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批发市场 > 深圳服装批发市场 >  现在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吗?为什么?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现在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9-08-17 13:26:19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价格比韩日贵,服务没韩日好,以前也就一个去的方便了现在也没了。
现在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吗?为什么?价格比韩日贵,服务没韩日好,以前也就一个去的方便了现在也没了。

因为香港买也不行不买也不行啊。
买多了说你是大陆水客,买少了干脆不让出门甚至打死。
23333
而且,我去日本的时候日本销售小姐个个面带微笑完美服务,会说几句中文的还会用中文说你好,谢谢惠顾,感谢购买等。不会中文的就举牌子,上面有中日韩英四种语言简直炸裂。还有商品介绍的中文详单,价格也不贵。
韩国没去过,不评价。

对我个人而言,由于去日本机票比去香港还便宜,我还没有语言障碍,购物果断日本。

update @2016-04-20

破500赞了真是感谢大家。

update @2018-01-29

最近这个问题时有火的趋势啊,怎么这几天赞数又有了点儿上涨?

1. 港币挂钩美元。过去两年时间,欧元、日元、韩元对人民币都有较大的贬值,但港元币值基本没太大变化,使香港相对欧日韩的价格优势缩小甚至逆转。

2. 去欧日韩除了买国际大牌,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本地品牌和小商品。对于消费理念越来越个性化的大陆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3. 欧日韩的签证越来越好办。尤其韩国现在几乎等于免签了。香港签证优势不再,而且非粤居民赴港还有次数限制。

4.欧日韩,特别是欧日,除了购物还有很多旅游资源。香港的旅游资源不能说没有,但相对贫乏许多。我去日本,可以说花三千块机票钱去玩一圈,顺便买买东西,这三千块我会当成度假成本。而去香港,同样三千块,我在心里会直接把它归入购物成本。无形中又缩小了香港购物的价格优势。

5.对于北方居民来说,去东京、首尔还更近。

6.陆港对立情绪问题,不再赘述。香港这个地方,现在大概也就只适合转机了更新一下吧:我本人完全没想到这个答案能得到这么多赞,我当时写的时候刚受完气,戾气太重,现在想想,觉得说的有些太过了。

香港是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我觉得我被一小波人给挑动了情绪,产生了对香港的一些偏见,这是不对的。

如果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挑动陆港民众的矛盾,他们的确做到了,但我深知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的。

我自己无意中写下的答案,反而遂了那小部分港独分子的心愿,真是讽刺。


以下为原答案:

我说说我个人经历


去日本玩的时候,很舒服,东京购物时导购员大都十分友善,而且会建议我对比购买。而且日本的夜店简直太nice了,陪酒的姐姐还跟我学了几句中文,总之,玩的很开心。

然后是迪拜,因为离我学校近,所以去的次数也多,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迪拜就是购物天堂,其服务的到位程度绝对爆棚,而且买的东西大多都是最新的,各类商品应有尽有,而且折扣也很高,远比国内便宜,导购员也十分有礼貌,这个城市真的是太适合购物了,像家里人打算购物的话,肯定推荐飞到迪拜。

香港,我就俩字:呵呵。
在下当初见识短浅,没听朋友劝告,想去香港Chan家做身衣服,结果迷了路,问路的时候就不禁感叹,香港人是不是听见普通话就像听见咒语一样?害得我最后回了酒店,衣服也没做成。
购物就更不用说了,导购员的脸是铁焊的么?而且很奇怪,香港招人怎么光招不会笑的跟脾气大的人,我试两双鞋,就不断催我买不买,是不是香港有这个规矩,试了东西一定得买?
购物体验实在是太差,再加上晚上和朋友去吃夜市,吃到一半,朋友示意我不要说话,原来是香港的年轻人也过来吃夜市了,然后我朋友对我说,前几天就有大陆人被这伙人打了,我就不禁搞笑了,吃个饭连话都不敢说,你让我怎么喜欢这个地方?


不会再去香港,家里人扫货也绝对不去香港。我有一些香港朋友,我和他们关系很好,但我不喜欢这个城市,因为给我的印象实在太差。

多说两句:出去购物本身就是一个消遣,那么多的人,那么窄的路,本来就让人心乱,完了之后还被店家使脸色,我花钱就是买气受的?
有空学学人家迪拜,真的,看看人家那边人是咋对付中国顾客的,贴图,自己看,拍于迪拜黄金街。
香港买东西便宜,但购物体验很差。

过去很多人去香港购物是图方便(不用办签证)、心理上有亲近感(相较外国)、舶来品齐全且相对便宜(香港是国际免税港)、顺便体验现代国际大都市的感觉(港岛的繁华在亚洲来说绝对数一数二)。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签证门槛变低,人民币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比如大面积铺开的银联和国外商场里的支付宝付款),人们可以去更便宜而且服务比香港好得多的地方购物。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香港服务业普遍低素质,缺乏专业知识,喜欢hard sell。而日本服务业非常成熟,消费场所无论贵贱,服务人员都是温和有礼,全程微笑,对自己卖的东西非常了解,从来不摆臭脸。比如在商场买护肤品,导购不会随便给你推荐最贵的产品,付账的时候请你进去一个专门的小房间请你坐下,刷完卡请你坐着签字,把包装后的东西给你,之后鞠躬送你,一直到你离开她的视线。买衣服的时候,试衣间有精致的地毯,店员也是真正懂得自己品牌风格的人,而且不会一进来就上下打量你,或者因为你的穿衣风格和自己品牌不一样而不搭理你(这种事情在香港常常发生)。总之,专业而成熟的服务业带来的购物体验,值得机票和签证钱。时间过去了好几个月,竟然也有了几百个赞,上次回答只是叙事,现在讲一下感受。

