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发布时间:2019-11-12 11:20:21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从南方到北京读大学,的的确确有很多东西是到了北京才知道的。生活方面1.那种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化学攻击真的没错啊!到了北京我才知道有暖气原来可以活的那么舒服!!!南方冬天真的太冷了!!!湿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从南方到北京读大学,的的确确有很多东西是到了北京才知道的。

生活方面

1.那种说北方的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冷是化学攻击真的没错啊!到了北京我才知道有暖气原来可以活的那么舒服!!!南方冬天真的太冷了!!!湿冷绝对比干冷难受的多。绝对是我在北方的冬天里四季如春。

2.北京挺多地方看起来挺土挺破的,整个城市气质就挺朴实???

3.北京高校真的很多,以前以为去了北京那不是可以没事???勾搭清北学霸,去北影看小哥哥小姐姐……事实上想多了…不是在上大学而是被大学上,在学校好多时候忙的跟狗一样,大多时间连校门都不出。而且,从海淀村去朝阳真的很远啊…

4.北京豆汁不要轻易尝试!

5.(大概只是个人体验吧我真的不知道原来有的西红柿炒蛋会放糖,就像我以前都不知道有人吃火锅居然吃麻酱,吃豆腐脑吃咸的……不说了怕不能引战)

6.心疼那些校庆在良乡之类地方的同学,实践证明我去社科大找朋友比我到天津还久。



这些杂七杂八的想到再补充吧,下面倒是想正正经经写一个回答。

这就像是一个人由无知无畏走向更成熟的一个过程吧。

我那天打车,司机跟我闲聊,问我在哪读大学之类的。

他突然问我:“以后想留在北京吗?”

我摇摇头,“不知道,觉得压力挺大的,何况房价这样根本买不起。”

他却说:“这么多人都留下了,你为什么留不下?”

他的话很朴实,却让我记了很久。那么多人抱怨着北京的不好,可是却又拼命挣扎留在这里。北京很多地方其实城市面貌很差,北京空气也不够好,北京气候差强人意……北京跟宜居是挂不上什么边的。

可北京这么大,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如果有什么是我去了北京之后才知道的。那就是,我没想到过一个城市可以承载我那么多记忆。也不知道,有一天会因为一个人变得更喜欢这个城市。


跟他爬上景山站在中轴线上俯瞰整个北京,

跟他站在颐和园的湖边微风拂面,

跟他在春日去玉渊潭赏樱,

跟他走过后海的酒吧看一抹夕阳,

跟他在雍和宫的佛像前俯身跪下,

跟他去人潮涌动的livehouse看演出,

跟他一起赶地铁听见民谣歌手的卖唱……

我们还曾经说起过以后,只是随便谈起罢了,我说我其实还是很喜欢北京的,但我不知道,我大概还是会回到南方吧。

这些都已经变成回忆了。有些人错过,可能就错过了。

尽管那天呆呆地站在什刹海边看着人来人往,看着夜幕一点点降临,看着湖中倒影闪动的灯光,突然间想到如果是他在身边就好了。

那些都是青春吧。

跟朋友曾在北海公园里泛舟,大声肆意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在深夜骑车穿过长安街,在国庆人潮涌动的天安门通宵,只为了看一眼升旗。

穿过北京的大小胡同,发现那些有烟火气的细微之美。

在下雪天奔向故宫,去看那最纯粹的皇城气韵。

在博物馆前排起长队,为了一览难得一见文物的真容……

那时候,谁都有幻想。

一切都像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头所说,

那时候……一想起那时候心里就激动,甚至谁要说「那时候」这三个字都让人觉得兴奋。那时候永远是盛夏,大晴天。

北京的美妙之处在于,它造梦,也打碎一个个梦。


永远有比你优秀的多的人,永远有比你家境好的人,永远有比你好看的人,当然,永远有比你优秀比你家境好还好看的人。

房价也高的好像永远都买不起。

自卑嫉妒你都输了,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扔掉那些坐井观天自命不凡,接受就好了。尽管丧文化很盛行,但谁不是在票圈发点丧丧的抱怨,口口声声说放弃挣扎,却又洗把脸重新开始呢?

大多数人都要靠着自己的努力在这个城市活下去。在这种氛围下,不切实际的梦想都是狗屁。怎么拼命考研出国考证考托怎么面试升职加薪……才是需要考虑的东西。年轻的时候不选择拼搏,难道要坐着等死吗。

可能唯一一点无关痛痒的坏处就是大多数人都同质化了吧。

这些或许只是写给我自己的无病呻吟罢了,写给这些在北京的日子。

复杂。它的缺点,它的残酷,它的底蕴,它的美好……

或许只有自己感受过才知道。

来北京之前,会觉得清华北大是全国最好的大学。来北京,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北师大才是帝都最有势力的学校。在北师大当个老师,就能解决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最好的教育资源了。哪个开发商想提高点楼盘身价,就可能请北师大联合办学,然后给人家几栋楼。所以北师大真的分房。

在北京,博士真的是干啥的都有。中学老师,公务员,行政,辅导员,会计,还有我这种奇葩当出纳的!

北京真的很大,城南城北,基本就能赶上异地了。

北京真的很堵,真的能堵的怀疑人生。30分钟的车程,稍微堵一点就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下个雨,基本就要两个多小时了。开车上下班,需要穿城的基本不现实。

西城旧,东城新,石景山和丰台不算市中心。

海淀不修楼,昌平不修路,朝阳的幺蛾子藏也藏不住。

大兴的西瓜,平谷的桃。 顺义的机场归朝阳。

密云怀柔出栗子,房山特产泥石流。

当然,这一切都照耀在通利福尼亚的阳光之下。


延庆和门头沟回头再加

PS 其实我觉得最好听的还是崇文 跟 宣武

没有一场雨能够覆盖整个北京……

我在北京土生土长这么些年,都不知道这些事……

北京有很多神人,隐藏在不为人知的犄角旮旯。

各位应该听过一句话:只要心中有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北京昌平区某个村子有位老哥,就真把自己家的院子改造成马尔代夫了:地上是沙滩、地下是水族馆、超过100种鱼类和活珊瑚,你在北京海洋馆也看不到这个景儿,那里的珊瑚都是死的或模型。

当时这个帖子最早发表在世界知名海洋水族论坛RC上,把老外也惊的目瞪口呆,因为在此之前,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活珊瑚鱼缸也就5吨左右,而北京的这个达到7吨。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7530285667274752








附原帖地址:2000 Gallon Reef Pool

北京市的最高峰是东灵山,海拔2303米。

这个高度,超过了五岳(泰山1545,华山2160,衡山1290,恒山2017,嵩山1440),超过了著名的黄山(莲花峰1864米)与庐山(汉阳峰1474米),超过华东除台湾省外(山东、安徽、江苏、浙江、上海、江西、福建)的所有山峰,超过中南地区(湖南、广东、香港、澳门、广西、海南,不含河南、湖北)的所有山峰,超过东北三省除位于边境线长白山一带的所有山峰,当然,也超过了隔壁的天津。

东灵山属于太行山脉,基本上是在北京市的正西,它和京北的燕山山脉共同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太行山与燕山的分界线差不多就是如今的G6高速(京藏高速,北京境内俗称八达岭高速)穿过的路线,这条线翻越的高度有七八百米,不算很低,但已经是最容易突破的口子了。汉关、水关、居庸关雄踞其中,一旦被北方的外敌突破,那就是一马平川,直到江淮地区的河道可以守险。


北京市主城区的海拔在40米左右,而东灵山距离西五环仅有百公里左右,所以京郊的地势落差,基本可以秒杀四川盆地周边以外的所有地区,公路的坡度也是令人叹为观止,而北京的巨大财力让这些崇山峻岭之间布满了山道。

