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穷)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马路上每天都是灰尘,小汽车一过,扬得满天都是,这个时候我都是把头低下,尽量少吸一点灰尘。躲是没地方躲的,烟摊还要守着;之前也有品德好的水泥罐车司机,往路上洒洒水;不过十几天来,只一回。
斜对面的废品店烧了废材,店老板和几个临时休息的清洁工搓着手,围着火谈天。 这天气不算冷,我轻跺着脚,来回望着过往的人和车。
到饭点的时候生意会好点,下班的建筑工人,就是大家口中的民工,他们都是从附近的县城,和亲朋好友组团来的,有些一家人都在工地上。他们路过我的小摊,会买上一包烟,一包槟榔,买的最多的是矿泉水。
下午3点多,工人们已经上班,没什么生意。废品店的砝码称放在我旁边,有个卖废品的人过来问店老板在哪,我给他指了指对面。
我算了算帐,今天卖了一百多块钱,刨去成本,能赚十多块接近二十,一天在这里坐几个小时还是值得的。
再过几天家里就可以买年货了,今年不能买太贵的衣服,家里多欠了钱。
现在我也认识一些车牌子了,往这条路过的名车还挺多,有时候两三辆宝马排着队一起过去,后面还跟一辆奥迪a6,有时候是雷克萨斯,名车的特点是好看,你一望见他,就知道他价值不菲。
车窗里有时候露出一张唇红齿白的脸,是个干干净净的小姑娘,表情很骄傲,生活肯定没什么烦恼。
坐着路边听工地机器的声音,也没有那么烦人,习惯了觉得还亲切,高楼大厦也慢慢立起来了。
过两天工人们就要放假回家了,我也可以不摆摊了。
写于2015年2月10日
事情是真实的,摆摊是帮家里照顾生意,家里有四姊妹,都在上学,经济压力很大。
15年我大四,正在找工作的迷茫期,学的专业很冷门,同龄的朋友们都无忧无虑,可以读研,可以出国,选择很多,我是家中老大,要工作为父母减轻些压力。
写这篇回答的时候,心情很糟糕,看着来来去去辛辛碌碌的工人,怀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生来受苦?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困于方寸?有些人睁开眼就是活着,有口饭就是活着,一个人的生存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能留下什么意义?我怀疑自己活着的价值。
要我活着,又要我受苦。
三年多了,我还是疑惑。
我挺热爱写作的,但是我没有坚持。可能是下等人的基因,就连专注和自律,都差精英一截。
命运好像对我不错,生活慢慢好起来了。
弟弟妹妹还在读书,最小的也上了大学了。
18年年初,我攒了点钱,买了一间自己的小房子,不到50平,我很喜欢。
我喜欢看小说,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但是我不喜欢说谎。
写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像直视着别人眼神吐露子虚乌有的词句,不管有没有人怀疑,我自己心底发慌。
我可以不说,但是我不说谎。
谢谢大家的关注。谢谢评论里你们友好的鼓励。永远觉得自己好自卑,永远一刻也不敢松懈学习,一堕落就感觉万恶万恶。重点:不敢找对象,不敢找对象。害怕被暗恋的人看透,只敢远远守候,不是你的,终将不是你的。自己偶然的奢侈只是别人的日常。有很想要的东西,咬咬牙买了,然后陷入一种后悔自责的情绪,总是幻想如果自己没买那么贵的东西,现在还有多少钱。
真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穷 最显著的后果就是 花费更多的时间
因为没有钱,很多事情要花更多的时间考虑
有个才艺培训班上不上?太贵了,真的值吗?
有个技能考试考不考?太贵了,真的值吗?
喜欢的东西买不买?太贵了,会值得吗?
因为没钱,坐飞机2小时可以到的要花20个小时坐火车
因为没钱,要花更多时间在超市比较哪个更划算
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淘宝上找同款 花费更多的时间找促销信息 花费更多时间讨价还价 花费更多的时间做旅游攻略,可能最后还是不去
喜欢的东西可能要花上几天比较到底值不值得买 买完会不会回后悔
不敢有太费钱的爱好,舞蹈班太贵了 ,要花费更多时间自己对着视频摸索
要一步一步走,当别人已经坐上轿车的时候
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容易错失更多的机会
穷人的时间,太廉价了穷得连飞机都不敢打了,怕营养跟不上。很多年前,来大姨妈,卫生用品没了。
身上现金有两块,银行卡里有五十四。
自动提款机只能取一百元,而门口小卖部不能刷卡,能刷卡的商场太远了要坐公车,来回四块。
不能去柜台麻烦柜员取五十四。因为人穷还他妈要脸。
打电话给表哥,要他转四十六给我,等我有钱了还他。
等啊等。
血流啊流。
---------
体验?
