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3 19:52:47 浏览量:3255
这个问题问得好。
实体经济明明是每个人的刚需,是整个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明明那么重要,为什么反而如此困难?
答案很简单:
因为整个社会所有的负担,都落在实体经济上,明面上超过50%的社保、税收和各种附加费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实体企业负担了绝大部分社会责任和社会功能,而且还是雇员越多对就业贡献越大的,的承担的也越多。
因为你是实体的,你没法逃,你跑不了。
这就是鞭打快牛的税赋(关键是社保,更在不公平上再加指数级不公平),而无论是放贷收利息、中介抽头还是买房增值,不但税赋低、便于隐藏逃匿,而且额外社会责任负担极低,实际收益远超做实体经济。
于是,所有财政的负担、民生的负担、社会的负担,全部落在实体经济上,因为收税成本低。
甚至在实体经济内部,也是约实的部门,被盘剥的越重。农业、重工业最沉,长在地上走不动,全靠补贴。轻工业、制造业好一点,靠招商优惠土地价格活着。实体商业、服务业更好一些,软件互联网更好一些。至于金融、资本行业,那是食物链的顶端,是属于抽别人税的那种,大象无形,无招胜有招,谁也收不着它。
现在整个税赋系统的潜规则,不是谁挣得多、占用社会资源多谁多缴税,而是对谁的收税成本低,谁就多缴税。
然而谁都知道没有实体经济,分分钟社会崩溃,于是出现了诡异的一幕:
当实体经济真的不行了,又总能变出点钱来补贴、减税、奖励,总之让实体经济保持在不会死的状态,于是社会就正常运行了。但凡实体经济的收益高出生存线一点,就会被立刻变着法子收走。
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还有什么前途呢?不如都散了算了,咱十几亿人,也学美国人,都靠金融吃饭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体经济不行,第一个要背锅的就是高房价,高房价严重挤压消费,办企业都是为赚钱,如何赚钱,当然要靠普通老百姓买单,现在不止我们这一代没钱,就连上一代也被掏空了,试问此种情形,实体经济能好吗?
所以要让实体经济好起来,第一步就是要适当降低房价,让多出来的购买力有机会去做其他消费,一旦消费起来,企业投资就有信心,银行看到企业能赚钱了,自然会贷款。
钱的目的终究只是为物物交换做媒介,方便彼此交易,一旦变成钱-钱交易,那就会产生无效的生产力,这钱就变成了载体货币,不为其他,只为让这钱生出更多的钱,当房子变成金融产品时,势必造成投机风,随之而来就是套利盛行,在看似繁荣的背后也埋藏这巨大的风险,故这值得当局警惕。
第二个,就是民企困局难破,民间消费的不振本就让民营企业举步难见,如若银行再不肯贷款,那这局面更遭,其实就2018来说,政府不可谓不作为,为企业降税,定向贷款,股权融资,债务融资担保等等,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不可谓不用力,就连美联储加息时,我们选择降低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但效果说真的,难言乐观,根本原因,还是银行出于经营需要,很简单一个道理,我手上钱虽然多了,但是贷给国企的风险和民企的风险能一样吗,往年行情好的时候还好说,现在可是要过冬,当然得考虑风险了,毕竟是人都要为自己考虑,那些个信贷员也要为自己前途考虑。
所以要破这个局,国企必须改革,政府必须要营造一个公正,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而且必须在法律框架下给予民企同等待遇,但是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野孩子,要同等对待,说真的难,靠自己主动改变是不太现实了,唯有靠外部压力,或许中美会谈会是个契机,让我们有动力,有勇气去改革,改革会很痛,但是不改革,更痛!
第三个,放开管制,包括利率管制,行业管制,同等竞争,能不能活下来,靠自己本事,放眼世界上任何一个从穷苦到富裕的国家,最终都是因为有一个自由,竞争,法律,公平的环境。
很多人称农业是社会之根,但如今很少人再从事农业。工业时代中,农业的产出大幅提高,但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萎缩了!
工业时代也是一样。
那么多人说实体制造业是社会的根本,并不影响工业走向全面自动化,流程化。跟农业时代类似,产出会继续增加,但所需要的脑力会持续下降。
实体经济没有不行,只是不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了!
在下不才,理发店托尼一枚…………自认为靠自身劳动产出效益也算在实体经济内吧
在大学里餐厅一楼开了个小店,不忽悠,不推卡,烫染随缘,价格100至200~剪发25,办卡15,
咱还是挺招学生娃们喜欢的,技术自认过关,所以生意还不错,开门就开始忙,一天能忙个9个小时吧,都知道我们这行硬性成本不算高,外人看起来我这小买卖做的也算不错,一天不闲着,但是坚持了两年,我这自己也快坚持不下去了,,,
重点15平方的小隔间,只能装下两个发型师,一年房租6万,还在每年百分之10的涨,外加管理费5000,检查费2000,再加上水电一月1000左右,人工成本一月(给另一个小伙发工资,我自己的工资不算成本)3800
而且学校还有寒暑假,相当于两个半月没有钱挣
也就是说,每个月成本在11000到13000之间,,
啥概念?每天累的要死要死的,一月30天,头22天都是给别人的钱……
………你要问我为啥感觉人家店里没我这么累,还过得挺滋润?
别人家的托尼:办卡嘛靓仔?
这里我一直在想一个情况。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个行业,比如机械相关的一个机器制造吧。
一个大公司有成熟的技术,有成熟的团队,有成熟的制度,等等等。同时有成熟的市场,假设这个市场的发展红利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但是为了成本,下面的销售和中高层,达到一定程度后,会离职。或者被削减待遇,因为市场成熟,销售的功能变得很弱了。
如果没有人事变更,这个公司也会一直老气沉沉,新上的员工也没有心气。这个情况是会自然发生的
而那些离开的老员工,会自己开同业或者直接进入竞争对手公司,来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挣钱。
这些新的竞争对手会从方方面面的蚕食老公司的业绩,不管是价格,还是渠道,还是人脉之类的。而老公司的技术因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其实提升并不是很大了,只是靠着老品牌老资历,可以获得不菲的利润。
新的竞争对手公司能持续发展,就可以慢慢的成长为新的巨头,直到把老公司扳倒。
那么新的循环会开启。
算是一种财富的重新分配。
假如没有开启这种循环的行业,老的公司会成为垄断者,会导致一个情况。
为了追求利润,这个公司的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精简。
财富的金字塔会越来越高。
而社会上的人口其实是越来越多的,那么就会有矛盾。
所以就需要更多的新技术开发和新产业来容纳越来越多的人口。
这就是资本主义危机的一个来源。是有一个周期性的。
恰巧我也算是做实体经济的。
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我家有开工厂,我自己也有做一个贸易公司,会经常和工厂合作
首先,行不行这个,我不敢妄言。
在大多数人的判定的标准应该是盈利,对吧?
众所周知,做工厂是属于重资产的。
同样投入100万进去 可能工厂的收益只有10万,但是这十万,是要承受很大风险的
比如 帐期,滞销,设备折旧
但是如果你投入到其他新领域,比如房地产金融,可能回报率更高,周期更短,对吧?
所以给人感觉就很不划算了 (但是请注意,不划算不代表不赚钱)
那么,如果你手持100万,你会愿意选择见效更快的金融或者房地产,还是选择实体经济呢?
也和很多同行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和我比较类似
但是但是但是,倘若真的不赚钱,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做呢?那些老板啥的,哪个不是人精?哪个又是傻子呢?
