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茶叶这个行业,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中国的茶叶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和出口两块。国内部分 1. 茶叶消费量增长很快。铁观音(乌龙类)市场份额点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叶占剩下的一成半。 2. 茶商众多,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乱象
如何看待茶叶这个行业,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在哪里?中国的茶叶市场,主要分为国内和出口两块。
国内部分
1. 茶叶消费量增长很快。铁观音(乌龙类)市场份额点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叶占剩下的一成半。
2. 茶商众多,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乱象丛生。
3. 茶叶品种多,种类丰富,宣传侧重点各不同。
4. 茶叶做为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产茶的地方政府较为重视。每年茶展众多,不过多数效果都不怎么样。
出口部分
1. 绿茶占绝对比例,9成左右。
2. 其它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尤其以快速消费包装的包装茶增长最快。
3. 即使如此,中国出口茶叶,仍以散装,原材料供给为主。
国内茶叶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没有很好地建立。
很大一部分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场准入制度、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销商台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消费者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建立,因此也就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场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叶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贯彻力度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市场商户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
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国内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可以发现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茶叶消费者占比重为48%,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而14-25岁的青年消费者占了26%,这说明饮茶正逐渐转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茶饮在年轻人中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茶叶消费者的收入群体为1000-2000元居多,茶叶消费占消费者日常生活比重约5%。
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吸引茶叶消费者购买茶叶主要方式
以上所说,可以得到四个字:前景良好! 当然这样说未免太过牵强。
中国茶叶市场的四大营销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茶叶的第一生产、第一消费大国,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庞大的茶叶市场,众多的茶企又有哪些主要的营销模式呢?笔者通过市场调查,大致可分为四大块。
一、天福茗茶的连锁店模式
从1993年创办至今,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共开设994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坚持“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创建了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使得“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连锁店在大陆各个中心城市的分布,加快了连锁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既方便了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加快了消费者向企业传递需求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抢先占据市场。天福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得其他的企业只能作为跟随者。
天福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也因此,天福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茶企的龙头老大。
二、 立顿的超市模式
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被冠之以世界第一茶品牌的企业,它的袋泡茶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总值。
立顿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剥离了传统的茶叶文化模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年轻一代的身上,无疑,立顿袋泡茶的时尚、快捷更受他们青睐。在营销模式它也是标新立异的,在销售上它认准人人都熟悉的超市货架,锁定在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塑造其积极自信的产品形象,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高度国际化的立顿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在中国市场上却不尽如人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茶企仍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三、红女吃茶的品类模式
说到中国的茶企,不能不提红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企业。红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几万家茶企的发出了挑战。它在传统的茶企中间,大胆的开辟了一个新的茶品类,就是吃茶。
对习惯了喝茶的人们,吃茶确实是个新鲜的词。当其他的企业都在忙着证明自己的茶喝起来味道、口感都是上乘的时候,红女却说“喝茶不如吃茶好”,并找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它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茶重新定位到养生的范畴,把那些上等的绿茶、红茶、青茶等破壁成茶粉,佐之以独创的吃茶伴侣,利用互联网的影响,不断宣传自己的产品理念和形象,在网络上红红火火起来。
四、 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模式
茶叶批发市场是比较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也是国内大多数茶企仍然选择着的营销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茶叶消费模式将趋向“四化”,即生产无公害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名牌化、网络信息化,显然,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茶叶市场销量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改革,实现产业的升级。
接下来说我国茶叶的出口市场
我国出口茶叶市场情况分析
2010年茶叶出口情况
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
在茶叶出口市场中,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上万吨的市场依次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日本、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贝宁和毛里塔尼亚。上述市场占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60%和56%。摩洛哥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我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5.84万吨、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茶叶2.23万吨、对俄罗斯出口茶叶约2万吨、对美国出口茶叶是1.93万吨、对日本出口茶叶是1.89万吨、对欧盟(27国)出口茶叶是 1.83万吨。
