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开市客Costco开业疯抢导致临时停业?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开市客Costco开业疯抢导致临时停业?

发布时间:2019-09-02 20:29:33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记得北京的第一家肯德基吗?90年代结婚甚至还会选择在肯德基里,你敢信?开业第一天被挤爆,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沦丧。。。Costco的成功早有耳闻,在国外盛行多年的会员制,在国内却一直
如何看待上海闵行开市客Costco开业疯抢导致临时停业?

记得北京的第一家肯德基吗?

90年代结婚甚至还会选择在肯德基里,你敢信?开业第一天被挤爆,是好事还是坏事,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沦丧。。。

Costco的成功早有耳闻,在国外盛行多年的会员制,在国内却一直没人做。看评论中也有很多唱衰Costco的,这里我要站一下Costco,理由如下:

1、第一家costco在中国开业,在上海,实际是试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一次开店跟预期不同,不是很正常嘛?

关于交通,内部引流,整个的购物流程,确实有很多可以优化,但是这不是costco不被看好的理由

2、costco解决了什么问题?解决了海外进口货物,在超市的实际体验感;解决了线上海外购物需要等待快递的时间;解决了人的虚荣心;解决了海外购物美价廉的问题。

3、关于会员问题。大哥,这种就是商业模式就是要靠着收会费赚取利润,并且锁定用户,理发店办的卡是一个道理。

那为什么别人家不成功?因为不是唯一选择,有些会员超市重视价格,有些重视种类,但costco,从价格、商品种类、商品质量全部都重视,这可是高频刚需啊。试问毛利率低,但是销售额高,零售企业能不能接受呢?当然能啊!

costco要解决的问题:

1、周边服务要快速跟上,线上和配送要做起来。国内可不是国外,大家很重视便捷度和舒适度,就开业第一天这个状态持续一阵,估计也没什么人愿意再来了。

2、costco在新鲜劲完全过去之前,要快速跑马圈地,做出优势的差异化部分。costco的对手其实就是周边大超市,目标人群就是30+的人群,因为年轻人是很难大量采购东西,或者跑这么远买的,楼下711解决。最不用担心costco的就是这些便利店。

3、合理的扩张,在市场允许,利润可控情况下,继续扩张,线下店是闭环的终点,也是开始,招牌在那就是一个巨大的品牌广告,又何尝不能带动线上呢?

希望Costco能把好的东西带到国内,给零售业带来点不同,刺激刺激TB,做点创新和新的东西。

国内很多零售企业都说自己是Costco模式,什么是Costco模式呢,从他们做的事情来看,简单地理解为会员制:通过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给付费会员更好的购物体验。

但是目前完全执行会员制的零售企业,几乎看不到。大部分采用的是双轨制:普通会员+付费会员。甚至于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 all in的策略是Costco的改进版。

不过我们看到的是,不管怎么改进,Costco九成以上的续费率是他们永远达不到的高度。

国内夹杂着双轨制的会员制,使企业策略上畏畏缩缩:付费会员的价格要低多少?不挣钱的话意义在哪?低的力度不大的话,会员的敏感度不高,付费会员占比不大,最后会不会流失掉?

而个人的观点是,Costco的核心不是简单的会员和便宜,而是客户群体的细分与市场定位。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夹心层的钱越来越难挣。可以通过大量的传统零售公司甚至外企逐渐撤出看得出来。

如果把客户分层,可以大致分为三层,最底层是那些只在意低价的用户,典型的例子就是拼多多的用户群体,他们不知道拼多多上都是冒牌吗?不知道质量不如正品吗?他们知道,只是在绝对低价面前,对质量不敏感,只要是可接受的底线就行。

而最上层的是高端客户,他们除了对于价格以外,对品质也非常看重。比较在意的是额外的附加价值,我喜欢说的例子是神州专车,普通大众的第一感受是贵,但是它的盈利水平其实大于滴滴,还有一个例子是各大银行发行的高端信用卡,收取高额年费,提供诸如机场贵宾厅这样的服务,这部分客户对银行的利润贡献非常大。可见这部分客户的量也是非常大的。零售企业中,山姆、Costco这样的公司,本质上定位就是服务这部分高端客户的,虽然也会用低价策略,但是这只是他们的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给高端用户提供最大限度的满意度。他们的会员收入水平是远大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否则,那些平价的茅台、包,普通人即使平价也达不到抢的地步。

