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大家都是怎么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大家都是怎么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

发布时间:2019-11-06 03:16:39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不想上班,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不如看看秋叶老师对此的观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萧秋水:秋叶,我记得你读研学的专业是机械吧,你研究生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秋叶:我当时是在武汉一家 IT 公司做信息化管
大家都是怎么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

不想上班,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不如看看秋叶老师对此的观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萧秋水:

秋叶,我记得你读研学的专业是机械吧,你研究生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秋叶:

我当时是在武汉一家 IT 公司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可以理解为我的同事把软件销售给客户后,我要去做上门服务的工作。

怎么会从机械专业跳到管理软件这个行业呢?

真相是我机械学得不好,对从事这个行业我一点信心也没有。读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见客户、做交流还蛮有勇气的,同时我了解到管理软件服务行业,有专业背景的人更容易成长,所以我就选择去做这个行业,其实内心也是对机械设计工作的一种逃避吧。

到了新的岗位,我觉得人的成长真的是被逼的。我进公司第一天,面试有一道题目是丢给我一台电脑,要求安装 NT 操作系统。我当时只装过 Windows 98 系统,对 NT 系统的了解并不多。我只好一边硬着头皮安装,一边给学计算机的老婆打电话,让她远程指导,居然就这样搞定了。

如果没有老婆帮忙搞定,我是真的会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的。

萧秋水:

没有人监督吗?

秋叶:

那个时代安装电脑操作系统需要时间,也许这是企业没有安排人监督的原因吧。但是我想企业也许根本不计较你是如何装好操作系统的,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否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吧。

能够找到外部资源帮你解决问题,不也是职场人需要的思维模式吗?职场是一个需要团队的地方,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依赖自己一个人解决。

你肯定会说:有一个懂电脑的老婆,真是小概率事件。

是啊,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不过我读书时的确曾帮课题单位的同事一台台装电脑,我自己也 DIY 了一台电脑,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临时靠电话指导,估计也会很困难。

秋水,我知道你是知识管理的专家,假如我们完全没有积累,又不得不在很短时间内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我记得你提过很好的建议,不如你给大家系统聊聊?

萧秋水:

这个事情我以前的确认真思考过。我建议新人要在工作中先确定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为什么而学习?学习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很重要。

通常来说,人对陌生领域会有畏惧心理,并不愿意轻易涉入,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比如被组织安排必须学的情况。

我学习摄影的历程你是知道的,其实一直有机会和条件,2013 年说要学摄影,佳少立刻给我寄来摄影的书籍,有朋友让我用他的机器和镜头学,但当时我的兴趣没保持几天。

2014 年,《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出版,我就突然间萌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练习摄影,以后为自己的书配图呢?正好又赶上慕思微信公众号招募睡眠体验师,有一项要求是会摄影,我报名的时候说我摄影不行,但可以学。居然成功申请到了去澳洲的体验机会。

但临时突击的摄影不行,大部分照片都没法看。回来后立刻开始疯狂地学习,疯狂到读摄影书至凌晨几点的地步——成效倒是显著。

所以,为什么而学习?必须先弄清楚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目的,也就是说,学到的技能发挥不了作用,人的积极性可能就不高。

很多人读大学时都感叹自己不如高中学习努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学习目标清晰,大学往往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那目的和目标两个关键词有什么区别?

比如学摄影,我的目的肯定是学会摄影技法,我找摄影私人教师,我对私人教师说我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达到在书中配图的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和编辑沟通,把我拍的照片给编辑看,咨询编辑的意见。这样,可以保证我的学习不会跑偏。然后我的书《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里面的插图大部分就都是我拍的了。

秋叶:

那我的理解是,目标是对目的的清晰化。有了学习的目的,还得把目的分解为一系列分阶段清晰的目标。每个阶段你应该完成哪些具体和明确的工作,这个目标越清晰,实现你目的的可行性也越高。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不想上班,对上班怀有恐惧心理,不如看看秋叶老师对此的观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萧秋水:

秋叶,我记得你读研学的专业是机械吧,你研究生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什么?

秋叶:

我当时是在武汉一家 IT 公司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实施,可以理解为我的同事把软件销售给客户后,我要去做上门服务的工作。

怎么会从机械专业跳到管理软件这个行业呢?

真相是我机械学得不好,对从事这个行业我一点信心也没有。读研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见客户、做交流还蛮有勇气的,同时我了解到管理软件服务行业,有专业背景的人更容易成长,所以我就选择去做这个行业,其实内心也是对机械设计工作的一种逃避吧。

到了新的岗位,我觉得人的成长真的是被逼的。我进公司第一天,面试有一道题目是丢给我一台电脑,要求安装 NT 操作系统。我当时只装过 Windows 98 系统,对 NT 系统的了解并不多。我只好一边硬着头皮安装,一边给学计算机的老婆打电话,让她远程指导,居然就这样搞定了。

如果没有老婆帮忙搞定,我是真的会在面试环节被淘汰的。

萧秋水:

没有人监督吗?

秋叶:

那个时代安装电脑操作系统需要时间,也许这是企业没有安排人监督的原因吧。但是我想企业也许根本不计较你是如何装好操作系统的,在遇到困难时你是否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吧。

能够找到外部资源帮你解决问题,不也是职场人需要的思维模式吗?职场是一个需要团队的地方,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依赖自己一个人解决。

你肯定会说:有一个懂电脑的老婆,真是小概率事件。

是啊,不是人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不过我读书时的确曾帮课题单位的同事一台台装电脑,我自己也 DIY 了一台电脑,如果没有这些积累,临时靠电话指导,估计也会很困难。

秋水,我知道你是知识管理的专家,假如我们完全没有积累,又不得不在很短时间内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我记得你提过很好的建议,不如你给大家系统聊聊?

萧秋水:

这个事情我以前的确认真思考过。我建议新人要在工作中先确定学习的目的和目标。

为什么而学习?学习想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很重要。

通常来说,人对陌生领域会有畏惧心理,并不愿意轻易涉入,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比如被组织安排必须学的情况。

我学习摄影的历程你是知道的,其实一直有机会和条件,2013 年说要学摄影,佳少立刻给我寄来摄影的书籍,有朋友让我用他的机器和镜头学,但当时我的兴趣没保持几天。

2014 年,《这一生,静待时光检验》出版,我就突然间萌生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练习摄影,以后为自己的书配图呢?正好又赶上慕思微信公众号招募睡眠体验师,有一项要求是会摄影,我报名的时候说我摄影不行,但可以学。居然成功申请到了去澳洲的体验机会。

但临时突击的摄影不行,大部分照片都没法看。回来后立刻开始疯狂地学习,疯狂到读摄影书至凌晨几点的地步——成效倒是显著。

所以,为什么而学习?必须先弄清楚这个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目的,也就是说,学到的技能发挥不了作用,人的积极性可能就不高。

很多人读大学时都感叹自己不如高中学习努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学习目标清晰,大学往往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的。

那目的和目标两个关键词有什么区别?

比如学摄影,我的目的肯定是学会摄影技法,我找摄影私人教师,我对私人教师说我的学习目标就是要达到在书中配图的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和编辑沟通,把我拍的照片给编辑看,咨询编辑的意见。这样,可以保证我的学习不会跑偏。然后我的书《用所有的存在与世界相会》里面的插图大部分就都是我拍的了。

秋叶:

那我的理解是,目标是对目的的清晰化。有了学习的目的,还得把目的分解为一系列分阶段清晰的目标。每个阶段你应该完成哪些具体和明确的工作,这个目标越清晰,实现你目的的可行性也越高。

不想上班时三省吾身:“家中有矿否?颜值高否?花呗还否?”

调侃一下,下面好好回答问题

首先要弄明白你为什么不想上班。

1. 不喜欢所处的行业和岗位

这种情况下你需要考虑做个职业规划了,这两个回答可能对你有帮助。

怎样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零经验的人都是怎么转行的?

2. 办公室关系不融洽

你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可以找领导和同事询问。

如果不是你个人的原因,是公司制度等本身的原因,你可能需要换份工作了。这两个回答应该能帮到你。

如何做一份优秀的简历?

