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发布时间:2019-11-21 03:00:44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各位职场的新鲜人,转眼一年多啦!可顺利,可困惑,可还好?过去的一年,老司机赵同学也经历了很多的纠结。过往的所有起伏皆是美好生活的预热。新年更新贴,一起迎接属于我们的年轻时代!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斗吗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各位职场的新鲜人,转眼一年多啦!可顺利,可困惑,可还好?过去的一年,老司机赵同学也经历了很多的纠结。

过往的所有起伏皆是美好生活的预热。新年更新贴,一起迎接属于我们的年轻时代!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奋斗吗? - 赵莎莎同学的回答 - 知乎

-------------------------------------------------------------------------------------------------------------------------------------------


【吐血更新】好多同学对我的职业感兴趣,误以为我是做HR的。。。呃,本人是十年老Marketing,为验明正身,呕心沥血整理@品牌营销精华方法论@一篇,集多年实践和感想之干货梳理成文,供大家讨论。对品牌、市场营销方向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借助此篇入门,培养兴趣。

条件不充足(缺人缺钱缺资源),初创品牌怎么办? - 赵莎莎同学的回答


另外本帖内容已经被不少微信公众号转载,转载请私信授权。昨天已经有热情的朋友帮我了两篇未曾署名就盗发的公众号。叩谢大家的支持!


-------------------------------------------------------------------------------------------------------------------------------------------

-------------------------------------------------------------------------------------------------------------------------------------------

选择专业方向还是兴趣方向都不重要,工作和谈恋爱不一样,是一个理性行为


工作的本质是让自己具备越来越值钱的工作能力。工作根本没有让你更有乐趣、更漂亮、更健康的义务,一切认为“工作应该充满乐趣”的念头都是耍流氓。如果对这一点有异议,没关系,职场专治各种不服。玻璃心的小公举需要饮完了这碗暗黑鸡汤再上场。


正经提醒找工作应该是这样一个决策过程:1、首先要想清楚什么是好工作,如果要么符合专业,要么符合兴趣的就是好工作,那世界上就基本不存在离职辞职再入职的浪费时间的事了;2、了解怎么去做出明智的选择。


好工作首先会显著提高你的价值】只有能力不断提高,你的单位工作时间,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享有有更好的价格,从而在未来,当你的体力已经远远不及年轻人的时候,却能过上更自由的生活。人生最好是先抑后扬。奋斗会很累吗?不会比上学累,还不用交学费。


确立了这个标准,来思考哪些因素不属于可能提升你价值的:

工作环境好?地段好?美女很多?工资多一千?上班不打卡?年假多三天?这些因素就会变得没有价值,不应该纳入你是否接受这个工作的考虑范畴。


另外一些因素就变得很重要:

带你的老板牛不牛?是不是可以学习到行业内最专业的工作方法?是不是能接触到最一流的技术?能不能参与好项目?有没有牛逼的合作伙伴?是不是业内最高标准作业?等等。。。


第二要改善生活,这是在一家公司长期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让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好,是你的责任,也是幸福的源泉。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眼界要长远,不要只看到眼睫毛。在一家公司还不到一年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正确判断这一点。如何快速判断,也有捷径:


看那些兢兢业业工作、业绩又突出的同事是否在核心岗位上,而那些八卦的、无所事事的是不是处于边缘化;业绩突出的人是否随着年限增加获得了超常规的回报。如果是这样,这必然是个靠谱的公司,靠谱的工作。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第三能有助于塑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三观】大多数人都曾因为工作怀疑过人生,如果压抑的感觉持续性不消退,速速撤离。


一个公司、一份工作存在的意义在于替人类社会解决了某一个问题。如果他是一个伟大的公司,那么他不但解决了问题,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升级。而的确有为数不少的工作,根本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比如那些恶俗炒作的公关公司(配合一些短视的公司提高知名度),在街上发传单的工作(很多大学生在做,我也做过,一天可以挣几百块),一些靠吃吃喝喝送送礼维护关系的工作,做了就会让你怀疑人生的意义。不管这些是不是正对你的专业,或者正是你的兴趣,都应该速速放弃。


怎样从那么多选择中,慧眼看到那份让我们更接近幸福和智慧的好工作呢?


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就学会看行业大势】大概在五年前的时候,我面临着一次换工作的机会,当时给我最高offer的是一家做电视购物的公司,跟那个主管聊的也非常投缘。但是我最终没有去,就是因为我考虑到电视购物是一个夕阳行业。电视购物会看的可能就是老头老太太。中国的确是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要注意的是,下一波步入老龄化的是我们这样的人。

我们这样的人还会相信电视购物吗?并不会。所以这个行业终究会面临转型或者升级换代,或者直接被淘汰。这都非常非常有可能发生。我刚才搜索了一下,这家公司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新闻了,最后的新闻停留在2012年。也许这个公司已经关闭了。那我当时的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从目前来看就是一次对的选择。


要特别关注公司业绩是否在稳定的提升】上市公司的话,近几个季度的财报就能够看出来了,如果是非上市公司的话主要是看它的产品销售情况。很多同学会认为自己是否升职加薪,取决于自己跟主管的关系,其实那根本就不叫个事。最根本的原因是这家公司有没有这个空间给大家升职加薪。


我曾经在一家公司一共呆了一年半的时间,我是那个部门表现最好的一个员工。在这个一年半的时间里我得到三次公司级表扬,但是我加起来的工资涨幅一共就是五百块钱。。。公司、部门、主管,都很认可我,但其实他没有能力去回报你了,因为整个公司的业绩是不断在下滑。当公司业绩下滑的时候,刚执行一年的很多福利,什么下午茶、年假、不打卡、调休,全部取消了。这是亲身经历的事情。


【最后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主管还想不想奋斗】大家普遍认为的好主管,都是指的好相处,比如脾气温和,批评都是私下的,表扬都是当面的。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你真的会发现一个好的主管,用一句大白话讲就是如果你干得不错,那么这个主管除了给自己加工资,还能想到也给你加工资,这就已经是一个好主管了。其他的都是些细枝末节。


实话讲,这个社会还有不惜得罪你,也愿意给你指出缺点的主管,甚至以身先士卒的方式带动你,或者逼迫你成长,你就珍惜吧。他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只要给你绩效打个D,会有更专业的HR同学来处理你。谁打个工,也不是为了结个怨的。


我曾经有一位人品极佳、修养很高的主管。他好到能拿出自己的年终奖请大家出去旅游,能做到这一点的主管真的是太赞了!但是最后我们的结局是什么?鸟兽散。因为当时整个部门的业绩萧条,主管是文艺青年,却不是职场悍将,最终部门的蛋糕越做越小,大家在一片兄弟姐妹情义中真的如同鸟兽散,各寻各的出路。两年后,还啥兄弟姐妹,不过是一段日子,一场不值得写进简历的工作经历。

还有一些真心话:

那些已经退休多年、连微信都不太会用的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帮你做出好选择】很多同学的孝顺体现在,连找工作这件事情都要咨询父母。如果是脱离社会已久的,自己的事业也没有搞定的那些爸爸妈妈,怎么能给出正确的方向呢?如果你妈妈说这个工作好,你就往另外一个方向选吧。这个社会是在进步发展的,如果你跟你妈妈的选择是一样,你应该也是站在被中坚社会淘汰的边缘。


【永远要找你身边最牛的那个人去咨询而不是你最信任的】你往往最信任的人比如说闺蜜,同学,都是因为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但最亲近的人,往往是因为你们在同一水平线上。差距太大的人很难做很好的朋友的,所以他也只能给你一个差不多眼界的选择。记住要去找你身边最欣赏、最牛的那个人帮你提建议,才是正确的。


【判断不好的时候看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牛不牛】哪怕这个公司你都没有听过名字,如果他都是跟很牛的公司在合作,你就选他好了,因为那些很牛的合作伙伴,都不是傻子,已经帮你考察过了


【片尾小结】

用自己朋友圈的话来总结下吧。要谈过很多恋爱,才知道最重要是相处不累,做决定时能把对方利益也考虑到的,就是不错的伴侣;要换过很多份工作,才知道考察一个公司,最核心是行业在不在经济大势上,老板还有没有奋斗意愿,干好了主管是不是除了把工资加给自己,还能记得加给你。


另外就是文艺青年不但不会改变世界,还常常给世界添乱。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好好工作吧,你好我好大家好。


(9.26更新)谢谢大家。我是最近这一两周才开始重新上知乎,收到这么多点赞受宠若惊。有三点再补充一下:

(1) 【咨询答疑仅为参考】这一篇内容是前天晚上在Linkedin组织的一个微信宣讲会里讲的,讲完这两天收到不少同学来咨询工作选择。实话讲工作这事实在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有很多极优秀的人,依然奋斗不辍、兢兢业业,也有工资拿个2万块,就觉得绰绰有余只关注去哪儿玩的。当我完全不清楚你的个性特长和人生目标时,较难有建设性意见,还请谅解;

(2) 【有人好奇我的工作】也没啥可藏着掖着的,猎豹移动。跟随它从一家实力弱小、壮志未酬的公司,变成一家三年多美国上市、连续10个季度收入增幅超过100%的中型互联网公司。我从不避讳为自己效力的公司感到自豪,如果连自己的公司都不热爱,也很难有啥发展。给感兴趣的同学顺手安利下我司招聘的微信公众号:猎豹移动微招聘。针对全球高端人才的,欢迎试试这个全球青年养成计划

(3) 【一个有自律意识、责任心强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差】不少同学说自己遇到逆境,不知道怎么办。给大家讲个真实感受。很多人都知道张泉灵从央视离职的新闻吧?有幸在那一两个月与泉灵姐有较多的工作接触,给我触动很大。

她除了意料之中的广博知识和活跃思维,更重要的是她的严谨自律和勤勉努力。对所有人温和亲切,对所有事认真负责,效率惊人,可怕的是每天不止工作8小时,简直是18小时的节奏,开玩笑的说这是用生命在转行。

还有其他相处的细节,比如没有助理,从不迟到(早高峰从南四环赶到东二环哦),不让别的同事帮她热中午饭(当时她在忙走不开),这样一个前辈留给别人的只有敬佩,而且没有人不愿意为这样的人提供帮助。即便是碰到什么逆境,我相信具备这样人品和力量的人,也能逆势而上行,转危为安,化难为易。

而相反的,也会见到一些工作拖拖拉拉,应付了事,加班半小时就要甩脸子,挑三拣四、不求甚解的,再好的工作也枉然。正如那句话,你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开朗的人抱怨命运不公,我也未曾见过一个认真负责、努力好学、心胸开阔的年轻人,会一直没有机会的。

原文章请点击链接: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别再被先就业后择业的说辞忽悠了

作者:呵呵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37863/answer/1506616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阅读提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有些人一毕业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小,那么他以后可能一直都是在格局较小的企业间转悠,尽管收入还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开始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大,那么他以后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业,也可以跳到格局较小的企业,虽然一开始收入比较低,但未来的发展是非常可盼的。 本文8400字,对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这几类企业进行了优劣对比分析,欢迎大家阅读!

选择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那些初出校门的大学生。

每个大学生在刚毕业时,都是迷茫的,因为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你不确定未来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你也不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你发现自己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迷茫,然而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迷茫是因为你已经开始真正思考一些事情,只是还没有得到答案,等度过这段迷茫期,你将会慢慢找寻到未来的方向。

大学毕业,走上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找工作,因为从你踏出校门的那一天起,你就已经是一个社会人了,你要学会适应社会的节奏,并且学会在社会中生存,适应的越早,你的弯路走的越少。

大四的时候,有些人忙着考研,有些人忙着找工作,对于那些找工作的应届生们,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也很少有人会真诚地指导他们,更多情况下都是他们自己在摸索前进,有的人机遇不错,在毕业之前就成功签约了一家好单位;有的人运气不好,毕业离开校园了工作还没有定下来。

每个大四生在找工作时,几乎都会听到老师说这么一句话: “先就业,再择业”。 先就业,再择业,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就业很关键,先得有工作干,然后才能接着去找更好的工作,但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学校为了就业率的数据好看,建议或者半强迫地让毕业生先把工作签了,至于这份工作对毕业生未来的发展怎样,他们并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学校、自己专业的就业率,哪怕你是跟饭馆签协议当服务员,这也是他们的就业率指标。 更有甚者,不跟企业签约,就扣发毕业证和学位证,这种为了就业率指标而置学生利益于不顾的行为,是非常可耻的。

那么,如果你是大四毕业生,在这个人生中的关键节点,你该怎么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呢?

在这里,我一定要强调,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有些人一毕业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小,那么他以后可能一直都是在格局较小的企业间转悠,尽管收入还可以,但是眼界和圈子都被限制了;有些人一开始进入的企业格局比较大,那么他以后既可以跳到同等格局的企业,也可以跳到格局较小的企业,虽然一开始收入比较低,但未来发展是非常可盼的。

先就业后择业的说法,只是校方单方面自私的考量,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就业率指标,至于你以后的发展,与他们关系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你而言,就业率指标不过是个数字,它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未来还是要靠你一步一步奋斗争取的,你要为自己的未来好好考虑考虑。

通常,大四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会面对以下几类企业的招聘: 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此外还有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工作,由于这两类工作录取率太低,我们今天不进行过多讨论。 那么,这四类企业的发展情况是怎样的呢?

以下情况,指的是大多数,意思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类别企业的发展情况,肯定会有例外,但在这里只讨论大多数,这里只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框架,至于更细节的内容,还要大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体会。

我们先从国企说起:

国企,是指由国家政府参与投资和控制的企业,其中还包括由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和控制的企业。 在市场经济时代到来前,大多数人都是在国企工作,国企的特点是,稳定性高、福利较好、收入较低,那时候,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国企上班,一待就是一辈子,甚至生老病死都由国企包办。

上个世纪末,国企进行改革,很多国企员工被迫下岗,所谓的稳定性也不复存在,很多下岗工人的生活非常凄惨,东北老工业区哀鸿遍地,直到现在,东北都没有复苏过来,并且看不到任何复苏的迹象。

时代跨入到本世纪,由于股份制改革,一部分国企又活了过来,国企的吸引力又重新大了起来,大学毕业生趋之若鹜,精品佛进了国企就是捧上了铁饭碗,尤其是进入石油、银行这样的国企,那么,国企的特点是什么呢? 就是一个字:稳; 就是两个字:很稳; 就是三个字:非常稳; 一切以稳为先,稳是大前提,这种稳包括人员结构的稳定,生产流程的稳定,管理制度的稳定,所以在国企工作,除非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一般不会开除人;除非是生产流程明显跟不上业务发展,否则不会进行流程改变;除非是管理制度已经明显落后时代发展,否则不会变更管理制度,以稳为先,稳定压倒一切!

很多人说国企缺乏活力,变革缓慢,实际上正是因为国企太稳了,如果要进行变革,那么就是全局的变动,影响非常大。

在国企工作的员工,每个人只是一颗螺丝钉,由于分工很细很明确,所以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自己份内的那份工作,整个生产流程就能持续运转下去,长期的工作机械性和重复性很高,除非自己主动学习,否则学不到什么新的技能。

所以很多国企员工下岗后,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是因为长期在国企环境内工作,只会做自己所负责的那份活儿,比如操控室工作、比如流程化工作,除此之外,并没有掌握别的能够安身立命的技能。

在国企里,个人有突出的技能,并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因为整个框架都是限定好的,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逾越这个框架。

那么,大学生适合去国企吗?这要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过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每天的愿望就是过着普通的日子,也不愿面对太过激励的竞争,那么你是适合去国企的,国企需要的就是这种安于现状,勤勤恳恳并且愿意扎根的工作人员。

如果你通过国企招聘考试,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国企,但是经过二次分配后,把你分配到了较为边远的地区,那么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企内进行调动是非常困难的,边远地区自然没人想去,稍微有点资源的人肯定都想分到好地方,如果你一无资源、二无背景,想要通过勤恳工作调回本部,那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越是边远的地区,越是缺乏精通业务的人,如果你的业务干的不错,那么当地领导自然会百般努力把你留下,不会放你走。

所以,当分配结果下来后,你要问问自己,能否在那个边远地区扎根发展,如果内心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最好别去,我见过太多这样悲剧的例子,白白耗费几年的大好青春,走了很多弯路,最后才走上正途。

况且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人才流动这么频繁,几乎没有人能够保证,这一辈子只在一家企业工作,即使这家企业现在效益不错,未来的情况又有谁能预知呢?也许当你努力坚守多年后,终于看到了上升的曙光,然而这家企业却因为各种原因垮了,那么之前你透支自己未来的付出不是付诸东流了?

国企的事情,我们先讲到这里,最后还会有总结,我们先看看下一类企业:

外企,是指含有外商投资的企业,既有合资类型,又有外商独资类型。 外企能够进入中国发展,那是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外资政策红利,九十年代,在外企工作是令众人艳羡的,人们对外企员工的普遍印象是:高收入、高阶层、高品位。那时的外企员工,工资收入即使不能跟国外母公司相比,在国内也是力压群雄,往往是国内普通员工收入的好几倍,甚至是十倍以上,我母亲九五年的时候月收入才三百元,她认识的在外企工作的人月收入就能达到三千元了,这种收入差距简直不敢想象。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外企的神话光环也在慢慢黯淡,这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外企员工的工资收入相对于国内企业员工,已经没有了明显的优势,但是国际化的光环依然存在,很多人还是愿意进入外企工作。 我身边也有同学在外企工作,在平常的聊天中,我也能了解到一些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外企真像传说中的那么好吗?