所以,对于喜爱爬坡的自行车骑友来说,如果不想去西南,北京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堂,路好,治安好,天气好(北京雨天不多,即便是雾霾天,山里的污染也基本可以无视),通讯好,妹子多。而且要想征服那些著名的陡坡,多数时候都可以从北京市内出发,当天往返,除了护具、工具和香蕉,可以啥都不用专门准备。

这也是我会在到北京读书的第二个学期加入自行车协会的原因,到毕业前的三年骑了大约两万公里。

不过,东灵山虽高,雾灵山虽美,妙峰山虽峻,还是不如香山防火道的酣畅淋漓。

2019/8/06更

有亲爱的胖友在评论告诉我到今天距离我第一次写这个回答已经过去正好一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已经离开北京大半年了,在北京待的时间还不够长,从三月到十二月底,短短九个多月,却也是从夏到冬。

中间又回去过两次,我对北京的感受还是一如既往,海淀很接地气儿,朝阳更年轻,跟上海比起来北京更包容,不是说是因为上海人怎么怎么样,城市的氛围在那儿,自己生活过就能感受到。

很多给我私信的小伙伴们,原谅我不能一一回复,但是,如果你不是懒惰愚钝至极,也不是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之人,想去北京就去吧,总不至于饿着,如果不是你想要的北京再离开也不迟。

如果要去,一定要提前投简历,查房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租自如、蛋壳等公寓简单省心,如果想要便宜的可以考虑地铁线路上距离远一些的,通勤时间在一个小时以内都算正常,在58或者豆瓣可以看看有没有个人房源以及合租的。

另外划个重点。

北京的物价真的不算高如果你不是天天买奢侈品吃大餐的话,甚至比我现在在的某二线城市便宜的多,不包括我第一次回答说的那些网红美食,划重点。

外卖基本上都没有配送费,超市里水果蔬菜可能比很多城市还要便宜一点,下个馆子也花不了多少钱,之前我看到有人说北京物价高吃个烤冷面最便宜15块,我想说那是加了多少料!

中关村地铁口那家烤冷面好吃的一想到就流口水,加肠加蛋也才十块钱,上地三街路口的基本款才六块钱,e世界楼下的小店凉皮、热干面、酸辣粉好吃的我到现在还心心念念,也都是十块钱左右,还有好多外人找不着的地下食堂,十五块钱一盘肉丝炒面能撑死我。

以及,北京的地铁是真的很便利,不论去多远的地方,反正在地铁里七换八换的总能到地方。

海淀没有夜生活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一到晚上黑乎乎,商场恨不得九点就关门,也没有什么公园可逛,所以晚上一般都是早早上床躺着刷剧。

但是你一想,以床为半径五公里内,是颐和园、圆明园、还有国关清华北大中关村,睡觉都觉得自己身处宇宙中心,黑乎乎就黑乎乎吧。

将来有合适的机会我一定会再回去的。

去了北京才知道,北京也不过就是北京,离开了北京才知道,北京确实是北京。

以下是一年前的原答,一个字也没动过,毕竟那是我刚到北京的感受。



从实习到毕业,来北京快五个月了。

坐标海淀。

1.北京机会更多,对年轻人很包容。

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提前约了面试,出发前两个公司的老板和人事都提醒我北京比我在城市要冷,让我别忘了带厚外套,人还没到,可是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

面试了很多家公司,不论大小、不论最后有没有拿到offer,他们都没有故意刁难过人,很愿意听年轻人分享,给了很多工作、生活上有益的建议,也给了我鼓励和在北京生活下去的勇气。


2.北京是个能发生奇迹的地方。

记得第一天去面试的时候坐在出租车里路过新东方总部大楼还很兴奋的拍了照片给朋友看,对于我们那一群人来说新东方和俞敏洪就是我们最初的梦想指引者。

十年前我们在背新概念英语,崇拜俞敏洪,期望将来有一天能看到更大的世界,站在离自己梦想更近的地方。十年后,我路过新东方楼时投出了简历,就像我回答HR的问题时说的那样“不论怎样,哪怕是不会被录用,我也想进来看看,因为这曾经是我的梦想发源地”。

我用了十年成长才有了走近你的能力。

我在公众号里写过一段话:
“我吹过颐和园凌冽的冬风,感受到盘旋山脊之上的长城带来的震撼,拂过北海的新柳,在王府井挤在举着炸蝎子拍照的歪果仁中听了一场装饰品般的京剧,在每一个像“菊儿胡同”“帽儿胡同”“黑芝麻胡同”一样有着奇奇怪怪名字的胡同里晃悠。

我路过五环外的百度和新浪,我看见爱奇艺楼下大大的广告牌,也看到过微软深夜灯火通明的大楼,滴滴初创时那间小小的工作室还有人去拍照怀念。

我听过一个又一个年轻人在北京生存的故事,他们在每一个阴暗破旧的筒子楼里痛苦、迷茫、退缩,在每一个无人知晓的深夜里挣扎、成长、蜕变。

我始终相信这是一个能让奇迹发生的地方。


3.北京的网红美食都很一般。

从南锣鼓巷、王府井、西单、望京、五道口到牛街、食宝街,网上推荐和排行榜高分都差不多吃了一遍。

南锣鼓巷吃的东西很贵,口感一般,适合拍照,王府井美食街都是举着炸蝎子的外国人,望京小腰一般到有点儿难吃没烤熟就端上来,五道口的枣糕排了半个小时队除了便宜吃起来和其它枣糕并没有什么区别,牛街的白记年糕和旁边的甄糕一共排了一个多小时每样都买了一点儿,甜的发齁吃了两口都扔了。还有对面的网红牛肉饼,除了咸还是咸。

中关村的食宝街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被评为四大美食街之一,现在已经扩大成两个了。我上班时每天的午饭都是在那里解决,均价十五左右一小份,像我要吃饱就得七八十,环境很好,适合拍照,稍微好吃一点儿的像阿甘锅盔、四环冷面王每天都需要排长队,味道只能说一般般好吃。


4.神奇的“中关村包”。

这是一种神奇的帆布包。

大概像这样:


这样:

(图侵删)

这种包我在别的地方也见过,到绝没有在海淀看到的多。在海淀绝对是中关村人拎的最多,几乎是男女老幼,人手一个,各种颜色各种型号。所以我把它称作“中关村包”,我的理解是这种包轻便容量大还能塞下电脑所以都喜欢?


5.中关村人过马路从来不看红绿灯。

想我刚开始去上班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等红绿灯的好孩子。后来过了一个星期我就变成了跟着人群走。。

因为每天早上上班大家时间都很赶,中关村里面车都会让行人,开的也比较慢,路也不宽,所以一般就算是红灯大家也就走着过去了。但如果是非上下班人少的时候还是会老老实实等红绿灯,毕竟命要紧。


6.北京没有很多高楼大厦。

这个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从南站一出来就一脸懵逼。咋首都跟别的城市也没啥区别呢?灰蒙蒙的天,灰扑扑的楼。然后等我一路坐在车里到了海淀,我感觉自己好像进村了一样,基本上都是五六层的房子(后来才知道这边房子限高),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低矮民居,晚上来的时候一路上黑乎乎的,心里一直在打鼓,这怎么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评论有伙伴儿提醒我东三四环不是这样的,其实我刚来北京的时候就差不多跑遍了整个北京城,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说了坐标海淀~而且就我跑完了北京来看,还是没有很多高楼大厦。。。)