首先,题目是去香港'购物'的人是不是减少了,是特指来购物的人,不是来出差的,不是来自由行体验文化的,不是来做学术交流的,不是来做文化演出的,不是来专门看演唱会看展的,纯指购物。那这个没有详细数据的前提下,我只能说这几年是下降趋势。

然后我给出的原因是,香港是个让我们感觉紧张的地方。我们特指内地人,或者任何操着普通话的人。紧张是小学生面对躲在暗处的班主任的感觉。怕。

我在评论里有一段话放在这里:怎么说呢,我最讨厌的是他们的对人不对事,他们讨厌所谓素质低的人,这个其实我们内地人也一样讨厌。但明明我一个规规矩矩的普通人跟香港人表现一样,就因为张嘴讲了普通话就被翻白眼,这是我最受不了的,一定要跟他们扯个明白。香港这个地方本身而言,是个平台而已。我能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对职业提升也有点儿用。真住这里就看你怎么利用这个平台和资源了。可以来交换,可以跟不同种族的人接触,了解各种有意思的东西。但讲到来购物,只是短短一两天或者三四天,鉴于这种被眼神儿照顾的几率有增加趋势,购物本来就累又这么闹心,真觉得没啥必要来。香港人是有好的,只不过购物或者来旅游的这个特殊性没有给人充分沟通了解的时间,所以也确实如你那个同事所言,跟香港人没什么打交道的必要。

我遇到的例子,可能极端,但是也随时有发生在你身上的可能性。平时在街上遇到内地同胞找路之类一脸茫然的,我都尽量过去帮忙。甚至我自己刚来读书那年遇到很多好人,也遇到个别让我当众难堪,丝毫不掩盖对大陆人的歧视的香港人。签证特殊性,住宿又贵,大家来购物三两天,一般去的也就尖沙咀铜锣湾沙田等等,接触的都是表面还勉强ok的柜姐和餐厅里黑着脸的服务生。根本体会不到香港的风土人情,却有可能因为这里一些规矩跟大陆不同而被不耐烦的港人瞟白眼,好不容易放假出来旅个游,不光心里紧张别犯错了被人拍,想提正当的要求都不太敢提的感觉。有时我观察了下街上的人,香港人和大陆人真的一眼都能看出,不光打扮风格不同,大陆人情绪跟面部表情紧张的还是多,除了强装自己很牛逼到处叽叽喳喳的金链子们和金链子的伴侣们。即便那些打扮得算是潮的年轻人,在香港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脸上总似乎挂着种不知所措。

下边是原文---
住香港的表示,还是不要来好了。以及如果一定要来,记得没事就。

我自己前两天刚投入了家附近的中国银行职员,两个小时后经理打电话来道歉。

再前段时间,几个朋友在餐厅吃饭,大家都是内地人所以讲普通话,跟某个答主经历一样,本来是送饮品的,但是他让我们点完餐就不问我们喝什么。我们问有饮品吗?他说你说喝什么不就行了。超级不要脸,超级想打他。就叫经理,经理道歉,然后坚持让他本来来道歉。后来这货就道了几次歉。(看到那个答案评论里有人在普及香港茶餐厅规矩,每天在这里吃饭的人来告诉你规矩就是,叫完餐,一定会问喝什么。不管送的饮品,还是收费的饮品。在这普及显得自己了解香港就了不起了是么呵呵一脸)

再到去年,被一个傻逼香港人插队还被她骂,学着香港人方式直接拍照,然后报警,跟着她走了两条街。最后999服务超级烂。普通话报警特么都不耐烦。

警察也p用都没有。无非在骂我的女人偷偷走了之后,最后才出现来安慰我。

当然还有夸张的,我朋友添好运,人家坚决不道歉,侮辱的话随口就来,报警也没法。

所以其实用处不太大,因为毕竟还是自己莫名其妙受气了。特么凭什么普通话就劣等了。

不是热爱我现在工作我也没啥一定要留下的理由了。我说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澳门茶餐厅应该大部分人都去过吧?网上旅游强推的那家在尖沙嘴的,我们一组四行人去吃饭,旁边桌有组听口音是四川同胞,点了个菠萝包(其他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这个菠萝包是因为事情就是它引起的),茶餐厅那个高高的卷发戴眼镜的工作人员上的菠萝包中心是黑糊的,真的是黑糊的,然后四川同胞就说麻烦你看这个糊的这么狠,能不能换一个。那个工作人员就当没听到没看到一样!然后四川同胞说了好几遍,戴眼镜的工作人员不耐烦的说我给你换一个,然后就没下文了,真的没下文了,也不换也不解释!那桌四川同胞中有个女生说你要不换,退了也行,这个我们没动,不要了,那个戴眼镜的瞄了她一眼,继续不回应!然后那个女生生气了,就说你再不换不退不回应,我们就不结账了!那个戴眼镜的高个子突然发飙,用巨大声音说,你们不付帐,我就报警,你们想吃白食啊什么的,然后就报警了,来了两名警员,一名进来就全程盘问四川顾客,我们就站起来说我们作证,全程怎样怎样,那名盘问的警员就问了问我们说我们是不是一起的,确认不是后就没有理我们,我们当时特别生气,就一边给那桌四川顾客说你们放心,我们给你做证什么情况,一边向另一名警员叙述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情况,同时表示如果四川客人,我们会做证,听我们叙述的那名警员看上去很年轻也很不好意思的样子,但是也没有做任何记录,就是这家在尖沙嘴海港城后面的澳门茶餐厅,网上还没多人强推,推个屁啊,这种服务态度给我钱我们都不回去了!
类似的情况多了去了,就香港这种服务这种态度,你们觉得它们能揽来生意吗??这五六年N次过境香港,见证了香港从东方之珠到东方之猪的转型过程。昨天刚从香港回来。我想说,跟几年去香港的感受简直是差天同地。
先说司机
最早那次到了香港,我们是打的去找亲戚家的。还记得的士司机很好客热情,那时候还完全感受不到大陆人被区别对待,那时候的士司机顶多是说大陆的东西很便宜,他们有时候我会一家人上去玩。
几年后去香港

