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鞋子批发 >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多糟糕?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多糟糕?

发布时间:2019-11-05 17:21:08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谢@batmanBatman - 知乎邀请;简单来说吧,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太糟糕,至少和我们的物质水平相匹配,甚至还更优秀一些。不说别的。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我国接近(各国贫富差距还是蛮大,但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有多糟糕?

谢@batmanBatman - 知乎邀请;

简单来说吧,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太糟糕,至少和我们的物质水平相匹配,甚至还更优秀一些。不说别的。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我国接近(各国贫富差距还是蛮大,但我国各地区差距也蛮大),每年几千万人次去东南亚,体会一下,看看当地的食品有没有比中国更强?我前些天刚在吉隆坡出差,双子塔附近的夜市,这么多年了一直都那样,也没见比中国强哪儿去。至于发达国家,就不说他们各自的黑历史吧,现在的问题仍然不少,上面有人已经举例了,不再赘述。

但不否认,我们确实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1)媒体夸大或标题党

我们就说地沟油的事吧。前几年风声鹤唳,我们全中国都在调侃吃的是地沟油,很多饭店和商贩都把不用地沟油当成宣传噱头,当成良心典范了。其实想起来这是多令人作呕的行径?不用地沟油难道不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一个卖食品的,宣传的重点不在食品的好坏,不在口味的好坏,而是用很容易实现的指标来确定,这不是道德上的倒退?我是否可以小人一点去怀疑,在地沟油事件没有曝光之前,你们都在用地沟油?

造成这个问题的,很大程度上是媒体的夸大及标题党。比如我们看到有这样的标题:

食品安全令人堪忧 85%中国人每月都吃地沟油

看起来是不是很恐怖?这可还是在凤凰网,影响力不算小。

但注意看,它的数据来源是这样的——



WTF?受访者认为blabla,所以结论就是这样了?这么搞宣传,不是傻就是坏。

有意思的是,我们再看下面的数据部分——


首先,14亿中国人每年的油脂消费量少说也是3000万吨,远大于2250万吨这个数,有些地区仍流行自榨的油,这部分统计数据不足。而中国送回餐桌上的地沟油到底有多少,怎么说的都有,但200-300万吨是比较大的数字了。按照我们平均每个人产生的餐厨垃圾估算,每年我国获得的废油脂大概在450万吨左右,广大农村没有回收系统(非珠三角地区且离县城10公里以上的居民,如果你们家的厨余垃圾不是直接倒掉而是有人收或是可以汇集到城市管网,请告诉我),所以真正可以回收的,就要打一定折扣,六折还是七折,算比较多了吧?从地沟油提炼,收率有80%就算很不错了。所以,200-300万吨,大概也合理,只要我们把能够回收的全回收了,而且都返回到餐桌上,那就没毛病。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我们确实可以说是10顿饭就碰到1顿时地沟油。

如果这个概率是随机概率的话,算下来,我们每个人一个月吃300顿饭——好吧,很多人不吃早饭,算200吧,然后就会发现,一个月吃不到地沟油的概率只有 7 × 10^-10,远没有15%那么多了,看来全中国只剩元老院的几个人不吃地沟油。(经评论区指出,此处算错了,把一个月当100天算了,好丢人……按一天两顿饭计算,一个月60顿,连续一个月吃不到地沟油的概率是0.18%)所以,写这篇稿的同志啊,幸亏不会基本的概率学,否则,还可以写出更耸人听闻的数据出来。

事实上,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问题,地沟油肯定不是在空间上随机分布,必然是分跟区域有关。而且即便10%的市场占有率成立,也意味着这东西并没有普遍,它又是黑色产业链,所以一般买主真不一定买得到。事实上,我之前做过棕榈油增塑剂,为了对比竞争商品的价格调研了一些以地沟油为原料做增塑剂的厂家,结果都反映一个问题——原料供应不稳,其实基本就是买不着。肯定有人说是因为供餐桌利润更高所以不卖给这些厂家吧,但事实是,地沟油增塑剂的价格当时在9000元/吨上下,算上补贴,收购废油脂的价格可以达到5000元/吨,这个价格还吸引不到原料,为啥?一是原本对地沟油产量的估算就过于乐观(所以当时盲目仓促上马了一些地沟油处理项目),二是这玩意儿的渠道太封闭了。所以,一个可以给地沟油洗白的正规工厂在政府的支持下都买不来,你一个油条摊想买就能买到了?

我或许有点法盲,所以我很支持一个法案,那就是参与地沟油返餐桌的人,抓到主犯直接毙了,而那些夜里两点开着泔水车往违法加工点送货的从犯,起码20年有期刑起,当人大通过食品安全犯罪可以适用死刑的时候,我很赞赏。打击这种链条,真该用重典,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夸大他们的罪行波及范围。舆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甚至有意造势对吧?

所以说,食品安全问题要想得到妥善的处理,媒体真的应该正视一下自己的身份。如果单纯为了博点击率,怎么说随便,“大纪元”都时常拿来看着娱乐,还在乎看到这些个标题党?但问题是,总是这么夸大其词,我们普通居民的认知就会逐渐受影响,所以我们才会出现上面的怪现象,商家拿着最基本的要求当产品卖点来宣传。

地沟油是我想说的典型案例,其他各种大的事件,我们不妨都可以搜索搜索当时的旧闻,看看是否都有这样的特点。

媒体的一些不良行为,和第二个问题也是相关的,也就是监管问题。

2)监管体系太落后

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第二大缺陷,是很多部门需要背锅的。

不否认我们国家的制度有不少先进性,几十年逆天发展不是充话费得来的,但弊端也很明显,就是九龙治水,不管的时候,各个部门踢皮球,管起来的时候,标准又不统一,我相信每个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一眼都能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食品工业又是这些问题的集大成者。

接着说地沟油吧。

我们看刚刚的这个消息:

地沟油为何难治理?“高档地沟油”检测技术难识别 - 博览 - 资讯 - 海外网

这是在说,国务院最近又下发了 《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治理工作的意见》 。

不妨看一看其中有关监管方面的一些事:


阅读理解我们大家应该都会。这两段说了个什么意思呢,一是认为从技术上鉴定地沟油有难度,二是地沟油的回收处置过程有漏洞。

我们的食品究竟该怎么管?前面我说了我有点法盲,所以不懂得怎么去理解所谓的这些监管困局为何不能用法律条文去规范并且执行,但我知道一点,对于食品的管控,无非两种方式,一是技术鉴定,二是全过程可回溯。

于是我们对照文中就看出来了,监管部门(企业往往需要很强的公关才能搞明白质监局、食药监、局他们分别是什么行政级别,又分别有什么任务,现在食安法入刑了,恐怕还有公安局的事儿)说是用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吧,没这个技术;用追溯的方式去处理吧,又说有漏洞。

我和这些部门多多少少都打过交道,凭良心说,基层公务员真的很辛苦,所以这些事管不过来也不奇怪。但是,头头们能不能稍微动动脑筋,把一些职能整合一下,然后建立一套统一的联动程序?你说建立什么不动产登记啥的,动了太多人尤其是中产的奶酪推不了,可要说推动食品安全的问题,中产阶级怕是最有动力了,这帮人很怕死却又很容易死,最希望食品真的变得安全了。

我们都知道,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水是循环使用的,所喝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尿液。听着有点恶心对吧,但处理之后的尿液,有害物质的指标已经降到安全限中,也就是说已经不构成威胁了。

那么好了,既然你质检说了,存在所谓的“高档地沟油”,检测手段难识别,那么可不可以转而研究另一个问题,我不管它是什么油,树上挂的土里埋的,抑或是猪牛羊身上长的,阴沟里捞的,只要指标合格,就可以正常销售?

如果这条路不行——消费者怕是也不接受,毕竟听起来那么膈应——那么就是另一条路,哪怕它合格了,长得跟正常的油一模一样了,但因为出身问题,就得被砍掉。那也不是做不到啊,易制毒化学品怎么管理的?盐酸、硫酸这些常见化学品可都是易制毒管理范围内的,种类繁多,总量也不小,而且使用群体非常复杂,这些东西我们都有办法管起来,那么充其量300万吨、单一产品、有限用途的地沟油,说是要监管就会有各种漏洞?反正我是不信。要是什么时候我们的地下毒品交易每年也能到上百万吨的级别,我就相信这事儿确实非人力所能企及。

所以,不去和西方比,就说当下我们自己的潜力,其实还有很大没有激发,混乱的监管体系,导致事倍功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效率上不去。

那么为什么会在第一段把这事牵扯到媒体呢?其实在这一方面,媒体的有限夸大也是有一定正面作用的。可以看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处理,都是因为舆论的压力,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死扣——监管管不动,于是媒体开始批评,监管有压力了,就特事特办去处理了;民众一看,这敢情好啊,媒体是亲人,这样媒体说什么都信;媒体觉得呢,推动食品安全,原来都是我的功劳啊,我说什么都对,就越容易越俎代庖,但因为第一手数据有限,有时就只能编,无良的媒体干脆直接无中生有,监管压力就更大,简单的事都还没做好呢又要应付更难的事……

但我想说的是,如果您认可我上面说的这些观点,那么下面我说的才是本质——民众间普遍存在的反智及从众现象,很大程度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塑造了一个口无遮拦的媒体和一个碌碌无为的监管体系,也是我们现在食品安全问题糟糕的一个缩影。

3)这届人民不行

从这个问题的描述,到这个问题下的不少回答,我们其实可以窥视到很多人的思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我在打下这个俗语的时候,脑海里满是2011年3月,我身边那些去超市抢购食盐的人。我劝了很多人,不要听信什么放射盐的谎言,但是答案惊奇的一致,就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得到的唯一理性反馈是这样的——我也不信,但那么多人去抢,要是一两个月超市都没有盐卖怎么办?

所以,我没有成功劝住一个人去抢盐,除了我的父母,他们在老家,抢盐风波传过去的时候,食盐市场已经重新稳定下来了。

前些天在一个科普作者群,遇到一个人骂骂咧咧地抱怨,说自己写的反转基因文章居然被删了,是不是现在的政治正确就是“挺转”?我很纳闷,难道现在的舆论环境不是,骂几句转基因会有很多粉丝狂欢,然后开开心心地去买博主的有机农产品,挺转基因却总会挨骂吗?

我不挺转。我坚持一个理念,做学术不站队,以客观结果为准,转基因技术确实技术上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并没有那么乐观,所以盲目在应用环节甚至消费市场推进,是存在隐患的。我也确实很不待见反转派,因为大多数挺转派好歹还会拿出学术性的东西,至少比我懂得多,但反转斗士们就欠点火候了。因此一般遇到之后,我会反问一句,你知道平时吃到的食品肯定是转基因的有什么?

答案五花八门,什么顶花带刺的黄瓜、无籽西瓜、又大又甜的草莓、娃娃菜、小西红柿、彩椒……

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认识的反转派,没有一个会提到——木瓜。

中国的转基因技术发展并不普及。我们准许在市面上销售的转基因植物,除了棉花不能吃,其他几种就是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但是,这些食品中转基因的比例都不及木瓜,而其他各种食物,统统都不是转基因培育出来的。

所以当我再反问,说你让别吃这个别吃那个,怎么连木瓜这个市面上几乎百分之百是转基因食物的水果都不说呢?是不知道呢,还是什么原因?

