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河南人在逃离河南?
这种情况好像从4000多年前就开始了……一边逃一边占地盘……
大河之南,太难!
我很爱我的家乡,但是我不想回去。算是逃离吧,理由是:不希望下一代在河南参加高考。
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复读一年考上外省那个学校,进宿舍第一天得知,我比同寝同学平均多考80分。但是做了一遍他们的题目,跟河南难度相当。
不想跟任何人争论哪个省的题目难,这一点毫无意义。
河南高考难,难在本省只有一所211,每年近百万考生和你竞争那全国倒三的录取率。
为了帮下一代先干掉几十万的竞争对手,不回河南。
其实,挺想早上喝碗胡辣汤,加个千层饼更加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河南的孩子跟外面小孩差别多大。前几年我参加高考,高了一本线很多的分数,发现本地的室友仅仅算是二本成绩,另一个外省小姑娘成绩也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突然有种心酸的感觉,虽然在她们看来,羡慕我什么都能学会,我感受到的只是深深的不公平。她们从小唱歌跳舞弹琴,去各种地方旅游,见到很多我触及不到的东西,已经缺失了很多很多,到了高中,为了进一所好大学,我们更是只是学习学习学习。既然我改变不了这个现状,那我只好选择逃离,不让我的孩子,我的下一代接受和我一样的不公。
那个。。我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当时评论只是单纯说了一下我主观的感受。这个问题可能本身就是争议问题,希望我们大家和谐相处哦~谢谢惹(*°?°)=3
农业社会,内卷地狱!高考地狱!
13年左右看新闻很多人逃离北上广,说在这些一线城市买不起房没有归属感,回老家工资虽然低些,但是买房压力没那么大,老家在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回老家工作,于是我心动了,婉拒了部长提出把女朋友安排进公司的挽留,也没有动用科长给我找的关系,从上海裸辞回郑州找工作。我是211毕业学的机械专业,本以为应该不难找到一个工作吧,找了一个月的工作,发现人才市场上的招聘的企业大部分只招应届生,没有这项要求的则基本是很一般的小公司--并非我看不起这类公司,我曾经去了一家这样的公司面试,这家公司在郑州的八九环外,周边很荒凉,我倒了好几班车才到这家公司。一个戴着袖头,农村大妈样的人过来面试我们,她手里拿了一张纸。他们招的是制砖机器的维修”工程师”,不需要研发。同意就在纸上签名登记信息,月薪两千,我就走了。
虽然我的目标一再降低,最后底线月薪是3000,后来在网上找到了一家在焦作的公司,这家公司同意我的月薪3000的工资,于是我就去了,在我从郑州的那家城中村搬走的时候房东各种理由扣了我的押金。
到了新公司,押一个月工资,我没异议。发工资时到手不到2500,我也没说什么。在工作第二个月小组长找我谈话,说我工作态度不好,我没明白什么意思,想了几天明白了,是我加班少了。可是面试的时候hr说公司不提倡加班啊,说加班是效率低的表现,我很赞同,每天加班一个小时就走了。
刚进去就听说公司要绩效改革,那是公司花了几百万从一个培训公司取得的真经,具体就是原来大家都是固定工资,比如我一个月2200工资,不管干多干少都是那么多钱,绩效改革了那我可以多劳多得,挺好。大家都很开心,毕竟涨薪在望嘛,我现在一个月2200,新政策实行后我2200的基本工资加上绩效怎么也过3000了吧,但是后来实行的时候大家开始骂娘了,公司是这样实行的,我一个月2200,拿出1100是基本工资,剩余的1100是绩效,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能拿到2200,假如我在图纸上少标了个尺寸,不仅要在所有人面前检讨,还要从绩效里面扣钱。
公司出差报销标准是上限80块,而且要有发票,这有点难,这个住宿标准能住什么条件的宾馆可想而知,很多时候发票只能自己想办法。好在出差次数不多,有一次省内出差,在一个镇上找到了一家比较便宜的家庭宾馆,老板同意80房价开发票,开始的时候每天我都会要求老板给我开好发票再付钱,两天后觉得麻烦就和老板约定最后走的时候一起开发票给我,后来退房那天,宾馆老板不给我发票了,理由是发票也是他拿钱买的,最终我又拿出钱买了他一些发票。
年会了,公司组织人员排练节目,所有员工去酒店欣赏节目,好开心,酒店挺大,吃一顿公司要花不少钱吧。看完了表演,公司开始发福利-两张福利,价值4块钱,然后让所有的人都回去了?!!