哼,现在老子买卫生用品都一堆一堆的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以前在学校的时候:
没钱买水果,于是去校医院买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一瓶一毛钱
学校每个月会给卡里发26.8元的补助,学校的 ATM 机可以取50块钱的纸币(内牛满面,实在是太照顾穷人了),于是两个月可以去一次超市。学校去超市步行大约一个半小时。
MD 澡堂居然要钱,冷水澡走起,零下五度也冷水。
过年回家不考虑卧铺和飞机,坐票22小时火车转5小时火车
当年南京的饭馆普遍米饭不要钱。可以去馆子里面点最便宜的酸辣土豆丝一盘(当时是三块钱),然后多人分食,米饭管饱
为了能够发短信不要钱,利用 google 日历的免费短信提醒功能,双方日历绑定对方手机号,这样来发短信
上课的时候经常看到女生们喝奶茶,好奇了四年珍珠到底是什么。后来有钱了之后买了一杯,真难喝&难吃
夏天别人都买个小风扇抱着睡觉,我表示 hold 的住
理发居然要三块钱,理最短的头发,长到最长再理,大概能做到半年理一次
我的两个包是妈妈用一块废弃沙发上面拆下来的布缝的,特别的结实,初中用到大学,可惜大三的时候弄丢了
其他想起来再补充哇! 过了百赞了(?ω?)!超级谢谢大家!家里的生活已经比过去好多了,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已经足够温饱了,大概经历过了苦日子,所以觉得现在的日子很知足(ˊ?ˋ*)
小透明没见过世面,第一次获得了10个赞好开心(≧ω≦)。以前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虽然家里条件还是很一般,但是一家人在一块开开心心的已经够了,和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人在一起,怎样都是幸福的(??ω??)??
额。。。好像有点跑题 但是突然想到了,就写下来了,文笔不好,大家凑合看。
——————————正题————————————小的时候家里不富裕,还欠别人的钱。有一次妈妈做了盘蒜苔炒肉,当时很高兴的问妈妈今天是不是要来客人,为什么会有肉。妈妈当时看了我好久,然后说,“没有,你多吃点,以后妈妈会经常给你做这种菜。”然后,那顿饭妈妈几乎没怎么动筷子。当天晚上爸爸回来的挺晚,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听见妈妈在哭着和爸爸说不想再过这样的生活,一块儿快要坏掉的肉炒菜就能让孩子高兴半天。路过中介总是把售价看成租金:
2015.5原答案==========
目光短浅,不敢找同龄人做男朋友,希望能嫁有钱人。身边常年有同时5个以上的人在追,关注点从来不是帅不帅上进不上进,而是有没有钱。
大学里早餐常年是一个馒头3毛,一碗咸菜5毛,6毛的咸菜觉得很贵,油饼7毛钱一块的时候解馋,突然刷蛋液涨到了1.5元,再也不敢吃。一天的饭钱保持在10元以内。早餐1元,午餐3元,半份菜2.5+馒头3毛,晚餐同午餐。有时候不吃饭钱一个月200以内。每一笔钱都花的有理有据,最起码不至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去超市买最便宜的酸奶,1.3一包买7送2,不是在卖可怜,觉得能喝上酸奶很幸福。计算好去超市的时间,能坐上超市大巴,省来回公交费两元。
不敢堕落,哪怕浪费一点点时间没学习或者多吃饭没跑步都会自责不已。
漠视规则,大学里给人替考挣钱,也知道这是犯法。漠视生命,如果自己得了绝症就不治了。
业余模特,坚持跑步不敢发胖不是为了美,而是怕胖了之后这部分兼职收入就没有了。
自卑,不敢麻烦别人怕还不起这份情,喜欢的好多年男孩子家庭条件不好,感觉在一起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总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很有钱能跟他表白。
考研,想出国,必须很优秀才能公费,如果不公费就不去了。
没有远大的梦想,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挣钱,想尽一切办法用最少的付出挣钱。
穷,希望孩子能不受穷。
看到这种问题会看很长时间,不自觉的寻找认同感,寻找安慰,能让心里因为没钱别把自己逼得太狠,别那么难受。
其实我没觉得自己有多穷。没有睡天桥,有学上,能吃饱,不残疾,生在和平国家,不卖苦力。
2017.4.5更新==================
研究生第一名拟录取,奖学金很多,也有助学金有工资。
