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利润究竟有多高?为什么有人放弃年薪20万的工作去开便利店?
①就是为了自己能做老板。不光是开便利店,很多人都有开个咖啡馆、餐厅、烘培店等各种小店的想法,想想也是,年薪再高,也是给别人打工,开个小店,自己就是老板了。
②本届政府鼓励创业,至于为什么鼓励创业,请自行知乎,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新闻、报纸等天天鼓吹下,有些人的想法就会变成行动。
③最后说下,为什么要选便利店?
因为便利店外表看来,风险低,门槛低,现金牛,又有711、全家成功的例子,再加上离O2O的风口,所以选择便利店创业也很正常。
最后我想说下这个行业的实际情况:
加班辛苦还是要有的,万一赚到钱呢!便利店做了两年了,一直是打工做店长,老板每个月给任务毛利不能低于20点。便利店的毛利大概在22到25之间,食品类20点,百货类可以到25左右,日化类25左右,烟只有10到15,水也在15到20。生鲜不做,损耗太大。声明:虽然我这个回答干货不算多,但自从被随便剽窃后很生气,实在不想再发生这种事。这个回答从来没有授权给任何人或平台转载,以后也不会。如果能看到相似答案那就是抄袭。唯一一次接受的采访是落落的一个杂志,叫啥风尚我也忘了,采访费我也没要,以后也不会再接受采访。
如果大家有其他相关问题今年我会专门请一位店长朋友开一个live,收费会相当低,就当她的辛苦费,尽量满足大家的问题。
————
今天那个便利店店长同学给我发了一个链接
厉害厉害,想不到我也有被剽窃的一天。。。
可以的,一个字几乎都没动。
您转载前能先打个招呼吗,我又不是不同意,私信来问细节的人我百分之八十都会回复,但是何必做这种藏头露尾的事。
这个便利店老板内参又是啥?
捶桌。
补充回答1
这几天放假回家各种事情(其实都是家庭聚餐,所以只能评论偶尔回复一下。不好意思!
首先先声明,我在7-11的时候只做门面这一块,接触的大多是门店店长所能接触的东西,而供货物流,以及售后服务,铺店要点一概不知,所以如果有需要专业的回答,我可以询问从前的同事,力所能及给回复,但是如果我解决不了的,也希望大家能理解。当初写这个答案,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也是非常的荣幸和惶恐!
另外,如果有高人看到这个答案下面的评论中,有自己能解答的问题,还请不吝回复!但是也不要给出错误回答。开一家便利店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梦想,所以有人会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踏入操劳的服务业。所以一个关键信息的错误,可能都会导致别人的失败。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已经是7-11的店长,即将报地区组长培训,她说过,经营一家店,除了各种操蛋无聊的事,但看着它聚集越来越多的人气与财路,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请不理解的人尊重别人的梦想,不要说放弃大好的工作去做便利店就是脑子有病。不是所有人的工作都只是养家糊口,同样也有外人理解不能的诗意。
——————
看了很多人的评论,好像很多人都感觉开家便利店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我先打个预防针: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美好。
上海的7-11背后是统一巨头,所以它掌握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资源。有人质疑我7-11的毛利百分之三十多不可信,我在此做一个初步的解释,以后会找内部人员拍过来相关资料贴上。质疑我很理解,但是笃定的说我在误导我感觉你真的是蛮东之主,对于上海7-11的具体情况都不去做一个调查就那么确定,大兄弟我前段时间做销售,我感觉你适合这一行。
首先,星巴克和上海7-11是有合作的,豆子7-11用的同样是阿拉比卡豆,但是档次有差别,星巴克用的大多是直接进口的,而7-11五月份前用的是安徽宣城的,五月份后用的是上海普陀的,现在什么样的我不知道。但是咖啡机,牛奶,都是一模一样。而产出的咖啡味道差异我这样的木舌头是尝不出来。咖啡的毛利为七成左右,也是上海7-11的主打产品。
另外,上海的外资便利店都是没有售卖烟草许可的,所以毛利能达到百分之三十多一点都不反常,更何况里面东西还普遍比联华超市贵一截。
总结一下,平均36%的毛利从哪来:
1,咖啡领跑。
2,大量的熟食(包子,关东煮,好食大亨)稳定支撑。
3,没有烟草拉后腿。
4,店长根据意识调控每日便当鲜食进货量以防大量报废。
所以,大家看到了,这个毛利率是个体便利店不可能达到的。烟草对于个体便利店来说是比较大的营收来源,而且个体便利店没有7-11这样的背景和资本去做最新鲜的便当服务。
最重要的是,个体便利店在一线城市很难在地理位置上竞争过连锁便利店。
今天先更那么多,过几天浅薄地说一下为什么全家和7-11的每日销售额那么多。
——————原文——————
既然标签里面有7-11,那我就厚着脸皮来回答一下。
我在7-11打过工,也因为本科学历所以是储备干部,第一个星期就接触了一些内部的情况。
以上海这边来看,便利店主要都是以连锁品牌的形式开的,个人店面在市里几乎看不见,我在松江区和嘉定区郊区住过一段时间,个人店面比较多,但是浦东,静安,普陀(我住过的地方)大多都是全家和好德。7-11比较少。
能做到全家和7-11品质的便利店一定不可能是个人店面。我简单的例举一下我在7-11的感受:
1,真正纯粹的服务态度。
2,真正以顾客需求为上的经营理念。
3,非常安全的食品来源与食品质量,关键词,新鲜。
4,绝对干净清洁的店面。