年底前公司发工作服了,冲锋衣,具体请参考快递小哥的工作服,公司说了,衣服是免费的,但是前提是必须要在公司再干满一年,否则扣钱,一件衣服的钱是1400,我一个月工资才2200啊,当然假如你打算离职的话可以不要。我一个耿直同事,在公司干了4年了,打算过了年离职,于是他选择了不要工作服。结果公司没有发他的年终奖,虽然他并没有离职。我要了这个天价衣服,在我离职的时候扣了我900块钱衣服钱。
我为什么离职。那时我老婆快生了,我向小领导请假说老婆到预产期了要请假,小组长问我项目完成没,我说还没,他说没完成就不能请假,项目完成才能请假,于是我就直接辞职走人,押的一个月工资各种理由基本全扣了。
女朋友是师范专业,找了一个月教师工作没找到,后来当了文员,一个月2500,居然还要给7个大男人每天做饭!!!
后来我们去了广东,老婆在这边找到了一个培训机构的工作,后来进了民办学校,我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们买了车也买了房,当然不可能在深广买,但好歹也算大湾区吧(自我安慰)。觉得这里比老家开放包容,在这里我第一次听说并深刻理解了契约神,在这里可选择的机会要多很多,我觉得我还是喜欢这里。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离开河南的原因,也许我真的适合在外面。其实平心而论,谁愿意漂在外面呢,本地人收收租就比我们辛苦工作要拿的多,希望河南发展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企业更好的机遇给求职者,能越来越吸引人留住人,能让人认同并喜欢留在这里。我的理想就是有钱了去建设家乡,然而任重而道远,暂且这样吧。
可怕的是,我竟然觉得这个话题其他人说的都很真实,没有夸大
我从出生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可能只有河南人能够理解这个问题!
02年在北京西城区当兵,守卫国家部委,很光荣也很自豪,每月80块钱津贴美滋滋,看到部委新进人员的待遇。。。。是我的100倍,你没看错,100倍。8000元!当时的8000元!
我要有学历我去当兵?去挣80块钱津贴?吃烩面够么?
学历对于河南人一直是个痛,每年的百万考生,争夺三万个一本,争夺二十四万二本,剩下的要么大专,要么搬砖!每年数据有偏差,求不喷!
这样的环境,怎么不逃离?
我总不能希望我的孩子在跟别人同等条件下,学习成绩一样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收入相差100倍吧!
上边说河南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我个人还好,学历在知乎垫底。但收入。。。。。更垫底!
河南县级第一的城市,个人年收入大概8万。。。。。。。TMD房价近万的县城,一年不吃不喝挣8个平方,这个薪资水平我觉得公务员事业单位的都该抹脖子!
也许我在业余时间应该好好教教我闺
女,怎么拿锄头,怎么种花生,怎么收玉米?
毕竟河南还是需要农民的!
————————————————————————头次破百,感觉共鸣的人太多!但这不是针对某个人的问题,也不是针对某个地区的问题。
评论区的讨论我都有看,而且自我反思。我觉得教育体制如果出现了问题,大家应该关注并且了解问题出现在哪里。
恰恰现在的问题是,大家公认出现了问题,无法解决,且有一部分压根没想解决!
全国一张卷子很难吗?按比例录取很难吗?全国高校从头到尾挨个排,你有三十万学生能享受优秀的教育资源,给你300个录取名额,我有百万的学生享受次等教育资源,给我1000录取名额!
我觉得不会再有这个问题的出现,为啥呢?
因为你没能力,没水平,没出息,挤不进你们地区的前%10,那你有啥好抱怨的?
好的越好(高精尖),差的越差(好好耕地吧哥们),真是我们想要的未来?
我是个挂个河南招牌菜头!
不是逃离,是为了生存,
河南,全国的粮仓之地,
今年,我家人种地,水稻,收成还算不错,卖了一部分,价格卖的最好,1500元左右。
你知道这1500需要多少成本吗?
(2019-10-22晚间21.30补充成本:
其实成本里应该还有化肥、肥料、抽水等)
水稻种子
收割的机器钱
人工(压根没法算,没法算的是:不能离地时间太久,得时不时的去田头看看,没水抽水,有虫打药,施肥等等,人工被耗着。)
时间:(两三个月左右)
按照最大价值算,
卖一半1500元,
自己留一半吃,也是1500元,
总共才3000元的价值,
哦,对了,还有国家的种地补贴,这个具体多少,我也没问家里,反正别想太多,我家全部5亩多地(注意:5亩地不是全部水稻田,还有旱地种其他),估计也就1500元左右(补贴应该远比这个少,这是估计和猜测的),
就按照4500元的收入算,约小半年时间。(其实远低于4500元)
你看看深圳一些工厂一个月收入多少吧?
