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协警未被录取!
近日,湖南长沙,有网友爆料,一清华女博士报考长沙市岳麓区协警岗位。在长沙市岳麓区2022年5月21日公布的《岳麓区2022年招聘警务协助人员报考审核通过名单公告》通过“警务协助人员岗位二”审核的人员表格中,最高学历为一位1994年出生的张姓女博士,特长备注为“清华大学”。公告显示,名单中人员已完成警务协助人员报名和资格审查,将按照要求参加体能测试。23日,岳麓区相关人员表示,该张姓博士系在校生,不符合招聘条件,因此遗憾未被录取。
然而,保镖哥翻开网友转发的这份协警“候选人”身份截图,发现,参与这份协警岗位应聘的高学历人才还真不少,除了序号排到了“379”以后,“硕士”、“研究生”还真不少,有些人年龄还不少。只是这位博士在“特长”一栏里填上“清华大学”的名字也着实令人吃惊。联想起起一阵北京大学某核物理博士成功应聘某街道办管辖的城管协管岗位引来轩然大波,保镖哥突然感觉到长沙岳麓区面对网络热议,宣布“不予录取”这位清华大学博士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毕竟,谁也不想被议论。个人如此,单位也一样。
而万能的网友又是怎么看的呢?
实际上,网友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学历高不等于能力好”,也有人指出,“特长写着清华大学给人感觉来路不正”,还有人觉得“清华大学来的,正在愿意在基层长期服务吗?找到机会不会远走高飞吗”?
在这里,保镖哥认为,高学历人才应聘一些看上去不需要高知识的工作,在双向选择加就业形势不那么理想的当下,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毕竟,从本科一路读到博士,在同龄人已经走上社会,开始赚收入的年龄还要忍受寒窗苦读之苦,这是非常需要“熬年头”的,目的在于,用更高的知识换取更好的机会。而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开出的高薪资里,其实包含了对应聘者脱产读书、学习知识的“时间补偿”,同时亦是一种购买知识的成本。可当下的中国,许多岗位并不需要面向研发、管理、策划的人才,更多是执行,付出体力和时间,故高学历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议,近年来一直屡现报端。更要命是,目前用人单位因经济形势的变化,纷纷收缩规模,“研发”作为投入大、时间长、风险高的领域首先被砍亦是正常的经营、求生行为,所以博士也不得不“屈尊”应聘技术含量不高的城市管理员、协警岗位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社会上长期对高学历人才有着异乎寻常的期望,总把高学历和高地位、高收入挂钩,一旦高学历人才屈就了,就大加议论,此举无疑给了用人单位和高学历人才压力,例如上个月西南某名校的一位29岁从本科一直读到该校博士生的曹先生因毕业遥遥无期,加之就业前途“迷茫”高坠身亡,就是这种压力过多加诸在当事人身上造成的悲剧。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内看,高学历人才在就业形势不太理想时找准职业定位也是一大难题。比如,美国很多文理学院一直坚持举办本科教育,根本不发展研究生教育,这些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有的甚至超过综合性大学,可中我国,这类学院就很难得到认可,因为“办学层次不高”。不转变“办学层次代表办学水平”的观念,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就会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结果就是许多学生发现本科就业竞争压力大,便去考研,研究生教育两三年毕业后,发现研究生竞争压力也大,就去读博,浪费了时间,没学到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而以高学历身份应聘又抬高了用人单位的成本,后果便是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双输”。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大高学历求职者更应该用实际业绩吸引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青睐,比如在自媒体、知识分享产业兴起的今天,适当地展露知识和技能的竞争力,令用人单位乃至创业合作者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方向,切莫自暴自弃,空负自己满腹经纶。关于高学历人才该如何在就业寒冬的当下找准自己的定位,如果您有什么好的经验或者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保镖哥和您在评论区接着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