那么,有了这些支撑,有了顾客的认可,它就完全可以达到超越超市和其它个体便利店的利润率(根据提醒此处应为毛利,平常嘴上说惯了所以没有注意过概念问题,净利润是绝不可能达到那么多的。7-11诸如水电费租费门店每日结算的时候是不做的,上报后统一公司处理,所以这方面我很少留意过):
平均36%(每个月都不一样)
而在一些商圈,人口流动量和固定顾客都非常多,每日的营收入可以达到1w-3w(算是比较大的店)。而在我结束打工时开了一家店,每日营收入达到了3w-5w。
乘以利率可以想象。
上海7-11的代理隶属于台湾统一集团下面的统一超商。这个新来的高管比较傻逼的一点就是,他给店长每月奖金定了8k的上限。也就是说无论你给公司创造了多少利润,累的要死以后你能拿到的奖金就只有8k,而基本工资是4k2。
1w2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数字,早知道大店的店长要忙要思考很多事,而如果你恰巧又有个能力一般值班经理,而且碰上了公司招在校实习生,那真是每天一肚子牢骚事。
而且统一集团是个臃肿,办事效率并不高的企业,统一超商的后勤部门更是让店长们私下诟病,所以7-11有些对于店员的便利程度是不如全家的,甚至是不友好。比如付款方式,到现在7-11还没有把电子付款做的很便利。
但是在这里你确实能真正接触到一个成熟便利店管理系统,有人教,有人帮,我感觉如果想开店的话,这里可以教你很多。
另外便利店并不是美好的就职方向,地段,服务,产品都决定了你的客流量。7-11来上海已经四五年了吧,直到现在还没能达到真正的较大数额的盈利,甚至亏损。而它主打的产品相比全家却又很大的优势——咖啡。
7-11的咖啡机和咖啡原料都与星巴克一样,只有阿拉比卡豆有较微的差别。我过去在虹泉街的7-11打工,那里的韩国人对7-11的咖啡尤为钟爱,味道好,便宜。
而咖啡的毛利率在70%,就这样,7-11仍然没能竞争过全家,除了全家当时的大面积铺店进行针对的策略,这就是顾客对一个品牌的认可程度问题。(全家整体服务态度是比不上7-11的,我从没听过抱怨7-11的服务态度问题)
个人开便利店的话,想引起一个效应,去盈利,是很难的。入行需谨慎。二线城市反而不如开个饭店。
加盟别人的话,心里又不自在。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私信,我对答案继续拓展。
一个朋友问,哪些服务对于顾客更有吸引力?
我说说我的看法。
便利店和其它服务业不太相同的就是,它讲究的是高效。
超市提供最丰富的商品,并且每一类都有很多品牌,让顾客货比三家,并尽量所有需求都满足。但是顾客一逛就是好久。
但是便利店不一样,便利店店面小,提供的商品有限,而且最重要的是提供“便利”这一点。所以它的商品是很灵活的。
我们先从商品的角度来说。
如果一个便利店开在了小区内,那它主供的商品应该是什么?
零食,饮料啤酒,生活用品。甚至应该进一点五金商品。
为什么呢,因为顾客有需求,所以我们有供应。当你下班回家,特别想喝一罐啤酒,楼下正好有个便利店,于是顺路就买了。如果没有这个便利店,那么你就要绕个圈子,去小区外面买。而拎着啤酒又重,还要多走一段路,所以,我们供应的商品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方便了顾客,这就是我们的服务。
那如果是在写字楼的商圈呢?
那就供应面包,便当,关东煮,现磨咖啡,以及一些文具。
早上不太精神,想喝咖啡,但是星巴克又不太近,公司下面有个便利店,正好供应咖啡,那就顺路去一趟吧。
如果能让顾客说出,真的好方便啊,这样的话,说明商品方面的服务就做到位了。
我举一个在我待过的店发生的案例。
我们店在一个双语幼儿园附近,在五六月份的时候开始报名,我们店长就提前预定了大量的便当,面包(7-11的便当面包保质期相当短,所以每天都要定),饮料(这是因为仓库不大,避免卖断货)以及炸品关东煮食材。
至于原因就很明了了,因为那个幼儿园口碑很好,所以来排队报名的家长会非常之多,而旁边有没有什么快餐店,所以7-11的作用就出现了。那一天,从店长的角度看,便当面包方便面销量非常高,营业额达到了三万。而从顾客的角度,中午晚上不用饿肚子,真是太好了!
这就是商品方面的服务。
另外,天气阴晴导致客流量大小,就提前准备好一些鲜食的订货量,避免供应不足或者商品浪费。下雨之前就多订一些雨伞,摆在门口,挖掘客户的需求。把香肠卤蛋和桶面摆在一起,把常温啤酒和坚果类零食摆在一起,都是商品当年的服务。
除了将商品的便利做到极致,还有消费的便利:提供多家电子支付的途径,用最优秀的收银员做最快速的结账,只要客户有钱,就让他能买到商品。
另外店内伙伴的服务态度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海底捞能做的那么好,就因为他主要就是卖服务。7-11的服务就是向它看齐的,但是全家就稍微次一点。进门的话术问候,收银的话术提醒,始终微笑面对顾客,耐心解决顾客的问题,都是让顾客感觉宾至如归的要点。
另外,店内装潢也是非常重要的服务环节,便利店的装潢要与周边环境联系在一起,不能有突兀感。不能周边是很高大上的地段,结果你装的很普通,流了俗。但明亮简洁是必要的。
另外,对熟客的私人定制服务也是所有服务业看重的地方,比如熟悉一个顾客习惯什么口味的咖啡,要不要糖,要多少牛奶,当这个顾客登门拜访就立即能为他做好。让顾客有归属感,并持续上门消费。
只能想那么多,希望能有帮助。抛开房租人工谈毛利和营业额就是耍流氓,便利店不可否认毛利相当高,消费者价格敏感低,全国便利店最发达的莫过于上海,上海发展最好的莫过于全家便利店,全家每周专门有个加盟培训会,可以网上报名参加,去听听就知道了。
另外,全家利润贡献最大的是盒饭,大家想想原因个人目标不同,自己做老板自由点,可能钱没上班多。工资越高压力越大,付出越多,不要仅仅盯着钱看。职场20W已经达到一个平台了,要提高并不是很简单的事,对于有的人来说,可能已经达到天花板了。当你发现努力已经很困难了,或者收获甚微,或者厌倦了,换一种方式从头再来可能更好。我这个人呀,就是受不了刺激。既然你都放话了,那咱就来辩辩。
@银炭 @九日水寿
事情是这样的..