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地区情况
从出口地区上看,出口到非洲、中东的数量最大,分别占到了总量的47.62%和28.44%,其次是欧洲和美洲。从国家上看,摩洛哥仍是我国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量占总量的20.17%,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占出口总量的8.20%和7.04%。茶叶单价最高的为英国。
A、摩洛哥市场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摩洛哥从海外进口的茶叶逐年提升,2006年进口总额达8.91千万美金,其中,98.3%来自于中国。据悉,2006年我国对摩洛哥出口绿茶5.65万吨,金额1.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1.1%,显示了该市场的稳定对我国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对摩洛哥出口存在严重的品质下降问题,已威胁到该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茶企应加强对出口品质的管理,维护摩洛哥茶叶市场稳定和发展。
B、日本市场
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的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大进口货源地。五年间,日本从海外进口的茶叶有小幅波动,市场容量一直维持在16.1千万至19.38千万美金左右。2006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绿茶、花茶和普洱茶出口所致。一是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二是日本2005年绿茶进口量大、库存多;三是茶原料产地标注等因素。2007年,情况有所好转,依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C、美国市场
中国茶在美国进口茶市场上占比18%,略高于阿根廷。近年来,美国茶叶进口大幅上涨,2007年进口额达30.99千万美金,同比增长2.81千万美金,涨幅9.97%。据悉,美国茶叶消费者青睐于绿茶和特种茶。我国对美茶叶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随着人们绿色环保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国产特种茶备受关注;二是企业加大了对美国市场拓展、宣传力度,加强了同美国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据悉,我国对美茶叶出口将继续呈稳定增长态势。
D、欧盟市场
2006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1.76万吨,金额45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3%和33.8%。虽然欧盟对茶叶进口农残检验越来越苛刻,但我国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已逐步适应欧盟标准要求,使输出到欧洲的茶叶开始止跌回升。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国茶企措施应对得当,我国对欧茶叶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E、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2007年,年进口茶叶近20万吨,进口额也突破4.3亿美金。但该地区茶叶消费者总体对我国茶叶缺乏感性认识,我国茶叶的声誉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的产品。近几年来,我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特别是绿茶出口呈大幅增长,但仍只占俄茶叶市场份额9%左右。目前出口到俄罗斯的茶仍以低质低价、缺乏品牌的产品为主,但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俄茶叶出口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须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和形象的宣传。
F、中东市场
中东地区是红茶消费主要市场,由于战事频繁,已严重影响我行业和企业拓展该地区的茶叶市场。
从分析来看,只有少数市场飘红,其余发展皆是良好。
最后,扯一句。茶道,不只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还应该成为整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内涵。不应该只有老人品茶,年轻人更应该带着茶的精神 走南闯北 。
另附:
2012年中国茶叶市场研究报告.ppt
中国茶叶市场研究.ppt
茶叶营销计划书(2010).doc
(这些内容比以上所扯更有用)
以上
国内部分
1. 茶叶消费量增长很快。铁观音(乌龙类)市场份额点7成左右,普洱1成半,其它茶叶占剩下的一成半。
2. 茶商众多,行业进入门槛低,行业集中度低,乱象丛生。
3. 茶叶品种多,种类丰富,宣传侧重点各不同。
4. 茶叶做为价格较高的经济作物,产茶的地方政府较为重视。每年茶展众多,不过多数效果都不怎么样。
出口部分
1. 绿茶占绝对比例,9成左右。
2. 其它茶叶出口量逐年增长。尤其以快速消费包装的包装茶增长最快。
3. 即使如此,中国出口茶叶,仍以散装,原材料供给为主。
国内茶叶市场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没有很好地建立。
很大一部分市场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尤其在市场准入制度、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经销商台账制度、索证索票制度、消费者制度等方面都没有很好地建立,因此也就无法建立产品的可追溯体系,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市场无法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茶叶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贯彻力度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外在的因素,如市场商户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中国茶叶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但还不是产茶强国。
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相当于我国的一半,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农受雇于农场主,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并且组建合作社,实现合作生产,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没有形成联合,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还是茶叶的加工,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市场分散,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对于某个地区来讲,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但就全国市场而言,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竞争将日益激烈,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出局。
国内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可以发现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茶叶消费者占比重为48%,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而14-25岁的青年消费者占了26%,这说明饮茶正逐渐转为年轻人的一种时尚,茶饮在年轻人中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茶叶消费者的收入群体为1000-2000元居多,茶叶消费占消费者日常生活比重约5%。
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吸引茶叶消费者购买茶叶主要方式
以上所说,可以得到四个字:前景良好! 当然这样说未免太过牵强。
中国茶叶市场的四大营销模式
中国作为世界茶叶的第一生产、第一消费大国,茶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庞大的茶叶市场,众多的茶企又有哪些主要的营销模式呢?笔者通过市场调查,大致可分为四大块。
一、天福茗茶的连锁店模式
从1993年创办至今,天福集团在中国大陆共开设994家“天福茗茶”连锁店。天福坚持“老行业、新经营”的理念,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融入传统行业中,创建了一套茶业连锁店扩展管理方法,使得“天福茗茶”直营连锁店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