很久没有保养身材,已经走形了。
喜欢的boy在清华,已经有女朋友了,祝福他们是假的,祝福他也是假的,以前我总是用他来激励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他身边,现在已经释然了,只不过占据了我整个青春期的人,回想起来心也会痛。
心态依然乐观。
两年时间我经历了很多,也见过很多人,高雅肮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辞掉了高级人民法院公务员的工作,考研了,很曲折,很曲折,曲折艰难。
工作之后物质条件比大学好多了,考研又一夜回到解放前,没有收入,负隅顽行。不知道辞掉工作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我想当大学老师,也许上完学就老了,没有对象,收入也少,但我真的喜欢读书,已经选择了这条路。
挣钱的和花钱的永远不是一个人。
成功人士没有幸福快乐的,他们都是压力大,嫉妒心强,争强好胜的。
我看不见未来在哪里,至少现在还不想出卖肉体。
常常感觉自己背着炸药包在雪地里爬行,每进一步,都含着泪,混着血,也许我会死在路上,也许能成功炸了碉堡,看命吧。
下一步准备出国。
慢慢编辑,看着这些能再多激励自己一把,懂得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道理,也见过太多努力没有结果的例子,也知道对于自己而言,只有努力才有可能博一个上位。
1983年3月,路遥的小说《人生》获第二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他给弟弟王天乐打电话报喜,说手头一分钱也没有,到北京领奖的路费凑不够,急需弟弟帮忙想办法,天乐借了500元,赶到西安火车站当场买票,将路遥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8年过后,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路遥将消息告诉在延安富县采访的弟弟时,电话两端的兄弟,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心情都很复杂。接着路遥说他钱不得够,需要弟弟为他想法筹借一笔钱去北京用以领奖买书等事用,无奈之下天乐敲开了时任延安地委副书记冯文德办公室的门,听了天乐的话惊呆了这位副书记,他出门去找到了五千块钱。离开西安去北京领奖那天,天乐从延安赶到西安火车站将怀揣的5000元钱直接送到路遥手中,对路遥说:你今后再不要获什么奖了,人民币怎么都好说,如果你拿了诺贝尔文学奖,去那里是要外汇的,我可搞不到!
路遥只说了一句:日他妈的文学!头也不回的进了火车站。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步行一个多小时去了三家银行,从三张卡里取出来加起来不到五十块钱,吃白馒头辣酱黄瓜撑了一个星期。印象最深的是,在柜台排队到我时柜员问取款额是否低于五千,回答是之后被告知要去atm取。
然后我认真的和她说,我这个钱,atm真取不出来。
补充:又回忆了下,好像本来几张卡加起来余额有不止五十,但是银行说必须留十块钱在卡里不许全提走,结果就是只剩下三十几块过了一周。体检科有个沙河的小护士,上次因为工资拖欠气呼呼的找我吐槽。洋哥,日子快过不下去了,我这两天公交卡都没钱充了。我刚想说我借你点,小姑娘:只能开车来了。
我比她穷多了,因为我工作这几年一直骑自行车。我自己最穷的时候,是父母都再婚后,有一次忘了给我打生活费(都以为对方打了),我也不敢去要,五百块撑了近两个月。最后在学校打不起肉菜,喝着免费的紫菜汤。对面桌的小情侣,男孩子买了真空包装的无锡酱排骨,女孩子说不知道自己要减肥吗,两人不知怎么就吵起来了,男孩子生气的说你不吃我就扔了,结果真扔了。排骨袋子开了,扣在了垃圾桶的剩菜上,脏了。我看着他们,眼泪唰的就流下来了,因为我太想吃那包垃圾桶里的酱排骨了,你们不想吃可以给我吃啊!为什么要扔呢?
爸妈刚离婚的时候,也都很穷。唉,大概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以特别容易闹矛盾,就分了。我和爸爸住过一段时间,租的房子,厨房烧煤气罐卧室没窗户那种。他每次下班都会拿一叠报纸回家,也不让我拿来垫桌子。在报纸囤满一大箱的时候,他把所有的报纸都卖了,给我买了半只烧鸡。
妈妈呢,房子给了她,但是她也没钱。后来她告诉我,她当时心里很孤单,就去从来不舍得的商场刷卡买衣服。她不知道信用卡是在透支的,最后刷爆的时候,收银员把衣服收了回去,告诉我妈妈,你都欠了银行一大笔钱了。我妈妈就站在那里哭,她什么都没有了,还欠了一大堆债。她只是想买那条三百多块的裙子,因为她结婚12年,几乎没买过新衣服。
