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15:27:11 浏览量:3379
--------2018年7月7日更新-------
16年在西城买了一套次新三居,17年入住,到现在为止居住满一年半了,有点心得体会了,勉勉强强可以回答问题了!
我买的这个小区在宣武门,是二环里(一环内?)离天安门2公里!
听邻居说,站在小区的高楼向东看,可以看到天安门、前门和国贸!
我猜想以后北京二环里面能看到天安门的房子应该会越来越少吧!
住二环里面没有什么优越感不优越感的,也不想谈这个,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住二环的体验。
不说废话了,直接进入主题!
先说说居住体验吧!我的小区比较新,11年的小区,在西城算得上是数一数二新的小区了。绿化不错!小区环境也挺不错的!
有水系,里面养着金鱼,没事可以拿饲料去喂喂它们,还是挺有意思的。(当然我肯定没干过这种事)
这个小区的物业挺负责的!24小时保安,安全性和私密性很不错!快递送货上门,我人不在的时候,从来就让他直接扔在我的家门口,一年半了从来没丢过!
小区不大,围成了一个圈,其实很适合夜跑!
跑了那么多,想瘦下去,然并卵!(单位伙食太好了?)但是坚持下去,会成功的!这点我还是相信的!
小区夜景
紫气东来--朝霞
说说周围吧!
1.广电总局办公楼
这栋楼和我比邻而居,但是我每次看到这货,心情都很复杂!它里面住着广电总局那帮人,每次想到那么多好电影上映不上来,心情就很糟糕啊!
2.琉璃厂街
哈哈,没有琉璃厂文化街的照片,我觉得没什么好看的!这套四合院在琉璃厂边上,每次路过总想窥探一下主人是谁?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有那么大一套(1000多平)四合院,真是大隐隐于市啊!
ps:今年琉璃厂有庙会,好奇的去看了一下,后悔死了,全是人,差点挤不回家了!
3.大珊栏
前门步行街离我家走路半个小时,所以我经常去转转,最喜欢它那里的page one书店,没事就去那里看书,很不错!
当然那边吃吃喝喝也是并不可少的!总之很不错的一个地方!
北京坊夜景
大珊栏步行街
4.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是个好地方,经常有文艺演出,而且价格不贵,如果你能提前去官网预定的话,好多剧目都只要电影票的价格,你就可以看一场世界级的表演,可以说价格相当的亲民!
住的近的好处(1.5公里),就是一半看完表演之后,都已经挺晚的了,那就可以不开车,慢悠悠的骑车回家了!
5.故宫
离故宫很近,但是说真的没有动力进去看,一是人多,二是去过好多回了,没有动力看了,除非故宫有特别的展出才有意义,比如四年一次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展出,那会排10个小时队,我也要去看!很值很值!
白天/黑夜的故宫一角
朝霞中的故宫
朝霞中的天安门
暴雨下的长安街
6.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离我家不远,下班的时候可以去逛逛,那边很文艺,是个消遣的好地方!
7.后海
后海酒吧一条街,很有名,适合去小酌几杯!下班后去放松一下,还是很不错!当然白天景色也很不错!
夏天好多老北京都在这里垂钓,看他们悠然自得的慢生活,有点羡慕!
8.北京胡同
家门口很多胡同,吃完饭后,就可以去散散步,看看老北京人在胡同里面的生活,体验京味胡同文化。
9.京城四大凶宅之首--朝阳门81号院
这个是16年拍的,当时进去探险的时候,阴风阵阵的,很渗人!感觉就是破败,阴森!
ps:现在重新装修了,已经面目全非了。
10.故宫后门
这是离祖国政治的心脏最近的地方!
11.中信·国安府
我的Dream House,非常非常的喜欢。卖我房子的小姐姐人家卖房就是要买这里,打算买个300平左右的,羡慕!
12.北京联通北京分公司大楼
早上5点钟的朝阳美极了!记录下这一刻!
13.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每周都有新的展品展出,一个系列一个系列的展出,都是大师的作品,艺术价值非常高,很值得去看呢!离我家不远,所以这也是我非常爱去的地方!绝对物超所值!
