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大家如何看待农村人都不想种地的社会现象?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大家如何看待农村人都不想种地的社会现象?

发布时间:2019-11-13 11:01:06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不承包土地,普通农户。干一年,种子化肥必须的,不能少。该种该收成的季节天天都在忙,虽然现在有机器了,人也不得闲。不说下大雨发大水庄稼淹了怎么办。456月份怎么忙也不说。就说最近7-8月,天旱了抽水,夏
大家如何看待农村人都不想种地的社会现象?

不承包土地,普通农户。

干一年,种子化肥必须的,不能少。该种该收成的季节天天都在忙,虽然现在有机器了,人也不得闲。

不说下大雨发大水庄稼淹了怎么办。456月份怎么忙也不说。就说最近7-8月,天旱了抽水,夏天37℃以上还在太阳底下排水管。只中午最热的时候回家休息会。抢水的时候白天黑夜不停的干,就为了地里几亩庄稼,一年收成了不一定能卖2万块,就那还没扣投的钱。

哪家不是白天黑夜的忙。

老人要孝敬,年底了总要给个个把两千的,平时过节买肉给钱不能少。兄弟姐妹红白喜事也要掏钱。家里孩子上大学上高中上初中,学费要掏,生活费要给。别家孩子吃穿好,没那么多钱,我只能让我家孩子不比吃穿比学习。

地里刨食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啊。地里活没停过,外面建筑工玻璃厂有活就去,不累啊?累啊。

干什么都行,有钱就行了。一辈子累死在地里,有钱也行啊。

没钱啊!


农民不勤劳么?地里活干的不好么?你敢说农民不勤劳,我今天就送你俩大耳刮子。

一天天一辈辈都种地我孩咋弄

看起来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政治问题。

1.因为我国除了少数国营农场外,大部分农业用地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强制给每个农民上了“保险”:集体土地不能卖给私人,也不能由集体以外人承包。

翻译一下:严禁土地兼并。

2.严禁土地兼并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土地掌握在小农手里,一家一户最多才几十亩土地,无法进行机械化大生产。小农生产与欧美澳大农场比没有任何成本优势。人家粮食大豆等大宗农产品跨越半个地球的到岸价格比中国小农地头成本还低。没有国家收购价保护,现在不种地的农民会更多。

这带来新问题:农业生产无法产生规模效应,薄利多销无法实现,种地无利可图。

3.开放土地兼并,必然带来农民大规模卖地,土地兼并(1949土改后,所有制未改前这一小段时间已经出现新的土地兼并)。产生失地农民,影响社会稳定。

4.为了解决问题,我国近几年出台扶植专业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政策,鼓励种粮大户多承包(短期转包)土地,进行大农业生产。

目前看来,除了本地有权有势(甚至有一定涉黑基础)的家庭可以搞定承包并盈利,一般城市人或者外地人去承包的无一不被纯朴的农民搞到赔光底裤:你今年赚钱明年就有农民反悔要加钱,不加就上访,搞破坏。

觉得有道理记得点个赞。(?ω< )★

其实,答案就藏在题目中啊,题主。

仔细再读一遍,“农村人都不想种地”。

“农村人”――种地。

看出问题所在了吗?

种地不是一份职业,不是“在地里上班”,而是对身份的确定与划分――成为“农村人”。

大家不是不想种地,是不想像“农村人”那样种地,不想当“农村人”。

PS:还有小伙伴不明白,总觉得“要是能挣很多钱,你看农村人还想不想种地!?”

可问题是,正因为有“农村人”这种设定存在,种地才很难挣到钱啊!

咱先想想怎么改变“农村――农田――农民(农村人)”这个旧有模式,探索“国家――农田――农业――农产业者”的“船新版本”,接下来才好谈“装备回收,交易自由,杰款游戏,不充钱的”。

利益相关 河南某地农村人

只种地的话是真的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

一家两个人去打工一个月工资都比种一年地挣得多得多

03年以前种地还要上税的 大量农村人口粮食不够吃 有记忆的最小也20岁了

祖坟冒黑烟拆迁 每平不到1000 县城商品房5000+

农村不让盖新学校 ?逼着你去城里买房

种点高价值的?需要24小时有人看着 不看毛也剩不下

虽然2019年了 但种地还是要看老天爷脸色的

我就想问题主 这个地要怎样种才能不绝户?

~~~~~~~~~~~~~~~~~~~

再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城镇化

绝大部分农业大省的小县城政策是 把老旧学校拆了 但不让盖新的 这个吃人不吐骨头妙计有三个好处

1 让青年人进城 推进城镇化(买房和婚姻基本榨干上一辈积蓄 为了下一代又不得不买)

2 让40岁以上人口留在农村种地(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买不起两套房)

3 房地产去库存

感谢脱贫吧 不然是见不到新的公共设施和学校的