我一直强调的是,有的人觉得山姆并不便宜,这不是山姆的问题,而是你的问题,同理,一个高收入客户用了拼多多吐槽品质不好,也不是拼多多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他们定位明确,一开始就没把你当成自己的目标群体,是你自己走错片场了。Costco瞄定的就是通过“会员制”、低价、服务等等来给你提供更好的体验,你如果说感受不到和路边小卖部的区别,也可以理解,毕竟你找个农民去吃牛排问他感受,他一定会告诉你没吃饱,还是那句话,自我定位不清吧。

而夹杂在中间的这部分人,是最难伺候的,他们在意价格,也在意品质,既想便宜,又想装逼。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传统型的零售企业越来越难做了,关店的关店,撤出的撤出了。这样的群体怎么做,我觉得需要通过更多的维度去更加细分市场,当然咯,前提是这个市场足够大。具体的看,像无印良品、优衣库这样的公司过的也还可以,7-11在西安收入营业额也达到40万,所以,方法是有的,更考验你的经营能力。

回到问题,怎么看待这个情况的出现?我个人认为有三点,第一,用事实证明了高端用户群体比你想象的多,简单来说,有钱人真特么多。第二,这个情况对于Costco来说,并不在乎甚至于不该存在。因为媒体一窝蜂的报道突出的都是低价,弱化了其他方面,比如说SKU丰富度,比如这样的价格屠夫式销售,它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采购的能力是难以想象的。最后就是,这种情况会逐渐冷下来,这也是对客户的一个筛选过程,那些一上头办了会员又难以复购的客户会逐渐流失掉,也会有客户逐渐发现也不是绝对的便宜,而逐渐流失,但是这种情况对Costco来说是预料中的,我不需要保证所有的会员都会续费和复购,我只要保证划定的那部分客户续费和复购就好了。

不管怎样,Costco还是用一出好戏教育了国内那些想着all in市场的四不像公司: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

线下Costco,线上排魔兽

一个是中年人的现实,一个是中年人的情怀

不要说2000万人口的大上海了,整个纽约曼哈顿岛上只有一百万居民,基本是美国里的上海,是美国少数人人坐公交坐地铁的城市,全岛也只有最最边上有一家costco。

其实本质上costco压根目标人群就不是坐公交的那些人。你在大城市downtown住,出门全靠公交地铁,你去costco买了一大袋子苹果,十几个鸡腿,三桶杏仁,一袋大米,三长条的可乐,这么多东西你怎么提回家,怎么上地铁呢?——这个问题无论对纽约还是上海来说,都是一样的:大部分人不开车,每次就只能买一丁点东西,跟一辆汽车的后备箱完全没有可比性。

costco真正成功的地方,都是高速发达、人均1.5辆车、每个人出行100%靠开车的美国城市外围的中产区,出了超市直接推车,在停车场一家四五口一块儿卸在后备箱里,然后开车回家,一家四五口再一起把东西搬进厨房,然后一家四五口再齐心协力把鸡腿、苹果、白菜、零食快速消灭掉。

上海跟纽约非常像,如果城市中60%的居民靠公交出行,那么势必不能运输大量物品,所以大部分市区商店都是一瓶瓶地卖可乐、一斤斤(一磅磅)地卖生肉,菜市场的西红柿辣椒都论个卖,一次性只买这么少势必会导致货物单价更高,大概率不会像costco一样“无籽西瓜不错,直接搬仨回去”的场景。

所以哪怕是上海闵大荒,都不是costco的目的地。costco应该开在北极。

开业第一个小时我就进去了,昨天是因为休假,比较闲,加上正好住在大虹桥区域,过去不远。

但我严重低估了闲人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到9点钟,停车场就已经很满了。而我是在9点后到的,北青公路右转到联友路已经瘫痪。果断切换路线,企图绕道从朱建路进入,但现实是朱建路已经变成马路停车场。而联友路和朱建路口则是华容道,进一个堵死一个,我本来就没有想到要买什么,仅仅是来打发时间,所以把车子停到附近一个工地上便走了进去

入口有一位女性员工不断地在提醒出示会员卡,我出示了但好像并没又往我这边看,但是等到我走她还在忙碌,估计她嗓子今天肯定哑了,不容易。

接下来的场景就是


中间一块区域根本走不动,我只能在仓储货柜那边侧着身子通行,加上他们的推车硕大无比,通行真心费劲。

下面是在游荡在人潮的包裹之下,拍下的一些商品图片,仅供参考













早就知道Costco的SKU比较少,但是实际的观感并没有感觉特别少。而很多人提到的中式小家庭不适应大包装的产品,我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感觉便宜,人们是不会在乎买一个十只装和买十个一只装的区别,当然大部分人的推车里的东西还是比较同质化,可颂,味全牛奶,三明治,肉类,鸡蛋,果汁之类的。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852451493474304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852527112654848

