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批发市场 > 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 >  上海看不起外地人的传言是真的吗?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上海看不起外地人的传言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19-07-26 13:34:58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不是真的。上海人有一部分确实瞧不起外地人,然而很多都是内环几套房的大爷大妈,年轻一代就比较少。如果是复旦上交那就更少了。就算开口硬盘闭口外地X的那种本地学生不巧被你碰上了,你也本着的原则,忍一忍就是。
上海看不起外地人的传言是真的吗?不是真的。
上海人有一部分确实瞧不起外地人,然而很多都是内环几套房的大爷大妈,年轻一代就比较少。如果是复旦上交那就更少了。就算开口硬盘闭口外地X的那种本地学生不巧被你碰上了,你也本着
的原则,忍一忍就是。
而且上海的大学在上海本地承认度比较高,方便你在上海找工作。
还有,一些上海的大学在外省可能一个省只有一位数的名额,劝退一个,他们自己上上海的大学的几率就大一分。

那些亲口告诉你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的同学,其中有在上海生活过的吗?估计一个也没有。他们为什么这么说?本质上是自惭形秽。翻译成大白话:因为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表现为很担心被别人看不起。知乎上有两个关于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故事:一是理发店听见顾客讲普通话,就一脸鄙视。今天你能在上海找到一个做理发师的上海人吗?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还有一个故事,讲在上海的便利店买东西,老阿姨看他听不懂上海话,就故意把商品价钱报高。便利店的价格,是营业员可以定的吗?这故事都能引来一片赞同。中国到底有多少有条件上网却没条件去便利店的人口?(关于这个话题,我能写一本书,只是尚未退休,没有时间。今天只选取一个角度:用反例证明传闻的荒谬。)

赶紧到上海来,离开这些人,你的层次会高出很多。上海大学生怒答一发
我今年考到上海的,具体哪个大学就不说了,学校不够牛叉。
我新疆的,来之前也是有各种人给我灌输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的观念,那我这新疆人那简直就是鄙视链的底端吧(哈哈哈开个玩笑)。我觉着无所谓,对我不友善那我也不会去舔着脸的。
八月底到的,住酒店,接下来就是到处逛啦,真正地接触了发现歧视这种现象真的是很少很少,极大一部分人都是友善的。
分享一个小事。当时和朋友买一点点(上海的连锁奶茶店)。到五角场商圈才喝的,可是发现朋友拿错吸管了....我的有珍珠,小吸管喝着贼难受。我看到饭店呀就进去问有合适的吸管不,问了很多家店,服务人员们都会很认真地找。我并不是在他们那买的东西,但他们却依旧把我这事当回事。最后一个小姐姐给我找到了一根合适的。哈哈哈哈谢谢那个小姐姐啦。
后来到寝室,我有一个舍友,上海本地人,相处起来觉得就和平常人一样,没什么其他的。
当然我并不是想表明歧视这种现象不存在。在百度贴吧—上海吧里面,就有些认为只有上海人是高贵的,其他人都是低劣的人。在贴吧里看到他们讲什么YP)此处yp没指上海方言.我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怎么怎么了,我还不知道啥意思,百度了才知道原来是硬盘的意思,代指外地人。里面的一些想法也是很新奇了。什么一个上海老头在公交车上摸一外地女孩的屁股,有人就评论这是那个外地女孩的荣幸。哎呀呀....我真的是......
上海有很多外地人呀。之前在街边买红薯,和卖红薯老奶奶聊了几句,才知道她是是山东人。上海是座(经知友指正.打错字了哈哈哈)包容的城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乃至世界各地的人。
我想说歧视这件事肯定存在,但那是少数人的想法。上海常住人口2600万,本地户口1400万。有些个这种想法的很正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素质,做好自己,遵守规则。如果在这工作了,那么就担起建设这座城市的担子。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是真的在践行这句话,作为外地来的人,我们在享受种种便利的时候,也要对这座城市做出贡献呀。

放心好了,当年高考结束还没出国,我就是去的郑州读书的,街上的井盖一个没少

等我出国以后,碰见很多广东人,他们也是不吃福建人的

碰上了很多东北男生、东北女生,都不是mic霸各种「扣1,扣2」,而且对人很好很友善的

北方同学也是经常洗澡的

南方人也会吃咸豆腐脑的



相信我,想发展的年轻人一定要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一定要去大城市

上海人的观念是:

你的事,不关我的事,我的事,不关你的事,谁也别多事,

只要你做事拎得清(为别人考虑),不给别人添麻烦

谁有空歧视你,大家都很忙

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你做了一些大家都想不到会有人做的事情,破坏了大家遵循的潜在规则,比如说,诸如插队,大声喧哗等,那么,我们会对你行注目礼

也就这样了,这城市的基调还是每个人保有自己的空间,且不要侵犯别人的空间,你想活成什么样随你的便

顺便解释下,拎得清的含义,随便说几个

1.等地铁不插队

2.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尤其是图书馆,电影院

3.坐地铁的时候,上车后,尽量往里走,不要堵门,除非你下一站就下,下车时,上一站门关了以后就开始慢慢往门口走,不要等到下一站门开了才走,不然你是下不去的。当你在门口时,别人会问你“下吗“,这时候请积极回应,不下就往里走下就说一声,人家不是在歧视你,而是人家准备要下车,不要没事给人添麻烦

4.去面馆吃东西的时候,尽量看完菜单,想好以后再点单,不要开始不看,轮到你了才磨磨唧唧看,你不急,后面的人急,大家都很忙

5.遇人处事,多为别人考虑下,不要抱着所谓的“老子付了钱了,你就该跪舔”这种想法

6.坐地铁的时候,如果是带孩子出行,请准备好各种物品,以防出现意外情况,不要用“孩子还小不懂事”来搪塞,要多为其他人考虑,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要孩子要尿了,就让他尿在地上,最后还来句“你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我也有孩子,我孩子出门我一大堆东西都是带着的,绝对不会随地便溺