二环内有很多平房区,比如东四,西四,前门大栅栏,宣外什么的。
在这些地方,胡同里。一家三口住在面积一二十平大小的平房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一个同学就是这种情况。他,他爱人,孩子,父母一共5口人住在两间总面积为二十四平的平房里,人均面积不到5平米,新闻里说的北漂住的地下室,简易公寓人均也没有这么小的吧。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房子小不说了,家里还没有厕所,不管是刮风下雨下雪也不管是半夜几点,起夜如厕都需要穿戴整齐出家门跑几十米的距离去胡同里的公共厕所,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天然气管道这种物件是现代城市生活的标配设施了吧,但对于二环内的平房区居民来说依旧是个传说。这里的居民做饭靠的是液化气罐,冬天天气冷的时候煤气罐需要泡在热水澡盆里‘洗澡’不然燃气灶的火苗会非常的小,这东西满瓶六十斤重,一家至少一个。新闻里说的北漂住的地下室,简易公寓里用电磁炉热得快电热毯都严重不安全,那胡同里家家必备的煤气罐算什么?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胡同里的房子,房龄4~50年的比较常见。平房低矮密度大采光通风效果本来就不佳,长时间以来又没有有效的维护。漏雨,墙面返潮返碱现象十分普遍。进屋就有一股霉味,墙皮会成片成块脱落或成粉末状脱离,新装修的房子用不了两三年就会出现这种现行。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胡同挨着胡同,方圆几公里的范围,你很有可能找不到任何的消防栓之类的消防设施。北京的胡同宽度一般很窄而且七拐八拐一片一片的交织在一起,消防车是进不了的。房屋是连排砖木结构,如果一家发生火灾后果是什么?新闻里说北漂地下室,简易公寓里没有任何消防设施不安全,那胡同呢?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胡同里基本没有物业公司,胡同也不是封闭式管理,溜门撬锁的现象比较常见。胡同没有车位,要冒着被贴罚单的风险把车扔到马路边上,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
都这样了,二环内的胡同还是被官媒们说'旧城不能再拆了’你能想象吗?这就是你所说的中心。外省市市中心的棚户区还能盼个拆迁,但北京二环内的居民已经不敢有这种想法了,因为这条改善居住环境的路已经被堵死,毫无希望。
这种居住条件就算你挨着谁谁谁又能有什么意义,你挨着天王老子你就是天王老子吗?北京二环内的平房因为历史原因,大多属于直管公房,房屋的产权单位是房管所。居民只是租住性质没有产权证(因为这些房子大多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由单位分配给本单位职工的福利房,那个年代是没有产权一说的,单位分你房子,你只管去住就行了。但后来平房没有像楼房福利房那样进行产权改革,把房子低价卖给住户。而是各个单位把平房产权交给了房子所在辖区的房管所,这些居民的身份直到现在依旧只是租住!!只是‘房东’由原来自己上班的单位变成了房管所)没有房产证这意味着房子不能买卖不能上市交易。就算周边房价300万一平了又与你有什么关系?通过正当合法合规的途径你无法变现,拿不到的钱那能叫钱吗?
二环内的平房区如今就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对居民来说屋外的繁华似乎近在咫尺又似乎远在天涯,根本不在一个维度内。这又有什么可优越的?当然,现在胡同又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老北京历史文化精华区,老北京风貌协调区什么的。而胡同居民又被胡同外的人按着脖子般加上了个老北京的头衔。。。。
这。。。谈何优越?二线城市下辖的小县城有这景儿吗??说这些只是不想又一次出现一个被人为理想化出来的优越阶层,如快递员,送餐员被高薪被优越出来的阶层。媒体为了一时爽,事后需要多少人出来澄清才会还原一个阶层的本来面貌。。。。二环内很多居民的生活其实是很尴尬的,18年前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看过吧,对现在的二环内众胡同居民来说基本还是影片里的那种居住条件。
我家住什刹海(吧街附近),姑姑家住恭王府附近,爷爷家相隔两条胡同……
爷爷家是比较大的四合院,除了能养点花以外也没啥了……
话说房子又不能当饭吃,住二环内(一环内?)是真的不豪啊……我觉得我家也就那样啊,邻居也都是普通人……老人比较多,看病方便,方圆1公里内4个医院……(就是照样得排大队)
别人玩啥,胡同里的孩子就玩啥……其他也没特殊的了,充其量是出门买菜之类的也能遇见点外国人(参观...以前没规划时候还有参观菜市场和厕所的,真TM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比例大概是每遇见10个人里 5个外地人 4个外国人,1个北京人(每天都坐在门口晒太阳吐槽新政策、吐槽国际新闻的大爷大妈...)……(PS:老看网上有人吐槽说国人爱盯着外国人看,这TM一出门就是外国人盯着我看好么……一脸探究当地人的日常生活的表情...)
