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需不需要做长远的职业规划?
基于对自我的认识,围绕着自己的天赋特长来确定一个大的发展方向,然后向这个方向走,在走的过程中基于反馈调整自我认知,随机应变,选择新的合适的行动方案,再出发,……
别妄想制订长久不变的职业规划,这个世界,计划没有变化快。
=============================================
有人问如何发现自己的天赋。
其实并不复杂啊!
某件“事情/工作/任务/...”你干起来比别人“强/好/快/棒...”,并且你干起来觉得内心很Happy,总愿意去多干,那你可能就在做与你的天赋禀性一致的事情……
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
职业技能培训==============我来狠狠地拍上一砖==============
致那些曾经,正在,和将要,被各种职场规划洗脑和催眠的同学们
——我为什么说这世上可能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1
小Z今年25岁,毕业两年来已经换了4家单位,做过销售、助理、行政、策划等不同门类的工作,始终无法找到感觉。在去年年底又一次离职后,小Z算是彻底地迷茫了,各种负面情绪爆发,心情和自信都掉到了谷底。恰在此时,受到合租室友的安利,狠了狠心,自掏腰包8800元,去参加了据说是经过美国人力资源协会权威认证的XCD(xia che dan)职业生涯规划研讨班,果然是职场规划大法好啊。
某大师西服笔挺,皮鞋锃亮,梳了个背头,每一根头发都像在地沟油里泡过一样,整齐地奔向脑后,苍蝇在上面都站不住脚。大师在台上神情激昂,吐字铿锵,催人尿下,台下的学员们也是目光炯炯,如痴如醉,一张张小脸都红扑扑的,时不时还在大师的带领下喊几声口号。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精品佛在这几个小时之后,人生的迷茫就都有了答案,出了门后,职场的成功就可以唾手可得。
小Z也着实激动了好一阵,为了迎接辉煌的2016年,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详细到计划制定完之后,小Z就觉得自己都已经做到了一样。带着满满的信心,小Z迎着春运的人流,踏上了南下归家的列车。
然后...........
什么然后?没有然后了。
小Z节后回到北京,循规蹈矩地接着找了一份地推的工作,据说是要接接互联网+的地气,5月离职,开始了下一个轮回。
那份2016年计划呢?送来的外卖太油,被小Z垫了桌子。
老K说:所有类似的培训可能只是讲师和受众的自娱自乐,互娱互乐,讲课的挣到了钱,听课的收获了自我安慰,如此而已。生活该是怎样,还是怎样,然并卵。
职业生涯的杀手之一:职场规划培训
案例2
小T是985院校企业管理专业的高材生。从一进大学开始,就立志成为未来的领军企业家。于是各种名人传记啦,企业家成功自述啦,看了不下三、四十本,说起各路江湖大佬的逸闻趣事、成功心得,那更是如数家珍,并奉为行动纲领。在大学里积极参加各种学生会活动,担任各种职务,从宣传,到外联,再到文艺等等,真是热闹非凡,无所不能。
及至毕业,小T也很有想法,觉得外企已经日薄西山,国企束缚太多,特意选择了一家大型民营上市公司,进去做了管培生,算是组织重点培养的接班对象。
在应聘简历的自我评价一栏,小T是这么写的:
1、具备极强的企业管理视野,熟知各种管理方法;
2、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
3、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4、表达能力强,擅长演讲;
在面试反馈和甄别的流程中,公司的人力资源副总裁曾经就小T的言过其实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小T一直都在顺境中成长,因为学习优秀,受到了父母和老师的诸多照顾和迁就,很是担心他的抗压性不够。但小T的学校成绩、老师评价和面试表现都是不错,所以还是决定试一试。
公司的管培生计划是分别在销售部、市场部、新业务拓展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成都分公司等5个部门各轮岗2个月的时间,一共是10个月,然后根据轮岗的情况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定位。
从第三个月开始,就陆续有部门老总向人力资源部表达了对于小T的负面反馈,什么能说不能干,工作不负责,在重要的业务谈判中妄发议论,人际关系紧张等等。公司因为对于这一拨的管培生还是寄予了厚望,不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掉,所以还是决定继续给予机会,让轮岗的流程进行下去。人力资源经理还特意和小T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提醒他注意自身的缺点。但小T也是一肚子苦水: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支持,经常提出建设性意见也没人理,部门的氛围不好,排挤自己,无法融入等等。
到第七个月的时候,麻烦事终于还是发生了。在外地开会的时候,小T带着部门的女实习生私自出去开房,然后是始乱终弃,弄得实习小姑娘是死去活来,小姑娘的父母不干了,找到公司来讨要说法。正在不可开交之际,小T的女朋友也来到公司,当面分别甩了小T和那个小姑娘各一个耳光后扬长而去。(原来小T是有女朋友的)
热闹并没有就这么结束,正在公司讨论此事如何了结的时候,小T所在轮岗部门的女副总大发雌威,强烈要求立刻开除小T,否则她马上离职。大家面面相觑,完全不知道这位领导的火气从何而来,因为小T并不属她分管。
一个月后,小T被劝退,并没有大张旗鼓,据说是为了维护和小T所毕业的名校的良好合作关系。
再后来,公司里私下有人传闻,阳光帅气的小T从一进公司,就和那位女副总有着若即若离的暧昧交往,果然是小鲜肉么么哒。而女副总和公司老大好像在N年前也有过一段“很好的交情”。
是真是假,众说纷纭..........
这好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案例怎么就变成了都市男女的狗血剧情,老K需要反思一下.............
正襟危坐,言归正传。
回顾一下小T在应聘简历中的自我评价一栏,是不是可以做如下备注:
1、具备极强的企业管理视野,熟知各种管理方法——其实说的是看过几本这方面的书籍而已;
2、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一种一贯被老师和家长捧在手心而生出的一种幻觉而已;
3、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小T自己觉得大家都被他领导了;
4、表达能力强,擅长演讲——只愿意自己喷,而不太擅长倾听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而已;
好像应该再加上一条:外形俊朗,阳光帅气,对各类女性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小T是14年参加工作的,这次打击之后,小T玩世不恭了很多,依托父母的关系,在一家地产公司谋了一份闲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什么他么管理,压根就是扯蛋,那些名人传记,都是一帮傻叉在那儿胡抡的。
职业生涯的杀手之二:成功学书籍
小T的经历让我想起了一种出土文物:银样镴枪头
老K的视角:
如果说还有职业生涯规划这回事,那么客观的自我评价就是一切的出发点。小T悲剧的原因之一就是从来都没有人狠狠地给他一个大嘴巴,然后告诉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下面列举一些在面试中常见的自我评价和背后的真实含义。
1、听到最多的自我评价之一:我喜欢和人打交道。由此可以导出的适宜职业有销售、市场、人力资源等等。说的人理直气壮,听的人也是诺诺点头。
我的评价就是:混蛋逻辑,一派胡言!!
多数年轻人所谓的“喜欢和人打交道”的自我认知,都来源于和相熟的朋友、同事、闺蜜、哥们儿之间的轻松交流和快乐玩耍,或者是线上线下认识了有趣的朋友的相谈甚欢。年轻的交往是没有功利心的,大家在一起志趣相投,畅谈青春和理想,或吃吃喝喝,或结伴出游,当然轻松自在。
但这和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人际交往完全是两个概念。职场是个竞技场,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故和现实。
为了做成一单销售,你可能要贴无数张冷脸和冷屁股,你可能要费尽心机地揣摩客户的各种心思,然后违心地投其所好。
为了升职加薪,你可能要仰人鼻息,接受领导和同僚的无端指责,周旋于各种勾心斗角之中,小心地躲避着各种陷阱和暗中射来的冷箭。
N年前认识一个女生,天真烂漫,乐观向上,在“喜欢和人打交道”的自我认知中,选择了人力资源作为自己的职业,人力资源嘛,自然天天都在和人打交道。结果入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公司大裁员,一个小女生,就这么被扔到了劳资纠纷的漩涡当中。各种人性的丑恶瞬间纤毫毕露地呈现在了她的眼前,在坚持了两个月之后,小姑娘泪奔而出,从此绝口不提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件事了。
如果这些就是职场中和人打交道的现实,你还会喜欢吗?
2、听到的自我评价之二:我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由此可能导出的适宜职业有创意、设计、策划等等。
好吧,我来翻译一下“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你觉得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做极致是无聊透顶的,或者根本就坚持不下去,你也从来没有尝试过坚持所带来的成就喜悦,经常性的半途而废才是你的真实心理写照。
职场当中哪有那么多的新鲜和好玩等着你去浅尝辄止呢?
就拿创意和策划这样的工作来说,从某个角度来说,确实是新鲜层出不穷。今天是大型活动的策划,明天是广告主题语的翻新,后天又会是新媒体传播的创意思路整合,新鲜又刺激,从来不会重复。但现实真的这么美好吗?我见到的极端案例中,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案,被客户23次推翻重来,最后还没有中标。至于一个小小的创意,修来改去N多次才被领导接受,那就更是家常便饭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还会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吗?
3、听到的自我评价之三:我蛮喜欢管理的。由此导出的适宜职业有CEO、总裁、副总、总监、总经理、经理等等。(我能吐口老血先吗?)
你所说的喜欢管理,我的理解是喜欢那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万人敬仰下属拥戴一呼百应大把挣钱有人伺候名利双收葵花在手江山我有................的感觉。好吧,这种感觉老K我也喜欢。
很多毕业生踏入职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做那些杂事和所谓的“没有价值的事情”。论资排辈是他们最讨厌的,一步上位是他们所向往的。
但,你凭什么?你让那些学历和教育完全不输于你,能力和经验更是远在你之上的老同志们情何以堪?
而且啦,管理哪有那么好玩和风光?背个业绩压力试试?一周工作个80小时试试?去到客户和投资人那里耐心舔个菊试试?
所以还是那句话,贼吃肉,贼挨揍,先挨揍,再吃肉。只想吃肉,不想挨揍的,都是耍流氓。
案例3
小E是个典型的85后女生,平时最爱研究的就是星座啦、性格测试啦、算命啦、八字啦等等,可谓是土洋皆通,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理念的有机结合。那么说到职业选择,就更要请各路测评大师给开开光指指路了。于是无论是网上找的,朋友给的,还是面试公司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系统一通乱测。测完之后小E郁闷了,咋测试结果差异辣么大哩,有说自己开朗的,也有说偏向沉静的,有说思考型的,也有说是典型的行动派。
既然测评结果莫衷一是,小E还是选择了相信其中的一种,按照自己偏黄色性格的指引,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
第一次单独上门拜访客户,小E起了大早,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来到位于郊区的客户公司,结果约见的人竟然没在,好不容易电话沟通上,原来是压根给忘了。这是第一次打击。
两周之后,带上了自己的领导和几个售前的同事,和客户一起吃饭,酒桌上只有小E一个女生,几杯酒过后,气氛渐渐热烈,荤段子一个接一个地被抛向半空,小E一个未婚女青年,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啊,觉得大家的目光都在有意无意地瞄向自己的事业线。不知道是怎么挨过剩下的两个小时的,小E落荒而逃。
递上辞呈的时候,小E觉得自己被那所谓的测评给骗了,根本就不适合做销售。
职业生涯的杀手之三:职业测评和性格测试
老K的观点
在小E的案例中,没有哪种测评会告诉你销售中会碰到黄段子,人性的模拟永远是这世上最难解析的命题,寄希望于像算命先生一样的职业测评来替代自己进行复杂而理性的职业选择,是一种盲目而又可笑的行为。
各种测评可用,但不可全信。你可以用它来做个参照,有点概念就好了。沉迷其中,甘于被催眠被暗示,本身就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如果再以此作为职业选择的航标灯,那就更是缘木求鱼了。
经常看到某些性格测评的批语:你这个人挺有主见的,但也有时会受其他人的影响。然后被测试者还觉得特有道理,特懂自己。其实这他么都是什么屁话,这话搁谁身上都对,说了跟没说一样。
更为搞笑的是,见过不少公司,有国企,有私企,还有外资公司,竟然用这些似是而非的测评结果来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标准,名为“一票否决制”,我也是醉了。
案例4
星斗是211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硕连读毕业生,相比很多迷茫的同学,星斗很早就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立志要在5年左右的时间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的架构师,并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成长计划,比如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项目,跟什么样的领导,积累怎样的经验,乃至于像每周要花多长时间泡什么样的技术论坛,每年参加多少次线下的技术分享会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划。
毕业时通过校招,进入某互联网大厂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开发工程师。星斗运气不错,领导挺重视他,做的也是公司的重点项目,毕竟嘛,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就有这么明确的职业规划,还是不多见的,大家也都挺看好他。一切都很顺利,入职半年后,星斗还因表现出色,被评为了部门的优秀员工,还涨了工资,一颗新星精品佛要冉冉升起,着实不辜负他“星斗”的名字。
就在被评为优秀员工的第二周,公司另有产品着急上线,那边缺人,星斗作为主力工程师,被临时抽调去了那个项目组。但不幸的是,2个月后,赶上公司大的战略调整,该项目被裁撤,团队原地解散,像星斗这样被借调过来的工程师,还是可以回到原来部门。但那段时间整个公司都乱乱哄哄的,老大们做预算的做预算,抢地盘的抢地盘,像星斗这样刚来没多久,又没有什么人脉根基的,自然无人搭理,就这样被晾了一个多月。等到战略调整尘埃落定,原来的领导想起了没人疼没人爱的星斗,特意找他谈了一次话,意思大致就是还欢迎他回到自己的项目中,但因为在他被借调的这段时间里,星斗原来负责的工作已经有人顶上来了,星斗暂时只能做做测试的工作,但职级和薪资都可以保持不变。老大也一再强调他很欣赏星斗,这只是临时性的安排,他正在向公司申请新的编制,一旦批下来肯定会第一批考虑把星斗调回到主力研发小组。blablabla.................