最后,真正赚钱的,都是闷声发财的。
稍微加一点,大家都说网店对实体造成了冲击,但是网店的订单来源,不都是从工厂出来的吗?(在我看来,实体包括了工厂和线下实体)
欢迎大家互相讨论但是不要随便杠或者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随便下定义。
最新消息,可能我上个回答的租金少了个0?恒大租了点地,盖了样板楼3年400W,有个家具租了仓库5年400w,还有几个小机械厂租了地。
我关于地大小的描述有问题,是189亩地。
那些“说自己都不挣钱,怎么能租不出去”的评论我之前都没回复,我觉得眼界也就个水平了。说租不出去的打脸不?
关于产业不行、经营不行、厂水平低的观点我的看法:
评论区真正接触过实业的没几个吧?都凭自己的感觉断言不觉得很睿智嘛?可以猜测可以设想,但是你就那样下定义说他经营能力不行?一个干了20多年的焊接材料厂,是做焊条的,不懂经营怎么做那么久?怎么占据我们近全省的市场?
还有杠我互联网比实业难做的,了解下再多BB,我再重复互联网企业要比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好存活好发展多的多。还有说互联网人比工厂人更难管理的,看不起谁?工厂闹事出事发生的多的多。
关于产业不行太低端,焊接行业有需求哇。难道说每个工厂都要高端制造业?你杀个鸡还用牛刀?对于中小企业,他们的作用就是填补中低端需求。人人都不去做螺丝觉得利润低,你拿来螺丝?每个企业都要去弄满足航空需求的材料?
关于行业研发和升级。研发和升级都需要时间,关于研发我之前的回答由写道。可是这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大的决策和花费。
关于国企大企业于中小企业的关系,在我看来真正能做研发能推动行业进步和发展的只有中小企业。同时也提供大量就业和机会。中小企业让每个充满活力,充满竞争和希望。国企体量大,研发效率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中小企业体量小,易转型也容易做出推动行业的进步。如果都是国企垄断那么90年代经济低迷死气沉沉的环境可能又会重现,对于整个国家并非是一个好消息。
以下为一个开工厂的叔叔所说(做焊接材料和机械制造,机器总价值大概5kw左右吧,算是实体经济)
我这几十公顷的地皮,算下来一年租出去都能收100w。
今年给自己算了笔账:
1.给工人发发工资(工人工资必须年年涨价,要不留住人)万一有个受伤人员事故,今年白折腾。
2.机器老化磨损维修的费用
3.消防环保这几年很频繁,需要打点关系。钱加起来比工人总工资都高很多。不打点呵呵,周围的几个实力不行的小厂一关就是一两个月,你让整改,哪来的钱整改,利润率低的吓人。
4.各种会议活动,动不动就全部停产,可是这些厂真的影响环境吗?
5.各种税务,打点打点。
6.找订单,打点打点。
7.偶尔开个培训会?送你个文明单位牌子?区里有几个退伍安置指标,残疾人安置指标?你不行动一下?
这还是地皮是他自己的情况下!!!一年下来不挣钱,真的不挣钱。还不如地皮租出去省心,也不用看别人脸面,不用浪费人情。
可是更多的工厂民企,地全是租的哇。这谁顶得住?
光顾着举例子,忘了回答问题的本身。(仅仅为一个学生角度和一些接触的例子,以制造业为例)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从资金角度说,这些年来制造业回报率巨低,制造业又离不开地,需要大量的设备,资金回拢慢,收益低,有脑子的没人会主动去做。反观互联网和房地产,前者资产轻,体量小后者回报丰厚,利润高,而且都容易回笼资金,制造业设备一落地,就远不如之前值钱,更加加重了资金流向其他地方。
从管理上,实业不仅要管人,还要管机器,太让人头疼,磨损老化都是钱,动不动对手来个大规模改造,你还要强行跟上。
从市场上,制造业一旦形成规模和地位,很难竞争。买个空调都会想到格力,美的,奥克斯等。你会去在意一个叫做志高的空调多贵吗?而且极不稳定,今年做外贸的就很难受,这几年做化工的也很难受。
从制度上,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可以更加健全,(也是发展过快许多方面不完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太不重视产权保护了(这几年慢慢开始重视了),假如你花100w研发新产品(其中80w用来购买原材料实验,5w给团队发奖金),你的对手花了20w把你的团队挖过去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你的技术配方,他就可以在定价上远低于你,你100w打了水漂,他反而还赚钱。(真实发生的事情,由于地方保护以及产品配方这种事情谁也说不清,随便一个官司拉拉扯扯就是好几年,打了还不一定赢,等你赢了都下一代产品了。)
还有就是市场的公开透明化,同样是订单,更低的价格更好的品质竞争不过本地企业,有些外地企业初入本地市场时,天天被巡查。
这几年来,我经常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许多让中小企业振奋的好消息。减税降税,提供低息贷款,减少企业办证开证明的麻烦。
可是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避免一刀切,就如环保问题,到底哪些企业真正因为污染被关停,哪些企业误被关停?贷款上,优良的贷款到底为什么发给他不发给我?是我没有去操作操作,还是没有任何背景?
想到看见知乎一个回答,中央是雨,地方是海绵,人民是大地。大地有多湿润,还要看海绵想吸多少雨水。
实业发展,任重而道远,远不是几内年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
仅据我自己的观察,这里胡乱说些胡话。至于那个地区那个行业就不提了。
我也不知道实体经济行不行,说不行那是说胡话,说行也是昧良心。现在的状态是一片萧条中有几只傲立的花。
个人认为原因在于利润收紧,利润率低了。
利润率低的原因有几个
1·生意做穿了,市场透明了。现在基本上各地的原料,人工,货运,批发价,市场价都门清。利润率多少,什么价格做的出来,心里门清。竞争比原来激烈的多。
2·原料贵了,人精了。现在是原料一直上涨,并且预期一两年都在上涨。大家又不傻,都在屯,就卖一点养老客户。价格就一路飙升,但是能囤货的永远不是小厂家。市场价格又上不去,之前有囤货,外加竞争激烈,你一涨价客户全跑完。除非行业一起涨。就是一起涨,也长不起来。说白了,消费者也没得钱了,实在是没得能力了。你要是再涨,就换别的品种了,你整个行业都要做死。只能薄利做或者折本做,要么就把整个做死。放水养鱼的道理都懂。
3·就是刚才说的,消费者没得钱了。卖货量少了,还有一个是消费者变精了,对价格质量的中合考虑多了。不过现在的是越来越吃包装和营销了,这就是同样的产品价格悬殊很大的部分原因。
4·要求正规化了。现在做撒子事都要资质,你没得,随便你好便宜,不敢要。还有检查变严格了,这个要你有点实力,一个是有关系,逮到你不得立即处罚;一个是你要有实力整改,要不双方都难做。就现在好多小厂没得资金整改,只有倒闭。说实话,这也是趋势。清末几十家票号加在一起还没有一家户部银行的资金多。正规化的要求不止生产,还有原料。前不久就有人因为走私货被抓了。然而从来如此。
利润薄了就要求你转型
一个是精细化管理,说穿了现在好多工厂,你说它是个工厂,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号作坊,家族管理,账目不清,撒子都有;一个是整合资源。
转型的厂,日子好过,其他的不提。至于其他什么情况,不清楚,也欢迎你们透露一下行情。不过从来只有闷声发大财。
年年都有个金元宝,看那个把它抓住了。
其实不是实体经济不行,而是任何经济都会随着时间慢慢不行。除了计划经济之外,大概所有经济都会慢慢变成老腊肉。事实上计划经济也会慢慢滚着滚着就滚不动了。
以市场经济来说,假设你投入100万的资金,一年扣除成本能赚了50万。那么,第二年就一定会有竞争对手加入。他也投入100万资金。
假设市场增长20%,一年20%是相当美好了。然而,因为多了一个竞争对手,你实际的营业额只有原本的60%。而由于价格战和营销成本提升,你实际收益很可能只有10万。
如果10万高于当时社会的平均投资收益,那么投资者创业者闻到了利润的香味,他们肯定会蜂拥而至。明年还会有人进来,你的收入将更低。直到回复正常的投资收益,例如5%。这时候大家兴趣就不大了。
而由于惯性,最终甚至可能变成-5%,然后一直在-5%到5%之间波动。半死不活。也就是所谓的“不行”。
那么这个怎么解决呢?