7.海淀看到最多的几个字就是“军事管理区,禁止入内”。

除了二环内,北京的这几个字儿可能都印在海淀了。走个三步五步就是军事管理区,有一次我和小美去爬山,两辆卡车从我们旁边过去在一个拐弯处消失了,我和小美就一路跟上去,然后在山顶的岔路上看到了军事禁区的牌子,还听到类似直升飞机的声音,我们俩害怕被一不小心击毙了就赶紧跑了。


8.海淀人一点儿都不“潮”。

刚来北京的时候我们还担心自己是村炮进城,带衣服只拿了很多基本款,因为基本款不会出错。然后来了逛了一圈发现,海淀人穿衣服跟别的区比好像还停留在上世纪。套头衫,直筒带点儿喇叭盖到鞋面的牛仔裤,网面运动鞋,从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基本上都这打扮,简直和我妈年轻时候穿的一毛一样。后来待久了发现,他们一般穿衣服都图个方便舒适,也算是一种风格吧。


9.海淀除了名校还是名校。

清华北大人大理工农大北外国防等等等等都堆在海淀,每天上下班都能看到北大和清华的门口挤很多人拍照,还有一次路过北大西门,有拉黄包车的以为我是游客问我要不要拉我去清华,我很大声的回答她我已经从清华毕业了,她说“是毕业了!”然后我们俩都哈哈大笑,她继续拉她的客,我继续走我的路。


10.早高峰的公交车上无性别。

在北京上班舒适度是 骑车>步行>地铁>自驾>蹦着>爬着>滚着>不去上班>公交

早高峰热门线路的公交简直是要了老命了,从我住的地方到新公司骑车大概十五到二十分钟,地铁绕的远,公交直达。

凉快我就骑车去,有时候大太阳就挤一挤站公交,反正也就十几分钟,忍一忍就过去了。我坐公交一般都是穿牛仔裤,中长袖,双肩包,因为要“贴身肉搏”,人挤人人挨人,下车就是一身汗。
有一次我抓着头顶上的栏杆,到了某一站我被挤的抓不住栏杆可是手也放不下来,就那么举着胳膊。前几天北京下大雨,坐公交的人更多了,我提前了二十分钟出门,等了三班公交也没挤上去,带的饭也被挤掉了,饭盒也摔烂了,然后到公司迟到了二十分钟。


11.北京的天气是个谜。

四月份的北京还在下鹅毛大雪,前几天发大水淹了西二旗。一天之内能把四季经历一遍。


12.北漂生活平淡但不苦逼。

没有电影和故事里的北漂那么苦逼,没有睡地下室,没有顿顿吃泡面,没有找不到工作蹲路边哭,也没有跟家里报喜不报忧,也没有一个人承担压力。

北京和别的城市也没什么不同。早九晚六,做五休二,上班工作赚钱,下班逛超市买把新鲜的菜,周末约个朋友聚聚,其实所有的城市都是一个模样。

只不过来了北京以后心里多了一份底气,以后再去别的城市就不会再害怕,毕竟我也北漂过。


下面这篇是我写的关于我毕业后在北京的生活,感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783871

三里屯的疯,工体的浪,国贸的装逼不重样;

东三环的富,中关村的鲁,亦庄的员工最命苦;

东直门的饭,天通苑的床,上地的加班最TM长;

金宝街的洋,木樨园的乱,望京的棒子满街窜;

西三旗的灰,回龙观的土,北六环的空气好飞舞;

南三环的穷,德胜门的堵,挤地铁的孩子得练武。

北京大妞,如假包换。感谢邀请。

跟北京的哥师傅聊天,你只需要说,对!没错!

就能跟司机师傅聊一路了……




教你们一个我小学的顺口溜。北京所有的行政区划。


东西文武四内城,

海阳丰景四外城,

通过大房门,一路昌顺平,

来到远郊密怀庆

跟着我的顺口溜,跟着地图上的箭头,你们记得北京的所有布局规划。



崇文不死,宣武永存!





我的一个关于北京新回答,北京有什么坑人的景点?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484415/answer/814779618?hb_wx_block=1

来了北京才知道,北京各区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

才知道海淀西城东城的老破小房子为什么那么贵。


很多外地人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想要留在北京,

原因有很多,为了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大学多,分配给北京人录取指标多,

所以北京孩子考上好大学的几率比其他省份高出一大截。


但是,当他们终于扎根北京后,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

进北京不够,还得进海淀西城东城才行,否则前功尽弃。


因为北京各区间教育资源不平衡已到了天差地别的地步。

80后读中书时,学校间虽然开始分化,但差距还没拉开。


但如今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

简直可以说是已经成了珠穆朗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区别。


2016年,北大清华合计在北京招生676人,

下图是当年北京各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人数。


2016年北京有高中完中306所,其中11所包揽了89.5%的清华北大名额。

如果再考虑到北京各区县之间的的差别,那北京的教育资源就更集中了。

2016年按区县来统计:

海淀区 406人 60.06%

西城区 225人 33.28%

东城区 21人 3.11%

朝阳区 12人 1.78%

丰台区 4人 0.59%

石景山 1人 0.15%

所有郊 区 7人 1.04%


所以说,郊区的孩子基本上没什么希望考上清华北大。

2016年北京高考,除了通州的3个和顺义的4个,

昌平、延庆、密云、怀柔、平谷、门头沟、房山、大兴这八个区

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也没有!

不只是清华北大分数段的情况如此,高分段成绩也是如此。

连续3年的数据显示,全北京市高考600分、65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

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共占了85%~90%,其他13个区县仅占约10%。

下图是2018年的情况。

看了这样的数据,家长们怎么能够不害怕呢?

这时候家长们终于明白,

为什么海淀西城东城的老破小学区房那么贵了。

2012年房价就已经7万一平的小区(上地东里)方圆三公里没有一家星巴克,20点以后没有哪里可以买瓶水,除了小区门口需要锤半天门才会不耐烦打开的夫妻小卖部。夜晚想吃东西,唯一的选择是小区门口的24小时KFC(当时没美团外卖)

2013年房价已经6万的地方,9点半以后想回家,需要到达上地地铁站后,坐小黑车,讲价凑齐人数,然后非常没有尊严的拼车坎坷的回到自己的“豪宅”里。(当时没共享单车没滴滴,此段当事小区为五彩城背后的华润橡树湾)


全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发达,智力最密集,最高薪的办公区西二旗与上地,2012年唯一的世界五百强连锁餐饮是麦当劳。

2012年因有小区部分房型房价达10万(当事小区:华清嘉园)而引爆全国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我广州的同学慕名来北京出差时,点名要来这片“圣地”敬仰,结果发现主路两侧都是平房而极为失望,破落脏土程度堪比广州番禺大石,我跟他说,这里可是中国的波士顿,在这条成府路上,随便抓个貌不惊人的路人,可能就是清北教授,PE大佬,纳斯达克上市的高管创始人。你每天用的贴吧,微博,网易新闻可能就是这儿咖啡馆坐你旁边桌子上的一周不洗头脸上冒油光的素人们创造并运营的,这条成府路上路人的平均学历,全国最高,没有之一。

我的第一家公司我所在的部门当时的实习生全是北大清华的硕士,而且最后只有40%能转正留下来。如此高学历富集的地方,几乎一半以上上班的人每天是在公司门口卖煎饼果子的大姐那里买3块钱一份的早点。

后来我来上海后,发现“新中关”这种在上海连三线商业都不如的MALL,在平均年薪30W的上地码农面前,就是洋气上流的存在,周五下班坐公交车花40分钟(堵车更久)去一趟新中关,如同农民周末进城赶集般令人期待。

这是一个全世界罕见的,学历、收入与生活质量截然不成正比的地区。这埋藏着当年一段让刚毕业的我怀疑人生,质疑努力工作赚钱到底有什么用的时光。

这就是神奇的北京泛北五环地区(上地,西二旗,五道口,中关村)


