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Costco 通过天猫来进入中国市场,而非通过实体店的模式?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带来怎样的启示?
我想介绍一下COSTCO的 经营模式COSTCO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仅次于walmart。它在美国的商业模式叫warehouse whole sale 仓储式大宗销售,不同于其他大型超市 Walma
为什么 Costco 通过天猫来进入中国市场,而非通过实体店的模式?会给中国的零售业带来怎样的启示?我想介绍一下COSTCO的 经营模式
COSTCO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仅次于walmart。它在美国的商业模式叫warehouse whole sale 仓储式大宗销售,不同于其他大型超市 Walmart,Target 等拼平价货全。
COSTCO大宗销售有三个特点
1. 商品成pack销售,卖场就像一个批发市场。
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反正如果是饮料的话都是成箱的,面包都是好几搭一起卖,你想买一个苹果或者一卷纸这里是不卖的。主要消费人群是照顾大家庭的妈妈,在美国有3-5个小孩都是很平常的事,一般的家庭也至少有两个小孩,美国的妈妈相对要照顾比较大的家庭(5-7人)所以他们每次购物都需要买的数量很多。
2. 每类商品中的品牌选择并不多,且质量上乘。
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在costco可以买到所有美国人爱吃的零食,可以说可以买到大部分在美国比较流行的零食,costco 大部分商品每类只有1-5种主流品牌, 像牛奶只有一种品牌,牙膏,洗发水,餐洗净,都只有3种品牌(印象中),全部都是你所能看到市面上最大的那种包装。有些包装还是costco特供的,市面上看不到那种的pack装。
Costco选择的商品不是那种价格低廉,质量很差的,相反,他们销售的产品其实普遍是质量上乘,在商品类目中premium的品牌,连信用卡都只接受最牛的American Express。因为是whole sale 所以相对于单个价格相对便宜,而且也正因为竞争品牌少,销量大,所以costco可以从经销商那里拿到最低的价格。costco甚至有段时间停止销售coke cola旗下的产品,因为 他们认为价格不够低。 而walmart 也是以天天低价为口号,可是美国人对walmart的印象就是便宜货聚集地,而价格,不是说同样的东西walmart的比其他家便宜,而是你想要吃番茄酱,在walmart你可以找到最便宜的那个品牌。
3. Membership
很多人提到了costco是member only 。在美国的价格是$55 新会员有时候会有送一些优惠卷或免费产品 他们对membership有很严格的掌控,有卡还需要对照ID。$55 也是不小的数目,不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而且如果不是平时买家用或者食品特别多的,也没必要去办这个。
为什么不进入中国实体店市场?
1.消费行为不同,whole sale 不适合中国消费者
中国目前很少有像美国那样的大家庭,尤其是进口零食,消费对象年龄相对小,超过3个人的家庭太少,不足以支撑costco在美国这种whole sale模式的运营。例如:costco 的牛奶 是2.8L (96oz)一瓶的 (国内基本没有这种包装,想像一下最大瓶的可乐), 开口一周左右就会坏掉,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家只有两口人你是不是宁愿买贵一点的小包装?
2. 外企超市在中国成功的案例较少,与local品牌合作无优势
tesco中国区域被华润万家收购,walmart,家乐福等世界连锁超市在中国并不是十分成功,原因各种各样,但supply chain作为超市cost的重要因素,外企 与很多local品牌合作的并不好。costco想开实体店 只卖美国品牌是不行的,如果要与local品牌合作的话,这么多失败的先驱摆着呢。。。
通过天猫这种网络商城的好处?
1.与local结合,各有所长。
costco作为外来品牌,初进入中国市场找个大树靠一下还是非常有利的。costco在美国是supply chain的专家,进入中国之后,就交给天猫这棵大树了。之前有答案分析了,两个大牛互惠互利,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组合。
2. 通过网络销售 探测中国市场
costco 在美国实体店还是主要生意,网店只是正在推广,只占有很小的份额。换句话说网店不是costco的主餐,costco也不是网店专家。所以与天猫合作,是对于中国市场的试探。 试探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零食的购买力和接受程度,以及对于各个商品的销售patten和消费者的偏好。如果销售的好,costco可能会采取下一步策略,以新的方式进入中国实体超市的市场,那么之前的销售数据都是有利的参考,我认为要至少3-5年的时间,来摸清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算清盈利模式。如果销量平平,天猫也只不过是costco 的一个销售渠道之一。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只有少数商品销量较好,那网络销售也就是最好的渠道了。
-----------------------------------------
更新
关于costco和sam's ,麦德龙的区别
在美国whole sale club主要有三家 BJ,Sam's(Walmart 旗下的) 和costco。所以Sam's与costco的大概念应该是差不多的。
麦德龙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是据wiki pedia的描述,麦德龙标榜的是一站式购物中心, wholesale 和单品零售相结合,而且在国内是B2B为主?而costco只有wholesale,而且商品的种类和品牌都是很有限的,除了日用和食品之外,电器之类的选择非常少。另外有些东西,比如蔬菜生鲜价格并无明显优势。
Sam's 和麦德龙在中国是否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消费者是因为价格低才去的,还是因为可以低价买到外国商品?