你说我没调查过,是“笃定的去说”,我是很不服的。
我好歹前后5年就职于两家连锁零售行业,咱谦虚点,好赖也算个中层吧。。
知乎上不都流行上数据么。咱也别BB那么多。直接上图呗、反正整天都对着这些玩意,上点数据图还不是随随便便。请允许我打个码。
旗下某店9月份的数据。
下面是详细分类
你会说,哎呀你们毛利怎么这么低。别急亲,因为我们经营生鲜丫!
该系统核算生鲜联营柜的成本=销售额的。咱们把他筛选出去重新计算就行了。
这里我就不算了,根据经验能提高毛利点5%左右。
周边的便利店什么711,全家。没事咱都组团去市调的。单品也就比咱高5%-10%嘛!
所以呢。
随便说别人没调查过、随便说别人没教养的人很有教养么? @银炭便利店如果房租合适,人流有保证,还是可以开的,便利店的利润率还是蛮高的,像夏天的饮料、冷饮的利润高的可以达到50%,平均也在30%左右。
我一个朋友在一个小区的门面房开了一家便利店,他姐姐帮他看店,他父亲有时间也会帮忙,他在报社上班,靠上半年淡季大量屯酒,下半年卖等策略,一楼2间门面,二楼2间做仓库,一年在20多万的净收益。去年房租到期,房东看他赚钱,要求从5年前签订合同的每月4000涨到现在每月1.2万,最后他运气好,隔壁2间门面房东自己开饭店开倒闭了,心灰意冷要出售商铺,他果断买下,直接迁移到隔壁去了。现在快一年了,他原来租的那2间门面还空置的在,如果不是隔壁正好有空置门面出售,他可能不得不每年多花10万元房租。
所以开便利店,人流最重要,房租也很重要。
我也在一个排名稍后的二线城市,如果年薪20万,真的没有必要开便利店,虽然开一家便利店不会很辛苦,但是也很枯燥无味的,要想赚大钱也很难。
首先感谢 @银炭 和 @唐三藏 提供的数据。
我不是商超/零售出身。只不过做了数年营运,自己经营几个店铺,会看懂一点报表而已。
题主问的是利润有多高,值不值得放弃20W年薪去做。
我们做个简单的分析。
先把各项目都和大家解释一下,避免有一些小白不大懂。
营业额:俗称流水,指的是每日收入
进货成本:就是进货价
进货成本%:就是依据 @银炭提供的毛利数据来计算依据的
毛利:=营业额-进货成本
人工:=平均薪资*人数
社保:=平均薪资*人数*32.5%(养老20%,医疗10%,失业1%,生育1%,工伤0.5%)不包括住房公积金,如果计算住房公积金需要额外支付工资额度的12%
房屋保险:包括因包括火灾、盗抢等意外损失,依据保额不同费用不同。
房租:北上广一般便利店大小的月租金如果不是豪华地段,2W元/月,不算物业费。在这里高营业额地段按照15000计算,低营业额地段按照10000元/月计算。
水费:6-8元/吨、一个月按照500元预估。
电费:一般照明和保温箱冰柜等设备,电费一般4000-6000左右。还要看季节以及繁闲时段。
维修费:包括更换灯泡、货架、空调、排风、装修、设备故障、增加工具等等。
物料费用:包括垃圾袋、清洁剂、消毒剂、抹布、墩布及墩布车等清洁用品。
产品损耗:包括产品过期、包装损坏、员工偷吃等等。
促销:做一些促销活动,打折、赠送等
外部服务费:主要指做消杀费用。(鼠患蟑螂都是要定期消除的)此外包括外墙清洁等费用。
税费:以前是营业税大概5%左右,现在改为增值税了,可以做增值税抵扣,这样较低税费,我按照3%来计算。
杂费:过节送礼,员工聚餐,杂七杂八的费用
办公用品:纸、笔、本等办公用品。
刷卡手续费:银联收取,按照0.45%计算
加盟抽成:从7-11公开渠道查得,按照最低毛利抽成金额38%计算。
最终利润:等于营业额—进货成本=毛利—综合费用=净利润。
————————————————————————————————————————
下面的部分是数据分析部分
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个是日营业10000,月营业额30W计算。
这样的店铺在7-11里面应该是中等或者中等略微偏下的情况。
员工人数为6人,这样员工数量应该不够,需要老板您和家人2人共同来打理。
平均薪资3500,这个价格在一线城市后面还应该加上括弧包吃包住。二线城市应该绰绰有余了。
按照36%的毛利来计算的话,月最终的利润应该是10000元左右。
详见下图1:
第二种情况是月营业额60W,日营业额2W,应该在7-11里面算比较好的店铺了。
员工人数为12人,这个人数应该比较够用,不需要老板您亲自收银理货了。
最终月利润为3W+。看起来还比较可观。
——————————————————————————————————————————
以上这些部分,只是作为营运部分的费用收支表,一般初始投资额还需要30W左右。
这些前提下是毛利率在36%,如果低于30%,大家可以计算一下最终的利润大概有多少。
当然,所有的这些都是理论相关,实际上人工可以不上社保,可以克扣工资,可以减少人数。
可以不上保险,可以少用水,电可能能少一点就是不开灯的状态,减少维修费和物料费,抓员工偷吃,不做促销,不杀蟑螂,偷税漏税,过节不送礼,也不买什么办公用品,不做员工活动等等。
还是可以赚更多的钱的。
以上这些就是开个便利店大概能赚多少的情况分析,数据很多都是预估,和实际都会有所偏差,不要太计较三毛两毛的差别。
————————————————————————————————————————
至于要不要放弃20W年薪去创业,自己经营一家便利店。
其实我很想说,如果没有极其强大的内心,耐得住、赔得起。不要做。
零售餐饮都是勤行,会占用你大量的精力,你不再有节假日、周末。
而且没有人会理解你到底经历了什么。所有人都会觉得你自己干啦,大老板啦,一定赚大钱了等等。没有人会理解会在意你背后付出的所有的心血。