有什么经验教训,是你在面试很多次之后才知道的?

3. 自己懒,只想躺着挣钱

这个应该是大部分人的原因吧,也是回答里针对的比较多的情况。

我不要你觉得你不想上班,我要我觉得你需要上班。

人的大脑很奇怪,会在行动前放大某些痛苦。

冬天的被窝多暖和呀,

外面又下雨了,

在家待着多快活……

我不想去上班了。

事实上,你只要不管这些想法,每天照常起床,照常坐车,照常坐到工位上,看到熟悉的办公室环境,熟悉的领导和同事,你会发现上班没那么困难。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相反,你总是在想上班多么不好,上班多累,你只会越来越不想上班。

这是负面的心理暗示不断累积。

“人为啥要工作呢?为啥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从亲爱的床上拽起来,去做些毫无灵魂的工作,而不是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在一场TED演讲中,美国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向所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会回答:“当然是因为穷啊!必须要靠工作来生活啊!”

但若你去采访那些工作满意的人,往往又会发现,生计或金钱几乎从来不会成为他们工作的理由

巴里·施瓦茨(Schwartz, 2015)还曾做过采访,发现了三个工作满意度极高的职业,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分别是医院管理员、地毯制作者和发型师

但再仔细想想,这三个职业看似不沾边,但也的确存在一个共性:这些职业认为自己做的工作很有意义,他们在帮助别人,或者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

这似乎就是关键所在。虽然大部分人都在工作,却并非人人都能从自己的职业中发现意义。

根据一份美国华盛顿的咨询公司盖洛普(Gallup)在2013年的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约13%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参与感,这意味着,另外高达87%的人对工作毫无参与感。


对工作失去参与感、工作效率降低、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指向了一种可能的原因:职业倦怠(job burn-out)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末,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职业倦怠/过劳(job burn-out)列入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1)名单中,描述为:未能被成功处理的、来自工作场所的长期压力

来看看吧,不想上班终于有了合理解释啦!


01 职业倦怠的症状

3个典型症状,你中枪了吗?

先说职业倦怠的三个典型症状:


1. 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

这通常也会导致体力上的耗竭。你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做很久心理准备、咬紧后槽牙才能让自己进入工作,然后工作效率还贼低。

2. 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你需要付出很多力气才能正常完成工作,但结果可能还不让同事领导满意。这又会让你怀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即使工作取得了成绩,也让你觉得充满讽刺,不会真正感到高兴。

3. 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

你会越来越经常出现愤世嫉俗、尖酸刻薄的想法,对同事和客户感到厌烦,可能还经常偷偷吐槽:“这群人是不是有病?”如果你存在这些情况,并且想要逃离与工作有关的一切,那去人格化可能已经发生了。

这些症状听起来和抑郁有点像,但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是否是由工作引起的。被抑郁困扰的人即使离开工作环境,去海滩度假,痛苦也很难得到缓解;但职业倦怠却可以通过脱离工作场景来改善。

嗯...对职业倦怠的人而言,黑色的乌云只飘在工位上。

02 为什么会职业倦怠?

以下5个原因可能会令你大吃一惊

原因#1:完成工作的压力

很多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老板、老师或教练相信你能成功时,你偶尔会奇迹般地完成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但凡事都有限度,如果目标过高,超过你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只会对你造成伤害。

在一项以200名英国年轻运动员为样本的研究中(Jowett, Hill, Hall, & Curran, 2015)我们可以发现,当孩子们陷入一种“完美主义忧虑”(perfectionistic concerns),更容易产生倦怠。这些忧虑可能包括:过度逼迫自己以满足教练和家长的期待,或者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原因#2:悲观情绪

并非所有的职业倦怠都来自外部。一项包括1000名被试的研究(Bianchi, Laurent, Schonfeld, Verkuilen, & Berna, 2018)试图通过要求参与者阅读24篇简短描述(其中6篇与工作相关,但每一篇都显得非常模棱两可),来探究他们对于每一条描述的情感反应。

研究的结果表明,那些倾向于出现负面悲观情绪的人与职业倦怠息息相关。换句话说,消极思维模式(此研究中主要指抑郁型认知风格)是与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关联的。

原因#3:孤立(可能不是你以为的孤立)

我们都有自己信任和关爱的人,他们组成了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他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度过职业倦怠,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的一项研究通过对狱警的采访调查发现,来自家人或朋友的社会支持并不能改善他们的职业倦怠。

同时,研究还发现,同事间的支持可以有效降低去人格化的水平,但来自上级的支持却反而会加重情感耗竭情况。

所以啊,如果我们能学会向不同的社会支持寻求特定的需求满足时,情况也将有所改善。

原因#4:无目的地刷朋友圈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总想拿出手机来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看微博又有哪些新鲜事。这本来看似无可厚非,但一项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认为这可能有点问题。

研究结果说,对于那些意志力薄弱、只希望用社交媒体打发时间的人,社交媒体更容易使他们分心,加重职业倦怠;但意志力坚强的人,社交媒体反而可以作为缓冲,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

这大概可以给你一些启示:减少自己无意义打开社交媒体的次数,只打开那些你喜欢的app,并有目的地使用它们,有助于改善职业倦怠。

原因#5:收入不平等

一项同样发表在健康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上的研究以超过2万名来自美国和其它30个国家的职场人为样本,发现收入不平等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性。

研究表明,公司企业内部和社会大环境的收入不平等会加重人们的职业倦怠,同时,工作是否稳定也影响了职业倦怠的发生。

03 职业倦怠了该怎么办?

9个小建议伴你渡过难关

如果你看了上面的描述,觉得自己中枪无数,也不要恐慌。美国心理学家Ellen Hendriksen博士给出了以下9个小建议,希望可以帮你走出职业倦怠,重拾工作的信心。

1. 改变从身体开始

虽然老生常谈,但照顾好自己永远是重要的。睡眠充足、少喝酒、多锻炼、健康膳食,你去做就肯定能变好,不去做或懒得做就很难变好,就看你自己选了。

2. 从下面6个方面找原因

无数关于职业倦怠的研究将人们的工作问题归纳为以下6点:工作量、控制力、回报、公平、社群支持、价值感,你仔细盘点一下这6点,先明确找到自己工作到底哪里不满意。

3. 展望未来

职业倦怠的反义词是职业参与度(job engagement),来畅想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什么工作会让你更有参与感?你理想职业是什么样的画面?有一个真正清晰的画面,才能努力向这个方向改变。

4. 做出行动

当你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也畅想了未来发展,就要开始动手实操了。美化办公环境、申请转调部门或工作地点、招一位助手、申请在家办公……缺啥补啥就好啦。

5. 决策的时刻

如果上述这些小改变都不足以帮助你摆脱职业倦怠的现状,那或许你需要做一些大决策了。你需要对生活做一些大调整,比如换个工作或重回学校读个书,也许能帮助你重拾自己。


6. 转变期待

注意不是“降低期待”。职业倦怠常常发生在员工的期待与实际工作职责不相符时,也许是期待过高,总希望干大事、改变世界......不妨先尝试拯救自己当下能帮到的人们,逐渐追求进步而非完美。


7. 将工作分出去

并非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都扔给下属或者实习生,而是需要明白:即使喜欢的工作,你也不是唯一一个可以完成它的人,可以尝试让别人帮你一起分担。

8. 重新分配时间

当你被职业倦怠所困扰时,你的大部分时间会被工作占据,而剩下的时间也可能被你用来做一些“应该干的事”,比如健身等等。尝试做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吧,你过去都有哪些兴趣爱好?也许是时候重拾往日的乐趣了。


9. 给自己放个假

当你周五下班时,尽量让自己在周末远离工作。如果你可以做到,那么给自己放个更长的假期去休息一下吧。




工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许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TED讲座中,巴里·施瓦茨所说的那样:

“人们常说的‘你无药可救了’实际上是不对的。但如果人们被强迫做着毫无意义、消磨灵魂的工作时,他们确实正在走向‘无药可救’。”