星斗就这样怀着感恩和忐忑的心情回到了最初的部门。在这样的大厂中,测试在研发部门是很边缘化的职位,受此打击,星斗有点消沉,平时的论坛也不上了,技术的研讨也不参与了,天天都盼着老大的编制能够被更大的老大批下来,他就能够依着承诺,回到自己所钟爱的开发工作中。
但这一等,就又是半年,这时的星斗就像是枯等负心汉的痴情女,是彻底死心了。这半年,做的都是边角料的工作,能力上不但没有提升,还下降了,都说码农吃的就是青春饭,这么耽误下去,何时是个尽头呢?那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总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只不过不知道跳出这扇窗,窗外等着你的是不是一座陷阱。
那正是互联网创业如火如荼的年代,星斗的一个师兄参与了一个创业项目,正在招兵买马,于是找到了星斗,许诺了一个Leader的职位。星斗眼见在大厂短期内也没啥前途,很快就答应了师兄的邀请。那是13年的事情。
后面的故事就是标准套路了,那个创业项目坚持了一年黄掉了,星斗觉得小公司不靠谱,又去了一家规模很大的互联网公司,结果没去多久,又赶上合并裁员,真是一步坑,步步坑啊。
眼见毕业快5年了,星斗当初给自己定下的成为架构师的目标还是遥不可及。
职业生涯的杀手之四:永远无法按时达成的目标
老K是这么看的
无数人在看到了星斗的案例后,都会把他的职业目标的无法达成归结为运气不好,遇到了太多的不可抗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来比较一下下面的几种目标设定与达成。
职业生涯规划,减肥,健身,戒烟戒酒,还房贷。
如果做一个大样本的调查,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大部分人的减肥计划是无法达成的,大部分人的健身卡是办了但不会去几次的,大部分人的戒烟戒酒只是说说而已,大部分人的职业生涯是在随波逐流。
但,绝大多数人的房贷是严格执行,并必然达成的。
那么中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们有必要仔细研究一下房贷的几个不同寻常的特质,由此可以看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些通用规律。
1、极其明确的目标——还完房贷
2、完全可以预知的结果呈现——得到一套或几套房产
3、清晰可行的实现手段——每月还钱,而且你的还贷能力是经过专业评估的。
4、严厉并及时有效的惩罚性措施——个人信用的损害、银行的追债、失去房子、乃至吃官司。
在职业生涯规划,或者是诸如减肥、健身等目标设定中,具备以上的这些特质吗?通常不具备,为什么?因为大多数人不想活的这么累。
我们会为个人职业生涯制定明确的目标吗?比如5年挣到40万年薪,3年混到规模企业的总监职位,或者是像星斗一样,5年成长为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架构师。在我接触的数千个案例中,愿意设定明确目标的屈指可数。多数人为自己设立的职业目标模糊而又含蓄:多学点东西,学会带团队,到大点的平台上看看,财务和时间自由等等。这样目标既不知从何而来,更不知到何处去,于是那些模糊和含蓄给自己留下了太多的空间和借口,还谈什么实现呢?
至于说到像减肥这样的事情,就更是如口头禅一般的存在了,更多的人是美食当前,吃了再说,等到又一条裤子穿不下的时候,再第1001次地暗下决心——这是最后一次了。
再来看看房贷的第二个特质:完全可以预知的结果呈现——得到一套或几套房产。人总是会被这种简单有效的结果所激励,如果一大通玄而又玄的职业规划做下来,得到的结果也是似是而非的,那会有多少人会身体力行呢?人们最需要的职场逻辑关系是,我做了什么,我明确可以得到什么,你如果告诉他,你这么这么做,就可以拿到50万年薪了,他就会衡量这个结果他到底需不需要,这远比一个“你这样就会在市场上更值钱”的说法要有效得多。就像VC的投资和退出一样,你今年投资了100万,5年后可以1个亿退出,这样VC才会评估投资的风险和投入的力度。同样,职场规划也是一场投入,我们必须确知了那个足够美好的结果后,才会来一把All In。
有了目标和结果呈现,就还要有实现的手段。房贷的实现手段很简单直接,就是每月还钱就可以了,但恰恰就是在这个环节上,是很多职业生涯规划所缺失的。职业规划的基本模式是分析清楚现在所在的A点,然后设立一个要去的目标B点,并在中间搭建一座可抵达的桥梁C。房贷目标中的C很简单,每月的还款额银行都替你算好了,你按月支付就行。但职场中的C就没那么容易了,你说一家广告公司的客户经理要经过怎样的路径才能成长为客户总监?这是没有标准套路的,有的更多的是一些软性的条件,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资源的拓展,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很难有量化的标准。但更让人纠结的是,即使你设计好了中间的每一步,又有多少人会身体力行,并不折不扣地去执行。大家总会想,计划赶不上变化,市场在变,公司在变,业务在变,团队在变,我即使把这些都做到了,也未必就能保证目标的实现。这种不确定所带来的变化,也就成了绝大多数职场中人给自己找的借口,也是绝大多数人的职场规划最终变成扯蛋的根本原因。
但房贷可不一样,你如果不按月还款,惩罚会来的既快又猛,一条红线在那里划着,没有谁会去轻易触碰。回过头来讲,职场的规划和成长又有什么关系呢,你今天不做,明天不做,短期内是看不到任何不利的后果的,至于说到长期的负面影响,是辣么遥远的事情,又何必斤斤计较呢。你永远都无法像银行催逼你的月供一样,定期死磕自己,你对自己太仁慈了。
说到这里,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多么的不靠谱了吧。
1、客观地评价自己很难
2、外部环境的精确分析和定位更是伪命题
3、清晰明确的目标挺难设定的
4、实现的路径并不能绝对保证结果的达成
5、最重要的:你没法定期死磕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是大多数人的当然之选
骚年们,人生苦短,何不随波逐流。
剧情的反转
那人的职业当真就不需要规划了吗?非也非也非也,这肯定不是老K的意思。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把房贷和职业规划、减肥健身、戒烟戒酒当做了相反的例证举出,无非是要大家看清楚那些所谓的计划都是怎么失败的,房贷作为一种计划又是怎么成功的,从中我们来清晰地分拆出计划成功的要素。要想有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要想做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房贷就是我所能提供的最佳参照物,你不妨试一试。
结语
人的职业选择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一连串偶然所构成的必然。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自己无法全面认知,对于市场的就业状态更是云里雾里的看不清楚,这时如果说你就选到了适合终身的职业,要么是上苍的垂青,要么是自欺欺人。所以我总说,在毕业后的头三年,不妨多看多试,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步了解自己,也了解外部的市场,不要希望一次就选对,不适合没关系,重新来过就好,重要的是持开放的心态,并在这样的尝试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比如靠谱、负责、勤奋、自省等等。现今的职场越来越市场化了,好处就在于只要你真的是人才,就绝不会被埋没,市场会以公允的价格为你买单,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会被人发现。
用一个我多年前看到过的故事送给大家,也结束这篇文章。
蚂蚁窝的故事
树林里的大树上有一个蚂蚁窝,里面生活着老老少少很多蚂蚁。一日大风把蚂蚁窝刮掉到了地上,窝里的蚂蚁四散奔逃。这种蚂蚁的生活习性是必须要生活在树上的,于是掉下来的蚂蚁们纷纷寻找周围的树木往上爬,这是蚂蚁们的第一次选择。它们可以选择爬上不同的树,在爬的过程中,树出现了分叉,它们又开始了第二次的选择,是左边的枝杈,还是右边的,或者是中间的。不同的蚂蚁会有不同的选择。再往上爬,树接着分叉,蚂蚁们就不断地进行着第三、第四、以及更多次的选择。等最终爬到树顶的时候,蚂蚁们才能够知道那里是否适合生存,适合搭窝,有足够的食物,并且没有天敌。但如果这时某一只蚂蚁发现自己选错了,它已经没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了,因为蚂蚁的生命就只有那么长,并不足够它爬下来再爬上其他的枝杈。
于是我们看到,当蚂蚁窝掉地后蚂蚁们进行的第一次选择,其实是最重大的选择,因为有的树根本就不适合蚂蚁的生存。但那时,蚂蚁们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它们只能凭着直觉,偶然地上了适合的树,或者是不适合的树。越往上爬,蚂蚁的生活经验会越丰富,但可供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少了。
人生的选择其实也面临着这样的悖论,我们越年轻的时候,经验越少,但这时往往需要做出越重大的抉择;等到我们逐渐成熟了,经验也丰富了,人生的很多重要选择已经无法重来,我们只能在越来越窄的范围内做出一些越来越不那么重要的选择。婚姻、职业、身体,好像都是如此。
所以人生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终究是无法定论吧。
职业技能培训美世的观点:
不要拘泥于长期规划,但也不能没有长期规划。
以不变应万变的职业规划将是一条不归路
美国军方在苏联解体后,推出了一个新词VUCA(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用来形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局势。
这个词汇随后被商业界看中,用来描述如今的商业环境。
实际上,对我们职场人来说也是如此,外部环境的迭代速度是过往的几何倍数。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得快。在这个变化迅速的世界里,怎么才能赢呢?