再说今天排队抢购的到底是哪些人,其实有些公众号和微博说的有点不正确,老年人是很多,并且最终走排到收银台的也是老年人多,但是卖场里年轻人和中年人明显更多,因为暑假,小朋友也不少,一个个的被家长抱着,生怕被人潮卷走。并且这种抢购好像有点被群嘲的感觉,原因大家懂。但实际上,现场并没有出现太多不文明的情况,排队的自觉性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人太多,难免出现以下的场面

https://www.zhihu.com/video/1149835459084541952

时间接近11点,我实在是无法忍受越来越挤的环境,决定离开,走到出口,发现门口出现了好多保安和警察,已经开始限流,这是好多老阿姨和他们争吵,为什么不让进。

外面是36度的太阳。

而该区域周边的所有道路接近于完全堵死,进退不得,流量大导致的个别的擦碰又加剧了拥挤。

我大概花了40分钟开出来。

这虽然是第一天,但只是个普通的周二

随即我收到了会员短信提醒

先是提醒不要再来了,最后直接暂停今天的营业

这时微博微信群上就开始热闹了

我看到这样一条通知

从今天开始Costco开始正式的限流,2000人,具体操作未知。周末想来的朋友们,建议考虑清楚,真要来的话,早上7点前最好到,另外车子加好油,路上少喝水。

另外说一个好玩的,Costco的app上推出了开业的优惠

有没有一些亮瞎双眼?

但是实际上这是优惠价格,而不是优惠过后的价格,以新秀丽箱子为例,我一直觉得是200多,真心觉得还要啥自行车了,实际价格是999。不是我一个人懵逼,几乎到跟前的所有人都是。


总结一下,如果你准备去,请避免在脚指头都能猜到的高峰期去,如果你只是参观或者住得远,不要先办会员卡(虽然199的价格也是超值了),如果你去了被限流,请耐心,不要和工作人员争吵不休,他们当然希望可以提供服务,并且他们才是最辛苦的。

一个新超市开业当天如果还不爆满的话,那直接关了吧。

一来是新开张吸引顾客尝鲜,二来是东西品质可靠价格实惠,三是他们低估了国内(特别是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的人口密度和消费能力。

Costco在美国都可能被挤爆,更何况在中国?美国人口密度较低,通常很少出现排长队的现象。除非是一些特定场所,例如飞机场安检和登机,热门的餐厅,和主题公园;或者特定时间,例如感恩节圣诞节。

但是Costco就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加州的Costco早上10点开门,挑个工作日早上10点15分去了看到停车场停满了三分之二的车你敢信不(但是内陆三四线城市人流量会少很多)?很多墨西哥大叔大姐先美滋滋地吃个早饭,然后推一个满满的购物车一箱一箱地自己皮卡上搬。很多做小生意的例如开店的人,也会在Costco进货,还有一种专门的商用会员。再挑一个内陆的一~二线城市堪萨斯城,周六早上也是10点多去想调换个轮胎,排号排到20几号,要等俩小时才轮到我。把车放下打了个lyft去附近逛街吃完午饭最后1点多才拿到车。很多 Costco自带加油站,像加州这种油价全国领跑的地方,傍晚时候Costco加油站排队20分钟也不奇怪。在傍晚和周末买菜高峰,Costco 里经常出现结账柜台全开然后每条队伍都排5个人以上,或者商场里各种试吃小摊食物一拿出来就被周围顾客一拥而上吃光的壮观景象。

所以,美国一二线城市的Costco尚且如此,何况中国上海Costco首发日?不把你买到关门算我们输啊。

其实Costco不光是一个量贩式超市,它更多的是一个全方位的会员服务。它还卖车,车保险,人寿保险,配镜,提供房贷,房屋保险,家庭饮用水或者安装净水器,旅游折扣等。对于自己有小生意的人,Costco还提供商务打印,logo设计,刷卡机等业务。很多人给个60刀120刀会员费不仅仅是为了去买菜,也会用它一系列的这些会员服务。

也希望Costco未来慢慢在国内也逐渐完善提供这些业务,而不纯粹是一个买买买的菜市场。

我在加拿大生活,基本上每周去一次Costco

每次都是早上刚开门就去,无论平时还是周末,为什么呢?因为中午人多,推购物车都得小心翼翼(老外习惯晚起,他们起床去逛超市基本都中午十二点了)

你知道我在哪吗?一座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城市!一百万啊!上海呢???哦对了,我们这不止一家costco

因此啊,人多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之一!