我们都是以自己为名的小说中唯一的主人公。当工作开始消耗我们有限的生命,而非创造养料,那接下来是坐以待毙,还是勇敢走出迷雾,就看我们各自的选择了。

最后,给大家分享巴里·施瓦茨在TED的完整演讲《我们看待工作的方式或许有误》(Barry Schwartz: The way we think about work is broken),点击下面视频即可观看:

人为什么工作?https://www.zhihu.com/video/1159488021371019264


愿每一个你都能摆脱职业倦怠,尽情享受工作本应带给你的满足与快乐。

References
Hendriksen, E. (2019 Mar 1). 5 Surprising Causes of Burnout. Quick and Dirty Tip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quickanddirtytips.com/health-fitness/mental-health/5-surprising-causes-of-burnout?utm_source=sciam&utm_campaign=sciam
Hendriksen, E. (2015 Aug 21). 9 Ways to Handle Job Stress and Burnout. Quick and Dirty Tip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quickanddirtytips.com/health-fitness/mental-health/9-ways-to-handle-job-stress-and-burnout?page=1
Schwartz, B. (2014, March). Barry Schwartz: The way we think about work is broken [Video fil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ed.com/talks/barry_schwartz_the_way_we_think_about_work_is_broken#t-664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May 28). Burn-out an "occupational phenomen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mental_health/evidence/burn-out/en



【简单心理Uni】 心理咨询师的终身成长学院,汇聚海内外名师,针对不同阶段的心理咨询学习者,提供40+种培训课程,专业针对性强,体系化程度高,直播/录播、音频/视频、线上/线下形式多样,目前已有20万+人参与学习。

更有20+门免费课程等你来开启哟,课程学习戳 →「http://jdxinli.cn/q199xq」

昨天又加了一天班,完成了朝九晚十的工作

现在还腰酸背痛,坐在电脑前打开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怎么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的?”

诶?这或许能帮我打消今年第264次想要辞职的打算!

然而,看了一圈回答,没有找到可实用的方法……

毕竟,这个问题太难了,类似于重力问题。我感觉走路太累了,能不能把重力降低让走路不这么累?抱歉,没有办法……

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还体现个人价值、成就感、身份和生活方式等。

而金钱带来的工作动机是极其有限的,比如你很缺钱,有一份工作月薪10K但你不喜欢,另一份工作月薪6K你很喜欢,在缺钱的情况下你很大概率选择前者,而如果你不缺钱那更可能选择后者。

如果你缺钱还是不想选择前者,那可能是真的太厌恶这项工作啦,需要考虑考虑是否要继续干下去了,因为处在被动、纠结中的你肯定打不过那些积极主动的同事,前途堪忧啊。

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解决方法

1.爱他,没错,就是爱他,不过这个爱是动词。你可能一开始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再坚持一下,不是让你继续一边纠结一边坚持,而是努力先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和同事处好关系,完美完成工作等。这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成就感。同时尽量按照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我们得要取悦自己不是嘛。

但是啊,如果这项工作真的和你天性相克,比如,你是个很激进想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却做着一项天天喝茶看报纸之类的工作,要是我,我也受不了。那就试试另一种方法。

2.寻你所爱,和现在的三观不和,那在一起多久,都只能是互相恶心。就像是牛油火锅味冰激凌,我只是想想都觉得胃里在翻滚了…… 多了解一些其它行业,看看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样的,问问内行人,他们才有资格去评价自己的工作。如果有兼职的机会先去试试,不要轻易丢掉一项工作进入另一个工作,不然发现又不合适再找工作太浪费时间成本了。

遇到问题,需要解决问题,我觉得仅仅是拒绝上班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大多数人家里都没矿,需要掌握一项赖以生存的技能。

如果你问我是怎么克服的,我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我足够穷,别人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是这样的:

而我的需求是这样的

打开手机,点开支付宝,查看账单。

打开手机,点开微信,查看余额。

打开手机,点开信息,查看银行卡工资到账。

混迹职场,不想上班的情况简直太普遍了。我相信,每个人在谈论不想上班的时候,理由可以说上一天一夜。

我想从共性的问题角度,分享一下破解不想上班心态的小技巧。当然,如果无法自我调节情绪,强烈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心理顾问。

1.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习惯先思考一件事的出发点,然后再来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当你「不想上班」,甚至因为工作带给你压力,导致负面情绪积累的时候,我想建议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曾经简单地回答过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说,是为了更「幸福的人生」。我想鼓励大家,既要有正确考量成本的经济学思维,更要有为了美好生活,哪怕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是我对工作是为了什么的答案。

这些年,我也曾经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过不同的答案:有辞去媒体工作远赴丽江开客栈的记者朋友,也有离开体制内开启创业征程的朋友,也有做了一段时间自由工作者然后回归公司的朋友。

我和他们交流,总结出来的观点是,从来都不是单单看重某一项工作的意义,而是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作本身:工作仅仅为了谋生还是一份长期奋斗的事业?当下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还是走了弯路?

2.为什么你「不开心」?

不想上班的心态,往往被称为「职业倦怠」。导致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首先,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特别是进入职场两三年后,由于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人主动或被动地,承担更多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只是重复性的,也可能是超出能力范围的,导致的结果都是做完成就感极低,逐渐对工作价值、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第二类,工作内容与个人兴趣严重背离。的确,大部分职场人面临的困境都是,做着一份没那么热爱的工作,怎么都提不起兴趣,如果工资还不高的话,那获得感简直太低了。

第三类,职场关系复杂,身心俱疲。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职场这样的竞争合作并存的环境中,难免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牵扯其中,很可能会导致你精疲力尽。

当你工作不开心的时候,不论是从我,还是我咨询的小伙伴的经验来看,我建议你先停下所有的工作,承认和直面自己的「工作不开心」。无论如何,没有必要硬逼迫自己接受工作中的不如意,压抑内心的负面情绪。

然后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是因为缺少成就感?还是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还是对工作失去了兴趣?

因为只有我们认可它、正面它,找出背后的原因时,我们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3.排解职业倦怠的技巧

经过咨询一些朋友,几个有助于排解职业倦怠的小技巧介绍给你:

第一个小技巧叫离职倒计时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混迹职场,不想上班的情况简直太普遍了。我相信,每个人在谈论不想上班的时候,理由可以说上一天一夜。

我想从共性的问题角度,分享一下破解不想上班心态的小技巧。当然,如果无法自我调节情绪,强烈建议你咨询专业的心理顾问。

1.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习惯先思考一件事的出发点,然后再来寻找解决的方法。比如,当你「不想上班」,甚至因为工作带给你压力,导致负面情绪积累的时候,我想建议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曾经简单地回答过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说,是为了更「幸福的人生」。我想鼓励大家,既要有正确考量成本的经济学思维,更要有为了美好生活,哪怕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是我对工作是为了什么的答案。

这些年,我也曾经在不同的人身上看到过不同的答案:有辞去媒体工作远赴丽江开客栈的记者朋友,也有离开体制内开启创业征程的朋友,也有做了一段时间自由工作者然后回归公司的朋友。

我和他们交流,总结出来的观点是,从来都不是单单看重某一项工作的意义,而是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作本身:工作仅仅为了谋生还是一份长期奋斗的事业?当下是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还是走了弯路?

2.为什么你「不开心」?

不想上班的心态,往往被称为「职业倦怠」。导致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首先,工作压力大,成就感低。特别是进入职场两三年后,由于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很多人主动或被动地,承担更多的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只是重复性的,也可能是超出能力范围的,导致的结果都是做完成就感极低,逐渐对工作价值、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第二类,工作内容与个人兴趣严重背离。的确,大部分职场人面临的困境都是,做着一份没那么热爱的工作,怎么都提不起兴趣,如果工资还不高的话,那获得感简直太低了。

第三类,职场关系复杂,身心俱疲。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职场这样的竞争合作并存的环境中,难免会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牵扯其中,很可能会导致你精疲力尽。

当你工作不开心的时候,不论是从我,还是我咨询的小伙伴的经验来看,我建议你先停下所有的工作,承认和直面自己的「工作不开心」。无论如何,没有必要硬逼迫自己接受工作中的不如意,压抑内心的负面情绪。

然后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开心。是因为缺少成就感?还是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还是对工作失去了兴趣?