贫穷是什么滋味?贫穷就是我想吃那包弄脏了的酱排骨,贫穷就是我爸爸啃完了所有我没啃干净的鸡骨头,贫穷就是我妈妈发现自己透支了两千块钱时嚎啕大哭。贫穷就是,哪怕我已经出了国,存了钱,爸爸妈妈再婚后都过的很好,都贷了房子买了车,我坐在最棒的学校最先进的仪器室里测者数据,回忆起当年的日子,依然哭湿了手机。
其实我的家庭比起很多真正赤贫的家庭,还是好一些的。我们没有那么“穷”-在我小时候,我记得我家订过牛奶-虽然没订很久。
贫穷就是贫穷,哪怕程度不同,都会给家里带来无尽悲哀。我父母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我是家族第一个出国留学。我相信一切都会变好的,就如同我的父母,认为考进省会的大学就改变了人生。也许我们在一代一代的改变吧,也许我的孩子再不用经历这些。她会有她的委屈,但是我们父母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
说真正贫穷的人会把排骨捡回来那位知友。朋友,谢谢你(不是反讽),你让我回忆起来了,我当时真的想捡那排骨,但是我怕同学看见,尤其是我喜欢的男孩还和我一个班,他知道了怎么办。。。我还想起了我还真的捡过吃过别人扔掉的东西吃了,就是那种拿了水浒卡就扔掉的方便面,大概是在小学的时候。为什么不捡?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脏,我还觉得他们太浪费。但我看不得我家人这样,无论是偷偷啃骨头的爸爸,还是哭泣的妈妈,都是我回忆里的疤。在陆家嘴国金中心逛商场,看了一套西装很不错,于是去试了试,穿着往镜子里一照,贼帅气,嚯,这不就是吴彦祖2.0版么,于是问价格,什么?13000?哦,你们这衣服摸起来感觉还是不舒服,穿在身上硌得慌,衣领设计也不流畅,扣子还是双排的,不太庄重……
在中山公园超市,路过一家食品店,可以免费试吃。看着大妹子诚恳的目光,我不忍心不用牙签戳两块到嘴里。吧砸吧砸,嗯,真不错。我就问,多少钱一斤?108。哦,最近感冒,不能吃辣的,你们这东西太辣了,受不了,下次再来。完了再戳了一块放嘴里才安心离开。。。。
部门聚餐。
其他人在敬酒。。我吃肉。。
其他人在聊天。。我吃肉。。
其他人在玩手机。。我吃肉。。
其他人放下筷子了。。我还吃肉。。
干嘛啊,横着眼睛看我干啥,大庭广众的,还不许我吃饱啊。
呵呵。
前不久,《长江周刊》为我做过一个专版。访谈中有一个问题:出身农门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我说,更深切地了解人间疾苦,以及人性善恶。
因为版面关系,答案展不开。
我想说的太多了。
我所出生的村庄,几乎所有家庭,都被贫困这张大网所捕捞。
除了屈指可数的几户不愁吃穿,其他的,大多在贫困线上挣扎。
生存资源是土地,谋生手段是力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苦累贫病,不得停歇,但境况年年如一。
早在童年时,我就对教科书上鼓吹的“贫穷是一种美德”,产生深深的怀疑。
因为我知道,贫穷不是美德,而是噩梦。
它除了让你羞耻、窘迫、短视、不自由,而且会将人性中的阴暗面,逐一催生、放大、膨胀,直至不可控。
因此,穷人的犯罪几率居高不下。
相比于富人,他们更可能冲动、残暴、仇恨、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萧伯纳说:“当最大的危险,即贫穷的危险萦绕在每个人的头脑中时,安全——文明最重要的基石——是不存在的。”
有一回闲得无事,回想了一下村庄里的人,发现参与过犯罪的,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而走在犯罪边缘的,更不必说。
然而,不论如何折腾,多年以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生活质量都没有太多改观。
依然为钱发愁,依然不被尊重,而财富、见识与资源的多寡,横向比较起来,和父辈并没什么变化。
一户普通农民家庭的收支
和村里人一样,我父母都是农民,半辈子在土地上谋生。
白手起家,一穷二白。
到弟弟妹妹出生,我家全部经济来源是:四亩二分田,三亩地,菜园两个,猪两头。
来算一下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活下去。
四亩田,人手少,没钱买肥料,长势不旺,所以收成都很一般,亩产大概三四百斤。四亩田加在一起,大概一千三四百斤。种双季稻,双抢时节每天忙到夜深,累成狗,乘2,两千六七百斤。