住这都是祖宅多,地位……按现在来说就是都没地位,平民的不能再平民……可能倒退个二三百年应该是有地位的 或者至少也是个地主(毕竟是故宫往北,京城的地势原因,北边是“上风上水”,所以这里王府比较多)……不过话说也倒退不回去啊……而且文革时候家家户户值钱的全往湖里仍,族谱早没影了,户口本全是汉,然后去参军,上山下乡……早都不知道自己是哪族哪姓哪旗了
反正自我感觉住这的没啥豪,因为毕竟房子拆了就规划了,不可能原地再盖民宅卖给豪。(偶尔个别私房能私卖的,还不太好过户,能出不能进……北边是这样,东西南不知道)充其量是租出去,也都是租给卖菜的……(卖菜的也许比较豪?……其实是禁止出租的)……(我看二环外 三环附近的外来豪还比较多)
总之住着是真没优越感!还老觉得房子破、屋子小、上下水不方便……虽然自家是私宅盖过……但大多数邻居都是公房,一个院里好多户,每家10平米,不能动的,一动你家 没准连带着人家的房顶就漏了……而且大部分家里没有单独的卫浴(去公厕)、没有天然气(用煤气罐)、没暖气(用电暖)、不能改电(老线窄 不能多开大功率电器)、网差(全京城网速最后提升的地方,4G偶尔有地方不流畅,大概是因为附近重点单位比较多 有保护?或者是不好覆盖,有时候躺在床上接不着电话...坐在旁边的沙发上能接到- -#)、物业什么的就更没有了……与其说优越感,不如说自卑感还多点……比如我邻居发小都不愿让人上家玩儿,一桌菜 连人都坐不开……隔壁 穿一条开裆裤长大的姐们儿,都不好意思来我家用厕所(我家厕所在靠近院门,到她家比到我屋都近)……(可能稍微再往外点的还好,反正这附近遗迹多,作为胡同规划 是不让私改,不让起楼的……如果你愣要说踩着和皇上一样的砖就有优越感,那我也是没话说- -# ...出门是北海,你可以试试把皇上的后花园 当你的后花园~_~……)
这地儿以前(古代?)是 故宫往北权贵多,往南主商业 认为贩夫走卒多,所以历代亲贵、名人都喜欢住北边,不爱住南城……所以你看,既然连我这个住王府宝地“上风上水”的都说没啥优越感了。。。住别地儿的能有啥优越感?您就算是住在天安门广场(中南海)....那也是故宫往南啊,按老北京的角度来看 也不算是啥好地界儿,住着也没啥……大家无非是该办公的办公,该做生意的做生意……除了外国和外地人能来这找到优越感以外(能有吗?) 老北京自己肯定是对住二环以内没感觉,跟楼房比 胡同的生活条件简直就是贫民窟,唯一就是觉得附近设施多比较方便罢了……
哦对了……可能偶尔有大型活动时候能有点优越感?……比如奥运?(确切的说是自豪感吧...),或者阅兵的时候能看见门口过装甲车过飞机?(六环以内禁飞,包括无人机……所以 能坐在家里看窗外过飞机 对于我们来说是相当新鲜的...)……又或者是曾经在窗外看到过啄木鸟、黄鼠狼、布谷鸟、燕子之类的(啄木鸟啄树的声音好大啊...跟敲门似得.....我想这点对于住在北京别地儿的人来说应该是挺新鲜的....)
还有……胡同里的生活节奏慢 都是"提笼遛鸟" 型 - -#……这算区别么?总之心态都是“晒晒太阳,遛遛弯儿”....年轻人也是不会像非土著的那样玩命挤公车、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可能会宁愿迟到也懒得挤,大不了多等一辆....(普遍都这么反应……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挤……因为住这和早晚高峰的人潮是相反的,人家上班是从外往里走,我们是从里往外走....)……(你说为什么不开车?一 穷,二 你把车搁哪儿啊?家门口自行车都恨不得没地儿搁,朋友开车来找我 都要停到至少3公里外,再共享单车骑进来.....)
另外:关于题主问的出门就是什么大使馆、重要机关之类的问题,这不仅对于二环内来说无感,对于整个京城的人来说都只是建筑而已吧,没事都不会斜眼看……因为实在太多了,多到人们连自己家门口有啥都不太注意……(比如我吧,以前有外地朋友过来玩...想招待一下,才发现连自家附近景点都只知道个大概 细数不过来....然后还百度了半天才带人去,因为天天看就觉得好日常啊,没啥可玩的)……话说 我当年喜欢泡酒吧,想说我家怎么不住三里屯啊……结果等吧街开到后海了,就再也没去过……结论就是挨着谁谁的 看也看烦了 真的没意义,住着多少钱的房有P用啊?照样穷得叮当响,日子全是普通过,更不会从中找到啥优越感
===================================
几天没来 忽然一看发现好多赞……感谢
我自己也当对口相声读了一下,哈哈,还真是没什么违和感..._(:зゝ∠)_
看到下面有好多朋友的问题一样的,统一回答一下.....首先胡同是元代留下来的历史文化(据说是)....所以能拆的大多是拆完了,剩下的也都是不太能动的了(不是能说改就改的)....
其次,虽然我是抱怨房子破,但如果要拆的话,是真的不愿意啊……因为这儿是我的家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里有儿时的记忆......夏天在院门口铺个凉席 聊聊天,秋天上房打枣....冬天去后海滑冰,看隔壁屋檐的冰棱,下雪满树银枝 又或是跑去湖面上堆雪人……话说每个人都会恋家吧,不知道怎么搁别人眼里不搬就成拥有优越感了.....在外地的小伙伴们看来 即使住六环 那也是大北京,可是对于住胡同的老北京来讲,一拆拆到五环外 迁不回来,就等于是要客死异乡啊……再说了 现实是拆了也是买不起,北五环是豪区啊别墅多多 贵着呢……以前也有邻居拆到楼房住的,稍微像样点的都要自己补....不像样的 下雨时候还要发个朋友圈 让大家记得开车别忘带桨....