这事就跟说医生没有医德一样,实际上很多时候不过是自己不守规矩被歧视。

在上海受到歧视,大概率在哪儿都不受欢迎。在上海受欢迎,大概率走到哪儿都受欢迎。上海只是中国的一个城市而已,不是租界也不是欧美,大家都很忙,没时间歧视谁。踏踏实实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入乡随俗、严于律己,走哪儿都不会被歧视。

假的,上海人都自惭形秽,不夸你们家乡就感觉会被你们说歧视,每天都哈老老的。哦,对了!我不该用上海话,不然就是歧视。(阴阳怪气先打死自己)

上海人只是看不起没素质的人,“乡下人”又不特指外地人,指的是没素质的人。但我觉得这样对乡下人是歧视。然而,现在这种说法也越来越少了。

所谓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传言。

散播这种传言的,和依附这种传言,宣传和定性一些经历或故事,所谓和上海人接触被歧视愤而反击的正当性。其实,这反而是一种歧视上海人和霸凌上海人的手段。

可悲的是,在中国,这种基于对上海人或其他一些地方人的丑化,反而是一种政治正确。

所以要我说,我以一个上海人的立场来说,你们在生活中或者故事里被上海人歧视所做出反击,和我认为,被网络逆向地域歧视的大多数上海人一样,我们是受害者,而在我眼里,对霸凌人群的反击,上海人同样具有正当性。

所以,我不认为上海人有歧视外地人,这条霸凌上海人的人设。对这个传言下抱有对其余上海人有霸凌道德优越的任何外地人,上海人对他们没有任何负罪感。相反,这些人被上海人歧视,我认为是罪有应得。特别是对这种明显的偏见人设表示赞同并将其作为运用于对上海人的歧视的正当性的评论中的这些人,我们上海人也只是反击逆向歧视而已。因为你已经用行动证明了你只是在装傻而已,不管上海人外地人,只要是成年人,是不吃你这套的。

回答这个问题下面认同上海人有歧视外地人的人,明明知道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以偏概全,正常人的认知能力都能看明白,却仍要认同其表述,用生活中一些不如意为挡箭牌,成为网络歧视上海人的加害者,我认为,这些人在生活中被所谓排外,很可能是自身的心智不健全,这样看不明白这个问题表述的我就能理解了,但是其实,这些人是很大一部分看得明白的,他们只是在进行一次对上海的舆论歧视法不责众的狂欢而已,那这些人,这种心理其实是阴暗且卑鄙的。

凡事这种是似而非以偏概全的认知能力,还非要寻求一帮心理病态者对另一个城市人群的舆论暴力的所谓认同,我歧视的是你的智商和阴暗的本性,而非地域。

下面我来探讨一下自己的看法。

可能有一些外地朋友看了我的文章会产生负面情绪,或者觉得我在秀优越,我先向大伙儿道个歉 ,确实没那个意思,只是一家之言。

之前另外一个问题评论区这位朋友所说的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也解释了我看崔永元微博的那种别扭是从何而来。

因为我个人觉得,网络是可以较易激发民粹的,特别是在我国,如果你在某些热点上扯上地域,或者上海,更易于自己的立场处于一大群网络暴徒保护下,迅速聚积人数获得优势,造成人数碾压。就算上海人没有干那种和你当面称兄道弟,实则拍电影恶心你的下流事情。但是也明显看得出他的某种小心思。

因为我这么多年也明白一个道理,在我国,网络黑沪,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狂欢”。

对于上海人以外的人来说,他们需要这种狂欢。

因为自古有种仇富心态,说简单就你有钱了不起,很长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上海人是有钱的,即便他们不明白上海人其实也不是很有钱,但是他们先天认为,上海人的财富和地位,让他们有些“不舒适”。

总结来说乡下人,乡巴佬从上海人嘴里说出来,他们更不能接受。他们更在乎,更敏感,更需要反击。

作为上海人习惯了被栽赃,特别很多城市编造人设来形成对上海歧视和攻击的所谓正当性,其实你来上海问问,我85年生人,没有市井文化中存在对所谓你们说的对XX人的敌视,倒是很多城市的朋友很喜欢宣传这种所谓上海人的原罪,大多是几个版本,我了解下来大多是谁被上海人说乡下人感到不适(基本差不多意思),然后才愤而反击,用这种框架总结来树立所谓沪X文化互相仇视的存在感,很多城市都是有这样的情况,我小时候不知道,长大就见怪不怪了,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永远叫醒不了一个装睡的人。即便你去和他们解释上海从小长大的我,并没有碰到这种仇恨教育,他们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说,你不知道并不代表没有,好像他们比我这个在上海活了三十多年的人,更了解上海。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舒适。

因为上海更有存在感,所以某些和上海人的恩怨,说句外地朋友不中听的,其实是可以抬高和提高自身的地位和存在感的,通俗得说,就是丑化上海可以提高自信心和地域团结,用心理平衡来弥补物理落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情况已经根生于这些人的价值观之中。很难根除,而网络上对上海的地域霸凌 也是基于不用对自己的言论负责,这就叫法不责众的心理。

而弥补这种心理的方法,我觉得只有时间,往往来过上海,多接触上海人,接触面扩大了,大多数人还是能有所收敛,而往往只接触少数,其中一两个有不如意,就会给他上海人总体排外的极端案例。

我认为上海人不必自责,我也跑过不少城市,特别是北方,那里的地域情绪要比上海极端得多,因为上海经历过百年的融合,相对谨慎,比如方言,外地人很多反对上海人说方言衍生到政治正确的地步,其实大多数北方城市,他们自以为说的普通话,就是方言,而完全不同于上海人来说,普通话,沪语,几乎是两个差别很大的语言。其实大部分上海人普通话都较这些人标准得多。

都说上海中老年素质排外,但是你很难想象结婚当日,不认识的老年人阻拦婚车索要红包这种事情吧?我恰巧在一个城市见过,正因为这种事情基于一个不怎么有存在感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曝光度和眼球效应,自然也不会衍生到XX市人的素质问题。但是试想这些事情发生在上海,就会出现又一次霸凌上海的舆论“狂欢”。这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只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和外来人口接触面越来越广,曝光度越来越多,很多城市会越来越理解曾经被他丑化的上海,很多常年自诩爷们,把自己常年包装为阳刚人设的地方才会了解背后编排转嫁矛盾的,是一种自食其果的埋坑行为。既然上海人已经是大家口中口碑不行的势利小市民,那这些接纳越来越多的新移民的大城市,不是应该更包容才对嘛?那为何地域之争又一再在上海以外的地方重演?你们接纳异乡人的包容度,看来也未必比上海人做的好多少吗?