新谷出来,首先要交公购粮。
公粮。公粮每亩30斤,即130来斤,满满一担谷,必须无杂质,干燥,饱满。
每年交粮,父亲都会把最好的那一担,挑到粮库去。
没有一分钱。
购粮。购粮每亩140多斤,即600多斤。有部分报酬,100斤17块。随着物价,有所浮动,但均低于市场价,大概折半。
(因为这个,我打电话问母亲,母亲打电话回村,问了一圈村里人,证明是事实,才写上来。)
交完公购粮,卖完谷,所余的粮食,年年都不够吃。
青黄不接时期,米缸已空。
怎么办?借。
借100斤谷,要30斤的利息。
一般借3担。
第二年收割,还4担。
第三年就得借更多。涸泽而渔,恶性循环。
以透支资源来填补亏空,必然导致更大的亏空。于是,在粮食上,我家就有了一个愈来愈重的负荷。
地里种花生、红薯、大豆。红薯喂猪,花生大豆收成每年大概700多斤,一部分留来吃,一部分拿来卖。
六七毛一斤,可得两三百块。
猪是最值钱、最容易变现的资产。
但一般不到200斤时就杀了,200斤还是猪苗,长势正好,一天能长一斤,但到了开学,急需用钱,没有其他方式。杀!肉一块一斤(80年代),能卖200来块。
以上就是所有收入了。
我们家五口人,衣食住行,虽然一再压缩,享乐性的东西,想都别想。(我参加工作前,家里都没有电视机,不是怕干扰,纯因穷。)
但不论如何精减开支,医疗、学费,以及村里的红白事送礼,却是逃不开的费用。
犹记得每年开学前,家里的大人和小孩,都陷入浓浓的焦虑。
那时学费高,小学的学费就要140块左右。我妈说,就是把家里的余谷卖光了,也凑不齐你们的学费。
最后的举措往往是卖几担谷,借一部分高利贷,才勉强凑齐,送我们上学。
粮食有利息,钱也有利息——高利贷5分利,100块钱,每个月要还5块,一年,就得还60。
以我家当时的经济能力,还利息都难,还本金,则是不可能的任务。
就这样,利滚利,息滚息,家里负债越来越多。
我父母像两头负轭老牛,终年不松套。
忙完田里忙地里,忙完地里忙家里,到了夜里,又忙着操持家务。
但无论如何辛苦,还是越来越穷。
紧急用钱时,四处借债,考虑到我家家境,无人愿意伸手。
我说无人,真的毫不夸张。
很多时候,父亲早上出门去借钱,到了夜深回来,一分钱没借到。
谷子、花生和大豆都难卖,大家都是种田人,没谁要这个。
吃商品粮的人,到底是太少了。
有时候,父亲大清早挑着一担豆子出去,到了镇上,赔尽笑脸,没人要,夜深又挑回来。
心灰意冷,满目无光。
而且,命运不会因为穷人的困窘,而心生悲悯,对你另眼相待。
相反,你迎来的,很可能是祸不单行。
有一回,父亲被拖拉机辗过,他大难不死,活了过来,醒来后,说:“我想过,如果我残了,也不会拖累你们,就一口喝乐果(农药)死掉,不给你们添麻烦。”
他大病未愈,去搞副业。
一个人,带着一个铝罐,和一床被子,呆在原始丛林里,伐木,烘烤,背到大山那边,卖了钱后再原路折回。
路远,一天只够一趟。山路崎岖险峻,他时跪时立,膝盖磨得血肉模糊。晚上睡在黑洞洞的树林里,没有帐蓬,没有防护,野兽与夜风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一回他看到几颗树,以为是桂皮,剥了一蛇皮袋,兴致勃勃地带回来,说可以拿来卖。
没想到什么也不是。
村里类似我家状况的家庭,虽然不多,但也不少。
在80年代,南下打工的热潮还没有兴起,大家没有其他来钱的途径,只有更努力地刨作。
土坷垃敲得更细,耘禾耘得更勤,水放得更足,农家肥挑得更多。
也许有人说,可以做小生意啊!真是“何不食肉糜”的天真!
如果有那个本钱,早已境况好转。
但没有。
我在整个小学阶段,没看到我们家有过闲余的一块钱。往往要买一包盐,都得得攒上几个月。
就这样,因为制度不完善、资源短缺、人际低效、希望微渺,我们困在西西弗斯式的苦役中,日日如斯,年年如斯,循环往复。
而贫穷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生活的不便,物质的缺乏,更可怕的,是对精神的逐渐摧毁。
贫穷后遗症
1,没有尊严,于是看轻底线
每年年关将近,都是劫难。因为要债人从腊月开始,就坐满屋子,比狠似地,逼着我们还钱。
这些债务都不多,赊肉的十几块(一般两个月吃一次),看病赊药的几十块,春耕时赊了两袋化肥,犁田时赊了两天牛,去年开学时没学费,借了别人三十块......
各种债主凶神恶煞地站着,逼迫、威胁、骂骂咧咧。
除夕晚上十点,还有人杵在我家,翻来覆去地逼债。
“今天不还钱,你们这个年就别过了!”
“再过一个月吧,开年就还!”
可是,开了年,我们姐弟又要报名,学费还没有着落。怎么还?怎么办?年关一至无宁日,愁云惨淡,无计可施。
“一个月,一个月,我都来过几次了,次次这样说。就十几块钱,哪里省一下不就出来了,还要我催几次?我们家也要过年的,没钱怎么过年?”