经济价值啊。
现在能在老家种地的只有几种状况了,
一种是:
我们那里的土地承包给某个人种1-3年不等,大量种植,降低成本,获取利润,这种事情得看天,还非常累,我亲戚承包了一部分,收割完毕之后,去晒稻谷的时候,铺在地上约有1公里,然后天突然下雨,几个人收起来(我家人也去帮忙了)是个什么状况,你自己想想就知道有多累了。
另一种是:
家里有父母的,出去打工基本上也没人要,但是还能做点体力活的,然后在家种地,一部分吃,一部分卖。
(还有一种是送给亲戚种,花钱倒贴给别人种,只要不荒废就行,因为农民为将来养老打算,万一不行,还有土地可以养老。)
年轻人如果说用这个赚钱,
等着吧,
这辈子不可能,下辈子也不可能。
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基本没体力种地,也不会种地)你自己想想,我不努力逃离河南,我能怎么办?
如果说:国家不改革开放,不让工厂打工,不让做生意,
我很可能就是监狱里的一员。
除此之外别无出路。
为什么?
娶媳妇要钱不?
盖房子要钱不?
养小孩上学要钱不?
这种地的钱够不,你说将就将就也够,那我们只能世世代代的将就了,永远无法脱离土地。
我这一代,比我小的下一代,种地,除非全世界恢复成封建社会,以土地为生存根本了,否则,是不要想了。
你说说,我们这代为何不逃离河南?
请问:你愿意在这个现代社会生活靠种地去努力吗,你不逃吗?
河南是农业大省
土地红线了解一下,中央根本不允许河南土地被占用。哪怕是发展教育,郑州龙子湖大学城那都是先斩后奏,成为既定事实才捏着鼻子认了。全省只有一个郑大拿的出手,教育发展基本就这样了。
工业底子本身薄弱,还不给政策倾斜,这两年国家还关怀关怀河南,发展发展郑州,希望通过以省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河南人民经济还稍微往前挪了挪…全省上下拿的出手的好像都是食品产业,例如双汇,牧原…
农业上面,河南土地其实并不肥沃,顶多就是沾光平原地带,好种植,没啥天灾,但是这也不能就顶着河南人使啊,辈辈都当农民啊!这不是说农民不好,当农民要是收入高,那谁都愿意干,关键是付出大收益低。谁还愿意种地啊!
高考我就不说了,分数全国排在前列,河南子弟高分不能上好大学,这要是户口落地上海北京再不济落户到东北那天寒地冻的地方,五六百分都能走个名校吧!为了子孙后代也要走出去吧!
河南人全国范围内到处都有,这句话是真的,要是家乡发展的跟北山广深一样程度,你说谁愿意背离故土,远离家乡?还是希望国家政策倾斜,地方政府敢于作为,不然抢人大战不断升级,人口流失只会越来越严重…
1.对故乡已经没有任何期待:乡村衰老、空心;县城也没什么年轻人;县城的食利阶层互相联姻;地级市没有产业也没有工作;天长日久只剩心凉。
2.高考是绝大多数河南人心里的痛和恨:河南人也是人,人多,是诅咒也是枷锁;每年有多少大河儿女因为教育资源的瓶颈而被强行埋没;出走,是给自己的下一代更好的机会,也是为降低河南竞争压力做贡献。
3.这原本就是纷飞的时代:家乡的宗族已经彻底散了,每年的年味也只剩下无聊和尴尬;年轻人必须奋起,在不同维度、不同方向为自己为家人寻找一条活路;稍有能耐的人都在往省会城市聚集。
4.郑州?那是最后的选项:没有拿得出手的高校、产业、政策,也就没有凝聚人心的感召力;南京、武汉、西安、长沙,更不论北上广深,郑州?在很多人的选项中连位置都没有;河南最优秀的人才绝大多数都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更不用说,郑州又能吸引到多少外省的优秀人才?