~~~~~~~~~~~~~~~~~~~~

如果给我月薪5000+五险一金+双休 我立马回家种地

我第一年出去打工 夏天回家 喝井水感觉好甜 我喝两瓢 在家我能吃三四碗面条或者饺子 在外面我怎么都吃不了这么多

如果条件允许 有多少人愿意出去闯荡?居无定所?漂泊半生?远离父母妻小?

~~~~~~~~~~~~~~~~~~~~

前两年我问我表哥 怎么不把小孩接来苏州上幼儿园?

你猜为啥?

不在老家上幼儿园不让在老家上小学??????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比如贩毒和造反。赔钱的买卖没人干(期望收益为负或者机会成本过高),比如种地。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2018年数据)只有城市居民(39251元)的三分之一强,这部分已经很少的收入里,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外出农民工赚到的劳动报酬。可以说,一般农民只种地,是会穷一辈子的,而且是low穿地心的穷,东南亚式的穷。农民只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又不傻。什么赚钱什么亏本,农民比谁都算得清,不然当年为啥拿命支持共产党打天下?

回去问问你的父母,问问他们愿意种地吗?

如果你父辈没有种过地的话,就去问问你的爷爷辈。

14亿中国人,9亿农民,

没有几个生来就是城市人,

没有几个祖祖辈辈生来就是官宦、商人,

没有几个生来就双指不沾阳春水的。

我的爷爷种了一辈子的地,风吹热晒,脚趾里塞满了泥,手上都是割麦拔草划破的伤。

操劳一辈子,养活了一家十口人,为的就是让儿子接他的班种地?

我的父亲修了一辈子的车,机油、粉尘糊满衣服,身上都是钻车底的碰伤。

埋汰一辈子,培养了我和我哥两个大学生,为的就是让儿子接他的班接着修车?

我坐在办公室,吹着空调,敲打着文字,

我知道我是农村来的,我祖辈是种地的,

但你要是敢让我回家种地,

敢让我的子孙后代继续耕耘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

我会拿着榔头锤爆你的脑袋

我会抡起镰刀割烂你

我会向你展示农村人老实木讷后面的凶猛。

我没有忘本,所以我害怕。

你可以忘本,但对于农村的那片土地,请保持基本的敬畏。

贺雪峰是一位比较务实的三农专家,针对轰轰烈烈的资本下乡和城市化,农民面临城市呆不住、农村又回不去的困境,提出给农民“退路”的主张,希望政府对资本下乡保持谨慎,维护小农民利益,使进城不成功的农民能够顺利返乡,一方面为他们的子代接力进城提供后援,另一方面又可作为老年农民在乡的养老之所,从而起到农村社会发展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

贺雪峰的设想尽管有其合理性,但其显然忽视了现实客观条件,中国的小农经济伴随改革开发已发展40年,早已今非昔比,其本身已经在衰败中蜕变。即使能够像贺雪峰设想的那样,中国的小农经济能够延续更长时间,以便给农民留下返乡的退路,但这种退路是祸是福还难以预料。

改革开发40年来,中国农村已经发生巨大分化,“农民”不应再是一个抽象的指称,而应作具体的界定。少数农民通过外出经商、占有和利用各种稀缺资源而成为先富一族,他们有的彻底脱离农村,有的返乡回来修建花园别墅,也仅仅把农村作为休闲娱乐之所,这样的所谓的“农民”早已脱离了农民的根本涵义。再有就是农村中比较富裕的阶层,有种田大户、乡村干部、在乡的私营企业主等,他们长期或者间歇性住在农村,却不从事农业生产或者以个体农业收入生活,这一阶层的人也不应是典型意义上的“农民”。当前农村真正的农民应是“半工半耕”和纯个体农业的农民。

从以上对农村各阶层的简要分析,可知富裕农民和比较富裕农民本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因此他们也不存在所谓的退路问题。真正存在退路问题的农民是“半工半耕”和纯个体农业的农民。“半工半耕”的农民极少数可能进城成功,不需要退路,大多数则可能由于年老体衰,城市无法生活而返乡。而纯个体农业的农民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进城务工,届时同样面临城市呆不住的情况。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那些即便能返乡的农民,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境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形成了一个贫富高度分化的社会,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网络之中。处于上层的富裕阶层占有的优势对中下层形成巨大压力,并且逐步向下传递,在城市主要表现为中产阶层焦虑,而在农村则表现为一般农民的焦虑。农民只有通过牺牲家庭完整性、精神上自我剥夺的“半工半耕”模式和代际分工、代际剥削方式参与到残酷的社会竞争之中。而在市场经济被普遍认同的社会,即便人们对其野蛮有深切的感知,也不得不承认其合理性。不同于传统时代儒家所构建的伦理社会,也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集体社会,不受节制的市场经济下只剩下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利益交换关系。更由于社会底层是巨大压力的最终承受者,它就只能够在其内部自我消解,通过剥夺内部更弱者寻求解决渠道。无疑那些因失去劳动力不能进城务工的老人便成为最后剥夺的对象。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农村老人自杀现象正是这一系列演变的结果。他们青壮年在城市打工,为城市建设倾注汗水。年老后回到农村,不说得不到子女的照顾,甚至还要背负养育孙辈、种田自给的重担,一旦失去劳动能力,就如被榨干枯骨,被亲人和社会无情抛弃,只能选择自杀了结生命一途。当然,我们不能仅仅谴责他们亲属的不孝无情,整个社会激烈竞争的氛围更是客观原因所在。虽然这些农村老人作为沉默者不为人所知,更不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但如果任凭他们在各个角落里无声无息的死亡,将是对我们国家社会和每个人良知的拷问。

因此,要真正解决农民的退路问题,不应该仅仅留给农民返乡的通道和一亩三分地,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提供基本社会保障。中国既然选择了市场经济,就应全面建立与之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农村老人只有首先在经济上有了保障,基本生活条件无虞,才能为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奠定基础。现今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国家也有了一定财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老人社会保障的投入,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同时辅之以传统村风、家风建设,多向发力,使农村老人困境得到逐步解脱。