首先,我要说的是,毕业就进入外企工作,绝对不会是一个坏的选择。

外企所用的管理制度,是以国外母公司制度为基础,再配合当地的一些制度习惯而综合制定的,但其根本还是国外那一套制度。

我们都知道,欧美外资企业是非常重视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化的,因此,如果你在这样的企业环境中工作,那么你可以学习到比较规范的企业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技能,对你的个人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但毕竟是外资企业,你的上升空间是会有限制的,天花板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他们最信任的永远都不会是所在国的员工,而是本国的员工,因此,当你的事业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你就很难再上升了,即使你接受了天花板的限制,那么,你能一直在这个岗位干下去吗? 很遗憾,你不可能在那个岗位干到退休,因为每年想进外企的大学生有很多,他们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最关键的是,他们和你干一样的活,要的工资却比你低得多。如果你是外资企业的那些资本家,你会如何选择呢?当然是用更便宜的人干更多的活,很抱歉,你已经被那些年轻人自然淘汰了,接着你会被慢慢边缘化,讲一点人情的公司还会主动建议你离职,然后再给你发一笔赔偿金;不讲人情的公司直接会拒绝和你续签合同,等到合同期满后,你就该搬箱子走人了。

所以,当你进入外企后,你几乎见不到那些四十岁以上的老人,不是他们真的愿意离开外企,而是他们被自然淘汰了,资本家招了更年轻的你进来,自然他们这些老人在外企的职业生涯也就到头了。

当然,如果你在外企成为了核心人员,比如核心技术人员、核心业务人员,或者升到了管理层,那么四十岁对于你可能只是职业生涯新的篇章,但对那些还依然做着基础工作的员工,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拼搏能力都已明显比不上那些年轻员工,被取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外企工作还是比较锻炼人的,很多人从外企离职后,依然能找到还算不错的工作,他们有的去了大中型企业,有的去了小型私企,依然能发挥自己的职业能力,开拓新的天地。

我认识的一位姐姐,在她三十五岁的时候就从外企离职了,然后开了一个英语辅导班,现在运营的也还不错。

外企的事情,我们先讲到这里,最后还会有总结,我们再来看一下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

这里,我们把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放到一起说,大和小是相对的概念,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由私人团体控股,而不受国家资本和外商资本控制。

私企的发展,是享受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那个年代,中国对外开放,遍地都是黄金,然而捡黄金也是要有机遇和技术的。 经过大浪淘沙,层层洗礼,有些私企活了下来,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今天榜上有名的那些大中型企业,当年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毕竟成功的总是少数,失败的才是多数,中国的私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半,甚至更低,可见,创业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大中型企业和小型私企确是社会上创造工作岗位最多的,国家去年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为了扩大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那么,对于大四毕业生而言,应该怎么进行选择呢? 一般情况下,小型私企为了在人才市场上抢夺人才,会开出比一般企业高的多的工资,比如你在BAT工作,月收入是15K,我和投资人搞了一个创业公司,需要招聘优质程序员,我如果想把你挖过来,如果我同样出15K的工资,你肯定不会过来,因为你在BAT的工作很稳定,未来发展空间也很好,甚至我出到25K的工资你也不会过来,但是我的创业公司非常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所以我要出到40K的工资,你才肯过来。

对于大四毕业生而言,一没工作经验,二无名企工作背景,所以小型私企通常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他们希望要的是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而且是能为他们创造高价值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一个新人。

而且大多数小型私企的管理较为混乱,有些直接是家族式管理,进入这样的小型私企,上升空间是很有限的。小型私企老板会想尽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压榨员工的血汗,对于他们来说,私人利益至上,至于员工的利益,他们能损害就损害。

但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他们的管理是比较正规的,他们也有耐心去培养新人,他们会为你提供比较好的培训条件,让你慢慢适应工作环境,他们的工资可能没有那些创业公司高,但是稳定性要高很多,他们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长期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企业工作,你能收获很多。

以上介绍了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小型私企的概况,下面我为大家总结一下在以上四类企业中工作的利弊得失:

国企:做同等工作量,虽然薪酬较低,比不上外企和大中型企业,但是稳定性要比他们高,尤其是到你四十岁后(如果你所在的国企是国家支柱型企业),你会发现,你要比同龄人过的轻松的多,他们可能还在找工作,为下个月工资发多少而发愁,而你在国企的工资系数随着你的工龄增长,已经能够保证自己生活无忧,尤其是在那个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子女要上学的年纪,你的经济压力会小很多。

一句话说:就是你在用之前二十年的低工资,换取未来二十年的生活无忧,我们以四十岁为界限。在国企工作到快四十岁,才跳槽出去到别的企业,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行为,如果真想跳槽或转行,请在三十五岁前就行动,四十岁出去的普通国企员工,在人才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

外企:年轻时,用自己的青春拼命工作,薪酬比其他性质的工作单位都高,但是工作稳定性很差,资本家的一切作为,都是以利益为根本,当他们花同样多的钱,能雇佣到比你工作效率更高的员工时,那你也就被自然淘汰了,但是你在外企积累了工作技能,这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依然受用。

一句话说:就是你在用青春换金钱,未来是不确定的,所以你要保持自己的工作技能,同时要持续学习新的知识,时刻准备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大中型企业:稳定性比外企高,但比国企低;收入比外企低,但比国企高。总体来说,如果一毕业就能进入大中型企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相较于国企和外企,优劣条件都适中,所以你有更多的灵活性,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适时修正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一句话说:居安思危是你永恒的主题,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安逸而磨灭了自己的斗志,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小型私企:稳定性比不上国企和大中型企业,甚至比不上外企,工资收入区间范围太大,很难进行横向对比,大学毕业生如果能进入以上三类企业,就不要进小型私企,不过小型私企也是能锻炼人的,因为这样的企业往往人手不足,一个人需要身兼数职,同时干几个人的活,经历了这种锻炼,对你以后自己创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一句话说:能进国企、外企、大中型企业,就不要进小型私企,进小型私企实乃下策。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是更青睐应届生还是往届生呢? 以下段落摘自我的这篇文章:

不是年轻员工任性辞职,而是管理者的思想已经落后这个时代了

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公司工作的员工,我们将这类人员称为应届生员工。
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从企业的发展目标来看,应该多招聘那些有行业经验的往届生,为什么企业愿意花费比较高的成本招聘应届生呢?
我们先来看看应届生有哪些劣势? 应届生的工作经验基本为零,社会经验少,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培训成本。
我们再来看看往届生有哪些优势?
往届生的工作经验丰富,社会经验多,企业不需付出较高的培训成本,很多拿来就能用。
这么一比,还是往届生更好,但是,我们不能光比这些,我们还要比较他们的优势。
应届生的优势: 职业生涯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强,学习能力强,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培养应届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往届生的劣势: 职业生涯这张纸已经被别人勾勒过,学习能力不比应届生差,但是可塑性要差一些,企业管理者很难对其进行改造,大多情况下是专岗专人。
企业招聘应届生,是看重他们的潜力,换句话说,是看重他们的未来。
企业招聘往届生,是看重他们的能力,换句话说,是看重他们的现在。
一般而言,国企会比较看重年轻员工的潜力,也愿意花费相对较高的成本去培养年轻人。
而私企会比较看重年轻员工的现有能力,希望招之即来,来之即用,不愿花费较高的培养成本。
所以,对待应届生的态度,国企和私企是不一样的。
如何取舍,其实就跟你找女朋友一样,你是愿意找一个白纸一张的女朋友,忍受她的各种脾气,然后和她慢慢磨合;还是愿意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女朋友,不用培训,直接上岗。
找工作,其实就跟谈恋爱是一样的,大家觉得对方还不错,那就在一起相处,遇到矛盾就解决矛盾,遇到争吵那就激烈争吵,矛盾实在不能解决了,那就分手。
企业招聘员工,企业在挑选员工,员工也在挑选企业,双方是雇佣的关系,但更是一种合作关系,企业付出薪酬,员工付出劳动力,然后为了共同的目标去奋斗,直到有一天,双方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那就一拍两散,各找各家。

以上都是明面上的说法,大多数人都知道,接下来,我再说一些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内容。 国企更愿意招聘应届生,一方面是因为应届生可塑能力强,另一方面原因是: 相较于那些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往届生,应届生无论在反抗能力还是技术水平上都要弱于他们,这更便于国企领导管理控制。

国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稳”字,这个“稳”是有多方面含义的,从人力管理方面来说,就是领导的位子要稳,至于员工结构,能保持大致稳定即可。

如果国企大量招聘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往届生,那么在日常运营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大多数国企都是有无偿加班的,而且会给这种加班安上一个好听的名字,为社会主义发展做贡献,对于应届生来说,一般会默默承受,因为社会经验欠缺,不知道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对往届生来说,他们有在先前公司维权的经历,知道这种加班方式是违反劳动法的,会积极声索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三倍加班工资、工作日调休,这对于国企管理者是不能接受的。

在业务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国企领导,本身能力水平有限,是靠各种灰色途径上位的,如果他招的这名往届生员工能力太强,会直接威胁到他在管理工作上的威信,这对他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在上下级关系方面,如果一项业务出了问题,有些国企领导会忽悠下属,并且给下属许诺一些利益,让其为自己背锅,一般情况下,在国企长期工作的员工缺乏反抗意识,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只能默默忍受,但对于那些有一定维权经验的往届生员工,遇到这种领导让自己背锅的情况,不会甘愿承受,可能会直接给更高层领导发一封邮件,陈述清楚全部事实,因为对他们来说,即使再次跳槽重新找工作,也不能让自己的利益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损。

出于以上考虑,国企在招聘时更愿意要应届生,当然也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往届生,但这些往届生,大多都游离于上升通道之外。 国企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应届生,每年也会有很多应届生辞职,对于国企来说,新招的那些大学生辞职,那都不叫事儿,在国企领导层看来,想干这份工作的人多得是,你不想干了,自然会有人想干,你的离开并不会对国企的业务运营产生重大影响,真正对国企业务运营起重大影响的是那些中间夹层,就是长期在国企制度驯化下,缺乏反抗意识,甘愿做螺丝钉的那些人,而这些人,后顾之忧太多,是不会轻易辞职的,即使有辞职的,那也是极少数。

小型私企更愿意招聘往届生,一方面是因为往届生能够拿来就用,另一方面原因是: 相较于那些初出茅庐的应届生,往届生已经卸下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包袱,便于私企管理者用短期利益收买人心。

私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榨”字,这个“榨”是全方位的,私企管理者能从员工身上榨多少,自己就能够获得多大的利益,至于员工结构,无法保持大致稳定,只能尽量保证核心人员稳定就行。

如果小型私企大量招聘初出校园的应届生,那么在日常运营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刚毕业的大学生,会比较有情怀,他们认为工作不仅是为了挣钱,而且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工作和生活要分开,即使私企管理者愿意多加工资,他们也不愿意加班,这对于以“榨”为目标的私企管理者是很棘手的。

在业务方面,应届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基本为零,需要老师傅带着才能慢慢熟悉业务流程,这也是一块很大的成本,私企管理者不仅什么都“榨”不到,反而还搭进去不少成本。 在上下级关系方面,应届毕业生从私企离职的顾虑很少,如果私企管理者让他们不爽了,他们会直接离职,私企管理者刚准备“榨”呢,他们就跑了。

出于以上考虑,小型私企在招聘时更愿意要往届生,当然也会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但这些应届生,多数都会在一段时间后离职。

私企的人员流动率很大,每年新招聘的员工和离职的员工,都会占公司现有人员较大的比率,很多私企在运营三年后,人员几乎完全更新了一遍,除了那几个核心人员,其他岗位都已经换了好几茬人,不是私企管理者不想留人,而是留人的成本太高,无法保证大多数人都满意现有的薪酬福利,所以只能把薪酬福利更多倾向于那些核心人员,对于底层人员,也只能顺其自然,一旦企业经营出现重大问题,又恰逢多名核心人员离职,那这家小型私企离破产倒闭也就不远了。 外企更愿意招聘年轻人,只要你足够年轻,只要你足够有干劲,那我们就欢迎你。

外企管理的核心就是一个“掏”字,外企管理者“掏”的是金钱,你“掏”的是时间和精力,这种“掏”,是实打实的“掏”,只要还掏得起,那么双方的合作就能继续维持下去,直到一方已经完全掏不起,自动出局。

年轻人,要想用时间和精力换取高薪,那么外企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外企不仅压力很大,工作量也很大,但是薪水也很高,近些年来,虽然外企也学会了国企的“稳”和私企的“榨”,但总的来说,一切还都能按照制度协议来,你努力工作, 自然会收获应得的薪酬,在这一定,外企是不会亏待你的。

外企的人员流动性也很大,但只要外企的光环还在,那就不愁招不到人,所以在人员结构上,外企虽然没有国企那么稳定,但比小型私企要稳定的多,进入外企工作,其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那么,对于这几类工作究竟该如何选择,还要看大四毕业生的具体需求是什么,以及未来的生活目标和工作目标是什么,有的人喜欢稳定, 有的人喜欢闯荡;有的人厌恶风险,有的人偏好风险,但无论做出什么选择,请记住我在文章开篇的那句话: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思维视野,请慎重选择!

大家看完如果觉得有收获的话,那就点个赞吧*^_^*

作为一个毕业三年,转行3次,直到现在还在转行之路挣扎的我只想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自己今后职场生涯的影响还是挺重要的。

这种影响比简单的升职加薪、技能提升来得更为深远、也更为彻底。


因为你的第一份工作,填充了你对工作、职场、自身发展、环境偏好、行业的所有认知。刚走出校园的我们,大部分都似一张白纸,我们不懂什么叫行业前景,我们不懂什么叫职业规划,更谈不上什么自身价值的充实和未来的事业规划。

我们想要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但恰巧就是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找到的那份工作,在自己的职场图稿上留下了第一笔。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你人生中的某个第一次已经开启了,要命的是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断的影响你。

关于职业规划这里给大家一个小的Tips,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如何定位个人职业大方向


心里学上有个说法叫首因效应,就是你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你今后的行为、活动‘或心理偏好会造成持续性的影响。

于是我便带着由第一份工作所带来的首因效应,开始了曲折、艰辛、不太成功的职场之路。


我的一份工作:

世界500强全资子公司

坐标:深圳

收入:超过同水平应届毕业生

我作为校招生得到入职Offer.

按理说对于一个毫无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是很多人心里的标准好工作。公司平台、经济收入、城市坐标、福利待遇都是不错的,我带着些许的虚荣心和满足感开启了自认为光环无限的职场生涯。


我的工作是处理合同,把合同录入相应的管理系统即可。


大公司的业务像一条完整而高速运转的流水线,而我是一颗优质的螺丝钉,尽管我在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就已经知道了自己并不会在这条流水线上有什么质的飞跃,但是我心甘情愿。


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高大上的办公设备、顶着500强的光环、不错的收入和完善的福利待遇,当然更重要的是基本不加班,不用担心KPI ,没有撕逼、没有业绩压力、冬暖夏凉,到点打卡走人,偶尔走晚了还能被主管表扬一番:爱工作。


经济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逸,我很快沉迷于这种安逸悠闲的状态,我身边2/3的同事在这个岗位度过了自己的20几、30几、40几。若不是因为异地恋的缘故,我的职场生涯也会她们一样,知足而清闲,哪会来知乎和你们吐槽自己心酸的职场经历呢。


异地恋就是这样,总都有一方做出牺牲,我在经过了N+N次的纠结后,还是决定我来做出这个牺牲。

离开深圳去宁波。


于是来到一座的新的城市,开始了我新的工作。

而我的新工作标准就是参考第一份工作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第一份工作才是好工作。

公司要大、工作要安稳、不能接受加班、不能工作量太大、工资要可以、福利待遇要好。


我骨子的追求安稳、自我满足的思想惰性在第一份工作的培养下,早已经生根发芽,并不断蔓延。

可怕的思维惯性像挥不掉的影子一样,早已经先入为主的把我们对职场的认知,带到了一种近乎偏执的意识中。

所以顺理成章,带着这份偏执与偏好,我成功找到类似的工作:服装公司,面料开发。

在宁波继续开启的慵懒和安逸的工作。

朝九晚五,不愿意接受工作中任何的挑战和意外,一些都是按部就班,在自我满足但又不甘于现状的矛盾心态下进进出出,反反复复,这样的日子,我竟然快过了2年。

什么都好,就是没钱,没成就感。


但人是会变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己职场之路的各种不顺,我开始去反省自己这一路走过来的路。

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到现在,我似乎在追求安稳和自我满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我以为的好工作,像鸦片一样,不断给我错误的暗示。


它告诉我工作就应该是清闲的,我便满世界的去找类似的。他告诉我工作就该找大公司,我便一头扎进大公司的安稳里。他告诉我行业前景、职业发展前景都是很虚很虚的东西,收入才是实实在在的,于是工资就成为了我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浑浑噩噩,毕业3年过后,我才想起推翻它带来的所有认知,重新开始。

于是换了城市,换了行业,换了心态。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开始认真思考我未来的发展,开始重视职业规划的意义,开始建立行业意识,开始艰难但充满期盼的转行。

直到现在我还在改变的路上继续前行着,但胜利已经不远啦!!!


为了扔掉第一份工作带来的偏好认知,我整整花了3年时间。

所以认真对待你的第一份工作吧,职场中的第一次也是很重要的。


———————————————————————————————————————

------------------------------------------------------------------------------------------------------------------------


好了,血泪史看完了,我想把自己血淋淋的总结分享给大家:

选择第一份工作,你应该考虑到:

关于行业

关于公司

关于岗位

关于兴趣



一、关于行业

不得不说,行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没有行业意识,在乎的只是一份工作,看的并不长远,在每次换工作的时候都相当于把之前的行业积累给抛弃了,所以说有的人工作了几年,但在面试官看来,就是一张白纸,你没办法在某一行业真正的沉淀起来,没有沉淀就没有成长,没有成长就没有成就,时间一长,得不到积极的正面反馈,人就开始想着逃避、随波逐流、安于现状,陷入一个恶循环。

既然说到行业的选择,那么如何选择一个好的行业呢?

