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双十一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多大的意义?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双十一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多大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11-08 12:18:47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双十一确实是全名狂欢,既然是全民狂欢,买东西的人开心,卖东西的人也开心,最不开心的应该是物流了,随便看张照片都感觉是人间惨案~~~真的是!!!简直了~~!!看的我心好累!这么多发往全国各地的物件到底是
双十一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有多大的意义?

双十一确实是全名狂欢,既然是全民狂欢,买东西的人开心,卖东西的人也开心,最不开心的应该是物流了,随便看张照片都感觉是人间惨案~~~

真的是!!!简直了~~!!看的我心好累!


这么多发往全国各地的物件到底是如何派送的呢?怎么能在短短几天内全部派送完毕呢?面对突然剧增的运货和送货量,普通的快递公司又如何面对呢?刚好我有个朋友是在xx快递工作的,我看他每年的双十一对于他既是真的是又开心,又苦心。开心在于工资上涨了,茶余饭后又可以买多一瓶酒吃多一口肉了,苦心在于操劳于那成百上千,甚至上万的业务量和派送量。


去年的双十一的派件量是6000左右,相比于前年的2500还是翻了几翻的。


他们面对这成倍的派送量做的措施是:


1、在10月底招了2名新人,为双十一预热做好环境熟悉及派件操作,将每个业务员的区域做了缩小划分;

2、在10月底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猜测今年的双十一会是一个怎么样的局面,毕竟每年的双十一的派件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次他们租了厂房;

3、11月12日当日招了两名临时工,以便去分拨中心拉件争取时间;

4、设备增加了两套(三轮车、电池组、PDA);


很多人表示双十一是快递的福音,对于快递员来讲其实是灾难,那种恐怖真的很难想象。至于媒体表述双十一期间业务员都有过万的收入,在我们这种二线城市来讲真的很难,包括大拿快递。


不过呢,仅仅是成倍的派送量,对于人工快递员来说,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在于天气!。如果下雨了,简直是人间惨案!



前年的双十一他们是没有准备的,天公作美,11.12到11.25期间未曾下雨,天气较冷。

去年年的10月份他们开始观测天气,那时已经显示双十一期间长期有雨,结果这次的天气预报真的很准,没有半点误差,从11.13到11.23每日都有雨。


也许大家可能不知道下雨对快递的影响有多大:


首先,我们的快递不能露天分拣,不能在外积压快递,因为会淋湿快递,客户收到快递发现受潮我们的服务会受到很大困扰:这就对室内仓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业务员的派件速度下降40%,原因两个:一个是分拣时间增加了,另外一个就是出行时受大雨的影响,车速及可视度均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最后,以往部分客户还能正常配合工作,可以下楼取件,不过现在下雨了。此时客户们都不愿下来的,快递员均要挨个上到楼上。



送上一份去年暴雨时盆友当时的雨天景象,真的很怕很怕这样的天气,件不能顺利派出会引来很多催件及客户的,如果理解的人还好,一旦不能理解,就真的一言难尽了。



对于朋友的规模不大的小商店,捡炼快递的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和普通,多数是人工在操作。


他们配置有个话务员,话务员平时都是做客服的,几个话务员在仓库进行分拣并装袋,确保业务员回来后能立马有件直接装车派送。


等到晚上的时候业务员回来后大家集中在一起会将傍晚拉回来的件进行共同分拣并装袋,做好公司件及小区件的分类,每晚分拣结束都已经晚上十点多了,早晨8点继续来派件。


以此循环,在我们有以上准备的情况下,直至11.23才算缓解下来。


由于设施装备不够智能化,某个件做好扫描后并不可以定位到它的位置,有些客户着急会来查找,但是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一次次的失败而归,有的时候是真的想帮着你们找,但是要是真的要精确的找到某个件,可能真的需要5到8小时,其中包含部分件从新回归原位。


不过呢,在电脑前下完单,一直期待取快递短信的我们怎么能想到这么多!我们能做的就是频繁的打开X宝APP的凯迪界面,点击“待收货”和“未发货”来查阅快递的所以毫不知情派送状态。不过,如果迟迟不发货,工于心计的我们也能大开脑洞的想出各种理由来催客服发货!




当然了,上面这些只是对于小企业小物流配送公司来说。双十一的浪潮对于那些以物流文明的菜鸟裹裹和京东物流来说,才是显示他们高科技和智能化的最好时机,听说京东不管双十一,还是双十二,还是618,只要你下单,明天下午你就能开门见到红衣服的京东快递员了哈哈哈哈



为什么他们能那么高效呢?为什么他们不管物件数有多少,他们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送到呢?原因在于: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在中国境内做的最好的就是京东和阿里的菜鸟裹裹,两家你追我赶的努力,也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据日媒去年3月份的报道,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大国,庞大的电商市场也带动了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京东早在2007年就开始烧钱自建物流体系,今年4月京物流部门更是从京东分离出来成立了京东物流子集团,正式独立运营物流业务。

而阿里在物流上的起步较晚,想当年马云可是坚持称阿里和淘宝“绝对不会做物流的”,2013年阿里终于坐不住了,它与银泰集团等多家公司联合成立了菜鸟网络科技公司,并在今年9月将股份占比从49%增加到51%,对菜鸟拥有了绝对控股权,也实力打脸了自己。

接下来就从物流模式、仓储分拣、配送和派送等环节来解读一下他们的高科技是如何运行和提升效率的。


【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

当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慢慢减退,科技创新正在席卷全球,传统行业正不断地与科技碰撞。依赖人力的物流行业,也正努力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升级。

自2009年智慧物流概念提出以来,物流行业内的各大公司都在积极建设自己的智慧物流体系,使用机器人来节省人力成为了一个常见的做法。

▲以上为京东智能化物流的思维导图,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直观,以整体的视角看到京东的配送机制。


【物流模式】京东:全自动仓储+大数据技术


物流方面京东确实就是低头干自己的事,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以“无人仓、无人机、无人车”研发为基础,主打全自动仓储,并利用自身在自营和平台上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仓储物流的定位分析。


京东利用自己完整的物流体系和物流能力,为其自营商铺以及第三方商家提供完整的物流服务


【仓储、分拣环节】京东:无人仓


京东目前已在全国运营405个大型仓库,仓储面积高达900万平方米。


2014年京东就成立了亚洲一号自动化物流中心,大部分环节上都实现了自动化,提高了仓储的运营效率。


17年10月京东X事业部智慧物流实验室第一次向众人展示了由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数据感知网络打造的全自动仓储场景。


▲京东无人仓内六轴机器手臂在码放货物,右侧货架由Shuttle货架穿梭车负责搬运


▲图为京东无人仓内分拣机器人在工作


京东的无人仓中庞大的六轴机器人负责用吸盘将货箱重新码放,AGV机器人(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即自动导引运输车,此处指具有自动导引功能的机器人)利用地面贴着的二维码导航来搬运货架。小件分拣时,货架穿梭车从两排货架上将装有商品的货箱取下放上传送带供分拣机器人分拣商品。此外,还有堆垛机器人、无人叉车等机器人负责各环节。


▲图为京东AGV机器人投递包裹

就在17年10月,京东物流全球首个全流程无人仓在上海嘉定区投入使用。这一仓库占地4万平方米。每日处理订单能力超过20万单。机器人的拣选速度达3600次/小时,高出传统工人5-6倍。


【配送、派送】【京东无人机】

▲京东无人机准备起飞


目前京东无人机调度中心使用的是载重10-15斤,飞行半径10-15公里的末端无人机。


(确实很强,不过我很担心他的电量和使用性能,总不能飞一次快递,从两个小时电吧~)


【配送、派送】【京东无人车】


京东的无人车体积较小,长宽高分别为1m、0.8m、0.6m,具有六个不同大小的载货舱,可放置6件快递,每日配送10-20单。


它配备了多个视觉传感器和雷达,通过形成视差图等方式构建外部三维环境,检测障碍物远近和大小。无人车也可以根据目的地进行自主路径规划,寻找最短路径并规避拥堵路段,还可以识别红绿灯并遵循交通规则。

用户通过在无人车上输入提货码进行开仓取货。目前京东的无人车在人大、清华等高校进行试点配送,但近日有报道称京东的无人车速度较慢,有时还需行人让路,上隔离带还有可能翻车。(我还记得当时北大的朋友给我排列个京东的快递机器人,不过他说送货量其实很少,自己定过的京东订单,还没有被机器人送过货,都是自己骑单车去南门取的哈哈哈哈哈哈)


▲京东无人仓在校园配送货物



--------------------------------------假装有根分割线----------------------------------------------



▲以上为菜鸟智能化物流的思维导图


【物流模式】菜鸟:众包物流+智慧仓储


菜鸟基于阿里的基因,主要挖掘自身的平台价值,利用合作伙伴的物流能力,服务淘宝天猫上的第三方商户。


菜鸟的物流采取的是众包式,物流界的“三通一达”(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加上菜鸟通过协议建立了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菜鸟责搭建物流平台或仓储中心,各仓储中心之间的货物运输由“三通一达”负责,菜鸟网络利用阿里从事电商行业积累的大数据,对物流配送选择进行规划,为客户提供耗时最短、最优的运送服务。