当然,自己创业还是有快乐的时候的。不过真的很少。更多的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而已。
以上。
谢谢。
便利店的利润其实很微薄 基本靠走量烟酒类 日化类利润相对食品类高
不过现在供货渠道基本成熟了 都能够配送入仓
那主要就是上架铺货打价销售环节了
如果你的经营结构是零售为主 少量批发
最大的成本是租金和人力
最关键考察的kpi是人流量
楼主假设的普通二线城市 普通规模 普通地段
只要兢兢业业在岗位上奉献
服务意识强 服务态度好 诚信经营培养回头客源
20w年薪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年轻人辞职去做便利店 那就更要想清楚
一来是传统行业 没什么技术含量
肯吃苦有人带是个人就能做上手 不如趁年轻多去探索门槛更高的行业
二来便利店虽是刚需 但不善经营大有亏损可能 一上来就三两天关门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店的就算了吧
准点打卡开关门是一家成功便利店的基本修养 以为辞职了就能摆脱剥削压榨更自由的生活 那就只会更惨
刚开始就只想做老板各种偷懒请人不愿意站岗的 那就很可能工资都开不出来
一直觉得便利店的经营看似不起眼
其实是有很多哲学的
稻田和夫有句话很合适便利店的经营者
“坚持愚直地 认真地 诚实地工作”
ps:如果真的放弃给别人打工 最好是自己买个门面233333钱不够 拿租金去还贷款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个人觉得普通二线城市不足以复制7-11这样的便利店。第一,生活节奏没有北上广快,大家的理念不一样,相对的用金钱换时间的事大多数人不会干。第二,人均收入,消费能力。第三,单店作战,没有熟食,便当供应链。一点浅见,个人也在琢磨便利店,我的城市还不如你的城市
最近便利店又火了。主要是线上的用户成本已经越来越大,很多资本层面也在说趋势是线下。创业层面就跟着风跑。然后便利店就火了。
然后马云和刘强东都在强力的推线下迷你实体店,来拓展自己在线下获取用户的能力。
我觉得未来实体这块肯定是电商的延伸竞争战场。包括庄辰超的新创业项目也是便利店,但他那种不计成本的强推方式,估计会浪费很多的钱。
另外我觉得一套很好的便利店系统应该能帮助店主省掉很多成本,比如上面回答中说到的“占大头”的人力成本,现在第三方、第四方支付都很成熟了,用户拿到商品直接扫码支付是完全OK的,所以收银啊、整理货物啊这些问题,都有可能通过系统或软件来解决。
如果你对便利店收银系统、第四方支付系统有需求的,可以联系我,我这边有一些现成的解决方案。
也希望回家创业的兄弟们能创业成功,活的幸福。
国内便利店行业前6公司工作5年,经历店员店长区域经理以及后台岗位,便利店盈利主要因素是客流量也就是位置,我公司5000多号人,18年最好的时候也就盈利几千万,大部分还是靠供应商的商费。
嗯,我就是你说的那种人。 原本20W+年薪,普通省会城市。小区门口,70平。
严格来说,算不上放弃,正值离职回老家休息休息。看到了有人转让便利店,想着谋个生计的同时看看能不能顺顺便利店的风口。
到目前快两年了,有时候自己也会想想得失。
得:
1、店面盈利情况还算可以,除去所有开支(含人工、资金计息)纯利淡季2W+/月,旺季3W+/月。
2、从最终端角度了解了便利店这个行业的一些信息;
3、这份收入目前不用占用我很多时间,日均3个小时吧。
失:
1、一开始很苦逼,前期接手自己亲自在店经营的时候;
2、因为前期太忙,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断绝”了和原有圈子的交往互动,很多可能的机会失去;
3、原有的职业道路中断。
目前: 经营3家店,2家盈利,1家亏损。刚刚在一个无人便利店项目任职。年薪40W。看起来似乎我是值了。但如果有人问我意见是否可以放弃年薪20W去开便利店,我还是会给出反对意见。
1、我的店有很大运气成分,第一家接手的店盈利状况在同行中算是“精品店”了。很多店都是“鸡肋”状态,选址太难了。可以说如果计算人力、资金投入利息,可能超过一半的店都得是亏损。如果硬要给个预估数字,我觉得月纯利1W算中等偏上水平了。同时,自己开店变数太多,盈利是目前,风险却一直存在。
2、我现有的工作也是很不稳定,且需要老家、深圳两地跑的,从钱上边来讲实际到手还不如我开家好店,只是想自己能积累更多行业经验。这种跟风口的项目,我心里有数,随时可能做不下去。即便做下去了,可能我这种并不是很专很职业的人(看上的是我有互联网从业+亲身开便利店经验)也就是为项目开个头出点力。
3、我当时并不是放弃,只是在一个空闲期的选择。对于我而言,如果当时继续在互联网行业里做,说不准职业生涯也会有其机会,所以多少会有机会成本损失。
我想,LZ所说的那种人,要么是佛系随缘的性格(我就是恰好看到了自家小区别人店转让),要么是想蹭蹭所谓新零售风口(在新零售还没提出来的时候,我就在圈子里听到了便利店要火的传闻),要么是盘算着开个连锁创个品牌出来(我也有这想法),以上都不是的话剩下的只能是脑袋抽风了。
那天杭州太阳快晒化了马路,热得能把胖子蒸出油,我突然接到老夏的电话:言午,出来喝个酒。许久不见我自以为会是一阵尴尬的寒暄,没想到果然还是男人间的对话最走心。
老夏这么些年在一直在全X当店长,不同城市的都干过,用他们内部的话说,老夏也算得上是个中层干部。
感觉这些年他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我干脆单刀直入:听说你们利润挺高的,能高到啥地步?