——————————————

补充:

2018年的秋天,我离开北京已经整整5年了,如今我已过上了五六年前在无数个加班的深夜西二旗,我梦想的那种工作在CBD写字楼,住在城市之心,一公里内5家咖啡馆3家电影院,深夜下楼就能吃一顿最高级的日料的便捷都市生活,但我仍然怀恋五年前那个青葱的我,那段青涩的时光。


我怀念,但我也不会回去。

也再也回不去。


更多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分析,在公众号@大西洋鳗鱼 后台回复获取,如回复“上海”

我讲个故事,是我有一天上班碰到的。

之前公司在金融街,有天早上坐公交到公司,在车上站着看手机,旁边有个老太太坐着。

那个老太太就老看我,我还纳闷她为啥老看我。

过了一会儿她说,小伙子,你坐车最多坐半个小时,别看手机了,对眼睛不好。

声音还挺大的,车里的人都听到了。。

然后我就只好说,谢谢啊,我把手机收起来。

然后老太太又问我在哪儿上班,我说在金融街。

又问我是不是北京的?我说,是啊(我理解成住不住在北京了)。

她说:北京的还行,现在房价太贵啦,我住的房子04年买的,才八千多一平米,花了140万,现在12万一平米,要1800万!

然后又说:我去年还卖了一套房子,单位以前给我分的,当时才花了九千多快钱,去年五百万卖掉了!

接着又教育我半天,说人不要去争,我这辈子就不爱争,单位里那些人都阴我,但是到最后,该我的还是我的,好处都被我落下了。

她还说:你不要出国,我去过好多国家,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都去过。那些出国的华人生活的都不好,北京交大的教授,我认识的,移民去加拿大了,上次去见他,给我倒了好多苦水,中国人出去了在那边就是四等公民!

最后又跟我说,她年轻的时候,大庆油田的XXX技术就是她做的,最后被领导冒名顶替了,意大利的xxx技术也是她搞的。我没听懂。

然后我说我要下车了,她最后说:我看你这个小伙子还挺可爱的,懂事儿。

我就下车了。。

谁说的来着,“二十出头在北京读了几年书的人,一生都会有北京的影子”。

  1. 北京菜不只有烤鸭和京酱肉丝,还有卤煮火烧褡裢火烧炸丸子懒龙焦圈豆汁炙子烤肉

2. 北京人的方向感比你想象的更可怕,男朋友告诉我“水龙头往南边拧出热水”

3. 天坛公园很大,地坛日坛月坛祭坛很小公园也很小,先农坛是个博物馆

4. 长安街从车水马龙到戒严清路只需要10秒

5. 东城群众歧视昌平甚至海淀群众(个案)

6. 五中放学的时候感觉起码一半的瘦子都跟刘星长得很像,我是说张一山

7. 不管是国话还是蜂巢还是菊隐,来看戏的绝大多数都会拿着票自拍

8. 帽儿胡同因为中戏颜值颇高

9. 南锣鼓巷不值得去

10. 出租车司机会告诉你他家拆了几套房子跑出租只是图个乐,极个别会告诉你“我在海里有人”。什么海,跟烟同名的那个海

11. 春天的杨柳絮真的能气死人,即便是不过敏的我

12. 冬天的雾霾诚如王小波所说,“像一顶锅盖扣在城市的头上”

13. 有些北京女孩讲话比男孩更带劲

14. 清华的校园像一个自成一体的小镇

15. 老居民酷爱种瓜种豆,尤其是南瓜和葫芦,看到门口空地上放了泡沫箱搭了架子就知道夏天不远了

16. 胡同里有黄鼠狼,白天也能看见

17. 作为一个南方人、外地人,从来没觉得被任何一个北京人排挤过

18. 我接触过的北京本地同学绝大多数很喜欢南方,对南方的美食充满向往,有人每年固定去南方看音乐节,男孩普遍认为南方姑娘温柔似水,其实并不是这样……

19. 什么清北随便考,不存在的,清华附中的北京本地学生进了北大,照样是学院第一名;我本科时的学院前三名全是北京本地女生,英语数学极好

20. 顶尖的中学有顶尖的综合教育,北京四中初中部有学生自己打理的菜地,山楂树、石榴树硕果累累,没一个人碰。山楂熟了之后由烹饪课老师摘来教做山楂烙(是叫这个吧??)

21. 北京的上班族感觉比上海的疲倦很多

22. 各国使馆,尤其大国,有很多面向公众开放的活动,但好像知道的人不多

23. 我接触过的北京人对于长居北京的上海人普遍表示惊讶,反过来似乎也成立

24. 我接触过的北京人对于长居北京的广州人普遍表示更加惊讶

25. 我接触过的北京人对于长居北京的海南人的第一反应都是问“北京冷吗”

26. 北新桥卤煮里肺头的数量已经多得让我下不了嘴了

27. 百花深处是个很普通的地方,没有花

28. “鼓楼的夜晚时间匆匆”,其实鼓楼晚上乌漆麻黑的没有任何景观可言,宋冬野一首歌直接导致我脑中深深烙着一堆胖子蹲在乌漆麻黑的墙根问人要烟的景象

29. 夏天的鼓楼、雍和宫、后海有很多很多雨燕,美不胜收;如果你知道这些雨燕的冬天是在南非度过的,看它们在北京的天空上自由飞翔的冲击力会更加强烈

30. 拍鸟大爷真的是几大公园里非常非常非常讨厌的存在,没有任何道德感,为了拍到图片不择手段

31. 很多小区用桑树作为绿化树,于是夏天方圆几里的汽车上都会落下紫色鸟屎

32. 北京的盛夏属于庞各庄的西瓜和平谷的桃子

33. 东四不止十条

34. 鸟巢周围很适合夜跑,但谜之没人

35. 相当一部分人至今保留冬储大白菜的习惯,即使住进了高层居民楼、没多少地方堆白菜了也还是会在家里垒一座小小的白菜金字塔,跟鲁迅《幸福的家庭》里描写的一毛一样

36. 无数次因为地铁、雾霾以及各种不能提的原因感到忍无可忍,下决心毕业就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天子脚下,真的离开之后却又把北京作为回国的第一站

37. 几大城市对比之后发现北京资源的丰富程度依然是无可争议的超一线,说的当然是总量不是人均

38. 暮春到仲夏这段时间是月季的全盛期,马路变花路,可惜路中间的隔离绿化带太窄,漂亮有余繁盛不足。据说一些绿化带里会出现自然杂交而成的罕见品种(掐绿化是不对的)

39. 地坛公园外面的银杏比里面的好看

40. 要在深秋或者冬天挑个晴朗通透的日子去五塔寺,就在北京动物园旁边,不会后悔的

41. 有些北京人发不出w的音,只能发v,比如“闻”这个字

42. 天坛公园要在四月初去,看二月兰花海,花粉过敏的千万别去,要命;奥森同理,有抱茎苦荬菜花海,黄色的小花花(踩踏绿化是不对的)。两者都是本土植物绿化的试点,效果很好

43. 颐和园西堤是一片宝地。好在哪里,跟东边一比就知道,不要告诉别人

44. 万不可肆无忌惮用中文议论外国人,很容易碰到留学生,留学生普通话说得好得很;看起来不像留学生的也别议论,没准人接起电话就是“喂您好快递是吗放门口吧谢谢”

45. 时常能在中老年乘客较多的公交车上目睹全车人毫无征兆同时加入同一个话题的讨论的盛况,欣赏京腔花式diss社保、养老、物价

46. 适合文艺青年拍照打卡的地铁站有六号线(好像是?)北海北站、四号线安河桥北站

想到再加

原来现在的水立方是个商场,去的时候要记得带泳衣泳裤

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

北京的广场舞舞步比较高级,更年轻活泼一些

晚上有些路线是单向封锁的,要注意看路牌,否则要走两倍的路程

北京的体感温度并没有特别低,但是湖面结的冰很厚

晴天的温度可以比阴天的温度更低

正宗老北京肯德基的味道和湖南肯德基的味道并没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出租车师傅很喜欢聊天,喜欢聊电视剧、新闻和历史

飞机即使飞了很高很远,还是可以看到灯火通明的北京,很强


https://www.zhihu.com/video/1061627835680247808

恭喜自己终于在美食圈中立足,感谢各位网友对我们的支持与鼓励!