PS:关于皇上的砖....有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查一下,是有历史的....以前修葺的时候还有从附近居民的家里征集过...
关于捞湖.....已经晚了....头几年整顿三海脏乱差的时候 已经被ZF捞完 充公了....(北海 后海 什刹海)
关于一环……没想到这个会引起议论,我也顺便答一下吧……北京是没有一环的,但是我这么说,是想把位置具体一些,因为贴着二环内一圈楼房也是有很多的。再往里才胡同比较多……(早先只有二环内算北京城,90年代三环都还有庄稼地呢,所以二环内 也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南城和北城区别也很大)……也就是老北京所谓的皇城根儿,这是指以紫禁城为中心 一圈,(其中 由于北京的地势原因 北边是上风上水,所以历史上住的是上三旗)……而天安门是在皇城根儿的南边的边缘,二环路却是以天安门为中心的,还不太一样……所以那里觉得说一环比较贴切....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搜下“北京一环路”,或者参考一下范围大致如下图
北京内城的这个概念基本上从明朝就有了(也就是现在二环内的北边)……官方认定的北京内城的正中心 是景山公园的亭子(上面还有一个标志牌)……所以北京人很少会觉得天安门是中心的……除了家住附近的,也就是上学时候学校组织看升旗会去一去……(或者是十一晚上去天安门广场刷夜)
再更新一下:
关于问爷爷家四合院的……我真的除了“种花”以外就说不出有啥感想了ORZ……看到下面有个是回答四合院的,建议大家可以往下翻翻,基本上就和哥们儿那体验差不多……对话基本靠吼,接电话全凭缘分(不记得手机扔哪)……小时候觉得院子挺大的 有地儿闹,长大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小时候父母忙,上小学之前基本都是住在爷爷家的(幼儿园也近,还有我的表姐、堂姐和堂哥)……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可以在院儿里洗澡,还有 养猫闹跳蚤、不养猫闹耗子……当时很羡慕隔壁家的院子,因为院子里有颗好看的槐树,地上是草地。(虽然爷爷家也有两棵枣树但是就着盖了个地窖,剩下就只有个小花坛)……那会儿我们就经常去隔壁院子里玩儿,院子里只住着一个90多岁的老人,笑起来很慈蔼 很喜欢我们这群孩子,我们叫太爷爷,(他和现在的老人气质超级不同,素布棉衣 白发长须,真有种古人的感觉。答主是80后……)后来才知道那院子原来也是我们家的……待他作古之后不知道那院子怎么又收回来了,之后 爷爷家也开过门帘,盖过二层,直到整改给砌了墙 堵了门 要求按房本还原,又变成了四合院了……再后来,爷爷奶奶没了,房本上写的是父辈儿兄妹几个的名,父上也没的早,所以房本上也有我的名……从此也算是有房阶级了,但说句实话真的没实感……亲戚们都是辛苦工作,各家有各家的房,谁也没住那……也租过一阵后来不让租了就空着,可是谁也没提过要卖祖宅 不想败家……直到我表姐从胡同北口嫁到胡同南口,然后她老公家拆迁到房山,为了孩子上学就近 两口子才搬进去住了……她这一住房子就更不能租了,正经的四合院夜不闭户的,孩子又小,总不能和租户一起住家里……而我也不想住过去把自家租了,平时上班就够头疼的了,住过去还得顺便帮她带孩子 - -#.....于是因为自家地儿小,那其中两间就变成我母上堆破烂的仓库了……所以就算有房 是既不能吃 也不能租,更不能卖,总之就是老死换不成钱,感觉涨到多少价都跟我没关系……要问那四合院里有什么,就剩下花草树木和闹中取静的清闲了……要说有一个四合院没有优越感到什么地步,要不是匿了提到这了,身边熟人朋友没一个知道那是我家的..几乎没有存在感……
有的。有个啥优越感啊??
我六岁以前都在楼房住,自来水随便用,自己家有厕所,拉完冲就可以,还是坐便!
上学回西城平房,自来水要从外面打进来啊!!公厕!!蹲坑!!手纸掉进去过啊!!差点被蚊子咬死啊!!!感谢邻居支援的手纸啊!!!
冬天煤气中毒啊!!为了不浪费煤炉子,24小时烧水,屋子里超级潮湿啊!
优越感??
你是说我家邻居是个大将??
马路对面住的是溥仪??
多走两步原来住的是永远健康??
我姨小学同学是冯小刚??
这牛逼跟真的似的,但是有啥用啊?能抵矿啊还是能换钱啊???我有那个本事嘛???
求拆迁求了快三十年了,最近一次距离我家不到五十米啊!!!
