了不肉疼,大家都这样,我干嘛买个1万的?
5、说完皆知的民众消费观差异,再举个栗子聊聊另一个层面业主的奢侈品观:
08、09年前后,我与两个搞地产招商的朋友去西南一座二线城市谈项目,一个当地最大开发商在算是新中心一带搞综合体,大体量,开发商向我们介绍一层临街竖起上千方的围墙印着“Gucci”logo,问我广州有几家,我说好像一家吧,他们表示小惊讶,我说租金很高的…然后谈正事,问他们租给Gucci多少,他们说能请来就不容易了,签了长免,还送装修,然后我们帮他们整个购物中心算账,结果说还不如租给国内一线品牌收益大呢,他们说知道,没办法必须得请,没大牌别的铺招商就很难。
不单是时尚奢侈品,包括像很多其他行业的国际一线大品牌,比如来福士、玛莎、沃尔玛、凯宾斯基等等,在北京上海甚至二三线城市开了很多店,但是进不了广州或很难才进入,原因就是本土强、门槛高。新加坡嘉德集团亚洲最大,兜兜转转十几年就是进不了,当然现在总算落户大坦沙了。沃尔玛2000年就把广州列第一站,但就是进不了,后来在中国到处开店,也在番禺大道开了山姆店,但就进不了广州市内,最后实在无奈,收购好又多,总算曲线进入了广州。英国百年老牌玛莎百货也是,谈了三年,下个月才开。MUJI在广州开店计划一共流产了三次……这种例子数不胜数。这些大鳄国内许多城市都是倒贴着请来。
所以很多奢侈品牌,不是不想进广州来开,是很难。
门店数量自然不及很多省会了。
————————————
谢赞,既然大家关注这个话题,再补充一些有趣的东西
————————————
6、广州人追求的奢侈品
提问里说“奢侈品市场”,那么我们把这个奢侈品放大来谈,藏富于民几十年的广东人今天喜欢追求和攀比什么奢侈品。我无意于下结论,还是举几个亲身经历的栗子开放性的理解吧:
(为了不必要的打扰别人,隐去人名、具体地名,其余时间、空间、人物一概真实)
a.
大概四五年前,我去佛山某镇的一条村出差,全国排名很富裕的一个村,漂亮、自然,各种高端小别墅遍布。村长大叔即是族长,也是该村集团的话事人,很随和实在,每天牵条中华田园犬在村里散步。因为老客户了闲聊时我问他村里有钱人家平时喜欢买什么消遣,我好像没看到豪车之类。村长说,现在个个都买得起,早就不玩那些东西了,你知道我们村现在比什么?他指着大门告诉我:“读书写字”,早几年,他就定了个规矩,每年分红,哪家人出了名校生、高材生,就拿多10%。前年还加了一条:谁家毛笔字写得好帮村里写对联,他私人奖多一份利是。他说往年村里都是请书法名家来写春联,现在好几个都跟书法家学写字了。我听了很是触动,他们村生产一种耐用品,最高曾占到欧洲56%的份额,就连帮他们村做点外围活的都赚了几部奔驰,每年分红可想而知。村长大叔说他们那一辈书没读完,就算再有钱也被人瞧不起,下一代不能这样。他说我们村现在每家每户的小孩要不就是在海外留学,要不就读名校,每年都要拿成绩单回来给大家看。
这算不算广东人追求的一种奢侈品?
b.
广东人不是只喜欢吃,不冲动不攀比奢侈品,只是看对不对自己心头所好而已。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爱好,比如有些年轻人痴迷收集模型,到香港到日本去找原厂珍藏版,有些人喜欢玩户外,舍得买十几万的国际上最好的滑翔伞装备,有些人喜欢养鱼,买进口的超大海洋精品生态鱼缸……也是该领域的国际一线品牌,这些算不算奢侈品呢?