新的一年,继续向着更大的kiss前进!

微博/微信:小缸和阿灿

2015年,我被邀请去北京四中做一个关于电竞的演讲,从联系到接待我的,都是北京四中国际部的一群高中生,后来都加了好友,我一直默默的关注他们的朋友圈,这个过程让我越来越恐惧。

  去演讲的时候是11月,天已经有点冷了,当天演讲的内容,五花八门,有讲中医脉搏的,有一个清华的讲建筑,有一个高中生讲航空管制,我当着一百多个家长和学生讲电竞的发展过程。

  结束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TEDx,从头到尾都是一群高中生申请举办的,这是第一个惊讶,并不算很大,我回答了很多家长的提问,告别同学,就回上海了。

  之后发生的事情,让我感觉有点不对了。

  首先,我发现她们完全没把高考当回事,全在准备出国,每天在朋友圈里发的东西都是在讨论要去哪个国家,然后是全英文的各种试题,化学,哲学,物理,艺术等等。

  说实话,我现在的英文水平能做采访,我就觉得自己不错了,但是她们当时还未成年,英文已经过了专业级水平了,说明是从小就有高质量培养,这是第二次惊讶,已经让我开始感慨差距了。

  之后几个月,眼看着她们陆续收到国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举办各种欧美式的正装晚宴,慢慢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

  当国内的学生还在拼搏6月高考的时候,她们已经飞到各个国家开始毕业旅行了,晒出的学生证全是我这种不是太关心全球高校排名的人,都知道的。

  这是第一次让我体会到次元壁的时刻,我从小认为中国最顶尖的高中生,不过是清华北大而已,之后能再去别的国家做访问学者,就已经是王者组大师了。

  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中国还有另一个次元,她们在本科阶段已经进了世界一流名校,根本没在我们这个赛道里。

  在往后的几年里,我时常庆幸当初加了她们微信,她们几乎均匀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专业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很相似,她们参与了大量的社会活动。

  有欧洲的文学和艺术之旅,大咖云集的学术论坛,有一些我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小国家公益活动,UCLA的电影片场讲座,极具美感的摄影照片。

  要知道她们都不是摄影专业,但是无论是构图还是调色都美感极高,竟然还能透出人文信息,这就很难的了。还有各种演讲、竞赛、对抗、实习,体育运动等等。

  我也看不到任何一个人晒跑车、包包、物质的东西,虽然能从她们发的家人合照中,看出她们的家境都很好,但她们的朋友圈永远是一些精神和文化层面的东西,而且成熟的完全不像是20来岁的少男少女。

  我经常在想,这些才2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见过全世界了,有如此高的素养和格局,等她们30岁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高度,我拿什么去跟这些人拼未来呢?

  后来我想通了,这种次元都不一样的对手,将来根本不会碰到我。

  也就释然了...

有一天去超市,刚走到超市门口,听到一个六十岁左右的大妈在吵。

她攥着超市服务员的胳膊不放,还用手指着服务生的脸,服务生是个男生,高高瘦瘦的,年龄已改二十出头吧,脸都红了。

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大妈准备出门的时候,防盗门响了。服务生表示要求查一下包。

大妈给查完包之后已经出去了,结果还是咽不下这口气,又回来找服务生的事。大大的超市门口,这个大妈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数落着服务生,后来还不忘记带几句脏话。

负责人过来之后,给大妈解释道歉,结果这大妈更来劲了,说:我在北京这么多年,就没遇见你这样的服务员,咋地了,对我们北京人有意见不是?……后来又说她头晕,被气得,让带她去医院检查。

我听着好尴尬,不知道这是那里的口音,但肯定不是北京腔。

接下来没想到的是……

旁边本来挑菜卖水果的北京当地大爷大妈不乐意了,纷纷围了过来看看什么情况。用字正腔圆的北京话怼这找事的大妈。

还挺热闹的,我没舍得走,接着等……

人群中,有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和阿姨情绪也比较激动,“我们北京就没你这样的人,你怎么对人家服务生”说罢,这个阿姨用手拉起服务生的胳膊,给大家说“看,胳膊都给人攥青了,你得带小伙子去检查,人家父母不会心疼孩子吗……”大叔怼的也很起劲,北京人?北京人说话不是这个腔调吧,咱也别老拿是不是北京人说话,遇到事情不能好好说话解决吗,你这吵得叫的,全超市的人都能听见……

后边这个人插一句,那个人插一句我也记不住了。再后来保安也来了,引大妈和服务生他们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应该是休息室或办公室吧。没想到这一群大爷大妈大叔阿姨还紧跟在后边,那个阿姨还说:小伙子别怕啊,有啥事咱跟她好好说,不带这么欺负人的……我们都给你撑着……

之前都说北京很排外,这次一看未必啊,做起事情来挺仗义的嘛!


?

庞各庄的西瓜红了瓤,小铺里冰镇上北冰洋,老家儿煮好了绿豆汤,过水面配上芝麻酱——一个经典的北京夏天不过如此。

特别是那一碗芝麻酱凉面。有人说,一到夏天,北京人厨房里一半的芝麻酱就都用来拌面了。煮好的手擀面过了凉水,黄瓜细细切成丝,醋和蒜汁一起浇上,添一勺澥好的调味芝麻酱,热气蒸腾的酷暑里,没有什么比这一碗面更顺口的了。

而北京人对芝麻酱的爱又岂止是在夏天,曾经有人总结:北京人的命,就是芝麻酱给的,流淌在北京人身上的血,也都是芝麻酱口儿的。


文 | 韩逸

编辑 | 金石

插画 | 陈聃

设计 | 震震


“北京人的夏天,离不开芝麻酱”——这话是老舍先生说的,出处是汪曾祺先生写的《老舍先生》——有一年,北京城的芝麻酱缺货,老舍提案要求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因为,“北京人的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粮油副食店就恢复了芝麻酱供应,汪曾祺佩服老舍,“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

电视剧《求佛》里,陈宝国饰演的胡同串子侯三吃芝麻酱凉面的形象就是北京人过夏的标配,一手端面扶筷,一手抓根黄瓜,一口咬下去,嘎嘣脆,喷喷香。

有人说,一到夏天,北京人厨房里一半的芝麻酱就都用来拌面了。煮好的手擀面过了凉水,黄瓜细细切成丝,醋和蒜汁一起浇上,添一勺澥好的调味芝麻酱,热气蒸腾的酷暑里,没有什么比这一碗面更顺口的了。做麻酱凉面出名的新川面馆,会额外在面里加点芥末,提气又刺激,天热的时候,想排个位子都难。

还有年轻人在老配方的基础上搞了点创新——雪碧麻酱凉面成了北京年轻人的新宠。雪碧、麻酱、蚝油和老干妈,混出了看似奇怪但口感非常惊艳的口感,麻酱的香加上雪碧的爽甜,被评价为“真的没胡闹!味道有点妙!”