因为只有我们认可它、正面它,找出背后的原因时,我们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3.排解职业倦怠的技巧

经过咨询一些朋友,几个有助于排解职业倦怠的小技巧介绍给你:

第一个小技巧叫离职倒计时

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第一想法就一个:

谁想上班呀?如果我有幸是个拆迁户,或者其他躺着就能来钱的角色,我绝对!不!去!上!班!

BUT,现实则是:谁叫我穷呢?

所以这种处境下,看什么鸡汤文都没用,你不想上班还是得去上班。

但这个社会上总是有一部分人是愿意去上班的,上班除了赚钱也的确是能获得某些金钱带不来的愉悦的

比如王小波就曾经写了一篇《工作与人生》

里面有段话说:

总而言之,干什么都是好的;但要干出个样子来,这才是人的价值和尊严所在。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是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灰暗……

换句话来说就是,面对一件不得不做的,你现有的能力无法摆脱的事情,如果你纯当作受罪,那肯定天天都不想干,天天都很痛苦。要么你有足够的能力摆脱,要么就学着从中找到价值认同

因为抱着“老子就是讨厌上班”这一想法的人数不胜数。哪个人在上班的时候没骂过工作,没骂过老板?

但此时你依然会看到

还有更多的人为了生活在奋斗,为了未来在拼搏;
每个城市里的人,不论何时何地,从来不缺的是那些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的人;

而此时你也不要去忽视,你的工作除了赚钱,也是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维持着社会的运转,将自己的服务提供给身边的每个人。


因此,当你觉得不想上班而又不得不上班的时候

情怀一点的可以像王小波那样,想想自己工作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担当一点的就想想自己的家庭生活

务实一点的就像我一样想想钱吧:

“我要努力工作好好赚钱,因为这一生要用到金钱的东西太多了。”

克服不想上班,也可以说是我们需要缓解心理疲劳:


每天都非常累,即便睡足了觉还是精神困乏,甚至睡的太多会更累;

好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回家之后什么也不想做,早起想到上班就觉得没意思,经常会有精神不济的感觉;

情绪波动很大,一时烦躁的想大吼发泄一下,恨不得把眼前的一切都毁灭了;一时又低落的不想跟任何人说话,想从这个世界消失。

这种状态一个字可以概括——累。

自己也没做什么特别繁重的工作怎么就这么累呢?

而且为什么这些放松方式都不能消除自己的疲劳呢?

这样不想上班的疲劳有两种:

一种是生理疲劳,它是由生理上的超负荷引起的。


比如,你踢了一场球、爬了半天山,都会觉得累。

不过你休息一会或者好好睡一觉,这种疲劳很快就能消除。


还有一种疲劳是心理疲劳,它无法靠补充睡眠等方式来消除。

所谓心理疲劳指的是:

人体肌肉工作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紧张程度过高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疲怠现象。

它经常出现在脑力劳动者身上,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轻者就如我前面所描述的状态一样,精神萎靡不振,而重者可能会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等问题。

就拿我曾经的一位来访者来说:

她是一个培训机构的班主任,每天都要跟老师、学生还有家长对接。

即便是下班回家,也要忙着跟家长反馈一下今天孩子补习的情况。

每天大脑都处在紧绷的状态,长期休息不好的结果是她出现了幻听,老觉得自己的电话在响。

所以如果你出现了心理疲劳的状态请不要忽视它,这是你身体在给你发出警告,提醒你该注意这个问题了。

心理疲劳无法通过睡觉、肌肉放松来消除,那什么办法可以呢?

我给大家三个建议:

1 给你的大脑做个SPA。

你之所以觉得心理疲劳,就是因为你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即便是睡觉它也在不间断的工作。

所以你可以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让你的大脑放松,比如:

  • 看看能让你开心的漫画或小说,它不需要太多思考可以让大脑休息一下;
  • 或者你也可以进行冥想练习,集中精力排除杂念,让大脑完全放空什么都不想。

2 让自己产生新的兴趣点。

你的疲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一成不变的生活。

每天面对一样的人,处理类似的事情,像个机器人,时间长了当然受不了。

所以你可以给自己列一个新的生活计划,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比如:

  • 出去玩,它不是换个地方拍照吃饭,你去一个地方应该是因为你对它心存好奇,这样才能感受到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生活。

3 重新审视调整自己的生活。

想一想,你是不是过度地让工作卷入自己的私人生活了?

是不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是不是过于担忧未来还没发生的事情?

对于工作生活,柠檬的态度是;

  • 做自己能做的,对那些办不到的事情不要硬拼蛮干,适当给自己松松绑,毕竟咱们来这世上一遭本就是要好好过日子的。

很难克服。

高赞说了一大堆,其实没说到重点。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的工作就是很不好,而且没得选。

微薄的工资,糟糕的同事关系,上司各种作妖,天天加班,请假都不批准,怎么调节?

你让一个天天挨打的人,告诉他要心平气和,乐观向上。

何不食肉糜?

也许是有些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些人能有舒适清闲的工作,但对于其他99%的人来说,既没法赚钱,也没法清闲,更找不到喜欢的工作。

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是煎熬,而且自己没太多办法。都是为了恰饭,没得选的。有得选还来知乎提问吗?

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充满了竞争,你一普通人,没钱没权没学历,凭什么岁月静好?当资本家是做慈善的吗?

看看最近的新闻,在Facebook工作的精英,最近都跳楼了。



另外,国内薪水最高的华为以前也有人跳楼。

什么样的压力能让一个人去跳楼?自己想想。

这还是以福利好,薪水高著称的企业,是很多人削尖脑袋都想进的企业。

而其他无数中小企业呢?

……

所以,能让我们怎么办呢?

以前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工作好找,大家还很积极。但这两年大家发现了,原来“奋斗逼”也没好下场啊,跳楼的,得病的,被辞退的。就这样资本家还天天996是我们的福报。

到头来一场空,那还奋斗个什么劲呢?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丧的人越来越多了,鸡汤也越来越没市场了,“奋斗逼”这个贬义词也出现了。

无他,大家看明白了。

但是,我也不会鼓励你不去上班。没办法,对大多数人来说,上班是稳定赚钱的唯一方法。

能不上班还有稳定收入的,都不是普通人。要么是能力强,要么是人脉广,可以自由职业,不用坐班受老板鸟气。要么就是有钱,有钱到可以靠投资赚钱。

当然,你也可以创业。但创业通常大概率是在做慈善,也就是给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但你自己辛苦半天啥都赚不到,甚至亏损破产。

所以,咱能做的,就是咽下这口气,老老实实打工,多存点钱。

然后,警惕点,别被各种打着“理财”“投资”幌子的镰刀给割了韭菜,也别被消费主义给薅秃了,钱包捂严实点。然后积极锻炼身体,免得以后生病没钱治,或者老了瘫床上没了尊严等死。

当然,不要放弃提升自己,任何时候学习都不会错,知识可以是硬通货,而且不会贬值。

然后,就这样苟着吧,也许到最后苟到吃鸡了也说不定呢。

如果你有过裸辞的经历,就一定会对以下情景感同身受:

工作好无聊--忍着--工作还是好无聊--为了生活,继续忍--遇到导火索/有一定积蓄--不忍了,辞职

不工作好爽--享受--不工作好无聊--投简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焦虑--没工作+没钱--无聊+焦虑

最后的最后,还是不得不找一份新的工作,从充满干劲到无聊丧气

这一切的根源也许都在于“做的太少而想得太多”。

游手好闲是人的本性,能获得成就感是做事的动力。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目标,那至少先让自己忙起来。看着银行卡支付宝里的余额和同龄人马不停蹄的脚步,除了叹一句“途路遥远”再继续努力,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我猜不少人会把不想上班的想法,归咎于工作本身,不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不适合我balabala......