1、在美国,有Walmart的地方,多数是穷鬼、醉汉、流浪人扎堆的地方,有的人甚至在店里打地铺。

而Costco由于其不菲的会员费,不持卡不能进店、不能购物,实际上筛除了那些人群,提高了购物体验。

2、Costco只卖有限的约4000多种最常用的商品,每类商品只有几样,而且是质量上乘的那几样。它的包装巨大。这样,他就能够做到以最低的价格进货。

最终,同样的商品它更便宜,因为他的包装大。同样价格的商品,他的质量较高、量更多。

归根结义,Costco成功密诀第一就是走量,第二是保证质量

3、我不认为Costco会把所有商品都从境外配货,绝大多数商品仍然会是从中国进货。

中国不是不能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而是目前市场上以次充优的现象太多,花了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质量好的东西。

Costco如果在中国能一如既往地保证质量的话,也一定会受到青睐。

4、Costco在中国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

美国的COSTCO一般都配有巨大的停车场,每个停车位的空间都巨大,比别的商场大30%。


这样,购买大量大包装的物品才能比较容易运回家。

而在中国很难找到那么巨大的停车场,也就决定了在中国开车去Costco购物会是一件很头痛的事,会经常面临没有停车位的问题

但如果不开车去Costco购物,那么些个大包装物品运回家,又着实是一个问题。


多层的停车场和一个巨大的地面停车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体验。

谢邀。

大胆预测,

会兴起一个新的职业,

叫上海Costco代买服务,

让时间来见证,

我这个预言是否即将成真[偷笑][偷笑][偷笑]

开业被疯抢,因为是真的有利可图。



网上有个段子也很有意思,分享给大家。

上海的很多大爷大妈都是这类优秀的人。

关于Costco引发的十条个人看法

一、有些财经号在那里一本正经地谈什么“商业模式”,还给“广大中小创业者总结爆款经验”——这还需要人总结吗?用肚脐眼都能总结啊。比其他店便宜比淘宝便宜甚至比拼多多便宜。多买几样,会员卡的差价就出来了。便宜就是硬道理

二、有营销号说“哇上海人的消费力很强”“老百姓兜里还是有钱”,甚至追溯到“把高岛屋都硬生生救活了”,我对此坚决反对。大家为了折扣为了便宜,宁愿付出大量的时间去排队,冒着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的风险去搏杀,恰恰证明上海人的消费能力在下降。要不是家门口的猪骨头一根都要八十多,谁还愿意遭这个罪?

三、有差价的地方一定就有黄牛。没啥好惊奇的。五公里范围内茅台能差三百块,连我都去想当二道贩子。如果不出意外,未来还是三条路:特惠品限量,不限量的产品非标,又不限量又不非标的就缩小价格差。跟青浦的奥特莱斯一样。

四、晚上慌里慌张地宣布“场内限流2000人”。不知道是哪个副总裁拍脑袋想出来的。要做有效限流,要么学故宫要预约,要么学上海科技馆显示实时客流。两个基础工作都不做,就靠场内点数拦线,很可能就是把拥堵从场内转移到场外。老头老太在外头晒太阳更不安全,交警更会找你拼命。

五、别觉得“就开业第一天热闹,后面就好了”,要知道昨天还是个工作日,暑假里老头老太还得在家带孙子。不信你等周末。

六、我坚决反对把此次Costco拥抢对比优衣库Kaws哄抢的做法


优衣库联名服装这个东西,既不刚需,也没比价,纯属被带节奏的乱抢。你看Costco里头这些奋勇前行的,除了黄牛和少量年轻人,主要是操持柴米油盐的中老年人。肉便宜我塞冰柜,卫生纸便宜我塞厨房,28个可颂算下来每个一块五毛三,我大家分,买到就是省到啊对不对?