这句名言(有人说是默多克说的,也有人说是思科CEO钱伯斯说的):
世界变化太快,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公司一定会打败慢的。
由此衍生出的“快鱼吃慢鱼”的商业观点,同样适用于职业发展。
死抱着稳定的长期规划不放,这是不现实的,会导致个人职业发展的僵化和滞后。作为职场人,我们需要的是培养自己预见能力(Vision)、理解力(Understanding)、清晰的决策能力(Clarity)和灵活性(Agility)——也是VUCA(外国人也会玩文字游戏)。
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规划,至少在职业的每个阶段,你需要明确自己希望从中得到的收获,以帮助你在进行资源分配和机会取舍时有大的原则,同时更需要你密切了解和洞察接下来一段时期的大势,学会在奔跑中调整姿势。
举个例子:需要更细心观察周围行业和职业的变化方向,确定不和趋势反着走。
外资化工企业一向以稳定不激进著称,在这种企业上,员工可以兼顾工作生活平衡,顺着长期的规划稳定向前发展。
但近年来,国际化工企业发生了各种兼并收购,部分岗位被裁撤,这些员工很难再找到工作生活平衡的机会。他们的长期职场规划,无法应对变化的市场,自己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对减弱。
长期规划是必须要有的锚
职业规划需要随机应变,不代表就不需要长期的职业目标。
广告大师李奥贝纳(Leo Burnett)有一句名言:
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一手污泥。
长远的职业目标规划,也有重要意义:
1.逼迫自己不时从短期的目标里抬头思考。
通常职场人进入一个新环境/公司,前1-2年是个适应拼搏期,之后就慢慢进入了“舒适区”。
这时候,不同人的选择也大相径庭:有人不断挑战新难度,有的人固步自封享受现有的胜利果实。
这种差异是由于目标远近不同而造成的。做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每年定期反思调整一下,并罗列出为了达成目标需要在下一年付诸实施的行动,并定期总结行动效果。这种外部压力能让人保存脱离“舒适区”的念头。
2.长期职业规划,让自己不会跑偏太多
在职场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即使只有一个不成熟的长远的职业规划,它也能起到锚的作用,将船只(职业发展)波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里。
一般来说,眼前的困难总是最大的困难,而过去的困难通常不值一提。
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年轻人来锚定自己的职业道路,避免因为情绪波动或一时的压力,在职业方向上犯大错。
比如,因为和领导相处不好而想要换工作,这时候,如何判断眼前的痛苦和压力是否值得?当然要看你的长期职业规划是不是认可这份工作的价值,如果是,那么你的关注力就要放在怎么做好眼前这份工作上面,而和领导处好关系,是做好眼前工作的一部分。
作者:美世咨询顾问 Tina Jiang, Yang Qinqian
编辑: @Sean Ye
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我们来说好像越来越重要了。周围人也更愿意将「我们的人生成功与否」以及「身份认定」用我们的职业生涯来衡量。
所以,无论是将大好时光花在读书学习上面,还是绞尽脑汁地选择大学专业,其实都在为工作做准备,为职业生涯起点铺路。
想象总是很美好,但很多时候都会事与愿违。当我们所想的和父母长辈的期许出现偏差时,会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焦虑。
这时候,你需要对你的职业生涯好好地规划一下了。
1 职业规划的意义是什么?
选择一种职业生涯,其实也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工作占据着我们人生中大半的时间,所以选择适合我们的职场生活是很重要的。相关研究表明“失业率的增加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暴力和犯罪直接相关。”
盖洛普组织执行总裁Jim Clifton (2011) 在一项世界性的民意调查中发现,“最基础的世界意志不再是和平、自由或者民主,也不是拥有家庭或是房子土地,而是拥有一份好工作。所有其他的事都会随之而来。”
可见,职业规划的意义在于:如何让你能够更好的生活。
从现实角度,职业规划有着更大的意义:它让你不迷失目标,不松懈干劲,有步骤有战略地达成目标,获得具体可量化的反馈。
梳理职业生涯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体对于自身更深入的了解。只有当你真正知道自己所长自己所想时,才能做出更优的选择。
尤其是当你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往前走时,更应该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为过程性意义远大于结果性意义。
既然职业规划如此重要,如果不做规划是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记得小时候还会听到国企接班的说法,大学毕业那会儿还有人想去杂志社工作,可现在还有几家杂志社还在维持着?
朋友的爸爸对她说,谈恋爱不要想着几年以后一定要怎样,立足当下就够了。一二年也许还能预测,5年以后的事情谁说的准?如果非要什么都稳稳当当,那就谈不成恋爱了。
规划毕竟是规划,它为你指出了一个大方向。但具体到执行层面,还会受到包括性别、经济状态、家庭背景、机遇等诸多因素的干扰。
小红在「 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 知乎」一文中曾提到心理学家安妮·罗伊(Anne Roe)的一个理论,用12个因素来解释个人职业决策(Career Decision-making)的过程。
罗伊研究的最大成果是:让我们理解了为何职业选择会如此艰难。
对于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来说,尚不具备足够的职场与社会阅历,却让他们做出一个依靠这些知识才能做出的决策。你觉得这样规划出的未来,真的靠谱吗?
2 职业规划的概念和行动
在我们继续讲下去之前,首先来讲讲职业规划中概念目标和行动目标的关系。
- 概念目标,是能够反映个体的价值观、兴趣、才能和生活偏好的一种笼统和概括的目标。
例如:有的人希望能够讲课,通过分享知识帮助他人;有的人希望能够搞科学研究钻研知识;有的人喜欢和更多陌生人交流,不喜欢封闭的工作等等。
这种概念性目标,强调的是工作性质、人际关系、客观环境与生活方式的类型。它是一个轮廓性的认识:「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通过哪种方式影响着别人,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这就跟“你会喜欢什么类型的男/女生”一样。当你回顾感情史时,会发现自己的男/女朋友总是有着某些相同的特征。将概念目标用在感情上,就是让你早点发现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异性。
从职场的角度来看,概念目标往往是一类工作,甚至是跨度很大的一类。它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比如3年、5年、10年甚至贯穿人的一生。
- 行动目标,是将概念性的目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或岗位。
例如:成为一个培训讲师,做一名科学家,或者从事销售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目标仅仅是达到根本的概念性目标的一个媒介。将它用在感情上,就是在找异性朋友时,到底选择谁的问题。
多年以后,在感情(概念目标)的长河中,一个个 Ta(行动目标)络绎不绝,正是因为 Ta 的存在,我们对感情(概念目标)的理解更加深刻,终于步入了婚姻,实现了我们的长期行动目标。
概念目标(幸福的婚姻和未来) vs 行动目标(先找个女朋友)
3 应不应该制定长期职业规划?
规划有意义,取决于一个前提:环境和对象是相对稳定的,变化是可以预期的。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经济市场环境下,工作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职业规划的目标真的有效吗?
1)时代不断变化,长期规划会限定你的思路。
在「 面试被问「职业规划」时, 怎样回答最加分? - 知乎专栏」一文中提到,凯文·凯利曾预言:「未来世界部分工作将要被机器人所替代。」这意味着今天还是人人羡慕的工种,明天可能就没了,那些曾经的朝阳行业,转个头公司可能就不在了。
如果你一直按照旧的眼光去走新的路子,用落后于时代的战略来指导现代的战争,这样一来会导致理论与现实脱节。
2)长时间的规划会过于聚焦,而错过机会。
再者,计划谬误 (planning fallacy) 无处不在( 参见回答「为什么制定的计划总是实现不了? - 知乎」) ,长时间的规划,容易让你把精力浪费在一些没什么用处的基础性工作上。
比如 n 年前的市场经理需要自己做 PPT,然后某些公司确实花了20万美元雇佣了一个会做 PPT 的经理。
你说那我也要精通PPT,后来发现做PPT外包的人遍地都是,或者PPT模板已经非常多,做好PPT成为一个很 low 的职业。
其实,你已经错过了提升能力的最佳阶段。
那是不是可以直接选择放弃长远的职业规划了?
并不是啊。虽然想精确地规划出5-10年的目标,还真不太现实。但即便如此,你也应该制定出概念目标,或者是概念目标的部分内容,哪怕充满不确定性且模糊不清的也好。
可别想着职业规划是一次性的任务,它会随着你的职业轨迹不断进行调整与变化的。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面临着不同的职业决策,每一次的跳槽变动其实都在无形中调整着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果仔细考虑了长远未来的各种抉择,再确定短期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时,会比压根没考虑过自己的长远规划要好许多。
规划可以让你少走弯路,有目标的同时让你的工作更有方向感,让你的付出更有使命感,遇到问题你不会再纠结到底该怎么办,因为大家都在低头走路的时候,你在抬头看路。
长期的职业规划想想还是可以的,连首富王健林大大都发话了「想当富豪可以啊,咱先定个小目标,赚它一个亿!」
所以说,将职业规划定短一些还有个好处,可以随时让你……知难而退:)
.
职业技能培训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似乎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这个时候,做职业生涯规划,似乎有些狭隘了。
比如有些人刚开始可能只是前台,但是ta通过努力,可以变成指导沟通的高手。而有些人也许不擅长沟通,但是他通过努力,可以变成演讲达人。有些人以前是老师,也许现在是ceo。所以,做职业生涯规划,也许会让个人的道路变窄。
那么什么都不做吗?当然不行啦,我觉得心态十分重要,让自己更有能力也很重要。以前听到说干一行爱一行,觉得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却认为很有道理。
不管现在做什么职业,都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每一次经历都变成你的积累、沉淀,成为你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什么都会一点,懂一点。
带着兴趣,好好去玩,去分享,让你的知识变现,这样才是人生最好的打开方式。职业技能培训
所谓职业规划,首先你得明确直接职业的方向,才能有对他的规划。
不同时期的人有不同时期的职业方向的选择。
1,刚毕业的学生,只有少一部分人有明确职业方向,他们规划自然都规划好了。很大一部分都不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要他们怎么去规划呢?
不过有几点可以值得深思下:
(1)先讲自己放进职场里面,才会有职场的感觉方向。
(2)在自己都不明白的情况下,先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那就是有什么挑战的尽管去做,先把能力做出来,学习能力在任何一行都是过硬的配置
(3)再有学会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能安分与现状,不安于职场的小成就,要学会思考,并且要有颠覆的思考,让自己的对这个社会敏锐起来。
2.进入职场两三年的人,如果只能将就糊口生计,那么就要赶紧对已有的状况思考了。这份稳定不是真的稳定,之前在不久将来,你有小孩的时候,你就会很窘迫。不说很大的目标规划,但是,至少要有比现在多一倍左右的工资期望,现有的工作不能达到,那就要赶紧去学习了,或者做很多,卖自己的劳动力,卖自己的时间,这一层次的还是有许多,但终归不长久,不过这就是社会的法则,总是把人分成一批一批的,各安其事。
3,如果你是一个思维能打开的人,那么就得好好长期规划了,但是提前说的是,一开始你就没有了退路,而且适合辛酸的一条路。
可以从几点去考虑:
(1)首先的接受几次高效高能烧脑的课程,去让你有丝丝意识,跟着一群人的队伍里,不断逼自己天天想这些无聊到极点的问题,人生,规划,目标等等
(2)开始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并向一群人不断去验证自己的认可,大约需要至少1个月的时时探索,这段时间也是很难熬的时间。最终筛选出你的职业方向。
(3)这才是职业的规划,有目标有计划的设置,分解成最小的的每天的任务,每周的总结,每月的检验,每季度的调整,每年的重置。一点一点的走向自己的经过艰难挑选出来的目标。
(4)最后就是持续发热,鸡血,的输出。
其他的我也不说了,像我爸妈他们的话,规划就是自个的那些事,债务,盖房,农物时节等等
对像我这样的,必须要考虑到头脑投资,技能投资,将他们变成真的成熟技能,然后让这些技能带给我的经济支撑,再有提拔,最后才有思想高度的扩展。
每个规划都需要的是思维的转变,行动的执着,最后就是傻逼的坚持,这就是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
咳咳咳,作为一名职涯规划师,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呀!
若想在一群高手中,杀出一条血路,就不能走寻常路
1.你踩过的最出其不意的坑:职业生涯中最长的路,就是成功人士讲的套路
举个例子:Mary Liu(化名)2015年毕业于一所知名211高校财务专业,入职第一天,她的校友,公司里的财务总监 Jason Zhang,按惯例宴请部门新人,席间,一众迷妹粉向总监讨教升职经验,总监讲了留学时的择校经验、获得奖学金的经验等等。Mary虽是公司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她并没有重视这个事,宴席散后,Mary Liu如打了鸡血一般,开始备战TOFEL,准备出国留学。Mary的英语属于基础差劲极了的那种,一战TOFEL不成、又二战、三战……而她的TOFEL成绩,额,一直处于game over,continue的状态,备战了三年,她决定放弃,这时才发现,那个和她一起进入公司财务部却不被上司看中的Eric Zhao,考下了CPA,工作认真负责得到同事们的一致认同,升职为公司的财务经理、成功抵达人生巅峰。再看看刚毕业的小花们:一众有能力的职场新人早已暂露头角,Mary再想奋起直追,为时晚矣!