如果你也存在这种想法,我建议你看看下面的内容。


我有幸工作之前,就见识过别人工作倦怠的模样。

并非是我以为的枯燥的机械性工作人员,他们从事着在外人看来很有意义也很具创造性的工作,领着一份还算丰厚的薪资,可我看不出他们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什么热情。

他们传递给我的态度就是,日常工作能应付交差就好。精益求精?不存在的,太认真的话会被他们调侃学生做派。

即便有富余时间,他们的热情也只集中在上班摸鱼玩游戏,和同事插科打诨,利用外出时间放风,下班约三五好友吃饭喝酒。

不会犯什么大错,可也没什么进步。

看我这段描述,大概没人想过这种一眼望到头的枯燥生活吧,当时的我也是,想不通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熬日子,有什么意义。

我把这归咎于他们不热爱这份工作,暗下决心一定要找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以我当时的思维,还考虑不到,怎么会所有不喜欢这份工作的人,偏偏都集中在这一个地方了呢。


直到我自己工作后才明白,他们未必不曾热爱那份工作。

好多次深夜下班后,我一个人窝在房间里,回忆着这枯燥乏味又挫败的一天,深刻怀疑自己当初对工作的热爱,只是出于年少无知的幻想,反思自己对公务员类清闲工作嗤之以鼻,完全是因为太年轻。

和朋友聊天,他们也有同样的困扰(包括公务员),工作压力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大家好像都在辞职的边缘,好几次我都下载了招聘软件,重新编辑简历,只是最后都没有发出去。

我扪心自问在害怕什么,我隐约感觉自己不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而是不喜欢一切困难,换工作没问题,我还年轻有的是机会,但人生的困难是永远逃避不完的,我不想给自己开这个头。


让我对此有更深领悟的,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里面有这么一段:

我曾经采访过奥运会长跑选手濑古利彦,就在他退役就任S&B队教练不久。当时我问道:“濑古君这样高水平的长跑选手,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觉得烦啦、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的情形呢?”濑古君怒目圆睁,然后用了类似“这人怎么问出这种傻问题来”的语气回答:“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濑古君的回答让我从心底里感到松了口气。啊哈,大家果然都是一样的。

看完这一段,我也从心里松了一口气,原来大师级别的人也和我一样,哪怕找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从中得到过满足于愉悦,也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有厌倦、苦闷、想要逃避的情绪。

原来我的情况也没那么严重,只不过是一时“不想跑”而已,坚持坚持也就跨过去了。我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如果你确定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对它毫无眷恋,那我支持你换一份喜欢的工作。但如果只是一时的“不想跑”,我劝你不妨再坚持一下,就像我前面担心的那样,人生的困难是逃避不完的。

我这个说法比较粗糙,村上春树提到过一个类似的观点“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以跑马拉松为例,你跑着跑着,脑子里会蹦出想法“啊呀呀,好人累人啊,我不行啦。”这个“好累人”是客观事实,你无法避免,但这个“我不行啦”,却是你的主观感受,究竟行不行,能不能坚持都由你自己决定。

换用到工作上也是如此,痛楚难以避免,不论你选择哪份工作,都必然会迎来倦怠期和瓶颈期,一倦怠就想逃避,总有逃不了的那一天,而这种倦怠期和瓶颈期究竟是磨难还是阶梯,选择权却是在你。


还记得《面对巨人》里的“死亡爬行”这一幕吗?

布洛克以为自己的极限是50码,最后在蒙住眼睛的情况下,爬行了120码。

你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厉害得多。

把时间分成两半,一半糊弄工作,一半准备跳槽。


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就工作在自己的dream position上,换句话说,这个工作岗位能带来你所追求的东西,无论是钱、地位、技术、人际、稳定等,你都会喜欢这个工作,那么上班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自然也就不需要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


但如果你运气不太好,或者能力不济没得选,那也没办法,只能忍着,然后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准备跳槽,向着dream position前进。当然副作用是消极怠工很容易露馅,所以要做好随时被裁员的准备。


不过如果你的dream position就是家里躺着,那也要尊重自己的想法,不要勉强自己去工作,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失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放心吧,过不了多久媒体上就会号召回归家庭了。而且也不用担心没饭吃,发传单一小时也有十几块,一天的伙食够了,而且可以顿顿有肉,猪肉吃不起吃鸡肉,鸡肉吃不起吃鸡架子,再不济就去街上抓流浪狗。

其实我很羡慕那些目标明确的人,像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一山望着一山高,内心很难快乐,人生就这样在奔波彷徨中度过,确实遗憾。


所以能放心大胆地躺着而毫无负罪感,也是一种难得的本领,例如我的某个本科同学,他就非常佛系,我第一天认识他,他就在宿舍躺着,也不去上课,考试全靠突击和作弊,日常就是在床上靠着墙看小说和二次元,四年下来,他床边的墙都黑了,黑黄黑黄的。

同学们都有点担忧他的人生,所以我有次忍不住好奇,问他看的这些动漫是什么内容,然后他开心地给我唱起了某部动漫的主题曲,全日文,我听不懂,但是一个两百斤高度近视剃着寸头的胖子摇头晃脑地对着你尖着嗓子模精品二次元小公举唱萌曲,最后还蹦出来一句“卡哇伊内~~~”,还是比较摄人心魄的。

看到他日子过得这么开心,我也放心了,所以未来的日子里,也再没有必要打扰人家了。


时过经年,我早已忘记了同学的名字,而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我也很久没有体会过了。

要工作,不要上班!

不能把职业倦怠等同于不想工作,绝大多数的职业厌倦就是对上班这种工作形式的厌倦。

每天朝九晚五,不定期加加班,每天面对同一群人,每天在同一个座位上。按照求职网站的统计,大部分人跳槽的周期是2年左右。2年时间,肯定有厌倦,又不想上学的时候,每年还能调一次班,面对一群不一样的人。


一件事情,如果不能带了新鲜感,很快就让人倦怠了。所以,要想让上班这件事变得有趣,就要有一点新鲜感。


1,多交流

跟同事交流,其实就是跟老年人聚一块聊天是一个意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小世界,跟同事混熟了,可以知道很多让你觉得很有意思的事情。时间长了,他们就会成为你去上班的动力,甚至出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错觉。


2,多请教

请教跟闲聊不一样,如果不是那种愿意聊天的人,可以试试跟人请教工作上的事情,大部分人还是会不吝赐教的,毕竟同事一场。请教别人,可以让你进步,同时又会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以后遇到好事,他们会想起你。

有了学习的欲望,上班就有了吸引力。


3,找个喜欢的人

默默的喜欢就行,如果两个人都是单身,那更好了。真有这样的情况,碰到周六周末甚至会沮丧,自己在家里,数着指头盼着去上班。


上面的方式方法都试过,还是不想上班,那就可以考虑往自由职业发展了


自由职业,可以不用上班,工作时间也能自己掌控。但是它有几个很重要的前提:

1,足够专业

自由后面是职业,这很关键。职业就要去你去面对一份任务或者工作的时候,要有足够的专业性,你自己一个人甚至要面对一个工作室或者小微公司要做的事情。可想而知,不上班的自由职业者要面对多少事情。


2,自制力

就是前面说的,不上班不等于不工作。虽然工作时间可以自己管理,但是一个任务来了,你必须按照雇主规定的时间做好它,没有在乎你是不是几天没睡。


一旦有了不想上班的想法,就只有两条路:

继续上班,让上班变得有趣

or

不上班,做个自由职业者



只工作,不上班——【自由人协作平台】公众号

找远程任务,做跨境工作

今天早上,用完了国庆假期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早上起床那一刻,突然觉得好累啊。

不是身体疲劳那种累,是从里到外透着干枯的感觉。

心慌、压抑还带点焦虑,内心深处被强压下去许久的小声音又冒了出来:每天起早贪黑究竟为了什么?

然后你就觉得:

上班干嘛,生活还有诗和远方呢;

早睡干嘛,反正天自己会亮的;

学习干嘛,明明知道付出总是不和回报成正比的。

想着想着,突然就不想努力了,怎么办?!

那就别努力了呗!

别上班,别上学,别找父母要钱,不要找别人要一分不属于你自己赚来的钱。

每天睡到自然醒,打游戏,打!随便打,在电脑前打上个三天五夜,没人管你。

谈恋爱,谈!随便谈,有多少妹撩多少妹,不要怂。

出去玩,玩!想咋玩咋玩,想去哪儿去哪儿,一个人走走停停,感受一下阳光正好的下午在大街上逛的自由感。

做你一切想做的不敢做的不会做的事,放飞自我,不用考虑别人。然后你会觉得:去你的生活,这特么的才叫生活!