【仓储、分拣环节】菜鸟:超级机器人仓


▲菜鸟智慧仓内管理员在监控AGV机器人搬运货箱


17年10月菜鸟网络位于广东惠阳的机器人旗舰仓首次对外开放,目前菜鸟机器人仓库在上海、天津、浙江、广东、湖北等地也已上线。不过,菜鸟的机器人仓库目前还无法实现100%的无人操作,仍需要人工与机器配合。


▲图为菜鸟AGV机器人搬运货架



菜鸟智慧仓应用快仓系统,适用于中小件商品分拣。库中也同样使用AGV机器人矩阵,它们可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订单,也可以独自执行不同的拣货任务,累了还会自主到充电台充电。拣选方面菜鸟使用的是可以360度运行的机器臂。

菜鸟智慧仓应用快仓系统,适用于中小件商品分拣。库中也同样使用AGV机器人矩阵,它们可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一个订单,也可以独自执行不同的拣货任务,累了还会自主到充电台充电。拣选方面菜鸟使用的是可以360度运行的机器臂。

不仅如此,每一件包裹身上都有智能条码作为“身份证”保证货物可以自己找到对应的地点,节约了大量时间。有媒体测试过,传统仓内拣货员7个半小时行走步数高达27924步,拣货1500件,而智慧仓内拣货员一天下来只需1563步,拣货已达3000件,拣货员的拣货效率提高3倍多。(这也是为什么大企业的秩序和环境总是很干净简练,不向上文所述,一旦双十一爆款, 整个企业向垃圾堆一样。)


目前看来,在仓库的自动化程度上,京东已实现无人参与且效率更高,菜鸟一边有些环节则仍需人工配合。在全国仓库的布局上,京东由于起步较早,大小中心覆盖面更多。而菜鸟正在加快在全国建立更多的仓储中心,运输上还强调与三通一达的合作。


【配送、派送】:菜鸟小G

▲菜鸟小G在法院帮忙

菜鸟小G是一款末端配送机器人,出自菜鸟网络的ET物流实验室,它有1米左右高,一次可携带10-20个包裹。它不仅可以识别人跟车,做到自动避让,还可以自动判断电梯的拥挤程度来决定是否搭乘电梯。此外,它还可以根据人车的动态行为预判运动轨迹而进行动态避让。目前,小G的速度平均为1米/秒,行驶平稳,智能路由调度算法也使小G剧本优秀的运行效率。


【配送、派送】【菜鸟无人机 】

无论是菜鸟小G还是京东的无人车目前看来只能实现短距离的陆地配送,而针对地形复杂或是需要跨海派送的货物,电商们还有一件高科技利器–无人机。

(其实我最担心的还是,要是在跨越海洋的时候,突然故障或突然遇到强气流,我的快递会不会沉入海底。。。。)

▲菜鸟无人机组跨海运送快递

【中国智慧物流的进展】

现在来看呢,不仅仅是京东和菜鸟在做只智能物流,其他的快递公司也没有闲下来,毕竟这么好的前景和平台,总不能拱手相让给竞争对手啊,就算自己不能有什么新奇的发明,就算抄也得把技术抄过来啊!所以就出现了顺丰无人机和苏宁云仓以及苏宁无人机哈哈哈哈哈哈

▲图为顺丰无人机在运送快递

▲图为苏宁云仓仓内图


电商方面,除阿里、京东两家外,苏宁势力也不容小觑。2016年“双十一”前夕苏宁云仓投入使用,A字架自动拣选系统、自动分拨系统、一步式装车系统等使苏宁云仓实现高度自动化。

感觉完全是学习京东的那一套体系,不过苏宁物流也在向无人化物流生态靠近,目前苏宁的无人机已经在今年6月成功完成首飞配送任务。


当然,不仅仅是电商平台看到了这即将到来的商机和平台,机器人厂家也纷纷加入战斗,与物流公司形成合作体系


一些专门研发机器人的公司也纷纷涌现,比如申通货仓内使用的就是海康威视的分拣机器人,海康威视在11月初还发布了具有自主激光SLAM导航的几款搬运机器人。还有埃斯顿的六轴通用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也在物流行业广泛使用。


讲了那么多,假装来一个小总结和来一个对未来的期许:就目前来看,智能货仓确实提高了仓储能力和效率。而无人配送方面,无人车、无人机目前只能在校园或是偏远山区实行,想要在城市内投入使用还需政策进一步开放。不过这政策就不好说了哈哈哈,你懂的,这一等就可能10几20年了。就最近电商们大肆宣扬的无人机来看,安全性还存在巨大隐患,而且不仅是人事安全,快递安全也是个问题,关键是能不能送到手。如果不能在快递流量大的城市使用,成本支出将成为一个巨大问题。如此看来,智能仓应该更靠谱,也更应该投入人力财力加以建设。

贴心的回答,码字辛苦,记得点个赞,切莫让人寒心~~~~~~

私以为每次双十一是我们国家科技的演武场,是孵化场。


我切入的角度很俗,俗到只有一个点“钱”


早西汉时期,司马迁就在《史记》里写下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众所周知,电商模式,是一种厂家和消费者对接的模式。这个模式通过牺牲中间商的办法,让厂家获得了更多的利润,消费者获得了更大的实惠。

双十一,作为电商模式下的一次狂欢,对商家而言可俘获更大更多的利润,消费者则是一年一次的打折季。在这两者的共同驱使下,大把的资金坚定的消灭了一切困难——比如科技的不进步。


还记得早期的双十一,最大的瓜是猜测服务器多久宕机。甚至还有好事者以此捞了一波偏门。

为什么会宕机?因为科技的不发达嘛!那么现在呢?作为阻挡商家获取利润,消费者获取折扣的纸老虎——服务器宕机,已经被消灭了。商家、消费者、科技取得了“三赢”,这不正是科技的进步咩?


还有物流业,现在可以百度一下““国外物流速度”,满满的都是大家的吐槽。其实,早期我们国内的物流和国外的一样。

现在呢?在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需求下,国内的物流业如同宇宙大爆炸一样,眨眼间就变成了一只堪称奇迹的庞然大物。

旺盛的市场需求迫使商家,在初期就发现:人工密集型的操作解决不了双十一带来的压力。满足不了压力会怎么样?——少赚钱!

而对于商家而言,“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怎么办?IA分拣、无人机配送。只要能解决问题的,不管白猫还是黑猫,都会有大把的毛爷爷砸下去。相应的科技,可以说是被刀架在脖子上在奔跑。可是哪怕跑的再辛苦,事实依然是商家、消费者、科技再次取得了“三赢”。


除此之外,双十一还降低了所有行业的科技转化成本,提高了科技转化效率。

早期对一项科技的转化、运用。流程是:先市场调研,再试做产品,最后全面推广。

对于商家来说,市场调研要保障有效,需要对全国34个省、56个民族都进行调研。调研需要成本100块。试做产品查看市场反馈,需要成本5块。最后产品能成功才可以进行全面推广,到这里才赚钱。一项承载新科技的产品,不赚钱,要亏105块,赚钱,也要先亏100块。


而通过双十一勒?调研是什么?直接试做一批产品(成本5块),然后请网红带货(5块)。产品不赚钱,亏10块,赚钱只亏5块。对于逐利的商家而言,同样的钱,可以实验十项新科技——这是商家、消费者和科技的又一次“三赢”。

提起网购,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快递员骑个三轮车在城市的每条街道上忙忙碌碌,可这只能说是快递送到我们手上的最后一个步骤。


其实双11对于科技的进步,完全可以从一件商品下单到最后落到我们手上的这个过程来体现。


首先就是下单,平常的日子里面我们想买东西,觉得价格合适,随时就买了,对于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其实要求并不太高。双11是一年一度的购物狂欢节,商家、我们都准备了将近一年,这一天的数据量将是平常日子的几十倍也说不定。还记得去年双11开抢时候的恐怖吗?开抢仅21秒就成交额突破了10亿元。


海量的数据要是没有强大计算能力去应对,怎能hold住?


所以首先就是云计算能力的提升,如果你想找到自己第1笔订单,那么只要不嫌麻烦的往前翻就行。而储存这些数据的就是阿里云,把阿里云比作大脑,这就是阿里云的记忆力。阿里云储存着几亿人的购物信息,有的人还不止一个淘宝账号,阿里云的记忆要是被填满的话,就没法储存新的商品信息和交易记录了。


与记忆力相对的就是大脑的思维速度,思维速度跟不上那么算数就很慢了,体现在双11就是用户无法下单和付款。


所以我们能这么溜的抢购完立马下单,背后就是阿里云庞大的脑力。


下单之后店家就需要找快递上门揽件了,平时那点快递量在双11面前肯定不够看啊,比起人力,肯定是机器效率更高啊,如果仅仅靠增加人手,就能应对双11的话那可真是太简单了。


可万一招不到人呢?