“明年一定还,一有钱第一个还你。”
如是再三,父亲赔着笑,好话说尽。直到转钟将临,看我们家徒四壁,孩子没新衣,盘里没油水,过年肉都没有,实在什么也掏不出,债主才会不甘地离去。
然而也有例外的时候。
有一年,我们家遇见一个顽强的债主,除夕都没走,留在我们家,睡觉,大年初一醒来,继续讨要。
我父亲毫无办法。
那时候,表叔的妹妹从外地回来,带了一个据说很有钱的男朋友,表叔在家里请吃饭,几大桌。
我们家人都去了。
债主寸步不离地缠着父亲,也去了。
我们深以为耻,其他人也面面相觑,都觉突兀尴尬。最后,表叔觉得不妥,借了我们家二十块,还了他,才走了。
我父亲年轻时生得美,争强好胜,才艺也多。无奈爷爷的成分,家底的贫薄,他不得不一再低头,去求,去借,去告饶,去下跪,去承担他年轻时所不愿意承担的一切。
但愈是这样,愈是不被尊重。
他感到四面皆墙,八方寒意,生存空间越发逼仄,渐渐自我轻贱,形成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有钱,就有一切。
这当然没大错,但他还反过来悟了一下: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
世界不把我当人看,那么,我也不会把自己当人看。
他看到妖冶的年轻女孩,出手阔绰,有房有车,羡慕得不行,恨不得把我和妹妹也赶去挣快钱。
我提醒他:“那么年轻,又没本事,还戏戏浪浪地,这钱肯定是不干净的。”
我父亲说:“那也是本事。”
贫穷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剥削。它从你的尊严开始,剥夺自信、剥夺良知、剥夺希望,变成另一个人。
他会因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线一再下滑,动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手段,去满足自己。
因此,我们邻近的许多女孩,初中未毕业,就出外打工,用身体挣钱;
而男孩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夹缝里,用暴力谋生。
2,自觉卑微,于是不敢追求
上初中的时候,我离开家,在镇中学住宿。
周五放学,周日返校。
返校时便会炒一瓶菜,用玻璃瓶装好,作一星期的下饭菜。
家境好的同学,可能会带些干鱼、肉片炒笋、肉片炒酸菜什么的。
我也带酸菜,干的,没啥油,灌满一大瓶。整整五天,就只吃这个。
有一回酸菜也没有,就带了一小瓶霉豆腐。
家里没钱,因此辣椒粉也没有,就是将豆腐块加了盐巴,在热锅里滚了滚。
那时学生住的是集体大通铺,被子挤着捱着,席地而摊,起床后就卷起。箱子排在走廊里。
走廊两面皆墙,光线不好,看东西不能细辨。
有一回,我用饭票(用米换的)打了饭,打开箱子,就着霉豆腐吃饭。
有几个女生经过,在黯仄仄的光线中,看见我正在吃一碗白森森的东西,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揶谕说:“周冲,你吃白饭啊?”
我说:“不是啊,有菜。”
她们以为我强词夺理,走远了些,簇在一起,低低地说些什么,眼光时不时向我瞟来。
再以后,我用了两毛钱,打了一碗菜汤。
汤喝完了,菜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放在瓶子里。
不吃。
每次吃饭时,都挑出来,摆在饭上,让别人知道:我也有菜吃。
上初二时,我的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
但家境一如既往地差。
有一回穿着一条藏青的裤子,屁股后缝着两块特大的补丁。
我已经有了爱美之心,不想穿,但不穿又能如何?只是成天坐着,除了必要的上厕所,几乎不动弹。
早操不得不去,成了一种煎熬,觉得后面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的屁股。
后来来了月经,奔涌不已。买了一卷卫生纸,一下就透。
有同学说:“有一种东西叫卫生巾,不会印。”
我第一反应就是:“贵吗?”
她说大概两三块钱。
我说:“这么贵。是不是用一片,就不用再换的?”
她说:“要换,不过比卫生纸长一点时间。”
当然没有买。
任由红潮汹涌,将裤子、凳子和被子,染得一片血红。
大太阳的上午,体育课,站在两排男生前方,那种虚脱和羞耻,现在想起,都觉得周身不适。
诸如种种,反复在年少时发生。不一一枚举。
总而言之,早在童年时,因为贫穷,因为耻辱,已觉处处低人一等。
哪怕我无数次站在领奖台上,也难以从骨子里袪除。
它让你在面对所爱、遭遇选择时,行动上犹豫不决,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爱,自觉不配,自觉黯淡粗鄙,从而放弃主动权,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
那时候,暗恋一个男生,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生出勇气,站在他面前,说,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甚至觉得,我对他的喜欢,都是一种对他的侮辱。
哪怕我毫无欲望。
3,紧张易怒,于是暴力丛生
我父母的争吵与厮打,在我记事之前,就开始了。
导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亲会用最剜人的、最狠毒的、最粗鄙的话,来招呼对方。
而我父亲就会动手。
多少次了,我耳边滚动着母亲撕心裂肺的咒骂,眼前滚动着父亲歇斯底里的殴打。
事情的终结,往往以母亲的沉默而告终——我的母亲,在泥地上挣扎着,翻滚着,头发凌乱,脸扭曲变形,痛苦得哭都哭不出来。
暴风雨过后,有一阵短暂的宁静。
但不出两天,依然如故。
争吵愈发剧烈,暴力愈发凶猛。
年年如是。
有一个晚上,我特别惊讶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今天居然没吵架!”