开拓。
你可以把工厂搬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提升利润,从而提升竞争力。
你可以采用新技术,从而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你可以开发新产品,实现对对手的降纬打击。
你可以使用新营销渠道,设法加大自己分到的蛋糕。
你可以寻找新的盈利点,从而摆脱竞争白热化的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壁垒越高,越能延长你的盈利期。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
嗯,不行是很正常的。行才不对呢。
有人说税,有人说政策……其实都不对。
跟计程车司机竞争的不是计程车公司老板,也不是乘客。而是其他计程车司机。
计程车司机好赚,自然更多人开计程车。计程车司机不好赚,很快会有人离开。最终所有的行业都只能维持在一个标准的回报率里。除非你有高壁垒。
例如全市就只你一个人有计程车牌照,其他人都不可能拿到。或者只有你具备开计程车的技术。又或者计程车很贵,只有你买得起。
我家企业做实体的,说句实话,国内90%以上的所谓实体小微企业压根儿不能算工业生产,只是个有厂房和几台烂设备的贸易公司罢了。
多数民营小微企业,心思完全没有放在生产技术和管理上,完全是销售驱动型公司。
这些企业一般怎么起家的?很简单,老板靠关系拿下一个大而稳定的订单(一般是国企的,也有一些外企) 然后就开始组织生产了,甚至生产都懒得生产,买来东西放自己厂里贴上标就卖,反正领导保着,利润一般超级高,更有甚者,生产什么,怎么生产都不懂,领导手把手教给卖什么产品,买什么设备,老板呢,只需要把领导伺候到位,再雇几个老乡来干干活就行了。后续发展呢,也很简单,产品有了,市场上招业务员呗,卖不卖得出去无所谓,基本盘在那,利润稳稳的,万一有牛逼的,自己就赚大了,卖不出去?反正不差那点钱,招几个人伺候自己,跑跑腿,岂不美哉?
这类企业,几乎没有动力优化技术,提升管理水平,老板只重视关系,销售驱动的企业文化写在了基因里,自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受到忽视,难以积累,维业绩论,甚至老板带头倡导读书无用。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反腐后,国企总经理考核制,集中采购制度,招标办法的优化等,给了这些企业当头一棒。由于已经习惯了以往的高利润率,动辄低于40%利润不做,再加上自己本身产品竞争力底下甚至根本没有产品,而往往公司干了多年又有一大堆老员工没法减负,崩盘是迟早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的老板积累了一些资本后,积极投资上下游,希望做真正的生产企业,然而,钱赚的太容易了,一般的老板受不了搞生产的繁琐和低利润,又难以招到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往往弄成一地鸡毛。
不行
庐州河少:《2017-2019中国经济下行(不景气)现象调研》作者:庐州河少
原创纯干货,每个字都是我自己打的,打字很累,大家给面子读完啊!
另外,已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忽略,哈哈。
2017年已经逝去,这一年有很多流行词汇,例如打call、吃鸡、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可能读了假大学、扎心了老铁、油腻的中年人、撸起袖子加油干;还有一些耳熟能详的热门词汇,例如共享经济、雄安新区、人工智能。
· 这一年,美国加息、缩表、减税三部曲。
· 这一年,从1月1日起管控外汇,历史最严。
· 这一年,健林、思聪父子变卖万达,狼狈不堪,低调了许多。
· 这一年,乐视和贾跃亭无限接近倒闭了;共享单车(小绿车、悟空单车等)倒闭了,客户押金也打了水漂;互联网创业公司倒闭很多。
· 这一年,恒大地产老板许家印成为中国首富。
· 这一年,双十一网购数据据说又创新高。
· 这一年,河少一直在关注着经济新闻和生活现象。
下面我就为大家罗列一下2017年度与经济相关的一些现象和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 房地产:此处仅先以安徽为例。2017年,作为弱二线城市代表的合肥(也是上一轮中国房价涨幅的王者),其房价是在跌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所有否定此事实的人要么心怀叵测,要么就是经济学白痴,其信息渠道完全被忽悠。这其中的原因很明显是因为国家要求一二线城市限购限贷,一二线房地产市场交易量降到冰点,导致资金流向三四线城市,造成了诸如蚌埠、阜阳、六安等地楼市的死灰复燃乃至小爆发。就河少调研,合肥关门了不少家房地产中介公司,而各建筑设计院2014~2016年合同额巨幅萎缩,设计师收入明显下滑,但2017年回暖迹象明显,大抵有些回光返照的意味。由于房价高企带来的成本高企、房租高企,现在人们由逃离北上广深发展成逃离合肥这样的二线城市,不少人陆陆续续选择离开霸都。而对于房地产行业,可怕的是,李嘉诚在2014年~2016年间大撤退;美国的不断加息、缩表和减税,也会继续抽空中国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利空楼市。这些年来,谢国忠、牛刀、曹建海、吴敬琏、茅于轼沦为笑柄,而任志强靠嘴炮封神。但我相信,经济规律总有一天会证明它自己的确存在,只是暂时在沉睡,站在神坛上的人也会在自然规律面前被秒杀。其实很多国家、地区都经历过房地产泡沫的兴起和破灭,最终也都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诸如1991的日本、1997的香港、2008的美国。
? 股市:很多国内上市公司的年利润依然不够在北京买一套住宅。那天我特地做了一个牛逼的Excel表格,把很多上市公司的PE值、分红率等非常重要的数据输入进去进行计算,发现经过2015年股灾之后的中国股市,其泡沫程度依然大得不得了。茅台一骑绝尘,成为A股王者,但我个人认为其岌岌可危,且观后续市场走势。
? 债市:据说前几年就已经崩溃了,我对这方面不太熟,就不乱讲了。
? 汇率:外汇储备和汇率在2017年暂时保住了,而且人民币还在2017年一路飙升,在2018年初还是继续升值。我就TMD搞不懂,什么东西是越多越值钱?看来只有中国的人民币和房子了。
? 利率:市场利率已明显上升,开始各种定向加息(只不过河少预测,2018年全面加息--调整基准利率的概率依旧没有天涯和知乎大神们预测的高,估计还能死撑到2019年。房奴们2018年的压力还会持稳。)。
? 商场:仅以合肥为例,金鹰:合肥原3家,现倒闭3家,剩0家;百盛:合肥原3家,现倒闭2家,剩1家;沃尔玛:合肥原9家,现倒闭8家,剩1家;家乐福:合肥也有关店,具体不详;大摩广场(包河区):一派萧条;百乐门(经开区):一派萧条;港汇广场琳琅街(蜀山区):一派萧条;元一时代(新站区):凋敝;世纪联华(庐阳区):倒闭;新地中心(政务区):接近倒闭;松芝万象城:烂尾很多年;胜利广场(瑶海区):烂尾很多年;
? 酒店:星级酒店陆续倒闭,例如长江西路的丰乐大酒店;四星级酒店自助餐团购、五星酒店的阖家欢套餐;精致快捷酒店成为首选;
? 餐饮店:大排档逛、网络外卖吃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方便外,更多的是因为廉价;所有我吃过的小饭店、面馆老板都说生意很难做,周边倒闭的比较多;我们公司对面的早餐店开了2个月就跑路了(其实味道真不错)。但鲜丰水果貌似明显增多;
? 口红:销量火爆,其营销广告在朋友圈泛起;知识点:口红效应,在经济学上又叫“廉价非必要消费品偏爱趋势”,意思是在经济萧条时,人的购买力下降,而人的消费欲望并未下降,故而偏向于购买那些廉价的看似不丢范儿的商品来继续维系体面的生活。口红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其次就是看电影、玩手游、免费看网络主播这类廉价的娱乐方式。