这就是给物流行业带来的科技进步了,物流行业的黑科技真是蛮多的,自动化已经成为了新的选择,大货车来到我们学校的快递店卸货的那个场景让我至今难忘——车门一开,大批量的包裹瞬间撒到地上,那些在物流中心工作的同学们就辛苦的给快递编号,按顺序放在货架上,在一个一个扫码给同学们发信息,快递车每来一次这样的动作就重复一遍……


仅仅是快递到达我们手上的最后一站都这么繁琐,就别说是在物流集散中心这些地方了,这需要多少人才能把快递分拣好啊。


实际上是我想错了,因为物流集散中心早已经用了自动分拣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昼夜工作,每天能分拣50万个包裹,就在2000平方米的场地上,三天的行驶里程便可以绕地球一圈。


场地还有个十分酷的名字:超级机器人分拣中心。


机器人把分拣好的包裹转移到开往各个城市的汽车车厢,然后他们再马不停蹄的开往下一个周转站,循环往复,快递就这样到达了我们所在的城市,派件,最后送到我们手上。


我们会感觉快递上午到的和下午到没啥区别,反正都是同一天,就算有了那么多的分拣机器人效率那么高,可是好像到手中的日子还是没什么提前,那就要从反面想想,每年的双11包裹都屡破上年记录,快递员倒是越来越少,按理说物流时间应该更长才对


可我们却没有快递比原来慢的感觉呢?

意义在于通过一次次大促,让中国的 IT 行业站在了世界的前列。

双十一难在哪里?

对实时性和准确性有很大要求

常见的搜索类型的业务,比如 谷歌,百度。通常是先将网站的页面收录,然后经过分词,生成索引,将关键词和页面存入索引库。用户在搜索的时候,根据关键词,找出具体的页面。它对于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没那么高。比如今天9 点 A 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 ,10点之后在搜索网站上能搜到也是可以接受的。

微博上的热搜大家也经常用,每次有热点事件,阅读量很高,评论量也很大,写入压力也会飚的比较高。但是这个阅读数未必会很准确。



但是对于双十一,这个却不能不准确。它对实时性有很高的要求。卖了一件商品,就必须扣掉一个库存。一件也不能多卖,不然本来商家准备卖 10件半价的商品,结果卖了 1万件,商家就要破产了。

经过双十一,国内诞生了什么产品

OceanBase

最初淘系使用 Oracle ,但是随着业务量增大,发现 Oracle 从来没有面对过这么大的数据量,而且成本巨高--不仅是硬件配置,还有软件授权费,都是巨额支出。所以提出了去 IOE 运动,用 mysql 替代。但是 mysql 也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因为双十一这个场景,是国外从来没有的。所以才会有了 自研的数据库 OceanBase。

现如今,蚂蚁金服自研数据库OceanBase登上TPC-C排行榜榜首,这一成绩开创了多项世界先河 。http://www.itbear.com.cn/html/2019-10/360796.html

阿里云

每次双十一,阿里系都会为大促准备很多服务器资源。这些资源需要一个平台去分配给各个部门使用。但是双十一过后,这些资源都闲置了,阿里系自身用不完。怎么办? 那就做一个云服务商,把这些闲置的机器,网络资源以云的方式出售。

当然,现在的阿里云不仅是云服务提供商,更是解决方案提供商。把很多经历过双十一大促的技术方案整合出来,让小公司也能体验到和阿里一样的技术体系和功能。比如:全链路压测,全链路追踪等等。

提升了其他公司的能力

友商

京东,苏宁,当当 等,自从阿里玩了双十一,他们也弄了很多购物节。经过一次又一次大促,技术实力也提升了很多。

上下游相关产业

银行的线上支付能力

前几年,支付宝没事情,各大银行的网上支付崩掉了,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这么大压力。这几年双十一这些银行的线上支付没有出大问题,不得不说,双十一间接提升了银行方面的技术实力。

物流行业的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了,双十一不仅对阿里系是一次大考,对于各个物流公司也同样是一次大考。好的物流公司,智能化分拣,配送优化让快递更好的到达每个人的受众。能力差的物流公司只能推挤如山了。不过物流行业也在逐年完善,提高自己的能力。

双十一 是所有朋友一起剁手的日子,即使不想剁,看着朋友们发来的盖楼链接,自己也会被影响的。那双十一对我国科技有没有影响呢,答案肯定是有的,毕竟大家都不知不觉被影响了。

大家都知道,2018年双十一当天天猫的销售额最终是2135亿,这个真的太吓人了。当天的交易创建峰值49.1万笔/秒,就是说最高的时候,1秒钟会有49.1万订单产生,我猜这个时间应该就是双十一零点那刻,大家都守在手机前等待零点那刻到来。要知道2009年首个双11的时候,这个创建峰值400笔/秒。也就是说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增长了1227倍,增长速度非常快速。

其实每创建一笔订单,都不容易,都会涉及很多技术,包括云计算,Docker技术,离线计算能力等等。还有一个就是数据库,而双十一使用的数据库是阿里自己研究的OceanBase。它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也是全球首个应用在金融业务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

那这个数据库与传统的数据库对比,优点如下:

1.不需要昂贵的共享存储设备和高性能服务器;

2.分布式的系统,更好应对大流量冲击;

3.弹性能力强,可以一键扩容,一键缩容。
大家都知道,目前市场主流的数据库是 Oracle,MySQL,SQL Server等,这些技术都被垄断。而OceanBase是国产数据库,这对于中国在互联网的科技地位也提升很多。

说完下单,来说说客服,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段子:

“叫你们马云出来说!”“你好,我就是马云。”

“你解决不了就让你们CEO来解决!”“你好,我是阿里巴巴集团CEO逍遥子。”

这个段子在网上也有视频,虽然是段子,但可以看出阿里对用户体验上做的努力。其实在阿里巴巴还有一群特殊的客服,他们是云客服,大家也称他们为有“特云”。他们这一群人,有的从小身患小儿麻痹,有的失去了双腿,有的失去了双臂,而“特云”这个身份让他们重新感受到了做人的尊严,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我感觉科技的进步有时不一定会体现在技术上,科技的进步如果能帮助更多的人,那也是进步。“特云”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而双十一这类大型的促销节日,需要的客服人员会更多,它不仅帮助很多人解决工作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生存的问题。

因为双十一这样的促销节日带来的科技进步还有很多,我这里不一一赘述。但社会的发展需要科技的进步,希望大家也会在这样科技环境下,生活越来越好。

首先我去回顾了一下双十一历年来的交易数据(来源自百度百科和新浪财经):

2009年销售额5000万元,27个品牌参与。

2010年销售额9.36亿元,统计共711家店铺参与。

2011年天猫淘宝销售额共52亿,2200家店铺参与。

2012年淘宝天猫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

2013年总销售额350亿元。

2014年总销售额571亿元,作为阿里上市后的第一个双十一,用时13小时超过了2013年的销售额。

2015年全球狂欢节,72秒突破十亿,12分28秒突破100亿,全天交易额超912亿元。

2016年,开场52秒突破十亿,6分58秒超百亿,总交易额1207亿,突破一千亿

2017年,28秒破十亿,3分01秒破百亿,9点成交额破千亿,总成交额1682亿元。

2018年,02分05秒破百亿,26分03秒500亿,1小时47分26秒,1000亿,全天总交易额2135亿,破2000亿。天猫双11当日物流订单量超过10亿。


在这些庞大数字的背后,支撑的力量也是惊人的。零点后千万人同时在线的流量,订单以千万/秒计的激增,几十亿的物流包裹,每一个环节都给不同领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然而每一次他们都近乎完美的完成了任务。

作为一名留学党,对亲临双十一最近的一次印象都是2012年了,那个时候大学快递点的火爆印象现在还记忆犹新。然而看看上面18年跟12年的数据比,翻了十倍不止。让我有点难以想象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盛况…

我在阿里云官方找到一组17年的数据:交易峰值32.5万/秒,支付峰值25.6万/秒,同时诞生的还有数据库处理峰值,4200万次/秒。

作为一个科技小白,这组数据还是足够让我震惊了。然而每一年的互联网流量洪峰都会被淘宝自己刷新。这场盛会已经不是单纯的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互动,这是一场社会协同运动。只有强大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智能技术保障,才能使得消费者,品牌商,物流企业,运营商,乃至其他国家之间产生良好协同。

阿里同时还应用了大量的机器智能,例如鲁班AI设计师,小蜜机器人,IDC智能机器人;人机协同诸如阿里语音技术,AliNLP平台,阿里图像技术等等。同时阿里的基础网络也十分强大,面对同时涌进的上亿流量,虽然不能说百分百完美稳定运行,但根据我身边人历年来双十一的经历来说,瘫痪也是几乎没有遇到过,每个人基本都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18年的双十一也开启了十亿包裹时代,落后多年的我听说,竟然在开场30分钟左右,就有多地消费者收到了下单购买的商品???从未听说的“分钟级配送”,可能会慢慢变成一种新的趋势。菜鸟智能物流骨干网也链接了3000万平方米的仓库,上百万物流从业人员和二十多万快递车辆,快递设备技术的增长也大幅度提升了效率,让物流能更从容的处理如此巨量的包裹。说到这里我只想鼓鼓掌~

与此同时,海关总署与菜鸟推出了“中枢直联”模式,将部分通关数据交由总署处理,分担各属地压力,在“省道”的基础上拓宽“国道”,做到了秒级响应。双方也在今年延续了共同压力测试的传统,累计共投入数百名技术人员,多次模拟双11通关场景,反复测试系统性能,并对系统进行智能化的升级改造,确保双11产生的数据洪峰也能安然过境。(环球网)

“过去是体力劳动为主,现在则是自动分拣设备做主力。” 我脑海里还停留着一幅一群人分拣快递的动图…每年还在替他们担心这么多包裹岂不是要把人累死,现在看来我的想法都是多余的。中国快递物流行业从拼人力已经到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然而双十一所带来的“压力”大大加速了这一变化。

虽然每个人的双十一经历可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在我了解到这么多数据之后,希望大家都能多一点包容。淘宝电商这十年用巨变都不足以形容,双十一所推进产生的科技进步,已经不曾察觉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背后包含了大量人员的努力,才让我们看到了现在的淘宝。

当然,我们消费者才是这个链条尽头的中坚力量!