我相信,关注食品安全的人,反转的应该也不少,如果看到这儿,不妨也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经很了解转基因了才在批判?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强项,都不希望别人明明不懂自己领域的事情,却要来瞎逼逼指手画脚;我不研究转基因,但一个比我对此还无知的人,却要来给我洗脑,说转基因怎么怎么滴,就别怪我怼回去了。

然而,生活当中,说起食品安全问题,有多少人是不懂却要装懂,侃侃而谈的?比如题主说7%的耕地养活21%人口的问题,这当然很牛,并且实现这个目标的代价也不是牺牲食品安全,而是发达的工业基础和繁荣的国际贸易!

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你们一个一个地骂。按我说,发明这些东西的科学家,最大的罪过莫过于就是让你们能够不用花太多钱就吃饱了,闲着没事干开始瞎逼逼。

农药残留,当然是问题;化肥造成土壤板结,当然也是问题;滥用食品添加剂,当然还是问题。可是,我们有些人常常有个误会,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打个鸣儿把天都给叫亮的公鸡。

我做了好几年的水性树脂,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发现这些问题的,多数时候并不是消费者,而是从业者自身。水性树脂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至晚到90年代初也已经成了气候,那个时候,成天叨叨VOC的这批人基本都还没出生,但从业者已经有了更新换代的产品。消费者是怎么听说VOC的?还不是这些先进一些的生产者定义出来又宣传的,他们要挤压传统高污染的油性树脂市场,当然要把这些科学道理讲出去。所以,农药残留问题引起重视,《寂静的春天》功不可没(然而这和普通民众也没有关系,看看她的职业背景就知道),但从业者也并非是邪恶的。任何行业内部的竞争都是非常激烈的,技术先进者不断地在淘汰落后者,食品行业更是如此。糖精替代了蔗糖,糖尿病人有了福音,阿斯巴甜又取代了糖精,味道变得更理想,接着木糖醇又动了阿斯巴甜的地盘,成了更安全的代糖剂。我们这些小时候没少吃糖精的人,现在回想起来,是从业者的改进还是民众诉求,才让木糖醇成了如今最安全可靠而又美味的甜味剂?我们再想想,又是谁将来会推出更好的甜味剂,再把木糖醇送进坟墓?

普通人为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发声当然是好事,但应该用举证的方式,切不可谩骂或者表达明显不符合事实的观点,除了激化矛盾,这根本无济于事。只有立足客观,才会真正有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也只有理智,才会回想自己是不是被洗脑了在被当枪使。就还以地沟油举例,有时候和一些朋友在苍蝇馆吃饭,然后就有人调侃说要吃地沟油了;调侃归调侃,可要真的就这么跟餐厅老板当面说,那可是诽谤了,丝毫不利于改善食品安全问题。

而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恶化吗?如果是,那我们这个预期寿命还在不断增长是怎么回事?人到七十古来稀,现在倒好,有几户人家里没有80岁以上的老人?说是因为医疗水平提高,也没见病人的奇葩家属们知道感恩啊,医患关系可是越来越紧张呢!白血病、癌症患病率感觉变高了,于是成天说是吃这个不行吃那个不行,可是中国男性接近一半是烟民,人均酒精摄入量也在全球数得着,这也要赖食品安全的问题?再好的酒,它的危险程度也要大于什么蔬菜里的亚硝酸盐。

所以说,不管怎么说,食品安全状况还是在改善的,如果对此仍然不信任,那就先从改变自己的不良嗜好开始吧。

首先,人们抱怨的所谓的“食品添加剂”有许多是合法的,在正常剂量下根本没有安全问题。比如许多人害怕防腐剂有安全问题,但是很多时候,防腐剂是很安全的,食物变质才是危险的。像山梨酸钾这样的防腐剂,它的成分本来就是一些天然的植物里就有的,比如苹果。人吃下去也能代谢掉,常规的剂量下根本就没什么问题。与其担心防腐剂,还不如担心食物变质的危害。还有个例子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时候也就被说成是植物激素了。然而,植物激素对植物有一定的作用,对动物,对人的作用可能完全是两码事。

甚至我们说的瘦肉精,其中有一种是莱克多巴胺,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合法的添加剂,只要是添加量符合规定,这个东西在肌肉组织里的残留量不大,是在人可以允许摄入的安全剂量范围内的。相比之下,人们每天大量地吃肥肉,对健康的危害比吃瘦肉里残留的瘦肉精要大(注:国内说的经常出事的另一种瘦肉精是盐酸克仑特罗,这个是各国都严禁添加的)。

另一个例子是保质期,保质期是保证食品在这个时间里不会有安全问题,但这也不意味着过保质期的东西就有毒。我当然不鼓励人们吃过期食品,但是很多人确实对保质期的理解是有问题的,这可能增加不必要的焦虑。

转基因问题无需多言,但凡是个世界上敢批准的可以大范围销售的转基因食品,人吃下去安全性都不比我们之前说的一些新培育出的农产品低。要知道,任何一个新栽培出的农产品品种,不论是不是转基因育种的,其性状和基因,终归都和之前的品种有点区别,甚至也总有几个新基因。

我当然不可能说中国人消费的食品都是安全食品,但我的生活经验告诉我,大城市里能买到的正规的价格大概合理的不是便宜到不正常的食材,只要通过正常的加工流程,该洗干净的洗干净,该充分加热的充分加热,即便安全水平不达标,对人的健康多半也没什么实质性影响。只不过,食品问题上,我们会精益求精,把标准定得越来越高。

当然,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或者低收入人群,有时候连吃上饭都要努力半天的时候,吃上安全食品确实是比较困难,但是这部分人的声音常常被忽视。要折腾去花钱买进口奶粉的人,恐怕压根对低收入人群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没有概念,很多时候,食品安全问题体现了贫富差距。知乎上的话语权主要掌握在城市居民和受过一定教育的中高收入人群手里。这部分人的预期寿命和健康水平和发达国家的人也已经很接近了。像北京上海居民的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和西方发达国家差距非常小。这个群体的人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严重太多,除了去小饭馆、路边摊吃饭和点外卖的时候可能风险大一些。

食品安全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我们把标准定得严一点也是应该的,不断曝光新问题当然也没问题,但是这不代表不达标的东西就一定会对我们造成危害,标准定得越严,需要达标的努力也就越大。有时候,监督越有力,曝光得越多,反倒显得我们食品越不安全了。这是很滑稽的事情。

食品安全问题又是个新闻热点,媒体报道这方面的内容吸引眼球,很多时候是为了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公心。谣言的扩散可以造成很多农产品滞销,农民经济利益受损,本身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好的影响。还有些时候,网上热门转发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消息,纯粹就是杜撰出来吸引眼球或者捣乱的,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不了解专业知识的公众很多时候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总体来看,人们应该花精力去监督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要为一些无中生有或者无足轻重的东西浪费自己宝贵的注意力资源。

相比之下,我们对一些真正应该担心的问题可能关注还不够,这些问题比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在目前更该引起人的重视。比如营养结构的问题。要知道,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很多都是吃安全合格的食品吃出来的,这个问题对人的威胁可是实实在在每天都可以见到的。我们都说地沟油是个严峻问题,但是我们一年吃的饭有10%都有地沟油吗?相比之下,糖尿病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患病人数就能达到10%。

不会吃的危害不亚于食材不合格的危害。而人们对不会吃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或者说,关注的思路很多时候依然不对。关注点不对,甚至是唯恐天下不乱故意搞事,这对提高我们的食品质量没有帮助。而夸大某些不必要的风险,可能搞得我们自己很不幸福,也可能会浪费很多钱。把上面说的许多庸人自扰的所谓问题去掉,剩下的一部分问题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

个人认为,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较国际上发达国家最为落后和最为可怕的地方在于:


种养殖环节特别是养殖环节的药物滥用问题,即源头污染问题,分析如下。


1、危害大且短期无法发现

养殖环节常见的易滥用的兽药主要有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抗菌药,激素类药物,还有孔雀石绿等具有抗菌效果的化学物质.... 上面有些是允许使用控制残留的,有些是禁用的,比如呋喃类药物、孔雀石绿这种

这些药最终进入人体的剂量都不会太大,沉积下来的就更小了,所以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反映,但可怕就可怕在这里,如果长期食用,药物会在人体内不断聚集,最终可能会产生三致作用( 致畸、致突变、致癌),而大家都知道的,在世界上癌症诱因调查从来没办法确定,都是概率性调查,中国也没人去做癌症与饮食相关性的科学调查研究,所以到底这里面影响概率有多少,我不敢说,但危害肯定是有的。那么另外还有特殊药物比如激素类药物导致的儿童早熟肥胖等问题,因为是禁用药,这类药物在猪鸡鸭等主流产品中不会多,相对还好些。

从长远看,最最可怕的,是细菌耐药性问题的危害,也就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耐药菌株增加问题。大家看过外科风云的,就会知道新耐药菌株的可怕。当前中国的抗生素实际使用情况是,全世界产量第一,消费量第一,一半给人吃了,一半给动物吃了。中国医疗行业滥用抗生素问题,全世界都知道,大家也见惯不怪,反正四代头孢吃习惯了,生病了该吃还得吃没办法,怎么说卫生部门也在做着监控,还有林皓这样的病人留下菌株给我们去研究。但是动物滥用抗生素那就不一样了,没人管啊!没法查啊!哪天动物因为滥用抗生素突然进化出超级细菌不是没有可能的。


2、违法侥幸心理普遍,监管难度大

中国的畜禽养殖水平还非常落后,散户养殖仍然占大头,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就算是规模养殖,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文化程度也都相对偏低,他们有些根本就不懂用的药叫啥名,就是听人介绍能治病,用的量也是大概,什么一指甲盖、一撮的用,停药期啥的更是完全不懂。

然后,养殖这块的监管力度、监管水平也普遍不高。药物使用只要不是被突击检查抓现行,一般发现难度还挺大。别说抽检,抽检多检几种药物就是大几千块检验费,基层单位自己抽哪里出的起,如果是上面下的抽检任务,检验不合格了,还会影响当地部门的考核,所以都是事先通知养殖户要来抽检了,养殖户就赶紧准备准备,你懂的...再一个抽检通常就检上面说的那几类常见药物,如果企业用了些非常见药物(实际上可用的药物实在太多太多了),根本也检不出来。比如315刚曝光的兔子饲料加的那些个药物,就不在常规检测项目里。还有很多药物,根本就没有检测方法...

所以呢,就造成了不管是有点文化的规模养殖者,还是没文化的一般农户,他们在用药时候都不会太多考虑违法被追究责任的问题,他们只会想,我这一池塘鱼病了,得用哪种药好的快,损失少,真心没多少人会去想这药物残留超标了怎么办。客观说,在养殖户里,应该说还是有个群体关心违法问题的,那就是出口企业。为啥,因为产品出口要经过检验检疫局抽检,企业自己也要按照进口国标准送检,最关键到了国外口岸还要被老外检,检不过扣留,暂停出口,损失惨重。但其实就是在这样重重把关之下,还是有出口企业产品药残超标,为啥?以前亲耳听一个企业老板这样说:我这一池塘出口鳗鱼嘛几十万,一病就全病,我知道孔雀石绿一用下去就好,不用就死,你说我用还是不用,当然先用了!救活了再说啊!后面这鱼卖哪里再想办法呗!

现实就是这样,商人么,全世界都一样,如果叫他拿这几十万的鳗鱼尸体去卖饲料,你觉的可能吗?