连锁店在大陆各个中心城市的分布,加快了连锁店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既方便了企业以产品为媒介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也加快了消费者向企业传递需求的信息,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抢先占据市场。天福新产品的迅速更新换代,使得其他的企业只能作为跟随者。
天福模式的精髓在于,不做生产型企业,而是将企业定位于能够控制终端销售的营销型企业,通过委托加工,什么茶好就卖什么茶,通过搭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平台,充分供应能为消费者接受的产品,从而化解销售压力。也因此,天福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茶企的龙头老大。
二、 立顿的超市模式
立顿是联合利华旗下的一个品牌。这个被冠之以世界第一茶品牌的企业,它的袋泡茶在全球的销售额达到数十亿美元,一个品牌的全年利润额就超过我国茶叶的出口总值。
立顿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剥离了传统的茶叶文化模式,将注意力转移到年轻一代的身上,无疑,立顿袋泡茶的时尚、快捷更受他们青睐。在营销模式它也是标新立异的,在销售上它认准人人都熟悉的超市货架,锁定在普通民众的消费生活区,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不断塑造其积极自信的产品形象,吸引年轻人的眼球。
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高度国际化的立顿红茶在国际市场上呼风唤雨,而在中国市场上却不尽如人意,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茶企仍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三、红女吃茶的品类模式
说到中国的茶企,不能不提红女。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企业。红女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中国几万家茶企的发出了挑战。它在传统的茶企中间,大胆的开辟了一个新的茶品类,就是吃茶。
对习惯了喝茶的人们,吃茶确实是个新鲜的词。当其他的企业都在忙着证明自己的茶喝起来味道、口感都是上乘的时候,红女却说“喝茶不如吃茶好”,并找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它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出发,将传统的茶重新定位到养生的范畴,把那些上等的绿茶、红茶、青茶等破壁成茶粉,佐之以独创的吃茶伴侣,利用互联网的影响,不断宣传自己的产品理念和形象,在网络上红红火火起来。
四、 传统的茶叶批发市场模式
茶叶批发市场是比较传统的茶叶营销模式,也是国内大多数茶企仍然选择着的营销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目前,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价格的形成,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茶叶消费模式将趋向“四化”,即生产无公害化、产品多样化、品牌名牌化、网络信息化,显然,传统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因此,我国的茶叶市场销量要实现更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强自身的改革,实现产业的升级。
接下来说我国茶叶的出口市场
我国出口茶叶市场情况分析
2010年茶叶出口情况
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市场
在茶叶出口市场中,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量上万吨的市场依次为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美国、日本、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贝宁和毛里塔尼亚。上述市场占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总额的60%和56%。摩洛哥为我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我国对摩洛哥茶叶出口5.84万吨、对乌兹别克斯坦出口茶叶2.23万吨、对俄罗斯出口茶叶约2万吨、对美国出口茶叶是1.93万吨、对日本出口茶叶是1.89万吨、对欧盟(27国)出口茶叶是 1.83万吨。
2010年我国茶叶出口地区情况
从出口地区上看,出口到非洲、中东的数量最大,分别占到了总量的47.62%和28.44%,其次是欧洲和美洲。从国家上看,摩洛哥仍是我国的第一大市场,出口量占总量的20.17%,其次是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占出口总量的8.20%和7.04%。茶叶单价最高的为英国。
A、摩洛哥市场
摩洛哥是中国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出口传统市场。摩洛哥从海外进口的茶叶逐年提升,2006年进口总额达8.91千万美金,其中,98.3%来自于中国。据悉,2006年我国对摩洛哥出口绿茶5.65万吨,金额1.0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11.1%,显示了该市场的稳定对我国绿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对摩洛哥出口存在严重的品质下降问题,已威胁到该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茶企应加强对出口品质的管理,维护摩洛哥茶叶市场稳定和发展。
B、日本市场
日本是我国茶叶的第二大出口国,中国以52%的占比稳居日本茶叶第一大进口货源地。五年间,日本从海外进口的茶叶有小幅波动,市场容量一直维持在16.1千万至19.38千万美金左右。2006年我国对日本茶叶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量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绿茶、花茶和普洱茶出口所致。一是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二是日本2005年绿茶进口量大、库存多;三是茶原料产地标注等因素。2007年,情况有所好转,依然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C、美国市场
中国茶在美国进口茶市场上占比18%,略高于阿根廷。近年来,美国茶叶进口大幅上涨,2007年进口额达30.99千万美金,同比增长2.81千万美金,涨幅9.97%。据悉,美国茶叶消费者青睐于绿茶和特种茶。我国对美茶叶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随着人们绿色环保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国产特种茶备受关注;二是企业加大了对美国市场拓展、宣传力度,加强了同美国业界的交流与合作。据悉,我国对美茶叶出口将继续呈稳定增长态势。
D、欧盟市场
2006年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1.76万吨,金额45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3%和33.8%。虽然欧盟对茶叶进口农残检验越来越苛刻,但我国企业经过多年努力,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已逐步适应欧盟标准要求,使输出到欧洲的茶叶开始止跌回升。我国对欧盟茶叶出口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只要我国茶企措施应对得当,我国对欧茶叶出口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E、俄罗斯市场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和进口国,2007年,年进口茶叶近20万吨,进口额也突破4.3亿美金。但该地区茶叶消费者总体对我国茶叶缺乏感性认识,我国茶叶的声誉远远低于斯里兰卡、印度的产品。近几年来,我国对俄罗斯茶叶出口,特别是绿茶出口呈大幅增长,但仍只占俄茶叶市场份额9%左右。目前出口到俄罗斯的茶仍以低质低价、缺乏品牌的产品为主,但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快速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俄茶叶出口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须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和形象的宣传。
F、中东市场
中东地区是红茶消费主要市场,由于战事频繁,已严重影响我行业和企业拓展该地区的茶叶市场。
从分析来看,只有少数市场飘红,其余发展皆是良好。
最后,扯一句。茶道,不只是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还应该成为整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内涵。不应该只有老人品茶,年轻人更应该带着茶的精神 走南闯北 。
另附:
2012年中国茶叶市场研究报告.ppt
中国茶叶市场研究.ppt
茶叶营销计划书(2010).doc
(这些内容比以上所扯更有用)
以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