如果一些人只是想从编排上海人来获取某种快感,我也觉得很正常。因为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和上海人有太大的交集,上海人也大多不会和这些人有太大的交集。你有没有快感,上海都在哪儿,我们也不是为了取悦谁而活的。通过编排上海人获得共鸣,团结和自信心,很多人其实最后也能明白到底是谁才比较幼稚,只是很多人到了,也装作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已。

标签化上海人,利用逆向歧视霸凌上海人。用公众暴力从心理下鞭挞上海人,除了上海人之外,是一种舒适圈,我们用另一种角度来做个类比。






大家在前一阵引起争议的所谓筷子视频里面,会看到那种过度标签化华人的刻板印象,低俗的珠宝手链装扮,小眼睛,暴发户的首饰,不善言辞,夸张的红色调,木纳笨拙顺从的微笑。包括还有“对你们来说太大了”这种东方人性能力的刻板印象的隐晦但能看懂的潜暗示。中国人看到了都会有点别扭,但是西方人觉得没问题。因为他们觉得刻板的华人印象是维持目前西方主流观念的舒适区域。


其实在我们自己国家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人自然也不会注意。


其实这一点标签化在国内也有,比如作为上海男人,在很多影视小品都被安插上娘娘腔,小气,猥琐,抠门,精明爱算计,说话舌头打结的口音。因为除了我们上海人,没人感觉别扭啊。

还有类似上海女人崇洋媚外的人设,上海人歧视外地人这些人设。

很久一段时间,公开丑化上海男人女人,也是维持中国地域政治正确的安全区域。也是盲区。

对这种不舒服但是又很难得到共鸣的感觉,身为上海人太熟悉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和价值观里面,diss上海人不算地域歧视,因为逆向歧视是受保护的,上海人地域歧视外地人才是地域歧视。

———————————————————


以下是原答案:

建国初期北京人才还很贫瘠,上海支援过去很多,比如领导人制服没有好的裁剪,上海好多西装中装裁缝师傅都去支援北京,其实裁剪师傅在西方国家也是受尊重的职业,结果反而成了北京市井文化中对上海人的一个经典嘲讽,叫上海人都是裁缝,电影新街口还有这句台词,这是一种对裁缝职业有意的贬低,认为这个职业不男人比较娘,连带贬低上海人,这个确实很低级的一种手段,要知道这些上海裁缝,都是建国初期响应国家号召远离家乡的人啊。包括北京市井文化大作家某朔的编剧作家,非要把其中的负面角色命名为沪生,其实都是一种很有心机的手段。

上大学的时候,我碰到一个河北同学,说北京有种说法叫上海人看不起所有外地人,唯独不会小瞧北京人,北京人全国唯独看不上上海人。我后来网上查了查还真有,我85年生人 ,这种说法我在上海从小到大闻所未闻,我们上海市井之间也没有任何关于北京人的桥段和揶揄,不明白为什么那里的人为什么喜欢编排我们的人设。


所以我现在听到高晓松说X朔这个人堪比金庸,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早年上海人假日郊游,去周边城市,比如杭州,由于那个年代上海人本身不富裕 ,也要面子,结果买东西肯定挑挑拣拣,结果杭州人说上海小瘪三抠门什么的,我听过一首杭州童谣,记住是童谣,里面记得几句,叫上海来了小瘪三,身上穿着夹克衫,巴拉巴拉。这其实是一种仇恨教育。


要知道常年灌输给别人上海人经典形象的,都是一些北方的演员编剧,他们把丑化上海人,作为一种必要的调料 就好比美剧编剧必须要有黑人配角一样。想想看,你们嘲笑我们,我们还要报以礼貌而不失尴尬的赔笑。九十年代早期,当红遍全国的渴望剧组走穴上海和观众见面,介绍王沪生演员的时候,诺大的万人体育馆,鸦雀无声,算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好好的一个电影,一个电视剧,一个小品,剧情什么都正常,突然出现一个大舌头,磨叽,娘娘腔,抠门的经典上海人角色。


好好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多好的题材,原作中也没有看到作者对其中上海副团长阿译口音大舌头,行为娘化的描述,但是拍出来后,却莫名其妙变成一个那样的经典上海小男人的形象,没人觉得奇怪,上海人,请憋着。阿译在剧中遭受的嘲笑,白眼的桥段我相信大部分上海人都或多或少在生活中,网络中遭受过,过去想告诉别人上海人说话不是这样的,也不是娘娘腔,但是请问也没有什么用,上海人,请忍着。


几乎每一个外地父母,都会给外地孩子灌输几个上海人的桥段和故事,要么在上海问路被坑,买东西被售货员看不起,上海人街上吵架一天不动手,上海女人崇洋媚外,上海男人都是娘娘腔。他们不认为自己做错了,因为在阶级社会中这种有意贬低上海人,可以化解一些民怨,为了大局,上海人必须要承受。做一些被调侃的牺牲。


这种感觉就好比当年李小龙在美国和白人妻子约会,看的是蒂凡尼的早餐,里面对丑化亚裔日本人的那种尴尬和难受。


没有人帮你们申冤,因为你们是上海人,你们必须要承受,如果你们反抗,反而被坐实在歧视外地人。


那好那我们不理你们 ,保持距离总可以吧?结果又被说上海人冷漠,没有人情味。

上海人的遭遇其实可以追溯城市化,工业化的多重因素。

唯独不是上海人自己的原因,我活了三十多年,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没有原罪,我不会说某一些上海人素质低什么的淘淘浆糊,和和稀泥,我再也不会做那些礼貌的让步了,因为讨论这种问题,本来多半就是带有心机和预设的。不是理智的讨论,那些贬低上海人或者煞有其事来讨论这种问题的人,多少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大家都是成年人,其实都看得出来。

所以我没有必要为任何坐实的上海人的歧视行为和事件道歉,因为从小到大我认识到一件事情,我的任何让步都会让别人感觉是种软弱。

就好比1115大火后新闻回复中那些没有来由的烧死上海人,上海人活该这种言论。是非理性的恶意,就不需要做理性的回应。

你会原谅当年校园霸凌你的人?请问校园霸凌,是受害人的错吗?