5.人心是焦虑或迷惘的:中原还是相对闭塞,出走的人也是“焦虑”所迫;时代发展太快,“坐困愁城”绝非理性之选。
6.于个人而言:我做的是水产行业,只有在江南或者沿海省区才有广阔的空间。我也把老家的亲朋手把手带进了这个行业,他们对自己现在的收入也十分满意。
7.河南是我们共同的生养之地,也是伤心失落之地,但不管怎样还是祈望她能够被国家善待。
河南人逃离河南自夏代起便有史可依
我12年河南高考,去的学校不理想,考研来的985。
有一次吃饭时候和一个985本校的本科生聊天,他说他高中是重点高中,班里大半人都是985,考211都不好意思说出去。
问我高中怎么样,我说我在小县城念的高中学校不好,一个班60人,能有6个人考上211,班主任都能青史留名。
听完他很惊讶,一起嘲笑完我们高中后, 说的正起劲,他就给我们对比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区别,说他们高中也有像我们一样学习不好的学生,其实考研也可以弥补一下。他去年考本校落榜了,今年二战,就问我们这种学校的学生考研是怎么逆袭的。一口一个“你们这种学校”、“你们这种学生”,听的我挺烦,不愿意多说话,就说好好学呗。
他好像不太满意这个答案,就说他高考考了多少分才进来的,他的同学都是名校生。然后就问我方不方便透露一下高考成绩,其实我没打算接话的,但是人很多,他停下来等我回答。我就说了,尴尬的是比他分数高,他面子有些挂不住了。
这时候周围人看见气氛尴尬,开始打圆场,就说各省试卷都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但他不服,说自己考的全国一卷比较难,整体分数都不高。放在其他年份,分数肯定碾压“你们这些学校”。
同学带来一起吃饭的,我跟他不熟懒得再接话,继续吃自己的菜,本来以为闹剧要结束了。
结果更尴尬的来了,边上一个同学百度了河南12年试卷,也是全国一卷,数学葛军卷(新课标卷,有人说不是葛军出的,但是我没找到官方资料。因为新课标卷河南一本线下降50分是官方可查的)。
别人以为自己碾压我的是智力,其实他们错了,他们的优势只在一个籍贯。站在两米的跳台上,误以为自己身高两米八,过了被籍贯左右的阶段,跳入泳道才会看清楚谁是鱼,谁是虾。
有理的来讲,不服的上分数、挂学历。两者都没有的,出门左转。想抬杠的至少也要读明白我写了什么,不然只能暴露文化水平。
有人总拿河南一本线没有某省高说事,这么可笑的逻辑,我本来不打算回复,但是考虑到有些人可能真的没经历过高考,不知道高考录取机制。下边我科普一下,举例:北京211高校26所,陕西8所,湖北7所,河南1所,在北京过了一本线可以上一本,在河南过了一本线你能上一本?想报985,只能报省外高校,而各省在其他省份投放名额极少,你不超出高校录取线几十分能报得上?一本线只影响你是否能投档,而真正的竞争在于和你同省份一起报名的同学有多少、分多高。
感谢知乎管理员送上的四天折叠,挂的两个人已经删除,解释权归管理员所有。成语接龙:“为所欲为”……为……
素质是为人之本,请文明,请自重。
正直是经世之心,望慎行,望廉耻。
人在北京,刚下地铁
说多了都是泪!!!!
早上一碗胡辣汤,水煎包,油条,粉浆面条不香吗?
中午吃一碗地道的烩面,卤面条中不中?
星期了开车会回趟村里老家不爽呀,或者跟几个初中高中的老朋友一块儿喝啤酒,吃吃烤串,滋腻不滋腻??
然而我现在在帝都,爹不疼,娘不爱的,户口搞不定,北京房子买不起;我为啥不回郑州?
河南的教育太TM可怜了
以我个人经历来讲:我上初中时候,我们二中初三一共4个班,一个班级60人左右,我们4个班级考上县一高的一共才10人左右;加上二高,能上高中的有三十个就不错了,好多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再跟你说个笑话,我们那一届初中二百多人只有不到10个考上县高,然而这已经是历史巅峰成绩了;以后多年直到二中被砍掉,再也没有一个考上县高了,笑哭了没有?哈哈哈哈哈 。初中升高中的录取率已经低到令人发指了!!!
到了高中坑爹的是,我们高中基本上成了四年制,你没有看错,基本上是4年制,我们作为县一高,一个班六七十人,高三应届班高考第一年上一本线的只有两个,还是刚上一本线;所以一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复读,等第二年升学率才勉强上去;然而放在全国这样的升学率还是全国倒数,跟大部分其他省份同学比简直就是可笑,一个复读班能上一本线的在班里还是少数,并且你也浪费了宝贵的一年。
所以教育是我不愿意回河南的最大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空气环境不好:都听说北京雾霾严重,空气不好,其实你们不知道,北京比河南大部分城市,包括郑州的环境要明显的好,只不过作为中国首都,一线城市,对这些比较关注,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只不过北京哭的厉害而已,看看空气检测数据你就知道了。
以上是我不愿意回河南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可以说是回不去的理由了;
对口的工作太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呀
现在工科理科土木机械,各种专业毕业的都在转互联网,都在搞编程,工资高呀;
然而郑州的互联网基本是荒漠,呵呵
你也没有其他行业的能给高工资的企业呀;合肥有科大讯飞,武汉有光谷,郑州有富士康?
我不想去干流水线
然而最后我可能还是要回郑州,没办法,没办法,北京不好留下,天津没有一个熟人
如果觉得有同感的,请不吝怒赞本回答
帮一些人做一下阅读理解,我的经历是零几年,不是伟大的2020,懂?