他们当时心绪平和,也觉悲哀。
我父亲说,“唉,日子太难了!”
大家都太紧张了,忍耐力与宽容,都降到了最低,稍有不顺,就会向身边人发泄。
母亲善用三寸不烂之舌,父亲善使一双风火流星锤。
你来我往,在伤害亲人的过程中,平衡自己受到的屈辱和不公。
甘地说:贫穷是最糟糕的暴力。
当然,他所说的,不仅仅是日常暴力,还有种族、民众、信仰之间的暴力。
但是之于我而言,我所切身体会到的,就是在极端的贫穷里,人的情绪就像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它让人无法温和,无法淳朴,无法从容和理智。
更多的,它会带来对至亲的威胁,对他人身体和尊严野蛮粗暴的侵犯。
在那个贫困的村庄,暴力成为日常表达方式之一。
谁家老婆和小孩被打了,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它是如此平常,平常到我们都认为合情合理。
于是,一个个妇女喝农药自杀,她们生前挣扎的时候,没有人给予她们救助。
包括她们自己,也完全想不到被老公痛打过后,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村里流行的观念是,家丑不外扬。
于是一个个忍着,直到抑郁得自我戕害。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儿女,会沿袭这种暴力相处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于是,暴力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4,忽视教育、法治、医疗,心态急功近利
念小学时,有两个很好的小伙伴,一个姓李,一个姓付。
我们曾一起上课,一起打猪草,一起爬过高高的苦楝树,翻过围墙,去学校里打乒乓球。
但小学毕业,就联系少了。
她们辍了学,去县城或更大的城市,谋求生存之路。我则继续念书。
前年听同学说,她们都在未满20时,嫁了木工或泥工,甚至小混混,早早生了娃,现在依然在农村,生活不景气,做了些小生意,也打过工,但无论如何折腾,都没有填补贫困的豁口。
她们不是特例。
在那个被贫穷所笼罩的村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多数在初中时,就结束了学业。
辍学之后,便是荒荒莽莽的自由。
然而,自由对沮丧的加深,并不亚于它的舒缓作用。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没有目标,没有资源时,自由会让他无所适从,会让他恐惧、急于逃避。或者带来不受监督、免于责任的幻觉,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
许多女生十几岁就做了母亲,男生到处游荡,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在游荡。
我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感激——他一直重申,你们必须要读出头,读不出头,就跟XX(村里的一个女疯子)差不多,被人嫌得跟坨屎一样。
虽然目标很功利,但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是唯一的有效出路。
我们于是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尤其是女孩。
这就是“女孩效应”。
即,在女孩或妇女身上投入资金,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但因为短视,穷人往往在孩子提出不读书的试探性要求后,大多不会强行阻止,他们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只要勤快,到哪儿都有饭吃。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
但二十年后,那些辍学的女孩们,多数都在从事最卑微、最轻贱、薪水最低的工作,慌不择路地嫁人,回到村庄,生孩子,发胖,不再工作,除了打麻将,就是带带孩子,婚姻理所当然出现问题,大吵大闹,和父辈一模一样,在几十年前的生活模式中,一天天度日。
因为没钱,所以,大家也不会重视医疗,有病能拖就拖。
而这形成习惯,有了钱后,也是如此。
非得到了要命的时候,才赶到医院。可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也不太重视法治。
出现什么问题,多是我叫上我的兄弟,去揍你一顿。你叫上你的兄弟,又打回来。
到了权益真正受损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去打官司。
大家觉得,打官司是一件丢脸、麻烦的事。
宅基地被占,山林被砍,田地被强卖,都是用打的方式,来发泄怒气。
生活的希望在哪儿呢?