如果那种恶意本身就是希望你做出类似“上海人也有责任,上海也确实有歧视外地人,上海人确实需要更包容”这种妥协来满足这些人的快感,很抱歉,你从我这个上海人这里得不到这些。

评论中很多外地朋友说上海排外都是被挤压生存空间的上海底层中老年,或者是不求上进啃老的年轻人,我可以按照自己的经历说说那些所谓的上海loser,是三代一种什么样的经历。

比如我的爷爷辈,有一些小产业,解放后公私合营了,等于没有了,后来做过裁缝,直接并给纺织厂做工人。我爷爷的弟弟 支援新疆建设,失踪至今,到我爸爸这一辈,几乎所有家庭都有强制名额上山下乡,我爷爷家里养不起我小叔,就送到乡下老家过继给别人了,我大伯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妈年轻时候邻居每周都有人哭丧,因为上海兵死在了前线,更不要说很多兵痞欺负上海兵的一些事情了,父母两家都是普通工人,为了支持国家工业,上海当年恨不得全市都是黑臭工厂,整条苏州河黑臭了三十年,而上海相当一部分老百姓,都住在苏州河边上的简易房里,几代人窝在十平米内,因为普通上海人大多数所得,都上缴了,我小时候父母由于WG没有文化,中年下岗后到处打工,上有老下有小。


确实不容易,我不认为被外地人挤压的空间这种结论,你想想,普通一个上海家庭,为了在上海立足 奋斗煎熬了三代以上,期间的上海人都作为国家的小白鼠搬被实验至今,他们如果不算建设上海,贡献上海,很多外省市的兄弟来上海工作几年就算建设人才了,很多外地人张口就来什么上海人一离开外地人就饿死,好像一百年来上海底层老百姓毫无贡献,那些交了三代赋税和国运共生的普通上海家庭,却在很多外地人眼里成了毫无竞争力的人群,都没有资格谈他们对上海的贡献 精品佛自己来上海上班几年,就成了精英人才。我能说这也是一种定位不清么?

所以说相对,你说这些上海人在上海怕被外地人抢走工作,其实在这些外地人眼里,丑化上海人 贬低上海人 不也是防止底层上海人抢夺他们在上海工作的一种手段,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那些嘲笑,丑化那些上海中老年的年轻人,你试想一下,30年后,你如果不能在这个城市立足,你认为你还能保证现在年轻时候的竞争力?还能光鲜亮丽得评论那些中老年?可能你早就以城市排外为借口,选择了逃避,在一般人眼里,就是被淘汰的人。而被你嘲笑的那些中年上海人的家庭,其实已经迈过了三代之痒,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是勇敢者和竞争者的后代。

很多外地人,在上海受一些小委屈都谈上海的不包容,我们普通上海人这一百年,如果都拿来抱怨,还能在大城市立足吗?

说上海人排外,无非是抱怨无法省力得立足上海的一种托辞,即便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底层家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经过几代的坚韧,忍耐,付出,生老病死,含泪活着,才换来了你们指责我们排外的地位。

所以说那些郁郁不得志受点委屈就说上海排外的人,你所受的白眼,委屈,真的有比一个普通上海市民多么。

任何人,到任何一个陌生的环境都需要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不要总想着有人照顾,人生没有捷径,到异地工作,学习,生活,面对同事,同学,房东等等,各色各样的人,各种陌生的环境,正因为你本身就心怀胆怯,才战战兢兢,才无比敏感,因为所有的经历都告诉你,这个世界不是为你一个人而活的,自己碰到问题就抱怨环境,抱怨这个城市人群对你排外造成了你对这个城市失望,甚至离开,事实证明你也就这样了,下次可以找个更好的理由。

上海土著不请自来。

初中的时候跟团去安徽玩,没有丢东西也没有团友被抢。

中考结束去河南玩了半个月,所有的井盖都在它该在的位置。

高中暑假去了广西,我头发没染色,也没烫,但当地人没有一个说我非主流,也没见到几个洗剪吹。

后来去过广东,吃了很多当地的美食,但没能吃到福建人,也没见过哪个餐馆有卖。

大学时有北方来的室友,比我还要爱干净,天天洗澡。

大学时也认识了几个东北朋友,很讲义气也很守信用,喝醉酒后也挺正常。

研究生同学里有北京人,说话没听出什么官腔,也挺低调。


所以同理,上海人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搞什么地域歧视,因为一纸户籍而心生优越的年代早就过去了,老一辈的上海人歧视外地人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请大家相信,年轻一辈正在慢慢扭转这个现象。


大学四年,没见过被上海学生地域歧视的外地同学,一个都没有。


重点来了


大学里我反而被一个北徐汇的小居头骂作


闸北土狗

(当然是开玩笑的语气)

答主上海土著,从小在普陀区长大

因为小时候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工人新村,很负责得说这种问题是的的确确存在的

但是这种问题基本只存在于拥有上海户口但是一事无成的人

在我住的那块老公房里这种人特别多

经历过大下岗而后又懒不去找工作的上一辈人是最歧视别人的

他们一是认为外地人抢走了自己的饭碗,外地人拉低了自己的低保

二是他们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骂,歧视外地人,已经基本没有什么途径可以获得满足感与快乐度了

这种群体在上海是非常多的,而且日常在街上无所事事闲逛的基本上都是这些人,没有办法。上海的其他本地人也都是非常讨厌这帮人的。

但除了这种群体,其他看不起外地人的上海人是基本没有的。

学生要想着考试读书,上班族要想着多赚钱,退休阿姨伯伯们想的都是菜场的菜有没有便宜,根本没心思想这个事情,也不会去想。

但是说到所有上海本地人,也都是有点小心思的,这个小心思并不针对外地人,而是希望上海的文化,上海话可以被更多的保留下来。现在上海本土的几个电视台里面上海话节目越来越少了,小孩也都不怎么会说上海话了,老阿姨老伯伯还是蛮痛心的。