双十一的意义在于催生了很多新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一、对于技术提升的意义:提供了足够复杂的场景

作为一名程序员,我觉得双十一活动对技术发展和突破的意义还是挺大的。

对于技术来说,你研发了一套系统或者服务,这套系统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性能压力是需要有实际的场景来验证的,不是你说可以就可以的啊。要知道最厉害的技术那都是被业务给逼出来的,业务量只有1000的情况下,谁都不会想去说我要搞一个能满足10000的系统出来。或者说,你都没有办法想象10000的场景下会出现哪些问题,因为技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数学累加。

所以,我们发现腾讯阿里百度这样的大公司的技术总是很厉害的。因为它们做出来的东西用的人最多,数据量最大,使用的场景也最复杂,这对它们的技术挑战自然最高。

而双十一,更是一个提供最复杂最极端的交易场景的绝佳机会,双十一的时候,刚到零点的瞬时峰值我们也是感受过的:你守着零点抢东西的时候发现支付失败,或者无法进入结算的页面。

而这后面可能对应着商品管理、支付、物流等等各个系统的通力合作。就比如18年双十一的时候,成交额21秒就破10亿了,要在这么段时间内处理这么大金额的交易,这不仅对系统的准确性要求高,而且对系统的健壮性、处理性能等各个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一个不小心可能系统就崩溃了,在日常的网购活动中,是没有什么机会能让整个交易系统面对这样的考验的。

二、对于国家发展的意义:我们有技术,我们有底气

最近我突然要开始接触阿里自研的数据库叫OceanBase,这个数据库已经在双十一中使用了很多年了:

而我突然了解这个数据库的原因呢,是因为这两年不是贸易战嘛,我们公司作为一个国企其实也很担心自己很多东西都还是用国外的,比如数据库。所以,今年在做新一代的系统的时候,公司领导已经去阿里交流过了,打算让公司新一代的系统要兼容OceanBase,以防将来贸易战可能带来的变动。

这个对我们的影响其实还蛮大的了。由双十一催生的这样的国产数据库,现在已经慢慢提供给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可以让我们在极端情况下替代现在使用的国外产品,就有一点感觉和之前华为被美国制裁的时候他们手里有鸿蒙是类似的。


如今每年的双十一,京东、苏宁、拼多多很多商家都在参加,已经不仅仅是天猫淘宝了。而活动除了双十一,还有618啊,818之类的。

单从技术角度上说,我觉得像双十一这样的活动就是给我们创造了无数个从无前例的技术挑战的难点,让我们一个个攻克的同时提升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而随着我们人民网购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人们最终会发现,原来我们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了!

双十一表面上是一场全民的消费狂欢,实际上只是消费转型促进科技升级的代表性事件之一。

就像是提到奶茶,想到喜茶、一点点,提到杭州马上想到西湖一样。

提到双十一,马上会想到消费、优惠、折扣、秒杀、零点付款。


人们黑着眼眶,熬着夜,就为了清空加购好的购物车,屯着大量的生活用品和化妆品。

还记得这张图吗?

前几年双十一刚开始,0点一过的时候,计算好了的折扣、优惠balabala都抵不过这个:被挤爆了

好不容易回复了界面,呵呵,东西抢完了。

不过近两年来,已经越来越少出现这个情况了。双十一的交易高峰盛况,逼着支付科技的升级。

支付系统崩溃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了!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从2018年“双十一”开始,所有的银行渠道通过网联开放,无论支付宝、微信、京东支付等机的构支付体验,都可以在不到1秒间反馈支付成功信息。

搭上了国家的快车,科技和政策双管齐下,方便快捷+10000

既然说到了支付,就不得不再进一步谈谈移动支付对于科技进步的意义了。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19中国移动支付发展报告中显示,中国成为全世界首位的第三方支付大国。

根据CNNIC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018年1-9月,中国移动支付业务428.2亿笔,金额199.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9%和33.5%。

移动端支付的不同应用深度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


初级阶段:公共服务更加方便了:包括缴水电费,在线挂号,乘公交车等等。

配合和视频监控,人脸识别,智能感应系统,很多现在的大型超市都推出了自助结账的服务,避免了排队等收银的各种麻烦。

除了支付科技的变革,双十一也让物流体系迅速蓬勃起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体系还是处于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智能化初级阶段。

国外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的自发货站,到货日期是20-30天。

但自营的FAB物流体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快的,虽然没有我们的隔天达,但是也缩短了很多天。

物流体系是不能光看运输速度就行的。

购买量激增和平日的情况下,对于物流体系的考验是不同的。

像亚马逊的智能仓储系统,可以自动判定快件的体积,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储空间,这一点我们国家还没有完全普及和实现,而我们的物流成本还是很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仓库的使用率与占地面积不成正比。

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我们运用更多的智慧去适应变化,拥抱变化,发现自身的不足。越是蓬勃发展,越是应该踏实稳步!

如果说双十一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不如说以双十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模式促进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一定程度上就是人类本身的进步。

我们欣喜于这种创新,也在不同程度上享受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感谢人类的智慧~~hhh

科技的涵盖面实在太大了,我只说发生在我身边,双十一带给我肉眼可见的科技变化。

十年前,我要买一个很重要的卡子,找遍了各大商场都没有,最后上网搜到了,那时的快递只有ems,邮费是20元。这还没有结束,我家所在的地区还不发货。。。好吧,我认了,因为必须得买,所以必须买。只能买来先寄到我学校这边,然后我再寄到家里。下单后,花了一周多等到卡子,我又找邮局寄件,当时邮局离学校很远,正好一个同学路过办事,我让同学帮忙去邮局邮寄的,又花了一周邮寄到家里。最后算下来,这个卡子光邮寄费就花了40元。。。当时我在想,要不是这个东西在身边买不到,我绝对不会在网上买,网上的东西虽然不贵,但是运费太贵,还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实在耗费不起。。。对了,最后我还请我同学吃了碗麻辣烫。。

还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个双十一,不是光棍节的双十一,而是购物节的双十一。网络购物的进步需要助推剂,我觉得这个助推剂就是双十一。双十一一次次引发大众购物浪潮,从而促使我们的物流运输系统越来越完善,快递行业迅猛崛起,物流的运输范围不断扩大,我的家乡再也不是不发货地区,也逐渐走出了不包邮区域,我买东西终于可以随心所欲的逛了,而不是每次点开页面都要先看看是否发货。。


所以说,现在的淘宝购物带给我的不只是低价,更多的是方便和快捷,网上的物品远比家门口的超市丰富,足不出户我就可以尝遍各地特色。快递公司的服务也正不断完善,我和朋友们电话通讯录里都有几个常用联系人是快递公司的,甚至连微信好友里也会有几个“快递”好友。这样随时可以寄发邮件,上门取件,再也不用自己往邮局跑了。



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幸福,双十一不管是促进科技进步也好,还是拉动经济发展也好,我想,它带给我的终极意义,依旧是购物的乐趣,以及从中获得的幸福感。

双十一盛会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0年了。

这10年,也是我国心理学迅速成长的10年。

于是在这几年里陆陆续续看到了不少关于网购、双十一造节等的心理研究报告,不少学生还是用的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毕业的。因为工作原因,曾经阅读过部分文献,在此写出部分比较让我感兴趣的内容:

一、消费者性别差异达1:4

有研究表明,在关于网络狂欢节的有效问卷数据显示,男性消费者占32%,女性消费者占68%,女性消费者是男性消费者的2倍多。

而这没什么稀奇的,本来女性就喜欢购物嘛……但是差距远远不止如此。

有效样本比例男:女=8:17,又一个2倍!(是否有效用是否参与双十一当天消费为准)

所以,四舍五入,每五个网络狂欢节消费者里,有4名女性,却只有1名男性……

我想起在我周围的男性都是给女朋友买东西的,那单纯的男性消费者……嗯……

(这是别人的研究结果,无论合不合心意都请不要diss我~~)

二、为什么购物狂欢节会设立在11.11日

有人说刚好就到了差不多那个时候,所以就这样设了呗!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有些研究却发现,不早不晚的那个时间,而且偏偏是这个购物节可以有井喷效果,也许与一些心理是有关系的呢!