七、这座城市就是有那么多人不上班的。一位搞经济研究的朋友通过在自己小区的普查发现,身边这些人的工作人口大概只有40%。听起来挺扯是吧?我有时候中午出去吃碗面,发现这事儿挺像真的。怎么商场里晃晃悠悠那么多人。后来想想,老龄化城市,退休人口五百万,是本次抢购的主力;加上未成年人、大学生、以及没班上的成年人,在上班的能有四成不错了。所以千万别幼稚地以为“工作日没什么客流”。


八、嘲笑这些客流是不厚道的。正如我之前说的,他们和抢优衣库Kaws的压根是两拨人。正如我从不嘲笑排队领免费鸡蛋的老太一样。这种行为的核心,都是愿意付出时间,去获得降低生活成本的机会——这种行为如果不是太失态,就不应该被指责。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没办法去换取收入了。时间没办法用于开源,只能用于节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提示卖场妥善处理活动才是更厚道的做法。

九、线下店这种“看得见、摸得到”的销售模式依然无法完全被网店取代。捏着东西还是有踏实感的。之所以有“被取代”的错觉,其实还是价格问题。

十、真把这事儿看成“商业潜力巨大”,就是脑子进水了。你看看高岛屋,有多少人为了“情怀”买东西?看中的就是一个大甩卖嘛。不要谈什么购买力强,那么热闹还不是因为便宜的东西太少。不要扯什么消费升级,老百姓需要的是消,费,便,宜。

下一家Costco应该就在浦东了

到临港开一家,不错的。

——————————————

Costco不是说定位是一个月采购一次,批发式的,开车人群,家庭采购么,

临港真的很合适,许多人估计开车去一趟临港,就想:

既然去了这么一趟,总要买回“票价”吧!

“买买买!……”

至于停车、堵车,相信临港肯定有能力容纳、解决的。

请Costco考虑我这个建议,如果采纳了可以给我提供一个就业岗位。

(让我在临港店上班,我完全ok的,毕竟好不容易来上班一趟,我就住在店里吧,时间也不会很长,大概每住1个月回上海一趟……来,麻烦借我一个风中凌乱.gif)

1498的茅台,买到立赚800。

上海有多少人的日薪是超过800的?

会算账可太重要了

要我我也去买

你觉的一般地方加价299能买得到茅台吗?

怎么可能,都是1990才买得到




对了说个事儿,我每年有个小投资就是每年买几瓶茅台家里放着

从2012年到现在

也屯了不少了

中美贸易战打这么厉害,新闻广播天天骂美国,于是老百姓们用行动迫使costco暂停营业,可以说是非常的爱国了。

是的,我们昨天也去 Costco 了。

三个单身无孩无车的同事,显然不是 Costco 要招徕的顾客。因为一个想吃烤鸡一个想凑热闹还有一个要写文章,于是在昨天早上十点半、地图显示超市门口已经堵了三公里的时候,踏上了这趟征途……

来吧,我们快速进入,回答些大家可能关心的问题:


1. 你们怎么进去的?挤吗?活着出来的吗?

我们早上十点半打车从南京西路出发,离 Costco 还剩三公里的时候,高架已经堵住了。

司机带我们从旁边绕了个弯,在还剩1.5公里左右的农田放我们下车,此时正是中午十二点,我们顶着烈日步行到 Costco。

还好我们不会开车,比较机动灵活。不然就会堵成这样的

好不容易进去,看着商场汹涌的人流,摄影小哥说,我总算明白商场如战场是什么意思了!

现场还非常魔幻,大家购物车里又有大几千的名牌包、又有超大包的鸡蛋可颂,微博上网友热评非常扎心:在 Costco,上海人展现了真正的实力——工作日比你闲,不上班比你还有钱,比你有钱还比你会省钱。

Costco 在昨天下午一点宣布暂停营业,我们几乎是最后一批进场的顾客。

刚进去时的确很挤,但不断有顾客买单离场,又不再有新客流涌进,越逛人越少。下午四点左右,收银台已经没人排队了:

人少的 Costco,体验很好。当然,除非 Costco 每天都在下午一点闭门谢客;)


2.烤鸡买到了吗?好吃么?

买到了,下午人很少时候买的,现烤,只花了5分钟排队。

带回办公室分享,(没有去现场的)同事们纷纷赞叹,以40块不到的价格买到这么大只鸡,分量足,酱料刷得恰好,很 juicy,非常值得!

摄影小哥此次去 Costco除了拍照,就是为了烤鸡。据他说,在台北读书的时候,去 Costco只买烤鸡,这次他很满意,和以前一个味道。

除了烤鸡,Costco 的其他现制食物也有亮点:总得来说就是便宜好吃,和宜家一块钱甜筒是一个路子。

我最喜欢鸡肉卷(18.9元一份),用锡纸裹着烤,鸡肉很嫩,外面裹了一层芝士土豆泥,分量很大,再配一杯凤梨椰奶冰沙(12.9元一份),逛到崩溃的时候来一套,很治愈。


3.有海量试吃吗?