结论:只种地的话是真的吃不起茶叶蛋和榨菜。

我的妈妈天天早上5点起床,趁天气凉爽割草施肥,一直干到日上9点多,体力撑不住了再回家吃早饭。

早饭是一碗稀粥,一点自家腌制的咸白菜。

然后带上草帽,装上一瓶水,拿上撅头继续去田地里干活。

太阳出来,天气会很热,所以要趁太阳出来前赶紧从井里打水打药。


01

由于早上长期背着冰凉的药桶打药,现在的颈椎和腰椎已经骨质增生,疼痛不已,每逢阴天下雨,疼的下不了床。

不打药,就要松土,施肥。那干涸的土地啊,每一撅头下去,我妈妈都累的肌肉颤抖,加上太阳正毒,总是满脸通红,顶着中暑的恶心,赶紧去树荫下歇息一会,继续干。

我躺在土地上,说:妈妈我太累了,太热了,我不想动。

妈妈心疼的让我歇着,她自己干。记得种玉米的时候,妈妈要为每一粒种子挖下一个坑,然后掩埋,再从井里打捞一桶桶水,去浇一粒粒种子。

等种子长出一颗颗幼苗,要在每一颗幼苗旁,继续挖上一个个坑,把借钱买来的化肥放在数不尽的坑里。

妈妈总是从早干到晚,累弯了腰,晚上到家,也不肯闲着,没有钱买洗衣机,要给全家人做饭洗衣服,晚上在灯下还要剥棉花,串辣椒或纳鞋底。

你也许会惊诧,都9012年了,确定是生活在日益强大的祖国吗?

是的,我的父母是经历过文革的那批人,世代贫农,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先没有吹到我们那旮旯穷乡僻壤的内地。

家里有年迈的爷爷奶奶要照顾,关键是父母的年龄大了,没有条件外出打工,所以,我家的全部收入靠那三亩玉米地。

等要秋天,玉米要收货了,我下学就要立即回家帮忙,玉米叶把我身上割了一道道伤,一切的农活全靠人工。

玉米倾倒在院子里,连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要帮忙,把玉米叶剥掉,一个个玉米像编辫子一样编起来挂在墙上晒干,不然一场雨就可能把全部玉米浸泡发芽。

玉米可让全家人忙上好几个月,不仅剥叶子,还要把玉米一粒粒的从玉米芯上剥下来,虽然有简陋的剥玉米机,但那时候,大部分是用一个铁钉把玉米墙下来,然后用手的大拇掌一粒粒剥。

我的手变得粗糙不堪,母亲的手已经如树皮般坚硬,有时还咧着口子。

我也曾在雨里掰棒子,因为雨水淋久了,玉米发芽就不能要了。然后用我瘦弱的肩膀,一袋袋的往外扛。

收货的麦子玉米,反复晒,装成袋,但是都不卖钱。

小时候的衣服,鞋子,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补出来的 ,听妈妈说,她小时候更穷,连一双布鞋也没有。作为一个90后,真的好奇怪,名著《平凡的世界》里的场景很多我都经历过。

你就知道现在的世界有多魔幻,城乡差距有多大,贫富差距有多大。

03

说下现在的情况吧。

爷爷奶奶80多了依然健在,父母要照顾老人,没法出来。

即使没有老人需要照顾,父母67岁的年龄,估计也没有那一份城市的工作需要他们的吧。

况且,父母由于像老黄牛般辛苦劳动了一辈子,现在是一身的疼痛,国家给的农村社保根本不够父母吃药的钱。

我呢,虽然上了大学,但好像也没什么用。

没考上清华北大,进不了什么大公司,没选对好专业,每月可怜的薪水交了房租水电,基本剩不下什么。

我已经连续3个月没吃过猪肉和水果了,因为物价一直上涨,我吃不起,也舍不得吃。

我要存些钱幻想能给自己买上房子,可是穷乡僻壤的小县城房价都接近一万了。

城市,留不下,农村不想回,

这就是农二代的现状。

祖国母亲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吗?我希望你能爱我一点,我才能爱你呀。

种地太累,比你任何能想象的职业,辛苦,劳累一万倍的那种。烈日下割麦子一弯腰就是一天,汗水摔八瓣,田间地头都是烂泥。农村并不是明月山涧松风,更可能是猪圈鸡屎大葱。

收益太低,一个人辛辛苦苦种几亩地,粮食,麦子,能种的作物都种上,刨掉个人的口粮,化肥钱,农机钱,很可能还亏本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一种变相的小农经济、农民所有制。这种制度是不可能长远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嫁接一直封建残余很多却无土地所有权的小农经济体制,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是三农问题、留守儿童问题、乡镇衰败等等问题的根源。


不想种地就对了,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胜利。

光靠种地,辛辛苦苦,一年两熟,卖粮食赚的钱还不如两口子进城打工一个月挣得多,强烈对比下,谁愿意去种地?


为什么这个问题下面没出现情怀党出来喷呢?实在忍不住了,我替你们开喷吧!


农业是国之根本,你们都不种地,都去进城打工,谁产粮食?大家都饿死了,你们负责吗?国家分给你们地,就是让你们荒废着进城打工的吗?浪费国家资源!

什么?你们说种地不挣钱?那是你们水平不行,你们自己种地种不好,还怪种地不挣钱?你们连老本行种地都种不好,进城打工就能干好了吗?

我最烦你们这种人了,一看就是loser,种地都种不好,还指望进城打工能赚钱?

我告诉你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种地种好了,也能年入百万,你看我二大爷他儿子的三侄子的表弟,辛苦钻研种地技术三十年,终于练成种地小能手,现在每年都能年入百万,比你们这些进城打工的人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打工的都是吃青春饭的,被老板压榨完了就失业了,哪像种地,旱涝保收,越老越吃香!再说了,现在打工挣得多,以后还行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不定哪天就迎来种地的风口了,22世纪是种地的世纪!

你们早晚会后悔的,到时候哭都来不及!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工厂打工?

农村贫瘠的土地再也填不饱我的肚子。

我出生在华东平原的黄土地上,菏泽,这个在山东里被别的兄弟城市鄙视甚至歧视的黄土地日益干涸,再也榨不出一丝油水。

说起菏泽,印象中就是穷。省外人省内人,包括菏泽人自己都觉得穷。菏泽人忍不了别人吐槽我们家乡,但你说我们穷,我们无话可说。穷到只能种地,也恰恰因为只能种地所以才穷。

没有工业支撑,只有那片黄土地。但菏泽却是近两年的中国第一拆迁大市,疯狂的棚改带动了菏泽原本平静的房价,而和拆迁无关的农村人捧着刚吃饱的饭碗瞬间被打翻在地。他们辛苦一辈子,朴实的脸庞皱纹密布,渍出黑泥的指缝还带着从土地里沾染的麦芒。他们好不容易积攒了半辈子的希望瞬间被一纸之令击垮,原本从贫瘠龟裂的土地榨取的财富刚够首付,瞬间买房又变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就是我们的父辈,他们纯朴,他们善良。