听完这问题他呵呵一笑叫我猜猜看什么单品毛利最大,我估摸着至少得是个复购率高的东西,还时不时就有需求的,随口说了个:饮料吧。老夏:饮料有玄学,我以后再跟你慢慢吹,接着抽一口烟说:是现做的冰淇淋。我给你说个大概的原料成本吧——用稍微好点儿的粉一百块的料做八十个没问题——现在人呐口感要求越来越严苛,原料用太差也怕砸了连锁的牌子不是?单价卖个十块八块的,人也不会嫌贵,何况全X的东西卖得是算贵。
“还有咖啡,咖啡的盈利原理跟现做冰淇淋一样的,咖啡豆的质量都很一般,我说星巴克的豆子质量也很一般嘛,都是快销产品,不现磨了就跟便利店员帮你泡了杯雀巢速溶2+1没什么区别”
”关东煮的的利润也高,只要卖得快的利润都可以,你想想,火车站啊地铁站的,人扎堆儿的地方,一天得卖多少这种东西,特别是你再有座位,卖得就更多啦,只要人在店里就一定想买点东西。客人保不齐还嫌你哈烧机的东西半天熟不了呢,为啥,卖的快啊!像烟啊酒什么的,都是按点说返利,这些不一样,利润都是翻了倍的……”
“豆浆也暴利,但是单价低,一包豆子一块钱,打4-6杯,一杯三块”
我又接着问:有人说你们很少做生鲜,是吗
“那当然了,但是一个便利店人想要来吃个便当你总得有吧?基础服务保证了就没多的投放了,虽然我们有专门的食物冷链,但是生鲜投放量大了损耗的确太多。你不损耗吧又不行,像原来有个转给私人老板做的KXC,不按原来加盟店的要求每天卖不完的都丢掉,坏了多少口碑,人家牌子可能还好,你这个店是妥妥要关了。”
“其他的咱们下次再聊,我觉着你完全可以写个便利店系列,我就是你的忠实粉丝,不过真的得下次了,我老婆催我回家了”
便利店利润从来不高,你以为那些开在繁华CBD,每天早上、中午人多得排队的711、罗森真的能赚到钱吗?
其实很难。
便利店的毛利润率通常只有20%-35%,这是品牌便利店,一个人单干的那种可能更低。
我们有一位粉丝留言,干了十年便利店,综合毛利率15-20%,销售额每月10万,早上7点开到晚上9点。很累,算下了收入真的不多,毛收入才一两万,除去其他开支,哪还有多少钱。
为什么会这样?
15-20%的毛利润其实非常低,随便找一个行业,服装、餐饮,哪个不是秒杀便利店。
711算是做得最好的便利店吧,国内所有做零售的都会向711学习,他们的情况怎么样呢?
目前,7-11在全球的门店数已经60000多家!2016年他们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人民币的利润,人均创造利润接近120万元人民币,比肩阿里巴巴。
在日本,人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7-11。人们可以在这里买生活用品、吃饭、买衬衫、机票、电影票、游乐园的门票;还有免费电话翻译服务,老年人服务;收发快递、物品寄存、代缴个人所得税和年金保险等费用、洗衣服务……
可以说,7-11真的做到了便利。
但在中国,目前,7-11有7000多家门店中,但台湾地区就占到了5000多家,内地的门店只有2000多家!
从开店数量来看,7-11在国内发展得并不好。
2011年,7-11雄心壮志进成都,计划5年开250家店。结果只开到100家就开不下去了,亏损太严重,现在只剩下60家左右。
为什么在日本、台湾疯狂开店的7-11到中国后就画风突变了呢?蛋解创业分析有三个原因:
1、中国的房租和人员成本过高
7-11真正赚钱的店铺都在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区,但这里竞争很激烈,商铺极贵,占开店成本30%以上。人工成本是几乎所有公司最多支出之一。以北京为例,便利店员工基本工资5000左右,还要加上社保、公积金、税。而便利店24小时营业,员工不会少。人工成本一般会占到总成本20%以上。
两项加起来,房租+人工成本已经在50%以上。
2、中国低端市场庞大,7-11并没太多优势
中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三四线城市,这里的人属于价格敏感型消费者。7-11这种高端便利店干不过600万夫妻店(小卖部)。举个例子,同样一包辣条,夫妻店不知名品牌只卖5毛,7-11的一包卫龙辣条卖4块。5毛的会非常畅销,4块的只能挂在那里等着过期。
3、本土品牌的竞争和政商关系的劣势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政商关系也是制约便利店发展的一个因素。很多城市当地的商超都有很强的政府背景,加上本地保护和政策支持,对于外地品牌进驻形成阻力。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开便利店一年赚个10W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更多就很困难,毛利率卡在那里,你怎么都提高不了。而且很累,很多打工一年都不止10W。
其实不光在中国,日本有些711的店也很辛苦。
日本有一名店长叫松本,他加盟711已经有7年了。去年4月,在店里打工的4名大四学生要毕业,辞职不干了。