3、缺乏客观、权威的调查研究能促成政府开展重点治理

有问题不可怕,但有问题没法暴露得不到及时解决才是最可怕的。

中国的食品安全治理是典型的事件驱动型的治理模式,一般的程序是:行业乱象丛生-->有人吃出问题-->媒体开始关注-->调查发现大面积人都吃出问题--->地方开始掩盖问题--->有分量的媒体开始披露--->民意激愤形成全国舆情--->国家高度重视,领导批示治理--->然后开始自上而下针对这个单项问题开始浩浩荡荡的几年专项治理。

回想2001年的瘦肉精、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都是典型的这个治理模式。2001年瘦肉精问题爆发,让农业部于2002年、2003年紧急出台了好几个重要的药物使用管控法规,比如禁用药物名单、停药期规定、药物残留标准等,现在的很多检测还是依据那会定下的标准(忍不住吐槽下:这些沿用至今未修订.......中国发展速度这么落后以至于都不需要时时研究下制度标准的改进么)。2008年的奶粉促成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下台,婴幼儿奶粉也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门槛食品生产行业,从2008年开始国家每年投入巨资对奶粉批批检测一个项目---三聚氰胺(再吐槽下,多检检当然没错,但经过这么多年治理,每年检出率都基本是零的情况,还是不断投入啊投入,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这钱烧的值么?企业傻啊都知道三聚氰胺这种东西政府管的严,要用也果断换种化学物质了。)

扯多了,意思就是暴露出了大问题,那么政府就会重视,会针对这个大问题出台措施来集中解决。而当前的药物滥用问题,因为药物使用的特点决定了不会集中爆发,而系统调查的难度很大,监管部门不愿意做、行业协会不愿意做(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情况下,柴静、崔永元等社会大佬还没关注到这快的情况下,就没有办法形成有分量的报道来引起足够的舆情来让国家层面的领导作出强力批示。



---更新

头一次认真答题,没想还是有些人看,因为只是胡乱说了些近来关注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针对题主的疑惑。为了不造成误解,还是做几个说明如下


1、关于中国总体食品安全状况

当前我们的食品安全状况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也是总体可控的。讨论好还是差,大家还是要尽量客观,要辩证。好坏的界定应该要有参照物,中国的食品安全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会差,比非洲等落后国家,那是要好的。而且中国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水平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经过这几年的食品安全整治,虽然问题还是客观存在,但我个人认为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变还是巨大的,是随着社会发展确确实实在进步的。我上面也总结了,政府高度重视,总体持续进步。所以大家要向前看,就算不从事食品行业,也要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为食品安全共同出力,这样也能加速食品安全进步的进程。吐槽可以,行动要跟上。


2、为什么大家感受到的食品安全状况如此之差

分析有几个方面原因:

食品质量的提升跟不上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进步。中国老百姓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早已迈过了考虑温饱问题的年代,有能力消费、接触更多好的东西。那大家有钱后对什么改善最重视?自然是吃穿住行这种跟每个人都切实相关的物质层面的东西,我也不例外/捂脸。吃穿住行吃排首位,每个人都要吃,不但自己吃,还要给孩子亲人操心吃的,中国自古对吃又讲究,将吃对健康的影响摆在首位(不得不吐槽,我始终觉得吃真的不会影响太多健康,保持锻炼和心情愉悦最重要),所以大家有钱后,当可以选择了,当可以买到国外食品了,就会关心自己吃哪种更好,这无可厚非,只是中国发展太快,食品安全还没跟上来/捂脸。


一些媒体的报道专业知识传播不足,客观度不够,有不好的引导作用。不能说媒体要背锅,问题始终源于行业本身,但从业这么多年,见过客观公正的媒体,也见过为了扩大影响吸引眼球、武端揣测、罔顾事实的标题党,还知道有一些记者为了个人利益最终进了牢房。所以有些媒体有些报道起了不好的影响,也是客观事实。现在“有毒xx”的标题国家已经明确不让用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大众的负面信息关注心理。这个有人做过研究,新闻报道说好事,看的人少,信的人少,传播的人少,漠不关心的人多。报道要是说坏事,关注度立刻攀升,大家都会把坏事跟自己生活联系起来,产生更多的关联性思考,还会转发亲友广而告之。比如大家肯定看过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报道,媒体时不时会弄一篇出来,大家也是对那些不合格企业一顿口诛笔伐,但你们想,不合格背后应该是更多食品抽检合格,毕竟合格率都是95%以上,但有人会去关心那九层以上抽检合格的都是谁吗,没有人。


专业知识水平不足。中国的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还很滞后,很多百姓无法甄别真假报道不客观报道,无法判断食品谣言的真伪,对添加剂等过分恐惧,这些都造成了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情绪增长。我最觉得好玩的,就是经常有人说,我小时候吃的菜啊肉啊才叫安全,现在都是偷偷加了各种东西的,味道也不一样,还是以前好。君不知,DDT、六六六等剧毒农药都是近几十年才禁用的,以前都是广泛使用;以前的猪油一用都好几个月,实际早已hao败变质;以前小厂酿的白酒,甲醇、氰化物超标也不懂是什么情况,难受反正就是喝多了;以前的食源性疾病真心只会多不会少,只是没多少人懂食品安全,大家操心更多的,也就是要吃饱的问题...

我可能要暴露一点点

本人大一,在学校门口开了个小居酒屋
学校挺偏僻,市郊区,工业区
附近有很多饭店,他们的食材都是新鲜的,怎样的新鲜呢?我去采购,查看了附近仅有的几家批发店,他们卖的东西全是在水里泡着的,,而且泡了四五天一星期的都算常见
更不必说海产之类。这是食物储存环境

小火锅挺多的,香肠丸子之类的,居酒屋关东煮也需要,只不过没想到他们的东西质量这么好。火锅食材几乎都是由外面批发进来,根本不需要处理。批发价低至4块3的香肠和鱼豆腐,它的原料是什么可想而知。

反正当我知道这些之后,一般不给别人说,因为这是砸人饭碗。反正我的所有食材还是直接网购心里舒服点,虽说价格贵了。

这些是前天朋友过生日,我做的菜最后计算成本是135
因为食材和肉都是新鲜的。
而其他附近店铺最后这六个菜的价格也才100左右
第一次回答好紧张!
先给大家看一下今天食品加工技术上做的软面包吧~超好吃的


作为食品专业的大二狗就说几大误区吧,希望各位同学们以后不要谈食色变了.(前排大佬基本上已经做了很正确的论述了)
1.把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看得过于严峻
2016年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25.7万批次的食品样品抽检的合格率为96.8%,相比于2014年上升2.1个百分点,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啦不要因为个别的案例就以为我们啥都不能吃拉~
2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就不安全
这个真的是太多人的大盲区了!其实经政府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按照国家标准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添加到食品中,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是安全的。实际上,我国规定的安全剂量比国际通行标准要严格、用量更少。
3. 纯天然就是安全的
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真正纯净的物质并不常见。而且,许多天然物质本身就有一定毒性,用量大了就对人健康有伤害,即使本身无毒的物质,在其生长过程也有可能受到环境污染,也并不是对人无害。

4.认为使用了化肥和农药就一定会对食品构成威胁
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使用普通农药时只要在生产环节上严格控制,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只要是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方法手段,就不会对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5.要求食品零风险
有些人要求食品是绝对安全,要求“零风险”,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安全的食品,科学家和企业家只能够把风险降低到一定水平,所以要求完全没有风险是不可能的。

看完了就给个赞吧~就当鼓励我上课认真听讲哈哈哈哈哈哈刚刚简单看了下各位答主们的答案,很多都提到了地沟油,说地沟油问题,可能不会有那么多,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

由于老父亲在五六个不同品牌的火锅店上过班,全国连锁比较多,也有私营业主,没有加盟的。他们员工每天上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熬油,把客人吃过的红锅锅底倒在一个大桶里,捞干净残渣,再舀出上面的一层油,再添加一些辣椒花椒等香料,放在大锅里面炼。据他说,他曾经工作的一个连锁店,从他上班到辞职,一年多没有换过油,少了就加新油,循环利用。如果那个油泡沫多了,还会加消泡剂(老板俗称,我不清楚学名)但是加了这个东西后,油很容易坏,会控制频率。

同样的,还有干锅店,串串店这一类油比较大的餐饮类型。(本人在成都,就拿四川人常见的东西举例了哈)

这样的回收油,虽然听起来没有从真正的地沟里面回收的那么恐怖,但它的伤害和数量也是蛮高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地沟油的量的计算会不会太乐观了,毕竟自产自销的情况是挺多的。

而且由于自产自销,这部分数据是没办法统计的,数据失实的情况会比较多。

有点强答,文不对题,只是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角度,看看就好 被震惊到了…既然这个问题已经有那么多优秀的回答,不怎么有营养的回答也已经被踩下去了。我就不出来献丑了。
愿大家都有客观公正,向往事实而不会被蒙蔽的心灵。
估计是人生最后一次百赞了23333,谢谢大家。

鄙人在南方某个大都市的城中村开过一家外卖店(额,其实都不是现炒的...是从工厂拿来的分包货,加热即可配送)然后呢,因为是城中村,周边从事食品加工类的人也有很多,当然咯,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夫妻档,并没有开网店。

本来跟他们没有任何交集,但是呢,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骑着我的小电驴准备去采购一点汽水饮料。然鹅,前面一直挡着个破三轮...心烦ING,就这样我一路跟着这个破三轮回到了我的小店。MD,这车也停在离我们店不远的地方...然后开始卸货,蓝色的那种塑料桶,高约50公分直径大概30公分。然后就是一箱箱的泡沫箱。利益相关,我知道对方也是做餐饮这一行的,所以想去瞅瞅,看看内幕。然鹅,一个没有盖子的蓝色桶引起了我的注意,额,是一些红烧猪蹄(闻起来倒是蛮香的)不过这个桶也太不堪入目了...第二天呢~就看到湘菜馆门口那几个大妈在挑菜(就是把肉里面的辣椒这种带颜色的蔬菜挑出来)隔了一天的冷藏货,并不想描述那个黏糊糊的状态。

这家门面的快餐大多都是在中午11点左右集中打包装好,装在菜筐里拉倒工地去(这个是我后来骑着小电驴跟着后面去才发现的),然后店面零零散散来几个客人。因为自己的外卖店主营是中午写字楼的客户,晚上没啥生意,没事也坐在门口瞅瞅送货的小三轮,发现送来的基本上以荤菜为主,鸡块(鸭块也有可能),肉碎是我见得最多的。理论上来讲,这家门面不需要进购成品菜,成本很高不说,这种工具送过来卫生口感根本不能得到保证,更何况是晚上7-8点送来第二天,当然也不必大费周折把蔬菜类的挑出来。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买了一些大餐馆的剩菜...大致是宴席之类的吧。黑色利益链:酒店卖剩菜给小作坊—小作坊剔除易变色的蔬菜、再加工处理后卖给食客。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我也是猜想而已。更何况我也在这里从事着类似的工作。小小的城中村,有给鸡鸭等灌粘稠状绿色液体的,还有紧邻着下水道洗海鲜的,当然,麻辣烫小店用来洗菜的大缸,不知道是猴年马月装的水。那些火锅店用的油豆腐泡,很多就来自于街边的小贩,油炸的东西...我不说你们也知道的。现在本人已经没有在做外卖店了,微利而已。顺便,并不建议那些刚毕业的学生去从事餐饮业的创业。虽然...数据显示,每年70-80%的大学创业者选择了这个行业...