他们不怕苦累,可种地这种延续了几千年来最传统的职业变得越来越难以填饱肚子,其实,他们早就逆来顺受,他们怕的是填不饱自己孩子的肚子。

他们孩子要娶妻,娶妻就要彩礼和买房,买房就需要钱,而钱,是一辈子地里的收成都换不来的几十平方。

是的,我在说我的父母,也是在说你的父母,更是在说绝大多数农村孩子的父母。

父母打电话常给我说:“恁以后结婚了,俺不打扰恁,恁活好恁类日子就中,等俺老咯,俺老两口有那二亩地,够吃类就行”。

父母辛苦一生,为子女操劳一生,将自己一身的血汗全流尽,最后还怕打扰子女,依然依附那二亩薄田。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我不可能让父母孤寂于二亩薄田,我想要父母生活的体面,所以不可能接手父母手里的锄头,我知道这把锄头刨不出富有,刨不出希望,刨不出梦想。

我从小就明白这个道理,我要脱离农村,脱离这个养育我的贫瘠黄土地,我感恩这片土地,她给了我生命的养料和养育我的土壤,但我知道如果我还像父辈一样,生活将压垮我孱弱的脊梁。

我努力读书,当兵,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只想找份好一点的工作,让挣钱变得更容易一些,是的,我就是这么低俗。

钱是真香。

农村孩子不怕辛苦,我当过兵,也种过地,凭心而论,种地比当兵辛苦多了。如果种地能给我足够的财富,我愿意种地。

可我再也不希望再像父辈一样,朝五晚九,面朝黄土,光芒刺背。那片被化肥板结的土地脆弱的像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她那干瘪的乳房再也吮吸不出汁水,能被嘬出的只有血水脓疮。

我不想种地,不是因为我忘本,我永永远远都记得我是山东菏泽人,我永永远远都热爱自己的家乡。

可让我绝望的是:

农村贫瘠的土地再也种不出我的梦想。

显然因为不赚钱啊,先说种粮食,之前CCTV有个报道,黑龙江农民刘贵夫,他和他儿子承包土地,年入二三十万,曾经引起热议。其实掰开里面,就发现很多细节,不可复制。

1、规模化。

他们是在黑龙江的大平原农场区(江垦区),人少地多,他自己是农场职工,才能承包如此多一马平川的土地(500亩),莫说南方一些非平原地区,就中原平原地区,人均一两亩地,想连块承包几百亩,几乎不可能。

2、承包价格。

刘贵夫承包500亩,一年的承包费7000元/年,一亩地才14元,随便种种,只要能收上来,就肯定挣钱 。我老家现在每亩地的承包价格在400~600元/年之间,莫说他们以这个价格,即使按照280元/年,价格就上升20倍,他们基本上就没得赚了。

为什么能拿到这个价格?因为“2002年前后农民和农场职工种地挣钱较少,那时很少有人愿意承包土地,土地承包价格比较低”,明白了吧,这是正赶上好时候,就跟你2002年买房子就赚翻一样的事。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

3、国家补贴。

刘贵夫自己说,良种补贴啥的,直接能拿到三万多,其他还有人透露,土地补贴全算上能拿到十几万。如果真有那么多,这二三十万中大部分钱都属于“躺赢”,承包后不种田,一样能拿到不少,不属于农业收益,属于政策收益。

4、农机投入。

这个没见详细报道,但估计大型农机也得百十万的投入,是有些门槛的。

5、实际收益

即使按照三十万算,五百亩地,他平均每亩地也就600块收入。

所以,可以看出,刘贵夫这一年二三十万,采用规模化承包、工业化收种,但赚钱还是因为赶上好时候,低价承包很多土地,同时拿到很多国家补贴,他也不是一般农民,真实的身份是农场主。

如果换成普通农户,分散种地,给他翻倍,每亩给算成1200元/年的收益,每人两亩地,也就每年2400元,一个人在工厂半月就可以挣那么多,明显亏。

如果除去政策收益,俩壮劳力去打工,一年工资也能弄个十几万,还不用前期投入,也没有收成风险。

如果想和他们一样承包土地,且不说大部分地方想承包大量连片、可机械化作业的土地很难,且不说还得有数十万的启动资金,就目前这承包价格,也挣不了钱。而且,后面很多农业补贴也在消减,两边一抽,想成为和他们一样挣钱的“种粮大户”,难。


种粮食是不好赚钱,种经济作物赚钱啊,为啥不种经济作物呢?

这样想的人很多,但其实能赚钱的也不多,风险大是原因,经济作物种植要想成气候,需要规模化,需要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保证销路;还要有致富带头人带领,传播技术。靠一两户或者几户种几亩地的经济作物,销售和抗风险都是问题,往往不能持续。

我们村每年都有琢磨着种其他作物的,比如板蓝根、留兰香、牡丹等等,零零星星,没人来收,这产量也没有议价权,没有上下游支持,最后都是草草了事。

之前看有介绍湖南一些“花卉之乡”如何引导特色种植经济,不仅需要地利,基层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统一规划,邀请专家,统一外销等等,大部分地方政府干部没有这样的本事。

类似的,山东寿光的大棚蔬菜很有名,其发展离不开一个人:王乐义。

王乐义_百度百科


当然,他弟弟也很厉害。

地方有远见的官员以及技术带头人,还愿意在基层踏实工作的,这才是最大的稀缺。

大棚蔬菜不算啥稀罕事吧,架大棚种蔬菜,技术上能实现,但不是学了就能复制出第二个寿光,更不是几个农户上大棚就能稳保发财致富的。


其实,作为一种落后的生产力,传统农业需要走向规模化和工业化,才能不被现代社会抛弃,最明显就体现在收益的差距上。之前英国还玩圈地运动,把劳动力从农田强行赶向工厂,现在农村年青一代农村青年自觉从农田走向工厂,这省了多少麻烦啊。

所以,不想种地就对了嘛~即使是现代化农业,主要目的恐怕也是释放农业劳动力,农业产出在精耕细作下已经几乎达到巅峰了。

村里的人都不想种地了,我表哥就把村里不想种地的人的地都包了下来,几十垧地,采用机械化进行种植,每年能收入三十多万。你在西二旗打工能挣到三十多万吗?你挣不到,更何况他们村那些人也没读过大学,在工地当个焊工啥的,一年也就是十来万,还累个不像样。

但即使是一年十来万,也比之前他们都挤在农村种地赚的多多了。以前,一家只有十几亩地,一年收入多说也就是三两万。就这,在全国都算高的了。有些地方一家就几亩地甚至几分地,那咋活啊。

所以无论是我表哥,还是我表哥他们村里人,最根本的都是要感谢城镇新岗位的产生,让城镇容纳了更多的人,把田地匀出来给我表哥,大家都有了更高的收入。机械化根本不是问题,如果没有这些新岗位,你去城里干嘛去?讨饭去?留在农村,仍然一家十几亩地,那你上什么机械也没有用,你上的机械设备越多,田地单产越低,每家每户的收入越少,还不如精耕细作。

只有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农民的人数变少了,每户农民的田亩数增加了,那么机械化自动自然地就会实现。五六十年前的科技,又不是宇宙飞船,国家还大力支持,为什么推广不来?显然不是技术或者制度层面的问题。

利益相关 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生

农村人不想种地不可怕,可怕的是农大毕业的学生都不想务农了。