第二次再打的,也是年龄相精品的司机,我们跟司机聊天,发现已经聊不起来了,司机不搭理我们。因为我们在说,他不应。
这里来香港,自己坐地铁,棒。
再是服务员
到香港喝早茶,几年前还可以跟服务员有说有笑的,如今,从下单到结账,服务员的脸跟铁焊似的。还别说讲普通话的了,对着同样讲粤语的广东人态度都这样。现在去香港,我都乖乖地讲着广州话。上次去麦当劳感受更深。点了餐,拿了号看着小屏幕等着拿。站在那里看着服务员各种区别对待。讲外语的不用说,必须是微笑轻柔的。对着粤语的,有礼貌。对着叫国语的,皱眉秒变小S冷漠脸外加一万点不耐烦。那时候是我旁边站着一个讲国语的小学生年龄的男孩,我在他左边,正对服务员,中间隔着点餐桌。我就看着服务员对着左边的我微笑,转向右边对着小男孩不耐烦加没礼貌。最后,小男孩摸摸头跑走了对他父母说: “还没到!” 其实没必要这样吧?
去sasa买香水,遇到自带过滤眼镜的老女人售货员。试完了A香水,想试同款的B香水,我很有礼貌地对着低头刚拉开抽屉的她说:“唔该,可唔可以试下绿色个只?” 她故意当没听见,我们只隔一手臂的距离。我再问了一次,她抬高了头望着我左后方,用极快的语速说“绿色无得试唔好意思!”
反正不是当你透明就是故意不看你,各种不尊重客人和没礼貌。香港人对大陆人的这种态度在各行各业都有代表,司机,服务员,售货员,行人等等。
最后我们拉着行李去中港城的时候,身边一对本地父子在我身边擦肩而过,听到为人父亲的那位弯下腰对着小儿子的耳朵说:“你睇过d拉住行李伶住野嘅人....” 后面的听不到了。无非就是说你看那些拉着行李的人,他们就是大陆人。他们.....

反正宜家去香港都唔好稀罕。简直系花钱买难受,各种睇人面色。

去香港是探望亲戚。这绝对绝对绝对是香港市民的问题。

本人第一次去香港大概八年前了,最后一次去香港就上个月的事情。要不是因为一些因素必须去我是真的不想不想不想再去这个地方!!

跟日本随便做个对比。日本我也去过不下五次了虽然都是在本岛关西呆的比较久。比如我在日本向一路人用问路,他会停下来非常认真的听然后打开手机Google 地图帮我查。每次都热情到我都超不好意思的。如果路近的话会直接绕路带我们过去。到了之后还对我们鞠躬送行什么哒。这一点台湾的很多年轻人也是这样。虽然不太喜欢台湾但是不得不承认台湾人也是很好客的。
【当然我说的是大部分人在日本也有一次遇到看到中国人就对我们喊的老年人】

还有在日本购物或者是住民宿你会觉得自己身在天堂啊。服务小姐跪下来帮你系鞋带啊三句话一鞠躬啊买完衣服走很远还可以看到她在店门口九十度鞠躬欢送我们。倒不是手说提倡这种不停弯腰的运动至少人家态度在那里让人觉得舒服啊。

然而在香港,我根本不敢用普通话问路或者购物。
有一次给一个朋友带安胎的药,在路边上一个很普通的药店问一种药的价格。问了之后想再比较一些别的,那个店员估计是认为我买不起,直接就那种不懈的眼神然后说什么宝宝重要还是钱重要。我当即就走了。

还有原来我的经济老师和原来在夏校遇到的一个妹子都是香港人,是拒绝跟我们说国语一定要说英语的香港人,即使他们的英语在我们听来很难受。甚至他们维护香港的观点都幼稚的可笑却依然执着地用结结巴巴的英语辩驳。

这种事情绝不是个案。只是因为近些年都跟香港的朋友一起出去都是他说粤语,或者直接我说英语,一下子举不出很多例子。

有些偏题了但是想说香港旅游业下滑都是香港人自己做出来的!160225 補充幾句,評論區就不一一解釋了,見諒:

1、下述的體驗固然是160212那一天的體驗,不具有代表性沒錯,因為兩件事接太緊的曝光效應令我情緒尤為反感也沒錯,其中有我個人的原因如時間安排等以至於(有可能)給提供服務者造成了麻煩也沒錯,感謝指教的朋友。然而我既然以兩件小事引證該命題,其實是省略了大量平時積累的不良服務體驗(我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糾結那些小事),此處的「不良」既有橫向亦有縱向對比。在此只是管中窺豹,以小見大,矯情一番。不認同這兩個栗子的朋友我完全理解,但以此給香港服務業態度洗白的朋友我只能微笑了。