Mary棋差一招,输在哪里?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财务总监 Jason Zhang早在学生时代就定了出国留学的目标,大三的时候TOFEL成绩已经过105分,大学一毕业,就飞到美国最好的会计专业学习,并在学习期间拿下CPA,而Mary想留学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财务经理Eric,棋高一招,高在哪里?
Eric刚入公司时,并不是公司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但他找到了升职必备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并为此而努力,最终获得了上司的重视,在这场战役中胜利。
启发:你踩过的最出其不意的坑,就是成功人士讲的套路。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工作习惯可以复制,例如:像你的上司学习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让他给你一些可行性建议,这都是不错的职场经验倍增方式。
2.常见误区:国外没有职涯规划,他们的人生都是随性而至。
举个例子: Jasmyn(化名)是中美混血儿,她把gap year定在了中国。
来到中国后,她看到同学们把 gap year 定义为不为未来计划的洒脱、不在计划内的旅行,更有甚者觉得美国人是没有职涯规划的,觉得中国人的职涯规划都是苦哈哈的束缚。
其实,国外的学生是非常重视职涯规划的,举个例子:Jasmyn高中生毕业后,会花费高价做职涯咨询:评估自己内在优势、劣势,外部环境的威胁和机会,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业方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后,利用大学时间着重了解所学专业、社会动向、确认未来方向。
当然,美国的学生也会遇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窘况,但他们会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尽可能的通过实习活动了解未来行业的大环境,结合自身情况找到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自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考取有用的资格证,为未来的职涯做好理论和实践的双料准备,Jasmyn说:“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会对自己和未来有更多的认知,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出多个方向、多个方案,比如Plan A,Plan B,Plan C,准备相当充分、明确。”
Jasmyn也给我们解释了何为Gap Year:“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大女儿,2016年高中毕业后并没有直接就读哈佛,她选择了Gap Year,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给自己一个空档年,做一次长期的旅行帮助自己适应社会,去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自己。”
启发:人云亦云的定式思维不可取,勇于打破思维里的墙并借助职业生涯规划师的经验让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另外,职涯规划要趁早:时间成本虽是隐形成本,但却是你跑过对手的致命一招。
3.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比金钱还昂贵:叶公好龙不可取,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举例:子菲(化名)大学毕业后,做了五年教师,最近,写教案时总走神、讲课也不复往日的激情、昔日喜欢的学生,在今日看来也是面目可憎了。进入了职场倦怠期的员工们,大抵都是这个样子。
子菲打算转行,于是,向我咨询了职涯规划,她跟我说,从小的梦想是开花店、做服装设计,我仔细询问了她的知识储备,发现子菲对花并不了解、平日里也没有养花的习惯,有一种花叫死不了,她养了一周竟然干涸而死,如果她开花店,结果可想而知。
再说说她想做的服装设计,仔细沟通后发现:她对时尚的了解仅限于几本时尚杂志,最基本的绘画功底也没有,稍微专业点的知识,例如:服饰搭配、款式、配色、打板等等更是一窍不通,另外,她长这么大连针线都没摸过。
很明显,子菲的职业喜好仅仅是叶公好龙而已。
启发:有些人,从电视上看到了某份工作的光鲜,就把它当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还有些人,因为欣赏的人从事了某份工作,就开始心之所往,而现实情况往往是你都没有动手实践过。
我们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是不可逆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虚幻的喜欢中,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份工作,不如先把它作为兼职,慢慢的去尝试,一旦确定了自己适合,再转行也不迟。
综上所述:
1.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人士的工作习惯可以复制,因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比所谓的成功学套路重要得多。
2.职涯规划要趁早:国外的孩子从小就在做规划,所谓gap year意在聚焦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不是随性而至的“潇洒”行为。
3.叶公好龙不可取,转行前不如先做兼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
4.切记:实践出真知。
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你,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切祝好!
其他关于职场江湖的回答:
想找好工作,这些套路你想到了吗? - 知乎
什么情况下你会毫不犹豫地辞职? - 知乎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什么,不这么回答,很难拿到offer - 知乎
无案源律师要不要转行法务,到底如何选择? - 知乎
职业技能培训不太需要长远的职业规划,但需要长远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规划。
尤其是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正能量、厚底蕴的个人品质。职业技能培训
绝对需要,即使人生没有按照计划的路去走。
几乎无人可以计划自己的一生,不过,退一步说,用一句装逼的话来讲:“如果一切都按照计划行事的人生多没意思。”
越是长远的目标,越难以控制按照规划来走,因为计划更不上变化。
除非你是神,不然肯定看不了太远,邓小平也就能看几十年内中国的发展,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坦言他只能看到公司十年内的未来(我觉得连看得见十年也是他在吹牛逼),我们普通人,真的不可能准确看很远。
《大腕》里面葛优就这么说过,看得多元和“境界”有关系。
大部分人,境界都不够,但是,并不表示不应该有规划。
艾森豪威尔说过:“计划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是规划就是一切。” 这里说的“规划(Planning)”,就是指定计划的过程。
人生如战场,可以说,不管一开始计划多么周详,只要一开战,乱七八糟预料之外的事情就会发生,所以,也就不用完全按照计划来行事了,需要相时而动,这时候,最初规划过程中指定的原则、考虑的各个方面,就起到了作用。
好比,你做人生规划,目标是要在三十岁之前财富自由,你首先来做规划。
你发现贩毒是一条路,但是你没胆也没能力,家里也无钱无势,还要靠自己来奋斗,然后你制定的计划是:考上大学,在大学期间学会一技之长,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潜在合伙人朋友,毕业在大公司里学习一下现代企业制度,然后创业,搞(pian)到VC的投资,然后做大,一轮一轮融资,到三十岁之前,公司上市,财富自由,结束。
很好的计划。
但是,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照着计划来走不行,可能你没考上心仪的大学,可能大学还没毕业你就发现有一个天赐良机,等不到毕业了,可能是你发现创业不如买房炒房了,可能是你发现创业根本没有那么简单,资本寒冬到来,能活下来都很困难,可能你发现公司上市是一个遥远的梦,三十岁之前不可能达到了。
这一切都会变,于是你的计划失败了。
但是,你的规划依然有用,规划中你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创业需要技能,创业需要靠得住的合伙人,财富自由需要资本帮助。
这些点,即使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些点依然是关键点,你可以调整计划,最初规划中发现的这些关键点依然有意义。
现在,你在调整计划是知道:
你需要技能,只是这些技能不再是从大公司获得,也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技能。
你需要靠得住的合伙人,但是这些合伙人不一定要是你的朋友。
你需要资本帮助,但是这些资本不一定要是VC,可能来自你的干爹(呵呵)。
最重要的是,你绝对不会去做违法贩毒的事情,因为你知道你承担不起。
计划已经变了,但是规划依然有意义,因为规划的过程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还有自己做事的原则。
职业技能培训本人专栏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所谓的职业规划,到底要规划些什么?97%的人竟然都搞错了! - 知乎专栏
所谓职业规划,就是对影响职业发展的所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逐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确保让未来的职场之路越走越顺利。用最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可以用下面这个公式来表达:
职业规划=方向选择+实施计划
那么,影响职业发展的所有因素包括哪些呢?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达:
其中,方向选择要考虑5个因素:自身优势、性格特质、兴趣倾向、职业理念、知识技能。也就要说,要选择一个精准的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要考虑这5个影响因素。单纯考虑某一个因素,最终的结果都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实施计划则由4个部分构成: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
所以,上面的公式又可以这样来表达: 职业规划=方向选择+行业定位+企业匹配+路径设计+向上管理
职业规划要解决的5大核心问题包括:
1、定优势: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寻找工作的核心关键点在于发挥优势,而非弥补劣势。关于弥补劣势,我们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内向的人总想着通过做销售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比如这样的:想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应选择什么类型的销售岗位? - 知乎
对于优势的确定和解读,是生涯规划最核心、最重要、但也是最困难的部分。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客户,在广州某机构咨询过,只做了一个MBTI测试,电脑自动生成报告,告诉他几十个适合他的职位。但你是否知道,此类测评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反应出某一类人身上存在的共性特质,而无法发现其差异化?而差异化才是决定你和别人的选择方向不一样的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啊!
搞不清楚你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你做的是哪门子职业规划?
2、定职位:在优势确定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与自身优势高度吻合的职位?职位选择不当往往是造成很多人在职场上不断走弯路的罪魁祸首!
注意:这里所说的一定是细化到具体的职位切入点,而不是笼统的大方向。前天有个客户,说找了好几家机构,希望能够细化到找何种职位,何种行业,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无法解决这么细致的问题。
去年遇到一个客户,在北京非常知名的一家机构做了职业规划咨询,对方只告诉她一个结果:适合从事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具体是什么职位,对方并未和他明确。结果她沟通了半年,始终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最后找到我们,我们明确告诉她适合从事销售工作,事后证明她干得非常出色。
据我所知,绝大部分的生涯机构只是非常笼统地告诉你一个适合的大方向,比如你适合做互联网运营,但你是否知道,运营也分很多各类?即使是互联网运营,也分为产品运营、数据运营、市场运营、活动运营、商家运营、内容运营,等等。虽然都挂着“运营”的头衔,但对于能力素质的要求却不完全一样,甚至是大相径庭!
搞不清楚你到底适合哪一个具体的职位,你做的是哪门子职业规划?
3、定行业:职位确定之后,如何选择更有竞争力的行业?行业选择不当,也是普遍的现象,但很多人对此问题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即使是相同的职位,在不同的行业里,发展的前景也是有极大差异的。比如同是市场类岗位,为什么选择快消行业要比工业品行业更有前景?其中究竟有何差异?这其中有很大的门道。两个月之前遇到一个客户,985硕士毕业,做技术研发工作,结果他选择的是OEM行业,干了两年技术,发现公司对于技术压根就不重视,能力也无法成长,内心极度压抑。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选择OEM行业,就相当于选择了一个最没有附加价值的环节,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
搞不清楚到底选择哪一个行业才有前景,你做的是哪门子职业规划?
4、定公司:无论哪个行业,哪怕是风头正劲的互联网,也并不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所有公司都是值得选择的,一定要仔细甄别。到底是选择外企,还是国企?是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应该怎样选择,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有利?在求职时,如何识别这家公司及其所提供的职位是适合自己的选择?公司选择不当,会让你在即将走出弯路之前再次跳入火坑,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上个月咨询的一个客户L,工科硕士,也是做技术的,能力不错,在同一家公司工作10年。 早就想着离职,因为发展空间小,薪水也不高,个人发展看不到希望。更重要的是,公司内部帮派特别厉害,不是正经干事的人,干的越多犯的错误越多,大家拿错误说事,工作极其不悦,心力交瘁。我们与他沟通了之后发现,对于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本身还是比较适合的,只是因为公司的内部管理环境,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情绪。这是典型的公司选择不当。
我曾经很公开地反对有事业心的人进入国企。哪怕你仅仅图的是安稳,也不要进入国企。因为那种环境,会让你工作很累。这种累,不是体力上的累,而是心理上的。而国企之所以会让你产生这种感觉,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所在,详见我在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你最无力的时候要怎么办? - 知乎
搞不清楚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自己的未来发展最有利,你做的是哪门子职业规划?
5、定路径:方向明确以后,应该怎样设计以后的成长路径?在不同的成长发展阶段,需要注意的核心关键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进行角色转变?而要适应这种转变,应该提前做些什么?