最近猪肉价格飞涨,猪肉股票也飞涨,时不时还传出谁谁办了个养猪场,赚得盆满钵满的消息,但我不为所动。

即便我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毕业的,即便我的毕业课题就是仔猪腹泻。

我本科班级一共有28个人,猜猜最后进入畜牧业的有多少人?

0人,一个都没有。

大部分同学都去了体制内、动物医院、科研机构。或者像我,完全转行。

收入低是一方面,牧场的工作环境,工时要求,工作地点是另外的方面。

4000上下的工资,牛气冲天的环境(猪、鸡场味道更大),早上四五点起床喂食,没有节假日之分(但可以倒班),工作地点距离最近的农村也要2-5公里远(环保部门的要求)

这样的工作性质,别说985的学生不去,211的学生不去,专科的学生也很难愿意去。

真正去的,也大多是为了自己的一腔热血,用爱发电,但这个电,又能发几年?

注意,我说的还是农林牧渔里,平均收入最高的畜牧养殖业。

等等,你说养猪很赚钱?

非洲猪瘟,了解一下。

环保一刀切,了解一下。

下面这个我之前写的回答,看一下:

回家乡养猪年赚 100 万和在北京做白领年薪10万,你会选择哪个?

现在猪肉确实贵,但你要知道,非洲猪瘟一来,一死就是一大片,你投入几百万建的养猪场,几十万买的种猪,几万块买的饲料,就瞬间回不了本。

“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之前养过猪的、学过养猪,比你有经验、有资金、有渠道的人,在风口之下去养猪。你的猪都能顺利出栏,那些老手的猪,不也一定会白白胖胖么?到时候供大于求,冷冻成本又高,你是降价,还是不降价?

农村人不想种地,就不要逼着大家种,养猪户不想养猪,就不要逼着大家养。

美国的牛肉,从地球另一边走私过来,在黑市上只卖10元一斤,农户、物流、商家还都有得赚。

中国的猪肉,农户赔钱担风险、物流微利、商家小本经营、消费者高价买肉,都没多少实惠,为啥?

农民议价能力弱,议价空间小,生产技术低,饲料成本高,生产难度大,生产计划性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冷链运输杯水车薪,各个端口,价格被压得死死的,这都是问题。

我们一直说,要中国制造2025,要造大飞机、中国芯,但即便是最基础的农业,也是被美帝吊打的。

中美之间的事儿,我们对他们增加关税最多的是农产品,一个发展中国家,向一个发达国家进口农产品,很奇怪吧?因为人家的农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不断加关税,也能赚到钱。

曾经我们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但不提高产值,不改变技术,不更新环境,不大刀阔斧改它个淋漓尽致,这18亿亩红线,除了能推高房价之外,还真是没有半点用处。

农业的问题太大了,完全不是我一个已经脱坑多年的人能说得清、道得明的。

但我能够知道的,是过去20年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群众的利益基础之上的。

在过去的20年里,城里的房价涨了多少倍?城里人的工资涨了多少倍?城里的服务价格涨了多少倍?城里人吃的鸡蛋、猪肉、大米、大豆油,又涨了多少倍?

现在猪肉因为非洲猪瘟+环保一刀切,一下子暴涨了许多,但即便是今日已经“疯掉了”的猪肉价格,也只是最贵34元每公斤。

而在2000年,当时北京的猪肉价格只在6-7元/斤,也就是12-14元/公斤。

20年,猪肉价格只涨了2-3倍。其他的农产品价格,还普遍不如猪肉。

相比之下,

北京的房价,涨了几倍?(2000年2k一平,现在五环外的期房都要55k一平)

平均工资,涨了几倍?(2000年1311元,现在没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普遍都要7K+)

煎饼果子,涨了几倍?(2000年1元/个,现在要7元一个)

理一个发,涨了几倍?(2000年2元/次,现在15-150不等)

北冰洋,涨了几倍?(这个我忘了,但7块一瓶也太……)

养猪的生产效率,涨了几倍?(没看到有相关的paper)

单纯的增收确实无法解决问题,可如果连让农民增收都办不到,又怎么能让农民们安心种地+养猪呢?

为了情怀,就要让人家喝西北风么?

作为一个农大毕业生,我能够帮助改变现状的方式,就单纯的只有离开农业,对,离开农业。

只有离开农业的人多了,地空得多了,从事畜牧业的人少了,那些留下的朋友们,才能提高生产率,才能赚到更多的钱,才能机械化、科技化,才有更大的议价空间。

文末,聊聊我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的一段经历。

在塔斯马尼亚一个叫cygnet的小镇上,只有3000人不到的常住人口,但是却有2个全塔斯马尼亚最大的草莓农场(百亩以上)。农场主分别是Jenny和她的儿子(明明就是一家啊摔!),农场固定的员工只有她的儿子(做销售)与她(做会计),还有一两个司机。剩下的所有工作,全部都交给了我们这群按件收钱的背包客。在爆果(草莓集中成熟)的那个月,我光靠摘草莓,就赚了2万人民币。

你们猜,Jenny和他的儿子,每年会赚多少?

而实际上,其他国家的农民(农场主)都是这种工作人员少,忙不过来就雇临时工的模式。于是乎,不需要国家补贴,也不需要国家限价,所有人都有得赚。

前段时间回母校和博士师弟吃火锅,他说现在去内蒙养牛很赚,我问为什么,他说找当地zf包个山头,把牛一放,基本什么不用管,一个农场1-3个人,却可以有几千上万头牛,兽医也都是几个牧场来回跑,根本不需要全职雇。

我一听,嘿,靠谱。

这不就是全村人最后的希望么?

很多人都有误解,题主也有。

我特地问了一下我老家的亲戚,他们不是不想种地,而是光靠种地已经无法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古农耕自给自足,如果仅仅是吃饱穿暖,对生活品质没有过高的生活追求,对物质欲望没有向往,种地其实是很舒服的一件事。

除非出现极端的自然灾害,在现有的农耕条件下(感谢袁隆平),生产的粮食除了自家吃以外,还可以换钱保障基本的生存。

对于农民来说,种地相比于上班有个好处,不用每天都赶着上班,一年大概也就三个农忙季节,2季稻:种一次,收了再种一次,再收。

除了三个农忙季节非常忙碌,其余的时间,农民只需简单的做到对农田和作物的管理即可,比起上班被领导的约束和管控,相对比较自由。

所以,我问过一些中老年人,他们实际上是想种田的。

但是,农民为什么不甘于只种田呢?


因为现在虽然产量上去了,但是农民卖谷子的钱涨的很少,物价却飞涨,光种田已经难以支撑一个家庭的支出。

今年老家那边大水,把农民种的水稻都冲了,大量的泥沙沉积造成了灾荒。

水稻上市之前,要经过暴晒,晒干之后要用风机吹去虚谷颗,然后再销售到市场上。

我们那个地方,水稻的亩产量大约是500斤(晒干去除虚谷颗粒)。

被水浸泡过的洪水稻今年60元/百斤,没有被洪水浸泡过的100元/百斤。

一个村落,一户根据户口大约可以分到10亩地,10亩地一年种两季水稻,产量大概是10000斤,20%留着自吃。

剩余的出售,按照今年遭遇洪水,按照60元/百斤,农民今年的收入换成人民币是4800元。