1、先建立大概的行业认知:

我们基本可以把行业分为以上三大类:支柱性行业、功能类行业、催生类行业




支柱性行业:

不用说,国家垄断性行业,除非你有好的爹妈,除非你真心优秀,这是很多人削尖脑袋想进去的行业,也是很多在体制内的人想逃离的行业。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的一样:在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

但是它不太适合普通的你和我。大多数的我们都来自普通的家庭,普通的学校。

这个大腿我们真的抱不动呀。


功能类行业:



这类行业的特征就是专业性很强、很垂直,有一定的含金量。如果你以后想做行业专家,你可以尝试向这条路发展,随时你经验的增长、时间的沉淀,你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行业专家。


催生行业:



催生行业就是由市场需求催生而来的行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行业。电子商务、互联网这些都属于。为什么会有新需求产生呢,根本原因就是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说新行业发展前景好的原因,因为看到了用户的需求,能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里给大家一个传送门:互联网各个岗位就业市场是否饱和

2、看行业回报


看行业回报,看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的回报率,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赚钱,我自己是很浅显的看法,行业回报好,依附于这个行业的自己才能有较好的收入。不是经常会有XX年10大高薪行业数据排名吗?当然除了看目前的行业回报,也可以根据过去的数据,行业上下游关系预判这个行业未来的回报是否有变化。


二、关于公司

公司无非是到底纠结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而这个问题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谁都没有一个100%说服人的结论。

我们先来看看大、小公司分别的优势、劣势是什么

大公司

优势

1、职业平台好,有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晋升制度,能让你更加开阔眼界。

2、 完善的福利待遇,基础设施健全。

3、培训制度完善,学习机会多。

4、好的背书,如果是名企的话,跳槽时,会成为你的加分项

5、工作相对轻松、单一。

劣势

1、流程多,办事效率低,很多领导因为长时间不接触具体业务,所以很多事情的执行都是拍脑子决定的,很多工作得不到正确的反馈。

2、办事权限小,自身发挥的空间不大,很容易就做螺丝钉了,很多人都是按部就班做好自己分内事就好了。

3、职业天花板低,晋升之路遥遥无期。

4、人多嘴杂,企业内部风气可能是很多大企业的通病,整体比较懒散。


小公司

优势

1、能直接接触到企业高层和CEO ,对自己做事的思维和办事方法都能得到直接的指导。

2、管理层级少,员工晋升较容易。小公司人员少,管理层次也少,从普通职员升到部门经理甚至高层相对容易。

3、 决策效率较高,能得到有效反馈。小公司由于管理层级少,管理效率相对较高,经常是老板一句话就决定了。

· 4、工作权限大,能接触更多方面的工作。在小公司工作,可能一个人要干几个岗位的工作,促使自己成为多面手。

5、人机关系相对简单

劣势:

1、管理的随意性强。小公司管理很个性化(老板的个性),随意性强,在小公司上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较“野”,不规范。

2、工作不稳定。小公司倒闭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大公司,因此在小公司工作职业不稳定。在小公司工作的员工跳槽的比例高,员工流动性高。

3、福利待遇较差。小公司给员工上“五险”,一般都选择最低档,小公司一般不给员工上住房公积金,更没有补充养老保险。

4、工作量大,由于人员的不齐全,所以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亲力亲为。


综上所诉,大、小公司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以面对这个问题,只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看自己更在意哪一方面。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选择要有潜力的公司,怎么判断你找到了一家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呢?

另外你还要记住以下几点:

1、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能让你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公司就是好公司。不能让你成长,再大的公司也不去,能让你成长,再小的公司也去。

2、企业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是一致的,只有你认可了他们的产品和价值观,你才能在工作中全力以赴。

3、一个好的领导能让你加速成长,不好的领导能让你怀疑人生。



三、关于岗位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业务,就像一条蛇





蛇头负责“吃流量”:销售、市场、产品研发都是蛇头的位置,负责业务、负责产品、是冲在市场一线的,属于业务性人才,属于核心部门人才,很多创业者都是这部分人才出身。

蛇身子负责流浪转化,如运营、客服都是蛇身子,属于服务型人才,他们是业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和用户最为直接接触的人才,所以善于沟通,细心认真的人都很适合。

蛇尾巴是支持部门,财务、行政、人事、法务等都是。专业度和垂直型很强,如果沉淀下来,就是领域专家。

怎么筛选好的公司大家可以参考这里:如何分辨靠谱的岗位描述


四、关于兴趣

一个人是否喜欢和适合一份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会不会对这份工作全力以赴,所以就算行业好、岗位好,你也要看看适不适合自己。找工作和找男朋友一样哦!!

我自己是用SWOT分析法分析的(这个相信很多同学大学都有接触过)

先看看这个行业有什么职位,再看看这些职位各自的要求的是什么,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用SWOT分析法则分析,找出一个最佳切入点。



结合岗位和自身情况分析

内部原因:我有什么优势、劣势

外部原因:我有什么机遇、威胁


如果你看到这里,说明我的经历和心得或多或少对你有些意义。

可以参考我的转行血泪史:你是如何转行的?转行容易吗? - 知乎(里面包含了我每一份工作的真实记录)


如果大家觉得我的经历和想法能给大家一些感悟和指导


可以搜索下我的公众号 【佳爷扯谈】 ,主要是关于职场和成长的,希望可以与大家多多交流!!会定期不定期分享一些职场、面试、技能、成长的干货、书籍!!


如果感受到了我的真诚,请不要吝啬的你赞!!!

我希望帮到更多个像我自己一样的你们,少走弯路!!!


--------------------------------------------------------------------------------------------------------------------------

更新:

2017/7/6

同学们,我只是把我的血泪史和一些总结和大家分享了,最近好多同学加我,问了很多关于职场、找工作、写简历的事情,感谢大家的信任!!我可能无法一一回复过来,但是很感激,送一些实用的资料你们吧!

各行各业的简历模板,也为大家分好类啦

贴图为证:




我放在我的公众号【佳爷扯谈】了,回复数字 1 即可获得,资源包很大,耐心下载哦!

感谢你,能看到这里,记得点赞哦!

日本名校毕业,面试十多轮就上很多留学生向往的银行;工作一年半从大阪分行派到东京本部从事企业并购,接着又被派到旗下投行,参与日本首例国有资产民营化的重要项目,并在项目完成后成功升迁。

从25岁毕业到28岁的简历,看上去几近完美,前方理应是星光璀璨。

毕业时选择这条康庄大道的我,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本应胸有成竹,牛X的说出个123456,并期待个破百上千的赞。

可是,我思绪半天,却真心感觉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

**************************************************************************************************************

我想起我披上兽皮,人面兽心地和同期互掐;想起我披星戴月,夜不归宿的投行岁月;想起我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地为上司弯腰,给前辈进酒;想起我培训时因不喜欢和其他日本人打交道,中午躲到厕所里玩手机;想起我刚进公司时,受不了每天的折磨和职场阴郁的氛围,每天下班回家时都要绕到宿舍附近的神社,去坐个半晌疏导下自己,才能迈开步回家。

**************************************************************************************************************

和那些简历上炫耀夺目的业绩和“星途”的那几行字相比,这才是我第一份工作的日日月月,点点滴滴。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完成那个大项目,回到本部获得升迁之后,却不顾周边的不解,毅然决然地递交辞呈,离开了自己奋斗了4年的第一份工作。

也许有人会说:没有这些苦,你也不会成为现在公司的管理人员。可我却觉得,很多人正是吃了这些苦,并熬下来取得了成就,才把成就归功于吃的苦上。然后变得对这样的工作不甘不舍,不爱不弃,最后却迷失了最初选择这份工作时的自己。

应届毕业生,选择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能开启了你的职场规划,你的人脉关系,你的知识储备,你的财富积累,你的生活规律,你的健康,你的另一半有几个,甚至影响你的后半生。这些其他大咖答主都答了很多,也很对,我都非常同意。

可是要决定如上因素的事情其实真的很多,不光是第一个工作,任何东西其实都能影响改变如上因素。

然而,抛开这些事情,归根结底,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

而第一份工作的真正重要性,就在于能否塑造一个能正确做出选择,认清自己追求所在,主动积极地寻求改变的你。

所以,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不在于它的薪酬水平,行业发展,公司规模,甚至公司文化上,这些都是有了完整职业方向的人亦或是投资者看的。

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你每天干的是啥,你的上司是谁,同事是谁,和你直接打交道的客户是谁,那些和你朝夕相处,对你这只雏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人们都是谁?!

第一份工作就像个胚胎,而直接和你工作有交集的人,是里面的营养和羊水。你和他们在日常沟通的点点滴滴中决定了你会看到什么,而你看到的那些东西,决定了你将来选择的范围和区间,或者是不选择的范围和区间。而最后的目的,是让你越选越好。

从这点来说,我的银行岁月也是如此。繁重深奥的工作内容,循规蹈矩的工作特性和由上而下的人际关系孕育了我的逆反;同时高流动性又让我不停地接触到从外面进来的,从里面出去的,还有各个业界形形色色的客户。让我在温水中快要煮熟时,突然猛醒:1. 这不是我要的工作方式, 2. 其他地方存在着我想要的工作方式。最后让我选择了在金融业以外的业界,以一个金融者的姿态去工作。

克里斯滕森说过(大致意思):人是具有很强机动性的,去任何组织都有方法适应;而组织虽然是由人组成,机动性却很弱。一个组织能干什么,干不了什么,不是由人来决定,而是由组织的特性和构造决定。而这又决定了人机动的局限性。选择第一份工作,一定要看清你所在的小组织能否给你带来机动性,给你想要改变的刺激和动力!

无论是选择逃离,亦或是选择留守,选择第一份工作后的第二次选择就是你在职场生涯中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后最重要的一步。

选择一个能激励自己向上的小职场,作为你的第一份工作。

如果很难,那就在第一份工作中,找到自己,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取舍做准备,想想你能看到些什么,再想想你看不到什么,而这会不会又是你最想要的,就是最应该考虑清楚的东西。

加油!

17年毕业生,现在正在考虑要不要辞职。今天我想细数一下毕业找工作踩过的8个坑,含泪给大家6个建议,希望你们都不要再踩我踩过的坑了!!!


首先,我就想说明一下,我不是很出类拔萃,但我也绝不至于差的没眼看,(学校也还不错)。

大一、大二、大三时,每个假期我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最出彩的是有过辅导班创业的经历。在校内,我比较不自信,没有在校学生会任职,但我也做过院社团部长、校就业中心助理,交友不广,但是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热情、负责。(此时也提醒低年级的同学们,大学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舞台,最不怕的就是失败。所以,你可以想成为拿奖学金最多的那个,也可以想成为学生会主席,还可以想成为游戏打的最好的那一个。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是想做的你就拼了命的去做,管他会不会做的好,管他会不会有人指指点点)

再来说说,我是怎么找工作的。

我是很坚定自己不会读研的,所以大三还没结束就准备找工作,准备的第一步就是先找实习。我是学会展的,当时却想做互联网运营。那时尚不知互联网运营是个什么鬼的我,只要看到岗位是运营,公司业务不是传统业务的我都投。在这个过程中,我踩的坑就是:一直在闭门造车。一来,没有多请教一下身边的人,看看是否有好机会;二来根本不了解互联网运营这个职位。最后去了一家上市公司做教育产品的用户运营,工作内容就是聊QQ、推广产品,甚至不用到公司坐班。实习时,我很认真的做事,甚至实习没有结束时带我的姐姐就跟我说可以帮我留一个职位。这里,我踩了第二个坑:没有及时抓住机会。姐姐说完之后我就没有当一回儿事,总觉得那个岗位就在那里了,而且我觉得我校招肯定能找到比这个好的机会。其实,很多时候你真的可以骑驴找马的。

实习结束,紧接着校招到来。我一心想做互联网运营,而且是想去BAT这些大公司。时至今日,我才知道自己当时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倒不是说不能把BAT这些公司定为目标,而是我根本就没有为自己做过评估与计划,这是我踩的第三个坑。那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做互联网运营要有什么技能,不知道我自己有哪些能力,没有将自己的能力与岗位需要的技能匹配比较过。风风火火的投简历、做笔试之后,我才发现,我去不了BAT的运营岗位,但是我依然不知道我具体是哪里不行,就是感性的觉得“哪儿都不够”

此时已经到了9月份了,我又踩坑了,第四个:过分紧张。其实校招刚刚开始而已,我却心急万分,因为我男朋友拿到好几个offer了。但是我现在才明白,他是个程序猿,互联网企业招聘本来就早。

知道我自己去不了BAT的运营,又觉得我必须得找到工作了,所以我竟然放弃了想去互联网运营的想法!!!这就是第五个坑:眼界太小,盲目崇拜大公司,那时候我觉得只有BAT的互联网运营才是体面的,有前途的。

既然做不了想做的工作,那我就做自己擅长的工作吧。所以我回顾自己这二十几年来的生涯,我觉得自己唯一有点优势的就是高考考的还行吧(尴尬),而且我有教育的创业经验,所以我打算找个教育培训企业也是可以的。正好学而思在线去招聘,我凭着过往的经验和硬撑起来的自信,150进4,成功拿到了offer。当时我是兴奋的,但是我也矛盾,其一,公司要求10月中旬去公司培训,这样就会占有我的校招时间。其二,总是觉得培训公司的辅导老师没有互联网运营精彩。

在纠结中,我陆陆续续又参加了几场招聘。在参加这机场招聘的时候,我踩了第六个坑:面试之前没有提前做准备。我面试过华为的文秘,百度的运营,后来都是一面都没有过。华为一面的时候,我连自我介绍都没有流畅的说完,估计在那个时候HR就已经把我淘汰了,之后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我也是一直专注于去想一个创新点,想的脑仁疼也没有想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原因是我根本就不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百度的运营我竟然破天荒的迟到了。

10月17日到来,我要去之前拿到offer的公司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紧接着就开始实习。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其实过早进入实习是会耽误校招的,除非觉得这家公司很适合,否则真的不建议过早实习的工作。

原本打算在实习的空档里继续参加校招,但是,我就是这么优秀的又踩坑了。第七个坑:因为懒得去医院检查,因为侥幸心理,我旧病复发。在家一直养病到过年,决定我命运的时刻,我竟然在家养病!!!

年后回到学校,我打算再参加一波春招,我发现春招的时候,企业一般都没有秋招时候企业多,也没有秋招企业那么好(所以校招一定要抓住秋招)。就在这个春招,我踩了最大的一个坑:没有坚持内心,轻易改变求职目标。春招时,有一家本专业的大企业来学校招聘,邀请我们去企业参观。因为企业在北京有很多幢大楼,没错,就是这个原因!我就是这么肤浅!所以来这家单位上班了。以至于后来的很久,我都在纠结是否要转行,看不清到底要往哪一条路走!

以上就是我血淋淋的校招史,希望要参加校招的人千万不要踩我踩过的坑了,鉴于我的经历,提一点建议:

建议一:不要闭门造车。多多利用身边的资源,请教老师、请教学姐学长,了解找工作是怎么一回事,切忌按照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的做出决定。就算是同学的表哥的同学的姐姐,你也可以厚着脸皮要到联系方式去咨询一下。

建议二:一旦有心仪的行业或者是职位,一定要多做一些功课。了解这个行业都是做什么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这个行业都有哪些公司?这个行业的公司都有哪些部门,这些部门都在做什么?这个职位可以做什么?做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技能?晋升机制是什么?你必须必须必须要清楚的是,你想去的部门,想做的职位,以后发展成的样子,你能不能接受?了解这一切的目标是你要弄清楚两件事情:1.你是否喜欢这个行业、职位;2.评估你自己,你离这个职位还差多远,然后朝着这个职位努力。

建议三:每一份简历、面试都一定要准备的。投出的每一份简历之前,都应该先斟酌这个公司,这个职位,做好了入职的准备。(如果是时间太多了,想赚点面试经验的另当别论。)了解这个公司的业务模式,了解这个岗位需要的技能,最好能做一下运营分析,试用一下这个公司的产品,有一点自己的见解,那你绝对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个人了。

建议四:机会来了,及时抓住。当有前辈打算指点你的时候,当有资源可以多取得一点经验干货的时候,当有机会可以跟目标公司的人交流的时候,千万不要后退。机会只有一次,而往往就这一点点机会就能改变你的人生。

建议五: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好处,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处。大公司体制健全、有保障,但同时,大公司里跟你一样的大学生很多,竞争大,接触的事情只是公司的一个点,发展多是在这个职位上往专业的方向发展。小公司做事灵活,比较锻炼人的能力,可以发挥你自己的想法,所以上升的机会也比较大,小公司容易开拓多方面的能力。

建议六:一定要客观的评估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不喜欢什么,如果你不喜欢太累,那么事业单位是你很好的选择,如果你不喜欢整天打电话,就不要去做销售。没有最好的,只要最合适的,千万不要勉强去一个原本不在你计划范围之内的地方,就像我现在真的忍受不了国企的做事风格。其次,评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好有自己的打分标准,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距离自己的目标差多少。


写完这篇文章之后,好多人都问我国企是不是不好,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好。我想说的是:每一个行业都有好有不好,每一个企业也都是有好有不好。最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其他文章:

小蜗牛:PPT 模板的下载资源有哪些?