所有的计划实施,都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可执行性。如果这个计划不可执行,或者并没有切中要害,那么这个计划就是无意义的。比如前文提到的客户L,他在找到我们之前的前两年,曾经在一家机构(通过百度搜索,排名靠前打广告的机构)做过生涯咨询。据他反应,只是做了一个测评,然后咨询师给了他一系列建议。细节方面客户没有和我提太多,我印象深刻的是咨询师建议他考的两个证:一个是项目管理证,一个是培训师证。做技术的,考项目管理证,我倒还可以理解,但考培训师证,这又是犯的哪门子神经?这个擅长既不擅长言辞,又不想当培训师,考培训师证是出于什么逻辑?这个客户花了一万多去报班,结果一个证都没考下来,因为他发现这个过程很难实施,尤其是项目管理,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学。但我们和他沟通以后,建议他这两个证统统不要考了,只要寻找一个内部管更完善的公司,他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根本不必大动干戈考那么多证。
目标定了,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实施,你做的是哪门子职业规划?纸上谈兵啊?
生涯规划的难点,难在哪里?一个是前文提到的,对于自身优势的定位,很多人搞不清楚。即使做了性格测评,也依然是稀里糊涂。另外一个就是实施,如何根据现实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而要想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你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职场经验和社会阅读,以及深刻的洞察力,能够一针见血发现问题的本质,你才可能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实际上,对于那些走弯路的人来说,他们压根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做出来的所谓职业规划,可能从一开始就走偏了,甚至走错了。
但是,如果以此认为职业规划没用,这个锅职业规划不背!
最后的建议:如果大家想找职业规划机构,强烈建议以下机构/个人不要找: 1)、咨询师没有成功的职场经历的; 2)、心理咨询师出身、不懂职场的; 3)、没有成功的案例、文章发表或书籍出版的; 4)、高校里的各类不食人间烟火的辅导员、教授。
关于职业规划,再推荐给大家3篇专栏文章: 如何深度思考你的职业生涯(原来很多人都被误导了) - 知乎专栏 还在按照兴趣选工作?大神们永远不会告诉你,真相其实是…… - 知乎专栏 【转载】如何管理自己--《哈佛商业评论》史上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 - 知乎专栏
职业技能培训评论里有些说需要,有些说不需要。
更有人说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者说职业规划都是忽悠人的。
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想表达两点:1.有必要做职业规划;2.要正确地进行职业规划(不必追求长远的、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
一、有必要做职业规划
网上曾经有篇文章广为流传, 好像叫《从30岁到35岁,为你的生命积累一些厚度》 。
但凡那些在职业发展上获得一定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自己所熟悉且擅长的领域,至少精耕细作了10年以上。而那些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属于每隔一两年换方向,从来没有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下去。当然,除了频繁跳槽的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也大体上符合现实情况。
很多人的职业发展之所以困难重重,或是停滞不前,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没有任何职业规划意识和行动所造成的。
我以前回答过两个问题:
24 岁名校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生活绝望痛苦不堪,怎么办?985毕业理科妹子,27岁一事无成,怎么办? - 知乎再比如这种情况:
我做职业发展的个案咨询中,那些在现实中工作发展不顺的,几乎都是源于没有任何规划意识或理念。
大多数大学生求职不顺的,几乎也都可以从下文中找到原因或答案:
阻碍大学生发展的七大观念,你中了几条? - 知乎专栏个人观点是:为了职业发展比较顺利,每个人都有必要做职业规划!
很多人觉得一切顺其自然最好,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觉得世界变化太快——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个呢其实也不能说就完全错了,很多时候计划确实赶不上变化,可这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进行规划。
所谓规划,其实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进行的分析与行动安排。
其实不说职业,就算我们出门旅行一趟,也需要规划。
大家应该都有出去旅游过。旅行最简单的计划是你有多少钱、要去哪个地方,要通过什么方式去(骑车、自驾、包车、坐汽车、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去),要提前订车票、订住的地方等。
如果你出去旅行不做计划,很有可能遇到各种障碍——比如十一期间,你不提前10天订票,很有可能订不到票。《孙子兵法》有云,“谋定而后动”——谋就是计划,计划好了再去行动。
尽管将来的很多事情我们现在确实没法提前确定,但这不妨碍我们进行职业规划:了解行业、职业和自身,并采取行动朝着理想目标前进。
很多人觉得职业规划没法进行,其实这是由于对职业规划有误解。
职业规划并不是现在就完全规划好将来的发展道路,而是说我们应该对意向的目标(行业、组织和岗位)进行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大体的行动方案,以便更好地达成目标。
从这个角度来讲,职业规划完全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二、做正确的职业规划
为了更好地发展,每个人都有必要做职业规划,但是,有关职业规划充斥着不少误解:
误解一: 过于追求长远规划,希望一步到位
以前看过大学生上职业规划课程,老师布置的职业规划课,要求学生做人生规划:毕业到退休整个人生阶段的规划。
我去,什么鬼,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职场几乎一无所知,对于自己的了解也着实有限,何况外界与自身都是会不断变化的,谁能知道自己在长远的将来能具体会如何度过,做这样子的规划就没什么意义了。
做过于长远的规划没有太大必要,意义也不大。
职业规划重点是先要有个大的方向,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实践和探索。
职业规划本身就是动态的、随时间而调整的。
不要苛求做长远、一步到位的职业规划。
误解二: 职业规划就是做职业测试
有不少人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测试,这无疑又是一个职业鬼话。
职业测试是职业规划与咨询过程中使用的某些心理测验,如果测验的工具本身较为科学,施测人员也具备相当水准的话,对于我们的职业规划确实有不小的作用。
吐槽一下DISC和MBTI,这些测试本身信度和效度都不行,何况还有很多滥用,所以很多职业测试都不靠谱。
另外,再不错的测试也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如果只是进行简单的测试,一般效果不大,更不用提网上那些免费的职业测试了。
真正有效的职业规划应该是个案咨询与辅导,而不是简单的职业测试。当然,最终还是要依赖自己用心花一段时间去学习,并且采取行动去探索、体验,逐渐增进对于我们自身和外部职场的了解。
误解三: 老师,你给我规划吧(或者是:来,我给你规划一下)
我们必须牢记:你才是规划的主人,你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你的职业需要自己规划。
既然你都来到这个世界了,就一定要为自己负责。
职业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不管你愿不愿意,它都会影响到你的收入、地位,乃至婚姻生活,没人能代替你进行规划,包括你的父母。
不管你爸妈多牛逼,都不可能代替你去生活,他们可以给你提供足够的钱,也可能帮你找到好工作,可是仍然没有办法代替你生活。
不管生涯咨询师多牛逼,也不可能代替你去做职业规划,好的生涯咨询师能够做的就是引导你、指导你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包治百病的医生肯定是骗子,收你钱就能让你轻松搞定职业规划的也一定是骗子,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小结:有必要做职业规划,但务必正确认识和实施职业规划!
有必要做职业规划,适当提前、用心去借助科学测评工具和理论更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探索;
但是,不可追求长远的、一步到位、一下就精准定位的职业规划,更不要被所谓的“大师”所忽悠。
真正靠谱的咨询师至多也就引导你去进行自我了解,去分析和搜集职业相关信息,给你提供一些工具和方法。但是,在日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中,你真正花了多少时间去了解并提升自己,去搜集整理相关信息并进行思考总结,这才是最关键的。
职业规划的难点在于:
1.你很难真正客观准确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就像有些东西,除非你真正拥有了抑或是失去了,你才能确定那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2.人本身又是变化发展的。我读本科时那些很有野心和想法的女同学现在很多重心都转移在家庭了,毕竟,你现在追求的东西后来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你开始以为不重要的东西后来却可能被证明是你生命里弥足珍贵的。
3.你很难对外部职业进行精准分析,并有切实地深入认识。尤其是目前教育体制下,很多人懵懵懂懂毕业了才开始着手准备,有些竟然连正规的实习都没有,盖个章就敷衍了事了。你都完全不了解,怎么就知道自己喜欢或适合呢,就比方我问你喜欢吃什么水果,可你TM就只见过和吃过苹果,请问你能确定地告诉自己除了苹果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4.人不是纯粹理性的,还有很多非感性的因素,包括我们作分析与决策的时候,其实并非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
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工作困难就放弃。
相反,更应该好好准备,且提前准备!
所以,个人有以下几个建议:
1.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职业规划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知道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分析(兴趣、价值观、能力、性格)和职业分析;
2.有意识地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中做一定的分析、探索及规划和准备;
3.应届生尤其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要提前实习:因为对于自我和职业的分析与认识光靠测评和咨询是不够的,还得亲自参与,在互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反思;
4.最好的职业规划莫过于把握现在。把身边的事情做好,把手头的事情做到极致,不断学习和提升,提升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磨练自己的性格(主动性、积极性、责任感、抗挫折力),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别老想走捷径。
最后强调下:还是要有职业规划,要逐步明晰自己的路径和目标,有这个意识和行动,但别想着一步到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最好的职业规划是: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优势,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围绕自己的优势从“入门—初级—中阶—高手—市场化—产业化”这个路径走。
好歹你要到中阶才能混个温饱吧。
很多人连中阶都上不去,三十多岁的人停留在入门或初级阶段,那就惨了。
这种人要么是心浮气躁、瞎跳槽,老是重头开始,浪费已有的资源和人力资本;要么是不求上进或不敢跳槽,一直做重复劳动式的低技术含量工作,这种多半是体制外的边缘性、辅助性工作。
就这么多吧。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的其他回答和专栏文章。
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这件事,当然越早开始越好。
文|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有段视频异常火爆,名字是《非985大学生真的不行》。
这个视频扎了很多人的心。视频中那个脖子上戴着夸张项链的胖胖的HR,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和大量的对比反问,让面前这位刚毕业的小伙儿从一开始自我感觉还不错,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和困惑质问HR,但到最后不得不低下了头。
后来的气氛一度很压抑,擅于控场的主持人说了句“我真的觉得职场太残酷了.....不过我觉得不是所有的大企业都是这样的吧”,然后感谢了一下这位嘉宾,话题草草收场。
然而在现实中,这个话题远没有结束。
一、
不久前,我接到了一例大学生的咨询案例。
前来咨询的姑娘叫小敏(化名),她踏进工作室的第一句话就是:“晓璃老师,你还记得我吗?一年前我在分答上向你提出过问题,你给我提了一些建议,并给了我一些鼓励,我感念不已。没想到今天真的能够看见你,感觉和做梦一样。”
小敏身穿一件白色T恤,一双灵动的大眼睛里,闪现出开心的泪花。
我微笑着招呼她坐下,助理给她递了一杯柠檬水。
呵,这个姑娘,我怎么能忘记呢?
我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关于小敏的点点滴滴——
小敏,某三本高校大三学生,生物学专业,但学的很痛苦;如今面临两个选择,到底是考研还是就业?如果考研,考什么方向什么学校?如果就业,又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像小敏这种在大三期间就意识到职业规划重要性的,真的很难得;从我的经验来看,等到事情陷入危机之后再去想补救办法,要比事前规划与控制难的多。
在我接触的很多咨询案例中,不少职场人正是因为在步入职场之前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进行系统思考,从而导致他们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并且要命的是,这些错误最终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将他们推向异常被动的境地,最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弥补这些错误。
二、
相比起来,三十岁出头的咨询者阿宁(化名)就没这么幸运了。
阿宁也是从一所三本院校毕业的,当年和小敏的情况有些类似,那就是所学专业并非自己喜欢的,在刚出校门踏入职场那会儿,她并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而关于职业规划,头脑中更是一片空白。
在人才市场找了好几个月的工作之后,阿宁无奈地发现,自己看上的单位看不上自己,这些单位的门槛都挺高,有的HR看完简历直接告诉她:“我们只招985/211学校毕业的应届生,除非你能证明自己比他们更适合我们的岗位,要不你再去别家看看吧?”