十分理解宋江求诏安的心情,他才求了几年,我已经求了二十八年了。
求棚改,求回迁房。
如果你坚持下来了,我告诉你,49年以后,在二环里面,住楼房的,绝逼有巨大的优越感。
因为他们不是部队的,就是各大部委的,啧啧啧,他们的优越感是无法想象的。
大家不要说没有优越感,那是因为你们应该和我多少还算同龄人,那会儿物资发达一些,大家差距不大,属于你有我也不差。
你们可以问下父母那一辈,50-60年出生的,有几个大院的会和胡同的在一起玩?
不打起来就算和谐社会了。
直接上图吧,我的家和我的单位。
自己看的时候都觉得骚气,家住二环里,史家小学学区房,每天上班往二环外走,真的是走,15~20分钟到单位,九点上班我八点半出门还能在楼下抽根儿烟。不需要挤车挤地铁,长安街戒严堵成狗我都无所谓。
这算是优越感吧。更多的优越感来自于出差的时候,和当地去过北京的人聊天,一听我住二环里马上就接一句“哎呀呀真是有钱”,去温州的时候当地的房地产老板以为二环里的房价基本是25万左右一平米,激动的跟我敬了杯酒。实不相瞒,上班两年多单位的外国人一直以为我是富二代,招我的老板起的头儿,好不容易他要回国了,跟新老板交接那天他还特意指着我介绍“这是XXX,他家住二环里,他是富二代”。得,这标签是下不去了。
当然,他们不太了解,我们家以前住胡同,上厕所都是胡同口的公共厕所,晚上只能用尿盆儿,2002年拆迁,05年回迁,不给补偿金,房子多出的面积需要自己买,而且我们家就这一套。
他们也不太了解,我家附近有北京站、建国门、灯市口、朝阳门、东四、东单六个地铁站,最短的也要走15分钟才能到。
他们肯定不了解,家门口最近的公共汽车站只有24和674两趟公车,开车间隔成迷,走到长安街、二环路还有灯市口附近的车站都需要15分钟。
因为工作原因,除了单位以外,我时不时也出没在商务部和外交部,没有车坐,最快的办法就是走着,商务部20分钟,外交部25分钟。冬天还好,天气一热到了地方就是一身汗。
为了突出自己惨,你们就当我找不到小黄车吧,不过确实也真的不好找,而且也是一身汗。。。
反正就是这么个地方,虽然是二环里,但是真不能算交通方便。真说优越感,有,仅限于下班时看着建国门地铁站拥挤的人群默默优越。现在看着拆迁户又拿钱又给房,我也是没脾气。
更多的还是一种习惯。打小住二环里住惯了,90年代那会儿一说三环外都觉得是郊区,那时候城里人一听拆迁安置房在回龙观,第一反应就是拆一套给两套都不去那鸟不拉屎的地方,现在让我卖了房子住五环外,我同意我父母也不能同意。其实亦庄、通州、一些外环的居民区我经常去,买菜比二环里便宜,停车比二环里方便,房型比二环里好,环境也比二环里强,甚至出差到一些二、三线城市,无比羡慕当地人的居住环境。但是没办法啊,走不了的,算是个执念吧(当然你现在给我外面两套房再加个几百万人民币,我二话不说收拾东西就走)。
这事儿不能往深了想,就赶上这时代了,没辙。父母以前都是普通职工,日子也就普普通通,说我家穷吧,我把房卖了直接千万富翁。说我是千万富翁吧,这房子又不可能卖。优越感我是真秀不出来,有也是别人加给我的,琢磨着“家近是一宝”,走着上下班乐呵乐呵得了。剩下的,毕竟二环里才是老北京城,住这儿觉得自己挺地道的。
给千万富翁一面子呗,点个赞什么的。
捎带手把我追媳妇的故事也点一下呗,我想给丫一惊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545094/answer/473669922
7月18日:哈哈哈哈哈哈哈都说了优越感是别人衬托出来的。
7月21日更新:客官老爷们我真是爱你们。快7000赞了,谢谢大家的厚爱。这个答案下的最后一次更新,我说点儿心里话。
1、我看评论好多人说读着读着读出北京话的味儿了,其实我真的手动懵逼,不是成心的各位,可能是平时说话的味儿自然而然的揉到文字里面了。真要说那些北京土话,实话实说我知道的不多,还是得找公园晨练的大爷们问问。
2、好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这个房子不能卖?