如果按照往年没有遭遇洪水,按照100元/百斤,换成人民币大概是8000元。

也就是说,农民一年种10亩地,去除农药、种子等成本,留下自吃,可以收入8000元。

这个收入,也就一部iphone手机的钱。

当然,大部分中老年的村民,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去想买一部苹果手机,所以苹果手机就算卖10万,他们也不会质疑种田没有前途。

但是他们需要给上大学的孩子交学费、生活费,他们心疼孩子,可能想让孩子在学校吃得更好一点。

于是亲戚朋友如果外出务工不种地了,他们就把亲戚的10亩地要过来自己种,自己的腰就累的更弯了。

我们那的人很朴实,自己辛苦劳累一辈子没关系,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重复自己这辈子。


我小时候下过农地,很辛苦,夏日的太阳就像微波炉一样没有一刻停歇。

现在不行了,晒太阳久了我就会中暑,小时候满山奔跑的我已经不见了。

农民不局限于种地只是因为,种地收入太少,不是不想,是没办法。

我当时当面问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忙碌一年,一整间房间堆满的稻谷只能卖一万块钱的时候,我是崩溃的。

心里是疼的。

后来的年轻人见多了,也就都知道了,一个个都想逃离这个地方。

现在这个时代的这个社会,哪有什么世外桃源,谁又能独善其身。

我这个答案肯定火不了,但真在农村待过的人知道我说的是真的。

为什么会有“农村人都不想种地的社会现象”?

因为本意就是如此。

别看农民种粮食每亩地的收入很低,但从农产品的角度上讲,小农生产的成本实际很高。

至于现在这种现象,目的就是让青壮年不种地,以便于减少农业人口。

也许你会问,那现在的农业人口老龄化了以后怎么办?

目的就在这里:

农场化。

实际北京周边的一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

我熟悉的村里,就有50岁左右的老人,一个收拾自家的农田,另一个去附近的大农场打工领工资。

以公司为单位机械化农业种植以顷为单位的耕地,成本远低于以家庭为单位人力种植以亩为单位的耕地。

所以,

如果你担心的是粮食安全问题…那应该是多虑了;

如果你担心的是土地所有权的问题,那确实是个问题,但又是另一个问题里。

大家如何看待农村人都不想种地的社会现象?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农村人种地赚不到钱或者说不如进城务工赚钱,很多农村人自然就不想种地了。

而“要富裕农民,第一步就要减少农民”。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的。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进城务工的人多了,在家务农的人少了,市场就会自发调节经济的运行,种地的利益必然会大于进城务工的利益,劳动力自然会回流农村。

但照目前来看,现有的农民数量仍远远超过农村真正所需的农民数量,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普通农民务农收入不太可能超过进城务工的收入。

也正是如此,才能给我国城市的发展提供足够多的劳动力,让我国的城市化率稳步提升。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以每年1500万上下的规模在增长。预计到2035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将升至75%。

等到那个时候,小农经济将会彻底失去竞争力,农村耕地将会转移到少部分有技术和商业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手里。

也是那时候,机械化、自动化农业自然而然会迅速发展起来。规模化农业带来的是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农产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而且产量将大幅提高。

再加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农产品行业的具体应用,我国农产品将更加多样化,产品质量也将得到保障(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也会大大加快,城市居民所担心的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应该也不再是大问题了。

当然,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是必然趋势,但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会是漫长而曲折的。这个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奋斗和坚持。

也许到那一天,农业会成为一个有奔头的朝阳行业,农民也会成为真正受人尊重的职业

倔强的农村墙壁与城市新楼

看完我这篇文章,如果还有人觉得种田很容易,很舒服,很赚钱,那我服他。

我有两亩地,我不种地,因为绝望与死亡的记忆太深刻了。

我有个邻居,很勤快,整天在田里忙活,身体力行地教育他两个儿子“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受冷受饿”。


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他立马晚饭也不吃了,带上两个儿子和老婆一起直奔田里去收稻。结果,明天要下的暴雨今晚提前下了。那暴雨就像天河决堤一样,倾泻而下。等他们跑到田边的时候,他家的稻子早已在田里漂的到处都是。


他们很勤快,却没有收获饭菜,一切的努力只换来了在狂风暴雨中受冷受饿。


第二天,他站在田边,看着眼前一片像水塘一样的稻田,几颗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滑落。这是我作为一个孩子,第一次看到成年人流泪,那种绝望让我一辈子也难忘。


我们村有个人叫黄进,他本来叫荒尽,就在他出生那年我们那的小场围破掉了,村里一半人家那年都绝收了,许多人家里只能吃糠。


我有个邻居,他有个亲戚,住在一个围堰里(好像是老湾镇的,不确定)。每年汛期的时候,这个亲戚都把孩子送他家来。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夏天他们就送孩子到我邻居家来,后来我知道了,他们把孩子送我邻居家是方便自己跑。

为什么要跑?

因为发大水时大堤很容易决口,他们一听见轰隆轰隆的洪水声就知道是决口了,得立马从床上蹦起来朝大堤上拼命跑去。滔天的洪水瞬间就把房子摧毁,如果跑慢了,别说活人,就是连尸首也难找到。据说他们汛期时晚上睡觉都不敢睡沉,随时做好了撒腿就跑的准备,就和许多非洲人晚上蹲着睡觉一样,一旦豹子来了能立马站起来就跑。