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 小蜗牛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147821/answer/256950217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是职场小白,如果你想积累职场知识,那就关注关注我的公众号“蜗牛学习汇”吧,和小蜗牛一起摸索职场规则,野蛮生长~

非常重要比你想象的重要100倍,至少让你少走5年弯路 ,甩开同龄人一大截。

对于我们的意义就是带给我们对工作的用心程度、职场认知 、做事风格 、思维方式、 环境偏好等这些你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后续发展选择的都会产生重大 、持续性的影响。

对一个刚走进职场的新人来说 ,我们是一张白纸 ,如同环境对一个小朋友耳濡目染的影响一样 。

选好工作,就离不开如何选择一个好公司这个问题。

关于如何选择公司,最常听见的,是以下两派声音。

求职时,总会有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的纠结,经常听到的,是以下两派声音:

“大公司工资高,福利好,安稳有保障”

“小公司可以快速学习,大公司里只能做螺丝钉”

好像都有道理,那么到底大公司 VS 小公司,该怎么选?


本文详细与你分享:

1.关于大公司小公司的利与弊

2.大公司应该怎么选?

3.小公司应该怎么选?

4. 比起挑选大小公司,更重要的是什么?

5.这个好的东西,机智的你应该先点个赞。

⊙▽⊙


关于大公司小公司的利与弊

大公司:

1.大公司办事流程规范 ,有成体系、规范的做事方法,你会接触比小公司更多的职场规矩。撰写邮件的措辞、跨部门沟通的方式、工作汇报、立项及付款的流程、合同审批是否合规等,这些思维方式和工作细节,在日后的职场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2.新人刚进去有人带,有较多的容错空间。

3.手续、流程比较繁琐,调整不如小公司灵活。

4.相对稳定,福利保障制度健全,升职加薪有完善严谨的流程,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具体职位的晋升途径。

5.分工明确、 界限明显 、一个萝卜一个坑 ,一人掌管一个点或者一条线,而不是一个面,绝大多数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在一个岗位做很多年的人也大有人才。
6. 在一个点深入学习,横向学习的机会较少,老板希望你把自己负责的工作做到满分,哪怕其他科目全是0分也没关系,其他坑会有另一个能做到100分的人来填。

7.公司人员众多,人际关系相对复杂。


小公司:

1.小公司的福利待遇很多时候不如大公司,公司的制度也没有大企业正规,对小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生存,可能连培训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2.可能没人带你,一个人活成一条队伍,你要一人任多职,老板给的权限都较宽, 有很多尝试机会,让基础的员工负责一个完整项目,甚至独立带团队,甚至参与公司决策也是很正常的事,因此会有机会接触不同种类的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锻炼,给人发展的空间更多,潜力巨大。

3.经常活在“产品可能死掉”、“明天资金链可能断掉”的压力之下。

4.路子野,做事灵活,流程简单,做事效率更高,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5.高风险高回报,每个创业公司可谓九死一生 ,每天有无数公司拿到融资,又有无数公司死亡,伴随公司成长 ,跟着boss打天下,成功了就是元老级别的人物,BTA的早期员工早已实现财富自由了有木有,失败了,咔,可能只是一段不足以写进简历的简历罢了。


看到这里,好像只是知道了大小公司的特征,但tm的你没告诉我怎么选啊— —


大公司怎么选?

进大公司,选择核心部门/核心业务

很多同学有知名大公司情结,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光环加持,跳槽时可以给你提供平台背书,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从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及长远发展来看,不是所有的大公司offer都接。

随便举个例子,来往(早期阿里的社交软件),在最初的时候,阿里为了在社交领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给来往很多资源去进行推广的,后来随着微信5.0版本的出现,红极一时的节奏大师,天天爱消除,再加上支付功能的推出,微信的用户粘性很强了,没有更多精力去玩来往,最后从大众视线中消失了。

因为大公司虽然有钱有资源,给你一段时间试新跑量,但是长期看不见持续的收益,那么人家肯定就撤了。

所以,如果你有两份offer,一个是A公司的核心业务,一个是B公司的非核心业务,果断选核心业务的A公司。

选择核心部门/核心业务,意味着享用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多的成长,相反,边缘化的部门,就没这么好的条件了,甚至还面临被撤掉的危险。


小公司怎么选?

小公司往往是高风险高回报,那么该怎么在众多鱼龙混杂的小公司里尽可能挑选出一个产品发展前景好、创始人和业务模型都靠谱的公司呢?

给你几个重要的硬性指标。

1.去小公司,跟对老板更重要

放弃大公司的福利保障,加入一家创业公司,无非是看重未来公司成熟后带来的回报。

决定企业能走多远,往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老板的眼界、格局,为什么有的投资人而不太看重项目、模式,直接看创始人团队?因为人才是根本,创业唯艰,每天有无数公司成立、倒闭, 走到最后的都是牛逼的团队,厉害的人才有拉到融资的能力,才能做出好产品。

2.查清楚创始人在业内的口碑、背景

一个A+级人才的小团队远远胜过一个由B、C类人组成的庞大团队,业内的佼佼者会降低创业带来的风险,做事成功率更高,如果阿里十八罗汉创业,去!不给钱也去! 程维和他的团队只用了4年,滴滴估值达到350亿美金。

3.搞清楚创业的目的是什么?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公司?

一组关于创业者的市调显示。真正到百万年薪还继续创业的,500人里只有一个人,也就是0.2% ,这吻合了创业公司成功的概率,很少有人面对年薪百万还愿意去干创业这种不是人过的日子,所以作为早期加入的成员,搞清楚老板是为了买大房子还是真想干一番大事业。

4.已经摸索出一套清晰的盈利模式

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小公司,风险性是极大的,不知道哪天就和世界拜拜,选择这样的公司,三思而后行啊。

5.最后一点,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价值观匹配,又愿意带领你成长的老板,都是一件很幸运,可遇不可求的,如果遇到这样的boss,要好好珍惜,即使最后失败了,其中学到的东西会让你受益匪浅!


比起挑选大小公司,更重要的是什么?

balala说了这么多大小公司咋样咋样,怎么选择,实际上我们是在说什么呢?

其实我们是在说:怎么找到一个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从中修炼让自己强大起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时往往面临这样的选择,选择学习机会多还是高薪资的工作。

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会优先选择薪资高的工作,实在工作前几年,还不用过多考虑薪酬待遇的因素,不是说薪资高不好,谁跟钱过不去不是?

而是首先应该搞清楚,职场的本质是价值交互,对于一个一开始不能创造太大价值的职场新人,绝大多数的企业给出的薪资高不到哪去(可浏览各大招聘的招聘信息);
其次,薪资不是一份工作价值的全部体现,还有发展机会,学习机会,成长速度,晋升空间等因素。

举个现实生活常见的例子,两个刚毕业的学生,A事巨多,很忙,月薪3000, 没有节假日的培管生, B工作简单轻松,换个人就能上手的工作,节假日多,月薪8000,A的每月工资比B少5千 块,好像有点吃亏,但别忘了A薪资之外的其他价值,企业会投入更多的培养A,各个部门的轮岗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成长速度也更快,几年后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管理者,薪资呈指数递增,而B呢?一开始好像工资比别人几千块,但可替代性强,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很快就会遇到天花板。

一份好工作,是让你能在工作中不断成长,提升自己,修炼成精,当你离开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给你带来积极深远的影响 ,而不是离开时,从新开始。

所以你更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去考虑:

哪里的学习机会会比较多?

这家企业能带给你什么?能让你快速成长吗?

哪些东西可以转化成个人资源?

如果以后离开了,哪些经验能给你带来更多增值?

不要在一开始就太迫切的追求一份体面、远超同龄人的薪资福利但成长空间有限的工作,在该长本事的时候长本事,在该变现的时候变现,阶段目标的错位只会打乱你正常的职业发展!

你可以毕业后先去大公司接受一下洗礼,学习完善的工作流程和机制,再跳槽到有前景的创业公司;你也可能刚开始没能力进大公司,先进小公司积累几年经验,然后再跳槽进入大企业发展。但不管如何选择,都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首要目的。


每个人都要花大半生的时间来工作,但很少有人愿意花一点时间来研究如何找工作。磨刀不误砍柴工,想要走得更远的人,必定要选择更好的装备,更优的路线,还要有最棒的人一起同行。

在我看来,做对选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很多人非常优秀,却不愿意花多点时间思考自己想要什么? 研究如何挑选公司?如何挑选行业?如何写出一份优秀的简历?如何面试?从而让自己走在正确道路的可能性大一些,多少有些惋惜。

选工作面试求职是几周时间,这点时间,对于整个职业生涯来说,微不足道,尤其是在职业发展初期的重要时间段里,认真多做点准备和研究吧,这几乎是世界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情。一点点的研究和准备,也许你拿到的offer质量和薪酬就要上升一到两个档次。


求职技巧 、职业发展、思维认知、成长感悟、挑选行业公司。。。。

研究的很多很多心得干货,打算写下来,

特地开了个公众号【庄爷扯谈】是tan不是dan,

又到金三银四求职季,知道你们会用到模板的啦~ 看到市面上各种花花绿绿的模板,简直亮瞎眼,不玩虚的,强行出卖美色从一个对模板有简洁强迫症的HR那里骗来了各行通用简历模版,微信后台回复简历模版就能领取了 (传送门)点击,拉到文章末尾,识别二维码,后台回复简历模板

还给你们准备了其他礼包



优秀书籍(电子版)简历模版大全职场需要的技能、非常值得一听的TED演讲(精华版),这些资料我很大帮助,分享出来希望你们也从中受益。

工作两三年,走过一些弯路,充分感受到第一份工作是比较重要的,虽谈不上一份工作定终身但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发展的走向。人越年轻可塑性越强,第一份工作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方式,看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所以有些问题越早考虑清楚越好。(不禁想起了我不平淡也不壮烈的血泪史,为啥我没早点考虑这些。)

最近我也在知乎还有其他渠道上浏览求职方面的话题,结合自己的想法简单盘点下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大家普遍关心的9个问题,给完全没有方向的小伙伴一些参考,若觉得是废话请轻喷。


1、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面对整个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政府和社会舆论是鼓励先就业再择业的,学校为了保证就业率,往往也会告诉你先就业再择业,从宏观的角度上这无可厚非。

但是具体到个人,很多人因为迷茫或迫于生存和家庭的压力而盲目地就业,如果选择出现方向性错误,会耗费许多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个试错成本是很高的,毕竟谁都没有那么多个青春去走弯路。所以当有能力择业的时候不要妥协。


2、创业还是上班


目前确实又是一个创业高峰期,很多刚毕业生也打算直接加入到创业浪潮中。但创业可谓九死一生,首先要问问自己创业动机是什么,若只是不想为别人打工受到束缚或看到别人创业成功而眼红,那这种选择是不可取的。

想要创业成功除了启动资金外还要有精妙的想法,一定的人脉资源,把握机会的能力,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刚开始即便不能精确到每一步但也要有个一大致的计划,考虑能否保证你和团队的日常开支,是否能承担假设创业失败的后果。如果你有清晰地规划和想法,那就放手去做。总之,投资有风险,创业需谨慎。


3、是否把兴趣当工作


我将兴趣分为两类,一种叫深切之爱,一种叫泛泛之爱。

首先说深切之爱,这一类人对自己兴趣的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把兴趣当做工作,并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其中,所以一般都能做出一个不错的水平。能将自己兴趣当做工作并持之以恒是一件幸福的事。

再说泛泛之爱,这类人之所以想把兴趣当工作,归根结底因为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实际上对兴趣的热爱程度也并不深,想象得过于美好。其实有些兴趣转变成工作以后完全和想象的不一样,也变得枯燥乏味,所以先要做好职业规划。

还有一部分人也并不知道自己兴趣是什么,其实知道讨厌什么往往比知道喜欢什么更容易,那这时候就用排除法将自己讨厌的选项排除掉,再在自己不讨厌的选项里做选择。


4、行业和职业的选择


趋势潮流是选择行业和职业都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有些人可能并不清楚行业和职业的区别,为了方便理解我直接举例子,比如房地产、互联网、汽车、教育培训这些是行业,运营、销售、出纳、教师这些属于职业。

先选择行业,每个行业都有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阶段的风险和机遇是成正比的,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入处于前三个阶段的行业,千万别选择正处于衰退期的行业。如果你想进入某个行业就先去网上查查该行业的发展状态。

然后再选择职业,我把一个公司运作比作是行军打仗,有人做先锋,有人做中军、有人做后勤。

销售、市场拓展类属于先锋,冲在一线直接和客户打交道,这类职业负责吸引流量、创造收入,如果做的好,升迁和收入都是很客观的。

运营、营销、客服类型的岗位属于中军,为整体运作消化流量,出谋划策,是整个业务的重要保障。这个领域能做的出成绩的往往是复合型人才。

技术、财务、人资等属于后勤,为整个军队提供支撑和协作。这类职业普遍需要较强的专业技能,如果能潜心深耕,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因公司而异并非每个岗位的都有明确的界限,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但大体情况如此。

作为一个即将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说找工作时要充分分析自己的性格特征、专业技能、发展意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些负责机械性重复性工作的基础岗位将会被机器替代,要么一开始就避开,要么就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5、本专业还是跨专业


很多人上学时稀里糊涂地选了专业,找工作时若不对口又觉得浪费了这几年学习的东西。假设你并不讨厌专业,那将专业结合趋势找到切入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很多行业都需要复合型人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行业都在“互联网+”,若专业能结合互联网则能更添光彩。若你十分厌恶自己的专业或者专业与时代趋势完全背道而驰,那放弃会是更好的选择,很多大咖从事的职业也并不和所学的专业匹配。所以,不要让你的专业成为禁锢你前进的枷锁。


6、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新兴行业普遍是从大城市开始发展起来的,大城市具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尤其是北上广深这种一线城市,能给你小城市给不了的眼界和圈子,就目前而言一线城市仍然是较好的学习和成长的地方,若有机会,多去见见世面。近年来许多区域性重点城市也在崛起,再加上互联网使地域性限制减少,很多机会将辐射到较大的二三线城市,但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年轻的时候可以在大城市学习,等以后再决定是否留下。


7、什么性质的公司(单位)


在很多人印象里,国企=高端大气,外企=洋气傲骄,民企=朝不保夕,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稳如泰山。

殊不知国企也有倒闭的,每年都有几千家;外企也有常常裁员的,如三星索尼摩托罗拉;民企也有如日中天的,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有被精简机构的……

不同的性质的公司有着不同的气质,普遍来说国企和公务员是比较稳定,且存在着论资排辈,而外企和民企的波动比较大,着存在更多风险的同时也存在更大的发挥的空间。

选择哪种并无绝对的好坏,而是取决于你想过更为稳定生活还是更有挑战性的生活。但不管哪种性质,从行业趋势的角度出发,会帮助你做出更正确的选择。


8、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能进大企业是挺好的,制度完善、发展成熟稳定,能提供不错的收入,平台高,也能有更开阔的眼界,假设将来换工作大公司的经验做背书,含金量是很高的。但大企业专人专岗,成长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

每个行业里巨头都只有那么几家,前赴者已占领高地,后继者也络绎不绝,因此入门条件也水涨船高,这必然导致了大部分人要进入中小企业。

中小公司发展程度和薪资水平跨度较大,不免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另一方面,许多有高速成长的中小公司存在新兴行业中,这些企业可能稳定不足,但管理扁平,运作高效,且门槛相对较低,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位置。


9、高薪资还是低薪资


薪资是重要的,必须能保证正常的生活,但前3-5年别把薪资高低看的过重,符合市场的一般要求即可。前几年提升自身技能素质的是最关键的,这一阶段是职场新人工作技能和经验高速成长期,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生涯的大方向。等3-5年之后,假设自身素质过硬,机会得当,收入水平也会随之跟上来的,而且增速快。假设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份起薪高但对自身没什么提升的工作,5年后的薪资提升可能是微乎其微。




------------我是一条可爱的分割线-----------------------------------------------------------------


码字也是挺辛苦的,给个赞呗~~~

听说点赞的人会变帅变漂亮。

↓↓↓

先给大家讲一下我的第一份工作经历

我是16年7月份开始实习,市场营销专业,什么都学一点但是什么又不精的万精油专业,面临实习急于步入社会大展身手,又焦虑自己没有一技之长。

我和90%的同学一样,最终选择校招面试销售。没有经验也没有技能,感觉门槛低的‘销售’是自己最好的选择,既可以锻炼自己工资又高。16年7月29日开始我的第一份工作“房产销售”。

刚入职每天都特别有激情,在小区里遇见任何人都会上前搭讪,培养我的潜在客户。在入职第十五天我开了第一单买卖单,入职第二个月开了第二单。

在同期入职的同学中我算干的还不错的,‘开单最多、转正最快、拿过业绩大区第一....’。但是长期处于高度压力下,生活中90%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据(客户+房子+带看+业绩)。慢慢地我感觉这份工作类似‘搬砖’,全靠体力在支撑,每天上班如上坟一样难受!

终于,今年2月份我离职了,对第一份工作say goodbey。




第一份工作重要吗?