你是不是很想听我这么说?


一、每个月都有三十几天想放弃,但我不能做脱轨的那个

知乎上有个千万关注的热门问题:突然不想努力了怎么办?

可见每个月都有三十多天想要放弃的人不止一个。

知友@而己说:

其实能说出“不想努力了”这种话,这很好,说明你一直在努力,从来没有放弃过。

你和很多普普通通的人一样,保持努力的姿势很久了。

你完全可以停止努力,去自由,颓废,荒唐地过上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

比如一觉睡到中午,被肚子叫醒起床发现没人管你,随便吃点东西出门逛逛,感受不被忙碌填满的孤独与空旷。

无所事事之后那巨大的空闲和自由所带给你的孤独感,让你感到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让你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

然后你需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来弥补这段时间你所荒废的时光。

这就是代价。

大家都片刻不停地出发,就像轨道上的列车,唯独你是出了轨的那个。

这不叫自由,这叫事故。

我想问问,你跑过马拉松吗?

每位马拉松选手都会在心里牢记一个数字,那是他们的配速。

比赛中,他们会完全按照自己的速度前进,他们可能会加速、减速,甚至停下来在路边补充水分,但最忌讳追逐别人而改变速度。

因为他们知道,马拉松的跑程太长,一旦节奏乱了,很可能无法坚持跑到终点。

《浪潮之巅》的作者吴军博士说:

成功的道路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拥挤,因为在人生的马拉松长路上,绝大部分人跑不到一半就主动退下来了。

到后来,剩下的少数人不是嫌竞争对手太多,而是发愁怎样找一个同伴陪自己一同跑下去。

没有人长跑是傻乎乎卯着劲一口气冲到尾的,人生也一样。

突然想放弃,可能只是自己的节奏慢了下来,身体需要稍作休息,再继续出发。人生这么长,急功近利不好,悲观绝望也不好。

二、“不需要你肯定我,我知道自己牛逼就行了”

知友@马拓讲过一个他的亲身经历:

他是一名民警,有阵子在派出所盯值班室,负责安排岗位、接布警、写稿、接报案,千篇一律又琐碎无章,显不出业绩,干不出花样,挺焦虑。

于是他变得话少,失眠,走路办事老态龙钟,成了大家眼中不努力的消极分子。甚至因为睡眠不好,眼泡都是肿的,跟得了突眼病的金鱼似的。

一个前来报案的大哥跟他闲聊,他就吐了几句槽。大哥大笑:就这点儿事?我以为你这颓样是犯了什么要被双规的错误呢!

这时候一趟列车从他们头上轰隆隆驶过。大哥吓得一抬头,看着屋顶上微微掉落的灰尘感叹:卧槽,条件真差。

不等马拓附和,大哥又说:在条件这么差的地方还能坚持干活,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牛逼啊?

大哥说,现在的游戏都有一种系统叫“个人成就系统”。

打开后能让你看到自己达成的各种战果、指标、成绩。不管多小的“成就”,都给你小五角星或者钻石。

“那就是为了让你看到自己的牛逼,激励你继续玩下去啊!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失眠不吐槽每天还跟打了鸡血一样去上班加班吗?”

因为我一开始就能看得到自己的牛逼!

刚来北京时我头半年都没正式工作,面试了无数家公司都没有干过试用期的,搁别人早卷铺盖回老家混了,但我发现我北京话练得特流利,你说我牛不牛逼?

我转正后从天通苑换租到西红门,路上累得狗一样,但每月能省下五百块钱房租你说我牛不牛逼?

我在前一个公司干到中层后,总监把我完成的公司业绩不算到个人任务里了,要是你早就气死了吧,但你得这么想,他都逼不得已针对我改变公司政策了,你说我牛不牛逼?

马拓想反驳,大哥马上打断:我不需要你肯定我。

肯定我的人太多了,我自己知道我牛逼就行了。

就跟你似的,在破地下室里还能穿着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把那什么破表格做得那么细致,你就没觉得你自己牛逼?你是什么时候瞎的?

牛逼之人的牛逼之处就在于,他会留一只欣赏的眼睛看自己。

真正能打心底里说服你继续努力的,就是你心里只属于自己的这套“个人成就”系统。

只要你连自己一个芝麻粒儿大的成就都能看得到,都能当回事,都能觉得弥足珍贵,那你就会发现你简直没有理由不努力。

三、知道自己在努力,就是在这个世界里活下去的动力

但人毕竟不是机器,一直风风火火地向前,总是会有一个时刻,突然就不想努力了。

可坦然地原地躺下,真的就能歇得心安理得了?

豆瓣用户@黄青蕉就有过一段绝望的挣扎时光。那时她在影视公司,遭遇了电影《爆裂鼓手》中同款的残暴上司:

师傅的凶残里包含了多少玉不琢不成器的恨铁成钢,又捎带了多少私人生活不如意的私愤,没法衡量,泥沙俱下,你只有两个选项,滚,或者迎着耳光站稳。

没空吃饭,没空睡觉,上厕所要小跑着去,手机二十四小时待命,为了听训洗澡洗到一半顶着满头泡泡接电话接了整整一个半小时,挂机之后头发都硬了,梆梆的。

我见过凌晨两点、三点、四点、五点的北京城,在那里,在终于改完稿子回家的出租上,我不敢打电话给我妈,只敢对着没接通的手机嚎啕大哭。

什么梦想,什么拼搏,那个时候,最希望的不过是好好睡一觉,然后在睡觉的途中死掉。这样就不用第二天继续站回到她的办公桌前,被她拍着桌子把稿纸摔到脸上了。

可是就是这样,宁愿去死,也没想过主动辞职

那时候就想拼着一口气,听她说一句:这次写得挺好,不用改。

人人都想当天才,天才是什么,是举重若轻,是灵光乍现,是下笔如有神,如果人生下来脚边就画了一条起跑线,天才是爹妈直接把他生在了终点。

可惜大多数人都只能努力。

而这个世界从不善待努力的人,努力了也不一定会成功。

但是知道自己在努力,就是在这个庸庸碌碌的世界里活下去的动力。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你依旧有希望,还可以有更多的希望。

去面试,去升职,去创业,去提升,去失败,去成功。拥挤只是代价,颓废只是暂时。

图片来自《马男波杰克》

互联网真是个有趣的地方,你随时可以和时代领跑者近距离接触,看他们热热闹闹地过自己的人生,或者脚踏实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然后就觉得自己真是不该如此。

偶尔跑累了,那就歇歇吧。

打几把游戏,然后什么也不做放空到无聊,再加满油爬起来去撞地球好了。

Reference:
1.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353851/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40233 引用回答来自账号:@而己、@马拓、@一只羊酱、@姜小白。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与整理,作者LinkedIn团队香蕉牛乳。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影视截图,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曾经我跟你一样,想到上班也很痛苦,每天醒来都有辞职的念头,丝毫感觉不到工作带来的一丝快乐。之后我从事自己喜欢的自媒体行业,心甘情愿选择了997,几乎全年无休,但却很快乐,因为这份工作能够给我带来月入5位数的同时,还能带来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工作就像谈恋爱,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否则做得越久,你越崩溃。

眼下的你,最重要的是摆脱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工作,为跳槽做好万全准备,在消耗你的工作上待得越久,就会越压抑,日子久了,就会不由自主陷入舒适区,等你想要跳槽了,可能已经没有离开的能力。

好的工作,要满足4点因素:

美国职业导师布赖恩·费瑟斯通豪在《远见》一书中,提出从四个黄金问题评估职业价值:

1.我是否正在学习和成长
2.我是否正在对某些人,现在的公司,乃至于整个社会拥有影响力
3.我体验到乐趣了吗
4.我是否得到了适当的奖励,并创造了经济价值

眼前这份工作值不值得你坚持?可以问自己这四个问题。

通过评估之后,相信你对眼前的工作,有一个更客观的判断,也能清楚知道,工作是否具备价值。

如果以上四个问题,眼前的工作都满足不了,跳槽这件事根本无需犹豫。

如果其中一两项没有达标,可以思考一下,有没有除了跳槽以外的B计划。

比如,这份工作无法带给你乐趣,毫无挑战性,这样的问题,不一定要通过跳槽解决。

我一个学员在做行政工作,轻车熟路的工作流程,让她感觉不到丝毫乐趣。

她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学习写作,并且通过写作提升了收入。

这样一来,她的注意力转移了,也通过第二职业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曲线解决了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一份工作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达标了,其他没有达标,这份工作也是需要认真权衡的。

一旦这种优势消失了,你的工作价值就会变得很低。

比如,目前这份工作你很不满意,只是因为薪水特别高才留下,但已经没有任何成长空间和工作乐趣,让你时常倍感煎熬。

如果某天降薪了,这份工作还能继续下去吗?