小孩和老人肯定来不及跑,因此围堰里的人在汛期到来前都会把孩子和老人送我们这里来,有亲戚的放亲戚家,有朋友的放朋友家,等洪水过去了再把孩子和老人接回家。


而我们要担心的则是长江大堤,长江大堤要是溃了,我们连跑都没地方跑。村里的老一辈跟我说,如果长江大堤决口了,水大概淹到哪里。1954年的时候,XX围堰决口了,水淹到谁家的位置。


每年汛期的时候,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还得上大堤去抗洪,守在大堤上,晚上几个人一排一路查看大堤哪有没有冒水。有时还得去长江大堤和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这些外,还有河里漂来的尸体……


这些东西一度都令我十分恐惧,让我觉得死亡近在咫尺,不是被洪水冲走了,就是家里四处滴水的房子会倒塌把我砸死。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发誓,我长大了一定要离开这里。

这是我老家,地图已经缩小这么多倍了,还是能看出水系很发达。

最可怕的难道不是死亡和绝望吗?每当说到农村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关于死亡和绝望的记忆。

我有个邻居,很勤快,整天在田里忙活,身体力行地教育他两个儿子“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受冷受饿”。

天气预报说明天要下雨,他立马晚饭也不吃了,带上两个儿子和老婆一起直奔田里去收稻。结果,明天要下的暴雨今晚提前下了。那暴雨就像天河决堤一样,倾泻而下。等到他们跑到田边的时候,他家的稻子早已在田里漂的到处都是。

他们很勤快,却没有收获饭菜,一切的努力只换来了在雨中受冷受饿。

第二天,他站在田边,看着眼前一片被像水塘一样的稻田,几颗泪珠从他的眼眶里滑落。这是我作为一个孩子,第一次看到成年人流泪,那种绝望让我一辈子也难忘。


我们村有个人叫黄进,他本来叫荒尽,就在他出生那年我们那的小场围破掉了,村里一半人家那年都绝收了,许多人家里只能吃糠。


我有个邻居,他有个亲戚,住在一个围堰里(好像是老湾镇的,不确定)。每年汛期的时候,这个亲戚都把孩子送他家来。以前我不知道为什么一到夏天他们就送孩子到我邻居家来,后来我知道了,他们把孩子送我邻居家是方便自己跑。

为什么要跑?

因为发大水时大堤很容易决口,他们一听见轰隆轰隆的洪水声就知道是决口了,得立马从床上蹦起来朝大堤上拼命跑去。滔天的洪水瞬间就把房子摧毁,如果跑慢了,别说活人,就是连尸首也难找到。据说他们汛期时晚上睡觉都不敢睡沉,随时做好了撒腿就跑的准备,就和许多非洲人晚上蹲着睡觉一样,一旦豹子来了能立马站起来就跑。

小孩和老人肯定来不及跑,因此围堰里的人在汛期到来前都会把孩子和老人送我们这里来,有亲戚的放亲戚家,有朋友的放朋友家,等洪水过去了再把孩子和老人接回家。

而我们要担心的则是长江大堤千万别溃堤,长江大堤要是溃了,我们连跑都没地方跑了。村里的老一辈跟我说,如果长江大堤决口了,水大概淹到哪里。1954年的时候,XX围堰决口了,水淹到谁家的位置。

每年汛期的时候,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还得上大堤去抗洪,守在大堤上,晚上几个人一排一路查看大堤哪有没有冒水。有时还得去长江大堤和解放军战士并肩作战。

在我记忆力,除了这些外,还有河里漂来的尸体……

这些东西一度都令我十分恐惧,让我觉得死亡近在咫尺,不是被洪水冲走了,就是家里四处滴水的房子会倒塌把我砸死。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发誓,我长大了一定要离开这里,不必再去面对这些绝望与死亡。

这是我老家,地图已经缩小这么多倍了,还是能看出水系很发达。

后来三峡大坝修好了,我也如儿时许的愿终于离开了这里,一切关于洪水的恐惧都成为了过去。

因为有了三峡大坝,很久都没抗洪了。

因为有了党和政府,老家那边的大坝都用石头水泥加固了。那些住在围堰里的人也盖起了小楼,再也不用担心房子被洪水给冲掉了。

其实,就算有这些东西加持,我心里还是不放心,还是怕发大水。

2012年的时候,我去一个住在围堰里的亲戚家吃酒。一看到他家盖的超大超豪华新房,我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要在这里盖楼房?有这钱干吗不去镇上买房?干吗不去铜陵买房?万一发大水怎么办?

后来真的发大水了。

2016年我妈在微信上跟我说,部队住在他们学校里。

我一惊,部队住你们学校干吗?

我妈说:抗洪抢险。

怎么又抗洪抢险了?这还没完没了啊!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这又来了!

看看下面的图,如果这片汪洋下就是你家的稻田,你会怎么想?


这里有个花絮,因为这次抗洪抢险,这个镇的一个干部被撸下去了。

以上是关于洪水的,除了洪水以外,农村让我可怕的就是干农活了,真的还不如去工地搬砖。

说到干农活,有故事:

  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我成功地弄碎了一个妹子想归隐田园的梦想。

  这个妹子是我们隔壁镇的,也是农村出来的,但从来都没干过农活,在她的眼里农村生活简直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温柔乡,温暖又安全。

  妹子的梦想是回家种田养鸡,觉得那样的生活很惬意。

  我问她:你插过秧吗?

  她说没有,那个应该不难,也不累,应该挺有意思的。

  有意思?

  插早稻秧的时候大约是在正月出元宵后不久,那时水还很冷,就这样脱着赤脚站在水里,冷风呼呼地吹,双腿在冰冷的水田里冻得发抖,双脚在泥里滑来滑去,还经常能踩到小石子或者螺蛳壳,要么膈得脚痛,要么把脚划破了。

  插晚稻秧的时候,水倒是不冷了,但水里虫子巨多。你卷着裤腿在稻田里插秧,蜘蛛等各种爬虫在你光溜溜的大腿上跑来跑去,把你的大腿当做游乐场。有些虫子在你的大腿上跑过以后,你的大腿马上就红肿起疙瘩奇痒无比。你抓一下就破了,汗水渗到破口处奄奄的痛。

  水里的蚂蝗水蛭则最直接,干脆趴你腿上吸血,你拉还拉不掉,一拉巨痛,得用手拍它。

  把蚂蝗弄掉后,腿上立马就流血了,伤口浸在被太阳晒过的泥水里淹疼无比。

虫子也就算了,水田里还有蛇,你都不知道在你弯着腰卖力地插秧的时候,你的脚边有几条蛇游过,甚至有的蛇在你脚上溜过你都没觉察到。偶尔脚动一下还会踩到青蛙或者蟾蜍。

对,在田里插秧时很大概率会赤脚踩到这玩意:

  除了这些东西,就是累了。插秧时几乎都是以下图这样的姿势插一天,晚上回家后腰跟断了一样。睡一觉后第二天还得以这样的姿势继续。夏天的时候汗水直接流到眼睛里,却又不能用手去揉,那感觉,太爽了。


  这只是插秧,稻子收割时更累,别提什么大型收割机,那是大型农场以及平原上才有的,在我们老家那种丘陵地带最多就是小型机械,稻子收割的一系列流程还得靠人工。农具还是原始社会末期的镰刀。

  收割的时候还在三伏天,闷在围堰里,经常是一丝风也没有,还得顶着烈日把稻子收割完毕,再把晚稻种下去,于是,这就有了一个让人充满恐惧回忆的名字“双抢”。

双抢时抱稻抱到人生无可恋,即使戴着袖套,胳膊也会被稻叶划破。