有人说:

“第一份工作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你的高度,至少可以决定你未来三年的发展是否称心如意”

“第一份工作真的不算什么(仅限于能力强或父母能力强的人)”

“不重要,先就业再择业”

我当初抱着“不重要,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用一年半的时间走曲线救国的道路。所以认真对待你的第一份工作吧,职场中的第一次很重要的。

选择第一份工作,你应该考虑到三点“选择行业,选择职位,我适合什么”。


-1- 选择行业

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更多的是考虑当下的这份工作,而不会用长远的眼光看行业发展。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前高新行业以及前景分析。

黄色字体的是支柱行业,我们曾叫做铁饭碗的行业;蓝色字体的是功能型行业,解决人们特定需求的,基本上是民办企业;现在为了适应经济发展需要产生了催生行业,存在于有用户需求的任何行业,例如留学生服务、旅游等等。

支柱行业:是国家的命脉,所以大型公司都是国有企业。在体制不做出调整时,工作相对稳定,凭关系或论资排辈晋升;福利好,但是收入上升空间有限,饿不死也发不了财。在互联网大环境下,铁饭碗不一定持续靠谱。

功能行业:属于专业类行业,专精的技能,时间越长越值钱。但是关于个人发展,还是得看具体的职位;部分岗位也会受互联网行业更便捷、更实惠的冲击(例如新华书店VS亚马逊)。有必要适应大环境变化,适当改变生意模式。

催生行业:由市场推进产生的行业职位。根据市场机制来作为晋升依据,能者多劳;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横向、纵向都有学习可能;随着知识的积累,薪资无上限。


-2- 选择职位

可以通过‘业务模式’和‘职位类型’两个方面确定职业的方向

1.模式类型(传统VS互联网)


新华书店和亚马逊不是生意的竞争而是模式的竞争,新华书店可以放两万本图书,而亚马逊图书2000万本。显然在今天,选择一个互联网模型相关的岗位更有利于发展,重点是这家公司运用互联网的模式去获取用户的关注、为用户服务。

2.职位类型(程序VS非程序)


程序性工作:可以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其中分认知类型(银行职员、证券分析、出纳等)和体力类型(流水线员工、机器操作、高速收费口等)。

非程序工作:工作对象不是标准化的,大多数面向人,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做出应对方法。其中分认知类型(市场运营、设计师、老师等)和体力类型(园艺师、洗剪吹、教练等)。

所以职位方向 = 模式类型 + 职位类型


-3- 我适合什么

选择工作经常会有这些困惑:成绩不高不低、没有爱好也没有拿出手的特长、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自己干什么。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方式来判断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

第一步:排除法,找到适合自己【行业+岗位】

先把行业列出来,排除不兴趣的行业留下自己感兴趣的;再排除非对应的岗位类型;最后盘点可能性。

第二步:测试

利用排除法,将剩下我们不反感的行业+岗位组合,然后通过实际去接触这些行业或者岗位。

可以去面试相关的岗位,进一步了解相关行业,再判断自己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去胜任这个岗位的工作。

第三步:选择

在你选择的行业和岗位中试试机会,当你找准这个行业就需要深耕下去,这样才会有积累。当你找到一个有潜力的行业或岗位,就像找到一个好老公或好老婆,你们就能长期的在一起了。


-------------- END --------------

职业是人一辈子要做的事,请认真选择你的第一份工作,如果选错了,可能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去纠正。

如果你正因没有职业方向而困惑,为不知道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发愁,可以加我微信聊聊【DRYyuanyuan】,我会24小时都在的。

你也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定期分享职场、成长干货【啵哩园成长日记】

http://weixin.qq.com/r/lS3K0vvEAaZ_rb_x93iH (二维码自动识别)

愿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加油吧诸位。


作为一个毕业两年,现在却正在转行路上苦苦挣扎的往届毕业生,我的工作经历希望能给正踏入职场特别是应届毕业生的你一些帮助。

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到底有多重要?

我想说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它也许决定你了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决定了你会过怎样的生活,甚至决定了你的人生!

第一份工作的相关经验和项目成果直接决定你跳槽后能够去到一个什么档次的公司,决定了你的薪水,还决定你未来几年会学到多少东西,认识多少人脉!!!

那我们应该到底怎么选择我们的第一份工作呢?



1,行业

虽说行行出状元,对比于“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后者可能更具有感染性与说服力。行业是一个职业方向的大体框架,是你就业方向的一个指引与发展。

首先面对就业的选择,我们要远离“螺丝钉岗位”,无论你是在传统行业还是国企或是大公司,如果你的工作内容只是那种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工作,无法找到你存在的价值的时候,你问问自己,如果几十年后你依然是现在的样子,你甘心吗?如果不甘心,那还是趁早离开吧。去寻找属于你的天空!



2,学习

逢毕业季时,毕业生们怀着自己的梦想去不同的城市去打拼,几年后会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此时学习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毕竟有局限性,当你走进职场后,进入职场工作的这几年的野蛮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你看见周围的同学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和认知高度,升职加薪也理所当然。

你起点没有输,但是别人一直在奔跑,而你一直在原地,你们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

持续不断的学习与否决定了人生不同的高度。



3,薪水

对于应届生来说,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重要吗?

当然重要,但也没那么重要。

我们都希望自己有个好的未来,能在喜欢的城市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薪水是由显性薪水和隐性薪水合并而成的。

显性薪水指的是公司给你的实际工资,而隐性薪水指的是在工作中,你能学到的知识与职场技能给你未来带来的一种隐性财富。

比如A公司给你5000的薪水但学不到什么知识与职场技能。B公司给你4000,能让你在平台上发挥得到锻炼与学习,当然要选择B公司,因为他能让你以后的人生更具有选择的权利,去你想去的地方,尽情发挥你的光和热。


4,公司

当确定了行业方向后,面对公司,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大公司有着稳定的专业方向与专业培训,小公司有着更利于自己发挥的空间和更利于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综合而言,建议选择小公司。

因为你不用纠结于那么多的办公室政治与职场的勾心斗角。

作为一个新人,应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要知道小公司存活下来肯定有他的原因,有和大公司竞争的资本所在,在你进入小公司或者是创业公司的时候,你更能了解你的上司,因为跟对人也是跟重要的。



最后强调一点,毕业不要做销售

或许你会说我大学专业没学好,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这个没关系的,你可以上智联,拉钩,BOSS直聘结合你自己的自身情况,例如你兴趣,职业发展需求和职位薪酬等方面来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再根据各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有目的性的去学习。

下图是2017年统计出来的十大高薪行业,可以参考下

而我为什么这么反对应届生做销售呢?

最致命的一点:在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却学不到任何硬技能

销售是一个门槛很低,看起来薪资还可以但流动性很大的行业,当你自己还是白纸一张,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却无法从工作中学到任何硬技能来傍身,除非你做一辈子销售,但无法保证你能做到销售经理,总监的职位,销售并不是以时间长短来衡量,是靠业绩说话的。到后来你想换工作的时候非常的迷茫,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的意义。

长期被拒绝,信心受挫

都知道销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无数次被拒绝后总会成交。我们在人生的职业生涯中努力坚持当然是对的,但多次被客户拒绝对于刚出社会的应届生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伤害,一份工作不断的给自己打击,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都是不利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真实的状态是在公司的“业绩压力”和客户“不断拒绝没有成交”的夹缝中求生存。


大家要是喜欢的话,关注我的公众号【诗和远方童无敌】,愿与你温暖相伴、一同成长。

有许多面试简历模板和职业规划的干货与你分享噢~

转行中的小白愿与你共饮一壶茶,聊聊我们的未来。


码字辛苦,点个赞再走呗~

当然重要。但至于有多重要?

大家都说,第一份工作他可以积累你在这行业的人脉和资源,他是决定你未来的成就!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把高考比做人生,而第一份工作相当于高一的一个学期或是一个月!你说他在你的高中生涯重要吗?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有多重要?并不是特别重要!


高中三年对于我来说,其实我的高一可以说是荒废的,当时有点叛逆,因为中考的特招班没有考上,所以进了高中之后有点对学习厌烦,旷课打球是常有的事,但到了高二高三开始渐渐平复了心态,奋起直追,最后至少考了个让家人满意的大学。

第一份工作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的!

很多人总偏执的认为第一份工作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因为我们总是想通过某一次选择而将自己的人生确定下来,就像高考,我们把自己的人生托附给高考成绩,托附给就读的大学,托附给大学里的四年;等到工作,我们就顺里成章地想将自己的人生托附给即将参加的工作。


相比于去纠结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其实你更应该关注的是能真正决定你人生的高度的东西。


方向,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


方向

专业还是兴趣?这个问题太过于宽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放在一起对比。

从三年五年后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懂可以去各大招聘网站看看你的专业工作经历三年后和你的兴趣之间的差距。如果差不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比枯燥的行业会有干劲的多!


但是,我的建议是,如果专业并不是特别令你讨厌,可以选择将工作和兴趣分开,这样下班之后就可以有一个休闲娱乐的方式。

因为当兴趣变成工作时,可能就不再是兴趣了,这一点你要明白!


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企业录用你?因为你便宜!这个是你一开始的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很可笑?一开始肯定是这个原因,因为你刚毕业你可以让他们花更少的钱做同样的事。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是从他们身上拿回更有价值的东西,社会经验和工作技能。


你需要注意的是入职了第一份工作之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思考一下自己需要学习什么,一年后的自己如果要跳槽或者升职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这些才是你一年后的核心竞争力而不再是便宜。


第一份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才是重中之重!


学习能力

首先是熟悉工作,熟悉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之前并没有接触到的东西,而这时候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你掌握技能的重要因素,其实学习能力很多时候是与方法相关联的,多去思考该如何学习,应该做哪些并不断在工作中试验。

第一份工作,让你养成学习能力的试验地。


适应能力

当你觉得入职的这份工作跟你的想法有所出入时,并不要一味的去否定它,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难处,试图去克服它适应它,遇到困难把它解决,而不是因为觉得一点不顺心就放弃。


其实有三句话一直都激励着我,我想和你分享一下。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人才永远都是人才,放在哪里都会发光!


不是因为做不好而放弃,而是因为做得好才放弃。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不要把第一份工作想象的那么重要,考虑的过多往往更会纠结。

不论是选择专业或是兴趣,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其实不管别人怎么推荐不如自己实践,同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真正适合你的都在等着你去投简历呢,越是纠结适合你的可能会越来越少!


写了这么多字,如果你觉得对你有点用处就随手点个赞吧!


我的个人订阅号“90后计划”,一个关于90后成长的计划。

谢邀 @灯下说书人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2005年,我在一家金融业的初创企业做总经理助理。

因为敲不开中国金融业的大门,公司的业务总是比较惨淡,在第一份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虽然薪水还算不错,但我没有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可能最有价值的收获,就是因为比较空闲,我和老婆的大学感情很稳固。

如今的小伙伴,比起当年的我,想得更早更仔细。也会经常来问:第一份工作应该如何选择。

我的建议是三步走:

  1. 确定职业规划;
  2. 做出行业选择;
  3. 仔细挑选公司。

第一步:职业规划,有目标才有方向;

围观过公司不少实习生和来咨询的年轻人的案例,主要分两种人:

第一种人大体有规划,有想法,但是在实操中有疑问,这种小伙伴我很喜欢,因为他们问的是非常具体的问题,我可以给具体的答复。

第二种人没有清晰的方向,只是在遭遇到不顺利后,想问一下有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把错过的机会再弥补回来。和这种小伙伴聊,我往往自己也会很难过,很着急,但没有什么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手里无论是多好的工作,都会迷茫。

因为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好工作的定义是不同的。

举几个例子:

华为好不好,无论从企业品牌,公司平台来说,华为都是国内一流的平台。但是新员工要军训,压制个性,你发现接受不了,怎么办?

四大好不好,起薪有保障,涨薪稳定,升职预期清晰,但是你不喜欢枯燥的审计工作,想做营销,怎么办?

宝洁好不好,这可是快消行业的黄埔军校,从宝洁出来的营销人在市场上一准被哄抢,但是你性格内向,不喜欢做营销,怎么办?

第一份工作好不好,不完全看钱、不完全看公司的名气,更关键的是看:工作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并不复杂,从自身的能力、兴趣以及市场需求度出发,制定出:

「X年后,我希望在什么行业和公司里,做什么事情,影响一批怎样的人」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提过:

25 岁做什么,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23岁-25岁是很特殊的年龄,离开了平静的校园,生活开始撒开步子狂奔,事业、爱情、家庭、子女纷至沓来。如果没有规划,就没有方向,就算走得顺利,也会焦虑,因为你不知道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多一句嘴,这些年遇到的小伙伴里,除了有规划和毫无规划的小伙伴之外,还有一种人,叫做假装有规划。

比如,当年的我,自以为有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明确,实操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当年读书那会儿,我也不算是一点没为毕业打算,我实习过电商公司、外贸公司、当过学校老师,还做过做翻译。要说职业规划,大约就是升职加薪晋升管理层,这个目标太宽泛了,对我找工作没有任何指导。

我想去外企,但面试国企发现人福利超好的时候,我就改了主意;

我想去大企业,但是后来初创公司给的钱多,我就去了初创公司。

最后发现吃了大亏,一开始的钱多,也就是每月多一两千,但是初创公司没有完善的涨薪制度,而在初创公司的工作也无法给我好的背书,导致3年后到下一份工作的时候,我的薪水仍然是5000。

说多了都是泪,别人写职场都是分享成果经验,就我tmd在写血泪教训。

第二步:行业选择: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

如今,所有的小伙伴都想去互联网行业,包括我。

可是,有多少人是因为自己的规划适合互联网公司?又有多少人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大热,所以挤破头要进去?

领英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调研报告发现:

80后的第一份工作首选行业分别是:互联网9.7%,高科技8.3%,电子芯片6.1%;到了90后,互联网就一家独大了(17.7%),紧随其后的金融8.2%,高科技6.1%,加在一起都没有互联网行业多。

理论上说,到了今天,不同类型的企业越来越多,互联网求职越来越方便,应届毕业生的机会越来越多。但实际上,职场新人都奔着互联网来了,求职路反而也越来越窄了。

进入下半场的互联网,已经不再像几年前一样性感——公司谈得不再是扩张业务,做大规模,设计百万量级的产品或活动;而是控制成本,单品利润,转化率。

我一位BAT出身的大哥前两天和我聊天时,就冒出来一句:

中兴(被裁高管跳楼)这种事,互联网5年内,大概率也会发生……

我知道大家都爱互联网,但这不是唯一成功之路。

没有哪条路,是一定正确的,有的只有适合你的路。

进入互联网行业,你可能进入了快速成长的通道,但同时也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一部分个人时间;如果你身体不好,更要慎重,互联网行业就不适合身体不太好的小伙伴们,加班是一方面,更重的是精神压力,我有在几个在互联网公司的小伙伴干到情绪抑郁的……

如果你追求的是稳定,那么国企和政府机关,相对来说更加合适,但那个时候你放弃的是职业发展的速度。

选择稳定,不是错误,当年明月在基层干部的岗位上,码出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畅销书,放在互联网公司,他100%没空腾出手码字。

当然,我会鼓励有清楚规划,做好准备的小伙伴们去互联网公司,因为刚刚毕业的小伙伴,没有家庭,没有子女,可以把一些私人时间放在自我提升上,拿到更好的工作背书、学历背书以及项目背书,为之后的升职、加薪,和跳槽做准备。

如今选择互联网行业显然是最受职场人欢迎的方向,但互联网行业内千差万别,分门别类,哪些企业才是真正的风口,哪种企业只是蹭了一个互联网的名头,就需要新人仔细鉴别了

第三步:公司选择:越了解公司,越懂选择:

关于职场第一份工作,我说过自己的观点:

Sean Ye:即使挨骂也要说:刚毕业,就别去初创企业了

尽量选大公司,容错率更高,成长的基础更好,未来跳槽的背书更好。你对小公司所有的认可,最后大概率都是幻觉。

但文章的评论里,很多小伙伴来抱怨:「这道理用说吗?我想去大公司,但没有机会啊。」

是的,求职面试是双向选择,并不是所有小伙伴都有足够好的运气进入大公司。

而选小公司,对职场新人来说,就要特别慎重。

想要在未来跳槽时受到雇主青睐,就需要有拿得出手的企业背书。通过第一次求职,我们希望能提升能力,积累经验,更重要的是提供良好的背书,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挑出小公司中的潜力股:

  1. 要避免上当受骗,重复李文星的悲剧;
  2. 要避免进入毫无进取心的小公司,导致未来跳槽缺乏足够好的背书;
  3. 要避免跟错领导,好的领导往往迅速帮助我们适应职场,而糟糕的领导往往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影响我们未来求职。

互联网上有足够充分的信息,关键是我们需要学会找到整理出有用的信息。

举个例子

李文星在找工作时花了1万多上了所谓的培训班,并没有学到有价值的课程。

但在求职选择时,他并没有花精力去调查一下目标企业“北京科蓝”的问题:这家公司在天津根本没有分支机构

Sean Ye:前车之鉴,警惕招聘网站里的那些恶魔之手


以我自己为例,每次面试前,我大约要至少花3个小时,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同时也确保我在面试中充分了解公司的需求,我会事前做调查的内容包括:

  • 行业情况(属于哪个细分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如何)
  • 公司情况(是否上市,融资情况,上市看财报和券商点评,没上市看融资和虎嗅36氪的评论新闻,覆盖城市,工作地点……)
  • 公司架构(岗位汇报给谁?带多少人,部门在公司内部的定位……)
  • 产品情况(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最核心的产品是哪一种?B2B业务的话,就问客户是谁;B2C业务就问覆盖什么人群类型;互联网产品就关注日活月活APP下载量百度指数)
  • 竞争对手(公司核心产品的竞品有哪些?它们的融资情况如何?公司和竞品在细分市场上的排名如何?)
  • 上司和创始人(对于大公司来说,你的直线上司非常重要,去LinkedIn搜上司的履历,挖掘一些背景信息,去知乎看看公司过往的一些评论和回答,都是我的必修功课;而对于小公司来说,体系不完善,很多工作都依靠创始人推动,所以创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一个优秀的创始人能找来融资,找准业务方向,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不是所有信息都有必要查,但对于要加入小公司的职场新人来说,了解公司情况、产品情况、竞品以及创始人,非常重要。

对于不太会利用搜索工具的小伙伴们,可以直接用懒人工具天眼查,花不了太久时间。

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己负责,把上下班地铁或者午餐时打游戏看小说的时间挪出来一部分,为求职面试做准备,又没有什么损失。

很多小公司招人不易,所以会在面试时,过度夸大公司,甚至把公司吹得天花乱坠:蓝海行业,公司快速扩张,明年就能上市……但实际上,公司可能遇到种种问题,作为求职者,就像HR会确认你的每一段履历真实性一样,你也需要确认面试官的介绍也是真实靠谱的。

常见的过度吹嘘包括:

  • 「我司深受市场重视,背靠金主爸爸,潜力无限」

融资这事情不难查,公司融资的新闻只需1分钟就能百度出来。

在这个问题上说谎,容易被打脸,如果没有好的融资,很多企业会宣传自己背靠大佬,有金主爸爸。我年初的时候受邀去一家金融公司面试,猎头发来的介绍非常赞:

公司以金融科技为核心,以数据、产品、风控为竞争力,致力于为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提供菜单式、嵌入式的基础设施服务,计划未来三年内打造为千亿级综合性多元化金融科技集团,构建起一个金融与实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高度融合的生态平台。

公司是上海市影响力广泛的企业,是投资者获取资讯、互动交流的上佳选择,公司有着广泛的品牌影响力,拥有全面、及时的资讯和数据,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投资理财服务!