现场几乎没有试吃,更别提国外 Costco 那种超大量试吃吃到饱了……

就连在榨汁机柜台边站了十分钟,小姐姐演示半天榨汁榨果泥还加冰,也没有分我们一口(

估计之后也不会有的,按照上海的人流量,开放试吃的话,这家店可能真的会被吃垮2333333

以及,从试吃情况推测,在国外津津乐道的宽松退换政策,估计很难在国内推行。


4.真的有爱马仕吗?飞天茅台抢到了吗?

真的有爱马仕,但正如大家在媒体报道里看到的:十万一个,开场秒没……

除了爱马仕,还有挺多包,而且把包柜台放在入口最显眼的地方:

但是吧,要么我买不起:香奶奶CF中号42000,和国内专柜差不多,完全没优势嘛……

要么不好看 款式老,但价格的确便宜……

最好笑的是,路过排队结账人群,瞟到密密麻麻一排棕色的衣服:

走近一看,居然是 Burberry 的斗篷……一万二一件,和买菜车同框,感觉非常魔幻。

飞天茅台当然没抢到啦……现场只剩喜宴茅台了。

感觉飞天是个商场引流量的钩子产品,就好像每次电商大促页面都会出现那个「秒杀」的 banner 一样,库存很少的,专门吸引你来。

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报道 Costco 如何排队如何抢烤鸡茅台爱马仕,挺魔幻挺有噱头的。

但仔细想想,没多少人会去这里买爱马仕,抢到茅台的人大多是鸡血黄牛,Costco 也不可能永远把闵行区堵得水泄不通啊。


5.作为一个美食公众号,你们怎么看食品区?

很棒,让我们进入今天真正的主题,先说结论:我们最推荐肉类、酒和餐厨器具。

来看看生鲜区,以大取胜。刚进海鲜区,Costco 就用几大缸帝王蟹龙虾把你震住,真是超大号的……

美国熟冻帝王蟹脚,快有编辑胳膊粗了:

熟冻波士顿龙虾钳,有两个size:

还有活的波士顿龙虾,将近1000块一只,这个头,几乎秒杀上海所有超市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东西也不是越大越好吃啊,看来上海人民心里还是挺有数的,大家都在拍照发朋友圈,真正买的人好少。

Costco 没有鱼缸,于是他们想了一个办法卖活鱼,非常绝。

看,这里面装的是笋壳鱼,只要一点水就可以养,开发这个产品的人好聪明!价格也挺良心的,70不到一条,和盒马差不多:

让我们再看看水果蔬菜区,表现平平。

水果的选品比较常规,甚至几乎没有惊喜。香蕉、葡萄、苹果占大头,为大家庭服务,价格便宜,但分量实在太大了,保质期又短,不是一大家子真的蛮难吃完的。

单身人士看了有点绝望……

这个阳光玫瑰葡萄,看样子是青岛产地出口到韩国的,转内销就要100块每斤。掀桌!(╯‵□′)╯︵┻━┻

再往里走还有一个很大的冷库,看看蔬菜价格就更不便宜了哦,难怪冷库区人少,青菜都是10块一斤的……

还有松茸卖!产地是四川的,没有标注等级,看样子有7-9厘米,大概等于我们常说的M等级。

四川松茸的口味偏淡,风味很难超过云南甚至香格里拉的松茸。这里一斤要330元,和香格里拉松茸差不多,算是有点贵了。

烘焙区也挺迷的,主要体现在审美。9012年了,我们居然还能看到这样子的生日蛋糕,精品佛回到上世纪……

当然,Size还是不能落了下风!

你看,这是他们家的芝士挞:

他们家的提拉米苏……可能够20个人吃;)

好吧,终于来逛肉了,推荐你来 Costco 囤肉!