消费多少钱才可以赚回会费?在costco,商品组合并不是优势,相反他们很多自营产品还有部分类别有垄断之嫌,并不讨喜。他们的优势是对于食品日用等对于美国家庭essential且用量大的产品,在costco有绝对低价,且是同类别中主流的高质量品牌。
感谢大家的疑问,wholesale超市在国内部分城市确实存在,这个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经营模式一定发生了一些改变,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单纯的外国商品wholesale模式在国内很难立足。Costco如果进入中国以美国商品为主,那市场定位完全不同,美国实体店的立足点,在国内完全不适用。
Sam's和 Metro看起来性质与Costco相同,但我觉得在中国 的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吸引顾客选择一个品牌的原因)一定发生了改变。
COSTCO是美国第二大零售商,仅次于walmart。它在美国的商业模式叫warehouse whole sale 仓储式大宗销售,不同于其他大型超市 Walmart,Target 等拼平价货全。
COSTCO大宗销售有三个特点
1. 商品成pack销售,卖场就像一个批发市场。
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反正如果是饮料的话都是成箱的,面包都是好几搭一起卖,你想买一个苹果或者一卷纸这里是不卖的。主要消费人群是照顾大家庭的妈妈,在美国有3-5个小孩都是很平常的事,一般的家庭也至少有两个小孩,美国的妈妈相对要照顾比较大的家庭(5-7人)所以他们每次购物都需要买的数量很多。
2. 每类商品中的品牌选择并不多,且质量上乘。
不像很多人想象中的,在costco可以买到所有美国人爱吃的零食,可以说可以买到大部分在美国比较流行的零食,costco 大部分商品每类只有1-5种主流品牌, 像牛奶只有一种品牌,牙膏,洗发水,餐洗净,都只有3种品牌(印象中),全部都是你所能看到市面上最大的那种包装。有些包装还是costco特供的,市面上看不到那种的pack装。
Costco选择的商品不是那种价格低廉,质量很差的,相反,他们销售的产品其实普遍是质量上乘,在商品类目中premium的品牌,连信用卡都只接受最牛的American Express。因为是whole sale 所以相对于单个价格相对便宜,而且也正因为竞争品牌少,销量大,所以costco可以从经销商那里拿到最低的价格。costco甚至有段时间停止销售coke cola旗下的产品,因为 他们认为价格不够低。 而walmart 也是以天天低价为口号,可是美国人对walmart的印象就是便宜货聚集地,而价格,不是说同样的东西walmart的比其他家便宜,而是你想要吃番茄酱,在walmart你可以找到最便宜的那个品牌。
3. Membership
很多人提到了costco是member only 。在美国的价格是$55 新会员有时候会有送一些优惠卷或免费产品 他们对membership有很严格的掌控,有卡还需要对照ID。$55 也是不小的数目,不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的。而且如果不是平时买家用或者食品特别多的,也没必要去办这个。
为什么不进入中国实体店市场?
1.消费行为不同,whole sale 不适合中国消费者
中国目前很少有像美国那样的大家庭,尤其是进口零食,消费对象年龄相对小,超过3个人的家庭太少,不足以支撑costco在美国这种whole sale模式的运营。例如:costco 的牛奶 是2.8L (96oz)一瓶的 (国内基本没有这种包装,想像一下最大瓶的可乐), 开口一周左右就会坏掉,你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家只有两口人你是不是宁愿买贵一点的小包装?
2. 外企超市在中国成功的案例较少,与local品牌合作无优势
tesco中国区域被华润万家收购,walmart,家乐福等世界连锁超市在中国并不是十分成功,原因各种各样,但supply chain作为超市cost的重要因素,外企 与很多local品牌合作的并不好。costco想开实体店 只卖美国品牌是不行的,如果要与local品牌合作的话,这么多失败的先驱摆着呢。。。
通过天猫这种网络商城的好处?
1.与local结合,各有所长。
costco作为外来品牌,初进入中国市场找个大树靠一下还是非常有利的。costco在美国是supply chain的专家,进入中国之后,就交给天猫这棵大树了。之前有答案分析了,两个大牛互惠互利,我觉得是非常好的组合。
2. 通过网络销售 探测中国市场
costco 在美国实体店还是主要生意,网店只是正在推广,只占有很小的份额。换句话说网店不是costco的主餐,costco也不是网店专家。所以与天猫合作,是对于中国市场的试探。 试探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零食的购买力和接受程度,以及对于各个商品的销售patten和消费者的偏好。如果销售的好,costco可能会采取下一步策略,以新的方式进入中国实体超市的市场,那么之前的销售数据都是有利的参考,我认为要至少3-5年的时间,来摸清中国消费者的习惯,算清盈利模式。如果销量平平,天猫也只不过是costco 的一个销售渠道之一。很有可能的情况是只有少数商品销量较好,那网络销售也就是最好的渠道了。
-----------------------------------------
更新
关于costco和sam's ,麦德龙的区别
在美国whole sale club主要有三家 BJ,Sam's(Walmart 旗下的) 和costco。所以Sam's与costco的大概念应该是差不多的。
麦德龙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是据wiki pedia的描述,麦德龙标榜的是一站式购物中心, wholesale 和单品零售相结合,而且在国内是B2B为主?而costco只有wholesale,而且商品的种类和品牌都是很有限的,除了日用和食品之外,电器之类的选择非常少。另外有些东西,比如蔬菜生鲜价格并无明显优势。
Sam's 和麦德龙在中国是否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消费者是因为价格低才去的,还是因为可以低价买到外国商品?
消费多少钱才可以赚回会费?在costco,商品组合并不是优势,相反他们很多自营产品还有部分类别有垄断之嫌,并不讨喜。他们的优势是对于食品日用等对于美国家庭essential且用量大的产品,在costco有绝对低价,且是同类别中主流的高质量品牌。
感谢大家的疑问,wholesale超市在国内部分城市确实存在,这个我了解的不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们的经营模式一定发生了一些改变,从市场的角度分析,单纯的外国商品wholesale模式在国内很难立足。Costco如果进入中国以美国商品为主,那市场定位完全不同,美国实体店的立足点,在国内完全不适用。
Sam's和 Metro看起来性质与Costco相同,但我觉得在中国 的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吸引顾客选择一个品牌的原因)一定发生了改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