受到一系列打击之后,阿宁渐渐心灰意冷,她顿觉自己一无是处,偌大的城市里,竟然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想想就莫名的难过与悲哀。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宁对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低,她觉得只要有单位愿意收留她并能给她基本的生活费,她就愿意去做。
何况,阿宁也常常听到别人说,先就业再择业,于是她就去了一家超市做收银。
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到阿宁前来咨询的时候,她的履历上满满都是收银、电话销售及文员的工作经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发展越来越窄,转型也越来越难。
三、
相比起来,阿宁的大学同学有的已经自己创业当了老板,还有的做到了公司中高管职位,同样的起点,为何阿宁却步步沦陷、走到了今天的困境?
为了说明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了解这样几个概念——
1、稀缺及稀缺心态
稀缺,顾名思义,指的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
比如阿宁当年找工作屡屡碰壁,房东又催着她交房租,所以那个时候的她急需要找一份工作赚钱。
而稀缺心态,是指在这种稀缺状态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比如,阿宁刚毕业那会儿原本想好好挑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在缺钱的压力之下,她很快就放弃了这种想法,转而随便找了一份工作(比如收银),尽管这份工作可能不适合她,同时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但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2、带宽及管窥
带宽,指的是心智容量,即同一时间我们思考问题的数量,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
在稀缺心态下,我们的带宽往往会降到很低,被眼下紧急事务占据,思考往往会缺乏前瞻性。
比如阿宁当时急需找一份工作,她很难在找工作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我的潜力与优势在哪里?
2)、这份工作适合我吗?
3)、它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提升?
4)、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5)、这家公司的晋升机制如何?是否值得长期发展?
等等。
在缺钱的状态下,阿宁只想到一点,那就是,这份工作的工资能否够我付房租?
管窥,就是短视。
比如,阿宁会为了房租选择收银员的工作,但她永远不会想到,这份工作对她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
3、稀缺陷阱
由稀缺产生稀缺心态,由稀缺心态引发宽带变窄,从而导致管窥,进而影响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执行能力。
阿宁告诉我,在回顾这段经历时,她自己都感觉说不出口,为此也很后悔,然而一方面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另一方面也想先维持生计,所以干了一年,她才决定辞职,希望能找份好一点的工作。
可她这一出去,才发现现实更加残酷,她除了会收银,其他一无所长,于是熬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没有找到好的工作机会,情急之下,她又开始降低标准,只能寻找收银、电话销售抑或文员这种没有门槛的工作。
四、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命运转折点其实就那么几个,高考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而高考本质上就是一场淘汰赛。
众所周知,高考的时间是在炎炎夏日,能顺利通过高考并且能够发挥不错考到985、211大学的多数学生身上,往往具备这样几个重要的素质——
1、抗压能力强;
2、学习能力强,带宽较高;
3、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控力;
4、成就动机强;
5、具有成功体验,比较容易建立自信乐观的品格;
等等。
而这恰恰就是很多企业招人时看重学历、毕业院校甚至证书的重要原因所在。
在我做培训师期间,有些学员对于企业看重CPA证书这一现象颇为不解,他们觉得不就是一纸证书嘛,企业干嘛非认这个?
要知道,CPA考试本身就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能把这件事做成的人,如果不是对财务专业抱持强烈的兴趣或渴望、如果不能承受压力、无法有效管理时间进行准备、如果不是自律性强并付诸艰苦的努力,根本是考不下来的,所以,能够通过CPA考试的人,在企业看来俨然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
而至于实践能力和行业知识,比起素质本身要容易培养的多。
根据冰山模型理论,真正影响一个人职业表现的,恰恰是冰山以下更深层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
五、
三十多岁的阿宁红着眼睛告诉我,如果自己在上学的时候能够认真点努力些,就不会因为几分之差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如果自己在高中时能够知耻而后勇拼搏一把,也不至于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可以选择的学校就那么几个,而对于学什么专业自己一无所知,因为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擅长哪门学科,就根据家人的建议填报了一个专业;几年的大学时光,更是整天沉浸在抱怨家人及吃喝玩乐上,压根就没怎么学习,一晃毕了业,才发现出了校门的自己毫无竞争力......
一路坎坷下来,她发现自己每天都在疲于奔命,更残酷的是,时光一去不复返。
“人生之路,真是一步都不能少。现在的我才发现,自己曾经试图逾越的付出与辛劳,如今却要自己用加倍的时间与精力去偿还。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阿宁感慨道。
咨询之后的阿宁在我的建议之下,决定面对现实,重新学习一门技能从零开始。
咨询之后的小敏终于下定决心,努力考取自己喜欢的一所高校的中文系研究生,彻底从不喜欢的专业中脱离出来,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我突然想起一句话来——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上奔跑着,他们都有各自的时区;而在你的时区里,一切都非常准时。”
而灿烂美好的人生,恰恰就在你情愿放下自己的小聪明、决定脚踏实地死磕目标的那一刻开始的。
(图片摄于线下咨询工作室)
【发呆片刻】
美貌、才华能够吸引人,
但良好的心态、性情、品格更为可贵。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文章偏干货,有思路有步骤,帮你搭建一套实用易操作的思考体系与方法,为你的职场发展与个人成长助上一臂之力。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赵晓璃 。
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个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程序员,而非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职业规划师,我也来回答一下吧。
先说,长远的职业规划肯定是有用的。
只是在此之前有很多的门槛拦在我们面前。
下面的话都是我的经验之谈,而非职业规划师们的概念和理论。
1. 怎么做职业规划。
做职业规划最重要的是要知己知彼。知彼就是了解职场,知己就是了解自身。
很多大学生、毕业生,连那些高级职位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最多就是看看电视,道听途说的职能而已。
例如CEO、CTO、架构师、总监,听着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其实在大小公司里,在不同的行业里,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即使相同的名称也有不同的职能。完全都不清楚,如何给自己定位呢?
还有,同样对于职场的不了解,通过怎样的途径能达到这些目标职位呢?
长时间的待在某个公司里,就能升职加薪,慢慢升到CTO吗?可能吗?
这些都是需要有人业内人士引领的。光看几本书,找几个职业规划师是解决不了的。因为这些都是特别资深的人才能了解和感悟到的东西。
还有自我认识。
这个事情是很难的,由其是没进入过社会的学生,特别容易两极分化。
差学校出来的就容易自卑,感觉自己干啥也不行。
而好学校,尤其名校出来的,就感觉天老大,他老二。世界上没有他不行的。
这样无论哪种情形,都是不可能做出恰当的职位规划的。
2.如何在规划路途上持续往前走
非常多的人的意识里,在职业道路上往前走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工作。通过工作获得经验,通过工作获得职位的提升。
他们忽视了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途径,就是主动学习!
很多人根本就没有明白一个道理——进入职场就是非系统化、无教师式学习的开始。
他们总是感觉毕业的那天,就可以不需要再学习了。
甚至有的人自学的能力都没培养好,如果不给他一本书,如果没有人给他指导,他就没有办法自己学习。
就拿前面赞数最多的那个回答的众多案例来说吧。
他们职业规划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该回答没有点出。就是自学的能力。
例如那个想做架构师的,在被边缘化、工作无法提供成长的台阶后,如果同样保持强烈上进的心,自学大量知识,通过工作进行一些实践,或者把测试做到大量自动化、或者完成一些辅助其它项目组开发的软件。
这种情况下,公司还会继续冷落他吗?
3.如何调整计划
计划其实从来都不是用来严格执行的。而是作为一个目标,引领我们的行为的。
职业规划由其如此,估计没有谁的职业规划可以按部就班的一拍一拍正好卡上。
除非家里有人,在体制内发展。
如果卡不上,如果调整就很关键。
目标是做CEO,但是已经在某个公司待了3年,还是高级开发,怎么办?
最后,以我的经验,尤其在it行业内,无论有没有职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制定的怎么样,最关键的还是有没有上进心。
有了上进心和强力的自学能力后,优良的职业规划才能引领我们少走弯路,快速的达到目标。
否则,再优良、再漂亮的职业规划也是扯蛋。
升职加薪从点赞开始。PS:点一下即可,点偶数下的都是臭流氓。
职业技能培训本人在没做职业规划之前,兜兜转转入了不少坑,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长远的职业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迷茫,让我们看清前面的路。而大部分时候,因为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做职业规划,所以陷入了随波逐流的状态。
在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选什么行业去发展。 找工作的时候不懂自己喜欢什么行业,想着先入职再说吧,为自己积累点经验也是好的,然后不加思索的海投简历。等我入职后又发现,自己每天做的工作很乏味,很机械,上班痛苦万分,有一段时间陷入消极的情绪里,对自己对人生产生怀疑。。。。
我觉得或多或少大家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会出现这种状态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没有方向感,所以没办法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
以下分享一些制定长远职业规划的思路和方法,大家可以参考借鉴。
该如何做好长远的职业规划?
1.你要想清楚你的生活目标?
也许你会问,生活目标和职业规划有什么关系?
其实我们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是直接相关的,我们需要找到自己内在的目标,才能做好外在的职业规划。
比如:在你35岁,40岁,或者更高年龄阶段,你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现在25岁,我希望在我35岁的时候,年薪30万,有一辆20万左右的车,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并有一笔孩子的教育费,预测教育费要10万/年,那么我一年大概要赚40万左右。
示例图:
这是我35岁希望的生活状态,也就是我的生活目标。
2. 确定你的职业目标
当我确定了我想要的生活状态之后,需要把我的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匹配起来。
为了达到我想要的这种生活状态,我一年大概要赚40万左右。
那我需要从事什么行业, 处在什么岗位,才能一年挣到40万呢?