Costco 的牛肉几乎全线冰鲜,也就意味着,一旦卖不动,损耗是非常大的。

拿牛排举例,能明显感受到 Costco 的买手意识,定位精准独到:

牛排大部分来自澳洲,基本只分成无等级和 M6-7 两档,要么囤货便宜无脑吃,要么吃点好的但不会太贵,真的很懂消费者。

这是普通的无等级牛排,西冷部位,平均一片不到40元。

这是等级较高的 M6-7 和牛西冷,每斤价格在270元左右,和生鲜电商比价都不输的:

我们对牛排很感兴趣,所以多研究了一会儿,发现他们从牧场到切割厂的选择,都挺有讲究。

牧场大多来自 Phoenix Beef,这家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东南部,产品有谷饲400天F1-F4和牛(曾拿到澳大利亚和牛协会金奖及总冠军 Grand Champion),和谷饲200天安格斯(曾拿到2018世界牛排挑战赛金牌,世界最好眼肉)。

切割则来自澳洲大名鼎鼎的243厂,虽然只是家切割厂,但是出品品质相当好,在业内都很有名气。

只是再一次感受到对单身人士的恶意……三块牛排加起来将近3斤,冰鲜又马上吃不掉,我们单身的,实在太难了。

如果你还没明白 Costco 和普通超市的区别在哪里,可以看看他们的火腿区。

普通进口超市有四五十种切片火腿都不稀奇。光伊比利亚火腿这一项,就可能给你从部位到风干天数都有上十种选择。

但在 Costco,只能买到两三种切片火腿,伊比利亚火腿甚至只有一个选择,价格还比淘宝便宜30%左右。完美贯彻了他们负责挑你只要买买买的原则:

逛完肉,我们再来看看酒。酒组同事给出的评价是,普遍都不贵,选品不错,很值得逛逛。

对我这种新手来说,Costco 酒柜真的非常非常友好,比起高端商场 city super 和 ole,要友好太多。品类并不多,给到每种酒的展示空间很大,不会站在密密麻麻的货架前完全摸不着头脑。

不仅如此,他们给每款酒都注明了品种、年份、产地,甚至是酿造方法和风味描述,有点刷淘宝详情页的感觉。你只要耐心逛一圈,完全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酒。

美国酒占了一大半,Napa 的酒都有喔,现在关税这么很高,300出头买到不亏:

我们直接扛走一瓶澳洲名庄 Mayer 的黑皮诺 Bloody Hill,价格很好,下次你来如果它还在,可以多买点:

一些大热款都能找到。奔富 Bin 8,天猫超市卖258:

但也有些坑的。比如,小公举喜欢的 MOET 香槟,价格就好像没什么优势:

蓝牌尊尼获加好像也卖贵了,淘宝2000不到就能买;唐培里侬香槟不知道是哪款,大家也可以评论区分享它到底贵还是便宜……

还有一些辣辣巨的限量款,比如这套 DUCLOT 的九瓶波尔多组合,五万三……一时间你都不知道,逛 Costco 的到底是土豪还是想省钱的人(

们也没忘去和超大号酒杯合影,写酒的编辑说生日礼物已经锁定了 Costco 不花预算做广告,但是从来都知道怎么玩转社交网络。

最后邀请大家逛逛餐厨类,同样把他们的买手思路贯彻到了底。

很多很多夯货,比如厨师机里的 Kitchen Aid、铸铁锅里的 Staub、铜锅里的 Mauviel、人人都知道的双立人、榨汁机里的 Vitamix、电饭煲里的虎牌……

每个品牌只挑一两个最具代表性的 sku,没有全线上,几乎都是各自品类里的爆款,拳拳到肉。加上价格又便宜,真的可以无脑买。

看看这个出镜各大美食视频和博主的 Staub 铸铁锅,比代购还便宜:

再看看刷遍 Julia Child 和料理鼠王电影的铜锅 Mauviel 1830,是真的贵,平时一个汤锅都要近3000,这里五件6000不到:

Vitamix 榨汁机价格4600+,连路过的上海阿姨都说,喔唷比我在京东上买的要便宜1000块叻……


6.最后,Costco到底什么值得买?和电商比哪个便宜?

其实这个问题前面也能看出来一些:Costco不少产品要比电商甚至代购便宜,但也不排除有平价甚至更贵的。

在价格这点上,商场非常开诚布公,不仅不屏蔽信号,WiFi 速度还很快,你只要带着手机一边逛一边上网比价就好。

Costco 毛利在10%左右(沃尔玛的毛利至少在40%),净利更是只有可怕的2%……

我们记录了部分商品价格,并和部分线上渠道比价,整理了一些,大家可以看看做参考:

注:其他平台及渠道包括:天猫、淘宝、淘宝代购、盒马、叮咚等

抛去价格,我们觉得这里的选品更有意思,品味时而有趣时而奇葩、low又不low、多又精的奇妙矛盾体。

Costco 给自己定位买手,据商业媒体报道,整个上海 Costco 只有3500个sku左右,沃尔玛是它的十倍,想象一下被货架前十几种香皂支配的恐惧。而 Costco 不再让消费者做选择,它帮你挑出好产品,你自己买就好。