走不走都是你自己说的算,你的感受我不关心,在我眼里,它就这样,你可以质疑,但不要发表,因为这是我的经历。
说一下我自己为什么逃离河南。
来自河南北部农村,赤贫家庭,95后
以下内容比较乱,大概就两点吧,经济和教育。
河南整体的GDP看起来很不错,但其实农村人活的什么样子,你可以去看看。
我小的时候学语文课,学到一句话,叫“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就好奇,这算什么?诉苦吗?肉难道不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吃的吗?这个问题困扰我好久,我一直以为大家跟我们一样,只有过年时才吃肉。
后来我上了高中,高中的菜大部分是水煮的,在菜的上面你都看不到多少油,我们基本吃的最好的就是饼子配粥。生活当然越来越好,还记得07年我刚刚进入县里的初中,我一周生活费7.5元,初三时一周40-50元,高中一月300元。很不够看,对吗?但就是这样,我依旧不是最少的!你难以想象一个馒头掰成三份过一天的女孩怎么生活的。
后来上了大学,原来肉可以顿顿吃的。一年,我体重暴增十几斤,并没有多吃,只是吃到了不少有营养的菜而已。这时候我才知道我们原来有多穷,连山区都不如,山区的物价我都消费不起。
后来我关注到收入,山里人的收入真的比我们高,我们主要靠地,小麦放仓库近一年等最高价1.08元/斤,玉米记忆里是0.8元/斤。一亩地一年的毛收入不到2000元,利润我不知道该怎么算,毕竟人力是个说贵也贵,说贱也贱的因素。
没在山里人接触过农人,接触过教师,就拿教师做个对比吧!老家中学老师一个月不到3000元,现在应该也差不多,山区呢?我问过他们基本3000元以上,有的更高,当然河南也有收入高的老师,但要明白,同样是县城,差距就这么大!
当年毕业考虑过教师,同样特岗教师,河南这样说的,一年收入不低于2.4万元,陕西这样说的,一年收入不低于3.6万元,(记忆里这样,不对别刚)看到没?差距多大?
还想说一点,现在农村基本没有青壮年在家,为什么?待不起!生活处处要钱,而地的收入糊口都不够,一家人怎么生活?只能外出打工,去北京,去深圳,去上海,去南京,去新疆,去内蒙……你会发现全国各地都有河南人,不是他们爱跑,全是生活逼的。这里要感谢流动打工的模式,使我没有成为贫民窟里的孩子,感谢政策,感谢我伟大的父亲,让我身为农民的孩子,却享受近似小城镇的生活。
我自己感觉自己很失败,我是一个很乖的学生,不敢旷课,不敢顶撞老师,不敢……还记得初中第一次在晚自习睡着了的时候,班主任轻轻叫醒我,告诉我再坚持一下,我愧疚地哭了,那一年,我11岁,因为在晚自习睡觉自责地哭了。
你看到这里可能觉得我应该会有很好的未来,但不幸的是,我高中却着了魔一样背叛原来的自己,高考,只考了四百分,只是三本,那一年我17岁。再来,我考了近500分,二本。
大学也不敢旷课,见识了更大的世界逐渐变得自卑,我反思了很多,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考研,如今是某一双非研究生。
看了我的经历你会发现,就算你是一个乖学生,在河南考上好大学的机会也不是很大,这种无力感,这种层次的束缚,你剩下的只剩无奈。
考虑到自己以后的生活,觉得自己还是要离开我的故乡,我爱她,但我不想再在那里度过面朝黄土的一生。
如今,我在西安,还在探寻未来的落脚点。
我虽然远离她,但我爱她胜过任何一个地方。
致故乡
前几天去医院做血常规,一个老医生问我,你哪的人?我答:河南的 然后人来劲了:又是河南的,你们河南盛产什么?粮食吗?粮食还养活不了你们自己……
从大学求学在外到工作,将近9年时间我很少回去
高考那一年,河南九十多万考生,我过了一本线,虽不高,但也只上了辽宁的一所二本院校,在河南按照一本院校招生的
去了学校才发现,比班上很多同学分数都高,比辽宁本地学生高了一百多分
假期回家,从火车站回家错过了汽车,就要多花两到三倍的钱回去,都赶上火车票了(我家那边不是山区,河南南边一个小镇上),每逢过年汽车费还要翻倍
家里的亲友关系很是一般,有时候亲人还不如陌生人,欺软怕硬,只会坑自己亲人,很羡慕同学家里亲人关系和睦,像真正的一家人
研究生毕业后也想过回家,没有合适的工作,工资也很低,还有,河南小城市很多思想太封建了,最重要的是,我不想我的孩子跟我有一样的经历,也不想我的孩子和他的同学,同事明明是一个时代的人,却好像生活的质量比别人落后了几十年
所以啊,有什么理由回去呢
有些痛苦 自己承受就好
在重庆寒冷的雨夜里,我收到这个邀请。
我看完了所有402个回答,鼻头很酸,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此之前,我以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想要逃离河南。但看完后发现,有许多人也在打算逃离河南,或者在逃离,或者已经逃离。
讲讲我自己的故事吧。