前两天嘴馋想吃酸辣粉,
前思后想在他人的劝阻下还是没去小吃街吃,怕不卫生,于是大众点评找了一家评分挺不错的小店,一碗酸辣粉一份热干面。

我吃酸辣粉,人家吃的是热干面。

于是悲剧发生了。



叕叕拉肚子…


而且粑粑还是有香味的!!!!!


没错,香味。。。

当时还眯着眼睛蹲马桶的我都震惊了!

我一直觉得酸辣粉这种东西就是要吃小店里的才好吃啊对不对,结果没想到卫生这么不达标,添加剂这么过分!!!

怒!
再也不吃小吃惹!!!





好歹我也是体验过粑粑闻着香的人了!
不用赞,只是因为看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冲动写的,赞多了评论多了我就删,不为名不为赞,腰板挺的直!
我最近正在一家大学城里生意不错的餐厅做兼职,可以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关于油,我可以很认真的说我们这口水油不在少数,什么是口水油呢?就是当我们把剩菜收回厨房以后,阿姨要先把盘子里剩的油倒到一个桶里,然后再倒到潲水桶里,桶上面会放有一个簸箕,汤水漏下去,剩菜丢掉,浮在表面的油和凝在簸箕下面的油还得刮一刮,收集起来明天和新油调在一起炒菜,这就是口水油。
当然,老板是不会吃这些的。有一次厨房多做了一道木耳肉片,还有一道客人尝了说味道不对的水煮鱼,在后厨放到了中午,然后端给我们吃,老板带着他妈妈出去吃了,厨师们直接不吃(或者在后厨先吃过了),我们就汤泡饭吃了一碗,并且在心里想着,你们出去吃还不是口水油?
对了,之前有个阿姨说她闺蜜开的苍蝇馆子排全市前十,天天爆满,但每日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要把潲水桶一字排开,把表面的油收起来继续用,开始我不信,我不信人会这么丧心病狂,来戕害自己的同胞,直到有一次去一家店吃冒菜,去厨房的水池洗手,看到了地上放了一个桶,上面放了一个大漏勺,上面的食物残渣让我一下就明白这家也是用的回收油。

一起兼职的朋友告诉我,这家的土豆丝不会用回收油,因为回收油颜色比较深,清炒土豆丝会被看出来。

关于饭,在看完以上内容以后可能觉得好接受多了,客人吃剩的饭是不会倒掉的,只会倒在蒸饭的大盘子里保温,然后再打给下一桌吃。老板和客人的饭自然是分开的,哪能委屈自己吃别人的剩饭是吧?

知道这些之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尽量吃食堂,在外面也只吃清淡的东西,在外面吃也会找机会看看厨房,因为无法像朋友一样说服自己
"哎呀,你都不明不白吃了这么多年的口水油了,现在继续吃还不是没差?不要想那么多不就好了"
我觉得恶心,真相让我如此反胃。我家开火锅的,无数食客都用很懂的语气叨叨“火锅至少7成利润,给打个折吧”天地良心啊!我家店里用的从调味品到主食,都是当地能买到的最好牌子!一半以上的东西绝大多数家庭自己家都舍不得用!成本在我们当地绝对是最高的!但就因为这样,价格下不来,导致一直不温不火。就因为没良心的人把这行都败坏了!真想问问哪家火锅店老板家敢天天喝自家汤底?我自己家吃饭长年用店里的老汤调味,忙的时候直接红汤下面吃!我就问哪家火锅店敢天天吃自家店东西?我全家包括怀孕的姐姐和三两岁的孩子都可以敞开了肚子随便吃!这年头被一群没良心的害的快没法干了。
最近准备关门了,干了好多年就这么被逼倒闭了。其他家火锅成本最多三成,各种打折优惠,直接逼死我们这种成本占一半的(这还不算每月5W的工资和水电)
现在的餐饮凭良心没法生存,大城市还可以走高端路线,我们这种小城市只有两条路:同流合污或关门大吉。

如果不是因为房子是自家的没有房租,前年估计就关门了,小城市的食客最在乎的只有“价格”在意品质的太少了,靠这些高品质的食客连工资都不够发了,以后都不打算干餐饮了。

本来没想回答,但是看到有个关于枸杞的高票回答,里面各种虚假错误信息,不知道是那位答主不懂,还是故意写了去抹黑外地枸杞。反正我就呵呵了。必须来答。

我不为怼谁,我就是认真!

(以下关键对比数据均引用论文,实事求是,不吹不黑)

奇葩说里执中男神讲:坏蛋最大的胜利,不是他打败了好人。坏蛋最大的胜利,是他居然 自居为好人。

最可怕的不是食品安全状况多糟糕,而是明知某些食品没那么好,却还颠倒黑白的散布虚假信息,装饰自己、抹黑别人。

枸杞的虚假信息真的是满天飞,随随便便就编文章,那位高票答主的自我介绍里还是学制药学的女博士,各种错误信息,一点没有医学院博士生的严谨素养。

那位女答主说:

因为是农村出来的,从小枸杞地里长大的,所以这个行业的水基本上门清!

这可不一定,很多农民叔叔种了一辈子枸杞,连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都搞!不!清!,甚至没!听!过! 怎么就敢说农村出来枸杞地里长大的就对这行业门清。更何况一位一年四季都在忙着写论文的女博士(那位答主)。

枸杞前几年最多最常见的是硫磺,前几年满大街都是硫磺熏染过的。

事实上,前10年农民们都只用食用碱处理枸杞,西北的(至少甘肃青海新疆)农民们根本不用硫磺,那来的满大街的硫磺熏染?女答主所在的宁夏以前都是满大街硫磺熏蒸处理枸杞?至于后面使用亚钠处理枸杞,这真的得益于宁夏枸杞商人和宁夏杞农的大力推动。

而宁夏枸杞本身就小,纯天然的是暗红色, 从而产生了硫磺熏染!根源还是在于万恶的市场跟不明真相吃瓜群众的追求低价恶性竞争造成的

宁夏枸杞因为土地常年种枸杞这一种作物土壤退化,颗粒变小是事实。但你们自己为了颜色好看卖高价,自己用硫磺熏染,怎么甩锅来埋怨不了解行业内幕的吃瓜群众?

还有一个套路就是,外地枸杞(青海新疆甘肃内蒙)拉到中宁银川 ,就地标签封装,华丽转身为宁夏特级!

宁夏中宁枸杞国际交易市场是不允许外地枸杞流入,更不允许外地人拉进去卖。

于是聪明的宁夏杞商自己收购然后拉入市场交易,一边享受外地枸杞高品质的福利,一边贬低、抹黑外地枸杞,这很像“贼喊捉贼”呀。

PS:市场上卖的中宁贡果级枸杞(就是大颗粒那种)几乎都是甘肃靖远枸杞和部分青海枸杞,因为宁夏枸杞颗粒小。

硫磺熏染还有一种就是没有完全成熟的黑果子硫磺熏染后立马变成鲜红的成熟果子 。平常晒制是撒食用碱水,周期是半个月,为了缩短周期,会用亚钠,只需要几天时间即可。

1、没有成熟的果子是绿色或者红色,不是黑色!

答主说的她老家宁夏附近人用硫磺熏枸杞,只可能是2种情况:阴天枸杞没晒干变黑(如果还没晒干会发霉),硫熏后不会坏。陈年旧枸杞颜色发黑,硫熏后颜色变鲜艳。

2、用食用碱处理后晾晒枸杞,西北干燥的大热天只需要3~4天。

答主说周期是半个月,你们那边枸杞晒半个月,半个月?真的不会变黑发霉?使用亚钠,是可以促进干燥过程,但主要目的是为了 ① 颜色好看卖高价, ② 处理后枸杞有毒虫子不咬易存储。③加速晾干,降低水分,不易结块(部分地区枸杞糖分太高易结块便会用亚钠处理)

几年前所有的枸杞都会熏染,我家也不例外!后来感觉太作孽了, 我哥哥那时候也是外地回来了,当时他挺有主见的,一颗也不熏染,全都用农家肥。

1、哎,你用农家肥和不硫熏枸杞有啥关系啊。西北农村几乎都是土厕所,农家肥腐熟后不施到地里,难不成要从马桶里冲下去?(然而并没有马桶)

PS:科普下:农家肥施肥前,也要经过腐熟、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到地里,否则会有一些害处。别欺骗不了解的人一说农家肥牛羊粪就好像很绿色有机似的。

2、你的回答里错误百出,欺骗不了解枸杞的消费者,呵呵,这很良心。

淘宝买到的陈年枸杞,亚硫酸钠熏染(是某宝月销量几万斤的大单位 ,纳闷宁夏哪里来那么多枸杞,为了回避麻烦,就不指出来是哪几个了)

女答主买到宁夏陈年枸杞后疑惑:“宁夏哪来那么多枸杞?”还很绿茶的来了句“就不指出来是哪几个了”。

呵呵,这个还用问?你自己看淘宝里的枸杞店几乎都是宁夏人开的都只卖【正宗中宁枸杞】,然后销量超过中宁县总产量、超过宁夏总产量,怎么办?还不是那些只卖中宁枸杞的公司和店主自己主动去外地收购的。

等暑假回去偷拍一些照片,让大家恶心的吐一阵, 去年偷拍差点被打,手机差点被砸了,微信朋友圈可以看到的,今年回去看情况!关注点赞哟!

“回去偷拍些照片,让大家恶心的吐一阵。”

哎,你们宁夏枸杞的生产到底是有多恶心?还吐一阵。。。

枸杞地里又没墙、农村一般院子大门开着,想拍别人家打农药、摘枸杞、拌枸杞 、晒枸杞还用偷拍?还差点被打?手机差点被砸?

你们那边的枸杞生产是多么怕被曝光啊!那边农民都那么的凶悍?

-----------------------分割线----------------------

某县的枸杞人工化栽培时间最早,我承认。

某县的枸杞名气在全国乃至世界最大,这我也承认。

某县的早种植早成名让它享受了早期红利,比如被载入药典,这我也承认。

但我没法承认你们的枸杞是好枸杞!因为这不科学!

------------------------分割线---------------------

以下回答虽是回答其它问题的答案,但也算澄清了一些关于枸杞的事实,毕竟这种食物还是很多人吃的。

【枸杞行业有哪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内幕?】

作为一名枸杞行业从业人士,不得不说,枸杞行业的内幕和虚假宣传真的太多,有时甚至到了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程度。因为各种虚假宣传太多,所以真实的信息反而没被大众接收到。

既然虚假宣传那么多,那接下来说几句真话,摆事实、讲道理、关键数据对比引用论文数据。虽说算是揭露内幕,但也只针对市场上的虚假宣传,不针对个人。


谎言1:宁夏中宁县枸杞质量最好,所以市场上很多甘肃枸杞、青海枸杞冒充中宁枸杞。

真实情况:中宁枸杞质量下降的厉害,比不过甘肃青海枸杞是行业内人人皆知的事情。

这里有个有趣的事情:

靖远枸杞市场价格已连续多年居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首位。

(PS:央视网、人民网、新浪财经均有报道)

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里,外地枸杞的价格比中宁枸杞高。奇怪吗?奇怪!中宁商人傻吗?当然不傻!