一下少了4名员工的松本不得不和妻子两人扛下来。更不幸的是,去年5月,妻子因为癌症去世,直到去世前还一直在忙着帮丈夫打理店铺。
繁重的工作全部压在松本一个人身上,员工又很难招得到,他从早上8点顾店到晚上8点,10点开始打工生不来的话,自己就要在已经工作了12个小时后继续顶上夜班。
有时候从早上5点一直要站到深夜2点,连续在店里工作21个小时。
换作年轻人都扛不住这样的工作强度,更别说是57岁的松本。松本以这样的状态工作了8个月,8个月里他只休息了3天。
可想而知,心力交瘁。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不知道哪天就倒下,死于过劳了”。
做为一个便利店店主,来讨论先奉上经营数据
店址:江苏长三角江北的县级市(已改区)
位置:市中心开放型商业住宅集合的小区,门口是条河,河边是停车场
营业面积:97平米
房租:9万
工资:每月7000元左右
水电:每月平均1600元
店员:四名 晚班一个(9小时),白班一个(9小时),老婆,我
营业时间:24小时
竞争对手三个:一个180米,一个260米,距离210米有个大型商场的连锁超市(好像没什么竞争冲突)
2016年结婚,和老婆到市区来开便利店,零经验,选址是我选的,2016年6月7日开业
店铺毛坯房,装修花了20多天,搞了个自动感应门,收银设备是思讯的,一个开放式风幕柜是阿里买的,一个封闭式冷藏柜是网上找到买的,货架和收银台都是本地采购的,还买了蒸包机,豆浆机,关东煮机,后来都淘汰了,蒸包机因为挣不够电费,豆浆机因为太繁琐喝豆浆也没几个人,关东煮是因为找不到好原材料,口味一直不行,也烦,现在热食稳定供应的就是自己用电饭锅煮的茶叶蛋,一天卖一锅吧,还有入秋后搞的烤肠机。
才开店找的收银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一方面我们自己没经验,上班时间安排不合理,另方面进货也不稳定,导致货今天多明天少,店员也累,我们自己也累,有时候没店员自己上夜班,累得睡得死猪似的,买东西的顾客硬是给推醒了才知道。
开店前期还被骗过,大半夜,人精神状态也不好,两个人骑着一辆摩托,一个外面接应,一个进来假装买东西,先是买个小东西给个100的真钱,给他找零时又称自己有零钱,再把100还给他,然后又称零钱不够,还是给你100吧,这个时候100已经换成假的了,而我们没注意,第二次收100的时候没过收银机,结果就迷迷糊糊被忽悠了,虽然报了警,也没有下文,之后有陆续有人来店里面故伎重演N回都没有上当,所以,每张收到的100元50元,不管几次,进收银机前必须要过一趟验钞机。
还有一次是店里收货,收银员在店里,我不在的时候来货了她们收,然后结货款,那次是来了个批发南孚电池的,收了四盒,结账400元给他,交班的时候对账收银员说今天来了400块的电池,我一听不对劲,电池我是拿的零售通的货,不可能有其他人送,于是出去一看,都是假电池,防伪标识刮不开,电池也是没有任何电的,报警后也没有下文,也没有追究店员自己认倒霉了,后来就没再让店员结过货款,我不在就只签字验收,等我在店再结账
才开店根据我们计算,一天差不多水电房租工资加起来支出要500元,毛利润当时按照20%算,要做2500块才能保本,好在开店3个月后突破了3000,终于晚上能睡着了
店里商品开始从本地进货,开店后陆续会有业务员上门来推销,加上阿里进的一些进口零食
才开始也不懂哪些该进哪些不该进,结果导致不少零食无人问津最后过期,只好扔掉,因为死要面子怕人笑,晚上偷偷打包起来开车扔到垃圾站去,或者一些吃着还行的分给亲戚吃了
为了让店卖的品种丰富一些,新奇一些,本地供应商又没有,我甚至从淘宝买过来卖,还从天猫超市拿过本地没有的,回来几乎不挣钱在卖,就为吸引顾客
后来阿里搞了个零售通,目前在稳定拿他们的货,虽然稍贵,但是包装好,日期好,赶上活动甚至比本地还便宜,这个就不多说了,开店的应该懂,说多了有打广告的嫌疑
然后又从京东掌柜宝拿货,根据分析,目前零售通和掌柜宝都在拿
目前还每周两趟驱车去100公里外的食品批发市场,一趟进6000多元的货,主要以网红食品进口食品等价格贵的利润大的商品为主,毛利能够达到30%的,不然不够车费的,因为仓库小啊,稍微屯点货里面就没空间了,也怕过期,进的货基本都是以货架铺满为准的,仓库里面主要存货是矿泉水,饮料,还有方便面,都是走得快的,几乎两三天就能卖完再补货的,都是本地供应商在供应
店铺开久了,附近居民也熟了,就有很多居民上班时间不方便让把快递送到我们店里代收的,后来快递太多了,就专门腾了块地方,搞了个仓储货架专门给他们收,因为也占了不少空间,开始我们是向快递小哥收2毛一件的费用,几个快递公司的都挺乐意的,后来有快递小哥从中作梗,为了省2毛钱跟收件人讲我们要收费不肯放,让收件人自己回来拿,后来嘛,客人拿快递小哥没办法,来跟我们讲情,我们一想算了,2毛钱也发不了财,还让顾客心生不满,毕竟上帝嘛,索性不收了,爱放多少放多少吧,但是我们只收不负责保存看护,目前还没有出现快递被冒领的情况,到了晚上顾客来拿快递,一般也顺便买点东西,其实利润比那2毛多多了不是吗?