其实,不止是夏天,北京人恨不得一年四季都跟麻酱腻味在一起。京味儿特色小吃几乎都躲不过芝麻酱的搭配。爆肚开水一焯,全靠芝麻酱提味儿。凉拌茄泥、凉拌豇豆、凉拌白菜、凉拌西葫芦……都浇着芝麻酱,吃面放芝麻酱,花卷烧饼里都是芝麻酱。就连冰棍、威化和面包,都难逃芝麻酱入侵——难怪曾经有人总结:北京人的命,就是芝麻酱给的,流淌在北京人身上的血,也都是芝麻酱口儿的。

全国各地的特色菜,进了京也得过麻酱这一关。陕北的米皮面皮没能挺住,四川的麻辣烫也不曾幸免,就连香油蒜泥的经典火锅蘸料,也被老北京人二话不说,招呼上一勺子麻酱汁,麻酱纳百川,调料大团结。

北京人为什么如此爱芝麻酱?这一口芝麻酱又蕴藏着多少北京人对于生活的仪式感?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过去半年,我们完成了一次极具“酱心”的“芝麻酱深度游”,关于芝麻酱的一切,你或许都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

第一站 赵府街副食店



?

鼓楼大街后身儿,有一条张旺胡同,从前住过溥仪的英国老师庄士敦,如今“住”着一个网红商店——全北京最后一家国营副食店:赵府街副食店。

从成立的那天起,赵府街副食店的一天,永远都是从打芝麻酱开始的。早晨7点开门之后,买酱的人就很少间断。“我们北京人啊,就离不开这个。”拖着拖车带着酱罐子来打芝麻酱的北京人,使劲吸着鼻子,好像想把回忆里的香味儿一起吸进肚子里带走。

老板李瑞生今年刚满60岁,已经在这里打了32年的芝麻酱,早练就了一勺准的手艺。缸沿上横一柄长勺,说好打多少,手腕子一抖,绸缎子一样的芝麻酱变成细细一道,流下来,到了量,再一收,芝麻酱就乖乖回到勺子里,不论多粗的瓶口,酱绝不洒一滴到瓶外,“一勺准”。



?

芝麻酱从勺子里细细一道,流进罐中。图/ 韩逸

这手本事跟当年的物资匮乏有关。那个年代,芝麻酱和糖油酱醋一样是稀罕物,要拿着副食本购买,没法敞开了吃。1956年到1992年之间,赵府街副食店每月定量售卖400斤芝麻酱,供应着周边1300户人家,每人每月一两,都是定数。“你给上家多打一点儿,就要有一家少打,所以一点也不能差。”

90年代以前出生的北京孩子也就因此有了一份艰巨的任务——打麻酱。

打酱不难,可是怎么把一罐芝麻酱完完整整地带回家,就成了一项艰巨的挑战。那个吃肉难的年代,大伙儿嘴里都没有味道,藏在柜子顶上的醋都有人偷喝,副食部门口垛着的大白菜都有孩子偷吃,别说香喷喷的芝麻酱了。小孩子没法抵抗这种诱惑,把手伸进碗口,顺着碗沿儿这么一抹,直接送进嘴里。砸吧砸吧,芝麻酱的香味儿马上漫进整个口腔。

这几乎是一代北京孩子的共同记忆——一路走,一路吃,从副食店出门时芝麻酱还有一斤,到家时还有多少就难说了。当时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大人派孩子去副食店打芝麻酱,回来发现分量不够,于是找到副食店去理论,要求重新称,售货员说,您最好先称称孩子。

蘸——也成了芝麻酱最基础的吃法之一。豆泡汤要蘸芝麻酱,爆肚也要蘸芝麻酱,铜锅涮肉更要蘸芝麻酱,但最经典的吃法还是蘸馒头——伸手掰了热馒头,蘸着芝麻酱夹白糖。芝麻的香气从馒头里透出来,真能直接唤起人对食物最原始的感情,香,甜,生命的大满足都在这一口馒头里了。



?

爆肚淋上麻酱。图/ 韩逸

当年的稀缺使得芝麻酱成了北京人最深刻的味觉记忆,如今,日子好了,很少有人再用热馒头蘸芝麻酱了,但这并没有改变芝麻酱在北京人心中的地位,它早已成了融入北京人生命中的味道,无处不在。

如今,赵府街副食店里那9个装酱的百斤大桶仍然齐齐地列在长条木柜台周围,900斤酱还是经常不到一周就被卖光。

“别小看这两口缸,一般人不见得看得住。”李瑞生说,看缸有讲究,夏天如果落一只苍蝇,那就要坏一缸酱。他原本今年3月退休,但怕旁人再也找不到这口老味道了,想了想,还是决定继续卖酱。



?

在店里忙活着卖芝麻酱的李瑞生。图/ 韩逸

“甜口,出数儿。”这是李瑞生总结的自家酱的优点。如今,超市里卖的芝麻酱分两种,一是纯芝麻酱,还有一种混合酱。芝麻味苦,混上口感偏甜的花生酱,既能保证香气,又能改善口感。老北京人小时候吃的“二八酱”,就是芝麻酱和花生酱以2:8的比例混合成的混合酱。

“别地都没有这个味儿了。”打酱的客人来自北京各地,他们都觉得,李瑞生这里的芝麻酱还是小时候吃的那口的味道。这份儿讲究,让李瑞生成了小小的网红。赵府街副食店也成了鼓楼胡同里拉车师傅经过时都会停下来的一个景点,游客进来拍完照,少不了带两罐酱回家尝尝。

外地人不太了解芝麻酱的具体吃法,常常会问“芝麻酱怎么吃啊?”这时,甭管是来店里打酱的老北京,还是李瑞生,都是一句话:“芝麻酱能怎么吃啊?蘸~~~着吃啊!”



?

陈晓卿曾在《圆桌派》里表示,在北京芝麻酱配什么都可以吃,能蘸全宇宙。图/ 网络



?

第二站 顺义燕桥牌香油厂


?

为了保住那口芝麻酱的味道,李瑞生换了好多家供货商,好酱孬酱,尝遍了北京周边的芝麻酱厂之后,李瑞生认定了一家香油厂的二八酱。

顺着李瑞生家香油瓶子上印着的地址,不难找到顺义的燕桥香油厂。香油厂设在远郊,距离赵府街40公里,进了厂房门,香味儿直冲鼻子。

香油厂成立于1989年,副厂长李怡东从食品工程专业毕业之后,来到香油厂做销售,跑遍了全北京的大小超市。

对于老北京人最认可的二八酱,李怡东说了一个秘密,他厂里酱的比例早不是严格的“二八”了。后来,李怡东觉得八分花生太甜,为了增加芝麻的香气,试着提高了一点芝麻的比例,“现在呀,其实更接近三七”。

比配比更重要的是原料。芝麻从产地就能分出高下。李怡东尝试过很多地方的廉价芝麻:苏丹的,缅甸的,莫桑比克的,坦桑尼亚的,“都不行”。香气少,发苦。只有埃塞俄比亚的一级芝麻还行,味道最接近国产芝麻,可是磨出酱来,口感还是稍微差一点。最终,他们坚持用湖北孝感和安徽阜阳两个地方的芝麻。



?

来自湖北和安徽的芝麻,被倒进工厂的机器石磨,即将完成从芝麻到麻酱的华丽蜕变。图/ 韩逸

磨酱的工具也有讲究。香油厂里至今有两台工作了十几年的青石磨,是用石景山模式口的青石打磨的,那里旧时叫做“磨石口”,专产给宫里御用的石料。这种石头磨出来的芝麻酱,细腻得像牛奶巧克力一样丝滑。



?