几乎所有赤贫者,都热爱。
他们热衷于赶很远的车,去一个地方摸几块钱的奖。
因为,带来的忽然暴富,是他唯一可以改变生活的捷径。
但只是一个商业幻觉。
那么多年了,没有任何奖金安慰过他们。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物资稀少,观念落后,贫困变成一道森森的围墙,将穷人牢牢圈在其中。
5,精神短视,心智不自由
2006年,妹妹上大学,有了一个留学新加坡的机会。
我们家一因为确实没钱,二来因多年的保守习性,觉得稳妥才好,别折腾,在国外学习与在国内,也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放弃了。
如今想来,怎么都觉得可惜。
我设想过,要是妹妹生活在一个富有之家,她今日,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贫穷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精神短视,所以会恐惧未知,拒绝大改变,杯弓蛇影,继而做出错误选择。
无数人的潜能被贫困浪费掉了。
比如,我有一个小伙伴,他早在小学时,就有一种绘画的天赋。
他能一笔,就勾完整个人物,有鼻子有眼睛,惟妙惟肖,灵气四溢。
我现在的某些小技巧,都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但是,他母亲对此毫不在意,她认为,画得再好不能当饭吃,赶紧去挑粪。
初二没上完,他就辍学了。
跟着一帮小混混,到处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或许也褴用药物吧,我不知道,只是再没有听说过他的传说。
他就那么寂寂地,湮没在黄沙般的贫困大军里,找都找不着。
同村还有一个人,念小学时,记忆力惊人,读了两篇课文之后就可完整背诵,句句无误,完美无缺,可是,初中没念完,开始混道上,后来因为抢劫,入了狱。
活在村庄里的人,忽视教育,信息来源少,文明落后,晚一辈的人,如果不读书,只能接受长辈的价值观。
盯着眼前利益,关注吃喝玩乐、家长里短,一代代重复下去,自我愚化,越来越蠢。
偶尔也有救济。
但不论救济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亲友,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旦得到钱,他们的使用方式,都不是为未来投资,而是满足于当前的需求:比如,大吃一顿,买几件新衣裳,还一部分债。
所以,救济有与没有,穷人的日子依然如故。
甚至,救济的丰盛,反而会助长穷人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再次没钱,会当面锣,背面鼓,暗示或明晃晃地伸手要钱。
救急不救穷,是多么残酷的道理。
美国《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给了众多穷人以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就是贫困会降低人的智商。
穷人越来越笨,不断地贫困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资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无法改变,于是自我麻醉
苦役永无尽头,但穷人要活下去呀,怎么办?
他们接受了宿命论,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劝慰自己安贫乐道,安于现状,少胡思乱想。
中国从儒家经典,到诗词歌赋,提到乡村,都有意无意地美化。
美化他们的贫穷,美化他们的愚蠢,美化他们的自我封闭,造成安于贫困,是一种操守的假象。
于是自我麻醉,忘却自己的无能。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懒惰。
但又有什么关系?
贫穷很高尚,贫穷说明我品行好,为什么要改变呢?
美滋滋地懒着吧。
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
或许,在年少的时候,每一个穷人都怀揣志向,但是生活反复打压,渐渐感到无计可施,终于跪下来,呆在原地,通过自我麻醉,忘却希望,听之任之,成为行尸走肉,生活想怎样都可以。
志向不再保鲜,不再活跃,最后趋于退化而消失。
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的眼力确实锐利,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看不惯了,愤然地说:“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所谓的安贫乐道:
大热天,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
这也是一付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
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贫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7,钱生育钱,贫困生育贫困
教育就是拼爹。
比如,我表哥是县里有名的书法家。
如我所料,外甥上了大学后,自然而然地拿起毛笔,子承父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新人。
一个人处在某种家庭中,因耳濡目染,对父辈的职业,比对其他的职业更熟悉。
比如,读书人的孩子,每天接触的就是文章、礼法,又兼之父亲拥有满壁黄卷,一票文化界的好友,一个充斥着书香的人际网。
那么,他成为士,远比其他阶层的子弟容易;
同理,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父亲种田,熟知耒、耜、芟,春耕秋种的常识,一草房农具,一帮种田的铁哥们儿,一个满是泥土味的交际圈。
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因为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资源,自己的能力,困在穷人阶层,穷尽一生都无法挣脱。
阶层逐渐板结化,既得利益集团变得越来越坚固。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内,掌握社会各类资源的精英阶层,逐渐实现了内循环和近亲繁殖。
官二代轻而易举上位,富二代获得创业资金易如反掌,星二代想露脸,得到角色,不费吹灰之力。
社会关系的宽度和广度,决定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而底层人想要逆袭,缺乏一个公平、稳定、公开的方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上行的阻力越来越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寒门再难出贵子。
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
这都是励志与鸡汤所无法掩盖的事实。
当然,从农村出来的人,也有少数人能逆袭成功。
但这些人,往往都拚尽全力,打好了人生剩下来的牌:教育、性格、婚姻、圈子。
教育成就了求知手段,知识让自己目标明晰,眼光精准,不服输的性格让自己竭尽所能,再加上择偶,也能成为很大的一个跳板,使自己脱离原来的阶层,圈子则是一种资源分享的方式,身处其中的人,会得到更多机会,同时也通过眼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化成高贵的人。
——End——
喜欢就点个赞呗(*ˉ︶ˉ*)
欢迎关注我,我会每天更新3个以上高质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