2、香港當然有服務好的場所/行業/時候。我也不是那麽不走運,總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既然這個題主問的是「現在去香港購物的人越來越少嗎?爲什麽?」裏面可能暗藏了預設的立場,但基本還是事實。我根據我自己親身體驗與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是,近期來香港購物的人少了」而「服務業態度差並且在持續變差」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而我認爲造成這一點裏,「教育水平低」和「文化傳統與社會氣氛上更重短期利益」是長期的源頭(而其他更深遠或更近期的源頭,暫且不表)。

3、在很多方面我很欣賞香港(至少2-3年前我是可以理直氣壯地這樣說的),原答案裏也提到了這裡的自然環境、飲食、法治、交通等優勢,這是不可否認的,也和“服務業落後”是可以不矛盾的。成年人了,不要再留戀黑白分明的世界。等有空了我寫寫這裡形形色色的生活工作體驗,諸位可以更理解這些栗子所處的語境和前因後果,也有助於了解香港這座城市的好與惡。

——————————————

160213 原答(有個別字詞更正):

本來不太碰這類主觀性強的問題,但我今天真的是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我自己在香港住很多年了,春節陪爸媽去了趟泰國,今天凌晨剛剛回到香港,二老今天又要輾轉從深圳機場飛國內(香港直飛班次極少且時間尷尬)。走前在藥店買藥,因為買的多,也是附近常光顧的店,沒有還價,僅僅是因為沒帶零錢,不想找回一堆硬幣(而眾所周知在這些藥店刷卡是要另加手續費的),隨口請他們把總價零頭2元抹掉。結果店員板著臉陰陽怪氣來一句“年紀輕輕學人講價”,我說我是不想要零錢罷了,店員什麽也沒說,三個硬幣拍到我手裡,分文不少。從頭到尾待客話一句沒有。要不是父母在場,真想還他一句“新年開市,沒家教不會做人不要緊,連做生意也不會?”

當然了,如果不是主動索取,這些店是不會有小票的,更不要說正式收據。當然了,就算主動索取,可能也只是白紙上隨便手寫個數字打發你,附送白眼若干。當然了,就算數字是對的,其中的價格水分,不是一成、兩成,而是……呵呵。價格標籤純粹坑遊客,而且“免稅”“藥坊/房/店/行”字樣其中又有文章,這些坑爹事諸位皆有耳聞,不展開了。說實在我也基本習慣了。只是剛從泰國回來落差實在太大,還是要懵一懵。我一口流利廣東話去一家熟悉的比較規範的藥店買我熟悉的藥,既沒多問,買得還多,得到待遇尚且如此。其他的人,可想而知。

還沒完。說到父母要去機場,平時團聚機會不多,這次春節前後已抽時間陪他們三周,回來實在有事,就沒計劃送他們到機場。考慮到春節又逢週末,羅湖口岸可能爆滿,本想陪他們從深圳灣過關,但是下午出發時間耽擱了,於是我臨時改變計劃,讓他們直接坐xx大陸通公司的直達機場班車(其中中途也要下車過關),貴,但相對不折騰,稍微快點。半小時一班,剛剛錯過,要等,這就讓時間更緊(當時我是後悔的,還不如用地鐵或的士去)。父母很緊張,怕錯過飛機。因為他們沒有使用過這個途徑,我亦很久沒坐,怕關口程序有更改,本身大家都在等待,於是就路程時長、換車交接點等多問了幾句。從售票員到協助上車的職員到司機,清一色不耐煩(培訓一致)。我還以為我欠他們車錢沒給呢。還有職員提供非常不負責的時間預測,火上澆油。我自己盡力維持冷靜,一邊要安慰父母,一邊把問到的細節強調給他們聽,腦子里還在盤算有沒有planB,C……這時候,一個戴眼鏡的中年女職員又陰陽怪氣來一句“你自己怎麼又不陪他們去呀!”

那時候我確實想要爆粗。也許她認為自己很有幽默感,也許她自己的工作很悠閒,有每天享受天倫之福,不明白世界上爲什麽有人“故意”丟下父母獨自前往機場,也許她想讓我改變主意也一起上車,從而多賣一張票,也許她今天相親又失敗了心情不好,也許遊客來的少了香港經濟下滑她的工資今年沒漲,但我只想說,這些關乘客半分錢事沒有!我只知道香港的服務業態度不斷刷新我的認知,服務體驗平均水平之惡劣尤其在這幾年,沒有最差,只有更差。在這裡生活久了有時候是件壞事,人會習慣,會麻木,去去周邊的日本、台灣、泰國,一回到香港,我說一句從天堂到地獄,不僅僅是個修辭表達。

也許我要感謝今天的這兩位,是他們讓我堅定了離開香港的決心。我仍然喜歡這裡的海,郊野,蝦餃,法治,人性化的交通(世界上無處能比),但她已經不歡迎我了。不少朋友已經紛紛離開,來玩的朋友也抱怨被歧視,本地朋友又抱怨被冷落,左右打臉。這裡的心高氣傲、心浮氣躁、眼高手低,已經到達某種境界。不是針對我一個人(我在這裡生活什麽障礙也沒有,已經非常自在,猶如此),也不是針對某個群體,而是體制本身的內在結構和長期輕視教育文化、短視重利的結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有一天我在別處落地生根,屆時再感謝香港吧,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催我走,向更好的世界出走。

13年的时候我和男朋友去香港婚前旅游,自由行,当时自由行的氛围相对好一些。
我们去了一家在自由行网友中比较推荐的港式茶餐厅,据说性价比比较高,口味还不错。
当时我点了一份奶油菠萝包,还点了水晶虾饺、奶茶、流沙包之类的杂七杂八别的港式点心。筷子筒就在桌子上,筷子自己拿,服务员上完点心之后只给了我们一份刀叉。
然后我们就想问服务员多要一份刀叉。
我至今仍记得那个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鄙夷地对我们说,你们大陆人真的一点用餐规矩都不懂,给你们用筷子就不错了,非要用刀叉干嘛!
大概是这类意思,她普通话并不标准,后面还讲了什么我没有听清楚,也不想听懂。我又惊又气,经常出去旅行的我真的从没遇到过这么恶劣的服务,但毕竟身在外地,所以最后我们选择忍气吞声算了。
这让我对香港的印象很不好,纵然之后的香港自由行再也没碰到过这样的人和事,玩得也舒心,但如今一想起香港,就会把香港和那位态度恶劣的中年妇女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以后,应该是不会再去香港了吧,唉!