丝滑的麻酱从工厂石磨下流出。图/ 韩逸

可真要磨出来一碗好酱,原料和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李怡东说,“靠得还是良心。”走南闯北进货的时候,他见过更多行业里掺假作妖的花样儿。掺黄豆的算是良心,掺方便面渣的大有人在。还有人到天津的麻花厂去收购过期的麻花渣,动辄几百几千斤,碾碎,往芝麻酱里一掺,比纯芝麻酱还好吃,“有股特殊的香味儿。”

在香油厂一干这些年,李怡东赶上过芝麻酱的黄金时代。“最有名的那几家馒头品牌,用的都是我们家的麻酱。”那是上世纪90年代,生意好的时候,每三个月左右,60吨来自湖北和安徽的芝麻就得坐着火车进京,香油厂的石磨转到滚烫,即便吹着工业电扇降温,也得每工作一小时就休息冷却一小时。

后来,生活越来越好了,李怡东明显感觉人们对芝麻酱的热情淡了。北京周边的芝麻酱厂也在渐渐减少。如今,燕桥香油厂已经是北京城郊为数不多生产芝麻酱的厂家了,其他的要么关门,要么搬到了河北天津。李怡东挺理解人们喜欢尝鲜的心,可他也挺怀念过去芝麻酱蘸一切的日子。“过去穷,人都想法设法地把一个东西吃出花样,就是一个馒头,也活出滋味来!”

但这口芝麻酱,是流在北京人血液里的,不是那么容易撇下。这几年,“那股风过去了,”李怡东发现,老北京的铜锅涮肉越来越流行,老客人又打了电话来,张口就定原早的芝麻酱。成箱的芝麻酱又开始往外发,如今一个月就能用上30吨芝麻,是90年代消耗量的1.5倍。

美食公号“三匠厨房”曾经分析过,北京人对芝麻酱的爱,或许根植于一种“匮乏的博大”,“即使曾经贫穷、捉襟见肘,人们也努力在有限的食材中发展出一种精致、一种讲究,尽管日后芝麻酱白糖蘸馒头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但是饮食记忆和文化却留存了下来,影响着一代代的北京胃。”



?

撒上芝麻的麻酱烧饼,是北京人经典的早餐之一。图/ 韩逸



?

第三站 前门张记涮肉



?

除了打了芝麻酱就偷吃的孩子,绝大多数人吃芝麻酱的第一步都是——澥。

芝麻有油性,吸水,用水去和芝麻酱,只要沿着一个方向不停搅拌,酱会变得比原先还要浓稠。得再加水,不停地搅,才能逐渐适口。这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芝麻酱吃着糊嘴,那是没有澥好,水加少了的缘故。

57岁的张学铭,当年也是回家路上偷吃芝麻酱的馋孩子,如今,他料理着位于前门的张记涮肉,算是北京人中最后一拨会用老规矩澥芝麻酱的人之一。

他的店在许多北京涮肉推荐里榜上有名,在很多美食家心目中,其他火锅不分先后,张记涮肉单列第一。王家卫导演曾经在他那儿吃过一回涮肉,临走给他一句话,“您这个店,是米其林的标准。”

像很多注重食材的米其林星级餐厅一样,张学铭固守着一些坚持不变的东西。对于那碗老北京涮肉蘸料的配置,他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最基础的芝麻酱要好酱。送来的酱,他会用一根长长的擀面杖一捣到底,上下必须一个味儿,掺不得假。

配料更是样样讲究。青头的小小的海白虾,先发酵,再高温爆炒,把虾的腥味儿爆出去,只剩下虾香。其他弃了不要,虾油入芝麻酱来调。当季的韭菜花摘回来,冲洗干净,阴干20来天,到没有多余的水分,才能腌制。



?

将虾油、酱油澥进芝麻酱。图/ 韩逸

酱里的果香来自当年下来的京白梨。先焖制一个星期,要提防不能焖坏。等到白皮变黑,拿刀一拍。梨肉已经变沙,再焖个透,然后一层一层撒到缸里,加上其他辅料,最后顶上撒一层桂花,封盖。

澥芝麻酱的料水也不是普通的白水。水里加了香叶、肉豆蔻,小茴香等等香料泡了,再高级一点,用柴鸡煮了高汤,纱布沥干,没有一点杂质,鸡油也沥掉了不要,用鸡汤和料水来澥芝麻酱。

澥的过程也讲次序。先放料酒、虾油、酱油、韭菜花,搅匀之后,再放酱豆腐和芝麻酱,先下液体,再下固体,酱料不粘碗儿。要慢,水要一点点加,心急容易澥得清汤寡水。用料汁澥则要均匀粘稠,厚了拌不开,容易搅打在筷子上。

对于澥芝麻酱,还有认真的美食家专门写文章论证过用水还是用油,“有的人用香油代替水澥芝麻酱,我以为并不可取,因为芝麻酱里本来就含有大量油脂,以油澥酱,太过油腻。”

老张自有办法。夏天,加上一点山楂汁,山楂的酸味可以中和油腻,“客人会多点几盘肉。”这样做出来的酱料,叫做七彩香。一碗七彩香,像极了《红楼梦》里叫刘姥姥咋舌的茄鲞,一个再普通不过茄子,“我的佛祖,倒得是十来只鸡来配它!”

张学铭坚持这碗酱是不能用羊肉直接去蘸着吃——刚涮好的羊肉带水,会稀释酱料,越吃到后来味儿就越不对。所以,要把酱料往涮好的肉片上泼。这一口下去,羊肉的鲜甜,麻酱的香气,海白虾的鲜味儿,豆香,酱豆腐的咸香,最后是京白梨的果香,随着羊肉温度的变化,在嘴里慢慢感受味道的不同层次。



?

老张说,往肉上倒酱汁才能保证口感的层次,不让涮肉上的水稀释芝麻酱的味道。图/ 韩逸

尽管如此讲究,但张学铭依然有点失落,因为小时候闻见隔壁吃麻酱面和麻酱蘸馒头的那个幸福感,已经很难再出现了,“从前,我们哪家吃个麻酱面,您别告诉您吃面,一切黄瓜丝儿,那黄瓜的清香就飘过来了。”



?

码上黄瓜丝的麻酱面。图/ 韩逸



?

第四站 百年义利巧克力分厂



?

麻酱威化是“芝麻酱周边”中的一个传说,全名叫“麻酱威化巧克力”,代号是6952,这是百年义利特有的编码方式,表示是1969年的第52号产品。威化的馅儿都是芝麻酱,挂了巧克力酱就是威化巧克力,不挂酱就是麻酱威化饼干。

是谁最先提出来往威化饼干里加芝麻酱这事儿,韩俊已经考证不到了。他从在百年义利学徒开始,这个甜品就是90年代的明星产品。当年人们排队疯抢麻酱威化的架势,绝不弱于今天的小年轻等待喜茶。不一样的是,喜茶耐心点总能买到,麻酱威化却不是轻易能等来的。

“供不应求”。夏天最热的月份一过,韩俊就要跟工人们加班加点地备货。一个人看六个炉子,8小时,压制1100张威化皮子,然后一层皮子一层酱,四张三层,一压,一切,就是成袋的麻酱威化了。

260多个工人,分成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一天能出2吨威化巧克力。可就是这么加班加点,是到了八月十五,麻酱威化仍然是一上货架就卖空的爆品。



?

百年义利著名的麻酱威化。图/ 网络

临近过年,韩俊总能看到有中年人蹲在机器后面嗷嗷痛哭——那准是安徽或者河北的供货商,每天住着旅馆,消耗着车马,排队来等着进麻酱威化的货,可是等不到。

大型超市里的销售奇迹也是那时候的麻酱威化造就的。角楼旁边的万客隆,就被盒装908g的麻酱威化巧克力创下了单品销售的记录。在九十年代末,一盒不到30元售价的麻酱威化,一个月内创造了70万的销售额。产品火爆之后,雀巢和稻香村坐不住了,也开始陆续推出麻酱威化巧克力。

“整个义利销售额一个多亿,我们威化巧克力占2000多万。”如今,回忆起自己当年手工生产的麻酱威化的时候,已经退休的韩俊身子斜在椅子里,仰着脸,眯着眼,一说一顿,好像还在咂摸生产线旁边儿的麻酱香味:“非常好吃,非常好吃,非常好吃。”



?