这种情况下,可以看看其他三个方面能不能平衡好,同时可以留意下,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怎么跳槽才能越来越值钱呢?

有人说,跳槽穷半年,换行穷三年。

这句话不无道理。

跳槽意味着,我们之前在公司积累的工作成绩,人脉关系和工作付出全部清零,到了下一个公司必须重新开始。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之前的工作经验可以复制下去,并重复使用呢?

当然有,培养这4种可迁移能力!

什么叫可迁移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从一个公司迁移到另一家公司,从一个行业迁移到另一个行业,在不同的工作场景都能派上用场的职场技能。

1.搜索能力

搜索能力人人都有,但很多人却不会使用。

遇到问题,总喜欢跑去问同事和上司。

职场中,别人没有义务为你解决问题,尤其是一些常识性问题。

问多了,不仅会给别人添麻烦,还会给人一种工作低能的感觉。

成熟的职场人,懂得主动解决问题。

遇到不懂的,学会通过网络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整合处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存。

2.说服沟通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是从沟通开始的。

擅长说服沟通能力的人,往往能获得更多机会,为职场发展积累更多势能。

如,简历介绍中,我们都希望通过展示光彩的阅历,吸引HR的注意,但很多人只知道沟通,却不会说服别人。

我的一位HR朋友就经常遇到这种求职者,在简历中夸耀自己的成绩,但无法使人信服。

比如说自己大学阶段有创业经历,并取得不错的成绩,非常适合求职的这个岗位什么的。

这样的描述实在苍白无力。

你说自己很厉害?有没有事实证明?有没有数据支撑?有没有第三方评价作为证明?

如果都没有,如何证明你厉害,谁又会相信你的自我评价?

HR没时间跟你慢慢谈人生谈理想,他们只会直接喊,下一个!

没有沟通说服能力的人,从职业的起跑线就输了。

3.写作能力

在自媒体繁荣发展的今天,没有写作能力是很吃亏的,这意味着你的工作会变得低效,也会跟很多机会失之交臂。

自媒体人师北宸在拜访客户的时候,无需很多寒暄,就能快速跟客户达成合作。

因为很多客户关注了他的写作账号,打从心底欣赏他,因此产生熟悉感跟信任感。

写作可以借助网络的力量,帮你链接到世界各地的朋友。

你不需要一家家跑客户,也不需要一遍遍介绍自己,更不需要花费时间展示自己,就可以通过文字跨越现实的鸿沟,快速跟客户建立信任纽带。

写作是打造个人影响力的最佳途径。

而个人影响力,又能为你的职场发展增值,得到更多客户资源和工作机会,最终让你的工作发展产生复利效应。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跳槽的3大关键点:

1.找到跳槽根源,非原则性问题不要冲动跳槽。

2.从学习成长,职业影响力,工作乐趣和经济效益四个维度,评估你的工作价值,如果这份工作已经满足不了你的需求,建议果断辞职。

3.培养你的可迁移能力,为职场发展赋能,未来不管从事什么行业,这些经验都能重新使用,而不会因为跳槽经验归零。


最后,在公众号苏乐爱写作后台,

回复“年薪“,获取我月薪2K到月薪过万的秘密

回复“见面礼”送你一份价值3999元的写作礼包(包括10本电子书+投稿资源+写作课)

回复“投稿方法”,送你一份资深编辑不会告诉你的8个上稿秘籍

回复“头条号”,获取运营头条号2个多月,单平台月入过万的秘籍

为什么要克服呢?

从小到大一直所有事情都克服自己的想法去做,难道是对的吗?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又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回说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读书要读重点,看书要看逻辑

如果你只看字面上的意思,给你本九阳神功,你也练不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文字表达不出来作者所有的一切,这是文字天然的局限性

就像上图一样,我们看到的论语只是孔子的一点点,剩下的你要去想,虽然你想的不一定对,哪怕对了别人也会说你臆测圣人,但是不想,是一定不对的

孔子说的话表面上看是教你克服自己的想法,其实不是那么简单,那么简单,凭什么他当圣人?

这段论语的重点不在孔子说的话,在颜回说的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回说宝宝很笨,但是宝宝会按老师说的做

孔子真正了不起的地方不是仁,不是礼,是因材施教,颜回笨,所以孔子教他克己,笨人再不克制自己的想法,那就变成一头猪了……

而你不想上班的原因就是你在这个工作中很笨

人各有所长,你会发现大家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容易产生热爱,这是很正常的逻辑,你在这方面擅长,你就在这方面容易得到成就感,然后你就爽了,爽了不就热爱了嘛……

不想上班就说明这不是你擅长的领域

在你不擅长的领域中你应该克己

但是人如果只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那么就不可能成功,如果你不仅仅只是想为了穷而工作,你还要找自己擅长的领域,在你擅长的领域中不克己,由着自己的性子去装逼,去飞,去浪

这个世界上跨越阶层的人都是这样

在不擅长的领域中克己,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飞

说的更直接一些就是一边在工作中守着别人的规矩划水,一边在其他地方寻找自己擅长的事情

刘邦做亭长划水,送个人都能跑一半,但是他在这之前一直克己,萧何才会一直挺他

毛教员做图书馆管理员也做的不好,但是他也克己,他忍了,才有机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飞

如果你不爱这个工作,那么你应该在这里克己,也该在这里划水,因为你不克己,在不擅长的领域混不下去,你不划水就没有经历干自己擅长的事情

刘慈欣上班划水,才写出来三体,但是他还是克己,老老实实上班

你也应该克己,老老实实在公司守规矩,但是一定要划水

因为只有在公司一边受规矩一边划水,你才有机会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然后在里面装逼,在里面飞

明明很穷但就是不想上班?太正常了,因为你很清楚上班也并不能帮助你脱离贫穷,如果你年薪百万你看看你想不想上班呢?估计拦都拦不住,一心扑在工作上,高高兴兴上班去,以厂(公司)为家。

可惜大多数人远远达不到年薪百万,而且未来也看不到年薪百万的希望,眼前的工作仅仅是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已,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使命,混口饭吃而已,对于企业未必有多大的认同感,对于自己的职位也未必有多大的自豪感,上班如上坟但又不敢不去,天天背地里骂公司骂老板,早上该挤地铁还是挤地铁,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资本休息三个月,城市里的年轻人没有负债的估计比素食主义者还少!