几天前一个人留言问我北京人的生活状态,我是这么回复的:既有作为祖国首都人民的自豪感,又深深被城市发展所困扰。北京人有强烈的故乡情,但是北京人没有故乡,出国待几年回来都变了,也就二环里才能维持。
其实以上就是原因。不难理解,虽然现在拆迁的时候给钱给房政策都比较完备,但是当排除所有外部干扰之后,我敢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户家庭心甘情愿的离开自己的根儿。燕子都知道每年飞回来搭窝儿,别说人了。这种情况下,即便卖了房之后可以去别的地方过更好的生活,这个选择显然也不是心里上最优的选择。说句不好听的,自己到底是千万富翁还是穷逼自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自己最明白),千万富翁没那么多毛病,穷逼活的才讲究。根儿就得守着,我在这儿出生在这儿长大,过的舒服是我命好,过的不舒服也赖不着谁。但是你让我自己离开,不可能。我好歹已经住了楼房,您各位身边儿要有胡同里那帮千万富翁,问问他们是不是宁可天天去公厕解决问题也在这儿挺着呢。所以我也挺庆幸虽然十几年前经历拆迁但是没离开自己的根儿,这是缘分,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走的。
最后,放上一篇我2015年留学回来写的东西,放这儿我觉得特别合适。
哎呀~我真他妈矫情∑( ̄□ ̄;)
8月20日更新:
我耳机可能坏了?﹏?
嗯,我其实已经不正经学日语很多年了。关于日本留学的事儿,写了26段文章在我主页里面,感兴趣的想看就看,也就是个参考。
2019年6月3日更新:
快一年前的答案这两天又收获好多赞,所以再写几句吧。我要结婚了,就是和链接里那个败家娘们儿,ε=(′ο`*)))唉。
大家好,我家猫丢了,没错!就是原回答里的那只猫,麻烦来王府井、东厂、皇城根遗址公园,美术馆的朋友帮我注意一下,真的真的感谢 (真的实在没办法了)
原回答:更新啦,有你们想看的院子图哦
国庆我们这边胡同里一定要挂国旗的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就会有居委会的人来挂国旗
这个是我门胡同里的一家大户
在古代就是一品大官员的家
小院风景独好
也不要太羡慕了,一般院子里面是真的破
热评第一,我不服!!!
更新啦,第一次在知乎发表评论,竟然有这么多人赞我,真开心啊哈哈哈哈!!这次我会说的更详细一点!!
好多人想看我胡同和院子的照片,真的是戏剧性的不巧啊 我原来的手机去西单约饭街被偷了,这个是新手机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现在还在上学,手机里没有什么家里的照片。等我十一回家一定给你们照满!
这个就是美术馆大街啦,没有照到美术馆,图中的建筑是新盖的一个中国艺术馆。我家就在这个大楼后面(这栋大楼是去年刚盖好的,本来我们家住的院子是一个直通通的胡同,愣是被这栋大楼削了一半!很不爽啊!)就是这个十字路口,西边是故宫,东边是东直门,北边是隆福寺,南边是王府井。
哈哈哈哈,找了半天相册。这个就是我们家住的胡同啦。那个猫是我家滴,在胡同里住意味着猫咪也是半散养状态了。它叫花花,超级可爱,老有路过的旅游人夸它哈哈哈~
关于房价的问题我补充在文章最后第10条
以下为以前的回答加上更改之后的:
这个问题简直量身为我定做的
话不多说先上图(热评第一,你那个位置我不服。如果真的按地理位置来说,我家这个位置不只是二环内,简直北京0.5环内)先上图。我家离故宫北门走路不到10分钟,名声其实的皇城根儿。
要说住在这里的感觉分几点吧:
1.小的时候特别羡慕住楼房的同学,因为住楼房的同学绝对比我们住小平房生活条件好。感觉家里很大,有热水,由独立厕所。
2.住在二环里的同学家里几乎像我家一样,小平房,一家人挤在一大间里,没有厕所,要上厕所还得过马路去公厕(我们胡同里没有公厕)有的时候急得要死只能在家里拿尿桶解决
3.其实二环里的平房并不都是四合院好嘛!一个胡同有几个那么规格很高的四合院就已经很好了好嘛!我们胡同里有三个被定为是什么国家级四合院。但也不是一般人能住的,两个都是军队的。
4.不要以为是二环里就能得到国家的什么帮助,也都是什么面子工程,我家算0.5环吧,但是一个院子要不是后期自己加固了,全都得算危房。政府是不管的,只会过年的人时候在把你门口了的大院门刷上红漆(此刻要呵呵一下)
5.会被不懂的外地同学羡慕。上大学之后经常听到:哇,你家住东城区啊,哇,你家王府井故宫旁边啊,哇,你家好有钱啊。
呵呵,拜拜不送!