1、与孤单有关的焦虑。

“光棍节”起源于南京大学的宿舍文化,我记得我读大学的时候是2007年,那时候还没有双十一网购狂欢节,但是我们的助理班主任师兄师姐们却带领我们搞了个主题班会,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光棍节”这个概念。

那时候师兄师姐告诉我们,每个班都在搞主题班会,是希望没有恋爱的同学们都不会觉得孤单。所以,“光棍节”大概真的会引起部分人的焦虑的吧?

而且,这个节日本身就充满着娱乐精神,与极富新闻价值。

所以当2009年,第一次双十一活动便取得了小小的成果(日成交额5000万元)。谁能说与当天的焦虑、与焦虑中的冲动消费无关呢?

2、秋收的季节,是传统的休闲时光

双十一期间,在传统上,很多地方处于农忙后的休息时期。这时,算是忙了一整年的大家处在了收获的时候,有更多的闲钱与闲暇时间。

传统的话,一整个冬天的嫁娶都会在这个季节开展。我们当地还有各种无聊命名的节日,也是从秋季开始的。没办法呀,这段时间太有空了,该忙的忙完了,过年又还没有迫在眉睫,节日不过是找点名目彼此请吃饭!

所以为什么无论别的节日如何折腾,规模也很难赶上双十一,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双十一已经成为群体中的一种仪式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塑造的,而不是设立的。

倒计时、销售额(锚定)、庆典塑形,是塑造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三个行动。而每一位参与其中的消费者,都是仪式的参与者,从中获取安全感。

而双十一的主要参与主体:商家、消费者、媒体,都会在各自的行业被多次提及与双十一有关的概念。参与,反而成为了参与这个仪式、成为其中一员的一个具有意义的表现。

它不只是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平台的共同搭建。


参考文献:

1《“双十一”消费心理研究》刘世刚、孙阳、于小慧、付东林

2《从“双十一”看当下网购的消费心理》席美云

3《网络造节对大学生消费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刘丽颖

4《传播仪式观视角下天猫“双十一”的消费文化建构研究》吕文强

5《网络狂欢节对消费者冲动消费的影响研究》熊晓娟

Virginia Satir说: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大约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另外的八分之七藏在水底。


双十一盛会也同样适用。


水面上的八分之一是消费者完成的;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是背后的技术。


表面上是淘宝推送的个性化界面,浏览,交易,售后;背后是技术下的数据分析、上亿笔交易,快递运输、售后处理。


冰下之下,是坚固的技术支撑:


1. 大数据+人工智能


打开淘宝APP,你会发现没个人的推送界面都不一样,这是在统计并分析了每个用户的搜索量、交易量、评价等所作出的算法推送;点进商户/物流,都有有自动机器回答基础相关的购物问题。



但其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所运用的场景很多,而根据交易后的数据又可以反过来为后续物流点设置对应服务也是应用之一。


2. 混合云构架


阿里云的搭建保证了C2B2C全流程线路的可实施性与安全性,从而支撑整个交易系统的平稳运行。特别在双十一这种日交易量远远超过平时的交易量的情况下,不仅要维持流程正常进行,还要保证运行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举个直观的例子,在春运购票最恐怖时候,阿里云作为背后的技术支撑了购票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物流自动化智能仓库


一环扣一环,如果没有大数据和人工只能的算法,混合云的支撑,短时间内业务激增而有没有应对措施就很容易出现快递爆仓现象。


亚马逊的仓库有橘黄色小机器人,京东有“机器人军团”和“无人机”送货,而阿里设立菜鸟物流自动化智能仓库内。


同时,菜鸟 E. T.物流实验室还研发了智能配送机器人小 G(一款可以在陆地上自由行走的机器人,每次能配送 10~20 个包裹)。



在配送方面,借助于大数据分析选择适当的快递路线;而消费者居住处,同时设立智能代收快递柜。




B站有个纪录片,它说中国在过去的五年之内做到了世界电商的领头羊,实现了零现金支付的普及。


出发目的是满足双十一的峰值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的阿里一直持续不断的改进技术,却阴差阳错地助中国一臂之力,而中国地市场又恰好为它提供了技术的试验场。


相互依赖,却又相互进步。


不止阿里,其实每个科技公司都是如此。我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什么是混合云架构,芯片工作原理怎么回事,但有一点,我们在高中都知道的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强,则国强

有记者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在淘宝和京东分别选50件商品, 对比11月10日当天和一周前的价格,发现京东50件商品中17件价格上涨,9件价格更低,2件显示下架。淘宝50件商品中11件价格上涨,11件价格更低,3件显示下架,其余商品价格不变或更低。

整个购物活动的完成主要涉及三方:经销商、平台以及消费者,在购物活动中往往会用到数据分析的些许成果,而在电销时代,对大数据分析的需求却有不同:

如果我是经销商,我希望能通过大数据根据经销商品在过去年份的销售规律,根据销售走势和供需关系,在低价时囤货,需求量大时高价卖出(即使不是双十一),从而使得利润最大化;其次是通过对购买规律的研究,得出经销商品的地域购买偏好和性别年龄等的购买偏好,从而在一定能力范围内在产品口味、细节和包装等方面下功夫,从而稳定老客源,并通过口碑来获得新客源。

如果我是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网购者的购买偏好,从而对经销商的进出做有区别的门槛限定,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高平台货物的品质及成交率,从而固化买卖双方的购买倾向。

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对于我来说,我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能够得知我购物车里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变动情况、成交率及退货率,因为现在更倾向于理性消费,而不是因为表面上的优惠力度和折扣力度等而导致的冲动消费,不然家里堆积的是用过一次两次之后不会再使用的“废品”。现在普遍人都会提前消费冲动消费,而大数据对商品等信息的分析,可能给我们在恰当时机提供合适的购买建议。

大数据时代,买卖双方都可以通过分析来使自己的选择更优。希望大数据的运用能给我们的购物乃至生活带来新的不一样的体验。

最后借用梅宏院士的话结束:我国大数据发展可总结为“进步长足,基础渐厚;喧嚣已逝,理性回归;成果丰硕,短板仍在;势头强劲,前景光明”。

科技改善生活,需求促进科技发展。

我们都知道双十一源于2009年的一次促销,虽然当时参与促销的商家不多,折扣力度也不大,但营业额还是较往常多出许多,有0.5亿元,马爸爸从中发现商机,这个节日就保留下来了。

回顾近5年双十一的营业额,从14年的571亿元到18年的2135亿元,每年都在突破上一年的销售额,0点一过就实时更新营业额。

双十一确实给我们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物品,参与人数足够多也为商家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商家考虑通过增加销量提升产品知名度、平台权重,以便获得更大的流量。大量的出货也能增强供应链,降低成本,同时也实现了清库存的目的。

于商家,就像自助餐,薄利多销,利润空间还是很可观的。

于阿里,逐年增加的营业额,几年翻几倍的战绩,奠定了阿里领头羊的地位,也展现了双十一的重要价值。

一分钟1.48个亿的营业额,也对技术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保证平台服务器的稳定性成了重中之重,阿里在这一块投入巨大,实现了人工往自动化方向的转化。

据马爸爸说,早几年的双十一,程序员和运营都是要在公司打地铺,多人轮班,随时待命。而现在,只需要留守十来人就足以支持几千亿的营业额,平台除了退款有点卡之外其他都不卡,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基本没有听说。大家双十一更大的不满来自于对自家网速的吐槽。

阿里资金实力雄厚,而且也有技术方面的需求,需求和价值推动实业进步,在双十一的推动下,这两年我国科技比之前几年实现了大跃进。很多细节处都实现了AI自动化,解放了人力。智能试妆,智能穿衣的推进,也解决了顾客的不少问题。

现在去境外旅游,外国人讲起中国淘宝、移动支付都是竖起大指姆,感慨你们怎么就能让这么一个普通的节日变成全球购物节呢,东西卖得那么便宜,一分钟卖出几个亿,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们的技术也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全球人同时登陆的平台,还能顺畅运行,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实力证明。

从“规模体量、影响深度和参与广度”上来看,双十一是一场无可比拟的盛大商业活动。从10月20号开始正式进入双十一的预备阶段,有长达20天的积蓄准备时间,也就是说这20天里,订单笔数会锐减,而20天后,是双11当天下单的数量和金额都呈现出一种井喷式的爆发。


去年双十一订单笔数达到了14.7亿,这背后从查看、搜索、添加购物车、下单、支付、退款等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同时是超过数十万的高并发的计算压力。阿里云为这场互联网流量洪峰护航已久,在这里先不谈网络技术的革新及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着眼于双十一在物流技术方面带来的进步。


历年双十一下来,交易额逐年上涨,包裹量逐年增多,但是物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爆仓的情况也逐渐消失,物流技术正逐步提升。


仓储作为物流流程的重要一步,是物流技术升级的重点和痛点,物流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智能等智慧物流底层技术及共享云仓极大的提高了仓储的利用率,降低了爆仓发生的概率。还有建立电子面单、无人分拣仓库、AVG搬运机器人等技术,也是未来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


除此之外,绿色物流、冷链物流也是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


绿色物流是环保物流、可持续发展物流,快递总量的增多意味着处理不可降解的快递袋和胶带产生的环境问题愈大,而且快速消耗的快递单纸张、成吨的内部缓冲物都成为绿色物流发展中的绊脚石。通过循环使用的共享快递盒和电子面签单,是绿色物流的进步。环境的压力及国家环保的需求,也是促进物流改进的巨大动力。


冷链物流十分重要,食品运输方面,冷链物流关乎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在医药品运输方面,一旦冷链物流出了问题将会造成全国性的大新闻,例如疫苗事件。双十一巨大的食品保鲜的需求,也极大促进了冷链物流的进步。

参加双十一这场盛宴,要求各大电商平台把工作效率火力全开,面对如此大的工作量单靠人力是很难完成的,于是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平台把目光投向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客服机器人

我平时都是用手机打开某宝APP进行操作,但是今天手机没电,我用电脑打开某宝主页中的“已买到商品”的菜单时,意外发现在右下角有一只显眼的小蜜蜂,小蜜蜂“抱”着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申请退款或售后。

我不安分的小手决定调戏一下这只小蜜蜂。

于是我用比较人性化的语气说:哎呀好生气,怎样才可以把这讨厌的东西退掉啊!