巨大的债务会把一个人推进稀缺状态,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就像网络带宽一样,是有限的,当巨大的债务及家庭开支占据了你每天的心智,你也就慢慢的没空抬头看路了,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里,越跑越快停不下来,什么诗和远方、爱情和理想慢慢的就渐行渐远了……

而实际上相对于上世纪我们父母那一代,眼下这个时代对于个体来说,崛起的机会可以说已经是遍地开花了,你想想看,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大多都是在一个平台里面,比如我父亲是工人,我母亲是教师,他们想要离开平台,实现时间自由、财务自由要比我们这一代人艰难多少倍?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常常抱怨缺少机会,其实他们那一代人才是真正的缺少机会,离开他熟悉的那个体制和职位就真的不知道能做什么了,所以他们那一代绝大多数人不论多么煎熬,也会熬到退休,因为离开就意味着断粮,还有那要命的社保和医保,像一根细绳索一样牢牢地栓住了一个个彪形大汉,有能力也没胆量挣脱。

我们这一代人其实好多了,互联网带来大量的机会,最简单的比如跑代驾、跑滴滴,更进一步的做自媒体,更专业的做自由职业,我身边就有很多自由职业者,比如小区邻居里面有律师、老师、会计师、设计师……都不是按部就班的上班族了,包括我本人,也从事了十年自由职业了,主要是中小企业互联网营销与运营外包服务,十几年前我在国企修路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朝九晚五双休日,最好是不上班,经过漫长且艰难的自我摸索,我终于在2009年彻底实现不上班。

有个概念大家没有深入思考,那就是工作早就不等于上班了!在我们父母那一代,绝大多数工作都必须在一个固定的环境开展,可能还需要和一个团队配合,大多数人都是完成一个闭环中的一小节,而现在一个人就是一个闭环的职业实在太多了,我刚刚说的那些邻居,包括我本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闭环,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独立解决某个领域内的一系列问题,形成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变现,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不夸张的说我现在在家办公一个人的产值比很多小公司都高,而我现在一年的收入比在国企上班时干到退休还要高,工作时间却不足上班时的三分之一,这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多数人的职业发展历程都是毕业后要找一份全职工作,因为需要先解决吃饭的问题,独立生存的问题,其实现在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是不难的,随随便便找一份工作,每月挣几千块就能活下来了,但一定不要习惯于这种状态,也就是说不要让打工成为自己的舒适区,但凡饿不死,就不要再想着靠加班多挣点了,而是把宝贵的时间放在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远期竞争力方面,为下一步跳转奠定基础。

假设人的一生是一个闯关游戏,终点是财务自由、人生自由,很显然没有人能一步而蹴的,如果那么容易,这世界上也就没有穷人了,那个目的地在遥远而又未知的地方,需要你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换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才有可能到达,这些交通方式就像是步行、骑车、火车、飞机一样,开始的时候都是步行,因为你一无所有,这个阶段就是打工,你不得不经历这一阶段,一方面是赚钱活下来,更重要的是通过打工去了解一个行业,积累关于这个行业的技能、经验、资源,发现这个行业的机会,以及适不适合你长期发展……确定自己的方向,不合适就及时切换,打工可以无成本切换,创业切换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意味着沉没成本和亏损。所以,认真对待你的打工生涯,如果你除了赚取工资,并没有在你的打工上面学到东西,那这就是很不划算的事情,千万不要习惯了打工,因为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最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差,连份附加值最低的工作可能也保不住。

其实年薪百万就真的想上班了吗?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说那只是阶段性的热情,如果你连着几年都是年薪百万,其实跟你连着几年年薪十万的感受并不会有太大的不同,你一样会厌倦和蠢蠢欲动,因为当你能够拿到年薪百万的水平,你一定具备了创造数倍这个价格的价值的能力,文迪。过一段时间后,衣食无忧了,你自然又会浮想联翩,蠢蠢欲动,这就是人性,无止境的需求。

你知道赌局为什么这么吸引人吗?因为不确定性,假设桌子上有两个盆,一个盘朝上里面有一万块钱,另一个盆朝下里面可能有十万,也可能没有钱,你会怎么选?我相信很多人会去掀开扣着的盆,因为那个更刺激,哪怕里面没有钱。

对于一条没有航向的船来说,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你不想上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你没有目标,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因为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其实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月一两千块都能活下去,没有目标也就没有动力了,混吃等死了。这是当代年轻人最大的问题,就像日本的低欲望社会一样,吃饱不饿其他的就不想了,不结婚、不旅行、不买房、死宅一辈子,很明显我们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朝着这个状态发展,年纪轻轻就无欲无求了。也很多人发私信问我找不到方向怎么办?没有目标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办?这种问题谁都给不了你答案!这是战略问题,不是战术问题。

好像是尼采说过:一个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太精辟了!

我就是想要自由自在的生活,为此我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2003年我25岁,从央企辞职,当时月工资两千块,不完全因为钱离开,主要是不自由,一辈子修路,除了春节没有休息日,一直到退休,看不到第二种可能,每天都是混日子,机械的重复,执行上司的指令,毫无热情和意义可言,那真的可以用上班如上坟来形容,难道我要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距离退休还有漫长的35年!

我决不能这样下去,我一定要做出改变,虽然我也不知道出去后自己能做什么,但我很清楚不出去不会有任何改变,我无法想象自己在一个明知道结果的路上一条道走到黑,我才25岁,距离退休还有35年!我的天哪,哪儿都去不了,细思极恐,所以不管出去干什么,只要饿不死我坚决不回来,饿死了也就不用回来了。

出去后果然遭遇转行阵痛期,为难了好几年,跌跌撞撞全靠自己摸索,终于在互联网行业站稳了脚跟,辞职后的第六年也就是31岁,才算完成了在一个行业的技能、经验、资源的初步积累,也就是说能自己支摊单干了,就回家做了自由职业,也就是在家办公,以兼职的形式服务我的客户,转眼已经十年没上班了,现在的年收入比在体制挣工资增加了差不多近百倍,换句话说现在干一年,比在国企上班时干到退休挣得还要多,而工作时间不足那时的三分之一,如果我当时没有毅然决然离开体制,我今天的月工资应该是五千到六千左右。

前段时间我在国企时的老同事来重庆,我请他吃饭,他跟我聊到我离开后单位的发展,他说你这是混好了,大家都说你能干,你要是没混好,估计就会说你放着好好的班不上非要出来瞎混,不正干。其实说实话,混好没混好我都不会后悔,这真不是钱多钱少的事,这是关乎我要如何度过自己人生的问题,人生苦短,必须性感,人生很贵,不能浪费,我无法接受在一个明明不喜欢的环境度过自己的一生,也许有一天我会返贫,混不下去了去当流浪汉,那也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会轻快笑着行。

有人说人的成功只有一种,那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度过一生,苦也好,甜也好,喜欢就好。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其实人的一生,本质就是在无止境的追求自由。体制内或体制外并没有好坏之分,只取决于你是喜欢稳定还是自由?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你最热爱的是什么?先把这几个战略问题搞清楚,有了战略目标,战术方案自然会浮出水面。就像你先确定要去哪里,才好确定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去,上班只是通往你目的地的一小段路程而已,不想上班是因为你还没想好自己要去哪里。

我不知道学霸们怎么克服的。

反正我这种学的很艰难的同学,早在学校里面就精通“我就是不想学但还是要硬坐在那里学”这个技能了。

你不够穷,你穷到真的会饿死的时候,就懂了

靠做梦。

梦见自己进了一家辣鸡公司上班,工作内容涉及诈骗,老员工还被老板坑大闹办公室,月底了工资发不出来。愤而辞职。

醒来。意识到现在的工作。迷迷糊糊又睡了过去。连上刚才的梦,跪求公司老板让我回去上班。老板冷笑说看我表现,但让我接手了老员工的职位--工作内容是诈骗的同时,还要向新来的员工展示诈骗的过程。类似于拉陌生人进群,见面,坑钱的步骤,具体的忘了。在网上我一通骚操作,还用上了谷歌全景地图AI人脸识别一类的高科技,连连把那屏幕另一头的大哥大姐忽悠得眉开眼笑,新同事们看我像看神。大手一挥,把他们派出去宰客,美滋滋坐在办公室里点了根烟看实时监控。万万没想到啊,见面后每一个同事都被骗钱对象按在了地上——我这才想起来,原来之前我辞职不是因为工资发不出,而是骗来的钱太少完不成指标,羞愧难当下走人。更操蛋的是,我派同事们出去骗钱的对象,是我上一轮已经骗过钱的,他们假装配合,其实身后都埋伏了五百弓箭手,只等我方投入早早布下的天罗地网。窗外警车喵凹喵凹喵凹呼啸而来,Bgm响起,一首铁窗泪。

这回醒来,终于成功克服了不想上班的想法。现在的工作挺好的,省去了一系列奋斗的过程。



直接跟坐牢似的就完事儿了。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机构最新动态

实力商家展示

  • 强岭商贸
  • 东莞档口
  • 一诺儿书店
  • 淼富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22
  •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