上图是今年烟草销售情况,一年卖的烟几乎可以把房租抵消掉了,根据我们自己的烟草证级别,每次几乎订满烟,一年订单在50万左右,差不多根据订单这半年已经接近50万,那么其他烟哪里来的呢,都是我去本地乡下一个卖烟草证的老邻居那边拿的,他的烟草几乎都给我,以至于他的级别比我还高,25档了,而他的小店一天营业额不到200块,自己留几条就行,就是在家混混日子玩的
今年春节之前因为烟草量太大,我从他那边拿的香烟存了120多条,还没来得及卖掉,都放在店里面,结果年初被烟草公司抄了,因为销售不在自己证上的香烟,罚款了近2000块钱,烟还领了回来,自己烟草证从22档降到17档,冻结级别3个月,通过拼命订烟,解冻后这才升到19档,惨那,一直想不通,我去邻居那边拿的烟也是本地烟啊,没有假烟,没有异地烟,都没有出我们区,都是一个公司发下来的,肥水也没流了外人田,烟草公司这么矫情干什么呢
有了痛苦的经验教训,我现在从乡下拿来的烟都是拆开卖的,查不到谁的,自己的烟留着成条卖,收来的烟卖光了才拆自己的。
开店3年了,目前稳定营业额在平均每天7000元以上,按照这个计算,一年营业额是250万,毛利润22%,就是56万,减去房租9万,收银员工资8.4万,水电2万,车费2万,其他杂七杂八的,一年支出22万左右,剩余35万左右吧,当然这只是数据,只是参考,并不等于我一年能挣35万
理想还要有,野心也要有,危机感更是要有的,我们是本区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现在已经好几家了,而且有连锁型的,比我们装修好服务好,货更全,管理更加完善,不过距离我店还远,虽然生意影响不大,但是总感觉不稳妥,附近又有新的楼盘和商业区建起来,难保会出现一个实力强的对手出来,所以我下一步就是再找门面,在附近新商业区开新店,提前把好位置占了,然后申请到烟草证,本地烟草证申请的门槛就是50米不允许有第二个证,所以我们占据了最好的位置后,50米内不会出现第二家便利店,即使出现了,没有烟草证的便利店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
我目前的店管理其实挺混乱的,库存不到位,仓库就在店里面,自己也就以店为家,本地送来的货有时候这个不全,哪个晚到的,如果天天做库存,恐怕没有时间干别的事情了,所以只把贵重的香烟做了库存,其他商品都靠抽查,比如某件货我一个星期前是几件,一个星期后根据进货量和销售量对比,是否吻合,目前问题不大,但是不敢说损失没有
如果能有机会开分店,根据这三年的经验,就是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了,我会分以下几步:
一,设店长制,全权管理,负责店员的上班时间,商品库存报货等等
二,设立仓库,囤货,开启仓储配送
三,正式营业前把货摆好,做好原始库存,以保证库存的准确和数据的实时更新
四,全新装修全新设备,加强员工的管理和激励(比如洗脑)
五,模式打开后,再以同样模式复制,开新店
当然了,想法是好的,剩下就是找到绝佳的店铺位置,靠谱的员工,稳定的资金来源
但我还是那句话,实践是真理,强于一切纸上谈兵
另外:涉及太多数据了,怕竞争对手看到,匿名了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别信他们忽悠,一个年薪20万以上且工作合法体面的人基本不会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开便利店的,如果他真这么做了,最大的可能是这份年收入是不稳定的,他本人对这份工作的未来也不看好。
也不要听本题下一些高赞答案的劝说,我不否认有的便利店毛利可观、干好了流水不少。但是,便利店并不是一个高门槛的行当,只要有钱都可以进入。今天你找一个人流量大的好门面,开了一家貌似不错的小店,第二年你的店周围可能就会增两三家同样的小店。
这时候你想退出也难了,前期房租、装修都是中长期投入,不干就会亏本,继续干又看不到希望,这时才是进退两难。
未来相当一段长的时间便利店当然还有生存空间的,CBD商场开的越来越大,如果你只是想买瓶水在里面走二里路都不一定能找对地方;人力成本越来越贵,为了瓶水让人送货上门运费比水价还高。
便利店的优势还是明显的,但这并不等于随便什么人都能开一家。从日本和国内一线城市的经验看(日本全国好像只有三家连锁便利店品牌),便利店最终还是要走连锁这条路,只有连锁才能打造品牌,有了品牌才能让顾客放心的来购物;连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和采购成本,才能和同行展开竞争,很多便利店没有加盟连锁还能一直开下去的,都是自家的门面,老板压力不大才干的。
所以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最好不要轻易入坑。
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猫大叔的财会窝!我会尽量回复来自公众号的问题。
谢邀
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看了都会好奇点进来。
我在自己创业之前是IT行业的产品经理,月薪也是2万多点,一年年薪折合起来30万不到,应该也属于你说的这个范畴吧,而现在我也自己出来创业了。
年薪20多万,多吗?
多啊,吃喝不愁,在一线城市,供车供房是够了啊,还能偶尔出去自驾游,偶尔下下馆子吃好的,享受白领的小资生活。那是基于你还单身的时候!
多吗?
多个P!
那点钱,结婚,生孩子,教育根本就远远不够!丈母娘看到你年薪才20多万,还不一定会把女儿嫁给你!即使你结了婚,那孩子出生后,每年的天价教育费想怎么来?谁不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双语教学,各类艺术培训课程?老婆想买个名牌包包,还要犹豫几个月,你有没有一种对她不住的愧疚感?
所以,20多万够吗?50多万都不够!
当然,有的人没有什么斗志,也追求安稳的生活,有吃有穿那就足矣。我也不评价什么,人对生活的追求本身就没有对错可言。
为什么要创业呢?有很多人的骨子里就是有一颗不甘的心,自己创业创造价值才有无限可能。买豪车?买别墅?世界游?财富自由?
谁不想呢?为什么别人可以有,而我不能有?
那我要怎么样才能有?靠继续努力工作升职加薪?领工资并不是赚钱,仅仅是出卖劳动力和时间换来的金钱。那样致富是不可能致富的,这辈子也不可能致富的。
而创业则可有这个机会!我并不鼓吹任何人都去创业,因为有的人根本就不适合创业。
但是,如果想要翻身,唯一的可能就是创业!(什么?你跟我说买?)