十年前,我曾认识一个客户,广州本土中年人,家族经营餐饮集团,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灰机,他的收藏品就是战斗机,现役的、退役的,经常周末开车出城去保养灰机。
我还有一个朋友,成功的企业家,也是广东中年人,斯文儒雅,喜欢收藏剑,我去过他的郊外别墅全部是各种剑器,欧洲十字军的、春秋战国的、千年名木雕的,听得人惊叹不已,像个小博物馆。
……
我觉得这才是今天广州人追求的奢侈品吧。
————————————
综上,广州在另一个概念上,是奢侈品在中国的试金石。
我曾与做奢侈品和娱乐界的朋友喝早茶聊广州美食,说广州有来自全世界各地口味的餐厅,广州人什么都吃过,嘴挑独步天下,外来菜想在广州生存下去不是名气或便宜的问题,要经得起最挑剔的考验,所以广州像一个各地美食大考场。我朋友突然说:他搞娱乐圈这么多年,其实广州也是歌星的试金石,很多歌星在内地开演唱会很火爆,但一来广州就打回原形卖不了几张,亏死了……但广州不是没市场,如果哪个大牌能在广州开受热捧,那么在内地和华语区都是横扫。所以我们不敢轻易运作演唱会。
我那个搞奢侈品代理的朋友就说了上面那句话。
————————————
没想到这个帖因为一句“这是中国内地最接近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地方”引起争议,好吧,那就来聊这个话题: 广州是不是「内地最接近成熟的公民社会的地方」?为什么? - 中国广州人不爱这些东西,有需要的会跑去香港买,太古汇的奢侈品店基本没什么人逛。
广州人真的很低调,就豪车来说吧,我去过无数次二沙岛但都见不到一辆豪车。
上次亲戚入伙颐和高尔夫山庄,过亿身家,几千万的别墅,但是车库不过是一台911一台a6。逛了一圈,最豪的车不过也是古思特,x5居然看到了好几台。
其实广州人还是比较注重吃的,譬如我,衣服很多都是老婆在淘宝上帮我买的,但是我会和老婆去吃一顿人均500+的饭。
突然想吃鱼了,会叫上朋友马上开车到顺德。
想吃粽子了,马上开车到肇庆顺便逛逛星湖。
想吃面了,坐公交车再转地铁到恒宝然后逛逛上下九。
奢侈品对于吃来说,又算得上什么呢?奢侈品之所以得到青睐是因为买家内心所需要的优越感,快消品也是来自买家内心所需要的满足感。
广州有着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假货市场,你背个真的包走到广州桂花岗,然后看到路边摆地摊的背着跟你一样的包,天桥上来往的男女一个个全身‘大牌’。然后你继续走,路边摊有你同款的低精品版本,店里有你同款的高精品版本,而且你分辨不了真假,大多数人也分辨不了。这样的奢侈品已经无法提供给买家内心太多的优越感。
至于快消品,广州整个城市遍布各种批发市场,而且竞争激烈,随便人走进去就是批发价。还有各种商场林立,随便打折,超市也是各种大特价,今天这家便宜,明天那家促销的,长期在广州待着的人,关于物欲的满足感都被喂饱了。人家二三线城市可没这行情啊。就像是饿肚子的时候有碗米线吃那就是大大的满足感,肚子饱着就是上满汉全席也无感。
我刚到广州的时候真是买的一个疯狂。。可住久了出趟街都不知道买什么好,没什么需求,买什么也无多大满足感。
市场饱和,满足感起点高,需求下降,消费更趋成熟。小支出如出行成本,吃饭,休闲,大支出如旅行,购买保值资产等。。我想这是广州更占比重的消费吧。。。很多大牌都是在珠三角贴牌做的。老板们都知道一个包一件衣服成本才多少。精明的他们怎么肯把钱花在这上面?还不如吃进肚子划算。在长三角读书,广州工作的湖南人路过。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在家读中学的时候,同学大多向往北京上海的都市繁华,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男男女女穿戴光鲜亮丽,让我们这种内地长大的孩子很是眼红。
到了南京读书以后,身边多了很多苏南浙北的同学,发现大家都对穿戴使用分外讲究,讨论的东西也无非哪里商场促销,什么牌子几折;我今天送礼给女朋友啥牌子多少钱,她还我啥牌子多少钱。那时候觉得穿着名牌衣服用着高档手表手机开豪车才是成功人士的标配啊!而且长三角人普遍个性张扬,相互间会攀比斗富,炫耀时又会时不时的夸大一点。所以奢侈品在这种民间意识普遍高调的环境里是再适合生长不过了!