外地枸杞之所以在中宁枸杞交易市场卖最高价,因为他们心知肚明:外地枸杞品质比中宁枸杞更好,如果不收购外地枸杞包装成最高档的“中宁贡果枸杞”,中宁本地的枸杞根本拿不上台面。

谎言2:宁夏枸杞的药效最好,吃1斤宁夏枸杞=5斤外地枸杞。

真实情况:靖远县枸杞人工栽培虽晚,但品质更优,是我国枸杞出口首选产地之一。

相信逛网店的人,经常会看到宁夏枸杞卖家自己手动制作的excel柱状图表,虚假宣传中宁枸杞的药效,欺骗消费者说:吃1斤中宁枸杞=4斤其它枸杞。

举例:某奶奶家枸杞虚假宣传图如下:

然而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通过文献搜索,看了实验室科学测定的数据:

通过实验室科学测定的数据,可以看出:

①中宁县枸杞 的有效成分很低,比大多数枸杞都低。

②有效成分最低的 ,还是宁夏的枸杞。

③甘肃、青海枸杞几乎都高于宁夏枸杞。

虚假宣传说吃1斤中宁枸杞=4斤外地枸杞还不算可怕,还有说1斤中宁枸杞=5斤外地的。

举例:某村长枸杞的虚假宣传:

某村长说数据来自宁夏农林科学院,然后我就去谷歌学术搜索了一下:

然而翻页也并没有找到某村长说的论文和数据。[怪我咯.jpg]

虽然没找到中宁和外地对比,但宁夏农林科学院有一篇宁夏2地枸杞对比论文:

中宁枸杞在三种主要营养成分对比上,都低于其它地区枸杞。

然后搜索中又发现另一篇协和医科大的不同枸杞对比论文:

不同地区样品枸杞多糖对比下来,

甘肃靖远>新疆精河>宁夏银川>宁夏中宁,

宁夏中宁枸杞排名靠后。

某村长枸杞宣传说:吃1斤中宁枸杞=5斤外地枸杞,Excuse me?


谎言3:宁夏枸杞是唯一被载入药典的枸杞,所以药效最好。

真实情况:仅仅是因为宁夏是最早人工种植枸杞的地区,占尽先发优势,其它地区人工种植枸杞都是近些年才有。

而且,实验室科学测定的论文已经表明:宁夏枸杞的药用成分普遍低于甘肃、新疆、青海。


谎言4:甘肃、青海、新疆枸杞颗粒大,颗粒小的宁夏枸杞才正宗。

真实情况:以前的中宁枸杞颗粒也有大的。农民都知道“土地要间隔年份种不同农作物。”但宁夏杞农连续几十年只种植枸杞这一种作物土壤质量下降,导致枸杞颗粒变小,然后这竟然成了卖点。[无奈摊手.jpg]

而甘肃、青海、新疆等区域种植枸杞时间不长。

甘肃靖远县:宁杞品种,临近中宁,黄河流境最大县,黄土高坡深厚土壤,黄河水灌溉。

青海诺木洪:柴杞品种,柴达木盆地边缘,太阳辐射强,产出果实含糖量高,甜。

新疆精河枸杞:新疆枸杞品种,博州东部,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产出果实甜。

甘肃青海新疆3地的枸杞因土壤好,颗粒都大,缺点是青海、新疆的糖分高易粘结成块,尤其在南方潮湿地区,粘结成块现象更明显一些。

再说个趣事:

宁夏某村长枸杞教大家选购正宗中宁枸杞,说:正宗的宁夏枸杞个头不大

然后又开始推销自己店里的大个头枸杞。。。老板,你这枸杞不正宗啊。


然后老村长枸杞店里放了他们的检验证书,却对左侧数据一字不提,我们看看:

然后还有个销量大户,眼睛兄*枸杞,找一些坏了的枸杞照片,不遗余力的抹黑外地枸杞:

奇葩说里执中男神讲:

坏蛋最大的胜利,不是他打败了好人。坏蛋最大的胜利,是他居然 自居为好人。

想想,也挺悲哀的。


谎言5 :我是枸杞老农,只懂枸杞,只种绿色有机枸杞。

真实情况:

1、实话实说,很多农民伯伯种了一辈子枸杞,连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都搞!不!清!,甚至没!听!过! 所以,老农不一定就懂枸杞。

2、2012年前,当时主要的出口枸杞宁夏枸杞在种植中存在农药、化学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国内枸杞被取消了有机认证资格,《有机产品认证目录》中不再包含枸杞,已获得认证的,证书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直到去年,由于众多企业的要求(有机枸杞提升附加值和企业品牌),国内才重新启动有机认证试点。

那么有机枸杞的种植条件有多难呢?我们看看有机枸杞种植的基地环境条件:

1、至少3年未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化肥。。。光这3年,就足以筛除掉大部分枸杞。

2、不能有【任何】大气污染,且大气质量必须达到一级。国内空气达到一级太难,这条又筛除掉大部分枸杞。

那么市场上的有毒枸杞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看看:

“染色”、“二氧化硫超标百倍”、“服用伤肝”,真实情况挺可怕的。

至于为什么市场上有大量的有毒枸杞,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

作为传统药食两用的植物果实,枸杞的滋补强身效果虽好,但一定要买到安全的枸杞,因为毒枸杞食用后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那农民为什么要用亚钠(焦亚硫酸钠)呢?

因为枸杞要去除表面蜡质层才能晾干,传统方法是食用碱水处理后晾晒,天气不好时,枸杞晒不干会坏掉。

使用亚钠加工后,能加速晾干,晾晒期间不会坏,而且颜色鲜艳好看

另一方面,甘肃等地枸杞几乎无品牌,大部分农户的枸杞只能被枸杞公司收购,收购商偏爱颜色鲜艳的枸杞,自然枸杞低价且无销路,倒逼农户使用亚钠

两方面的原因使得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毒枸杞。

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支持自然农法产品,让好东西有销路,不被畸形的市场需求扭曲(被迫化学处理成众人喜欢的外表)。

二是:阴雨天使用烘干房烘干

枸杞烘干房可以防止阴天枸杞晒不干坏掉,基本上拦截了亚钠的使用,因为亚钠主要作用是加速晾干不坏果。

所以大家购买时多注意,最好买来的枸杞、莲子等干货都用二氧化硫检测管检测下。

硫检测管的使用很简单,被测物剪碎浸泡液滴入检测管观察颜色,颜色紫色表明有二氧化硫残留,紫色越浓,残留越严重。

很多大店的枸杞硫超标,主要是因为大店销量太高,自产部分太少,大部分卖出的货都是收购的,而收购贩子不会考虑安不安全,他们只考虑好不好看,消费者会不会看了就喜欢。当然很多消费者也喜欢鲜艳的枸杞,未曾了解到其中的安全隐患。

附一张之前自己买的销量前几的品牌硫含量检测图:

淘宝上也有卖的硫检测管的店,店内评论中,也有买家检测出另一家大店硫含量超标的枸杞店:


谎言6:我一吃枸杞就上火,是因为枸杞是热性的。

真实情况:大部分可能是你吃了硫残留超标的毒枸杞。

枸杞子性味甘平,不是温热性质,正常吃(每日20g以下)一般不会上火。很多人说的一吃就上火,是说嘴巴喉咙有点红肿,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残留的二氧化硫刺激口腔黏膜红肿导致的“上火”。

当然,特殊敏感体质除外,也许有少部分人体质就容易上火。

最后,枸杞是个好东西,提高精力、免疫力、黑发固齿、延缓衰老的功效都很不错,工作压力大的销售人员、市场部人员、广告从业者都建议服用,但一定要注意区分,买健康安心的枸杞。

---------------------------------------------------------------------------------------

我的另外两个回答:

本来是没想回答,但看到有个自称医学院女博士的女生在问题里写下错误百出的答案,

竟然还得到很多赞,错误知识误人子弟,我实在忍不住,必须去答了。

如果您能帮忙点赞、分享,

让跟多人了解到真实的信息,那就太感谢了。

1、枸杞行业有哪些不为大众所知的内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849481/answer/180896829

2、枸杞有什么功效,怎样分辨真假枸杞?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4714/answer/201210927

3、从事食品行业的人,不会去吃哪些食品?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92804/answer/182380610




·

我是小城市的一家炒饭店的小老板,经常会跑调料品批发市场,每次买东西老板都会看着我意味深长的笑,一直不明白,后来经常碰到别的人买东西,他们跟批发店老板说要买的东西我听都没有听过,都是从后仓库拿出来,黑袋子装的,里头都是白罐子,就像小油漆桶一样,做小炒饭店一年了,生意不错,真没赚什么钱,还手腕劳损,店转型了,准备跟朋友合伙做小辣烫,希望自己还能继续傻逼下去,坚持不用“高科技”做吃的。父母是做牛肉面生意的人路过,过来答一下~
在知乎答题主要不是这个方向,为了关注我的人,所以匿名 (?????)
背景:坐标湖北某小镇,贫困县中的土豪汇聚地,已做十几年生意了。

我老妈几乎不让我去外面吃东西。
干地沟油的找过我家,卖假牛肉的找过我家,卖各种神奇的调料的找过我家,大部分原料能作假的全部都找过我家。
关键是!!
他们找了之后为了说服我家买,会聊到街上有哪一家在他们那里买了东西!!!地沟油似乎是除了我家,整个镇上的大多数店家都在用。。。。



地沟油不是最可怕的,各种神奇的佐料也不是,最可怕的是毒品!!
我爸有个朋友和我家一样做牛肉面生意,当时就提点我家可以在面里面加点让人上瘾的东西(具体是啥我忘了,十几年前了),貌似做了一年多后有人感觉不对,后来被查出来就进去了,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出来,我家已经跟那个人断交了。

后来我家因为味道好也被查了,不过没啥事~

我很喜欢吃河粉,所以家里会顺便做点河粉生意,直到有一天,我爸去镇上卖河粉的人那家去买河粉,顺便参观了制作过程。。。。。
我家就再也没卖过河粉(┯_┯)
用我爸的描述是被油烟熏的漆黑的墙壁,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手都不洗就去拿东西,粉掉到地上直接拿起来。。。


作为从业者,接触到黑料只多不少,只是说了会被群起而攻之。

七八年前去武汉溜达,吃过一个武汉很有名的牛肉面店,当时是20元一碗,价格是我家的两倍,说实话,肉吃起来很奇怪(我家的牛肉都是我老爸亲自去杀,然后放冰柜里,每天都切,晚上开始炖汤的时候放进去,有时候会帮人带点牛杂,牛骨什么的,可能因此我口味变叼了),面不好吃,但在武汉很受热捧,当时我就有点心疼住在大城市的人,没想到自己之后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唉。。

说实话,从事食品行业真的很看良心的,其实老老实实做生意未必就不会赚钱,只是太多人可能穷怕了,鼠目寸光,只喜欢投机取巧,他们的良心也就值那个价。

很多人眼中的食品从业者可能都是家穷,受教育程度不高,我家是反例,我外公家很富(二十年前就是百万富翁),严重重男轻女,非常奇葩。我爸家穷到没米吃,当初考上了一本没钱上被送去当兵。
我想大概是富过,所以更底气不去干那些违背良心的事情吧。