这个问题,作为大陆长大、在港工作的我,很有兴趣回答。
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讲讲几个段子,大家感受一下。

故事一
香港的上环,由于中资机构、中资企业众多,我们大陆过来的同事总会开着玩笑地说,这是“解放区”;但香港很多本地人却会一脸严肃、咬牙切齿地告诉你,这是“沦陷区”。

故事二
英国皇室的小王子出生、小王子上学什么的,香港无线新闻什么地花了十几分钟大肆报道;而大陆阅兵仪式,举世瞩目,香港媒体几个镜头带过,然后就找个记者去采访一下街头的民众,这几天的“阅兵蓝”你们怎么看?然后就得出结论,像这样的“阅兵蓝”,北京民众几年难得一见什么的。
此外,我记得前不久,大陆一间公司研制出了可载人的民用“无人机”,可谓世间创举,而且人家已经声明了目前仅属于试验阶段,未来会研究有关推广路径。香港无线那帮无耻的记者,找了几个“外国XX专家”对这个产品进行点评,说这个产品“Made in China”,安全性能有待考究。
尼玛,香港人茶余饭后天天看的媒体。
久而久之,香港人脑海中对大陆的印象就是,对好的东西视而不见,对坏的东西无限放大。
然后,就有了现在可悲的大多数香港人(那些少数的香港人,多为香港的上层社会人士,他们现在多在研究着怎么对大陆人好一点,怎么样笑笑地、有礼貌地对着大陆同胞他们会开心一点,以便更好地开拓大陆市场,在大陆迅猛的发展脚步中获取红利)。

故事三
周围很多香港同事,压根就不了解大陆,回到香港骂大陆,去到大陆见到大陆老板就躲在后面不敢做声。看到大陆友人条理清晰、文质彬彬地用英语、普通话、粤语自如地做着presentation,脸上一阵臊红。
尼玛,就你们会讲英文,歪果仁就只能对着你们有礼貌地笑笑?

故事四
其实,购物也看你去什么地方,香港资本主义社会,争名逐利更为明显,势利心态均言于色。你有钱,他就对你呵呵呵,你没钱,他就拉着一张僵尸脸。
你不信,去海港城、Landmark、圆方买个东西,你讲普通话,服务员们保证会用一口鸭子叫式的流利普通话跟你说,我们姐个包包系新款滴哦、我们拿个彪彪系瑞士拿个拿个鸡名滴钟表师泄计滴噢。先生、小姐,里是现金还系刷卡?
但你要是去药房什么的,买牙膏、买洗头水、买奶粉,保证那帮港灿都是一副你欠他钱的样。

故事五
你去买杯咖啡,你讲英文,服务员会憨笑。
如果你讲普通话或者粤语,服务员会微笑。
真的,不信,你可以对比一下。

故事六
你跟他们提深圳多好,大多数都会告诉你,深圳是靠香港富起来的,没有香港,哪来深圳?
宾主不分的东西,你忘了深圳是中国的南大门,忘了深圳为了香港牺牲了什么东西。
讲个笑话,港珠澳大桥当年设计方案的变更,从双Y到单Y,就是澳门、珠海通往深圳、香港变成澳门、珠海通往香港。尼玛,你不知道香港立法会那几个王八蛋听到双Y方案时眼睛急得啊!
但是现在,深圳说 你丫单Y就单Y,我们再修个深中通道,跟粤西兄弟姐妹们联络联络感情。

其实,我不否认,现在大陆多数富豪都是“土豪”心态,一走进高级饭店、名牌商场,就有一股你们那些服务员都是“下人”,给爷伺候好喽的气势。
但我相信,这种心态不会维持很久,总有一天,大陆人民会把“服务员”当做一个职业,对从业者予以必要的尊重,从接过茶杯时的眼神、从询价问价时的口吻。答案下全都是各位答主们在香港糟糕的主观购物经历,根据幸存者偏差,很容易是感受糟糕就回答,感受不错就忽略这种问题,单凭主观感受不够啊,回答这种问题还是得上数据啊!

让我来列举数据来分析一下吧。本文中数据主要源自我司(Colliers International)香港分公司调研部的数据资料。

那么,根据数据,大家真的不爱去香港买东西了嘛?

——还真是啊!