到了广州以后第一印象就是:好土啊!!!市民穿的简简单单,也没有满大街兰博基尼玛莎拉蒂,城市布局杂乱无章。哪里有个一线城市的样子!外表被北上深完爆好吗!
但生活久了才明白所谓的广东人低调务实的含义:身家千万过亿的老板可能穿着裤衩拖鞋就进商场包了一堆奢侈品走,但他根本不知道这品牌是啥东西,只觉得好看结实就买了。同事间天天讨论哪里开了新饭店,口味如何,价廉物美。衣服嘛,整洁合身就行,穿一身上万的也不能飞檐走壁。手机你中华酷联和三星苹果没差别啊,摔坏了也不心疼。广东人讲究闷声发大财。你说我土就土吧,我就安安静静赚我的钱管你怎么看我。
所以自我经历而言,西部内地省份因为以前相对的穷,所以对繁华世界有本能的向往,近年经历发展了,会下意识的向大都市生活靠拢。而江南地区历来繁华,大家文化素质较高,对衣食住行要求都很高。广东历来地处南疆,自成一派,除了吃东西,对身外之物都没啥兴趣,喜欢闷声发大财,虚荣心不强,所以更不会为那么大的品牌溢价买单。看完了上面所有的答案,总结一下就是几个原因
1、爱吃,对吃的兴趣爱好超过奢侈品
2、批发中心,精品高精品到处是,奢侈品没太大优势。
3、毗邻港澳,无需在市内购买高价奢侈品
其实我还发现有一个问题是,广州人并没有内地各大城市那么爱看面子。
例如广州很多白领上班基本上就是随随便便穿着(高档CDB也不见得全部都是精装丽人),很多女生都完全是素颜就上班的,对比内地很多城市来说,奢侈品的装点门面效果其实很弱,反正大家都是随随便便穿的,你无端端带个LV GUCCI穿得十分靓丽反而显得有点儿突兀,这里的概念是有钱老板都是穿拖鞋的(很多做商贸批发的老板啦,拆迁户啦都是背心拖鞋出现在吃糖水吃牛杂吃云吞面的大排档你一个月薪不超过1w的小白领还花这么多钱买皮衣真是傻x来的。)。
简单来说,没有那么多攀比,奢侈品就没有那么重要。市场自然就没有内地很多城市那么大。题主觉得包包手机才是奢侈品吗?
NO NO!逼格太低了。
玩鱼缸水草的,一个缸十万不少,几千块钱的小虾不贵。锦鲤之类的更是吓尿。
说高级咖啡奢侈品的,那是要笑掉大牙的。像我这样的穷逼才喝咖啡。人家潮汕人喝茶,几百上千块钱一两算的。
海味铺,摊在路边你以为便宜,以前发大水一泡,损失是上百万算的。这不是奢侈品么?
广州人还有个BT习惯,喜欢买楼。广州土著,一般都有两三个房子,不算奢侈品?
其实广州人也爱奢侈品,只是玩些你们看不出来的东东而已。我觉得广州人,吃的,多贵都舍得。玩的,只要开心就好。对穿的用的就不会很讲究,这是全民共性。
无论是包包还是苹果之类的,更多都是看为工具或者日常用品。喜欢就买,不喜欢就不买,觉得没有必要赶这个时尚,更不会成为炫富的手段。
真要这样炫富,别人还会觉得你low。
例如某包租婆,手上的钻戒好大颗,像假的,其实是真的。但她从来不舍得打车。手机也只是国产几百块的。
这种价值观,我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理解吧。
反正我是理解的。因为我们广东人都好撚穷!-_-想起我十岁和妈妈去香港LV店,妈妈在二楼和闺蜜看包,我在一楼无所事事拿中兴键盘机玩贪吃蛇,心心念念想吃麦当劳的事…
又想起十六岁的时候和妈妈去太古汇,当时已经被小时代科普过了,然而还是直奔方所听讲座看小熊展览的事来…
这要归功于我妈妈从小教育我不要和别人攀比只买自己真心喜欢的东西。
嗯,所以我还是会领着1200的生活费靠饺子活就为了买个1000+的Sony前段…
我姐还是会领着3000+月薪宁可背100的包也要烧单反学手绘…
嗯。感谢务实的妈妈。
坐标佛山。感谢知友们的支持,第一次在知乎码这么多字,没想到短短两天六百多赞。虽说喷我的不少,不过更多的是读懂了我表达的中心思想:
“中意最紧要!”