一直都有人找我家开分店,但是我家嫌麻烦,而且担心别人经手作假砸了我家的招牌,就一直在推辞。毕竟外面水太深,做食品行业的都懂。
现在我大学毕业,老妈一直想要我回家接手生意,开些分店什么的,哈哈~

今年毕业要工作只能十一抢票回家了,好想吃家里的面,喝家里的牛肉汤(┯_┯)
PS
大城市未必就没有这种良心店家,我在珠海就去一家上过美食杂志的店里吃过东西,原料几乎全是进口的,店面很小,价格不是很美丽,主要做披萨,意大利面日式拉面之类的,味道还不错,好久没回去了不知道还活着不,不知道是不是还坚持那样的用料。
有太多的捷径也走,也是一种悲哀啊~

关评论啦,一大堆键盘侠过来忿我也是很无奈啊。
是的,你们没见过的就是不存在的。
是的,我匿名答个题就是为自己家做宣传。
是的,看到开头就知道我家做生意倒闭了。
是的,在知乎回答这种问题就是过来做宣传的。
是的,像我家这样做生意,不看门面大小不看销量不看碗的大小什么都不看,我家至少要定价100一碗才会不亏,您是专业人士,您说了算。
是的,说牛肉要看是牛的哪个部位,我什么都不懂只是说一些从小到大见到的东西就是说谎。
是的,全世界就没有一个不黑心的店面。
是的,我没事在知乎你们写下这个答案就是为了骗人。
是的,我就是玻璃心,所以关评论哦。
是的,你们说我说谎我就是在说谎,为了一个不过百赞的匿名回答浪费时间我真是太闲了。

是的,就因为你们的脑袋栽粪坑里了,所以全世界人民都是生活在厕所里面的。
以上。

我来给大家说点真实的见闻。

我的老家是豫西的一个五线小城市,我的初中同学在我们当地是一名人民警察,以下内容我就是和他聊天吃饭的时候听来的。

2015年我们当地的市长因为反腐被双规,我朋友据说是因为群众(为啥市长刚被双规,立马就有人炼油厂)跟随大部队查封位于西站的豫西地区最大的一家地沟油炼油厂,抓获了油厂老板,查获账本,以及收缴各种标准地沟油6吨多。

根据帐本显示,这家炼油厂是2006年成立的,刚开始产量很小,慢慢的扩大规模,产量越来越大,平均一年能产2000来吨左右地沟油,生产的地沟油也是好几种标准,价格都不一样,最高级别的地沟油装瓶子里比好油看着色泽还要好,价格只有好油的一半。

至于销路,河南,山西,陕西这三个省是主要销售区,也有少部分销往甘肃,内蒙,宁夏那边。

基本客户分成好几种,机关食堂,好一点学校的食堂,比较有名的饭店酒店一般采购的都是最高级别的地沟油。

医院食堂,普通学校食堂,大一点好的火锅店,稍微好点大饭店,幼儿园食堂采购的基本属于2类地沟油。

普通的饭店,火锅店,企业食堂这些基本上就是3类的地沟油。

很多苍蝇小馆,尤其是长途车站附近,火车站附近的小饭馆,景点附近的小饭馆,我朋友说买的都是地沟油的残留油,连地沟油都不如。

我朋友和我说他看过帐本,全市的饭店餐馆没有一个屁股干净的。

审问老板的时候,问那个老板,你就不在外面吃饭? 老板说,在外面他只喝牛羊肉汤,实在推不了的饭局,绝对不吃油大的炒菜之类,坚持说有胃病,只吃水煮的。。。。

我说这老板得重判吧? 我朋友说拘留了半个多月给放了,我问为啥? 我朋友说,首先这老板没造成人员伤亡,另外他只制造食用地沟油,当时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能拘留半个月,就放了。我朋友说要是这老板把地沟油转化成汽车燃油,那么他罪过就大了,肯定得重判。。。。。。。 当时我就震惊了

前几年,我们这一个叫黑木时代的烧烤店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大概5桌客人吃了有问题的海鲜,20多人饭后去医院洗胃,输液什么的。

当时贴吧炸了,声讨一片,但是!

警察说不归他们管!神马???这么多人中毒不归他们管?

因为我不是当事人,中间很多细节我不太知道。

我说下结果吧,迫于店方压力,每个中毒的只得到了基本的医疗费和额外少的可怜的赔偿。我私信问过其中一个,他说开店的背景太大,我们等于是被威胁接受的。因为当时官面上几乎没人管。

这件事发生后,这家店只停业了3天,就又开张了!!!吃的20多人中毒住院,这么严重的事故就停业三天!!!

事后我查阅我们新乡市食药监的记录,(就是公开记录各种食品安全事故的),竟然没有这个记录,你们知道都记录了些什么嘛?
1,某小商店,销售过期辣条5包。
2,某路边早饭摊,不按要求对碗筷消毒。
等等,都是这类不疼不痒的东西。有兴趣的可以去新乡市的食品药监局去下载记录表格看看。

最可恨的是,事后这家店还买通了我们新乡当时的贴吧吧主,吧主带头给他们洗白,还带头去吃,这下贴吧很多人都怒了,然后就是血雨腥风的封杀禁言,当时有多严重?事后那个大吧主连同全部小吧主被撤后,光是声讨谩骂那个吧主的帖子持续了2,3个月,你们就可以想想当时多少人出来说公道话被封了。

那个大吧主也没好下场,乱搞,被人爆了裸照。

我这人就爱管闲事,时候我打电话,你们知道什么情况吗?接电话的人让我拿着证据去!或者邮寄过来都行,意思就是如果你不是被毒翻那个,你连的权利都没有!你想当侠客???没门!!!!我当时就气炸了!!!后来中央工作组入住新乡,我曾经打过电话,结果是一样的。这么大的事情就这么被盖下来了。

还有,这个店当时刚开业的时候就被消防贴封条给封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是没几天就有开张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国内食药监基本都是摆设。

我上面说的,没有半点夸张,以人格担保全部属实。我作为一个外人,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全部,当时手上还有很多资料,因为时间太久都找不到了。也没法贴给你们,我尽力了,我手上是没资源,我要是但凡有点能力,我都会把我们新乡市食药监局的人给拉下来一半。可惜我不是蝙蝠侠。也不是绿箭侠。

以后再遇到这种事,我会视频语音记录全程,如果解决不了,就微博曝光,到时候希望大家“捧场”。

_______________

有些人要是不信呢,去新乡市贴吧问问,这事当时新乡贴吧闹得很凶,看我是不是胡编乱造的,脑子稍微正常点的,都知道这事是被压下来了。

新乡市大吧主,一个女的,就因为这事在新乡贴吧搞一言堂,还帮那烧烤店洗白,还带头去试吃,被很多人最后拉下马的。你们以为大吧主是几个人就能拉下来的?

20多人吃的上吐下泻进了医院,是不是在有些人看来是小事啊?

这件事上替食药监说话的,有多远滚多远,我不喜欢跟是非不分的人打交道。


哦,原来没超过30人啊,


这是我随便网上截取的一个食物中毒新闻,说不归食药监管的睁开你狗眼看看。

搜索,食物中毒,停业整顿,很多都是海鲜吃出来事情的,曝光了的你见过哪个停业整顿3天就又开门的?

光分析取样调查走流程都不止三天!

我再给你们看看我们食药监的人几个月发布一次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审批表都有点啥,



搜索新乡市食药监,这些食药监网站都有。


再给你们看点可笑的


看我们新乡食药监查的多仔细啊。

最后说一句,我作为新乡市的人,外面出食品安全事故我管不了,我也没那个本事,但是我自己生活的城市食药监局是这个态度,我不爽,我就要骂他们。屁民就这点发牢骚的本事,他们不爽有本事让他们查我家水表,老子不怕。

五年前进入一家大型的检测机构食品部门。刚开始啥也不懂,领导就叫我检查报告。每天发出去的报告我都要抽查一定的比例,重点查不合格报告。看了一年感觉,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不错嘛,不合格很少呀。传说中的瘦肉精苏丹红毒豆芽毛都没见过,三聚氰胺也早就绝迹江湖了。

后来,岗位变动,我调去一线做实验,发现某些类别的食品不合格率还是挺高的。反而有些印象中不太安全的食品没啥事。比如榨菜、火腿、腊肠普遍认为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其实不是,榨菜腌菜很少检出亚硝酸盐,腌肉制品虽有检出但是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

做得多了就总结出规律了——

加工食品较安全,农副产品糟糕,环境污染堪忧。

加工食品就是指那些经过加工的,有包装的,有QS/SC标识的。这类食品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才能销售。生产许可申请前要经过食药监部门的审查,卫生条件、人员设备等合格了才允许上市。并且上市前还要经过发证检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平时还要应付间歇性的检查。包装上都有厂家地址、名称等等,出了问题可以溯源,所以整体合格率还是较高的。至于食品添加剂这些东西有是正常的,只要在限量以下就没问题。

菜市场上卖的那些水产品啊、粉条啊、菜干啦之类的散装食品才是不合格的重灾区。因为准入制度不像加工食品那么严格,又不标示生产厂家,无法溯源。商家为了卖相往往会往里面加一些违禁物质,比如粉条里面的亚硫酸盐,黄花菜干用过量的硫磺熏蒸,鱿鱼、紫菜里面加甲醛……或者在养殖环节给鱼虾贝类加入氯霉素等抗生素。这几年爆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大多源于这类产品。

餐饮熟食我做得比较少,没法说总体情况。但有一种食物不合格率很高,就是寿司,微生物超标严重。另外我有一个同学,工作之余在大学旁边开了家快餐店,结果一个月亏一万,半年就关门大吉了。他说,因为他心不够黑,买猪肉都选好的,但是好的肉成本就高,价格高了就没人愿意吃了。他还说那些便宜的馆子都是用死肉烂肉,还一大堆学生去吃。心累。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因为动植物很容易富集重金属、环境激素之类的有害物。举个栗子,如果水中镉的含量是1,那么水里的鱼或虾镉含量可以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前几年爆发的湖南大米镉超标的事件,原因就是土壤被污染了。不止是大米,芝麻里面也有,因为镉会累积到谷物的种子里。还有海鲜重金属超标也挺多的,水生物最易吸收这些脏东西了。平时我们爱吃的那种小辣鱼干,就经常出现镉不合格。

令人担心的是,相关的标准还不健全。比如奶粉里的壬基酚、藻类里面的镉含量都比较高,但是标准都没有做出限量要求。结果是,即使检出很大的含量,由于无法可依,只能出合格。但是这样的合格食品,你敢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没有什么绝对安全。只能尽量少吃水产品、无证经营的东西、污染地区的食物。尽量在家吃饭,认准QS(现在改成SC)标识的食品和餐具。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这些产品对标准的要求比较严格。当然了,即使做到这些也不一定安全,但是可以帮你规避大部分的风险。

硫磺熏染确实业界潜规则,包括了枸杞,银耳,花椒,中药,花茶,红枣。

我自己也研究了一些,检测了家里的几样食材。

【神秘粒子Magic怎么看-连载26】关于硫磺(上)

【神秘粒子Magic怎么看-连载27】关于硫磺(下)

每次在家做这些实验时,女儿总咿咿呀呀的跑过来,嚷嚷着我要做实验,她喜欢看这种颜色的奇妙变化,在她看了你就是童话里面的“老巫婆”拥有了魔法。喜欢这些是好事,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寓教于乐,让孩子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