麻酱威化。图/ 韩逸

在当年,麻酱威化好吃到就连边角料也不会被放过。那时候麻酱威化的名字叫做“味得酥”,切剩下的边边角角,叫“味得酥边儿”,也会单独包装售卖,销路比威化还好。一是便宜,二是压制威化的过程中,芝麻酱馅被挤到两边,会溢出一些,反倒因为芝麻酱多,更香。

北京百姓把麻酱威化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十几块钱的一大袋子,普通人家可以吃很久。小孩子把大块的挑出来吃了,大人再把剩下的渣渣沫沫抹出来,这里面有酥脆的膨化皮子,有麻酱,有巧克力,磨碎了一冲,喝得一点儿也不剩下。“太棒了,那可比油炒面好吃。”

如今,麻酱威化早已没了当年的火爆,但它仍是芝麻酱渗透入北京人生活的每个缝隙的例证,一位外地人如此记录他在百年义利的门店里看到麻酱威化后的心情:“北京人真是将吃麻酱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彩蛋 一个被芝麻酱支配的重庆人

重庆人刘璐在北京开了三年火锅店了。他对“不放麻酱”的坚持也只维持了一年时间。刘璐不是个容易妥协的人,他尽了全力来保证自己店里的正宗重庆味道:毛肚、黄喉、鸭肠、鹅肠都是从重庆空运过来,锅底是牛油红汤,冰粉儿里的红糖都是云南古法制造,蘸料只有蒜泥香油和干蘸料。

连葱花香菜都没有。他记得小时候的重庆老火锅,根本没有葱花香菜,每桌上一个小盆,蒜泥满满的,自己舀。他甚至连味精都不乐意放,只在桌上搁一个小盐罐子,客人可以自己调整咸淡。

可是客人不答应。

不论是北京人,还是在北京住着的外地人,都会主动问有没有麻酱蘸料,好像这东西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存在。还有人因为店里的小料不是自助小料,进了门又掉头出去。

刘璐没觉得怎样。一开始,他觉得这是客人的选择。直到有一回,他去吃了心目中很正宗的杨家火锅,那的自助小料也配着麻酱。刘璐妥协了。“你是商人嘛,这是商业。”两年前,他在三里屯SOHO开了新店,有了麻酱。

如今,刘璐的店里,麻酱成了卖得第二好的蘸料。作为重庆人,他唯一坚守的底线是——自己家里从来没存过这种调料,店里的料都是师傅调,他从来不问。

来北京16年,他只有一次觉得麻酱也还挺好吃的。新店装修的时候,刘璐天天蹲店。有次忙过了饭点儿,在门口将就了一顿麻辣烫。看着满满一勺麻酱浇上,他有点无奈,但吃进嘴里,味道竟然意外得挺好。“也可能就是太饿了。”刘璐想了想,那是唯一一次和麻酱版麻辣烫的亲密接触,自那以后,这位重庆人再没主动去吃过。


加 映:一碗芝麻酱凉面的诞生

酷暑难当,记者同志亲自下厨,给大家上一碗(假装)正宗的芝麻酱凉面——



?

  • 关键在酱。两勺芝麻酱,加上清水五勺开搅。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芝麻酱因为吸水而逐渐变稠,搅到搅不动了,放盐,鸡精,味极鲜继续搅动到稀厚合适。
  • 黄瓜切丝,其他面码比如豆芽香椿焯熟切碎。
  • 面煮8分熟,捞出来在水中冲凉,装盘。
  • 加澥好的酱汁,面码装盘,撒上白芝麻,辣椒油,拌好,开动!



?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想看更多,请移步每日人物公号(ID:meirirenwu)

你想开辆法拉利去北京夜店高端局猎艳,是不可能带走9分网红的。因为她们不知道你的拉法是不是租的——北京路面上的跑车,绝大多数都是租的。

图片都是亲自拍摄,来源于我最近合作公司旁边的豪车租行。

还有几辆迈凯轮没开回来。
这些车,几乎没有闲着,每天都在“工作”。租客一波又一波,没停过。

单是这一间小车行,超跑租赁资源就在15辆左右。通过和车行老板的攀谈,四九城的超跑租赁,基本是上百台。包括718、Z4、TT这些入门级跑车。


每天在四九城路面上跑着的超跑,大部分都是租的,去向基本都是三里屯工体一带。


懂车的朋友已经看出来了,这些车都是老款车。跑车老款有个永恒的特点——基本都是倒腾了N手了,最后都会流向租车行。


可是不懂车的人,根本分辨不出。以上图片,我敢说1000个知乎网友,999个都分辨不了年代。

那些觉得,借辆法拉利就能去夜店忽悠百万网红的,基本就是肥宅臆想客。
工体高端局里的姑娘们,个个都是“千年修行”,门儿清好吧,并且她们的收入眼力劲儿,比你们想象中高多了。
她们从小到大凭着这张好看的脸,除了得到了一路开绿灯的便利之外,还听到了无数男人的谎言、屌丝的吹嘘、富二代的套路。



所以,想租车去骗高分女孩儿,是根本操作不了的。有钱没钱,一看消费能力便知。

PS:图片里黄色皮卡丘那台玛莎拉蒂,我在工体已经见到不下5次了……

大一的期末考期间,我复习了一整天,没吃午饭。过去我一向在教学楼附近吃饭,吃完马上去自习室,直到期末才会长时间呆在宿舍,于是打算在晚上考试前去试试宿舍附近的饺子部。

“这会儿没了,下一锅只有猪肉莲藕。”大妈刚好把最后几颗饺子捞给前面的人,她盛饺子动作飞快,语速也飞快。

我从没吃过藕馅的饺子,虽然听上去没多好吃,但我赶时间,外加很好奇,还是决定尝尝。

“几两?”

“啊?按两卖?”

我算了下,对女生来说,一顿以淀粉和肉为主的饭大概300克是个合理的份量,也就是:“六两吧。”

大妈瞅我一眼,“就你一个人?能吃完吗?”

“能,我没吃午饭,饭量也比较大。”

周围几个正玩手机的男生纷纷抬起了脑袋,默默地望着我。我想,我个子不低,体型也不瘦,一顿吃300克的饭很奇怪吗?不要太小看女生了。

于是我就在一圈男生的注视下,从窗口端出一个占满了托盘的特大号盘子。盘里饺子堆得满满当当,而且莲藕馅的饺子不像白菜饺子那样煮过就瘪了,个个都胀得很饱。

我觉得那一定是饺子部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刻。

这时,一学长发信息过来,说他在附近,想加入我一起吃晚饭。

为了不浪费粮食,我当着学长的面,勇猛地把那盘饺子全塞进了肚子。

晚上考试时,大概是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我的脑子晕乎乎的,一打嗝,嗓子眼里还回荡着莲藕猪肉饺子那股奇特的味道。最后我那门课只得了80出头。就这样,莲藕馅的饺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想我给学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后来他让我给他写的情书提点建议时,我了解到他追的女生有着漂亮的锁骨,还有一个特点是经常剩饭,理由是“吃那么多还要花功夫减掉,多麻烦”。他表示这份聪明伶俐与别人不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一定要记住:北京的饺子按两卖,这个“两”指的是饺子皮的重量。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