讲真,大猪自己,中意Chanel、中意飞甩鸡毛(菲拉格慕)、中意欧美品牌
也不影响我中意的人字拖
更不影响喜欢淘原单,或者用高精品的人
只要互相不影响,谁也不会高看低看谁一眼
最多说句 “哗,好有米”,然后默默算下那套房明年收多少租
最后,致喷子,人生已经那么艰难,有些事情就不用太紧张,多点正能量能早日实现买正品的愿望!
——————————以下原文———————
最直白的答案!
1、两万一个包?什么鬼?我可以去五星级酒店吃66次自助餐、去泰国玩10次、去黄沙吃遍最贵的海鲜!!!
2、整个包都是logo,什么鬼,品味懂吗,好搭配能出席不同场合才是王道!
3、浑身blingbling的牌子,我妈我同事我闺蜜我邻居会怎么看我,哪里来的内陆乡下拆迁户暴发户?
4、三元里站西各种原单啊亲,比正品做工质量还好啊,专柜Prada用了两年拉链都氧化的是什么鬼?全世界最集中的皮具服装集散地我还去专柜干嘛?
5、我真有钱啊没地方花,香港两个小时就到,专柜起码便宜三分之一不是重点,款式新啊牌子多啊顺便可以晒港澳旅游的优越感?纳尼??你家七大姑八大姨表哥堂妹同学都在国外?那就顺便带几个回来好啦!!
6、真心不崇拜品牌、真心不崇拜品牌、真心不崇拜品牌!人字拖最舒服、人字拖最舒服、人字拖最舒服!公司高管土豪姐妹用高精品、公司高管土豪姐妹用高精品、公司高管土豪姐妹用高精品!
7、吃泡面攒钱买包的一定疯了!!!
第一次打这么多字,如果你也会心一笑请点击左下方按钮~!在广州的奢侈品是这个感觉的
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奢侈品市场还比不过发展中国家如中国?
同理,我觉得是因为广州的消费意识更理性,更接近发达国家,只有刚刚富起来的才特别需要花钱来获得身份认同(购买奢侈品)。
他们不看重虚的东西,如奢侈品价值中占绝大部分的的品牌,更在乎实际的东西,比如品质。
以包包为例的话,选择材质和做工更佳的手工皮具比例明显较高。个人的订单中客人比例最大的就是来自广州。我一个有钱的土豪朋友(自有公司、可以随便在广州买房)
做了一件事。
在淘宝上买了七件T恤,橙红紫七彩颜色。每件10块钱。
然后非常开心在微信上晒。
。。。。。。。
这跟广东人心态有关,广东人认为西装革履,小香风。。不是保险就是传销。。。
最近,太古汇迎来了法国奢侈品牌 Van Cleef Arples的进驻 ,成为了该品牌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城市旗舰店。
在很多人眼中,广州与奢侈品一直都不太“搭”,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广州人务实不爱奢侈品”、“广州的奢侈品市场比国内二线城市还要差”的说法。
但与这个刻板印象相反的情况却是,广州的奢侈品门店数量每年都在递增,天环、天汇、K11等主打“奢侈”、“轻奢”的商场越开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名号也一个比一个响亮。
都说广州务实,奢侈品店为何却越开越多?