听着是不是很炫?猎头也和我说:这家公司有很强的政府背景,资金雄厚,比肩众安保险……

我当时就震惊了,因为众安的背景的确是金主爸爸一箩筐,不仅有大家熟知的三马,还有携程:

我随即去查了查这家公司的背景,一层层贯穿爬上去:这tmd就是一家二人转公司。我随即放弃了面试邀约。

对了,这家公司资邦投资最有名的产品叫做“唐小僧”,P2P,刚刚在6月暴雷

  • 「我司细分行业领军企业,值得你拥有」

管理学大师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

行业第一打喷嚏的时候,行业第五可能已经肺炎住院了。

如今到了互联网下半场,我们往往会发现,先发优势已经很难打破

搜索方面,百度再烂,搜狗和360也无法超越;电子商务,基本就是阿里独大,京东怎么也追不进;社交看腾讯,共享出行是滴滴,叫外卖是美团。美团吆喝着做打车,但距离撼动滴滴还远着呢。

一旦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固化,而你所在的细分领域里已经有一个巨头,你又排不进市场前三,即使你钱多任性,通过迅速砸钱,想砸到第一,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如原来寄希望于打破知乎回答垄断的悟空问答,如今几乎没有什么声音了,不少当初被挖走的知乎大V如今还在回流……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世界杯刷屏的广告马蜂窝,马蜂窝去年底融到了D轮1.33亿美元。但我们也清楚,其实马蜂窝的竞争对手不是携程艺龙这样的出行订票网站,而是切入到自由行服务领域。但这个领域,我们普通求职者可能并不了解,到底马蜂窝在这个细分领域排名如何呢?

检索完会发现,自由行领域能融到D轮已经是佼佼者了,大部分企业还在A-B轮,只有穷游网也是D轮,融资额却只有5700万美元,不到马蜂窝D轮融资的一半。

那说明去了这家,可能还是会做出不少成绩的。

  • 「我们创始人,连续创业者,BAT背景,跟着他有肉吃」

对于仍在A轮,甚至Pre-A轮的企业,光看融资,很难判断它的未来,根据美国的调研,A轮的企业能活到E轮的不足25%。在这个阶段,我们往往需要评估,企业的领军人物,到底过往履历如何。
换一家小一点的品牌,TIKI是一次饭局上一个小伙伴安利给我们的95后视频交友(yuepao)平台,面对这种公司,我们求职者心里是很没有底的,社交软件层出不穷,这家公司也就融到A+轮,感觉不够把稳,那就再八一八创始人团队吧。

可以看到,两位创始人都是有BAT背景的,准确来说是阿里背景,虽然阿里在社交方面成绩见仁见智,但两位创始人,尤其是吴永辉的经历和背书,足够硬(阿里旺旺和淘江湖,总比「来往」强吧)。

至少人有一颗不死的社交心……


薪水重要,但没那么重要

说了许多,大家可能发现,我并没有提第一份工资。

第一份薪水很重要,但相比职业发展规划,还没有那么重要。我常和年轻人说,如果不是太缺钱,尽量挑大公司,而非给钱多的小公司。

我的第一步没有走好,但我的第一份工资相当高,05年毕业的我每个月拿着4000+的薪水,2000津贴,高过不少刚毕业的同龄人。

但回顾下来正是这份所谓的高工资捆住了我。让随后的职场做得非常坎坷。

所幸我一直在努力追赶,运气也很眷顾我。但我一直会想,如果第一家公司选对了,或许今天的我会发展得更好。

当年的我,太看重一个月多1000-2000的收入,却忘记了职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事情。职场第一年的工资多1000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在正确的方向上,未来的钱可能要多出30-40万一年。

比如宝洁出身的营销人,最初在宝洁内部,薪资增长并不算快,但是一旦跳出宝洁,薪资翻番甚至翻两番都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他在宝洁的积淀(宝洁给他的背书)带来的质变。

我把自己的教训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



好了,看完方向再来看看怎么写简历和准备面试吧: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面试前都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

我的职场live:

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推荐更多千赞回答:

简历丨加薪丨跳槽丨面试丨性骚扰丨离职

职场女性 | 企业文化丨职业规划 | 职场潜规则

作为一个被第一份工作折磨得几近抑郁(不喜欢不擅长) ,几经周折才找准赛道迎来人生小高峰的HR&职业规划师,我想说,每份工作的选择都很重要,尤其是毕业前5年,而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决定了你的起点和势能,人的职业生涯,无非这几种:高开高走,高开低走,低开高走,低开低走,如果有得选,没有人愿意低开,哪怕日后也有高走的可能。

据我多年的观察和总结:第一份工作就选对的幸运儿大概不足10%,50%会在0-5年内通过试错,探索找对自己的赛道;剩下的那部分人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也有可能直接放弃。

有句话说的好:如果你现在很幸运,一定是因为三年前你做对了什么,一切皆有因果。反之,如果你现在每天忙忙碌碌赚不到什么钱还越来越怂,那一定是前几年做错了什么,我见过很多打算转行的人都是忙穷怂的状态:

忙:没时间思考,学习,光是应付工作就已经耗尽大部分力气;

穷:收入不高,涨幅也慢,再看看周围的人,有一种一眼到头的绝望;

怂:成长慢没有一技之长,没底气也没勇气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最后就变成:迷茫,贫穷,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无力感

不管第几份工作,做选择时都要考虑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

1、适不适合最重要,这个适合指的是:对于工作内容能不能做得来,会不会很讨厌排斥,如果不讨厌能做的来,那这个岗位是不是最优选择不一定,至少是适合你的。

查理芒格说过:每个人都有他的能力圈,要扩大那个能力圈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要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而自己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注定会一败涂地,那是必定无疑的事情,你们必须弄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必须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竞争。

我第一份工作在这方面吃了大亏,怎么选择的过程就不说了,直接说结果吧,第一份工作是做银行柜员,而我对数字不敏感,对枯燥、重复度高的工作也无比厌烦,工作勉强做得来,但是却心力憔悴,以致于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没耐心,不细致的人,后来我在做招聘、培训和职业规划咨询的时候,我对面试者、学员也好,都很有耐心,有着敏锐的觉察,很容易在对方谈话的细节中发现问题,包括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一些细微的反应,我都能感知得到,并且即使过了很久依然记得很清楚,不断积累的成就才让我逐渐明白,工作做不好不一定是能力问题,大概率是没用对能力圈。

这条原则反过来就是:不要选择能力圈之外的工作。也有人问,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办?其实做了那么多年学生,哪些科目学不好总该知道吧,语文尤其是写作很差,文案编辑可以略过;理科很烂,程序员,数据分析这种大概率做不来;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硬要做销售会很痛苦。

你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但你大概率知道自己不适合什么。

2、有没有含金量,可替代性强不强。

现在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工作一两年以后,那时的我好找工作吗?能否获得薪资和职位更高的职位?

我今天离职了,公司再招一个人顶我位置容易吗?

一个能力增长慢,经验价值低的工作,不值得做

一个随时就被替代的工作,注定是没有前途

36岁收费站大姐被辞退的视频可以了解一下,小公司的人可能危机感更强些,大公司大平台的人,有时会因为顶着品牌光环,误以为是自己在发光,反而容易在日复一日中变成螺丝钉而不自知。

3、岗位有没有上升空间,很多岗位,看起来起点很高,名头好看,比如经理助理,秘书,老板助理,尤其是中小企业,这种岗位就是打杂的,一般我都不建议学员选择这种岗位,大概率后面路会越走越窄。大公司除外,比如是上市公司的董秘,总裁助理,这类是是综合管理岗,反而属于高级人才。

二、公司

1、成熟公司看排名:如果成立时间超过10年,在行业里是什么位置?能否排在前10,前100?

2、发展中或创业公司看成长性:每年人员、营业额、业务量是否在稳步上升。

梁宁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

世上最悲催的事,就是你在做一个十足勤奋的人,但你所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如果公司是艘老破旧的船,任由你能力再强,你也跑不过自己待的那艘船。

三、领导

我见过很多求职者和来咨询的学员,都会关注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其实,这些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选对领导,每个人最切身工作体验不是来自公司,而是你的直接上级。换句话说,你工作的开不开心80%要看你的上级对你好不好,你们合不合得来。公司再好,领导对你很苛刻,动动不动扔你一堆活,没有表扬,只有批评,更糟糕的是,你跟着他,还学不到什么东西,哪怕公司再好,你也会受不了。

在离职原因中,因为直接上级离职的占比高达30%,如果你的上级有以下特质,你可以趁早离开:

1、不值得信任:表现为言行不一致,将个人利益置于团体利益之上,隐瞒信息,撒谎或说话半真半假,

2、能力不足,还没担当:你跟着他学不到什么东西,甚至还会绕弯路,必要时刻,你还会被当做牺牲品。

3、不愿意培养下属,打压能力强的员工。年轻人必要有足够做事的空间,才能快速成长。

四、行业

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选项,大家一致的共识就是要选对风口,“选对风口,猪都能飞上天”,问题是风口选对本身不容易,风口有风的那会你得刚好在,你才能飞得起来,多少企业倒在黎明前,前有团购网站、各种共享经济,甚至大家一致看好的VR,现在也是很尴尬的境地,还有说了快十年的物联网,现在也是不温不火。刻意的根据趋势、风口去选择行业,风险比较大,那么多风险投资人,专业人士,投资成功率也仅仅只有4%,你觉得你会比他们成功率更高?

提供一些选行业的方法简单实用:

1、看下近十年二十年,行业人均收入都没有大增长,增长率是否普遍低于其他行业的,就一定不要选,比如:低端制造业、零售业,工作辛苦,收入待遇也不高。

2、和大趋势相悖的不要选,比如纸媒、污染型产业,有些你已经看到是在走下坡路的,就不要再拿青春赌明天了,大概率是输。

至于哪些是好,其实这个真的是主观意识,有人认为稳定收入过得去就是好,所以体制内这么多年一样有人前仆后继;BAT,华为收入高,成长快,一样有人diss 工作996,生病ICU。

其实,排除掉那些已知的“不好”的行业,再来选行业,好不好,关键要看你能不能在这个领域发展得好。

那些能让你喜欢,能赚到钱,能让自己更值钱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人生是场马拉松,高开也好,低开也罢,关键是要在正确的方向不停的走。

把握每次选择的机会,提高选择正确的几率,人生大概率不会差到哪去。

你也许对于职业发展方向有些迷茫,不清楚自己喜欢擅长的领域,不知道怎么选择行业、公司,可以加:jessiehu1113。

欢迎点击下面链接关注我 @胡杨,一个走过弯路,通过探索实践成功转行,三次跳槽到风口行业的资深HR,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150+小伙伴找到喜欢又赚钱的工作。



如果职业起点没有开好头,职业中期必然会遇到困惑和迷茫,发展也必定会遭遇更多瓶颈,最终导致自己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很多应届生,在没有清晰的认知“工作”的情况下,迫于就业压力急着把自己“卖”出去。没有规划地海投简历,或者盲目进入了一个自己不适合或是不适合的行业,很有可能会“毁”了一生。

当然我不是说,第一份工作的选择不理想,从此就一定会走向失败。人都是有惯性的,如果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极有可能你会因为害怕风险/损失,即便工作得不顺心,也会选择继续待在原来的公司。我当初一毕业,就进入了人人都羡慕的金融行业,在别人眼里这个行业,优雅、高大上。

而事实是,我们基本上早上9点进办公室,晚上11点甚至通宵的工作节奏。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有一次是前一天半夜到北京,睡了3小时起来一天开了4个会,晚上飞机回香港已经11点,连夜拖着箱子赶回公司继续通宵做另一个项目,一直在公司拼到晚上9点回家。连续40个小时高度紧张没有合眼,倒在床上头上的血管都是嗡嗡的。

那个时候,我迷茫又困惑,我努力去见很多不同行业的朋友们,也读了很多书,尤其是传记类。因为时间有限,我大都是在出差,昏暗的飞机上读的。

读得越多,我心里越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后来,我终于有勇气,选择了离职。再回头看我的几次职业和人生转折,最大的感受就是:

当周围的环境和思维都比较局限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站高一点,望远一点,突破现有的墙,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
人生不需要取悦和证明给任何人,只有自己可以定义。

对我来说,我最开始就很清楚:做一个快乐的妈妈最重要,但是我又很想实现自我价值,所以,我没有放弃工作,成为一个全职妈妈,而是尽早转到了一个更灵活弹性的事业,尽可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宝宝,能够给宝宝更好的生活条件。


对于职场新人求职,选择人生第一份工作,我建议认真考虑这几点:

1、首先要辨别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想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就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比如,我想实现自我价值,又想照顾好家庭,就选择了时间弹性更大的工作。我们每个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总是希望越多越好,有限的资源但无限的需求,比然要我们做出选择。我们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心中都会自己的“尺子”,什么东西最重要,什么次重要,什么不重要,都在心里衡量得很清楚。

2、清楚目前有哪些行业,哪些岗位。这个可以通过最新的经济行业分类和招聘网站的岗位分类来看。

3、进入的可行性与职业趋势分析。每年各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或招聘类网站,都会发布招聘趋势和薪酬调研报告。你可以从这些报告和数据中预判下一年的大趋势,当然也可以找专业的职业咨询顾问。

4、通过信息搜集、咨询行业人士,了解他们的职业状态。求职无小事,调研期间付出再多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月比你忙着修改自己的简历或海投,要划算得多。

5、通过前面4点,大致对你要“做什么职业”,有了初步判断。然后就是结合行业和企业的特点(优先选择发展快的行业,企业的核心岗位),通过分析、对比、评估,最终理性选择哪家企业就业机会。


找工作本身也是在找自己的过程,求职能力是每一个职场人都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生存技能。希望你能够在求职的过程中,主动解决问题,发现全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做出最满意的职业选择,开启属于你的职场旅程。


我们是@香港金融侠侣,来自沃顿和哥大的娜娜 & Alfred,爱事业也有情怀的香港金融夫妻档。

如果你想要获得专业的家庭保障和资产配置方案,可以私信我们,感谢你的信任!