它的反应是出乎我意料的,以我过往接触智能机器人的经验,他们只能识别一些特定的语句,面对不能识别的事物,只能提示用户:请按xx方式向我提问。

这时我才幡然醒悟,原来科技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正在飞速发展,智能客服机器人可以根据用户表达的图片以及语言等多种内容对用户咨询的目的进行判断, 解析终端用户的深层语义,与用户形成有效沟通。

但是人工智能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它发给我的申请退款网址出现了错误。

再重复几次提问后,它弹出了一个接通人工客服的按钮。

的确,在智能客服机器人的支持下,客服系统可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客服回复效率。但其本质上并无法完全取缔传统人工客服,因为人工智能缺乏一种锁定回复目标的信息索引能力。

最终在人工客服的贴心帮助下,让我这个“购物小白”傻瓜式地完成了退款操作。

综上所述, 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于客服系统的开发较为完善, 降低了人工客服的总体工作量, 提高了客服系统的回复效率。但总体而言仍然并未达到完全取代人工客服的水平, 为此仍然需要针对其客服系统的智能化开发深入研究, 以期尽早完善客服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支持客户服务系统的全自动化发展早日来临。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能够除了完成原有重复性问题回答的工作, 借助机器学习技术能更加“拟人化”的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并可在根本上实现24小时的在线服务。

“双十一”必定在未来更深远地影响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 也会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持续发展, 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双十一的购物节可以说是现象级的营销,全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人一样,尤其是中国的女人能在这一天疯狂地买东西。

说到双十一的意义,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买东西更方便了

这也是最直接的意义。淘宝等购物网站的出现,打破了曾经商品购买的信息不对等。

双十一购物节是由淘宝发起的,目前不仅带动了全网络的购物狂欢,更是让商家使出浑身解数,用降价送礼品等手段促销,消费者也可以货比N家,却不用跑断腿,短时高效地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看到互联网的势头,线下的商家也在双十一这天跟着做活动,我们这里的超市和商家都打上5折促销的宣传单了,作为消费者当然是喜欢的啦。

2.让生活更丰富

2014年开始,阿里巴巴推进全球化,让更多的国际品牌入驻,现在的双十一购物可谓“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品牌和品种都越来越丰富,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只要可以代购的商品,几乎都可以足不出户地买到享受到。

对女人来说,一些大牌化妆品在双十一的促销可是非常吸引人的,所以女人们纷纷把手举起来,剁剁剁!

3.提供的服务多样化

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除了常规的买生产出来的商品,还有其他不易购买的服务。比如领导晚上突然要你准备一个PPT,可你没做过,又想在领导面前留下好印象,时间紧急立刻去学也来不及,怎么办?

专业的事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时你就可以在淘宝上搜索代写PPT,挑选觉得合适的一家合作就可以啦。是不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呢。

当然上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服务,比如到外地拍婚纱照,就可以在淘宝上找当地的摄影师,谈好条件就可以去啦,免除许多麻烦,也可以省下不少银子哦。

4.让“单身狗”不再孤独

从2009年开始,曾经的单身节,逐渐变成了狂欢节,单身的人也会因为投入双十一的血拼,分泌了让人愉悦的多巴胺,忘记了自己是单身,就这样过了一个愉快的单身节,多好。

总而言之,双十一是个没有门槛的活动,想想自己又要参与一个上百亿的生意,真是......习惯了呀。

双十一背后的阿里云技术有很多,从官网上截了个图。从自研服务器、块存储、GPU、FPGA云服务器、SLB负载均衡、MongoDB、RDS、Redis、对象存储等,不一而足。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双十一阿里云技术清单https://help.aliyun.com/learn/learningpath/tc181111.html?spm=a2c4e.11153940.0.0.36b66bd9lx64WW。

总的来说,所有的技术都是和云计算服务相关的。

云计算究竟是什么?

简单理解,云计算是一种网络,具有可实现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读取的功能,具有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和性价比高等优势。

因为云计算更多的是面向企业,所以个人消费者其实不太容易理解。举个例子,假设你临时要用个人电脑处理一大批数据,首先你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存储到电脑硬盘上。但是如果你的硬盘空间不够怎么办?也许你可以外加硬盘。如果再极端一些,数据多到你的外加硬盘也不够,这时候可以考虑云计算了。

它可以动态给你分配【刚好够】的存储空间。当你的数据量减少时,存储空间的分配也相应减少,然后根据占用的存储空间收费。这就是【动态可扩展】、【按需部署】。

MaxCompute

MaxCompute是技术清单里的一项。之所以提到它,跟最近在做的数据处理有关。

我们的产品在工厂测试后,需要做许多性能指标数据分析。每次更换一个指标,我都需要【重新】写类似的代码,提取相应的数据,分析统计变量相关性。同事说除了跟编程的抽象能力有关,最重要的是设计一个好的【数据结构】才能避免这种重复编程的问题。而SQL就是适用于这种海量数据,离线批量计算的场合。

从个人体验来看,随着企业越来越数字化,在安全性和私密性有保障的前提下,这种高效、专业处理数据的技术也的确能够帮助小企业提升效率,加快研发过程。

嗯,第11个双十一了。

当初逍遥子把双十一创造出来,不过就是想搞点事情,让当时默默无闻的淘宝被更多人知晓,加点血,提高生存力。

他恐怕从未想过,有一天双十一会成为全球狂欢节,而购物车成为世界最豪的车。

更不可想象的是,这样的一个“无心插柳”的双十一,竟像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训练场,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的优等生:移动支付、数据库、云计算……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数字经济体,说它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不为过。

每年的双十一,对电商玩家来说,都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为了GMV殊死搏斗。

从各大玩家的打法上我们不难看出,天猫跟其他玩家是明显不同的。

比如京东的双十一,历年来基本是都是持续11天,但天猫往往是提前预售、加购,然后等到双十一当天再付款。不仅如此,更有大量的抢购、秒杀等优惠活动集中在凌晨0-2点。消费者积攒二十多天的购买欲望,在几个小时内集中爆发。

这意味着阿里要承担处理极速狂飙数据的极端考验,对底层技术支持、交易平台、物流系统都一场大考。

为啥阿里非要给自己添堵?

马云曾经在接受央视专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其实双11不是我们赚钱,双11本身对于我们来讲没有什么赚钱,双11希望给消费者带来快乐、给商家带来快乐,给我们带来技术提升,给我们带来组织人才的提升。

Emmmm……赚不赚钱我不评论,但有一点,马老师说的绝对真实,那就是通过双十一推动整个阿里的技术提升,才是现在天猫双十一的核心目的。

这也就是天猫一定要让你在双十一才付款的真正缘由。

对阿里来说,双十一早已不是为了生存的“卖货场”,而是打磨技术的“练兵场”!


(阿里人备战双十一的装备)

不断打破记录的GMV,倒逼着技术的快速演进,如果没有每年双十一的大考,阿里自研之路,恐怕不会如此之快。

看看这十年来,阿里在技术战场的开挂人生:

为了解决信任问题,促成网上交易而诞生的支付宝,在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移动支付上,支付生态体系更是颠覆了整个金融行业。

为了支撑双十一爆发的洪峰流量,自研数据库OceanBase,在今年拿下了TPC-C世界第一,性能上已经完胜Oracle。

为了提升双十一巨额交易的顺畅,阿里云降世,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独角兽。

强大的算力,自然需又要牛逼的服务器来支撑,神龙应运而生。

……

为了支撑双十一,阿里构建的技术体系已站上互联网技术的巅峰,为整个经济社会做着贡献,而双十一,也成为阿里技术迭代升级最大的试验场。

从2009年的5200万,到2018年的2135亿,在双十一的推动下,阿里成为世界领先的技术大咖,而技术的变革又反哺着电商业务,使其成为毫无争议的电商霸主。


在如今看来,一切的发生似乎理所当然,阿里好像天赋异禀。

但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十年前,褪去神化色彩的阿里,也是从从灰头土脸中一步步走来的,那一个个硬核的技术,也曾几度濒临夭折。

破解第一道超纲题:“支付宝”诞生

网络交易,如何让相隔万里的两个陌生人产生信任?是摆在淘宝面前的第一道门槛。当时阿里找了很多家金融机构谈判,但人银行不接招,怎么办?