撰文 | 凉亭
编辑 | π缺克
来源公众号 | 识广(sigkwong)
我们坚持做广州本地原创内容,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
------------------------------------------ 分割线 --------------------------------------
“广州尖东”
十年前曾经流行过一句话:“纽约有曼哈顿,香港有尖沙咀,广州有环市东路”。
在这条被称为“初代CBD”的环市东路上,堆砌着花园酒店、白云宾馆、世界贸易中心,以友谊商店和丽柏广场为代表的购物商场,组成了一代广州人高端消费的“高地”,也展示着一个时代的消费品位与生活质量。
时任友谊商店副总经理的胡洁君仍记得1978年友谊商店落户环市东时的场景:人们用惊奇的眼神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商品——进口的人头马洋酒、万宝路、雀巢咖啡,传闻还有几十万元的高档手机。当时的人曾把这里称之为“广州尖东”,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据不完全统计,友谊商店有国际著名品牌160多个,其中国际一线品牌就有60多个,那时候人们认为“进口的总比国产的好”,因此坊间也流传着一句“买坚嘢,嚟友谊”的说法。当然,“坚”的背后也意味着贵——随便拿起一件衣服,标价牌上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
但这不代表广州人买不起。据南都的一篇报道说,商店内一款高档手机曾试过一个月售出108万元的记录;要是遇上友谊商店VIP会员日,劳力士、欧米茄手表一天可以卖出100多只,香奈儿、阿玛尼等化妆品专柜一天也能有个10至20万元的进账。
如果说友谊商店是带广州人进入“奢侈品”世界的领路人,那么丽柏广场就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奢侈品花园,直接将广州的消费品位拉上了一个国际水平。
2004年,丽柏广场在友谊商店的正对面隆重开业,在这一万多平米的大商场里面,广州人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Prada、Dior、Hermès……名目繁多的顶级品牌,因为丽柏广场第一次来到了广州。当中最为人所乐道的,莫过于LV。
就像是丽柏广场的门面一样,从开业的那一天起,LV 就以一张超大海报长期霸占了丽柏广场的广告C位。这个今天看起来并不新鲜的“画面”,放在2004年却极具时代意义——这个早在1992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世界名牌,终于在时隔12年之后来到了广州。就像是一个信号,广州就此进入了一个国际级别的奢侈品消费时代。
友谊商店、丽柏广场里那些打扮精致、拿着印有LV、Hermès、Prada字样的大包小包的名媛,也共同构筑了当时繁华市中心里的一道靓丽风景——或是归国华侨、或是政要妻女、又或是super model。
精致“闹市”
如果说友谊与丽柏是让广州人“长了见识”、让广州名媛省下了去往巴黎和米兰买衣服包包的交通费用的话,那么太古汇则是将“奢侈”与“精致”带向了平民。
2011年,太古汇开业,以更大的商场面积、更具设计感的外观、以及更靠近新CBD的优势,一口气又吸引了70多个新的国际一线大牌——香奈儿、蔻驰等来到了广州,刷新了广州人对“奢侈品”的认知同时,也成为了全广州最豪气的“首店集中营”。LV、Gucci等也从环市东不约而同地将阵地转移到了太古汇。
那是天河商圈的“正当红”。从广州购书中心往东走,这条不足两公里的天河路上,依次分布着广百、天河城、时尚天河、天环、正佳、万菱汇、太古汇,如果再往岗顶的方向看,还有天娱广场、摩登百货。
太古汇在这当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用太古汇老板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把天河商圈带上了一个档次。”截至2018年底,太古汇就拥有大大小小的高端品牌180多家,满租率100%,其中58家为“华南首店”。
然而,太古汇的“上档次”并非完全延用了丽柏广场的“高冷”贵气,它将奢侈品的“精致”与“高级”带向了平民,因此你在太古汇会看到与丽柏广场时代完全不同的一幅消费景象:你会看到刚刚从汇丰大厦下班回家的高级写字楼白领,从附近小区过来购物的一家大小,还有从暨大或华师过来的大学生,他们在认真挑选一件自己心目当中的“奢侈品”。
你可以花费几万人民币买一个爱马仕的手袋;可以花费一千人民币在鼎泰丰享受一顿涵盖“奢侈”服务的五星级粤式精致晚餐;可以花费三百块钱去到香奈儿的专柜买一支口红;也可以去到地下一层花五十块钱吃一个巧克力慕斯蛋糕,
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月薪究竟是五千还是三万,太古汇总能满足到你的“奢侈梦”。
重设“奢侈”