1990年代出生于郑州下辖的一个小县城。
第一年高考之前,我对于河南外面的世界没有什么概念。我去过北京、天津、上海,但只把这些城市当做旅游的地方。我没有想过要逃离。
第一年高考,考砸了。平时学校前10的水平,高考成绩离一本线还差9分。
万念俱灰。选择复读。
当时我也没想很多,只是觉得这样的成绩太难接受。
在复读的时候,像是被人点通了头脑一样,独立意识和大局观猛地开始生长。
一年起早贪黑地学习。早上5点钟起床,冷水打湿毛巾,抹一把脸,再顺带擦一下几乎光掉的头。
5分钟洗漱完毕,穿好衣服,背好书包,出寝室门。
北方冬季凌晨彻骨的寒气和刺鼻的雾霾袭来,一路狂奔到教学楼,喘着粗气,还顾什么空气质量和呼吸道健康。
11点40分,上午最后一节课,飞奔出去到食堂。11点50分吃完午饭回来,我不知道吃下去的饭菜好不好吃,盐多不多,醋加了没有。味觉的享受不属于我,我没有资格和时间可以挑剔。
22点40分晚自习结束,23点洗漱完毕上床,开灯复习今天所学,快0点入眠。
中午最多半小时午休。
一个月休息一个下午,没有国庆劳动节端午节清明节等等假期。
对基本生存需求的渴望,少年天生的对外界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全部被我扼杀掉。
痛苦。
我很对不起我高中时代的女友,隔着半座城来看我,却被我风轻云淡地打发掉。
我回到教室里,看着远处她未离去的孤单身影。
秋天枯黄的落叶落在她身上,冬天冰冷的寒风吹在她身上,春天新生的花苞倚在她身旁。
料峭春风拂过,娇嫩的花苞颤抖不已,如同趴在教室里咬着衣袖,眼泪止不住的我,后背不停地耸动。
这就是我的复读生活,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如同一个只会复习背书做题的空白躯壳。
我不想让我的后代再体验一次这样的生活,这样冰冷无情,即便有情也要杀死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自由地体验青春的美好,去大胆地爱,用温暖的臂膀和深情的亲吻回应恋人的到来。
所以在第二年选择学校时,郑大是第五志愿,河大是第六志愿。前四个全部是外省,且距离郑州五百公里以上。
万幸第二年成绩回归正常,来到重庆一所一本学校。
新生聚在一起,最好的话题就是高中生活。
我了解到,重庆本地高十几分就能来这所学校。四川考上这所学校的分数,可以上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垫底专业,但毕竟是985。而我的分数,可以够得着西南大学中等偏下的专业。
我了解到,原来高中生活也可以7点起床,也可以一周休息一天,也可以穿过整个城市,去见自己喜欢的人,和她拥抱,嬉戏,逛街、看电影。也可以高十几分就上一所一本,努努力上211,“按照你们河南的努力程度,上个985不是问题”。
大一寒假回去,我爸妈责怪我离家太远,又是独生子女,以后养老可怎么办,再回郑州,没有大学经营的关系网,找工作怎么办?
我笑了笑没说话,一句“好男儿志在四方”打发掉了他们。
但我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因为我不想让我的子女再走一遍我这条受尽痛苦折磨的路,然后在大学开学后的第一个月遭受这么大的冲击。
但对于在复读一年里一直支持我的父母,我又能怎么说呢?
唯一的答复应该就是在外面混得好一些,把他们接过来,或者到四川,体验体验温暖的冬天,体验体验每天空气质量指数不超过50的清新空气,让沿嘉陵江和照母山而来的好空气,涤荡他们被雾霾所侵害的肺部。
我学会了重庆话,交了几个很好的重庆朋友,学会了十五二十和乱劈柴,学会喝夜啤酒,吃红汤火锅。
但好几个早晨,我跑到大学城去喝一碗不太正宗的胡辣汤。每次买烟都买黄金叶,隔一两个月请在河南的同学邮两条十渠来。
我喜欢火锅吗,我喜欢小面吗,我喜欢说重庆话吗?
不,我吃完火锅第二天就会腹泻,我怕重庆话说得有漏洞被人识破时意味深长的眼光。
我希望每天起来喝一碗胡辣汤,整两个油馍、菜角。中午吃一碗烩面,随便走进一家便利店买一包十渠抽。去的地方不远扫一辆单车骑着过去,用河南话大声地、畅快地说着笑话。
但是……我已经不想回去了。
回郑州,是我人生规划中最最后的一个选项。触发条件: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存款花光、流浪着生活,实在混不下去了。
行政问题、商业环境、就业质量等等方面,我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专业知识,不好说太多。
是啊,国家需要粮食,所以你们河南人还是安心种地,产业区、高新科技什么的先放一放,解决了粮食问题,国家不会亏待你们的。
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大佬!
恁这些官儿啊,真球孬孙,真球不是东西!