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大概率会决定你未来的走向。

科学的选择、理性的判断,就显得很重要,也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清楚的。

如果一篇文章,说能够决定你的选择,那么这个人一定在骗你。

只希望通过这篇回答能够帮你找到一些方向、能帮你尽量少走弯路


往往你的第一份工作都会面临多种选择:家里推荐、选择本专业、选择专业以外。

但是每做一种选择之前,你要做的就是更清楚地了解这个职业。

当你做选择的时候,你可以提前了解未来自己的样子,比如几年之后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确定现在的你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比如,对于家里推荐的工作,一定是有身边的人或者朋友在做这个工作,你就可以了解TA现在在做什么,在什么职位,花了多少的时间。

比如,本专业的工作,你也可以找师兄师姐们了解到现在的状况,工作环境等等,确定这种生活状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比如,做兴趣、性格测试,找到自己擅长的,在行业里寻找类似岗位的人,几年后是什么状态,自己需要学习哪些技能,才能做得更好。

在这里,将自己愿意选择的工作姑且定义为“好工作”,而好工作,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提前规划,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但做到有备无患。

比如,你选择了从事运营工作,做起来也很擅长,也喜欢这个工作,更容易持续下去(一般擅长工作都比较喜欢,这就像高中学习一样,擅长英语,更喜欢做英语作业)

找到目标岗位的参考,可以从招聘网站上面看,也可以了解身边的人,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

比如,在未来几年,成为运营经理,在招聘网站找到这个岗位,所需要的条件,如下图。

成为运营经理则需要:本科,4-5年电商选品、运营、策划经验,选品能力,商务、沟通能力。

那么,你就需要将这些能力进行细化,能力分解,直到自己能够执行,能够动手做起来,而不只是一个词语。

比如本科,这是一个硬性条件,那么,如果你是本科,就可以先不管,如果不是,那就需要考取一个,现在考取的机会也是很多的。

比如,你要考取一个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那么,你就需要准备英语、中国近现代史、线性代数等书籍,然后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周学习多少页,做多少题等等。

比如,岗位需求里面多次强调选品能力,那么选品应该是个重点参考项目,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每周学习多少这样的课程,做多少这样的实战选品测试。

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不断地细化,直到能够执行起来。


对于行业的选择,你选择要什么,你也要选择放弃什么,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的。

比如,现在的互联网行业大热,很多人开始往里面挤,虽然能力得到了更快地提升,但是却放弃了很多自由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自己身边也有很多例子,大学毕业后,没有做本专业工作,做了互联网运营,每天要熬夜,皮肤也变差了,在运营岗位测试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最后有选择做行政的、做瑜伽老师的,这些都是真真实存在的事情。

也有,本来不是做互联网运营的,之前做的本专业的工作,在本专业岗位测试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转行做了互联网运营,现在也是干得风生水起。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心理上过得去,做起来也适应,如果一开始就选择对了更好,如果没选对,这期间可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调整。


求职的路上,避免不了公司的选择,而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也是最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大公司,福利制度好,晋升制度完善,在未来的求职中,大公司会带给你光环作用,就好比别人问你是哪个大学的,如果说985、211就有光环的感觉,但是进入大公司的难度大。

中小型公司,一人干多个岗位的活,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提升,如果创业成功,可以获得很大的回报,但是回报大,风险也大,意味着失败后,什么也没有了。

从稳妥的角度来说,去大公司会更保险一些,但是大公司难度大,如果可以争取的话,应该尽量去争取。

从实践角度来看,大公司始终是少数,岗位只有那么多,没能进入到大公司,很多人最后会进入中小企业,但也不意味着没有好公司,没有有潜力的公司。

你需要认真、仔细的了解中小型企业,这样可以避免入坑,也可以避免错过优质的公司。

你可以从辨别公司真假、公司经营状况、创始人这些点出发,去判断一个企业。

辨别公司的真假可以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用天眼查、企查查也可以,这样做既能避免被骗,也可以减少其中消耗的时间成本。

比如,你要查询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好是坏、创始人、投资关系等,就可以用天眼查、企查查。

比如,上图,你就知道这家公司,有谁谁谁投资了,是否有实力之类的信息。


了解了行业、了解了公司,接下来就得知道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你需要着手去准备,成为他们需要的人。

查看招聘信息,了解公司具体需求,就会涉及到简历的制作,而简历是你获得面试的第一关,是马虎不得的,简历不过关,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对于制作一份优秀的简历,下面这几点,你就需要注意,只有做好这几点,简历才能够过关:

匹配招聘需求的关键词

企业想招什么样的人,基本上都写在招聘JD里面了,而你要做的就是,满足招聘JD。

满足招聘JD意味着,你需要满足招聘需求里面的关键词,即你的简历内容里面的关键词有和招聘JD里面一样的词语。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企业知道你是他们需要的人,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举个例子来说明:

比如公司招聘一名用户运营

那么,比如招聘JD里面的“拉新”“留存”“社群”这些词,在简历内容里面就需要有“拉新”“留存”“社群”。

在简历里面会有大量动词的使用,因为简历就是为了证明你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动词是跑不掉的,为了保持一页纸简历,动词最好做到精简、利索。

超级简历整理了很多动词,按照行业、能力、岗位进行划分好了,如果你对自己行业所用的专业词汇不清楚,想提升简历的专业度,->可直接点这里,查看更多岗位相关的动词<-


简历的标题

简历内容写完了,一定记得检查简历文件名,因为你的简历投递过去,HR第一眼看见的是你的文件名。

如果,你的文件名只写了姓名,HR根本不知道你是来应聘哪个岗位的,特别是在求职季,HR没有那么多时间点开一个个看。

如果HR一人负责多岗位的招聘,你不写明来意,都不知道把你往哪里放。

所以你的简历文件名最好保持这样的格式:姓名+求职岗位+学校+联系方式

但是,知道了简历的制作方法,却发现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实习经历很少,甚至没有,不要慌,看下面这篇回答,帮你解决:

HR 如何看待三无简历?


找工作离不开面试,面试过程中,相互交流是最多的,而面试中的提问也是最多的,尽早知道一些提问,尽早准备,能够降低面试压力。

对于面试中,会遇到的提问、会遇到的面试类型,可以看下面这两篇回答:

如何高效地找工作?应届生找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最后,在这里,超级简历安利一个福利给大家,如果,你有时间准备或者想准备一份实习,丰富自己的简历、锻炼自己:

超级简历联合了很多大厂,有腾讯、小米、京东、网易等实习内推名额,争取大厂工作机会的小伙伴,->直接点这里,查看更多内推信息<-

以上,就说完啦

感谢你的阅读:

(笔芯)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超级简历想邀请你帮三个忙:

1、点赞,帮助更多人,让TA们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啊~)

2、关注我和专栏,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3、关注公众号【超级简历WonderCV】,第一时间知道大厂内推信息

谢谢你的支持~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奇葩说第五季》中有一期薛兆丰老师举过一个例子。

经济学界有一句话,他认为是第一金句,是经济学家欧文·费雪说的: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不同的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有它不同的收入节奏。如果把收入节奏简单的分为三种类型的话,那么可以分为:

平平淡淡型:有的人青年工作,晚年退休,收入基本没什么变化,比较平稳;

少年得志型:青少年的收入很高,但是马上急转直下;

大器晚成型:年轻的时候,生活挺苦的,到了中年以后,收入才开始增加。

经济学告诉我们,没有哪一种是最好的,我们要追求的是生命周期终身收入的最大化。我们求的是曲线下面的面积的最大。

图片来自爱奇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可以得到至少三条结论:

一、“职业类型”决定了“收入节奏”。

二、我们要追求人生收入的最大化,而不是眼前一时的收入的最大化。

三、寿命长,才能达到最大化。所以无论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都是第一要义,无论你是否年轻。(除非,你有幸选择了“少年得志”类型的工作,却又不幸特别短命……所以也不知道这是“幸”还是“不幸”)

当然,这三种类型的收入节奏,并不包含所有情况的职业类型,但至少我们还可以知道的一点是:

我们的职业发展是“非线性的”。


非线性的意思就是,绝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可能是进两步,退一步,进三步,退两步的。所以我们对职业发展的预期就变得更合理:一份工作很难直接影响你整个职业发展的走向。

比如我就认识一个朋友,普通本科英语专业毕业,毕业之后进入了上海一家外企,过着“朝九晚五”的“小资养老”生活。工作内容却是简单重复的部门助理工作,就是每天处理各种订单、报表。月薪5000,工资变化就是每年5%—10%比例的固定加薪,外企相对福利待遇比较好,一个萝卜一个坑,很稳定,基本升职无望。

做了两年之后又换了一次工作,但是由于前几年一直没有“核心技能”的积累,找到的工作都类似的助理工作,“替代性很强的”的打杂工作,甚至有些工作“是个人都能做”,丝毫不展现任何个人价值,做了两年,薪资也就维持在8K,再也提不上去。

后来经过朋友推荐,误打误撞进入到了一个游戏行业做市场的工作,才发现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并且可以做好,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转眼2年,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部门的主管了,月薪也从最开始进去时的5K涨到了15K,未来可期。

她毕业前5年的职业生涯,可以说,不是一帆风顺的,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摸索期和震荡期,才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现在,再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问题的前半部分:“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如果你理解了“每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是非线性”的话,你就知道,第一份工作虽然重要,但是也没有重要到决定你整个职业生涯的地步。

很多大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对于毕业五年的人的辞职频率,有着明确的规定:五年内不能换三份工作,平均每份工作时间不低于两年,或者有一份工作是三年以上,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可以不超过2年。可见,企业对于第一份工作工作时间短这件事的容忍度是很高的。

对于我那个高中同学而言,这么多年,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要是有人早一点告诉她,应该如何选择行业,如何找到岗位,或者如何“有条理的试错”,她就已经会在这个行业有更长时间的持续积累了,并且发展的也会更好。

如果只凭“撞大运”不停的通过换工作来撞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话,那不但消耗时间,一转眼也已人到中年,不具备与年轻人竞争“初级岗位”的资格了。

所以,关于第一份工作有多重要,我们需要知道以下几点结论:

1、观念上:第一份工作虽然重要,但是也没有重要到决定你整个职业生涯的地步。纵使选错了,也很正常,但是我们要知道怎样及时的修正自己决策。

2、观念上:第一份工作的重要之处在于:尽早选择一份适合你的工作,会缩短你试错的周期,降低你的试错成本,职业发展的连续性高,会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时间在同一个行业里积累,更早成为行业专家。

3、观念上:职业本身是非线性的,职业生涯很长,环境变化很快,所以需要随时根据环境和自己情况的变化,调整职业发展的策略。不存在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的职业规划。

4、观念上: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是盖棺定论的。

5、行动上:越早做职业规划越好,你要知道如何选择行业、公司以及岗位,以及了解你自己。



虽说每个人都有可能是那个“大器晚成”的人,企业也可以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时间短,但是毕竟,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份“靠谱”的工作,确实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就来到了后半段的问题:找第一份工作,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如果我们追求的是:人生收入的最大化(至少是每个职业阶段收入的最大化),那么我们对于自己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就要围绕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了解不同的“工作类型”的“收入节奏”。

二是,不追求眼前一时的收入的最大化,要站在中长期的时间维度上选择一个职业。

一、不同类型的工作“收入节奏”如何?

了解不同的“工作类型”的“收入节奏”,换句话说就是,要了解不同行业中不同岗位的收入节奏。(侧面能反映出该行业/岗位的入行难度、可发展性、个人能力的市场价值)。

为什么行业的选择很重要?

因为一个行业的赛道如何,波动性大小,加入的难度,发展前景如何,直接影响了你职业发展的前景。

暖石3年前有个学员。她在广州工作6年后,下定决心从传统纸媒跳槽到互联网新媒体,换了三家公司,后来在一家公司干了4个多月,从普通员工干到公司骨干,最重要的是,薪水也在这个过程中有了三级跳,从年薪8万,到老板主动涨薪为20万/年(这还是3年前的事情了)。

谷歌CEO施密特说过: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这跟雷军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本质内涵是一样的,意思都是指:先选择趋势,再调整位置。

从行业选择的角度来说,最直观需要了解至少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1、行业的发展背景如何(过去)。发展背景指的是,这个行业发展阶段是什么,发展的原因如何。

拿近几年刚刚新兴的知识付费行业举例,它的行业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从2012-2014年的探索期,到2014-2016年的启动期,再到目前的高速发展期……

2、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现在)。包括产业规模、商业模式、行业驱动力、用户群体、从业人员的情况等等。

知识付费行业的产业规模

商业模式

行业驱动力

从业人员情况

有了这些信息,基本上你就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就有了一个大的概念,包括了解一些从业人员的情况,也是为了了解,加入你进入了这个行业,你未来的发展状况可能是怎样的。

3、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未来)。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知道了行业发展背景、行业目前的情况,再知道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基本上就对这个行业的整体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就再也不存在,你说,你不了解情况,不知道怎么选的情况了。

所以你可能还会有以下两个疑问:

1、我刚刚毕业,又不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呢?

答案:查。哪里查?到一些专业的行业调研网站去查,比如:艾瑞咨询、亿欧智库、易观行业洞察、极光大数据等等

篇幅有限,如果你还是没有头绪的话,可以看下这篇帖子的详细介绍:

行业调研没有头绪?手把手教你从零开始

2、行业这么多,我要全都调查么?

答案:结合以下两点做调研:(1)找3个你感兴趣的行业进行调查即可。(2)根据各行业的薪酬分布来选择

关于岗位我们需要了解的3点是:

1、岗位和公司的选择,完全取决于自己所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因为,本来有上进心和欲望的人,与想安逸的人,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一个想安逸的人一定要有上进心和欲望;把有上进心和欲望的人踩在脚下,把他的欲望扑灭。

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选择不同,完全取决于你是哪种人。岗位和公司也是一样,有安稳压力相对较小的,也有压力大,成长快的。

2、岗位可以粗犷的分为三大类:

  • 技术岗:程序员(前、后台开发、运维、测试)、产品——专业、技术背景要求高
  • 业务岗:市场、运营、销售——门槛相对不高、挑战比较大
  • 支持岗:财务、人力资源(招聘、行政)、法务——稳定、较重复、偏paper work

3、了解不同岗位五年内薪资变化趋势。(同样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报告,这里就不呈现搜索结果了)

结合以上三点,基本上关于“选择什么行业的什么岗位”你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剩下的就是去仔细的研究岗位的工作内容,想办法应聘成功了,这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二、要站在中长期的时间维度上选择一个职业,都要注意哪些方面?

进入一个企业几乎每个人的诉求都无非都体现在两个方面的:一是薪资上的提升,另一个就是个人的成长。

我建议对于初入职场的人来说,不要只顾追求眼前的高薪,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里的个人成长是分为别人教你的,和自己锻炼学习的。

所以,在你工作中接触到最多的人就是你的直属领导。在职场上,跟对人几乎是最重要的事了。尤其是在初入职场的阶段,你的直属领导的为人和风格,直接影响了你职业素养、习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养成,也会指导你避免很多弯路。他的水平,也就侧面反映出,未来几年的你能达到的水平。

关于行业、岗位、一些方法论的具体方法、行业调查渠道,打包拿走,关注【暖石网】公众号,后台回复【职业规划】,做一次彻底的自我梳理。

公号后台回复【书单】,迷茫时,跳出你的思维怪圈;

公号后台回复【运营】,领取一份超实用的互联网运营学习资料,免费抱走包括【简历模板+面试技巧+面试作品模板+面试经验分享+互联网运营技巧干货】等等在内的求职资料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调侃式回答是这样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但实际上,那些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人,并不会希望得到这样的工作。料理界的大师享受亲手做料理的过程,痴迷于编程的程序员享受自己编写代码的过程。

真实的好工作并不是这样的。

那么,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好工作吗?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对我说:「我很想让我喜欢的事成为我的工作。」我知道他很喜欢看电影,于是我打趣他:「那你就去拍电影好了。」他翻了一个白眼,说:「您别这么直接好吗?」

还有一位来访者向我咨询:「我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你说我能做绘本画家吗?」我问他:「你了解过绘本画家这个职业的收入情况吗?如果市场上 5% 的绘本画家占据了整个行业 90% 的收益,而其余 95% 的人都在争夺那剩余的 10%,你还愿意去做吗?」他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把画画当作业余爱好。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我认为, 好工作 = 高胜任力 × 高意愿度 × 高商业价值。

1.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你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满足这份工作的要求的程度。

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或许能够胜任销售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够做一名设计师;一个擅长写代码的人,或许能够胜任程序员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做一名好的保险顾问。

大多数人对于不同工作的胜任力是不一样的。

要想评估自己对某项工作的胜任力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了解这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其次,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

2.意愿度

意愿度主要指的是你对这份工作的投入程度,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调侃式回答是这样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但实际上,那些真正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人,并不会希望得到这样的工作。料理界的大师享受亲手做料理的过程,痴迷于编程的程序员享受自己编写代码的过程。

真实的好工作并不是这样的。

那么,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好工作吗?