(在这里,我把我想要的生活状态都数字量化了,得到的结果是我需要40万的物质收入才能达到我想要的这种生活状态。)
职业分类一般有这些:
优秀员工,小组长,经理(这是一般的员工层级)
公司管理者(高级管理者或副总)
个人创业
(这里并不是说当优秀员工或者小组长就一定不好,阿里巴巴这个级别的公司,小组长可能也有几十万的年薪,创业也分生意大小,不同公司的高管,薪资也是有区别的,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要清楚的是:在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职业发展,都是有可能达到40万年薪这个水平的。)
然后我们把不同的职业未来进一步细化,如上图所示。
为了达到我35岁想要的生活状态,年薪40万。
根据排除法,我可以选择在发展型公司或者中大型公司当管理者,或者选择创业。具体职业方向可以参考个人现实情况来做选择,如果你有资源也可以选择去创业。
当我们筛选到这一步,就可以把生活目标和职业目标匹配起来了
示例图:
我们确定好职业目标后,需要把目标明确化,要有具体的【达标时间+职位角色+目标薪资】,我们要确定在多久时间内做到什么岗位赚到多少钱,而不是不够清晰的:我想以后做一个高管。
3. 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
当确定好职业目标后,需要我们将它进行分解。
因为总目标不是一下就能达成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就和玩游戏升级打怪一样,你必须消灭掉每一级的小怪,才能和终极boss对战~
例如:为了达到35岁我希望过上的生活
我的职业目标是:要在3年内,在一个30人的创业公司当上管理者,年薪达到40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把它分解成了4个步骤
1:先了解有哪些行业可以选择(去招聘网查询相关行业和岗位的信息)
2:3个月内,入职xx行业(制作合格的简历,掌握hr沟通技巧,制作面试作品)
3:15个月内,熟悉xx知识 (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报相关培训班)
4:24个月内,做上管理岗(掌握管理者该具备的XX技能)
示例图:
每一个分目标,可以再细分成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该干的事情。
并且每个目标都需要设定对应的完成时间,当你细分的足够清晰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执行了。
-------------------------------------------------------------------------------------------------------------
在我们身边,之所以有些人职业发展好,很轻松,是因为他们看中未来的目标,所以在达标的过程中,阻碍他进步的因素都会更容易被他跨越过去,因为他把遇到的这些问题当做“为了达标而经历的问题之一”,只要他努力去解决了,那他离自己的总目标就会更近一步。
我们也需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未来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茫,陷入随波逐流的局面。我们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清楚自己的职业大方向,虽然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一直去优化和调整,但我们不怕路途辛苦,因为所有的拼搏是为了实现我们想要的生活。
Ps: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不同的,你可以选择工作不忙,你也可以选择多点时间陪伴小孩,或者你选择创业,都是可以的。人生目标是没有优劣之分的,只是人生目标不同,会导致职业路径截然不同。
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有关职业规划,求职,面试方面的内容,
可以加我的公众号【orange橘】 我们一起来探讨。
最后最后 帮我"点个赞"再走吧~
职业技能培训「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是对自我职业生涯乃至人生的持续性计划,它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未来人生的发展方向。在当代,很多少人都对这一问题缺乏重视,而导致自己在职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迷茫,艾森豪威尔说过:“计划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是规划就是一切。”所以,一个长远的的职业规划是必要的,原因如下:
1. 最鸡汤的原因:清晰的目标将会带来巨大的动力
确定的目标会为个人的行动增加动力,毫无疑问,现在许多人都有着「拖延症」这种现代恶疾,不拖延到Deadline的最后一秒决不罢休。但是当你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后,你就可以将这一明确的目标分解成每日需做的事情,给自己设定一个个小的Deadline,然后不断鞭策自己去完成Deadline。
长远的职业规划,我们称之为梦想,它是你为未来确定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尽管这个方向是大而抽象的,因为在实现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任何的事情。之后将这一方向分化成一个个的阶段性任务,我们称之为理想,这些任务相较于发展方向来说更加具象,它是你某几年内想要完成的成就。然后,再将这些任务分化成需要做的事情,我们称之为目标,为了完成某一目标,你需要定下每天要做的事,这就是你的Daily Deadline。为了完成目标而不断努力,这种自我驱动力将会推着你不断前进。
2. 最重要的原因:消除迷茫
长远的职业规划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选择,正如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邮轮,只有选择了一个方向去行驶才能达到自己希冀的远方。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在没有清晰目标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雾之中,在学校时学生大多重视会影响到毕业的课业成绩,而忽视了职业规划这一重要问题,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大多也只是走个过场,这就导致了许多原本认为自己前途清晰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变得越来越迷茫。所以加深对职业前景的了解,摒弃想当然的看法,设立好最终的航向,才能突破重重迷雾。
3.最现实的原因:提高收入
一个长远的规划毫无疑问是你职场生涯的强大助力,它可以让你了解实现目标的路线有几条,每条路线都有什么要求,在实现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依据这些,你就可以开始为了理想职业锻炼技能,积累经验人脉,形成自己的优势,从而在今后的竞争者对比中远胜于其他的求职者,从而更快速地达到想要的水平或层次。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去确定自己的职业也规划呢?具体的方式如下:
1. 兴趣原则:明白自己喜欢什么
首先排除掉自己不想做的,然后再对感兴趣的职业深入了解,或者可以尝试一些职业规划测试,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发掘自己的内在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要记住:你所喜爱的事物会推着你前进。
2. 自我定位:明确自己擅长什么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自身的情况,明确自己的软硬件实力,譬如学历背景,专业技能,我们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自我定位的过程就是一个“知己”的过程,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并做好精准的定位,才能明白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有哪些缺点需要改正,有哪些优势能够提供助力。
3. 行业前景:明晰行业前景如何
前面提到“知己知彼”,去调查了解行业的未来前景,看是朝阳行业还是夕阳行业,这就是“知彼”了,毫无疑问,行业的前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在该行业的人的发展前景,所以对自己意向行业的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4. 不断修正
长远的职业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上面那些,还有太多细碎的因素需要考量,所以一份好的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原因打破,它不是需要按照轨道行驶的火车,而是需要不断调整航向的巨轮,需要根据发生的事件不断调整路线,整体向着大方向前进,不断调整小的目标,面对不同情况相时而动,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推荐阅读
过了35岁, 程序员真的没前途了吗?
作为程序员,你的梦想是什么?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九章算法(ninechapter),帮助你了解IT技术前沿,通过面试、拿到offer、找到好工作!
职业技能培训无论在哪个时代,职业规划都是需要且必须的,而在这个时代,职业规划显得尤其重要。
在古代,对很多人来讲,职业规划可能还没那么重要,因为没得选,可能祖上三代是务农的,这辈子也就种一辈子地了。
而在现代不同,一方面因为寿命的增加,职业生涯普遍变长了,古代四十就不惑了,现在,得一口气干到六十多岁,另一方面,现在职业的变化也太频繁。
举个例子,比如爆米花,在我小的时候,是一门手艺,师傅会带着爆米花的机子走街串巷吆喝,然后家家户户都带着容器,来爆大米、黄豆或玉米。
童年时,最喜欢听的,就是临出锅时,那一声巨大的爆烈声,觉得师傅酷毙了,这是冒着被炸死的风险为人民服务啊,想着长大以后,我也要从事这项危险而美味的事业。
结果,现在家用爆米花机很常见了,甚至买现成的直接微波炉就能做,显然,传统的做爆米花的手艺也要渐渐被淘汰,于是这些师傅,如果年龄还不太大的,可能就要考虑转行了。
对于职业规划,可以从很多维度去考量,之前我也看过许多有关职业规划的书籍,在我看来,把那些复杂的惹人烦恼的环节去掉,留下最核心的部分就可以了。
对于绝大多数对职业规划丝毫没有思路的人,我的建议是,先从简单入手,而最简单的,就是用“喜欢”和“擅长”去衡量和判断。
但凡一份职业,我们对它的感觉,不外乎以下四种:
1,喜欢且擅长;
2,喜欢但不擅长;
3,不喜欢但擅长;
4,不喜欢也不擅长;
在我们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最好的选择,自然是喜欢且擅长。
喜欢确保了我们愿意为这份职业投入时间和精力,而很多时候,因为喜欢所以对回报的要求并不那么高,因为职业本身就带给我们很多物质以外的东西,比如成就感,或者工作本身的快感。
而擅长则是更好的那部分,因为擅长,所以往往我们能比别人做的快或者做的好,再加上本身就喜欢这个职业,二者相加,无敌了,基本能在这份职业里做到极致,至少也是优秀。
能够选择一份喜欢且擅长的职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而且并不容易,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你身边很少有人能够这样选择,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职业选择亦如此。
对大多数人来讲,最重要的,可能要在“喜欢但不擅长”和“不喜欢但擅长”里选择。
而就我所见,绝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选择“喜欢但不擅长”的职业,原因也很简单,做一份喜欢做的事情,总比不喜欢的事情要好吧。
错了。
其实大家选择喜欢,很多时候是出于本能的懒惰,就像大家都感觉坐着躺着舒服,站着撸铁难受一样,所以大多数人是难以做到坚持健身的。
而且,选择“喜欢但不擅长”的人,通常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其实喜欢是会变的。
你小的时候喜欢的明星,长大了还喜欢么?你三年前的恋人,现在是不是已经连生日都忘了?
职业也一样,你现在喜欢的,未必以后也会喜欢,未必会一直喜欢,为什么呢?
因为你的不擅长,通常会给你不好的职业反馈,要么反馈在成就感上,要么反馈在工资上,时间久了,你难免就会失落,渐渐失掉了最初的喜欢。
所以,我推荐大家的第二选择,是不喜欢但擅长,然后才是喜欢但不擅长。
为什么“不喜欢但擅长”要好过“喜欢但不擅长”,最重要的,一个是擅长的反馈,另一个是喜欢的波动性。
擅长做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是天赋,天赋是难以估量的东西,比如有些人对数字就是有天赋,有些人对语言有天赋,有些人对运动有天赋,可以说,天赋是上天的馈赠,是不可多得的东西,所以,不利用天赋,就无异于暴殄天物。
另一方面,擅长很多时候是从小的习惯养成,对于一个从小踢足球的人来讲,后来改打篮球,自然脚步灵活,很多NBA球星就是这样。
对于从小就跟着爱鼓捣音乐的父亲长大的孩子,对音乐的敏感也必定是优于常人。
当你擅长做一件事情,你就更容易获得良性的反馈,而良性的反馈,久而久之,很容易让你改变过去的“不喜欢”,因为说到底,喜欢更多是一种情续,有着很强的波动性。
当然,对于很多人来讲,其实往往做的,恰恰是最不好的那个选择,就是既不喜欢,也不擅长。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出现了这种情况,那么除非大环境的影响,否则最应该去寻找自己身上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因为正常情况下,当你能做的职业规划,是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时候,通常最重要的原因是,你的能力不行。
能力越强,选择越多,能力越差,选择越少,这是很朴素的道理。
所以,当你只能选择那个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情去做时,你应该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开始。
提升能力的办法千千万,这里就不细讲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再难的目标也总有路可走,而对于混日子的人来说,路再多,他也视若无睹,然后一天一天过下去,日子过的像复印机。
总的来说,有一个完善且长远的职业规划,对年轻人来讲,是件很好的事情,当然,也并不是说,你规划好了就一定要按照规划的路子走,因为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是赶不上变化的。
随机应变才是王道,但是有些东西是不受任何时代及社会的影响的,而那些东西,才是每个想要有所进步的人最应该重视的。
比如耐心,比如勤奋,比如坚韧。
如果说具体一点的,就是少在各种群里扯淡,如果你每天在各种群里扯淡一小时,那么能拿半小时出来看看书,或者有所思考,那你就赢了一点点。
还有比如少打一点游戏,你每天少打半小时王者荣耀,拿这点时间去奋斗去拼搏,那你就又赢了一点点。
日积月累,你就越赢越多,最终跑赢那些原本在你前面的人。
但这很难。
当你养成每天在群里扯淡,每天打游戏的习惯时,想要跳出来,太难了。
而这也正是考验你的地方,你必须挑战自己,必须战胜自己,才能跟命运掰手腕,如果你做不到,你就输了。
不管是输给了自己还是输给了命运,都不是那么有趣的事情,而且会越来越无趣。
而这也是长远的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你得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算一下,到达这个目标需要多少时间,多少精力。
你每浪费一小时,意味着你达到目标的时间就往后推迟了一小时,所以,问问自己,你究竟有多想达成目标?
而答案,就在你的行动里。
职业技能培训先说结论:长远的职业规划其实真没有什么卵用
01 行业周期远比你想象得要快
先来看看第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哪些行业有前景
不管是知乎还是公众号,互联网一定名列前茅,毕竟计算机火了这么多年,各种培训都赚得盆满钵满。你可能问了,计算机还能继续火下去吗?可以说,只要互联网还没有成为基础建设,发展空间没有见底,程序员始终存在缺口,这个行业就能一直火下去。但是能永远火吗?不可能,毕竟周期性才是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想一想;08年的绿牌专业有多少早就没了踪影。
过去被视为铁饭碗的银行公务员渐渐被90后嫌弃。
顶着光环的外企和四大正在失去对名校高材生的吸引力。
前段时间跳楼身亡的中兴程序员,当年也是考上了最热门最有前景的专业,毕业后也是进了行业内巨头,也是毕业的同学会上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但谁能想到行业这艘巨轮在沉没时,丝毫不顾及无辜的乘客。
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的周期会越来越短。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行业兴衰的文章,印象最深的就是:14年火起来的AR,现在竟然都无人问津了。一个创业者感叹:还没迎来辉煌,就开始衰落了。
再仔细想想,去年开始刮起旋风的新零售,今年就开始刀刀见血了,赢家已经初显,小玩家要么抱团、要么弃权。
前2天看了一篇关于区块链人才紧缺,高薪难求的文章,下面第一个评论是问学管理的怎么能转到相关专业。
等你换了专业,学了4年出来了,说不定这块早就不火了,到时候又是一番新局面。
我们的职业生涯,哪怕不算推迟养老,研究生25岁出来工作,起码还得30年。起码得经历至少3个行业的兴衰,谁又能规划呢?