河南之难,为大难也。
河南之殇,系国策也。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身为全国交通枢,而且有着大面积平原。
河南,人口众多,勤恳踏实有着丰厚的劳动力和优秀的品质,身为人口第一省,民风淳朴且踏实肯干。
如此优越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因素,注定了她本不该归于平凡!于是,古有逐鹿中原,今有中原崛起。然而,虽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资源,但是在强势的国家政策面前,河南的一切优势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河南自古以来的骄傲,又是那么的卑微和渺小!
国说:咱们人口那么多,你们河南劳动力丰富又地处平原,你看…
河南:臣明白了,臣必会集全省之力大力发展农业,为国家繁荣富强提供坚实的后盾!
国说:咱们近来发展势头迅猛,你地处中原,交通便利,你看…
河南:臣明白了,臣必会竭尽全力,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交通枢纽,为国家人后与资源调动提供最大便利!
国说:咱们一线城市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可是市民们又不想做苦力活,你们河南人口那么多,你看…
河南:臣明白了,臣必会调集全省精装劳动力为国家门面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河南:祖国母亲!孩儿想要为国争光好好发展一下自己的工业和教育,可是全省除了城市就是农田,没有地方,请母上大人为孩儿审批一点教育和工业用地,孩儿必不会辜负母上厚望!
国说:孩儿啊,妈妈知道你想要什么,但是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啊!你看,你的弟弟妹妹都在读大学,他们将来可是要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啊,你这个做哥哥的要有责任心,多干点活,多赚点钱,别让弟弟妹妹为学费发愁,好吗?
河南:可是…
国说:别可是了,这样吧,我给你划红线,只要你不过线,随便你怎么发展,好吗?
河南:….
河南:祖国母亲!孩儿想要好好学习,可是孩儿自己只有一所211,还请祖国母亲能够给孩儿再批一所或者请弟弟妹妹们网开一面,帮扶一下孩儿。
国说:孩儿啊,不是妈妈不帮你,而是咱们的211就那么多名额啊,你的弟弟妹妹他们自己都顾不过来,怎么帮你啊?倒是你这个做哥哥的,应该帮扶一下你的弟弟妹妹们啊!
河南:可是孩儿都已经把自己最优秀的人才送给他们了呀!
国说:这不是你应该做的事吗?长兄为父,你应该把最好的都给他们。
河南:孩儿明白了(哭着说),孩儿会严格把控分数线,不会让自己不那么出色的人才有一丝丝外流的机会!
国说:真乖!对啦,忘了一件事,你看你的弟弟妹妹们的房价都那么高了,你这个做哥哥的总不能拖后腿吧!
河南:孩儿最近一直忙着搞农业和交通了,倒是把这事给忘了,你放心吧!孩儿一定会把房价提上去,不给弟弟妹妹们丢脸!
分割线,以下为原回答
国家心心念的中原崛起计划现在看了也只是集全省之力崛起郑州,虹吸效应显著,开封甚至沦为了郑州后花园,带来的结果就是工资不涨房价涨。
而郑州现在的平均房价不到两万,平均工资不到四千,普通人奋斗半年才能买一平方米房,之后他们的孩子还要面对高昂的育儿费用和百万高考大军。对比一下北京,房价四五万,平均工资不到七千,多半年能买一平米,和郑州其实差不了太多!
而四五线小城市就更可怕了,平均工资两千块,郊区房价都要破5k,市中心直逼1w,在家里就是涂个房价便宜和方便,现在就连自己家房价都得干半年才能买一平米你让老百姓怎么活?结婚不仅要买房买车,还有彩礼家居各种乱七八糟的,即使我们在自己家结个婚都要掏空父母一辈子的积蓄还要背上沉重的房贷,然后过着一眼能够看到头的生活,低劣的教育资源,不公的国家政策,领着微薄的薪水看着不到一半的高中升学率和不到5%的一本率(过了一本线20-30分上不了一本的大有人在)
河南人民真是太难了!农民工,大学生,这个社会最有力的建设者全都跑去一线城市为他们添砖加瓦,留下的却是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一线城市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是诛心的,当你背井离乡为这座城市付出青春付出一切时,你回发现这座城市根本不属于你,于是你回到家乡想要好好教育孩子却发现为时已晚。你掏空所有的积蓄为孩子买了房买了车,结婚生子继续过着一眼忘得到尽头的生活。在河南,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儿童天天只知道抱着个手机刷抖音,打王者,为什么?要么是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没空教育他们,爷爷奶奶又不懂怎么教育,要么是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他们本该和全国其他地方的孩子一样上高中,读大学。而现在他们却面临着高中辍学和父母一样外出打工的境遇。
国家对河南的定位就是农业大省,搞什么教育?老老实实种好地,当个全国的交通枢纽就够了!人都跑了谁来种地?人都成才了谁来为大城市添砖加瓦搞基建?国家的门面让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撑好就行,国家的贫困地区靠财政补贴和国家政策搞好就行,至于河南这种中不溜秋且欠发达地区好好的为国家做好贡献就行了,操那么多闲心干嘛?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长得丑,玩得花!即便是这样河南人也没有烙下好名声,偷井盖、低素质...河南人太难了!