曾经有一位来访者对我说:「我很想让我喜欢的事成为我的工作。」我知道他很喜欢看电影,于是我打趣他:「那你就去拍电影好了。」他翻了一个白眼,说:「您别这么直接好吗?」

还有一位来访者向我咨询:「我喜欢画画,而且画得还不错,你说我能做绘本画家吗?」我问他:「你了解过绘本画家这个职业的收入情况吗?如果市场上 5% 的绘本画家占据了整个行业 90% 的收益,而其余 95% 的人都在争夺那剩余的 10%,你还愿意去做吗?」他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把画画当作业余爱好。到底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我认为, 好工作 = 高胜任力 × 高意愿度 × 高商业价值。

1.胜任力

胜任力是指你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满足这份工作的要求的程度。

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或许能够胜任销售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够做一名设计师;一个擅长写代码的人,或许能够胜任程序员的工作,却未必见得能做一名好的保险顾问。

大多数人对于不同工作的胜任力是不一样的。

要想评估自己对某项工作的胜任力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了解这项工作的工作要求。其次,看看自己的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些要求。

2.意愿度

意愿度主要指的是你对这份工作的投入程度,

职场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有很多人认为,思考职业方向太累了,不如先不管自己要干什么,先找个工作,看看是不是合适,不合适再换呗……那往往结局就是这个工作不合适,本就是随随便便选的,怎么可能运气那么好那么合适呢?更麻烦的是,离职了以后还是随便先找一个先干着,然后换来换去也还是不知道到底想干什么,就这样时间都荒废过去了。

第一份工作决定了你的血统,就拿几种类型的公司举例。比如你是在外企、私企、国企还是创业公司,身上的气质真的会不一样,所以还是值得好好选择的。

比如我是先进入了外企,英语作为每天的工作语言,对我来说不是困难的,反而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我相信在外企工作的人,不说英语有多好,至少对英文都不抵触也不陌生。出国旅游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之前经常因公去国外出差。

但在外企工作,思考必讲逻辑和方法论,业务必先看流程,谁、按什么流程、干什么、怎么评价,什么事情都是清清楚楚的才好。这些都是外企带给我的印记,因为西方的管理水平确实更优越,也确实已经发展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如果你很喜欢西方的思想和理念,喜欢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和清晰的流程,喜欢偶尔去外国出差的机会,那么我建议你去外企。我当时去外企除了考虑这些因素,还有就是我觉得英语在未来是个普遍的沟通语言,我不想把大学学的都丢掉。

同时,如果去外企也需要考虑一些弊端,就是分工太细致、养小不养老。另外就是中国人的职业瓶颈,真正的高管可能以欧美籍的居多。同时在 35 岁以后,基本你是肯定会遇到瓶颈了,那时候向上无门,横向上你会发现因为太细的分工导致自己知识储备和视野都有限,做和你相似工作的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你拼体力、拼动力都拼不过,这种上不来下不去的感觉是比较难受的。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职场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有很多人认为,思考职业方向太累了,不如先不管自己要干什么,先找个工作,看看是不是合适,不合适再换呗……那往往结局就是这个工作不合适,本就是随随便便选的,怎么可能运气那么好那么合适呢?更麻烦的是,离职了以后还是随便先找一个先干着,然后换来换去也还是不知道到底想干什么,就这样时间都荒废过去了。

第一份工作决定了你的血统,就拿几种类型的公司举例。比如你是在外企、私企、国企还是创业公司,身上的气质真的会不一样,所以还是值得好好选择的。

比如我是先进入了外企,英语作为每天的工作语言,对我来说不是困难的,反而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我相信在外企工作的人,不说英语有多好,至少对英文都不抵触也不陌生。出国旅游也是很正常的,因为之前经常因公去国外出差。

但在外企工作,思考必讲逻辑和方法论,业务必先看流程,谁、按什么流程、干什么、怎么评价,什么事情都是清清楚楚的才好。这些都是外企带给我的印记,因为西方的管理水平确实更优越,也确实已经发展到了精细化管理的阶段。

如果你很喜欢西方的思想和理念,喜欢人性化的管理环境和清晰的流程,喜欢偶尔去外国出差的机会,那么我建议你去外企。我当时去外企除了考虑这些因素,还有就是我觉得英语在未来是个普遍的沟通语言,我不想把大学学的都丢掉。

同时,如果去外企也需要考虑一些弊端,就是分工太细致、养小不养老。另外就是中国人的职业瓶颈,真正的高管可能以欧美籍的居多。同时在 35 岁以后,基本你是肯定会遇到瓶颈了,那时候向上无门,横向上你会发现因为太细的分工导致自己知识储备和视野都有限,做和你相似工作的都是工作没几年的年轻人,你拼体力、拼动力都拼不过,这种上不来下不去的感觉是比较难受的。

俗话说:「选错行,毁一生;入错门,毁三年;找错人,毁三代。」这句俗语体现出了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多么重要。既然如此,那么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些经验。

一、「卖电脑」和「卖汽水」

俗语说:「入错行,毁一生」。你是否能够入对行,其实就是看你对行业的选择是否正确。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从你出生的时候开始,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它决定了你的国籍、身份、肤色、父母等信息,而且这次的选择是无法改变的。

随着你的成长,面临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入职场之后,你的选择会变得更加困难,就比如:你该如何选对行呢?这是一个对你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故事:当年,乔布斯邀请一个「大家伙」加入苹果,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当时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考利。乔布斯邀请斯考利时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你是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这句话触动了斯考利,于是他加入了苹果开始「卖电脑」。也就是说,斯考利由原来的制造业转行到了电子数码行业,这本来是一个壮举,结果却令人惊诧万分,这位在百事可乐做的非常出色的总裁,到了苹果之后却表现平平,难道是苹果不好吗?显然不是。

现代的职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科学研究数据表明,职场中人大多数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毕竟只有在一个行业深耕,你才能成功

你看乔丹在篮球届是「男神」,但是到了棒球届就只能算是「痴汉」了;同样是在篮球行业的禅师菲尔杰克逊,他当球员和教练的时候能够拿到 12 枚总冠军戒指,但是从球员变成总经理来管理球员和教练时,结果就不如人意了。

以上都可算是「选错行」的例子,那么,你现在在什么行业呢,你选对行业了吗?如果没有,那到底什么样的行业,才算得上是你的好行业呢?或者说有没有绝对好的行业呢?

二、没有绝对好的行业

有一点是我们不容忽略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看得见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有钱的人也同样是少数的,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一般的、普通的,不那么成功的

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往往都不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俗话说:「选错行,毁一生;入错门,毁三年;找错人,毁三代。」这句俗语体现出了第一份工作的选择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是多么重要。既然如此,那么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要考虑哪些因素呢?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些经验。

一、「卖电脑」和「卖汽水」

俗语说:「入错行,毁一生」。你是否能够入对行,其实就是看你对行业的选择是否正确。你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做选择,从你出生的时候开始,就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它决定了你的国籍、身份、肤色、父母等信息,而且这次的选择是无法改变的。

随着你的成长,面临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入职场之后,你的选择会变得更加困难,就比如:你该如何选对行呢?这是一个对你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故事:当年,乔布斯邀请一个「大家伙」加入苹果,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当时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考利。乔布斯邀请斯考利时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你是想改变世界,还是想卖一辈子汽水?」这句话触动了斯考利,于是他加入了苹果开始「卖电脑」。也就是说,斯考利由原来的制造业转行到了电子数码行业,这本来是一个壮举,结果却令人惊诧万分,这位在百事可乐做的非常出色的总裁,到了苹果之后却表现平平,难道是苹果不好吗?显然不是。

现代的职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科学研究数据表明,职场中人大多数只能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专家,毕竟只有在一个行业深耕,你才能成功

你看乔丹在篮球届是「男神」,但是到了棒球届就只能算是「痴汉」了;同样是在篮球行业的禅师菲尔杰克逊,他当球员和教练的时候能够拿到 12 枚总冠军戒指,但是从球员变成总经理来管理球员和教练时,结果就不如人意了。

以上都可算是「选错行」的例子,那么,你现在在什么行业呢,你选对行业了吗?如果没有,那到底什么样的行业,才算得上是你的好行业呢?或者说有没有绝对好的行业呢?

二、没有绝对好的行业

有一点是我们不容忽略的,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直到我们看得见的未来,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有钱的人也同样是少数的,剩下的大部分人都是一般的、普通的,不那么成功的

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的看法和做法,往往都不能引领你走向成功。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先就业,后择业”。

这都是就业老师骗你的!!!

他们身上扛着学校的就业率的指标,所以当然希望学生先就业、后择业,即使学生选择进工厂流水线打工,也不关他们什么事情了。

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可能决定了你未来三年乃至五年的职业走向!

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是一个工作几年的职场人基本知道的规则,在行业TOP公司工作三五年,你基本上可以在行业里的公司随便挑,各种猎头都会来挖你,求职基本不用自己递简历;

如果你是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工作三年,想要跳槽到更大的平台,首先得经过三五轮面试,晋升速度也赶不上其他小伙伴,可以说差别非常之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

首先,不可否认创业公司中,也有很多经过奋斗,公司成功上市翻身的案例。但这毕竟是少数,在大多数人的奋斗历程中,大公司都能给到一个人更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同时能积累更多的行业人脉。

也就是说,仅仅在公司的选择上,就已经非常重要,更不要说影响工作的其他因素如行业、岗位、城市、业务部门等等。

既然第一份工作的选择这么重要,那具体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一、求职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到底有多重要呢?

还是举个简单的例子:高中同学老C,工作五年,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去工地搬过砖,进工厂做过管理,直到去年才开始学做项目管理,真正开始走上了正途。

另外一个朋友老王,从本科开始就一直学习金融,硕士毕业后就进了一家知名的银行,工作稳定、收入可观,不出意外未来的职业发展肯定是顺风顺水的。

如果硬要把两者的职业发展之路对比一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

老C因为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在各种尝试中浪费了不少时间,而老王则一路顺风顺水,过得非常舒服,这就是职业规划的作用。

那怎么样才能做好职业规划呢?

一般来说,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身的优势、劣势、性格和兴趣,通过这些点找到自己的大致方向,然后考虑当下的经济环境、了解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选择一个符合自己优势并且未来有不错发展的行业切入,这样基本上定下来了自己的大方向。

至于具体的职业规划怎么做,可以参考下其他答主的回答:

怎样进行职业规划?

当然了,做好职业方向的规划,仅仅是迈出求职的第一步,你还得考虑这些:

二、想清楚影响你决策的要素

在做好职业规划之后,就要落实到选公司、岗位和正式求职这几步了。

我相信这几点,很少有同学在求职过程中是考虑清楚了的:

  1. 同一个行业和岗位,不同薪资,是否应该选择薪资高的?
  2. 如何判断一个业务是否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3. 如何选择公司的部门,怎么选择到核心部门?
  4. 如何选择领导,怎么样判断自己的领导是否符合预期?
  5. 如何向用人单位谈薪资,怎么样为自己争取合理的利益?
  6. 工作应该选在什么城市,HR的话能相信多少?

......

1、薪资方面

很多同学在选择工作时,喜欢把薪资放在第一要素来参考,但这很明显忽略了可持续发展。

很多销售岗位,在刚入行的时候,就可以拿到上万的薪水,以至于有些年轻人在选择岗位时,就没有深入考虑之后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进去了才发现,原来销售岗淘汰率这么高,而且晋升起来非常困难,内部竞争非常激烈。

我们在选择工作时,薪资肯定要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但并非第一要素。更重要的是这个岗位未来的发展空间、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学到什么能作为你核心竞争力的技能、你是否能够在这个岗位上持续增值?

2、业务方面

我的建议是,能够进核心业务部门,就进核心业务部门。也就是说,这个组织是为公司主要盈利的组织,并且没有走下坡路,那就非常值得你加入。

千万要谨慎加入大公司的边缘部门,虽然门槛相对更低,但是这也意味着风险很大,如果业务没跑出来,不仅自己没有工作业绩,而且还容易被优化掉,非常不划算。

3、部门及领导选择

很少有同学会在入职之前考虑这些内容,毕竟自己的工作,跟领导有啥关系?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too young了,一般在面试中,除了HR,业务的主管或者领导也会面试,这个时候就是你判断这个领导靠不靠谱的最佳时机。

毕竟求职时双向选择,找到一个靠谱且负责的领导,自己也会少背很多锅。

个人建议在面试过程中,可以主动向领导提一些问题,同时注意观察他的行事和说话风格,必要是可以加个微信聊下对方的价值观,如果领导合适,那你在这家公司长期干下去的可能性也会高很多。

4、关于薪资和城市选择

首先,没有百分百完美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校招的同学而言。

有可能这家公司各方面都合适,但就是不能去到自己预期的城市,有可能城市合适,但薪资又不满足自己的要求。

那如何平衡好这些因素呢?

在城市选择上,如果你有非要不可的选择,那一定要去,否则会一直后悔。

如果没有,那就尽量选择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即使未来不在这家公司工作了,有能有个很好的跳槽选择。况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城市的体量会越来越大,小城市则未来担忧,所以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吧!

最后提醒一点,大胆在面试过程中提出自己对薪资的要求,不要怂!!

那套“我相信公司会给到合理的薪资”的答法,早就已经过时了。

------------=------------

最后,再分享一些求职干货给你,祝求职顺利!

陆浩然: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用这4招就够了一无所长的情况下该怎么找工作?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职业规划】,但是好像没有一个人又能说出来一个刚步入职场的人如何做职业规划,职业规划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如果是三年前的我,看到这样的回答,肯定会奉为圭臬,因为大佬们会用各种时而高大上的专业名词,时而浅显易懂的大白话建议你:年轻人,千万不能先就业再择业,因为一个有职业规划的人才会走得更远啊!然后告诉你,第一步,先确定你的职业规划,第二步,明确你的选择去挑选公司,第三步,筛选适合你的工作。

是的,没错,真的没错,这就是正确的步骤!

(首先声明,我在这里真的不是要杠谁,或者说针对谁,我很佩服这些回答下面的几个答主,我真心觉得他们很优秀,他们也是我在知乎的标杆,我希望我也可以有这样的影响力)

但是说真心话,就是一个点——并没有解决我的问题,我看完回答,打了一点鸡血,然后这种满满正能量的状态,可能持续个3天不到,我就又开始陷入了迷茫,所以怎么选择呢?我要去做什么工作呢?我也知道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啊,但是不进大公司真的不会影响吗?我选择这个工作以后会不会后悔呢?

会的!如果你不加思考,就简单地按照这个方法去做,50%的可能性,你会在工作5年以内或者快30岁的时候,再次陷入迷茫,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下面这些知乎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问我的问题:

那为什么又说50%的可能性呢?

因为有可能是你误打误撞,瞎猫碰上死耗子,用这种职业规划的方法,正好选择对了你的职业方向。

为什么我说这种方法是对的,因为你去看任何一本职场的书籍,任何一堂职场课程,都是这样讲,为什么我知道,因为我也学过,如果真的要说这些专业理论知识,那我也可以说几个专业的名词: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有五个重要的专业术语: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路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计划、职业生涯发展。

1、职业生涯(career),是人一生中从事的工作。

2、职业生涯路径(career path),是指职业生涯的连续性。

3、职业生涯目标(career goals),是指未来要达到的职位,是路径中的里程碑。

4、职业生涯计划(career planning),是一步步达到目标的程序。

5、职业生涯发展(career development),是通过个人努力向上进取,达到职业高峰。

很有道理吧,乍一看真的很有道理,因为这些就是对的,是定义,是理论,但是对一个正处于迷茫的人来说,他需要的不是这些理论知识,是大白话,是真实可行,看完就可以立即去行动的操作步骤。

因为有些路需要自己走,有些知识需要自己悟,别人一股脑儿地灌输给你,你嘴上说着:对对对很有道理,心里想着:就是这个理,要从这个角度想问题,但是脑袋呢?接受了吗?消化了吗?理解了这些文字背后的含义了吗?

比如,陆浩然大佬说的:

我们在选择工作时,薪资肯定要作为考虑因素之一,但并非第一要素。更重要的是这个岗位未来的发展空间、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学到什么能作为你核心竞争力的技能、你是否能够在这个岗位上持续增值?

你理解了吗?你知道为什么选择工作的时候,要看岗位未来的发展空间、要考虑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怎么才是持续增值呢?

如果你没有理解,没有想清楚,不知道为什么的话,其实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还是会陷入细节里,陷入两个offer我应该选择哪个?大公司小公司选哪个?一个初入职场的人,真的真的真的很难对一个行业前景作出预判,对一家公司的哪个部门更核心作出判断,正确感知到一个职位的发展天花板?

因为人不是完全理性的,人是有自己的价值观、信念系统和局限性在,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沉没成本的陷阱,很容易被现实经济情况所打倒,很容易受到父母长辈朋友的影响和比较,很容易因为本身性格就不敢闯而想轻松一点……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追求成为公司CEO迎娶白富美,因为一个人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是成倍的,你能承受这份压力吗?你能每天每时每刻被工作萦绕,一个人承担一个部门的业绩指标责任吗?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只鼓励追求长远发展,那么一个性格本身就是知足常乐,追求小富即安的生活状态的人,他是否真正喜欢他的工作,是否真的可以开心呢?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人的特质,这也是有几个答主提到的天赋,但是天赋这回事没那么简单,提到天赋,就要提到心理类型,在荣格的《心理类型》里,将人大概分为16种心理类型,但是后人又延伸出了其他更多的心理类型,有一种就叫做社交型内倾。这是一种发展型人格,是说这个人本来是一个内倾,但是因为环境的需要,所以让他发展成比较社交,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外倾的人。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种情况,本身性格不是很活泼,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比如做销售或者做老师,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多说话多展示自己,大家都觉得你非常健谈外向,如果你说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别人根本不信,甚至会哈哈大学,以为你在开玩笑。

为什么大家都说抑郁症的人就是脸上在笑心里在哭?当然当然当然,我不懂心理学,我知道抑郁症的成因没有那么简单!我只是想说社交型内倾,联想到了抑郁症。因为我有一次听到办公室里最活泼梗最多的女孩子说,我觉得我挺内向的。我当时真的惊呆了!

人为什么会痛苦会矛盾?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正在做的事情,和自己内心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相冲突,这种冲突在撕裂着你,让你不得动弹!

好吧,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好像也没有说出什么干货来,因为我只是想说,选择一份工作,不是那么简单地列出几个标准,你跟着套就可以了。

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人格特质、兴趣爱好、生活目标和价值观,不是那么简单地可以一概而论。

而我,作为一个正在疯狂学习成长的求职咨询师,我一直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这不是什么宿命论,而是冥冥之中,我感觉我抓住了人生的锚,所以现在每走一步,都异常坚定、踏实和喜悦!

在学习、看书、做免费咨询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就更加确定——人就是在这个世上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甚至于我一想到以后我帮助别人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我就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因为我见过太多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每天上班如上坟,被工作折磨得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和斗志,但是工作真得犹如爱人一样,会一直陪伴着你,爱人可以换,工作也可以换,爱人可以没有,但是工作不能没有,这一相爱相杀,就有可能是漫长的四十年!

这篇回答几乎是一气呵成,其实本身我是在工作,因为工作需要看到了这个问题和一些回答,让我在当时瞬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受,所以在老板几次走过来和我商量事情的间隙,匆匆写下这篇回答。

好啦,恰饭!

最后的【一点叨逼叨】

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又不知道下一份工作可以做什么。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不能得到想要的那个职位。总是进入很坑的公司,屡屡裸辞,非常焦虑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可以和我交流,目前在求职方面比较有心得~免费的,但是后期我自己越来越优秀的话,就会收费啦,因为我相信免费的东西大家就很不珍惜~而且我的时间也是金钱!
我是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牛逼的经历和背景,也是自己跌跌撞撞地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现在做着完全符合心意的工作,并帮助20+小伙伴成功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我懂你的迷茫和困惑,也懂你在求职路上的崩溃,因为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附上我帮助一个大学生的聊天截图,以此为证~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