总而言之除了这帮被所有人的讨厌的懒惰厌世族,是没有人会看不起外地人的。


(附奶奶的花园和街照两张~)

祝好

说一个故事,信就信,不信就当一乐子。

上海某公司团建,大家一起吃的晚饭,吃过饭后大家三三两两的坐着聊天,同事甲安徽人和同事乙上海人相聊甚欢,于是乙就问你是哪里人啊,甲回答我是安徽人啊,乙顺口接道,哦你是安徽人呀,看你的素质真不像个安徽人,像是江苏人。甲当时看起来就不开心了,沉默了好一会儿,说了一句你这素质看起来倒挺像上海人的,然后就起身离开了。

人生第一次看见地域黑现场,印象深刻,感慨良多。

不请自来。本人安徽合肥人。分享一点我对上海的印象。

我十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上海,六月份的初夏,一个人去办签证,心里存了各种妖魔化的上海刻板印象。去吃个饭都小心翼翼的对服务员,生怕他们瞧不起。办完了签证做好了攻略去上海自然博物馆,但是下了地铁就不认识路了,当年手机还是苹果4,导航不怎么好用还特别费电,没办法只能去问路人。

问的第一个路人是在等红灯骑电动车的大爷。大爷有挺严重的上海口音,给我指了个路,我没听懂全部,大概只知道得先直走。然后就绿灯了,我也不好意思拉着人家,就鞠躬道谢告别了。估计是我后来走错了吧,再过了几个路口又碰到了这个大爷。是这个大爷先看到我了,拦住我说“小姑娘,你走错了,要往xxxx走。”具体路况已经记不清了,但是当时真的很感动。

看完博物馆之后,五点多了,查到一家点评很好的小餐厅,距离博物馆20多分钟步行,也不算远。但是没有想到地图导航不仅会飘,上海还有五六个岔口的路,大路小路都有,完全懵。只能再次求助路人。鼓起勇气拦住了一个典型的上海阿姨,就是一头泰迪卷烫的超级高的阿姨。心里还有点怕怕的,毕竟阿姨有着典型“上海本土老一辈人”的打扮。阿姨语速很快,叽里呱啦讲了一通,看我没听懂,直接领着我走了十几分钟,直到穿过了一圈小巷,然后给我指了路说往下直走就行了。我不知道这位阿姨是不是顺路,但是她能带着我走这一趟,我已经非常感激了。

此后,我就对我曾经对上海人的刻板印象非常的惭愧。

有趣的是,后来到了目的地餐厅,点了网上说的摘牌虾仁生煎,结果吃一口,吃了一嘴面糊,根本没熟,把包子拿到前台,本来想维权,但是服务员一脸“你事真多”的表情,说“给你换一份可以了吧”。然后把换来的新生煎几乎是砸到我桌子上的。当年太小了,怂,就同意了也没敢要人家给我道个歉。

第一次去上海,碰到的这三位记忆深刻上海人,让我对我自己对“传言”的理解和盲目信任有了深刻的反思。

地图炮,地域歧视,刻板印象,都是不可取的。每个人一辈子碰到的能有交集的人有多少呢?你碰到的不好的人,可能是个例的性格或者素质有问题的人,但是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很善良的,只要你不要自己往奇奇怪怪的地方跑,大部分人都不会吝啬对陌生人的善意。

所以说,您不要对上海人会不会有地域歧视这个问题忧心,你就是去念书的,就是不在上海,也有几率碰到奇葩,上海是个很好的地方,但就像每一个城市一样,也有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如果你觉得在上海的学校对于你的未来有益处,那就不要犹豫。还有一点就是,我个人是相信,当代学生的素质在一步步的提高,地域的差异也越来越小,尤其是在大学这种比较单纯的环境下,这些刻板印象会越来越少的。

——————题外话——————

对于这个问题下面,对于安徽人的地图炮,我想说的是,我作为一个安徽合肥人,我从来没有碰到打架斗殴的人,在学校里都没有过。出国读书之后碰到的天南地北的人,或许有性格三观的不合,但是都没有恶毒到需要我对他/她的家乡地图炮的人。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我们年轻一辈也在努力改变这些对安徽的刻板印象,但是您不能以您的个案经历,来攻讦所有的安徽人民。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吧,我天天在家抱怨我妈妈这里不好,那里事情多,但是在外面,无论如何我是要维护我母亲的,我知道她性格有缺陷,你可以提意见,但是不可以攻击她。于安徽的地图炮,尤其是在异地生活的安徽人,您的地域歧视就像是在我的攻击我的母亲一样。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任何不同观点,就当听个热闹,也欢迎您交流,但是不接受攻击,谢谢。

2019年7月19日新增:

很多人在评论强调,我碰到的这位服务员一定不是上海人,上海人不会在这种店工作。

由于时间久远,我也不确定这个服务员是不是有上海口音。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就带有职业歧视。

复制我在下面回复:就算不是上海本地人,可是对于来上海旅行的人来说,在上海工作的人,就是代表了上海的印象,就和在国外旅行的中国人一样,没人会在意这个人到底是哪里来的,只会对这个大区域的人印象不好。这就是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具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了,个体案例就会给人带来刻板印象,这是片面的。

我写下三个人,其实是想告诉还很年轻的题主,不要去惧怕陌生的城市和其刻板影响。因为真正造成不良印象和偏见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低素质的人,往白了说,他们在哪里都不招人待见,和在哪里出生长大无关。

辩证地看,我们每天都不快乐么?只是普通的小事不容易记住,而个别的不好经历会让印象特别深刻而已。

以及,谢谢下面很多热心的上海朋友给我的建议,知道很多的旅游小贴士,也知道了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虽然已经去过六七次上海了,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南京路和各种博物馆打转,下一次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去你们推荐的这些地方看看的。