香港零售业在2015年中,零售业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1. 游客下跌,零售业商铺租金大幅下降;
2. 消费结构大面积调整,奢侈品消费下降明显。

一个一个来说:

1. 零售业商铺租金大幅下降
数据来源:Colliers International

本统计数据以2011年11月份为基准值100,统计各商业区主要商业街首层店铺租金。可以发现,香港商铺租金自2013年年中达到高点,基本保持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直到2014年,陆港两地矛盾爆发,以香港市民当年9月底占中为标志,可以发现,占中事件爆发后,香港商铺租金骤然下跌,急转直下。2015年年内,租金下跌23.7%。至2015年年底,比高点下跌近三成,回落到五年前租金水平。

租金大幅下跌的背景是整体零售业销量的不够景气。截至去年11月,香港零售业销售额已经连续9个月下跌。主要是受外地访港旅客下跌影响,访港旅客人数字2015年6月开始下跌,全年游客数量相比上年下跌一成左右。

所幸,香港目前整体经济发展尚可,失业率正处在相对低点,本港居民消费能力稳定,可以协助抵御一部分外来冲击。然而,香港整体经济体量太小,单靠本地居民消费难以力挽狂澜,但2016年预期不会出现2015年这样的猛烈下滑,预估全年仍将有10%以内的租金下跌。

香港各区受冲击最大的区域就是游客最多的尖沙咀,其次是铜锣湾。中环CBD区域相对本港居民消费较多,相对冲击稍缓一点。

2. 消费结构大面积调整,奢侈品消费下降明显。

然而,虽然零售额连续下跌,但根据香港统计局数据,香港零售业2015年1-11月全年数据下跌3.1%,不算严重,总体基本可以承受。只是奢侈品业受冲击极其明显:


据上图,在全年销售额下跌3.1%的背景下,奢侈品类别下跌最为明显,高达15.4%,服装、中药下跌也很明显,主要是游客访港购买的品类。至于当地居民的消费,饮食、烟酒、日常消费品不但不受影响,反而还稳定上涨。

就此造成商铺业态进行了较大调整,比如铜锣湾积家的店到期,续租的本土折扣店在积家租金的六折基础上就续租了原先的铺位。Folli Follie租了原本雷达表的店面,租金降了47%。皇后大道上的Coach关了,变成了阿迪达斯。

此外,2015年底至2016年初,香港零售核心区的铜锣湾、尖沙咀及旺角出现至少14宗药房迁出个案,其中8宗为提早离场个案,另外5宗租约期满后退铺空置。其中旺角区为重灾区,撤铺宗数达7宗,而铜锣湾及尖沙咀分别有4宗及3宗。考虑到香港药房主要购买力是大陆游客,可确定这些药房结构性调整确实是由于大陆游客下跌导致。

小结

以此回答题主的问题:
现在去香港购物的人越来越少吗?——没错,尤其大陆游客,人去的也少了花的钱也少了;
为什么?——因为陆港矛盾呗。

这对香港的冲击大么?

有冲击但不是很大。毕竟受冲击最大的都是些商铺业主和奢侈品牌店。全年香港零售额只下跌了3%,影响不大,而本土的开超市的、卖日用品的还增长了。至于零售业店员不卖奢侈品了还可以卖别的,失业率上没什么影响。香港GDP这两年增长率也和以前没什么差别,反正一直都挺慢的,今年又被广州超过了。

总之,香港人民闲着没事儿闹一闹,把外地人弄得不爱去香港了,奢侈品店和药房关了一大批,外来的消费少了,本土的消费上来了,整体销售额保持了稳定。所以我们的存在感也不要太强,不要整天喊着“我们不去买东西看你怎么办。”租金降了,赔钱的是一群商铺业主奢侈品店这些有钱人,普通民众受影响不大。如果只从香港平民的角度来看,外地人少了,有钱佬赔了,他们的诉求只看短期其实已经完美实现了。。

当然,长期来看不好说,全年降得少,但销售额9个月连续下跌,到2015年底达到低点。如果单看11月,销售额下跌达到了7.8%,奢侈品下跌20.6%,2015年全年来看有所增长的日用品单看11月数据也比上一年跌了7.0%。要是这个态势持续下去,那还是不太好办啊。。