? 直播:近些年异常火爆,其背后就是宅男经济。其客户群体大多是没钱的男屌丝,他们可以通过一些零零星星的打赏来与日常生活里连正眼瞧一眼自己都不可能的女神进行互动,既能满足消费层次、情感需求,又能省钱;这里还要插播一个老新闻,玩高空极限挑战的吴永宁在直播时因体力不支从长沙某高楼坠落,惨不忍睹。
?? 游戏:王者荣耀和吃鸡,爆炸性火热,连我妹妹(一位幼儿园老师)都在玩的不亦乐乎。此现象的经济学道理类似口红经济。
? 电影:《战狼II》50多亿票房创历史新高,其实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其实也就是中上水平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电影。另外,2018年初春节期间,票房更是月破50亿元。此现象的经济学道理类似口红经济。
? 风俗业:网上看到很多人谈洗浴中心和外围女打折降价促销,据说以前几万元一夜的女神级援交妹现在1500元都愿意接客了,更有甚者,很多年轻小姑娘都进入了足浴中心;其实这里河少不得不跟大家普及个知识点,那就是为什么日本人拍AV那么多那么普遍?这就要提及上世纪1991年日本经济由于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大崩溃,万业萧条,很多男性失业,其配偶为了维持家庭生计,陆陆续续加入风俗业;另外大学生就业非常难,很多女大学生继而加入AV行业,从而我们才有了敬爱的苍老师(1983年生人)。
? 手机:苹果销量下滑,华为销量崛起,李易峰、迪丽热巴、宋仲基们也都争着为厂妹机某VO和某PO代言。
? 旅游:短途增加,长途减少;
? 网店:寡头经济,小网店受旗舰店挤压,成交量萎靡,生存艰难,甚至亏本;
? 花店:一个亲戚开了十几年的花店于2017年关门了;
? 奢侈品:LV:开始卖香水;Prada:开始卖装尸袋;
? 博彩业:站生意好转,澳门赌场开始回暖,甚至直接用直升机来大陆接VIP客户去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过一段颇有哲理的话:“以前我在农村的时候,农闲期间,大家就聚在村口赌博。”河少想说的是,难道就农村人会在“闲”(尤其是失业或生意萧条)的时候赌博吗?人性是分农村人和城里人的么? 君不见一套房,我1万买的,1.5万卖给张三,张三再1.8万卖给王五,王五2万卖给李四……;君不见2015年有太多太多人借钱(场外配置加杠杆)冲入股市;
? 制造业:耐克转战越南;希捷逃离苏州;曹德旺跟随汽车业而转移美利坚;富士康在大陆关厂;另外,网上看新闻了解到很多工厂倒闭;据网友称,他们公司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今年业务下滑50%以上;其实70年前的世界中心城市叫底特律,然而这个巨大的大城市在2013年的时候,其放假居然跌到了人民币3000元一套,可谓惨不忍睹。对了,网上说华为也大批量逃离了深圳,转去周边从地级市。
? 去产能:煤炭:彻底萧条,所以安徽淮南淮北没落,为了找人接盘,寿县划归淮南;钢铁:宝钢武钢合并,裁员较多;
? 环保:2017年一直在整治环境,导致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停工,资金链断裂,乃至倒闭。环保加剧了制造业的衰退和撤离,但也声东击西地让大家感受不到是经济本身在萧条,因为环保可以正大光明地背锅。?
? 出口:世界经济不好,外需萎靡,所以出口依然不振;海运公司巨头中远和中海合并,运输量大幅萎缩;纺织业也大萧条;
? 美联储:加息、减税、缩表;其实很多人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美国的加息、减税、缩表无不是对全世界的货币紧缩,会导致美元离开中国,进一步导致国内人民币流动性相应趋近,央行正在加息的路上。
? 特朗普:此君言出必行,秉持美国梦: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赞。人家要发展美国本土制造业,很显然是利空于中国(Made in China)。
? 铁公基:合肥、郑州乃至全国,高铁大爆发;合肥高新区那叫一个漂亮;政务区各种这个馆那个馆;地铁、轻轨、高架、下穿也建不停。
? 就业和失业: 大学生就业难(甚至985/211也待业),故考研和考公务员每年递增,据说四川2018年报考人数猛增30~40%;冬天来了,谁不想待在屋内(考公)或者暂时找个遮风棚(考研)?各行各业失业率开始逐步增高,企业陆续裁员,且紧缩招聘,例如一个普通的设计师岗位,几十个人竞争;另外网友反应,农民工和厂工也越来越没活干,出现提早返乡的“逆城市化“,跑运输的车辆也没活干;沈阳流行一句顺口溜,叫“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这里还要插播一个老新闻,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主管42岁工程师欧建新因被裁员而从其公司大厦跳楼,也是惨不忍睹。此举再次让“油腻的中年危机“泛起网络。
? 借贷:小额贷款公司泛滥,甚至很多房地产中介也开始拉皮条做贷款,我本人2017年接到了无数向我推销贷款的电话;山东辱母案和大学生裸贷(我同学说他有10个G图片,这种同学我决定与他绝交)都体现了民间高利贷的盛行;而山东辱母案、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被抓则都体现了当今的企业借贷的危局。此外,很多买房人都透支了未来20~30年的购买力;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很盛行,我有同学专门干这行,也就是催收债务的要债行当。其实经济学家的口里,经常还出现“地方债“这个扎眼的词汇,意思是地方政府也欠了银行一屁股债还不起呢。这里我就不提那些月光族利用信用卡来维系生活的人了,我说我也是这类人,你们信吗?
? 银行:央行2017-2018放水暂时收紧,对房地产等领域定向加息和提高门槛,商业银行货币流动性(业务量)随之收缩,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各银行为了制造现金流,明显降低了信用卡的申请门槛,这不,我才轻轻松松申获广发银行信用卡(额度43000)。另外,由此导致的股市也不可能好,资本市场暂时通货紧缩。
? 传销:关于庞氏骗局(无论是直销、微商)将来有机会我专门写个文章来说明。包含但不限于对1040工程、微商、P2P理财等的相对细致的探讨。
? 算命: 很多人把成功(兴旺)归因于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而把失败(衰颓)归咎于环境和运势。这时候,占卜算卦(经济学上叫“趋势预测”)就会格外有市场。
? 炒币:比特币、以太币、莱特币,披着“区块链”的外衣,一路狂奔,又在2018年初一路狂泻;据说未来还要一路反弹并高歌猛进。
? P2P跑路:前有e租宝、中晋、泛亚崩溃和跑路,后有钱宝CEO自首,金融乱象和货币游戏此起彼伏,并且还会有人继续投身其中,不亦乐乎。
? 其他的现象请各位自行观察:女性短发概率增加; 男士内裤销量减少;男士领带销量增加;滴滴司机戴眼镜的增多,谈吐文明和有点文化的增多,服务态度有提升;漂亮女服务员数量增加;三朋四友聚会减少,啤酒销量下滑;河边钓鱼的闲散人士增多;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就是“现在经济不景气啊!“ 国家经济已经逐步走在大萧条的路上(也可以称之为 新常态吧)。经济学家不断宣传着“灰犀牛和黑天鹅“这样的术语,还真的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肉食者(或称之为 卫道士、君子)会说:“何不食肉糜?”