阿里只能自己做。

支付宝,是业务与技术相亲相爱碰撞出的第一次火花。

支付通了,双十一才会“通”。

支付宝一开始并不成熟,要依靠人工对账,2014年,日交易量8000笔,就需要调动300余人,天天看成对对眼,单据依然成麻袋堆积。另一方面,在频繁转账过程中,信息丢失严重,再加上上下游不通,交易成功率仅60%左右。

就连淘宝也曾想过放弃支付宝。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马云一家一家去跟银行谈合作,加上政策的出台,支付宝在2010年底,才算是度过危机,在博弈中取得胜利。

随后,衍生出余额宝、花呗、微贷、芝麻信用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不仅开启了移动支付的繁荣,其信用体系的应用,更给未来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支付工具到金融平台,目前的蚂蚁金服已构建出一幅庞大的金融生态图,赋能到个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


“五彩石”护航双十一

2009年,双十一元年。那时候天猫还不叫天猫,叫“淘宝商城”。

这年是淘宝商城成立的第二年,因为业绩一直不太好,逍遥子说“闲着也是闲着”,就拉了几十个商户,搞了个全场五折的活动。

结果成交额翻了十倍。

虽然当年的流量基数小,但技术猿仍看的目瞪口呆,眼睁睁看着服务器在0点直接崩盘。

所幸的是,有“五彩石”项目的保驾护航,系统上并没有出现什么重大事故。

“五彩石”项目是在2008年淘宝商城建立后,对整个淘宝系作出的一次架构重构,打通了淘宝网和淘宝商城。

这说起来简单,实际却是高风险作业,就像给一架高速飞行的飞机换发动机。

而这次架构重构所沉淀的共享服务理念和分布中间件技术,为阿里后期的业务拓展和技术演进打下了基石,也被业界诸多互联网公司借用。


(2009年双十一淘宝员工庆祝破5千万)

喝茶过零点洪峰:Oceanbase的浴火重生

2009的双十一,交易额不过区区5200万。但瞬间的流量暴增,淘宝已经扛不住了。

怎么办?买呗!买服务器,买数据库~咱阿里又不差钱!

但现实并非如此。

当时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使用的都是IOE体系,价格贼贵!而十年前的阿里还不姓土~

按照淘宝的发展趋势,数据将成指数级的增长,一方面带来成本的倍增,另一方面,其实Oracle的数据库已经支撑不了淘宝的运营了。

在2010年,阿里正式开始研发OceanBase。从0开始,数次濒临解散。

但阳振坤熬住了,终究在2014年的双十一,大放异彩。

大促前夕,阳振坤跟当时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说:你看我们窗子都已经打开了,如果等会出问题,我们就准备从这跳下去。

事实证明了OceanBase的实力。当时的Oracle 数据库面对汹涌而来的流量,已经支撑不住了,而OceanBase成功接棒,从计划支撑1%的流量,到最后成功支撑了10%。

从此一路奔跑,成为阿里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在金融领域站稳了脚跟。并在2017年开始对外输出,赋能银行业。

所以,做技术,真的是需要情怀的。

阳振坤如此,阿里云的王坚更是如此。


l 最苦不过阿里云

2018年,天猫双十一交易额2135亿元,再次突破记录。1分钟超51亿!2分05秒超100亿!4分40秒超200亿!

你可能无法想象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

短短的几分钟,来自全球的流量,不断冲击阿里的网络和服务器,图片载入、订单结算、花呗冻结…….在消费端,你依然能享受到丝般顺滑的购物体验。

但这些问题,并非一开始就被解决的。它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

在2013年的阿里云年会上,王坚,这个曾经饱受质疑、被称为“骗子”的男人,落下了眼泪。这一年,阿里云成功了!


要知道,在2009年,阿里云成立之时,国内几乎没有人真正敢去实践“云”的概念。

但是淘宝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技术要和业务赛跑,两条腿要齐行并发。王坚接下了这个任务。

马云说:我每年给你投10个亿,投个10年,做不出来再说。

云计算的投入大、短期不见成效,阿里的人都不相信他,认为他浪费钱浪费资源,一事无成,只会画饼……

所幸,王坚是偏执狂,马云也是。

最后,王坚成功了,阿里云真的“飞天”了,成为世界三朵云之一。

双十一在有了云计算以后,开始不断突出天花板。交易速度、阿里小蜜的咨询量、蚂蚁安安的回答量、AI设计师鹿班的海报设计量都在飞速增长。

阿里云是整个生态技术的支撑,所有的技术都在云上相遇,阿里云不仅解决了阿里自身业务的瓶颈,更是在中小企业、精准扶贫、城市大脑、人工智能等领域,书写着互联网科技的传说。

以12306为例,对于每天PV数超过400亿次的网站来说,其技术很难解决,2017年,阿里云提供技术支持,把网站的查询访问放在了云上,轻松消灭了网站宕机、打不开的现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算是真正实现了。


为了应对双十一这个世界级难题,阿里需要打通三大通路。

支付宝打通了支付通路,阿里云、数据库、神龙等打通了业务通路,剩下的,便是物流通路了。

智能物流的崛起

都说,双十一是史无前例的社会化大协同,而商品的转移,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消费者,他才不会管你双十一订单量有多大,他只想购买的宝贝赶紧到自己碗里来。

成本、效率、用户需求,催生了智慧物流、智能仓储,让快递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开始逐步向高科技迈进。

阿里的菜鸟园区,已经实现全流程无人操作,搬运、拣选、拆零、贴单、发货都是机器人操作,黑科技无人仓已在杭州地铁站落地。各大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无人车,去年,京东的无人车已经开始为客户送货。


(杭州地铁站无人仓)

无论是三方支付也好,数据库、云计算也好,他们的诞生,其实都是现实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倒逼出来的技术革新。

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双十一,已成为撬动社会产业链连锁反应的第一玫骨牌,其催生的互联网科技,已不止于服务电商业,而是渗透于社会各领域,服务着世界。

而这一切的源头,不过是2009年,那个不经意的开始。

一场美丽的偶然,也是时代的必然。

经济学上有句话: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我是赞同的。

世界上有超过33亿的人拥有智能手机,中国是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网民规格高达8亿。

但有一个夜晚,这8个亿中的绝大部分人,会焦急的捧着手机,参加到购物狂欢的大军中,不断地提交订单,点击付款,积攒了20天的欲望宣泄而出,在0点到来的那瞬间爆发。

从提交订单到付款成功,手速极快的人只需要短短几秒。可就是指尖下这不起眼的几秒,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技术人的疯狂——它代表着阿里每秒要处理48万笔订单,服务器要承受着来自瞬间喷发的数据压力,演变成一场消费极限与技术极限的战争。

如果互联网有记忆,那他应该永远忘不了2009年。

从2009年0.5个亿的成交量,到2018年2135亿的成交量,就连在阿里待了10年的老人,也永远无法想象下一年的双十一究竟还会有多疯狂。人们10年间无休止喷薄的欲望,居然催生出了中国10年来的技术发展。

即使是现在购物体验无比丝滑的阿里,提起10年前,也是会激起一身鸡皮疙瘩。因为10年前那3次恐怖的命悬一线,几乎就是每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2009年 — 双十一诞生的第一年

那时候,天猫还不叫天猫,叫“淘宝商城”。当时举办这个活动的张勇想法很简单,就是业绩不佳,想在光棍节这天打折搞促销,图个开心。

对于当时的买家来说,网上购物并不流行,还不如多花时间在QQ上和心爱的姑娘聊天,再顺便充点钱打游戏。而对于商家来说,双十一只不过是个清理库存的机会,很多商家甚至不愿意参加全场五折的双十一活动。

不曾想,在初次的招商中就几度差点夭折的双十一,最后还是有27个商家将信将疑的向阿里抛出了橄榄枝。

当年的双十一,没有预热活动,也没有优惠券,更没有广告。就连阿里的技术团队都不抱多大重视,在下班时间全部准时下班。整栋办公楼,只剩下零星的十几个人加班。

大概那一天在场的人,都不会想到,双十一将彻底改变许多人的人生。

12点一到,订单纷纷涌来,有的商家的打印机甚至因为打印订单过多烧了起来,海量的订单形成了高并发使系统崩溃,十几个程序员只能拼命的抢修系统。客服的电话被打爆,甚至连楼下的保安都被叫上楼充当临时客服。

这个堪称“混乱”的开场,最终有惊无险的度过了。就在这天晚上,经历了一切的阿里人却怎么也睡不着。突增的订单振奋了士气,却又更加无情的暴露出一个问题:支撑更多的订单就需要更多的IOE,就需要买更多的IBM的小型机,Oracle的数据库,和EMC的存储设备。可是钱从哪里来?