the end

------
参考资料:Q4 2015 | HK Retail Market, Colliers International
我的新浪微博,欢迎关注:→Sina Visitor System @汪有无意中翻来看看,过百了,知乎首个过百好开心!今年九月又去了一次香港帮母上大人买东西,感觉香港人没有前段时间那么不友好,对内地来的态度还算可以。不过走去坐车时,拉着小箱子过马路,被一个衣衫略褴褛的老伯在背后骂“大陆狗”,叫我滚出香港。我这火爆脾气还是没忍住,大骂老伯,老伯没还嘴走了。
好像比之前理性一些,不会因为几个臭虫就否定香港,不过我也不能忍受被香港人骂,因为我正当办好手续入境,买东西给钱,没偷没抢没随地大小便吐痰,问路必感谢人家,尽量不妨碍别人做生意,花自己的钱,不违反法律道德,没人有资格骂我,香港人也不例外。
所以看香港人我尽量客观,不过骂我者,我恁死你绝不手软。
~~~~~~~~~~~~~~~~~
在香港机场等飞机飞英国,排队时有个港妹突然插进队伍里,连着四五个人都插队,母上大人看不过让她们排队,港妹一个劲说这里是香港,让我们这些没素质的大陆人滚出去。
说真的,那个港妹谩骂时,我觉得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舒服的购物之都。没理她,她还一直说,最后姐怒了(骂我母上,必怒),回她一句:这里是中国!
转头用整个机场都可以听到的标准普通话劝母上大人,不要跟香港这种小地方的没素质的人计较,免得拉低我们的素质。
不喜者出门不送。跟人说人话,跟这种港妹,只能说鬼话,这是连鬼都嫌弃她的港妹!没有数据,没有去过很多国家购物的经验,不想提政治,不想谈人文,只说现象,单从这两年去香港来谈谈。
15年12月最后一次去港,但是却再也不想去了。
在星巴克点单的时候,因为看手机优惠券一时溜号,柜台服务员不是用敬语提醒,而是直接用手里的卡用力敲击桌面,用蹩脚的普通话说:喂,买不买,不买不要挡住后边人。那一瞬间我觉得可以掀桌了。
坐在星巴克里,窗外一名中年女子跌倒,旁边立时有几人围过来扶起她,一点没有扶不扶的尴尬,这时候觉得港人素质的确高,于是我抬起头,转向了不远的人行道,红灯下一个拎着菜篮的阿姆在汽车的鸣笛中闪躲着。
去香港主要是为了购物,顺便再跟朋友一起玩下迪士尼(香港真的没什么旅游的地方了)
购物的体验相信大家都有体会,奢侈品店还算不错,对各种语种的服务都还算到位。金店、首饰店、药店的服务也都还不错。
可是食品。。。还有超市以及零售品店的服务。。呃,不好意思,那不叫服务。。。红果果的歧视他们口中的大陆仔。
在香港的地铁站、车站,推着行李箱或者大包小包拎着购物袋的人,旁边会有香港的年轻人经过时,其中一些总会用手推搡或者路过时踢一脚。或许他发泄了心中的愤懑,但带来的后果却是被推搡的大陆游客或者被踢了箱子的游客,再也不会踏上这片土地。

本来我们准备在圣诞打折季去扫货一番,的确那时候折扣力度很大,也很实惠,但是海港城再不复当年每个店排队几百米的盛景,偶尔几个店排队,也仅仅十几米罢了。

最后一次去香港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麦当劳的一夜:那晚本来准备在香港好好玩一晚,由于我们住的地方晚上10点之后就不许进出,我们玩到11点多突然很累,便不知去哪里好,几个人本来想开个房间睡一晚,结果圣诞前夕又逢会展,尖沙咀一片小酒店基本住满,大酒店将近3000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于是我们准备在麦当劳过一夜。
麦当劳里其实很多在这里过夜的人,有大陆游客,有香港本地流浪人,也有来吃夜宵的。虽然时值圣诞,但地处热带温带交界的香港并不很冷,于是麦当劳开着冷气。
但是到12点之后,一切好像变了个样。
香港本地的流浪者聚集在一个角落睡觉,其他的食客和大陆游客散落在其他地方,这时我们感觉到空调冷气越来越冷,越来越冷,于是便找店员协商能否把冷气开小一点。店员却一直用粤语回答他听不懂普通话(我粤语水平只限于听懂50%,说根本一句不会),于是交涉决裂。。。
那我们只好围紧外套,男士将外衣给女士披上,我们则原地蹦跳,可是蹦多了自然想尿尿。。。但是我们发现,厕所。。。竟然关了,进厕所又要找服务员,可是。。。他们听到说普通话的就不给开。。。好吧,只好问了巡逻阿sir公共厕所位置,走街串巷终于解决了内急。
待回到麦当劳坐好准备聊聊天谈谈人生时,其中一个店长模样的人在柜台后对着服务员大喊:“这么多cctv还在,你们都是瞎的来着嘛!”于是。。。空调越来越冷,越来越冷,我们的心也越来越冷,越来越冷。
CCTV代指大陆人,亏的他们想的出来。。。
从香港坐上地铁到口岸,退还八达通卡时一个像是第一次到香港的人在问:这里收人民币嘛?那边用蹩脚的普通话喊到:这里是香港!香港!懂吗!
于是我便知道,这里虽然同为中国人说着中国话,但终究不是一个世界观的地域。
压抑。。。在香港的这五天最大的感觉是压抑,当踏出福田口岸地铁站,扑入社会主义怀抱时,我觉得深圳的空气都是甜的。
以上。不谈平民老百姓,哪里都存在友善的人和有恶意的人。

只对比香港和日本两个迪奥专柜的服务。

香港sogo : 去买口红,很明显的感觉到柜姐从下到上把你扫描一遍,那天不巧穿了一身休闲运动的衣服,然后她明显的翻了个白眼,就不理你了。

日本高岛屋: 去给母上问粉底色号时商场已经闭店了,当天也一身休闲。柜哥打电话找专人翻译我的需求,耐心解释,即使当天没买送了我和小伙伴每人一份小样。怕我们不认识,把我们送到了商场门口90度鞠躬送别。

所以,香港那次当然没有买口红,而日本则后来专门去那个专柜买,尽管算下来比欧洲代购报价高一些,依然买了两样产品,柜哥的名片我至今留着。

既然做一份工作,那应该保持职业操守,对客人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关个人喜好的。

谢霆锋最近在微博发了个视频,内容是用电熨斗烫头发:




右边烫完了,左边再来一下。



然后用手捋一捋暗黄色的头发,大功告成。



看着镜子里面美美的自己,霆锋笑了。我作为十年前他的粉丝,也很想笑。


一个曾经红遍全国的香港偶像大帅哥,如今顶着颜色土里土气、枯燥无比的发型,视频拍摄的角度、手法、内容、以及传达出来的感觉,像极了快手视频,连抖音比他都更潮一点。



我们再回想一下,有多久没有听说过香港出一个年轻的、能被青少年追捧的偶像了。

陈伟霆?姑且算一个,也是五年前红的。

邓紫棋?如果换掉皮裤也算吧。

没了。


文化作品是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标志,偶像明星、电影电视、综艺节目是最具传播力的文化作品。