火和盐的使用成就了人类文明。火帮助人类防御侵害,猎杀野兽;而盐则帮助人类储存粮食(狩猎文明时代,盐是唯一的防腐剂)。人类文明无不昭示着我们要做好防御和贮存这些基本的生存要义。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其谋士告诫他“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其实也是在延续远古人的智慧。一代圣贤曾国藩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也是同理。乔治索罗斯的父亲也在他小时候就告诫他关于“控制欲望和恐惧“的人生哲理,告诫他困难时期要延迟消费,才保全了一家人的性命;沃伦巴菲特也一直告诫人民“投资而非投机”、“不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理念;李嘉诚也说“不浪费每一分钱,只花在需要的领域”。
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没有穿裤衩裸泳。
各种回到解放前的捷径:
? 泛亚、中晋、e租宝;
? 钱宝、妈宝、韦小宝;
? 比特币、莱特币、马勒戈币;
? MMM、民族大业、1040工程;
? 被微商;
? 被直销;
? 被众筹;
? 期货;
? A股茅台;
? 接盘住宅、商铺;
? 郁金香、君子兰、藏獒;红花梨木、铁观音。
当今高于10%年利率的东西,大多(也就是大部分)都是:你要人家的利息,人家要你的本金。【特别声明:我没提基金之类的。】
? 《淮南子 · 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 最近大自然是冬天,腊梅在盛开ing,可是其他花木呢?腊梅这时候问桃树:“天气这么好,你怎么不开花呢?”正如“肉食者”(或称卫道士、君子)会反问:“何不食肉糜?”
? 经济下行,货币流动性收缩,工厂倒闭,店铺开开关关,关关开开,失业率必然上升 。
? 去产能的确关停很多煤矿、钢铁企业,诸如安徽淮南淮北、湖北武钢都大受影响。
? 冬天来了,谁不想待在屋内(考公)或者暂时找个遮风棚(考研)?
? 制造业(实体经济供给侧)的产能过剩和内外需不足导致了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虚拟空转,尤其是进入楼市热炒;而楼市的吸血效应(榨干储蓄?按揭还款)又反过来吞噬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机制。
? “口红经济效应”:廉价非必要品(美妆小件)、泛娱乐(直播、手游、电影)、性价比超高型商品和服务(精品酒店、精致快餐)。
? 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名言:“以前我在农村的时候,农闲时期,我就看到大家聚在村口赌博。” 翻译这句颇具哲理的话,就是:经济下行周期里,赌博(借贷、传销、炒楼、炒牛股、其他金融乱象)会日益盛行。
? 央行2017-2018放水暂时收紧,对房地产等领域定向加息和提高门槛,商业银行货币流动性(业务量)随之收缩,日子也不好过。现在各银行为了制造现金流,明显降低了信用卡的申请门槛,这不,我才轻轻松松申获广发银行信用卡(额度43000)。另外,由此导致的股市也不可能好,资本市场暂时通货紧缩。
? 铁公基+国企,国进而民退,经济萧条势不可逆矣。
? 物理学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国企员工,在获得钱(收入)的时候可以看作“国”(波),在花钱(支出)的时候可以看作“民”(粒)。
? 环保加剧了制造业的衰退和撤离;但也声东击西地让大家感受不到是经济本身在萧条,因为环保可以正大光明地背锅。
? 因为很多人把成功(兴旺)归因于自己的聪明和勤奋,而把失败(衰颓)归咎于环境和运势。这时候,拜佛烧香、占卜算命(经济学上叫“趋势预测”)就会格外有市场。
? 外汇出逃,储备流失,反而人民币逆势升值,仔细想想,感觉还是非常符合社会主义哲学。
? 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暂待业(下岗)、负增长、人民民主专政、公务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无贬基、房住不炒、中或最赢……
? 东北经济萎靡不振是中国整体经济下行的缩影以及突出典范,相对而言的确分外妖娆。
? 两级分化程度越严重,则社会整体货币流动性越差,则经济越萧条。
8.8号更新。
看了几天,发现大家的重点都在于互联网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其实大家大部分说的也都是对的,但是我的观点在于,对于成熟的企业,行业龙头,有议价能力的,互联网是一个机遇,是好事。但是企业里除了我们所熟知格力,美的,七匹狼,特步等知名品牌,更多的是普通人完全不知道的这些企业的供应商,代理商,经销商,代等等,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另外我还有一个观点,任何企业,不要轻易去跨领域发展,不管那个领域看起来再怎么赚钱,但是那不是你熟悉的领域,而互联网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新的领域。举个例子,去年做的一个企业,做了二十多年背包,近几年实际控制人儿子成立了一个团队专门做线上的,做了两三年,线上的销量是有的,但是利润并没有多少,还占用了企业一大笔现金流,主营业务和利润整体是下降的,当然这里面原因很多。其实实际控制人是很有远见的,他儿子也是大学毕业比较有想法的,线上团队也是各高校的年轻人。我想随着发展他们线上越来越成熟可以良性发展,但是又有多少企业可以支撑线上前期的投入和一大笔现金流的占用呢,而导致的连锁反应又有多少企业可以顶得住呢。民营企业很多时候是脆弱的。
以下是原答案。
这几年下来也接触了不少民营企业老板,说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感觉吧,不一定对,欢迎交流。
1,互联网及互联网企业的冲击。个人觉得这是对实体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且不说网店对实体店面销量的冲击之大,网店的价格,品种,便利性和实体是没法对比的,而大多数消费者只会简单的对比价格和款式,实体为了应付互联网的冲击,价格和销量都随之下降,利润自然越来越少,越累越难。而且互联网让很多东西透明化,或许对消费者是好事,但是对实体经济并不是好事。
2,工人难请。几乎接触的是所有生产型企业都说到这个问题,工人工资几乎每年都在上涨,甚至说叫不到工人,而产品定价很多时候不升反降,成本提高了,收入没升。很多企业把工厂设在广西甚至越南等地,降低用工成本。而且很多企业工人其实是一个人牵头从老家那边拉了一票人一起过来,而当他学会了过年回去后就自己在老家干了,不来了。所以每年年初企业都要为招工头疼一下。甚至说现在很多企业为了留住员工,还帮员工解决住宿,饮食,医疗,婚姻,子女读书等一系列问题,很多政府应该帮忙解决的转嫁到企业身上,成本进一步提高。
3,同业竞争。早几年很多企业家只要敢拼,出来闯,都能闯出一片天。但是随着乡里乡亲看到你做这个赚钱了,就跟着你开始搞。很多地方一个镇一个乡基本是做一个行业的,或许开头几年有相互合作,到后面自然面临着竞争甚至恶性竞争。我比你晚做,我如何抢市场呢?无非是价格战,灰色领域等手段,在这吐槽下,当一个企业做大做强之前,规范的比不规范的难以生存。导致很多良性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因为市场份额减少了导致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
4,钱难收(应收账款)。每当年底,朋友圈就会看到各个老板或明或暗的讨债信息。钱收不回来,就占用了企业自身现金流,购买原材料,员工工资等等支出都需要钱。中小企业普遍属于议价能力较差的,3个月或者半年账期都是很常见的,而很多时候这笔钱没收回来前,都不代表这个生意结束了,都存在着收不回来的可能性,本身民营企业的生存现状来说,平均寿命就不算长,万一企业没钱支付了,可能这一年就白做了。
5,通货膨胀。人民币最近破7了,也就是说人民币购买力下降了,或者说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这几年除了工资什么都涨了,相应的,很多人就更不会去花钱了。中国人有个说好也说不好的特点,喜欢存钱,提倡节俭。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国人的购买力甚至不如非洲难民,很多男生一年可能还不会买一件衣服。那么需求端不给力,企业销售往哪里?国家年年亏钱帮他国建设,修建动车,不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6,房地产行业的冲击。其实房地产行业和大多数民营企业没关系,但是民营企业做得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下来利润率可能就20%,甚至有可能亏钱,看到隔壁房地产躺着赚钱,做何感想?往小了说,买几套房子投资几个店面放那边收租金,几年后不想要的话随便一卖,资产起码翻几翻。往大了说,融个资买个地开发个楼盘,顶得上你10年的利润了。但是房地产虽然火爆,他本身是一个变现周期非常长的行业,他需要占用企业自身的现金流。而且一个企业赚钱是建立在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前期交过学费的情况下,而贸然跨入另一个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房地产业)非常容易导致亏损进一步影响到了主业经营。或许很多良性民营企业没有如此,但是无法阻止他上下游企业因此被占用现金流或者倒闭。退一步说,你老老实实做着主业,看着隔壁工厂老板做了房地产轻松赚了一笔,你会不会也觉得自己经营难呢。
7,环保。环保是个很重要的事,但是环保也是个很花钱的事,而且还是个需要花冤枉钱的事。提倡环保一定是没错的,但是很多东西从发布到执行,总会有所偏差,或者过度解读。提倡环保,各级部门自然要响应,要检查。但是很多时候检查是个很麻烦的事,停产停工就算了,还要罚钱,而且检查是一定要发现问题的(不仅局限于民营企业)。这点不多谈,懂的都懂。
先更新到这里吧,其他的有想到了在补充。
好吧编辑一下,其实我只是通过吐槽的方式来说为什么实体经济不好做,只讲了一些事情没细致的讲下原因,这么多评论未免引起误会,还是讲下道理,因为我不喜欢匿名.