作为一个在广州读大学的上海土著表示,上海人的独立自主优点到了外地碰见了拎不清的外地人可能就会变成'排外'

上海人比较独立,不喜欢麻烦他人,喜欢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打扰到别人。相对的作为喜欢被麻烦的人,当整天被麻烦时,有时就会表现的有些冷漠。少量麻烦可以接受,但多了,对不起不接受这样的拖油瓶,你影响了我的快乐指数,我无法像早期那样一直主动的帮助你。

然而 当你遇到一个室友,整天自己的事情不做好,整天喜欢麻烦别人的时候,你没有'好心',主动帮他收拾,这在他看来你就是小气,歧视他

当某个外地室友说让你和他一起在洗衣机洗衣服来节约水电费,作为一个看到他攒了多日不洗运动后很臭的表示拒绝,他就认为你歧视他,反过来整天找你茬。对你拒绝他的事喋喋不休。

当你和某人一起去吃饭,和他一起选好餐厅后,他依然一个劲的在那里哭穷,你嫌烦了,对他说"你这顿饭最多出50,多的钱为他付的时候",他会认为你歧视他穷

当一个整天忘充热水卡的人在宿舍说‘诶,我热水卡没钱了’,而你作为一个从不忘记充卡且被"借"过多次的人没有主动说“用我的吧”,你便成为了小气。(连续借一周一天一块多,事后又不给钱的借,您如何让我开心的笑着主动。况且热水卡是要跑到特定的机器上充的,一次充的也都不多)

......

等等,诸如此类

或许,在他们眼里只有你变得不独立,不做好自己事情,和他们一样相互麻烦,在这种情况下才是"手足情深",不带歧视。而"上海人"这个标签,在某些方面更加加深了外地盆友们认为上海人会排外的这种现象。

我认为,实际上大部分上海人并不排外,排的是不好的素质和行为。而认为上海人排外,这可能更是一种外地人歧视上海人的表现。

这个没必要洗,明确告诉你这是真的,客观存在的。

而且,我们上海人自己还看不起上海人了。

上只角看不起下只角,下只角看不起棚户区,棚户区看不起乡下人(本地人)。

有问题不可怕,承认它,正视它,认识它,解决它才是正道。

客观的来讲,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你的言行举止不符合其价值观,但他无力也不想去同化你的价值观,只能用所谓的鄙视,看不起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上海市内的鄙视链,从上到下,虽然不绝对,但是客观存在一定的经济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的。越是早年越严重。

不谈个体,从人群总体上来说,更高的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通常会带来相对较高的道德水准。从而自然对鄙视链下游的“不道德”行为无法认同,进而自然形成了鄙视链。放眼全球,人类大同……上海人中的鄙视链只是该情况在市内的一个缩影,所谓上海人看不起“落后地区”也只是一个国内缩影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上海市区内的这条鄙视链已经摇摇欲坠了。年轻世代中(85后)基本看不到。相信随着全国的发展,也会弱化省市之间的鄙视链。

反过来说,鄙视链下游的人们对上游人群中他们看不惯的价值观,也会反鄙视和反排挤不是么。上海人在全国被排挤的也不可谓不厉害,半斤对八两吧。

针对所谓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的情况,还有一个因素,即上海人的地域认同其实是一种文化和规则的认同,而非简单的物理上的地区认同。

相信很多为上海排外这件事说话的外地朋友,本身是认同上海的文化和规则的,所以在上海不会有被看不起和排挤的感觉。

而那些本身不认同上海文化和规则,甚至本来就带着敌意而来的人们,抱歉我们上海人狠起来,对有违上海文化和规则的上海人也是看不起和排挤的,所谓排毒不排外是也……

可以做个最简单的实验。有序排队不插队是上海默认的城市文化和规则。找个随便什么样的外地人正常排队,压根不会有上海人注意你。然而,分别找一个外地人和上海人插队试试?一定会被喷,被鄙视,被排挤。并且你会发现反而那个插队的上海人会更被其他上海人针对。因为他的“明知故犯”对上海文化和规则的破坏更大。

有些因为不熟悉上海文化和规则而无意间被误伤的,那只能表示遗憾了……因为我也确实暂时想不出什么能让你感受好些的办法,只能说请相信我们对事不对人。

上面的姑且算洗白吧,但是!下面还有第二种情况,作为阴暗面没得洗,也不打算洗。

还是从上海市内自己的鄙视链说起。

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喜欢用自己鄙视链上游身份来鄙视和看不起下游人群的,通常自己除了这个“上游身份”以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没错,你不太会看到一个坐拥整套石库门产权的大家闺秀鄙视和看不起任何人。相反,那些几户人家分享一套石库门使用权,只能挤着用公共厨房和厕所,生活空间狭窄的“上只角市民”,正是最喜欢用上只角身份鄙视其他人的主力。

同样,无脑排外最厉害的,也往往是那些被外地人抢占了生活资源和工作机会的,仅存“上海人优越感”的底层和失意人士了。

许多但不是全部刚拿到上海户口的“新上海人”,也恰恰正是鄙视和看不起自己老乡的急先锋……

放眼“自由民主,东方之珠香港”,最看不起大陆人的,是挤廉租屋毕业即失业的失意愤青。

放眼“人类灯塔美利坚”,最反移民的,也恰好是仅存“美利坚公民优越感”的底层失意红脖。

碰到这些鄙视和排外,只能尽量调整心态吧。别和歇斯底里的可怜人计较,真的。同情他们吧。

上海的大学,宿舍里三个本地人,只有我是外地的,我来自浙东地区

担心我听不懂上海话,怕我以为她们歧视我孤立我,

她们三个上海人大学四年没在宿舍说过上海话(大家知道的上海人是很喜欢说自己家方言的)

其实我听得懂啊,上海话还是很好懂的

大学老师上海本地人,给我分析一个概念的时候不小心蹦出了一句方言,立刻给我道歉了(我:老师你不用这么紧张的。。。。)