但很难说,在电商如此发达的中国,他们的前景会如何。我们也看了一些商业报道,作为外行人,看看 Costco 和国内电商平台,各有绝活,感觉真是神仙打架,很刺激。

后来算了算,半年来一次 Costco 和半年等一次电商大促,其实差不多。保持足够的理智,其实也可以什么都不买的。

最后,我们只拎了一袋烤鸡带回去。

哎,Costco 真是个让单身狗绝望的地方。



文 | blublu

图 | Charles

实习生晓锐对文章亦有贡献

Costco火了的背后:中国消费者和美企都在“用脚投票”

半月谈评论员:杨建楠

经过两年的筹备,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超市Costco(中文店名:开市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门店终于在上海闵行开业了。虽然地址远离上海市区,开业当天还是工作日,但卖场内依旧人山人海,甚至出现“扫货大潮”。即便开业当日下午卖场暂停营业,并在之后作出了“入场人数进行管控、卖场内限2000人”的限制,但第二天“扫货”大潮还在继续。

在实体店铺被电商步步挤压、商场超市业态日趋低落的今天,Costco为何还能火?它的会员制盈利模式、货品摆放“套路”在许多人看来值得国内商超借鉴,更重要的是其卖点在于价格低的同时,量大、质量高,追求量贩式的物美价廉。正因为它找到了当前市场中高质量平价商品供应少的短板,Costco能够在上海这样一个互联网经济和零售行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做到开门红。可以说,消费者并非“人傻钱多”,而是在“用脚投票”。

人们期待,Costco对当下的零售业能够起到激活市场的“鲶鱼效应”。当下许多地方的零售业现状是,线下店铺难掩凋敝甚至一潭死水,线上销售鱼龙混杂,物美和价廉不能两全。一些标榜“新业态”的互联网电商平台,靠营销套路和低价坐拥大量客源后,只求上市圈钱,对质量毫无追求,只想“躺着挣钱”。刚在中国开了第一家新店的Costco以后也许会有水土不服的时候,其在中国的发展也未必总能顺风顺水。但它的爆红无疑证明了,中国消费者在线下依然具有强劲的购买力,零售业在线下的发展空间也远未触及到天花板,而线上那些试图躺着挣钱,靠低价提销量的商业平台更应该有所警醒。

放在更大的视野上,Costco入华爆红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今世界贸易的客观趋势。在中美贸易战陷入僵持的当下,美国一些政客天天大喊让在华投资的美企“回迁”,Costco却“用脚投票”,逆势入华且取得开门红,市值也因之暴涨,这生动地说明了贸易保护主义不得人心,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对外资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双方合作才能互利。中美贸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这个浅显的道理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多方印证,Costco就是一个最新的例证。但愿Costco这条美国“鲶鱼”的试水成功,能让那些“装睡”的美国政客有所触动吧!

来源:半月谈

这个可以叫魔幻现实系列。

资本主义国家的超市costco跑到社会主义国家开了一家充满了社会主义色彩,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巨型超市,他们试图教社会主义,卖的东西比网上买还便宜,毛利超低。


然后,因为服务人数过多而导致瘫痪临时停业了。

与此同时,

社会主义国家的福耀玻璃厂跑到资本主义最强的美国开了一家血汗工厂,专门以剥削美国工人为目的的玻璃厂。教美国人资本主义,还带领工人赶跑了工会,让美国工人拥护剥削,自愿被剥削!

美国员工被中国员工洗脑!

跑到美国以后再没停过,还加班加点,把996和美国特色国情结合起来使用!这是youtube评论区:


教会了美国真正的资本主义是什么。



公司还承诺选出10位优秀员工到上海旅游,住豪华酒店,在酒店游泳池游泳,这些美国工人听了,高兴得跟孙子似的,一个个更有干劲了。

看到有新闻标题,抑制不住讥讽“见过大世面的上海人”。我只想问:Costco 为啥不把中国首店开到你老家去?亚马逊拿弓箭射飞机的部落,嘲笑美国航天飞机发射失败,虽有一时之块,却永远不会有进步。---- 如果我退休了,看到茅台这么便宜,闲着也是闲着,也会去赚点差价。下馆子吃一口扔一盘的所谓“大气”,在我们上海人看起来,跟愚蠢并不是近义词,而是同义词。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