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淘宝日益变质的红包游戏?
这是营销手段,很多年前淘宝和各大网商就已经转型了。当年平台招商是不盈利的,后来添加了站内广告,各式官方提供给商家的收费服务,各种红包金币促销活动,达人写手,佣金微商,直播等,才逐渐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当初由于进驻的商户没有其他促销方式,导致了他们只能以让利促销的营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开始是对消费者利好的,价格实惠,但是对商家而言,生意难做。后来为了竞争,商家大量开铺,重复铺货。他们给商品定1元2元的价钱,吸引消费者点击,然后留一个链接,让他们到真实价格的页面去购买。买个东西往往刷几十页也看不到几个不一样的款式,也难以对比价格,质量和服务。
而那时像京东和一号店这些百货平台之间的竞争也不小,每天都会送免费商品,买199减100这样的促销是最流行的。拼价和发优惠券也是相当激烈的。后来1号店被京东收购了,京东的促销就开始改变了。到最近几年京东也不再只做自营,也成为了像淘宝一样的招商平台。现在商家在京东和天猫开店都是收费的,每个销售都会抽成。那些红包、优惠券活动也是抽成的,而且要商家自掏腰包发券。
再说说佣金客与官方促销活动的区别。那些到处发链接的微商佣金客,他们所推荐的商品,很多也只是把佣金和优惠券金额计算在售价之中。个人佣金客的佣金比较少,流量大户或大型佣金平台不仅佣金高很多,甚至高达售价的几成。早年还有收费现象,后来被官方禁止了,但是官方以外的渠道依然有这种现象。参加官方促销活动的商品,它们的售价就复杂多了。由于那些热门活动的申请门槛定得比较高,比如活动期间商品售价必须是某段时间内最低的,平台抽佣也比平时高很多,还需要是热销产品。因此商家为了能参加活动,会提前好一段时间来做好抬价调价的准备,会刷广告或者订单来增加热度。佣金、广告费和订单的费用自然也会计入商品售价之中。
以前只有淘宝店的时候,做网商很简单,拍个实物照,做好商品页,有人做客服,有人打包发快递就可以了,最多办个营业执照。现在玩法多了,开旗舰店或者其他特色淘宝店复杂了很多。首先旗舰店和专卖店等需要公司经营,要有商标许可。这意味着店铺其实是一个公司。如果是批发进货商或自家生产厂家,那么办一个商标也需要好一笔钱。不过厂家直销有必然优势,也导致了拿货的小店竞争力降低。如果是经销商,这个成本不好说,谈一个经销权谈何容易,公司里能做这个岗位的人也是谈年薪的。至于公司,运营成本自然不少,要有注册本金,要有每月料理税务的人,要有办公地点,按规定聘满一定数量的员工并缴纳社保。很多网店不仅是老板,管理层,店长逐层抽成,客服也抽成。活动五花八门,美工的重要性也逐年增加,公司一般都会养着一组美工,他们的工资往往比客服高。市场甚至出现了拍摄产品图的专业公司,一组图也价值不菲。曾经有个网文报道,有人放弃高薪工作去开工作室给商品拍图,拍摄技术支持,设计构图,摆装饰品,摆角度,配颜色等。文章介绍完才发现,他们仅一个job的收入就比高薪还高。而达人红人,站内站外的网文营销和直播营销很多人都见过,背后不仅需要网店聘佣人手来处理和付佣金,还衍生出了很多吸金行业。网红公司、网商模特公司、提供公众号代运营或广告植入等服务的广告公司,层出不穷。但都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费时费力。可见这个利益的雪球越滚越大,费的也不仅仅是消费者的时间和金钱,商家也是劳心劳力的。这是一个行业的模式,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看到了机会,冲了进来赚钱,从此就会多了一样能耗费我们时间的东西。消费者是跟着甜头走的,所以这种模式能发展起来。我们只能精明地薅羊毛,但没有办法摆脱。拿了前面的大红包就算赚到了,那些不给力的活动看看就好。
说白了,红包活动就是平台用佣金的一小部分做甜头,来吸引消费者帮他们赚商家的钱的。而想要赚到商家的钱,当然要多做活动,圈住尽量多的消费者每天浏览平台,刷尽量大的流量。现在的促销活动跟早年的促销活动不一样了,不是收割消费者的,是收割商家的。
有时候觉得消费者就是被红包吸引过来的羊,圈起来也看不到真正的性价比,即使跑了,其他羊圈还是一样。优惠活动不参加会亏,参加也不见得赚,但是我们身上的羊毛却一直被他们拿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