其实我觉得,现在都是上海人怕别人以为他们地域歧视,都活的蛮辛苦的

有的东西和地域歧视无关,只和素质有关,去了别人的城市,就尊重别人城市的文化,就行了,别人也会来尊重你。

——————

我很少上知乎

所以有的问题统一回复吧————

☆歧视外地人的上海人肯定有,别说上海,我觉得各个地区都会有人歧视外地人的。关键是他们是怎么做的。如果只是不爱和你来往,那没必要放在心上,ta可能觉得和你没话讲而已,比如我一个喜欢二次元的,我和那些追星的就没有共同话题了,那就没话讲了,我也有不爱和ta来往的人,ta要是碰巧是个别的省的,也不能说我歧视那个省嘛。

☆我家境平凡,成绩一般,大学在上海艺术类算是有点名气,但在这个高校满地的地方,并不算什么好学校。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住校(标准的封闭教学军事化管理),大学宿舍是我住过的关系最好的宿舍了,中学小学都有传统的女性纷争,但大学宿舍我们就很好。

☆我小时候,浙江也是要求讲普通话的,再加上我们这一代,接触到的“洋文化”比较多,我和基友们聊天没办法用方言,脑补一下用方言聊《火影忍者》和《全职高手》是什么画面感?我笑了

—————7·15更新—————

关于我是不是编的,嗯,,,我大学的老师确实是这么谦虚的

没有任何老师的架子,不会因为我们是学生就摆脾气

在学术上很认真,你做的不够好他就是会抓着你改了一次又一次,别想跑。

下了课很调皮,我们可以当面直呼他名字,他还会买很酸的那种糖来整我们,他年纪并不年轻啊,标准70后,还鼓励我们多“搞怪”,说只要你玩的有艺术感,在他身上脸上画彩绘都是好的。他还作为示范,展览了他好多大学时期录的视频,实力会玩。他对我们就是完全没有架子,他就是认为艺术必须自由开放。

但是我也遇到过很古板的老师,也是上海本地人,他非常古板,他很反对我前面说的这一位老师的教学观,他就是觉得他太自由奔放了,太浪。但是这位老教授,上课的时候,我们班级里坐不下了,我们教室最初是给30人设计的小课堂,我们专业两个班分一二班,但是后来,整个班60个人都不得不塞进这个教室一起上课,大家挤着坐,教授说了,不管你们怎么挤,坐到讲台桌子上都行,你们不能把过道挡住了,因为过道是给“别人”走路的,你们不能把路占了。其实我到现在都没明白这个别人是谁,因为大家都坐在位置上不会有人走动啊,有人来了我们可以挪一下让开的。

后来,时间长了,看到老教授不管做什么,都会考虑“别人”能不能通过这里,“别人”经过这里方不方便,再看到几年前,那个蹲在地铁门位置的女孩子的事,我好像能明白这位固执的老上海在坚持什么,就是绝对不能让“别人”有障碍感,但是这个别人是谁,我还是不知道。但他还是在坚持着。(我这个不能占过道的典故一说出来估计和我同班的看到都能猜到我是谁了。)

还有我大一的色彩课老师,她是一位80后姐姐,一样本地人,她和我谈起过方言的问题,因为她说听我口音听得出我是哪里人,她说:我其实不赞成外地来的人为了融入上海就去学上海话,因为我觉得,方言是刻在你骨子里的东西,把自己的骨头换掉了,那你还是你伐?当然你如果喜欢上海话那我们很欢迎你学的。///这位姐姐就是觉得,过去讲究说普通话,把孩子们都弄得说不好自己的家乡话了,这等于是没有骨头了。而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虽然我家乡话我自己觉得不是很好听,但是,它总是承载着特殊的意义,牢记熟用家乡话,正确使用普通话~

既然有人说我举的例子不算什么,没关系啊,要么就是你也是一个完全不地域歧视的人,你也是一个很温柔细心的人,所以觉得这个没什么,因为这两个事例是我第一时间想到的,给我感受最强烈的。至于安徽的问题,我真的觉得这不是问题,你做的对,别人真的不会歧视你,因为另外宿舍的安徽女孩子就是和那几个本地女孩子玩的很好啊。日久见人心,身正不怕影子斜,都是年轻人,谁都知道哪里都有讨厌的人,就算上海本地人,我宿舍长还整天和她高中那个她口里的小碧池明撕暗斗,关系还不如和我亲。

不准猜人家的学校!!讨厌!!

摘录《前上海地域笑话一则》:

(感谢资深回复点睛,现修改开头)

-----------

两只拆迁户在奉贤某小区门口的轻轨站相遇了,

甲:侬寺尚嗨拧阀?

乙:唔雅是上海拧!

甲:太好了,我也是!那请问你是市里还郊区的?

乙:我是市里的。

甲:太好了,我也是!那请问你是浦东浦西的?

乙:浦西的。

甲:太好了,我也是!那请问你是哪个区的?

乙:静安的。

甲:太好了!我也是。那请问你是老静安还是闸北的?

乙:老静安。

甲:太好了!我也是。那请问你是哪个街道的?

乙:江宁路街道。

甲:喔唷,太好了!我也是。那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老家住哪条街?

乙:昌化路。

甲飞起一脚把乙踢下轻轨月台,喊到: 七喜!侬格则缸壁洋子!

我是山东人,在上海加上大学算起来有九年了,我经历过很多当地和外地的人和事儿。

先抛结论,上海有看不起外地人的情况。

很少。

基本上分三类。


一,上海本地人。

看不上外地人的上海本地人基本上都是生活在上海最底层的本地人,其生活条件甚至不如外地人,只有一套老破小,等拆迁,除了上海户口之外(这也是唯一可以嘲笑外地人的地方),别无他物,无一技傍身,整天怨天尤人,工资两三千块,好逸恶劳,不思进取,埋怨外地人抢夺上海资源,出了事情,定会辱骂是外地硬盘所为。

另一种就是思想腐朽的老顽固,这种上海土著基本上都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一种独特且不知所谓的优越感,从眼神到举止都透露着瞧不起,特别是对刚入上海的外地人。这种外地人特征是很明显,风尘仆仆的样貌,衣着朴素的打扮,茫然无措的眼神。