但广州人对奢侈品消费——或者说是逛奢侈品商场的需求却并没有因为太古汇的出现而停止。更多的奢侈品商场也紧随着太古汇之后,开始了更多的尝试与探索。
2016年,夹于天河城与正佳广场之间的天环广场开业,这座外形运用相互缠绕的双鱼包裹的设计理念,从一开始便立下了“轻奢”的定位,除了引进国际知名品牌 Michael Kors、广州首店Rimowa、国际级影院百丽宫LUXE影院等轻奢品牌,最引人瞩目的是,高达三层的Apple Store零售店。
“轻奢”定位的天环广场,令“奢侈品”在广州人心中有了更多的想象——何为“奢侈”?不止于LV,还有百丽宫“五星级”观影体验和一年一度备受广州人关注的苹果产品,或者现在的年轻人还难以消费得起太古汇的阿玛尼,但在天环广场的“高阶版” ZARA ,总有一种来自天环时尚“光环”下的“轻奢”感。
2018年,K11 在广州第一高楼周大福金融中心(东塔)开业,这是继香港、上海和武汉之后,全球第四座开业的 K11 购物艺术中心。
这座号称是“广州最奢华的商场”,除了延续“初代奢侈品商场”丽柏广场的高档之外,还同时具备了“二代奢侈品商场”太古汇的平民感,甚至还往前推进了一步——将艺术与商业融为一体,或者用K11 创始人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博物馆”般的轻奢商场,“奢侈品”不止于一件消费商品,而是一个消费空间。
来到 K11,除了商场过道两旁为了保持一间商场档次的奢侈品牌店铺之外,商场内设与展览才是消费者更为关注的东西,极具岭南特色的“榕树”概念设计,散落商场各处的、由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打造的艺术品,奈良美智的“大头狗”、Elmgreen & Dragset 的“梵高的耳朵”……
K11 所重塑的“奢侈”概念,或者你根本不用消费,一个视觉上的“奢侈”空间,就可以令人产生“奢侈”的想象。
要里子还是面子?
这两年,中国市场的奢侈品消费能力全球瞩目,根据麦肯锡最新报告显示,中国人在境内外的奢侈品消费额达到7700亿元,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户消费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8万元。
与中国“奢侈热”相反的是广州的“奢侈冷”,奢侈品与广州,长久以来都不太“合拍”,虽然奢侈品门店开得越来越多,但相比较于其他城市“进步”的脚步,广州却仍然“落后”得有点厉害:
2012年,由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给广州的评价是:“人口众多,作为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奢侈品市场的发展程度与城市发展水平不成正比”,并在《20城时尚消费力榜单》中,广州排在了上海、北京、南京之后,位居第四。
2016年,根据当年LV、爱马仕、普拉达、蔻驰、香奈儿的官方数据显示,广州的门店数量(总计:7)远远低于上海(28),甚至比不上杭州、沈阳、成都等二线城市。
2019年,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说道,奢侈品消费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根据奢侈品消费力所作的排行榜中,广州虽然榜上有名,但排名比较靠后,位列第九,排在第十的西安大有超越之势。
通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可以用一句空话作解释——广州人务实,不喜欢买奢侈品,倘若落脚点是在广州人,这样的解释当然是无可厚非的。
但广州人再务实,再不爱买奢侈品,难道就意味着广州这座城市不需要奢侈品了吗?
并非如此。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奢侈品远不止只是一件高端商品,它的质量与数量,都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品位与格局。从广州友谊商店到丽柏广场、再到太古汇和天环,正因为有了这些标志着时尚与高级的奢侈品品牌的堆砌,这些造价昂贵的建筑物的点缀,广州才有了几分“一线城市”的气质。
K11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定位“奢侈”、“轻奢”的商场陆续出现,广州的奢侈品门店、品牌只会越来越多,这种大趋势一定是好事的。这并非广州太过“虚荣”,就像广州城市风景中,既要有羊城八景,也要有珠江新城一样——务实是广州人的里子,但也需要奢侈品,作为广州的“面子”。
不然一说起广州“奢侈品”永远就只会想起“白云皮具批发市场”,那就尴尬了。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进粉丝群请添加识广君微信(ID:gonghaoshig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