要知道一台小型机就要500万美元,两台小型机就要配300万美元的EMC的存储设备,维持整个“IEO”的费用异常强大,就连多看一眼费用清单上的数字都活生生吃不下饭。

那一晚,阿里的程序员握紧了拳头,心里种下了一个种子:我们能不能不靠别人,靠自己?

一觉醒来,太阳照样升起,只是世界已经悄然翻开了新的篇章。

阿里决定开始“去IOE”计划,用开源数据库和平民服务来替换Oracle和小型机,我们自研数据库,自研操作系统!同一年,在阿里诞生十周年的年会上,阿里云应运而生。

王坚实现了对马云的承诺:为阿里巴巴注入技术的基因。

大部分今天看来异常成功的决策,在发生当时或许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无奈的被动选择。十年后的张勇,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初随意开的一个头,那一个陷入混乱的夜晚,不仅让双十一变成了全球最大的网购狂欢节,更是把后来的阿里变成了一家强大的科技公司。

2010 — 双十一诞生的第二年

经历了上一次的有惊无险,这次支付宝团队自信满满的为双十一规划的系统容量是09年两倍之多。今年买东西的人是去年的2倍,已经是增长100%了,应该是极限了吧?

但是事实狠狠的打了他们的脸。2009年的双十一成交额是0.5亿,2010年的成交额却直达9.36亿,支付宝准备的系统容量远远不够用,程序们手指发颤,疯狂砍掉多余应用,在距离数据库崩盘仅剩4秒的时候,才成功砍掉最后一个会计业务。

差一点点,就死在了这4秒手里!

更惨的还有物流,2010的成交额是前一年的20倍,订单数量暴增,把快递公司压的喘不过气。商家的快递无法及时发出去,有的人双十一买的东西,过年才收到货。

怎么办?技术差点跟不上,好不容易就回来了,又在物流上栽了跟头。

经历了生死存亡的时刻,阿里又咬牙开始了OceanBase自研数据库的道路。

这一时刻被再次铭记,有趣的是,这一年的阿里人,不会知道10年后的新一代会如何看待史册上的他们,开源的功臣。

2011 — 双十一诞生的第三年

有句话叫“事不过三”,支付宝团队经历了前两次的生死存亡时刻,牢牢抓紧了技术。程序员们紧张的穿上了红内裤,集体辟邪,甚至还把关公的相片打印出来参拜。

没有什么,就是为了祈求保佑!!(不禁想起了那句有名的东北谐音梗——紫腚能行)

0点过后,一直到双十一结束,支付宝团队无数次收到系统警报,系统处理峰值全日都在高峰期,全员时刻关注屏幕,终于还是有惊无险的守住了防线。

在他们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第三次命悬一线的时刻还是到来了,银行支付崩了。

那时支付宝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人们要网购基本都是用网银。但不幸中的幸运是,多家银行没有同时挂掉,基本是修好一家,再挂一家,再修好一家,又赶紧再去抢修。

双十一诞生的前3年,阿里全都命悬一线,无一例外面临着支付、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物流运输的极大压力。双十一诞生的前3年,这些技术短板全部被暴露出来。

但如果不是这3年,阿里的血液里将不会牢牢刻上技术的基因。

2011年后,发生了什么呢?

在双十一诞生的第4个年头,Oracle甲骨文向阿里索要双十一的数据库巨额账单,发现原来才3年的时间,这家中国的企业竟然已经部分替换掉了自己的数据库,用上了自研数据库,并成功撑过了每秒十几万次的数据洪流!

怎么可能?中国3年的自研,怎么能替代自己30年来的沉淀?

任何一个阿里人,都能够拿出直接的硬核证据:我们的确不需要!

那一年整个双十一的成交量为151亿,即使当时的物流企业为双十一扩招了6.5万快递员,却还是难以支撑数量爆炸的快递数量。那一年,“淘宝商城”正式改名为天猫。

于是,2013年,阿里成立了菜鸟物流,通过大数据提前分仓,并通过物流雷达进行调配。同时,王坚团队终于开发出第一套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云计算系统飞天,填补了中国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后来,阿里的技术道路精品佛越走越顺。整个阿里巴巴进入了史诗般的技术大升级。

2014年,阿里云获得了12306铁道部的青睐,12306与阿里云合作,将余票查询系统放在了云上。第二年春运的时候,又将75%的余票查询业务放到了云上。

网页不再宕机,无数的思乡者不再雪夜里焦急的等待,春运抢票不再是手指怎么刷都刷不出来的页面。

那一年,支付宝的数据库已经从Oracle完全替换成了Oceanbase。

历史的浪花不曾停歇,每一朵浪花,都在这个时代中绽放出自己独特的使命。

2016年,阿里云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催生了ET城市大脑,助力城市红绿灯的分布。双十一期间,AI设计鹿班就制作了1.7亿张广告Banner, 1秒完成8000张海报设计。

在不同的会议室,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团体之间,你都能在阿里人的脸上看到殊死拼搏 的模样。阿里前3年面对的困难被克服的越来越好,那些彻夜未眠的日子,那些为双十一癫狂不知所措的样子也慢慢被遗忘。

2018年,阿里云在全球稳居世界前三,和亚马逊的AWS、微软的Azure跻身3A阵营, 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将占据核心云计算市场约84%的份额。

而经过了10年的沉淀和发展,OceanBase TPC-C也一飞冲天,获得了世界第一。国家信息技术的三大软肋之一的数据库难题,OceanBase解决了。

这10年对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说只是转瞬即逝,但却是阿里巴巴历史上打不开的生死劫。这些峥嵘的岁月,又藏了多少人挣扎的过往?

这几年已经能明确的感受到,阿里双十一系统崩溃的概率越来越小了,再也很难听到身边人抱怨“网页又摊了”的话。

双十一无疑是一场体量极大、难度极大、挑战极大的科技商业行为,中国的巨额人口,决定了世界上难以出现第二个中国双十一,不会再有比中国的双十一更复杂的高并发场景。

而年年都在升高的交易额,背后展示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供给等技术能力异常的强大,否则靠着差劲的购买体验,30秒付不了钱,谁还会在双十一浪费时间?脱离了背后的技术支撑。如果双十一购物不像现在一样顺滑,成交量又怎么会一年比一年剧增?

甚至已经说不清是购买欲带来的技术升级,还是技术升级刺激的购买欲。能肯定的一点是,是2009年的双十一大促,推动了10年来阿里技术的成熟。

从2009年发展到今天,双十一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商促销节日,在之中催生的无数技术能力,才是最宝贵的竞争力。

阿里云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去IOE的序幕, 平头哥一年内研发出了910和含光800等3款芯片。无论是数据库、操作系统、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支付、芯片。这些技术诞生于双十一的科技,在阿里经历了开源—自研—商用的不同阶段,正在迈向市场,适用于全社会。

而中国互联网光速发展的这10年,阿里双十一不断催化技术能力的这10年,让中国从被世界引领,跑到了引领世界的行列。

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2009年那个因为业绩不好而随意进行的促销活动。没想到双十一,却让自己从电商小公司转型成了科技大公司。

正如张勇在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态度:“双十一最关键的不是销售数字,而是技术峰值。”

这些年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诞生了无数优秀的互联网企业,造就了BAT这样的互联网科技巨头公司,同时也淘汰了无数顺应时势创立的公司。

而事实上,那些真正存活下来的互联网公司,就是能在尖端科技上推动人们生活,或者是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并真正实质性解决了社会问题的公司。

他们能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国家的各个行业服务更多的人,去更有效的解决社会具体问题。而一个国家的顶级互联网公司的科技实力如果在全球排在第一梯队,往往映射着这个国家的软实力,甚至于会垄断市场。

如果你知道曾经的垄断,就会了解这10年有多伟大。

2009年之前,全世界最好的数据库就是美国的Oracle,而顶尖水平意味着科技地位的垄断, Oracle借助“九七工程”进军中国市场,取名甲骨文,从1997年开始就垄断了中国市场数十年。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想要用好的数据库,只能跟Oracle买。而近几十年来,无论是数据库、芯片还是操作系统,基本上都是被欧美垄断。

而10年前的双十一无意间引起的技术改革,让阿里在这两年接连打破了国外在市场上的垄断。

OceanBase打破了甲骨文数据库的垄断;

平头哥自研的AI芯片含光800,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

飞天打破了国外操作系统的垄断。

达摩院研发的量子电路模拟器,打破了谷歌的量子计算机霸主地位。

而如果能回到2009年的那个夜晚,也许我们会看到小小的办公室,十几个人窝在电脑桌前的倦态。

而王坚的话精品佛还响在耳边:“如果现在不做技术研究,1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阿里巴巴。”

在为他们取得的这些成就自豪的同时,希望我们也能记住,这一切的源头,隐藏在10年前那个不被看好的开始。

大概这就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吧。

这意义那是相当重大啊!

为了应对媳妇们的买买买

众多科研狗只能加班拼命

比如我,为了双11,特意将之前的成果汇总提交了俩专利,混了一笔奖金上缴媳妇买买买。

所以

如朋友圈所言,马云爸爸改变中国啊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