1、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该罚,该重罚
2、我个人是很尊敬消防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真的,很多次出现火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往外跑,消防队员甚至国家机关党员普通员工等都是哪里危险冲向哪里,在用生命保卫咱们的生活,这个也是事实.
3、甚至我也理解,各个部门说根本也就是普通人,打一份工,也有任务,上级领导下来带去当地做的好的地方检查无可厚非.
4、但是检查罚款没有公平的执行标准对实体经营带来很大的麻烦,除了消防之外,其他的要求是可以做到完全符合各部门要求的,但是做得越标准,花费的资金越多,这些花费基本全部会体现在定价上,而在同一市场下,如果不是所有同行业执行同样的标准,那被要求比较高的单位就没有定价优势,这样的单位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举个例子,超市尽一切可能减少各种成本,只为了同样的商品能比别家便宜一分钱(敲黑板,举例,不要杠一分钱),而当你贵了一分钱的时候,很多顾客就会弃你而去,事实.其他行业其实也差不多
5、消防这个事情,基本没有见到想查你查不出问题的时候.所以奉劝各位看官,被消防罚要么就认了,能找人找人找不到人罚单下来乖乖去缴,千万不要申请行政复议.
6、很多时候罚款查封都是有任务的,而各部门大部分情况又不会真的把商家罚倒闭罚关门,所以小的市场,越是做得不错投入较大的单位,越容易被检查罚款,请回头看第四条.
7、我说的是仅仅是合题的一小方面,比如线上冲击线下,房价高导致消费降级等等,我的体验不是很深,就不放厥词了.
下面是原答案
=========
我做了十多年娱乐行业 算实体经济不?说说最近的经历
最近几年我在某县城做影城,房地产下属自持,这个影城为了卖商铺开设的,投资500多万吧,开业第一年账面亏损80多万,我第二年来的,当年上面收支平衡,最近几年略有盈余(算上折旧继续大亏)算是背景吧.
去年暑期档,消防检查发现报警器不响,停业整顿,有问题吗?消防问题大事件肯定要重视,该罚.然而消防一月来三四次,这是第一次没响,第二,在商业综合体内都是物业对消防设施整体使用维护,单店怎么去检查报警器好使不,每天都按一下吗?
平时消防演习打乱经营就不表了,我上一个影城也是在县城,当地只有我们一家,好嘛,最多一个月消防来检查15次,有一次有一个消防通道锁了没开,安全问题要重视是真的,做错了该罚确实也要罚,你一个月至少来八次,今天影城刚开门顾客都没有,至于开口罚十万不?
前几天卫生部门来检查(开业三年没来过),因为我们小食品都是网上购买,结果这次进货对方把快到保质期的薯片发来了,没检查出来确实是过期了在库房,检查到了罚多少?十万,我特么是跟十万杠上了,杠九万行不?
就这些错误来说吧,我承认细想起来安全健康是非常严重的事情,该罚,相关部门要是对市场一视同仁,没问题.特么的因为我们这里算是县里比较好的商业中心(但是没人,商户基本全亏,县城经济不行),什么检查都只到我们这里,罚还罚得重当我们真不知道您都带着任务来的?你要敢去查下小卖部罚个三五百,人家一哭二闹三上吊您也怕尴尬不是吗
还有我们映前广告,收费的嘛都懂得,而且为了避免顾客反感,总时长我是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好嘛,这个月这个部门让我放个公益视频,下个月那个部门让你放个宣传视频,还都是两分钟左右的,前几天三个部门各给我一个内容一样但是不同部门拍的广告,让我都放,我给您放广告专场行不?
更不要说平时安排做点横幅,做点广告,出个人参加培训,参加会议.
我开会的时候开玩笑说,你看那些戴箍的,除了戴黑箍得管不了我们,其他的箍都能管!
就这样去年收益营业额一百五十万,老板还挺高兴,还赚了十万吗.还不如我工资呢,还不如存银行呢算利息呢,算折旧你还亏九十来万啊,读者你是老板你开心不?
顺便说一句,兄弟部门是房地产销售,三个人一年卖二十多套商铺,收入三千多万吧(尾盘)
我们影城十个人一年营业额150万
你想干实体不?
回答比较长,我也不想删掉原来的答案。我可能表达不清楚,很多同学觉得我幼稚,我重新梳理一下我的观点。
提问: 实体经济为什么越来越不行?
高赞: 是检查太多,小企业没法活了。
我的观点: 检查太多不是根本原因,检查是需要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小企业扶持太少,导致检查完把重负压在小企业上,它们没有资金是改造。另外,我还提了其他观点,第一,法律规定冲突其实主要是没钱去改造解决,并不是真正冲突。第二,只有按规定改造才能真正改善工人环境。
我的观点和高赞一样都是纸上谈兵,都不能影响国家政策,都不能改变现实情况,你说键盘政治我是承认的。但是我不觉得高赞的回答好,不过是表层原因引起部分人的共鸣罢了。
。。。。。。。。。。。。。。。。。。。
工厂的同学都知道5why分析吧,8D报告也不陌生吧,我也不是没有在工厂待过。造成实体经济困难(范围暂时缩小为工厂),根本原因是检查吗?好好想想。实业困难是不检查的理由?我就问一句,在前几年,检查不严格的时候,普工的环境改善了没有?安全得到保障了没有?资本家赚钱了多少给工人了?知乎又有多少人在其他回答下控诉血汗工厂?就说浙江吧,民营企业发达,有多少是赚了钱拍拍屁股移民的,工人还是这么个工作环境,老板自己享受去了。
有人说我说的不实际,我的话要是管用还在知乎吹啥牛呢,我还在这里扯淡本来就是键盘经济学家,键盘政治家啊。我扯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检查没有问题,是政策出了问题。我的观点是政府应该规范小企业,不能因为它们弱小就可以违规,它们做不到可以政策扶持,否则吃亏的还是工人。至于我的现不现实,开玩笑,知乎哪个大神可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让我膜拜一下。
你们别管我说的能不能实现,就说有没有道理吧,你有更好的观点可以交流,一个劲说不能实现那我也木有办法,毕竟确实如此,这个牛我也吹不了。
。。。。。。。。。。。。。。。。。。。
很多同学认为检查太多会导致小公司关停,就业率下降,所以检查不能多,你认真的?这不是饮鸩止渴?