6.交通是真的方便。感觉就是宇宙中心,附近朝阳门,东直门,王府井,崇文门。暑假兼职期间下班之后我都到家吃完饭了,别的同事才刚挤上地铁哈哈哈哈。去哪都有公交直达家哈哈哈哈
7. 至于说物价嘛。当然在这住了20年了,也知道哪便宜哪贵,景点附近小孩儿也知道贵宰客啊,肯定也不能去那买东西。平常在胡同里小卖部买卖东西也真的是良心价了,不贵不便宜吧。
8. 感觉这里找工作蛮方便的(我指的是寒暑假兼职)。反正我在网上看着家附近几公里的公司投的简历,都收到了回信。可能是人品好吧嘻嘻嘻嘻~
9. 外地人有的什么天安门情怀,我爱北京天安门什么的,在我这儿也不是没有,而是很淡了。我不是把这些历史呀古迹呀不看在眼里,而是小时候久玩遍了。现在 相册,全是在故宫天安门门口拍的,这些景点去的腻腻的了~要是真想去啊,不会和外地人一样挤一个大上午或者大下午去,而是在傍晚的时候,骑着个小自行车或者着走溜着弯,在那附近转转。不看什么天安门城楼或者故宫角楼,就只是为了感觉北京久违的静谧(别听我瞎说,我只是为了吃完饭消消食)
10.嗯....房价的问题。我劝要是刚来北京的外地人最好不要选择在二环里租房。说一下我们院的行情吧。我们院一共有6间房,说一下我知道房租(最新价)
7平米,与另一家合同洗手池和热水器:2000元
22平米,不做饭室内有洗手的地方但不能洗澡:3500元
17平米,室内提供热水器和空调加洗手池不允许做饭:3000元
要是买的话,5.6年前12万一平,现在没个15万是不行的吧
嗯...很贵吧,所以要是刚来北京还是别来我们这里租房子了(真心太贵!)
最后,我想要一个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mua!
刚和女朋友谈的时候,回国去她家。
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是她领路的,路上只记住了她家附近的建筑。
这次我从飞机场出来之后上了辆出租车。司机问我去哪里,我觉得说地址师傅不一定知道,想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来导航,于是对司机说,师傅你往中纪委那里走。
司机师傅一下子扭过头说,兄弟你说一下你到底要去哪里?干什么?
我只好把具体地址说了。
司机接着师傅教育我:兄弟我看你是做飞机来的,你要是坐火车来的我肯定不会拉你...
收拾手机资料又翻出几段视频,更新下,也做个备份:
以下原回答:
分表里两面吧。
住在西交民巷,位置如图:
楼上看大剧院和大会堂
表面上的确有些优越感,京畿腹地,天安门旁,饭后绕着大剧院遛弯,说出来大家都羡慕。
实际上自己的情况自己知道,老旧小区停个车都得抢车位;房子全是砖混结构想装修哪堵墙都是承重墙,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治理拆墙打洞把周边小饭馆和商户一网打尽;长安街上公交就一个52,一赶上有活动四面戒严,周围3个地铁站全甩站不停;碰到大型活动甚至整个胡同封锁,不许进不许出……
当然这儿有个独一无二的好处,别的地儿都见不到,就是能现场看到阅兵的“幕后花絮”——你知道方阵走过长安街以后怎么退场么?一哄而散上车走人?太小看我们人民解放军了,贴几段胜利70周年的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70810263339008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70640138219520https://www.zhihu.com/video/1019370700389429248家住北二环内 西城 新街口。
没想到第一次知乎答题就有这么多赞,破千了!非常感谢大家!开心!
恰好今天刚回北京,补上几张刚拍的还热乎的照片以表敬意吧。
有朋友问照片的蓝天是不是P的,哈哈,当然不是,华为手机随意拍的。
新翻修的西海。
后海看中国尊
————————————————————————
下面是原答题:
家住北二环内 新街口。
和很多回答的朋友不同。我家是因为父亲工作调动,90年从湖南一个地级市移民到北京的。我们放弃原本的一切,换了来北京的车票。一来就是住在西城区的新街口。
因为住房紧张,我家住过地下室,仓库,琴房,办公室,直到单位分房子,才住上一套两室一厅(北京常见的6层小红楼)。那时我6岁。
当时我不会说北京话,但北京的孩子都很好,也没有人笑话我。。。我一个男孩儿,被几个北京小姑娘拉着跳皮筋。。虽然我很胖,但却成为了一个会跳皮筋的灵活的小胖墩。
所以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我对北京姑娘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北京女孩儿有女神的一面,也有女神经病的一面。
之后为了读书,搬到了平安里,上了黄城根小学。
并在附近读了中学。时至2015,我才懂得,那TM叫学区房啊学区房。应该说,我对老北京的美好记忆,都是在二环内。儿时的同窗,伙伴,追过的女孩儿。。春季满天的黄沙,秋天的落叶,幽深的胡同,灰色或者红色的筒子楼。还有在湖南少见的大雪。。。