他们不但排外,还排内。

除了一些市中心的核心区域如黄浦静安还有以前的老卢湾等,是他们认为的上海,其他的如宝山闵行嘉定都是他们眼中的乡下人,特别是崇明,这就是上海的农村。

这种人基本上也是我上述所说的年轻人的老年版,有一种清朝遗老般的优越感。

我之所以清楚,是因为我就是经历者之一。


二,新上海人。

这种人一般暴发户居多,没什么文化修养,基本上都是十几年前户籍制度不明朗,利用买房或挂靠侥幸落户的。

这种人有一种特有的快手气质,公交车地铁上咋咋呼呼,言谈必上海身份,衣着刻意模精品老上海的儒雅或端庄,却穿出一种四不像的浓浓快手风,画虎不成反类犬。除了“小赤佬”和“港督”“十三点”之外不会其他语言。

这种人瞧不起外地人,有一种我是上海人,你们都是乡巴佬的迷之高贵。

殊不知,自己在十几年前一样是漂泊异乡的外地人,典型的“娶了媳妇忘了娘”。


三,少数外地人

九年来,上海这个地界我基本上摸过一遍。

说起来可笑,往往瞧不起外地人的人最多的,不是以上两种人,而恰恰是外地人本身。

这种人一般也是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往上看不到天,往下落不到地。对生活没奔头,对自己没要求,活一天算一天,过了今儿再想明儿,没规划,没打算,行尸走肉,人形造粪机。

这种人有一种螃蟹心理。

(一群螃蟹放一个筐里,不用盖盖子,因为爬到最上面的会被下面的拽下来)

你稍一努力,他就劝你算了吧,上海不是你待的地方。

你稍一上进,他就用各种“悲惨”的“事实”打击你。

你稍一奋斗,他就拉着你寻欢作乐消磨你。

这种人满眼羡慕着上海人的生活和身份,却不付诸行动,而且还怕和自己一样的外地人成功。

有一种“我们可以一起在底层受苦,但你不能往上爬”的变态心理。

这种人往往是瞧不起外地人最多的那类人。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歧视任何人的,他们懂得尊重,友好,低调,谦逊,为了自己的事业努力钻研拼搏,时间为金,哪有功夫和人嚼舌根,去歧视外地人。

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

强者不缺尊重,只有弱者才时刻显摆自己的身份,哗众取宠,而这恰恰是缺少自信的印证。

强者在合作,底层在撕咬。

这也是为什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道理。

但,

这三种人都是极少数,不足万分之一。

这三种人都是极少数,不足万分之一。

这三种人都是极少数,不足万分之一。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但我们要承认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万不可粉饰太平,误导即将启程来沪的外地人。

绝大部分年轻一代的上海本地人都是非常友好的,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眼界开阔,不固步自封,热情友善,相信以后的上海会消除歧视,就像2010世博会的主题一样,“让城市更美好”。

总的来说,上海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只要你有技术,肯吃苦,有上进心,上海欢迎每一位追求美好生活的异乡人。

上海和兄弟省市相比,确实“排外”

2015年,美籍韩裔女建筑设计师W小姐,在上海搭乘男友的电动自行车出行,遇路口执勤警察查处, W小姐及男友拒不配合执法。脾气暴躁的W小姐掌掴警察右面颈部,致使警察右颊部软组织伤。11月10日,上海静安区法院以妨害公务罪判处W小姐拘役3个月,驱逐出境。

.

.

.

.

2019年4月7日,一名日本男子在上海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执勤交警依据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处理,该男子当场顶撞,交警随即要求其道歉。

.

2018年11月,在上海发生一起啼笑皆非的事情,一名黑人男子在当地某商场偷东西,不料被巡视警方抓到,随后男子竟倒地装死。男子的中国女友,公然阻扰警察执法。事后还怒斥警察称:“他是摩尔人,你们有什么权利抓他”。

.

老外在上海机场扇中国男孩耳光被拘10天

2014年2月6日12时许,一男童(6岁,随家人乘机)在浦东机场1号航站楼托运行李提取大厅处推着手推行李车玩耍,不慎碰到在旁边等待领取行李的中年外籍女子。该女子随即抽打了男童一记耳光。机场公安经调查审理,对故意殴打他人的外籍女子处以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处罚。

.

2018年7月15日,在上海虹桥机场,飞机安检在一名外籍男子的行李中发现了违禁物品,一把刀,随后告知这名外籍朋友这是违禁物品不能携带,但是外籍男子却说为什么不能,僵持之下,安检人员报了警。

警察:我们是上海警察,我们有权力查看你的护照,我们可以讲中文,因为这是中国,但是为了尊重你,我们讲英文。

随后机场工作人员为这名外籍男子提供了中国航空须知相关规定,最后该男子表示歉意,并对工作人员道歉。

我是上海人,但是我爷爷是浙江来沪,我外公是江苏来沪。

可以说大部分上海城里人的上三代都是外地人。

但都是努力奋斗,移民到上海立足,并且融入大城市、把上海当作自己的新家的。

所以放到现在的上海,那些自力更生、努力奋斗的打工族、学习优异的学霸、素质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就是当年我们祖辈的影子,我们不会看不起。


但是如果你敏感自卑,没有融入上海的情商。

工作能力也平庸,身在大城市却没有一颗强大的心。

那你可能会被看不起了。

因为周围优秀的人很多,不光上海人,更多是外来的优秀人才。

大家都很忙,没空照顾你的玻璃心。

融入不了上海,也不知道学几句简单的上海话,就知道找老乡扎堆抱怨。

还有些人为了生存,把在老家那套走后门、办假证等等拿过来破坏上海当地规则。

更有甚者生存不下去而坑蒙拐骗的就更不用说了。

没人有义务看得起弱者和不遵守规则的人,在上海更是如此。



至于上海看不看得起其他城市,我觉得也没有。

第一,说实话发达城市只会关心比自己更发达的城市。

第二,其他城市也发展得不错,有时候也去旅游,也不会去刻意歧视。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强岭商贸
  • 东莞档口
  • 一诺儿书店
  • 淼富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22
  •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