小公司本来制度就不健全,工人得不到保障,别说小公司,大厂都这样,你看现在的996,我特么最讨厌的就是和稀泥,前两天那个偷瓜的事情是这样,老外打交警是这样,南京地铁又是这样,这是病啊!
要我说就应该查,特么往死里查,企业要查,公务员内部也要查,什么事情都要认真查,像新加坡那样。你说小公司经不起查,很简单啊,比如一套污水处理设备20万,政府补贴10万加五年税收优惠,大厂补贴3万,政策倾斜小企业。
我再举个例子,食品安全法罚款特别重,健康证就要5000,小店罚不起怎么办呢,浙江出台一个细则,5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健康证不到位罚300,不会负担不起,但也心疼。现在办理健康证体检费用取消,都不收你钱了,再没有说不过去了吧。
如果不检查,倒霉的只有普通老百姓,你们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我看你们是屁股决定脑袋。我上次碰到一个开店的,抱怨说你们天天来检查,开个餐饮店不容易,我说又没有罚钱你怕啥,他说我看到也怕的。后来处理一个,嘿,竟然是这老板在外面吃饭跟人家吵起来了,跟我抱怨说你们也不多去检查检查这黑店。
。。。。。。。。。。。。。。。。。。。。。。。。。。。。。。。。。。。。。。
看了一下这个最高赞,所有都甩锅政府部门,认真讲,各个部门的要求真达不到?真的外行指导内行?你以为检查人员吃饱了撑得?
说白了,就是中国的工厂没啥技术含量,也没什么资金去搞这些东西而已,而且以前政府单位和稀泥习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上面严格了,小企业就挺不住了。
不要以为检查人员都是傻子,没有人会来班门弄斧,检查都是根据文件要求来的。检查过的大企业基本都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主要是人家有这个钱来改造。
知道真正的问题出在哪里吗?你以为是这些检查?你以为是吃拿卡要?现在这形势多少人会为了你这万八千块的冒大风险。真的原因是政府对小企业补贴太少了,大头全给纳税大户了。小企业就跟那小花一样的,雨打两下就没了,而且上面也不会在乎,反正没有啥经济效益嘛。
知乎上的人天天抱怨检查多,我还以为都是企业家呢,一看全是里面打工的。我反而觉得检查就应该多,天天和稀泥有屁用,小老板赚了钱都移民了,你们还不是照样在这里,工厂环境还是这么差,安全设施还是没有,吃亏的还是工人。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要加强监督,企业把各项要求都做到位。政府天天和稀泥,出了事情工人倒霉,政府挨骂,永远发展不起来。
说一些看到的现象。深圳坪山,今年租房子比之前容易很多,以前要到处找到处问,上个月陪朋友出去转了一下,农民房空的非常多了。基本上那一片农民房就是租给工厂工人的,突然空了这么多,必然是一些工厂关停了。这一波的关停和美国加征关税很大关系,一部分工厂是直接倒闭了,一部分工厂往越南跑了。不管哪种情况,出来的工人暂时就变成了剩余劳动力了。做国内业务的基本没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工厂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也有限。最终,导致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只能离开,也就是我看到的农民房空了很多。连锁反应之下,快餐店、便利店甚至是晚上的麻辣烫烧烤摊生意也一下子惨淡下来,关店的也很多。去年楼下至少有五家麻辣烫店子可以选择,今年只剩下两家了。而这些空余出来的劳动力,即使回老家也没什么太好的事情做。(有个亲戚在农村承包了60亩地,说年成好一年能挣2万就很多了。)
另外一边,是一些有希望发展成大厂,能和国外企业竞争的,由于管理层的原因,最终没有能够发展起来。这些原本可以吸收很大劳动力的,最终就一直是普通的小工厂。去年待过的一个公司,是02年开始做的,客户95%都是国外客户。做镍镉电池起家的,早期外贸行业是卖方市场,生意做的非常容易,没几年公司营业额就过亿了。日子过的非常舒服,管理层也没想着规划公司的发展或寻求新的方向。然而市场变化非常迅速,镍电池市场不断萎缩。生意不好做了,这家公司才考虑发展,据我了解大概五六年前开始做锂电池和铁电池。但那个时候已经比较难做了,依托公司电池的基础,2016年开始做储能,可以说进去的时候正是早期,而且储能接下来两年增产非常迅速。也是基于储能这个行业因素,我朋友18年初进了这家公司(老板和我们之前同事是老乡),后来我朋友又把我招过去。原以为风口行业即使不能赚的盆满钵满,最起码饿不死吧,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公司管理层到了2018年,对待客户的思路还是02年的思路,客户要来求着买的;也不在产品和品质方面加大投入。对待市场和销售更是离谱。没有市场部,虽然是做消费终端产品,但是连本像样的宣传画册和产品手册都没有;销售没有强力的团队,虽然是技术性比较强的产品,是需求技术型销售的,但是所招的销售还是要多不懂就有多不懂,只要便宜就行。同时管理层觉得,只要一年参加一次两次展会,产品就一定要卖爆。而产品一旦出现品质问题,就是销售的问题,工厂是不承认的,即使客户拿着三方机构的检验报告过来了。我当时接受了个客户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这个客户上年销售额有700万。年初一票货出了质量问题,客户过来参观工厂的时候,老板拍着胸脯说给人换货。结果转头就不认了,说是销售私下答应客户的。我接的时候是7月了,客户因为这个事情,新一年一个订单都没下。我接这个客户的任务是,求着给客户换货,同时重新建立起合作关系。客户驻中国的代表直接跟我说了一句:你们老板缺乏诚信,我们不敢用产品了。就这样作死客户,这个客户我看了上年年底的销售预测,预计2018年是冲击2000万的。直到我10月离职的时候,当年储能业务销售额不到200万(前一年是1000万)。我一点不觉得可惜,这样的管理层这样的管理思维,我都觉得这样的公司不该存在,但放眼望去,都是这样的公司。本来是和一些国外同行做竞争扩大影响力的,生生做的同行都看不起,影响中国企业的脸面。同时,这样的企业如果好好做好做大,吸收的劳动力何止几倍?
当然,国内办事难、高房价等等一些事也必然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走向。
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长篇大论。
一向就是依赖出口,出口不行了
经过这几年的房市剥夺,世界第一的储蓄率,变成全球第一的负债率(当然,有些人说这叫资产,资产负债嘛)
消费?拿什么消费?这一点公务员们多努力了,请代替其他国民多多消费,毕竟你们买房子租房子,无论出什么政策,最好你们都有办法。(现在明面上是取消分房了,改成定点单位“代建““团购“)。
我活得还好,不要判断我的动机,物质上来说,可能比得上知乎水平的一半。
看了很多回答,感觉没有说到点子上。
很多答主的回答,归结到一点上去,其实就是生产过剩,新的需求没有建立起来。
实体生产领域的生产效率的提升,详细各位都有感受,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更新的生产工艺使得生产端的效率提升了很多倍。各个行业都会向几家巨头集中,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也阻挡不了。生产集中了,规模更小的企业就生存艰难,这个谁也抵抗不了。
很多人抱怨国家查环保,去产能,其实这就是在认为的减少生产过剩,否则谁的日子都不好过。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也是在扩大需求,开辟新的市场。
整个世界的环境都变了。过去西方国家积极推进自由贸易,但是他们发现虽然自身获利巨大,但是自己中下阶层的就业岗位减少了,社会不公增加,不稳定性增加,现在也在反思自由贸易政策了。这就是中美贸易战的背景。
国际、国内市场都是生产过剩,实体行业自然日子难过。而且,更新一代的技术迟迟无法出现,无法创造新的需求,这个也非常要命。
实体不行实在是大环境使然,和什么环保,安全,去产能什么的关系不大。这也是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原因,世界已经变了,中国也必须与时俱进。
看到很多企业主现身说法,大致都是上头检查多,用人成本高之类的。我感到实体经济寒冬的同时,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大家默认开企业就一定能赚钱呢?