这是抱稻,从田里把割好的稻子抱起来捆成一捆,然后挑走。

有些稻田拖拉机开不过去,就只能靠人工挑了,一担一百多斤,要一口气挑回去。许多年轻人刚挑稻时真的挑哭了,这玩意在肩膀上,走走不动,站又站不住,又不能扔,扔了腰就断了,甚至连命都没了。卸下来的时候都是小心翼翼的前后卸。

以前我家的田到我的家里差不多五公里,我三叔挑着一口气跑回家,路上不能歇,真不容易啊。

我在读小学时的某个夏天,顶着烈日抱着稻,看着被稻子割破的手臂,在心里发誓:长大后我一定不种田!我就是放鸭要饭也不种田。

上高中以后,我就再也没干过农活了,现在我还有两亩田包个别人在种,谁要种谁种去,我是不种了。

  靠你的勤劳就能年年有收获吗?

  不能!如果你的田不好地势低,或者赶上连续的暴雨,那你就熄火了。稻子在田里泡水后,直接发芽了,这倒省了收割稻子的烦恼,等退水后直接一把火烧了就好。

就这样忙活一年,能挣多少钱呢?抛弃农药化肥抽水的电费等开销大概几千块吧。差不多在城市里当保安两三个月的工资。当保安和这个相比,那简直就是神仙的日子,还比这个赚的多。有的要说保安要值夜班,你以为收割的时候夜里就不干活啊。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今晚你还准备睡觉?直接黑灯瞎火的去稻田里捆稻去吧,别管晚上的稻田里有多少蛇在跑了。

  妹子问,种菜呢?

  大棚种菜那种是规模化的,一般我们那的小农很少有成片的大棚种菜,就在菜地里种。种菜倒比种水稻轻松多了,唯一要担心的就是虫子和蛇。当你从藤蔓上摘下一颗扁豆时,发现蛇正竖着脑袋吐着芯子看着你。

为什么我知道这个?因为那个摘扁豆的人就他妈的是我。

  这只是农活的一方面,还有农村里的治安、医疗、娱乐等等,每一样都能让你头疼。

比如治安,在农村里丢个电瓶车自行车那算事吗?家里遭贼了,这算事吗?村里打个架,动个板砖,这算事吗?

比如医疗,我如果觉得我身体不好,觉得有必要,我骑个电瓶车30分钟就能去三甲医院看病,给我看病的医生至少是正规医学院呆过四年的本科生。而如果在村里,给我看病的就最多就是在乡镇医院跟医生学习半年的赤脚医生,学历是初中生,他还不一定能看得好。看不好还得先坐一小时三轮车去镇上,再坐一小时公交车去市里。

妹子喜欢吃肯德基,如果她住村里,她要吃肯德基,那得坐俩小时公交车去县里才能吃到。

妹子喜欢看电影,如果她住村里,她想看电影,那她得坐俩小时公交车去市里才能看。这点我一直想吐槽,为毛许多电影都在正月初一上映,都放假回家了,哪有人看电影。后来发现,原来是我们小镇上没电影院而已,其他许多地方的小镇上都有电影院,许多电影都是同步上映的。每年正月初一上映的片子,我都得正月初八回杭州以后才能看到。


还有用电,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你就别指望空调了,用电高峰的时候拉闸限电在农村里是常事,越是天热的时候越是没有电。今年夏天我爸妈有几天就跑到铜陵市区的图书馆避暑去了,因为家里停电了,而我家的房子又是朝西的,太热了。拉闸限电就算了,电费居然还比城里的贵,不分峰谷电,你说你找谁说理去啊。

  还有自来水,镇上全通了,有些村子里也有。但不是每天你开下水龙头就有水的。每年过年我都是腊月28回家,从回家那天起,我就发现妈拿两个大桶在接水,接满满两桶备用,因为你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水就突然停了,只有在你开了水龙头没有水出来的时候才知道停水了。也不知道水什么时候来。好像这几年过年年底常停水,有时候备用水用完了,我就得拎着桶到很远地方的税务所的井里去打水,税务所的门还经常锁。

  被我这么一说,妹子彻底断了回农村的想法。

  农村的生活从来就没有诗情画意,从来就不是世外桃源,他们觉得农村好,羡慕农村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并没有身在其中,他们只是站在一个高处远远的隔着窗户静静地观看,像欣赏一幅画一样,并脑补出农村生活的各种美好,把这种美好无限放大,刻意忽略了农村生活的各种劳累,以此作为逃避现实生活各种不如意的理由。

这也是我为什么出去玩都选择去城里,不去农村的原因。我好不容易从农村里逃出来了,干吗还要回去?

还有就是农家乐,以前有人约我去参加农家乐采杨梅,一个人只要交多少钱就可以去采杨梅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奋斗了十几年好不容易从农村里出来不用再干农活了,现在还要付钱给别人帮别人干农活???

————————

这是我之前回答“农村最可怕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感觉贴在这里也适用,就直接转帖过来,如果有人没种过田,想种田,把农村生活当做像度假一样舒服,可以看看我这个,看看自己能不能承受。

你种过地吗?


你上一次双手接触泥土是什么时候呢?

是给花盆里的剑兰浇水的时候吗?

还是不小心把单车骑到公园里的时候?

或是学着短视频里的大厨做叫化荷叶鸡的时候?


你曾经扶过犁吗?

有没有插过秧?

十个指头指肚上都是水泡,你知道是什么滋味?

前后加起来二百斤的扁担,

靠上下颠簸就能省力?


你可知夏天的桑树下,也有三十八九度的高温?

冬天的粮仓里,满耳都是老鼠噬咬的声音:

咯吱吱,硌吱吱,单调又尖锐,不算多么好听吧?


那些粗粝又难嚼的干饭,

为何我就是喜欢不起来?

苦菜的叶子,一丁点儿油花也没有,

究竟好吃在哪里?

“亲手制作”的窝头,难道就不是窝头了?

柳树叶子做的糠菜,拉嗓子,你尝尝如何?


牛粪晒干了可以烤面饼,

那晒干前的味道你闻过没?

木柴炖的鸡汤更浓,

往灶台里塞木柴的活计,

你可干过?


你喜欢竹楼木塔,

连在你家墙壁间里打洞的老鼠也一样喜欢吗?

你亲近辘轳水车,

痢疾的滋味又怎样呢?


唢呐似乎真有曲调,

可要是能吃饱饭,

谁愿意在外人的白事儿上哭丧?

草编的头钗大概不丑,

你哪里知道那是古来卖儿卖女的商标?


杨树林里的野火,

用一家人的泪水就浇得灭吗?

铺天盖地的鸟雀,

你不会真相信是稻草人吓跑的吧?


蝗虫能啃掉人的耳朵,

这难道是谁编的故事?

被联合收割机割去的手指头,

接上还能弯曲?


开挖时候没炸死过人的煤坑,有还是没有呢?

水库网箱里偶尔捞上来的尸体,冰凉梆硬,

难道是谁家养的倒霉猴子?


百草枯,现在不太好买,

是因为除草效果不好吗?

曲马多,神经抑制性处方药,就为了止疼,

有多少人一到阴天下雨就要偷着吃?


一个月几十块钱的低保,

争得街坊邻里都撕破了脸,

只是因为吝啬、小气吗?

我看也未必吧。


你所说的乡村,

田园牧歌式的欢喜世界,

为何我从来没见过?

它真的存在过吗?

在任何时候?

或是在除了意淫之外的任何地方


站在高地上指指点点,

让人家“守本分”,

大概也挺累的吧?

八百斤的键盘,

扛起来大概也非易事?


你若是真觉得焦虑,

最好是买把锄头自己试试,

大可不必慷他人之慨,

把“农村人”绑架在他们实际上并不热爱的

飘荡着鸡粪味的土地里。


“阿妈,啥时候能吃上白面馍?”

“阿妈,请你回答我。”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