河南人逃离河南,他们只是想享受一下公平的教育资源;河南人逃离河南,他们只是想拿到足够支持孩子教育的工资;河南人逃离河南,他们只是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和他们一样狼狈不堪。河南人并不是不爱家乡,只是家乡让他们看不到希望。如果有一份过得去的收入和相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有谁愿意抛妻弃子,在外独自漂泊,又有谁愿意看到父母垂垂暮已无人照顾。
“逃离”这个词不准确,应该叫远离吧。
我是95后,出来两年了。
毕业后在杭州找工作,一年换了四个住处。
杭州是真的好啊,空气好,气候宜人,办事什么的又方便。
南方的温软湿和,让我这个说话带些沙土口音的中原人并没有什么违和的感觉。
尤其是宋室南迁之后,杭州有很多东西也是带了开封府的影子。
比如片儿川,生煎等等。
不过,当我去过南宋古都挂着“河南烩面”招牌的面馆、早上六点多营业的早餐店,我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当我在地铁上邂逅过裤腿带着腻子的几名工人,听到熟悉的乡音,我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当我再次去我经常光临的煎饼小店铺,男主人递给我一根红旗渠,我确信了缺了点什么
缺了什么呢?
欲言又止罢。
或许是父辈躬身黄土仰头天的草帽,遮不住我对外面阳光的向往;
或许是前辈千军万马争独木桥的考场,让我更不肯回头的离别;
或许我更怕的是,我走过这一遭,我的儿女还要走这一遭。
我知道那比起大三居更阔的宅基地是我最后的退路;
我也清楚那世袭的十亩五分田是生我养我的来源;
我更清楚那一阵风出来就带着香味的土地,牢牢捆绑着我对如今生活的追求。
成年以后,再也没吃过自己种的任何一粒粮食,尽管年年丰收。
我父亲,包括一部分和他这样的人,被这块富饶肥沃的土地拴着,像一头头忠心不二的黄牛,这一辈子都没想过要离开。
我两年去了四个城市,火车票加起来有六七十张。
而我可怜的父亲,一辈子只听过轮轨的铿锵和悠长的汽笛。
“你不想出去看看么?”
我总是这样问父亲。
“想啊,但是打工归打工,地还是要种的。”
父亲也总是用磨出茧子的指头搔搔头。
我还想说些什么,欲言又止罢。
如今来北京也半年了,比起杭州是更繁华的街道;更高大挺拔的建筑;更金碧辉煌的景色。
更快节奏的生活,让我和此时此刻饥渴的吸取阳光、贪婪的争求水分的庄稼们划清了界限。
“你说的这个粮食,它几块钱一斤?”
这是当我跟别人谈起原阳大米时,一个本地人的答复。
我张张嘴,
欲言又止罢。
我听说河南务农出身的子弟们出来打拼的越来越多了。
但我也再没在城里遇见有人递给我一根红旗渠。
当我节假日回家,便能暂时忘掉那些个三环左右大三居的美梦;
暂时忘掉那些个户口摇号、车牌摇号必中的美梦;
暂时忘掉那些个升职加薪脱离下一辈苦海的美梦。
早餐呷一口热乎的胡辣汤,超然乎物外,逍遥兮神游。
又或是换个口味品一嘴刚舀出来的牛/羊肉汤,胸扉豁开。
晌午不来点烩面?一口劲道的面片入肠,当一天的皇帝都不愿。
好一口爽快的肉汤,不端起碗喝汤就是对它的亵渎。
只是苦了凉水里泡着的西瓜,还要等我缓一会才能朵颐。
若是冬天,喝完热乎乎的汤,也便免了一会的柴火。
我自然是不愿意种地的,我想父辈们也不愿,子孙们更不愿。
但是父辈总有老去的时候,我自然也有成家的时候。
地呢?
它已静静躺了不知多少年月,
这块地的主人不知换了多少遍,
流经它的水,吹过它的风,被它养育的人,都已数不尽了。
它不介意再躺一会。
我也不介意。
等我再打拼一会吧,万一翻身了呢。
如若真还是种地的,那便种。
只是有希望,我便不愿在当我儿子问我为什么种地的时候只能搔搔头。
我还没回城市去呢,就盼望着下一趟回家的火车。
罢了,下次抽红旗渠再谈。
自古以来河南不但有内卷,还有大洪水(字面意思)。按照曹学和姨学的说法,逃离都是最好的选择。
你说勃学?醒醒,起来种地了。河南最好的高校是个211,也就是知乎一千本,哪有资格去知乎三本的浅色床单上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