大家的企业有什么特别的吗?拥有独一无二的专利技术吗?或者代代相传的口碑吗?或者让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吗?如果都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在赚钱,别人却不来呢?或者说为什么之前你能赚钱,后面的人就不能进来分一杯羹呢?
如果只是从银行贷款就能做到的事,那为什么只有你能赚钱呢?
大家被中国的快速发展给宠坏了,从一穷二白到现在吃穿不愁,基本上还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80,90年代的中国,是完全的增量市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得出去,扩大产能是第一要务。这样的故事会在亲戚之间广为传颂,你总会听到某个叔叔,开个皮鞋厂,赚的盆满钵满。你带着满眼的小星星,相信自己也可以,开始重复他的道路。但等你建好生产线,你才发现市面上的皮鞋已经琳琅满目了,你的货卖不出去了,但工资要发,设备会折旧,于是你感慨,实体经济不行了。与你一起感慨的还有你崇拜地不行的叔叔,盲目扩大生产线正使他深陷债务危机无法自拔,往日浮华如过眼云烟。
成功人士往往会将成功主要归因于自己,却忽略了,时代才是让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时代变了,中国已经进入到完全的存量市场竞争了,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来的方式在于击败对手。所以设计感、差异化显得那么重要,技术储备变得越来越受重视,因为你总要给你的客户找到一个,选你不选别人的理由。
所以你觉得实体难了,因为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只能压缩成本,裁员,降价,然后对手为了活下来,有样学样,恶性循环。可怕的是资本的反应具有滞后性,5年前的你因为形势一片大好而背上10年20年贷款的时候,可能从没想过,寒冬来的如此之快。这样不上不下的日子还很漫长,这才是最可怕的。
因时代而兴,因时代而亡,个人的力量,其实渺小的可怕
自己作死,怨不得别人。
我是做纺织行业的,经编蕾丝。本来这是一个非常赚钱的行当,以前赚钱的时候,工厂毛利能有50%,,贸易商毛利能有30%,成本5元/米的东西,到服装厂的时候已经变成15-20元/米了。我的亲叔叔在05-06,11-13,这2个行业巅峰时期把资产和精力全部梭哈了,现在应该算行业TOP20的工厂,固定资产不低于1个亿(一点水份没有)。
现在不行了,经编蕾丝产能严重过剩,即使以最近几年需求最大的一年2016年计,供求比大约是1.2:1,如果以最惨淡的2019年计,供求比为:3:1,整个市场累计的库存应该够全世界用2-3年,鄙人傻不拉几的也有20吨成本近80万的库存,如今成了废品。
为什么会严重过剩?
经编纺机的关键技术电子横移系统被国人破解了,以前是德国卡尔迈耶公司的专利,德国机一台500-800万,国产机140-170万。德国每年定额出口中国500台左右,4大国产纺机公司敞开供应。从2011-2015年,全新的高速多梳栉电子横移国产机大约生产了5000-6000台,福建长乐最大的工厂有100台左右的规模。
你知道2011年以前的经编蕾丝行业是什么状态吗?95%的机器是老式的链块横移,都是从台湾,韩国,德国,法国进口过来的淘汰的洋垃圾,常州武进哪里有纺机厂也造一点。一台机一个月的产量在1.5-2吨。总数量大约在6000-8000台。唯有几个顶级的行业领头羊有那么几台电脑机。
你知道2011年之后,尤其是2013年之后造出来的国产电脑机的产量是多少吗?6-8吨/月/台。
蕾丝,曾经代表着高端的一种面料,彻底变成了大路货。
变成大路货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好事,以前要花500买一件蕾丝的衣服,现在只需要100了。我其实是认同这一点的,虽然整个行业不再那么暴利,但是,对社会来说,这才是行业进步的表现。
问题是,蕾丝不光变成了大路货,而是变成了垃圾货。
几乎所有买过蕾丝的人都会抱怨,缩水特别严重,很容易起球,勾丝,洗几次就皱巴巴的,没法再穿。个别更差的还掉色。
为什么?
拜内销市场的龙头老大——中大布匹市场所赐。
早年间2014年以前内销的蕾丝至少90%出自广州中大。
广州中大别的行业我不知道,但蕾丝行业,我知道,是一个劣币市场。这个市场怪象频出,光怪陆离。
这个市场的主流就是比谁便宜,不是比谁的质量好。因为所有的问题是要下水洗过才知道,消费者都洗了,所有人的钱都到手了,就没有任何人去追究这个品质问题,所有人包括坯布工厂,染厂,布匹档口,小服装厂,淘宝商,十三行白马服装档,各地区二批的日子都是非常爽的,哪怕一年档租近百万。但是国内的消费者就不爽了,几百块买个这个玩意回来,咋一看挺漂亮,一下水就废了,下次再也不买了。内销市场就这样越做越死。广州中大做蕾丝的档口一年比一年难做,今年2019年几乎死绝了。
刚才说蕾丝那么大的产能,靠内销市场就只能喝风了,其实蕾丝的90%是出口到国外的,国外要比内销稍微好一点,因为是批量化,订单化,都有固定标准在执行,只要稍微上点档次的客户,都有色牢缩率要求。也有一些垃圾穷国家没要求,只要便宜。
问题是现在全球不景气,尤其蕾丝的品质为人诟病,蕾丝现在成了垃圾,你说奇葩不奇葩。难道这个行业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吗?
真不好搞标准。
蕾丝是多种纺织纱线混织的,少则3种,多则上十种,独特的织造方式形成无穷的花纹图案,也让标准无法通用。
就没有办法了吗?
有,但是,懂的人不多,肯买单的人太少。所以非常混乱。
现在蕾丝的现状:坯布工厂,一片哀鸿,盲目扩张的必然结果。贸易商,无单可做,大环境不行,以前挖的坑也太大。服装商,高端的天价,低端的垃圾。
别玻璃心同情实体经济了,也别扯房价,不是大家不消费了,是不想消费你这种产品了。你的产品有问题:好但是贵?便宜但垃圾?又好又便宜的东西应该不会差吧。。
所以我现在选择做蕾丝服装,又便宜又好。主打价格100以内的各种蕾丝服装。不掉色,不易缩水,不易起球,不易勾丝。跨界创业。困难很多,但是市场也很大。
知乎不知道有没有营销的大神,有兴趣可以私聊。
淘宝天猫上卖得好的蕾丝连衣裙,我不是吹牛,我就看看图片我就知道他的这个面料会出什么问题,我看到过一款月销3000多件的蕾丝吊带裙,我一看,我就知道他这个没有做缩率处理,只要一下水,就皱巴巴的,看了十几个差评,果然如此,做过缩率处理的这种面料,看上去本身就会有一点轻微发皱,不会这么平直伸展。
无论是稳定性,还是回报率,但凡是行的行业都有一个特征:门槛极高,老百姓不能参与。在中国,老百姓能参与的行业就不会有行的,因为中国人的天赋是会在很短的一瞬间里,把一个门槛低的行业变成供给过剩的行业。
并且,这种后发国家把各种产业变成产能过剩的情况,会慢慢蔓延到全世界。所谓发达国家的粉碎机,粉碎的除了发达国家,还有自己。
================================
前阵子去了一次加盟展销会,去了一次婴童展,冒充记者采访了一些人,在这方面深有感触。没有什么对和不对的,你不能要求老百姓看着别人发财无动于衷,你也没办法逼着老百姓把钱都掏出来消费,你更加没有办法逼着赌赢了成为了资本家的老百姓把赌来的钱都撒出去,这是死局。这阵子我准备专门写篇公众号的文章分享一下两次参会的体验。总之,挺悲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