先验证试剂是否可靠,0.05g/Kg浓度亚硫酸氢钠溶液验证试剂是否有显色反应。Perfect!浓度与颜色均一致,试剂可靠。



下面就对我家几种可能硫磺熏制食品进行了检测,分别检测了红枣,花茶,银耳,八角,辣椒,生姜,检测结果如下:


除了银耳显色反应外,其他均无显色反应,银耳二氧化硫残留量,检测结果是0.01-0.03g/kg之间,如果按照《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干制的食用菌和藻类”二氧化硫残留量最大限量是0.05g/kg判定的话是合格的。




看来我家的食品安全状况还算让人满意,因为平时做足了功课。比如购买辣椒我会闻闻味道,选购八角会看看有没有亮晶晶的颗粒。选择银耳,对硫磺熏蒸银耳是潜规则,按照经验被硫磺熏过的银耳会发白,银耳的原色应是微微泛黄,是很自然的淡黄色。如果银耳雪白雪白的,这就说明很可能是硫磺熏过的。这是我买的银耳,不是很白,是淡黄色。


即使是淡黄,但还是硫磺熏过了,媳妇看到后让赶紧扔了,其实大可不必,首先它没有超标,含量远低于国标允许残留量,再次二氧化硫反应产物溶于水,可以用水将银耳泡发,每20分钟左右换一次水,连续换个两次三次残留基本降低至很低就可以食用。只要下不超标的话有点硫不生虫子问题也不大,没必要惜命如金了哈,超标就要小心了。

红枣:测了一下红枣,没发现二氧化硫。稍微有点红色,没出现一点紫色。看来上一篇的望闻问切也不是很准,比如红枣的甜味也是一种刺激味道,还得靠专业方法与手段。在此大胆的承认错误,对于不确定的事实,要坦诚。可以提出猜想和假设,也可以犯错,但错了要认。


玫瑰花茶,红色系玫瑰花自身颜色,无紫色,不含二氧化硫。


下面介绍一下同事家的几种可能被硫磺熏过的食材:红枣,菊花,腐竹。

1. 红枣同上,无显色反应,不列举了。

2. 菊花,也无显色反应,不含二氧化硫。


3. 腐竹,显色反应明显,含二氧化硫约0.1-0.2g/Kg之间。参考国标GB2760,腐竹允许浓度为0.2g/Kg,在允许浓度范围内,合格。



一读者反馈,食品安全是很专业事情,需要拿数据说话的,你那几篇文章我都没看,没啥鸟用。对这位朋友你说的很对,无数据无真相,你可能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知道衣食住行怎么选择最安全。还有可能是数字强迫症患者,对专业的研究不拿几十组数据,几万字甩脸上是看不见文章的含金量的。牛顿研究也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他不可能拿伽利略的定律再来演算一次。

当下知识付费大势所趋,去哪不花钱还能买生活经验呢?楼主朋友那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库伦硫测定仪、X射线衍射等高大上的仪器都有,如果你愿意花钱,什么硫铅汞砷镉镍铜,元素周期表都可以给你测个全的,你去医院拍个片,验个微量元素不也得好几百么?。楼主自掏腰包购买试剂,设计实验,给大家设计了性价比最高的实验方法,也没要大家打赏一分钱啊。读者很忙,作者更忙。

楼主写科普文章,是通过与读者沟通,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让大家即使没有专业知识去辨识,通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信息搜集,整理,比对,来判断安全性,一样可以得出干货。独立思考的精神不会是天生的,而是随着境界,见识,知识积累而产生的。


对善意的批判楼主还是虚心接受的,最近得一老斯基指点,受益良多,非常感谢,对关于硫磺(上)这一篇做出如下更正。

1. 危害的描述也有一处不妥。化学物质的毒性和接触渠道有密切关系,二氧化硫的吸入毒性大,但口服毒性却不同,不能以吸入的危害来评价口服。

2.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上一篇“只要是硫磺熏制的,二氧化硫超标几十倍都很正常”,以北京抽检枸杞二氧化硫超标87倍为例,结论不具备普遍性,有些夸大。老斯基建议:科普事实不容有错,科普本身最重要的是要告诉读者,事实是怎么样的,至于价值判断,我是倾向于让读者自己来做。换言之,咱是帮读者厘清思路,解答疑惑,而不是帮他们做决定。本篇查阅了相关资料,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为准,二氧化硫的日容许摄入量ADI为0~0.7 mg/kg体重 (以SO2计,包括SO2和亚硫酸盐的总ADI值,FAO/WHO,2001)。参考国标残留含量,大家自己计算并选择,该怎么吃才安全。比如,楼主测量出的高SO2含量的腐竹,能不能吃,各位自行判断。



有时想想,很多人与我一样为了生存,为了吃的安全操碎了心。当我们到了30岁,40岁,老人、孩子、柴米油盐、生活的种种压力,很多人再也不可能去读书、学习、追求自己的兴趣了。每天除了玩玩手机、看看电视就上床睡觉。一切都会结束,这不免令人悲哀。我们和动物一样有身体,才需要衣食住行这些“有用”的东西。如果人性剔除动物属性后剩余的部分,那么作为人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就像火发现之前的原始人一样,战天斗地苦苦挣扎为了生存。而火的应用,让人类可以吃熟食,增加营养,减少劳作与消化时间,每天还可以减少chewing time3-6小时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原来人生活需要“用脑子”,走路需要“鞋子”。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后代看我们,也像我们今天看原始人一样。为什么每天挣扎于房子,票子,车子,而不用上帝赐予我们聪明的大脑去发明创作,去实现稀奇古怪的想法,靠人类的想象力和创意来生存,引领人类追寻一个美好的未来新世界。

如果不在乎这些,闭着眼睛买,很可能中标喔。

看看朋友家送过来的红枣与花茶样,很可惜都超标的。

玫瑰花茶



红枣


这种题是我们的主场,毕竟「死磕有害产品」一直是我们骄傲的标签之一。

有关食品的项目其实我们做了很多,有的东西可以说,有的东西不好写,有的东西发出来会被上头打电话。所以,下面说的三个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就是希望大家能开始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

毕竟吃进嘴巴里的,都不是小问题。

1.鸡蛋

2.热玉米

3.保鲜膜


—————— 正文分割线 ——————


1.鸡蛋

我们分了两次一共检测了13款鸡蛋。

依据GB 2748-2003 《鲜蛋卫生标准》、GB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食品整治办〔2008〕3号)、农业部公告第235号《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标准及产品明示标准和指标的要求。检测项目包括:大肠菌群、沙门氏菌、总汞、砷、铅、镉、铬、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呋喃它酮代谢物(AMOZ)、呋喃妥因代谢物(AHD)、呋喃西林代谢物(SEM)、呋喃唑酮代谢物(AOZ)、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异噁唑、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等19个指标。

第一批:

我们一共花费7325元,送检了10款鸡蛋,其中3款分别来自于3家农场土鸡蛋,2款网购土鸡蛋,1款超市购买鸡蛋,3款杭州菜市场购买的洋鸡蛋,1款农户收购土鸡蛋。

结果:10款鸡蛋都合格,没有超标项目。其中有一款农场鸡蛋,重金属铬有少量检出。

第二批:

这次我们花费3000元,专攻市区周边的大型农贸市场,只送检了3款鸡蛋。

结果:两款都检出了违禁兽药!其中一款鸡蛋中恩诺沙星检出量竟然高达546 μg/kg,超标50多倍。

检出的恩诺沙星、环丙沙星都属于喹诺酮类药物,农业部235号公告,《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产蛋鸡禁用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苯尼考等兽药。

长期食用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食品可导致该类药物在人体中产生蓄积,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皮肤过敏,危害神经系统等。儿童耐受力比成人低,建议不要食用含有兽药残留的食物。

其实我们的抽样比例还不够多,覆盖面还不够广,抽检的项目还不够准确。当然,受制约的因素主要还是检测经费不足,和“国家队”不好比。搜索了一下最近食药监局对鸡蛋的检测,都是几百个样本里面发现几个不合格的鸡蛋。所以我们的抽样比例实在是太小。

鸡蛋里其实还有关于二噁英的问题,我们很想检测,于是搜索到了能做这个检测的实验室,打电话给两个疾控中心,询问二噁英的检测报价。得到的回复是,一个说不接“外面”的单子,一个报价检测费两万块一个样品。我们13款鸡蛋,26万检测费!所以,无奈放弃了。


2.玉米

简单来说就是:

1. 我们经常在知名便利店里买到的玉米棒子并不是新鲜玉米,而是速冻玉米

2. 这个速冻玉米里面有大量的防腐剂

3. 这类产品是一个监管真空地带,没有相应的标准可以参考

4. 下次买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多加提防只标注了企标的产品

我们在杭州的几家知名便利店买了4根玉米棒子,共14元,送去实验室检测花了1728元。

这种玉米的销量不小:

其实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送去实验室测测看,我们选取了几个可疑参数进行了检测。

发现的问题:

防腐剂丙酸及其钠盐和双乙酸钠均有检出,后者超出国标3倍

这些并不是新鲜的玉米,而是后期加工的速冻玉米,这些玉米很有可能已经放了很久,所以需要添加大量的防腐剂。

我们也确实查了速冻玉米的标准,没有查到全国性或者行业性的标准,只有地方标准。而很不幸的是,这个地方标准已废止。

厂家在包装上印的标准大都是企业标准:

很多这些企业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是查不到的。我们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几个其他企业的速冻玉米标准,里面也没有防腐剂的要求。


3.保鲜膜

这次一共评测8款保鲜膜,其中4款物美超市购买、2款世纪联华超市购买、2款(7#、8#)网上购买。全家福:

具体品牌信息:

测试时间:2017.8

送检实验室: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和 QA International

测试项目:总迁移量测定&PVC保鲜膜的增塑剂

测试费用:共计2403.5元。

总迁移量测试的原理:试样用各种食品模拟物浸泡液蒸发并干燥后,得到试样向浸泡液迁移的不挥发物质的总量。测试在规定温度,一定时间内,从10cm*10cm大小的保鲜膜上迁移到食物里有害物质的质量是多少毫克。

简单说:就是塑料保鲜膜里会有多少的化学物质跑到油性食物中,例如鱼、肉、榴莲、牛油果、花生、核桃等。

检测结果:

检出 8# 样品总迁移量为限量的7倍多,严重超标。前面7款样品总迁移量合格。

虽然另外7款样品的总迁移量没有超标,仔细看结果,迁移量还是有溶出,有两款也达到了7mg/d㎡以上,需要注意。

总迁移量的危害:由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加工过程中会加入抗氧化剂,稳定剂,增塑剂,稀释剂等助剂,这些助剂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分子可能从材料迁移进入食品,影响食品的安全,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由于 8# 样品总迁移量超标,我们又单独将 8# 样品(即水果店常用的大筒PVC保鲜膜)送到实验室检测增塑剂,结果如下:

主要检测了邻苯二甲酸酯里面最常见的6种增塑剂:DBP、BBP、DEHP、DNOP、DINP、DIDP,还好结果是没有检出的。但是否含有其它增塑剂则不得而知,毕竟总迁移量超标7倍。

我们还根据规格算出了8款保鲜膜(宽30cm,长100cm)的单价,算下来发现 8# 保鲜膜价格是最低廉的,难怪被大量水果店使用,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八号常见于仓库的栈板,用于束缚货品的,用它裹两圈,稳定下层货物,上层的货就不会掉下来。

所以,很多外面的水果店用这个做保鲜膜,它根本就不是保鲜膜好吧!