无论年薪10万,还是100万!你就只是个打工的!被压榨劳动力的而已。
但,创业是有条件的。
创业最需要的是:
1.创业要有高度的自律能力
2.要对自己所创行业充满激情
3.要有坚强的毅力
4.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5.要有不断学习的欲望
你看到了上述的几点,我唯一没有说就是资金。很多人认为创业很依赖资金,自己没资金说不敢创业。实际上,资金是最不重要的一项。
以上说的是能力或资源,那么现在创业需要做什么呢?有句话要先告诉你:屌丝创业做流量,富二代创业做产品。
好了,我们回到主题。便利店的利润究竟有多高!
便利店的利润做得好,当然可很客观,但怎么样才做得好很难有这个界限说得清楚。由于我没开过便利店,那就不瞎分析了。但我有个朋友开便利店的(非加盟店),一年纯利润有50多万。
那么50多万多吗?很明显,不多。还比不上某些年薪百万的打工皇帝。
但是成长不一样,年薪百万的天花板也就是那样了。而自己开店,做得好可复制啊,再开一家,两家?或拓展出其他的商业模式?这里就蕴藏着无限的翻身可能。这是打工所不具备的!
那我就回到我擅长的点来分析这个问题。便利店属于社区生意,那么捞到的社区流量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最后一公里是至今所有电商大佬都无法触达的领域,现在资本也正在争夺这个领域,而社区流量就是最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方式。资本是最聪明的,跟着资本走一定不会有错。
那么如何收集流量呢?
1.到店买东西的人,加微信二维码,享受满20元减2元的优惠。
2.到店消费的人,扫二维码加微信,即可参与抽奖活动,抽奖箱和奖品就摆在前台
3.扫二维码加微信,消费满XX元可免费送货上门,限XX公里内。
......
花式可有非常多。
当你有了社区流量后,你要可对接的资源就多了,所有的生鲜资源,教育资源,母婴资源,美容资源都可对接,这些都是钱。
如果你还想象不出来的话,我就给你说说。例如你有5000个微信流量,全是本地精准社区的。那么隔壁生鲜店搞了一个特价榴莲活动,你就在朋友圈那么一发,你想想可带来多少客源?而你跟生鲜店谈分成,是多么容易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答题的核心思想:放弃打工去开便利店,并不是便利店的收入一定比打工高,而是自己创业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无限的上升空间。而你打工是不具备的!
三金哥的社群里有着跟你一样有想法,在行动,愿分享的小伙伴。他们有的还在创业筹备阶段、有的已经开始行动了,有的还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你期待跟他们一起探讨交流共同进步吗?
8年前吧,我家小区门口有一块店面空出来了,那时候全家在上海做加盟店,我和老婆开玩笑说:
这个店面在地铁和公交站的必经之地,位置那么好。要不我们把它盘下来,开个全家便利店吧,一个月怎么也有3-5万收益吧。
2011年,我的税前年薪略低于12万,一个月3-5万的净收入还是很吸引人的,据说好的店面一个月毛利还能更高。
做便利店,并不是躺着赚钱
我们想归想,并没有动手去做。
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全家需要店主全职投入——这个要求很合理,就算全家提供店长,提供全套的管理流程,但店主依然是一个店面是否盈利的核心。
1年后,这个店面,果然成了全家。而我一直带娃去这家店,各种撒钱。
和店老板熟识了之后,就会发现,全家的店主非常辛苦:
- 从早到晚,从进货到盘点,很多时候连打扫,都是店主亲自上阵;
- 全家对于加盟店的管理也很严格,他还动不动要参加培训;
- 逢年过节,店员回家了,坚守岗位的还是这俩店主,尽管他们自己也是外地人;
上海是很安全的城市,他们倒是没遭遇到勒索的流氓团伙,但是三只手来偷东西的从来不少。我见过店主在门口训一个初中生,因为初中生从店里顺走零食,被抓了现行。
店主喊着要找学校要报警,最后也是吓唬吓唬后,放学生走了。
苦啊,累啊,糟心啊,都别抱怨,哪一行不苦呢。我们也别光看别人开便利店赚钱,人家背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可绝不比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敲键盘来得少。
但收入并不是持续增长的,前两年业绩涨得快,之后每年的收入就趋于稳定,有时候还会有些下滑。
去年,店老板实在觉得干不下去,就把店盘给了老乡,然后自己去跑物流去了。
你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当我们讨论一个人放弃年薪多少万的工作,去做便利店或者民宿时,第一反应是:便利店/民宿行业肯定很赚钱,所以他们才愿意放弃。
其实很多时候,放弃A选择B,不是因为B多么好,而是因为A不适合我们。
选择放弃20万年薪,去开便利店的那位,大概率不喜欢这份工作,而开便利店或许只是人家觉得奋力一搏的另一个途径,也是边走边看,摸着石头过河。
我认识的那个店主,没上过大学,在职业发展路上,很多路对她来说都是堵死的。做便利店,起码是一个靠着努力能挣钱的工作方式。
即便这样,6年后,她也意识到,这事情好像越做越累,但收益并没有提升。
这也很正常。
赚钱的方式多种多样,最省力的是靠资源赚钱,这一行只能我做,比如金融期货沪牌拍卖等,高端的靠信息差(咨询行业),中端的靠售卖别人的注意力赚钱(自媒体,百度头条这样的广告平台),最辛苦的莫过于靠出卖体力和时间。
2012年这个全家开店的时候,我年收入12万;
2018年,这家店被盘出去的时候,我年收入翻了N倍,未来应该还会继续变得更好。
如果当年就想着开一家店,赚到眼前的钱,估计就没有今天在知乎码字的我了,我应该在店里帮客人冲咖啡。
有时候,别人选择放弃我们常走的路,而选择另一条路时,并不是因为那条路是捷径,而是因为这条路对他来说走不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都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看着别人做了一个决定,并不仔细分析别人决策背后的真实原因,就立马着急上火的羡慕或者嘲笑,都是不合适的。
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路。
有感而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职场live:
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推荐更多千赞回答:
简历丨加薪丨跳槽丨面试丨性骚扰丨离职
职场女性 | 企业文化丨职业规划 | 职场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