02 你根本没那能力预测行业发展
实际上,当你发现这个行业不错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行业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了。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在股市里,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可以赚钱的时候,你可以退出了。
对于行业发展也是如此。
朋友圈刷屏的微商们,可能宝马是花钱拍的,
但有一句话不假:别人看不懂的是商机,看懂了,大家一窝蜂来干,这个行业也就不赚钱了。
更何况按照当前这个形式,所有的红利从诞生那一天就进入了倒计时阶段。
面对现在如火如荼的区块链,总算是有人意识到了:没有一定的深入了解,现在进去就是被收割的命。
以前有人向我咨询职业规划,我也是建议进互联网行业,没有什么特长可以从运营开始做,但是,现在再有人问我,我肯定不会这么说了。
随便一个没特长没背景没天赋的人,都意识到这是个进入朝阳行业的好机会,而且恰好都能干,最终结果就是把这行的红利搞完,利润趋于平衡。
这2年,运营岗比产品岗还火,但是薪酬涨幅也创了新低,更不用说起薪本来就比产品和技术低了一大块。前几天看了看拉勾网,都18年了,竟然还有不少公司给运营的起薪是5K。
这就是竞争的后果,大家都能干,所以,肉都没有,只能一起喝汤。
实际上,好多所谓的抓上风口的人,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在起作用,除了马云乔布斯那种天生眼界就异于常人的,好多大佬也是无意中赶上了运气。
马化腾当年都想200万把QQ卖了,因为被拒绝了,才等到了社交的风口
网易上市赶上互联网泡沫,丁磊恨不能立即转手,但没人接盘,硬着头皮做了下去,结果迎来了网络游戏的风口,重新攀上了巅峰。
5年前,谁又能预测到写个公众号、直播跳个舞唱首歌能赚大钱,一直以来,文科生和艺术生都处于就业鄙视链的末端,在好多人看来,别说发财了,饿不死都算运气好。
塔西姆的《反脆弱》也对这种愚蠢的行为嘲讽一番:任何人都不擅长预测,人类渴望安全感,但是寻求安全感的结果往往导致不安全。
但是好多人不干啊,我这么聪明,怎么可能连这点东西都看不出来呢?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预测。
从各种世界末日到未来黑科技,再到政治博弈,我们总是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掌控权。
但是结果却不那么让人满意。
每年的最糟糕预测榜,各种行业的精英被无情打脸。
每次的灾难预言总是虚惊一场。
而政治方面,人们更喜欢在911发生后表示: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天,因为我早有预感。
而这不过是隐藏无知的马后炮。
哪怕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家亚瑟克拉克,惊人的预见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云计算、互联网的到来,也承认:自己没有意识到如今一台电脑就能帮他完成写作。
当然,人类无法预测可不是因为智商不行,因为人天性倾向线性思维,但历史和社会从来不是缓慢爬行的,而是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
那么,真的就没有人能预测了吗?当然有,只是这些人上限能抓住时代的红利,创造革命性的产品,打造个商业帝国;下限搞搞投资、做点小生意也能换个衣食无忧。在他们眼里,只有星辰大海。
03 太过确定性,只能是平淡的人生
规划能让你按部就班的力争上游,但是,也屏蔽了一些美好的意外。
就好比你一心向着目标前进,丝毫不理会周围,错过的可能不仅是风景,还有搭便车的机会。
前段时间和同学小聚,有个同学后悔09年时候买了10个比特币,还没等到疯长就卖了,不然现在房车都有了。
当然,这个同学就是老师口中的“不学无术”典范,每天搞点有的没的,就是不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
但也就是这种学生,才有可能最先接触到新概念新技术,提前看到未来的风口。学霸,不存在的,目标是清华,这些东西都是没用的。
但谁又知道看似无用的东西,不会成为改变你命运的那把钥匙呢?
乔布斯当年单纯凭兴趣旁听了美术课,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亮点,日后竟然成了一大卖点,帮助苹果公司在强大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运气本身就具有随机性,完全按部就班,相当于人为把这种随机性消除了,桎梏了你的无限可能。
过于追求确定性,得到的只能是预期,永远都不会有惊喜。
而这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乐趣,想一想,是每月按月发工资,还是偶然在路上拾到了一个金额不菲的钱包更让你高兴。
04 我们该怎么做
1 保持好奇心和随机性
行业大势一般人判断不了,那我们就只能保持一种敏感性,永远对新现象新技术保持open,自己主动去思考一下深层次的逻辑。
比如,不要完全听别人的“3分钟解读比特币”,自己去找中本聪的白皮书,试着读一读,了解这个玩意为什么能升值这么快。
不要对玩个游戏、唱个歌就能赚大钱的主播嗤之以鼻,仔细观摩一下,思考一下给主播打赏的那些人都是怎么想的,这里面还能不能有其他的机会。
运气除了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也喜欢爱折腾的人。
我是理科生,小时候想过做科学家,后来想过做个产品经理,结果毕业后做了运营,现在竟然成了靠文字吃饭的。回到2年前,你告诉我这个连个8000字论文都写得非常困难的人会搞写作,我肯定不会信的。
所以,对于大学生和工作5年内的人而言,不需要先给自己规划的那么详细,年轻就是用来折腾的,建议感兴趣的事情都去Try一下,万一被运气砸中了呢?
2 时刻准备着
上面也说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预测风口和红利的能力,聪明一点的能赶快上车就算不错了,我们不可能都准备好了再去做,所有,那就时刻准备好吧。
关于职业规划,有一个标准答案:25岁确定终身行业,努力工作,争取35岁做到高官,40岁考虑独立创业……
千万不要信这种坑人的规划。
走高管路线的,绝大多数都是一入职场就是如鱼得水,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中管、大区经理等,根本不会琢磨“怎么能更快升职加薪”这种事。
自己创业的,很多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了尝试像随时等待猎物的狐狸,闻到一丝腥味,立马就扑上去。
40岁,有家室有房贷,身体精力都不如以前,还没有几次失败但是宝贵的创业经历,以为手上攥着点流动资产和所谓的资源人脉就能行,其实99%会一败涂地。
资源、人脉、努力在真正的机遇面前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所以,那就只有勤快点,随时保持戒备,毕竟,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遇上那么几次大机会。
公众号:运营喵芬妮 用清奇的角度看事物本质
职业技能培训说起职业规划期限,大家可能想到的有短期规划,中期规划,还有长期规划。
职前菌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去一些高校的职业规划大赛上做评委。看到有些同学能规划到自己2、30年以后,还能具体到某个职位,还真是有些震惊的。
其实许多同学的职业规划都是在往职业规划的框架上套,而没有自己的灵魂。
退回到我们父母那个年代,其实做几十年的长期规划还是可行的。
计划经济年代,参加工作大多是分配的,大部分人的职业都比较单一,参加工作后的那份职业,可能就是你终生从事的工作。所以我们小时候经常是在某个厂,某个大院里长大,周围父母的同事都是几十年的熟人。
而市场经济以后,许多单位也实行优胜劣汰,靠实力说话。只要符合条件,都可以参与角逐,争取机会。学生毕业后也没有了工作分配,要自谋出路,单位与个人进行双向选择,都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出现的许多新的职业,而也有许多旧时曾风光无比的职业在逐渐没落或消失。
所以职前菌的观点
职业规划是必须的,而且越早做越好,早点聚焦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我们积蓄能量,走得更远。需注意这里说的是大致的发展方向。
但在瞬息万变的今天,越是长远的目标,越难以控制按照规划来走,因为 “计划赶不上变化”,因而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作为职场新人,详细的职业规划做个2-3年即可,套用互联网流行的话说,就是“小步快跑”,顺应周遭环境,及时调整,努力前进。
码字不易,高调求赞~~~
如有补充,欢迎留言。
更多好玩有趣求职干货,
敬请关注【51职前订阅号】
(微信号:zhiqian51)
职业技能培训谢邀。
虽然不知道为啥邀我答这种职场相关的问题,不过对在校学生,我还是想说两句的。很多学生不是要不要做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压根没有职业意识。。尤其是普通学校的学生,太闭塞了。不止一次有纯数的学生问我,纯数选什么方向对以后找工作比较好,有次有人问我,学代数还是拓扑对去公司工作比较好。我直接回了句,真想去公司工作,赶紧去学学编程学学统计比较好,纯数所有方向都不是为就业准备的。然后他回了个...,精品佛三观被震撼到了一般。。
说实话,对基础理科而言,大二以后学的东西基本就是曲高和寡了,学数学的人去找工作,也许你的上司连群是啥都不知道。。问题是真的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一点啊,他们不知道职场并不是高校生活的直接延续啊。。这方面也许学校的生涯指导部门要背锅,刻意回避就业问题、鼓吹科研光荣的教授们也要背锅。象牙塔这条路不是不能走,前提是你得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去走,如果是被别人忽悠进去,那不就是学术传销么。。有些学生啊,多跟比你大几届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们交流交流吧;人走路不能只看脚下,也得看看前面啊。
职业技能培训这个题目很有意思,
乍一看,好像非常需要呢——漫长的职业生涯,规划好方向能让我们避免盲目、低效的工作。
我又问了问我自己:你有长远职业规划吗?(以10年为标准)
……额,竟然没有。
那,给自己长远规划一下?—— 竟不知如何下手(陷入迷茫==)。
一、「这个时代」是怎样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经意间就发生了天翻覆地变化的时代。
对一个人来说,十年似乎是很漫长的时期。对时代发展而言,十年转瞬即逝。
10年前,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技术、虚拟现实、无人技术、机器人等现在热门的新兴行业,普通大众可能连听都没听过,如今却以迅雷之势冲到了发展前列。
10年前,还没有微信、微博、共享单车、视频直播,还没有小米、没有天猫、没有今日头条,没有一键下单半小时送到家的外卖,没有一天送货上门的物流网络,
10年前,新媒体运营、前段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数据分析师这些现在炙手可热的岗位鲜少人知,或者名称发生了改变,比如5年前我们称之为“网站编辑”,如今叫“新媒体运营”。
一项研究预测,到理工科学生取得四年学士学位时,他们在刚入学时所学的内容有近50%将会被更新淘汰,这意味着旧职业消亡、新职业诞生,传统岗位也在变异、演化成新的复合型职位。
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已经全面数字化,2017年,全球有84亿台互联智能设备,据预测,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04亿元。全球5G商用又将推动商业数字化,新的瞬息万变正在到来。
未来十年,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新科技,将聚变出全新的产业、全新的商业和全新的职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夕阳职业会衰败,一批朝阳职业会兴起,社会的变化如此之快,现在热捧的行业、生意和职业,未来会不会继续存在,都是一个问题。
职业命运,系于时代发展的洪流。
- 今天你热衷的金领职业,十年之后可能变“惨”业
- 今天的好生意,十年之后可能做不下去了
- 今天的职业规划,十年之后可能不再适用
二、这样的时代下,还需不需要职业规划
首先,我非常认同 @小红拖拉机 老师的观点:
1)时代不断变化,长期规划会限定你的思路。
2)长时间的规划会过于聚焦,而错过机会。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在职业年龄的时间窗口,除非你可以很好的预测未来十年、二十年的产业兴衰和岗位变迁,那么,即便做出来一个长远的职业规划,也是一份“伪规划”——它只是你的“概念目标”,而非“行动目标”。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而不是清晰的“地图”。
关于职业规划的短期、中期、长期布局,我的观点是:
01 开阔视野、顺势而为,不需要做10年的长远职业规划,但要关注长远发展趋势
02 定期展望、拥抱未来,定期更新5年中期规划,想象可以尽情狂野
03 小步快跑、自我迭代,专注1-3年短期规划,盯紧路线自证预言
三者的目的不同:
长期:关注趋势;
中期:梦想蓝图;
短期:行动指南。
10年、20年的职业规划不太现实,可以展望未来五年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梦想灯塔,再做个两年的规划,作为可落地的行动指南,简历每年更新一次,及时发现新的职业机会,调整方向。
规划just规划,最重要的是日复一日的行动,坚持培养核心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坚持提高认知和专业,拥有自己的职业竞争优势。
职业生涯,不是一份份工作的简单加总,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在这场职业生涯的马拉松长跑中,我们要关注自己的配速、装备,也要关注路线、对手、天气、策略,
一起科学快乐的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