当大陆的年轻人不再视香港明星为偶像、不再有“我看TVB的,就是比你看大陆剧先进”的观念时,"去香港购物",就仅仅是"去香港买点东西"的意思了。

就像去成都看熊猫、去西安吃羊肉泡馍一样,不再有“我更高级、我能炫耀”的潜在含义。

东西哪儿不能买?只要便宜、好用、性价比高就行。


大陆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一起发展。香港,也迟早会回归到她本来的地位,不再被崇拜,而是和广州、云南、重庆、甚至石家庄一样,成为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地方,仅仅是一个地方。


文青可以听“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喜欢嘻哈的可以听“勒是雾都”,而香港在今天的90后00后眼里,甚至还没以上的地域特色有吸引力。

年轻大触画师手绘的西安,美得无与伦比


而香港还剩什么呢?

这是1月23号刚举办的TVB颁奖礼,叫“万千星辉颁奖礼2017"。

“辉煌”的背景,男女明星脸上不够精致的妆容,略带拥挤的舞台。即使我看了,我也不太想发朋友圈,因为太土,连“万千星辉颁奖礼”这个名字都土。

不如发网易云音乐刚听的毛不易和霉霉新单曲。


这就是今天的香港。如果我去到大陆任何一个一二线城市,都可以买到想买的东西,还能发张自拍,那我为什么还要去香港,这个不太友善、又不足以值得炫耀的地方呢?


香港如此,台湾也如此。


依然从群众的精神文明说起。自从2014年柯震东把自己作死以后,我们有多久没听过台湾的小鲜肉了?有多久没看到台湾再出一部万人空巷的偶像剧、或者综艺节目了?


从2010年开始,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就被台湾歌手所承包了。当然,压轴的永远是李宇春,话题最热的永远是当年最火的小鲜肉,从TFBOYS到胡一天到李易峰杨洋鹿晗吴亦凡。

而台湾歌手,没有爆点和话题,就当做是给晚会填充的实质内容吧,勤勤恳恳的干活。

换个角度,台湾歌手都来大陆跨年,意味着台湾本土的晚会已经没有明星了,这预示着台湾这个曾经造星和造话题的平台,已经被大陆的资本、微博、电视台给无情替代。

平台没了,话语权也没了。明星们需要在大陆焕发第二春,或者从大陆出道,只能反过来迎合这里的口味。

从影响,到迎合,这个转变可以从张韶涵和郭采洁不太标准的北京腔里感受到。



去香港购物的人少了,看台湾节目、追台湾明星的人也少了,一点不意外。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不累,那我继续延伸一下。

今天,有一个大陆歌手你也许没听过,但是台湾人民都知道,甚至家喻户晓,叫大壮。



你即使不知道,也一定听过他的歌:【我们不一样】

歌的旋律很接地气,常见于快手的小剧情视频,以及城乡结合部的网吧外放。能让我们回想起老家乡下村儿里的家长里短。

这个歌处于微博和豆瓣用户的鄙视链末端,为什么会在台湾人人皆知呢?

因为台湾之光兼亚洲舞王,罗志祥先生。



他经常用这首歌作背景音乐、按照快手的节奏拍小视频。然后视频随着海底光纤,传到了海峡的那头,成功点燃台湾同胞们的热情,视频观看人数上千万。


油管上的播放量为2600万次,台湾人口2349万。


更有趣的,这首歌还成为了台湾KTV的点播冠军,被台湾新闻称为 “没听过就落伍啦”


不仅是KTV冠军,也是台湾华语单曲榜的第5名。



如果看完这个新闻,可以发现前10里面,还有《前任3》的主题曲,还有岑宁儿的《追光者》,还有李玉刚的《刚好遇见你》。

台湾榜单,代表台湾人民的口味。


以上是从文娱角度分析香港和台湾的现状。

为了显示交大理工男的素养,我整理了三地历年的GDP数据[1]:

如果GPD的绝对量看不出比较,我们再看下三地的相对值:

文娱见微知著,经济如出一辙。

当香港和台湾GDP已经从1990年占全国近40%,到2015年只占全国的7%的时候;

当四川和湖北有望在2017年成为第6个、第7个超越台湾GDP的省份之时[2];

未来的港台,在零售、文娱等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会像GDP一样,回归到他们应有的位置之上。


所以,如果以后有机会去台湾和香港玩,我应该会像李荣浩一样,向当地人民推介一下《乡村爱情》。


(解释这个梗:杨丞琳是李的女票)



参考数据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1990-2015年鉴
[2]台湾国立中央研究院经济所2017年预测数据





欢迎学生朋友们关注我。


你看见和了解的台湾是怎样的?

答者背景:土生土长广州人,粤语无差别,很多亲戚在香港,从小去无数次,航班hk时间段更适合,带礼物给香港亲戚并经过香港转机,目前在日本旅行写回答,这段时间感受颇多。

同是粤语文化,很多文化其实很相似,小时候一直到大学都喜欢香港,文化多元,国际化,自由。但容许我用四个字形容我这两年去香港的感受:小心翼翼。港铁八达通拍迟一阵,我都生怕背后有人骂我。

不知道是否运气问题,我表现已经非常素质,说话礼貌用语,过道让人先行,但感觉就是很不对劲,很多行为都小心翼翼,从海关入境,服务员点餐,购物,机场登机等等……全程白眼,用词犀利,表情超级“西面”(面色很难看),我感觉我像欠了ta一百万。

虽然政治正确的话就是哪里地方都有素质高下的人,但是我感觉每一次去,感受到人的戾气与日俱增,很暴躁,楼价经济压力不是理由,北上广深哪个靠自己的8090后没压力?难道北上广深就没有外地人吗?这不是向素未谋面的人发泄戾气的理由,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这些年来去了不下十个国家,但这样的态度和待人接物,我真的找不到第二个地方像这样。

以后除了每年一两次必须的探亲,应该不会再去了。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强岭商贸
  • 东莞档口
  • 一诺儿书店
  • 淼富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22
  •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