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2 10:56:31 浏览量:7075
建于1985年的常熟服装城,是全国最早的商品交易市场之一。40年来,常熟服装城紧握时尚脉搏、引领潮流方向,做规模、创品牌、卖全球,将服装这一传统制造业打造成千亿级品牌产业,成功实现从"马路市场"到"服装之都"的逆袭。
江苏台记者尹美又:一个直播架,一部手机,网红主播忙着向直播间的粉丝们介绍店里最畅销的爆款,店门口堆满了打好包准备发货的服装。三个小时的直播,卖出1200件服装,营业额近10万元。
常熟服装城商户:这些只是我们直播过程中一小部分的订单,一般主播带货量大的话,一天(一场直播)能帮我们卖15000件,销售额150万元。
像这样的店铺,常熟服装城有3万多家,遍布在35个大大小小的专业市场内。采访中,常熟服装城创始人之一夏祖兴告诉我们,如今这热火朝天的场景像极了4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装上得到释放,当地一些生产服装的农家小作坊瞅准了商机,纷纷将自家生产的服装拿出来,在人来人往的琴南乡长途汽车站边摆起了地摊。一时间,遍布十字路口的摊贩,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客车都难以进出。1985年5月10日,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农民市场——常熟招商场。
常熟招商城创办人之一、原琴南乡党委书记夏祖兴:田少劳动力多,我们琴南乡,代代靠田来维持生活不行,所以要发展副业,发展多种经营,我们利用这个优势,靠近城市旁边,各地方都来卖服装、卖布匹,因势利导办起市场来,引导农民搞经营买卖。
玻璃钢做大棚、水泥板当柜台,炎夏暑气灼人、隆冬寒风砭骨。尽管如此,400个摊位依然天天爆满,有的小贩甚至凌晨2点就赶来抢占铺位,短短半年时间,摊位数就增加到1000个,开业当年市场成交额就超过2500万元,并诞生了一批万元户。
常熟服装城经营户、首批万元户之一程根元:以前那个条件很差的,生意倒还挺好的,全国各地都有的,连新疆都要过来(进货),虽然辛苦,一年到头也能赚个一、两万元钱,后来看看我们做得蛮好的,大家都来做了。
企业支撑市场、市场带动企业,产销一体的无缝对接,使得常熟服装城实现了"办一个市场、兴一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地百姓"的联动效应。但迅猛发展背后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从地摊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装市场,商品档次较低,缺乏叫得响的品牌,在专业化的市场竞争中,劣势逐渐体现。品牌意识的觉醒,推动服装城内很多创业者扛起创品牌大旗。
江苏洲艳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祖平:起步的时候,也是个小作坊,1995年有了几十个工人的时候,我们盖厂房了,考虑到商标的注册,因为光做服装,没有设计主旨,没个品牌是不行的。
全面引入品牌战略规划、聘请明星代言人、在全国进行推广……常熟服装城陆续打造了200多个省级以上知名商标、5000多个知名品牌。2016年,常熟服装城再一次抓住了国家市场采购贸易在江苏试点的机遇:海关简化通关流程,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出口需求;借力中亚班列,让"常熟服装"在全球贸易竞争中覆盖更多的市场版图。
江苏台记者尹美又:"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说的就是常熟服装城,从服装产业大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到,常熟服装已经实现了由"马路市场"到"销往全球"的转变,更多的商户们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常熟日上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倩:原先我们做传统外贸的话,从询盘到下订单,整个流程要2、3个月时间,有市场采购贸易之后,最快大概半个月就可以出货。
常熟商务局副局长戚晓维:一年多来,试点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采购商供应商,和产品在常熟的集聚,大大提升了市场的外向度,和常熟的国际化水平。
2016年9月常熟服装城获批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当年区域内产品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额196.25万美元,到今年6月底突破18亿美元。构建了以跨境贸易、一级货源地和网货市场为基础支撑的贸易新格局,成为世界有影响力的服装之都。
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副主任俞铁:以思想大解放为引领,围绕高质量发展,围绕服装城和特色小镇两大核心,打造以时尚创意产业为引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相关新闻视频
来源:江苏融媒体新闻中心
荔枝新闻 我苏网
江苏发展大会
官方微信二维码和我苏网二维码
温馨提示:本文章来自网络并且是机构方发布,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请注意,一切法律问题本站不承担哦!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