常见保鲜膜材质一般有PVC、PE、PE-LLD和PVDC四种,它们的特点如下:

风险最高的保鲜膜材质就是PVC聚氯乙烯,聚氯乙烯遇热会释放有毒气体氯乙烯(长期吸入与接触易致肝癌)。这种PVC的保鲜膜大家千万不要加热。

平时家用保鲜膜我们比较推荐PE-LLD材质的,其次是PE材质的。

我们建议:

1.刚做出来的热菜不要马上盖保鲜膜

因为热量容易加速破坏保鲜膜塑料大分子的稳定性,会增加总迁移量;其次还会导致蔬菜中的维生素C被破坏分解并加快流失。

2.肉类最好不要用保鲜膜包装贮藏

肉类含油脂丰富,保鲜膜包覆面积大,长时间的贮藏,塑料中的物质慢慢都溶出到肉的表面。所以,大家在超市里买的食品,尤其是熟食,像下面这样包装的,建议回到家赶紧换成玻璃或陶瓷容器盛放。

3.微波炉里不建议使用保鲜膜

我们这次买的不少保鲜膜,都标有“可微波加热使用或可高温使用”的字样。但是我们强烈提醒:要谨慎,加热后塑料薄膜的溶出会增加,存在安全风险的动作还是少做为好。

其实韩国早在2001年1月就禁止使用PVC收缩薄膜了,从2004年开始,鸡蛋、鹌鹑蛋、汉堡、三明治、寿司等的包装,也禁止使用附有PVC材料的包装材料,PVC涂层的包装材料也在禁止之列。

反观我国现行的食品接触材料国家标准:2016年10月19日发布GB96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请注意此标准2017年10月19日实施)具体规定了允许使用的增塑剂、稳定剂、填充剂、防老剂等1294种助剂。增塑剂中就有DBP、DIBP等使用要求。嗯,反正,就是,我们没有禁止使用PVC...


——————结尾分割线 ——————


最后,我们吐槽这些产品,吐槽国标,希望的就是大家能尽快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看不见的危害」。

这些隐形危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很多,国标不严监管不力等等,关注的人越多,越能够让这一块往好的方向走。

我们的能力有限,会遇到很多阻力与困难。尽力而为吧。

点击下面的链接可扫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会继续做很多的横向评测,也会给大家曝光更多虚假宣传、无良产品、行业内幕:

老爸评测DADDYLAB .

peace~

1

11月15日,上海。

方先生在盒马鲜生挑选蔬菜,猛然发现,工作人员正在更换胡萝卜外包装的日期标签。

被换下的胡萝卜标签日期为11月9日、10日、11日,被换上的标签日期为11月15日。

食物是刚需,美食也是一种享受。

但谈起食品问题,却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如果连换标签都可以如此光明正大,那见不得人的事情,得有多耸人听闻?

9月8日,G505次列车上,有旅客购买的盒饭竟然发生了霉变,食用后上吐下泻。

9月6日,山东潍坊。

马先生和怀孕的妻子一行人到呷哺呷哺火锅店就餐。

刚吃没几口,马先生的妻子一阵惊吓,瞬间把筷子扔了出去。

原来汤底里出现了一只老鼠……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瞬间一阵恶心。

出去吃餐饭竟然吃成了一出惊悚剧!

上面三个新闻中,盒马鲜生、高铁和谐号、甲哺甲哺,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呢?

可是它们仍然出各种问题!

那么对于小店小作坊来讲,情况有多糟糕就可想而知了。

聪明的人类总不会令人失望。

他们总是能够通过种种方式,来实力演绎什么叫“触目惊心”。

11月5日,增城警方打掉一个制作鸡脚的黑作坊。

黑作坊没有执照,卫生环境非常恶劣。

他们用井水浸泡清洗鸡脚,用地沟油煎炸,再进行腌制。包装后直接运送到当地市场贩卖。

而为了使得鸡脚好看,他们在制作过程中还添加了双氧水和氢氧化钠!

一个香脆诱人的鸡脚,变成了毒素的集大成者。

你以为吃到的是健康美味,殊不知咽下的却是可怕的毒品。

井水不干净,地沟油致癌,双氧水和氢氧化钠直接影响身体,造成疾病……

你一个月的早睡早起、玩命健身、极致自律,也许抵不过一只鸡脚带来的伤害。

可是这类似的事情我们还见得少吗?

以为躲开双氧水鸡脚就胜利了,殊不知江湖上还有吊白块腐竹、敌敌畏火腿、瘦肉精猪肉、墨水黑木耳、苏丹红鸡蛋……

只能说,这一届中国老百姓,太不容易。

2

有人说,外卖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它解决了“宅文化”之下“宅人们”的肚子问题,功劳不可谓不小。

而美团外卖的宣传直接就是:送上门的美好生活。

“送上门”是有的,“美好生活”呢?

当我们对着手机上可口的图文垂涎欲滴时,可曾想过,把它们做出来的可能就是这样一家餐馆:

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厕所里的厨房”。

有媒体报道过,广州石牌村有一家餐馆,厨房直接开在公厕里面。

厕所里搭了个平台,菜就放在上面,旁边两个大盆里装着不知名的液体,跟青菜放在一起。

而餐馆所有的证照就是通过外卖代开中介搞定的,只需要花几百块钱。

有人来检查时,不过就是塞一两百块钱红包的事情。

“美好生活”在哪里?

当我们享受一份香喷喷的外卖时,我们可曾想过,它们可能根本就不是现炒出来的,而店家连炒菜都不会?

在四川,有记者暗访过好几家网红外卖店,发现无一例外他们都在使用菜肴包。

菜肴包,就是厂家将食材配好、煮熟后进行保鲜包装。

在暗访后发布的新闻中,有这样的细节:

“工作人员被拍到全程徒手把已经烹饪好的速冻食材放到饭上,用微波炉加热一下,一份外卖就出炉了。

他们甚至说,自己不会做饭。”

在外卖界,使用菜肴包降低成本、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几乎是公开的。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知道吗?

只有蒙在鼓里,才能安心受害!

菜肴包又是怎样来的呢?

梨视频发布过一则短视频——《廉价外卖速食包的秘密》。

在安徽合肥的这家公司里,放了快一年的排骨在水中解冻了一下便进行腌制。

储存食材的冷库“夏天有时候跟桑拿房似的”,根本无法保证食材的质量。

牛肉里面会被大量注射大豆蛋白,以便增加重量。

工作人员徒手搅拌用来腌肉的酱汁,徒手处理大量肉丝等食材,甚至掉在地上的肉,直接捡起腌制。

他们说得很直白:

“根本不可能弄得干净,做饭也一样很脏,弄得哪儿都是油污……”

而且直接否定他们自己的产品:

“连我们自己看了都不想吃。”

作恶者总是竭力使自己免受伤害,却枉顾他人的安危。

精品佛自己的命就是金贵的,而别人的命不过是用来榨取的。

试问,“美好生活”在哪里?

外卖消除了我们与店家的距离,使得我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方便地吃到东西。

可是就在这几公里的“素未谋面”中,有多少不堪的可能性会发生呢?

细思极恐。

有时,连外卖小哥都看不下去、怒而。

7月份,广东汕头,陈姓外卖小哥到一家麻辣烫店里取餐时,发现店主的孩子赤着脚,在装满肉丸的盆子里,又蹦又踩。

15分钟过去了,肉丸被踩了个遍,店主却并不制止小孩。

外卖小哥实在气愤,便拍照取证,直接了。

此举自然值得点赞,可是像这样站出来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美好生活”未曾见,吃外卖把自己吃进ICU倒是发生了。

浙江温州27岁姑娘小萍就是这个不幸的人。

她天天吃外卖,同时“独宠”水煮鱼、麻辣烫、动物内脏,较少吃水果蔬菜。

经医院检查,小萍得了急性胰腺炎,抽出的血浆都成了“猪油色”,甘油三酯超标18倍。

24小时内换了两次血浆,几乎把身体里的血换了一半,才脱离生命危险。

这还是送上门的美好生活吗?

这是赤裸裸送上命的悲催生活啊!

3

如果说以上事件主要是在成人世界的话,事实上,“祖国的花朵”们也何尝安全呢?

2004年,安徽阜阳“空壳奶粉害人”引起广泛关注,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头娃娃事件”

空壳奶粉营养物质严重不达标,长期食用导致婴儿患上“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表现为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偏大。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

添加了三聚氰胺的奶粉导致很多婴儿患肾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致死。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真正“驶上了快车道”。

如果说这些事件都已经陈旧了,那我们再看看如今的幼儿园仍在发生什么。

9月,安徽芜湖,有家长,鸠江区童馨幼儿园学生前一日吃的鸡腿发臭,所使用的大米已霉变生虫。

10月,云南大理,问古斋国学幼儿园拿兑水的牛奶给孩子喝,饭菜使用劣质食材,还克扣孩子的伙食。

恶意疯狂起来,连孩子也无法幸免。

而且由于孩子根本无法分辨、无法反抗,伤害会更深。

这可是幼儿园,可是应当被严格管制、最不应该出错的场所啊!

可是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有的人说只是“个别”而已。

那么“个别论”者在评价重庆大巴坠江肇事者时,也会说那是个别而已。

在评价校门口杀人事件时也会说那是个别而已。

只是“个别论”者们是否想过,如果这“个别”就降临在他或者亲人的身上,他还会坚持这样的观点吗?

隔岸观火永远比切肤之痛来得容易和轻巧。

如果有孩子,如果有孩子遭遇过类似的事情,也许就不会觉得那些都是遥远的新闻,而是切切实实的滔天罪恶。

4

爱默生说,人类一切赚钱的职业与生意中都有罪恶的踪迹。

人终究是趋利避害的,商人尤其如此,无利不起早。

食品方面的从商者也是如此。这本无可厚非。

我们也容忍适度的疏忽和错误,毕竟没有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但却无法容忍道德的崩溃、底线的践踏,和无视他人健康、生命的邪恶。

不讲卫生、添加有毒物质、废弃食品回锅、食物翻新……

说到底,这跟谋财害命又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配上了美丽的言辞、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有的,甚至连这外衣都不屑穿上)。

冠冕堂皇之下,难掩刽子手刀子的锋芒,以及闪烁而贪婪的眼光。

有人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互害式的社会了

卖“化学牛肉”的,很可能所吃的就是毒大米;毒大米的生产商发了大财,举杯庆祝,喝下的却是工业酒精兑制的假酒;假酒公司的员工,为孩子买到的奶粉被添加了三聚氰胺;在奶粉企业食堂里,正在供给“化学牛肉”烹制的午餐……

这形成了一个恐怖的循环,这群人似乎孜孜不倦地忙于一个事情:同归于尽。

哲学教授邓晓芒说:

“中国人的道德观仍建立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之上,帮助陌生人是次一级的道德原则。这正是环境污染、毒食品泛滥以及各种以邻为壑等丑陋现象的文化根源。”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于是,世界成了一个群魔乱舞的世界。

而遭殃的永远是无辜的人。

也许我们的要求并不多,但说出来却也苍白无力——

我们想拿起碗来,吃下的不是毒品。

我们想要生活着的社会,是一个干净些的社会。

祈愿有吧。

-END-

(首发于公众号:木末先生)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