那时候,大院的孩子和胡同孩子还偶尔分分彼此。但为了玩,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团结一致的,逃学。
我们仰望四中的学霸,幼稚地鄙视一下隔壁厂桥小学的朋友们,骑车去东城的景山学校看美女。
和同学去胡同里玩捉迷藏,甚至爬到人家平房的屋顶上一路小跑,踏瓦无痕,扮演飘逸的侠客。并被大爷活捉,扭送派出所。。。
警察和大爷都没有误会我们是小偷,而是要求我们打电话叫家长,来赔偿屋顶的损失。。。
(所以我在看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的时候,多少是有点共鸣的)
记忆中,那时的天没有这么蓝,也没有雾霾时期那么灰,而是淡淡的黄色。。。我不确定这是因为记忆泛了黄,还是本来就这么黄。。。
总之,幼小的我一度认为:皇城根儿之所以改名叫黄城根儿,和这天的黄色是分不开的。。。
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奶奶去胡同里买菜,红辣椒不要钱,鱼籽和鱼泡买鱼白送。而现在。。大家都吃得刁钻了。。
而当地的炒肝,卤煮,羊杂,糖油饼,拉面和酸奶,最开始统统吃不习惯的。而现在,每次出差回京,就得恶补一顿。
再后来,我家又辗转换过许多住处,朝阳,海淀(为了更大更新的房子)。但经过20多年,最终的住房还是落在了新街口。
因为曾经住过北四环,北五环。
也住过西四环等地,不得不说,住在新街口,坐地铁去东南西北都比较方便。新街口有2号线,4号线,目前正在修19号线(未来可到达新的大兴机场)——
有朋友提到新街口的学区问题,我也补充一下。新街口的学区在老西城不算好的。旁边的德胜门学区,什刹海学区都要更好。
不过新街口的学区目前也在提升中。
有实验二小玉桃园分校,志成小学,教育学院和35中等。
商场:除了有新华百货和新街高和外,坐4号线经四站地就可以到西单商圈。
未来19号线贯通后,经两站地可以到金融街。
出站骑车不久就能到金融街(据说19号线未来可以直达)。
当然,北京现在也已经是多中心发展。家住不同区域的人,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北京的中心,不一定是他们的中心。因此方不方便因人而异。(比如在望京)
我现在养成了每天去西海,后海走圈的习惯,一趟下来8000——10000步。避开人满为患的高峰期,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多补些图吧。
西海初夏 看老大爷垂钓——
后海的夏日
后海的秋——
补上西海的冬天——(2018年12月中旬)
湖结薄冰,荷花萎落,草叶枯黄,寒风却吹来满满生机。分明的四季,犹如世界在吐故纳新。
冬日的夜晚——
冬天走在二环护城河上——
骑车去故宫——
偶尔坐2号线去保利看场演出——
去工体看场球赛——
与安逸、宁静的二环内相比,东三环的北京就要时尚、动感许多。
曾经最受不了的就是内城区满天的电线,还有到处乱停的汽车。当然,还有令人绝望的雾霾。
幸好现在都在解决了。
亲戚朋友来京,我最爱带他们走的一条旅游路线就是骑车或者步行,穿过西海、前海、后海、北海、绕过中南海,观赏故宫和天安门广场。
再从前门大街一路向北,沿着中轴线穿过景山、鼓楼、奥体、水立方、鸟巢等地,最终到达奥森。。。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美好或者丑陋的一面。关键在于你是善于发现美好,还是发现丑陋。(善于发现丑陋也并不一定就是坏的,或许社会的进步就被您推动了)
但是,作为个人,我只是期望在人生的旅途中欣赏和留下更多的美好。
应该说,住在二环内,在北京买房,优越感的对比不是来自于别人(虽然家乡人民也会经常替我吹嘘,奉承话总是爱听的)。
但自己却知道,这些都是虚的。真正的优越感则来自于对比 曾经的自己。
想想住过的地下室,仓库,琴房,办公室。想想曾经的筒子楼。对比今天的 家,我十分满足。
跟风养了一些多肉,虽然养得不咋地,但每次出差回来,看到坚强活着的他们,都是满心的温暖。
二环内,被人们关注,因为象征着中心。
但此中心,并不一定就是你的中心。
只有家,才是每个人真正的中心。
我们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而存在。
不论他多么遥远,哪怕历尽千山万水,我们都会赶回去。
也祝愿所有在北京奋斗生活的朋友们,能够筑起自己温暖的家。
除了自我安慰的优越感我TM屁都没有,这套老房子从我家祖上传到现在不知道几代人了。
随便一百度我们这地,房价两位数+万起,问题是谁买啊?谁来买啊?给我们炒到这么高倒是求求你们来买啊!你们不买还炒到这么高干你 用啊???停车不便,设施老化,线路老化,环境也老化,房子也老化,啥都是老化老化老化,上个厕所都她妈都是公厕知道吗?然后呢?还特么属于保护单位,连他妈拆迁都没我份,只能不断的翻修,而且一切找着原样翻袖,这不能改那不能改,有啥用?
求求你们来给我变现好吗,变现后让我去河北去内蒙都行,户口我都不要了好不好。
十八年前爸妈单位分的房子,当时买整套房子花的钱现在买不了这套房子的一块砖。
爸妈出门走三分钟到办公室,我不用出门就能看见我小学的操场。小学硬件设施极差,但曾经是满清某旗官学,比我后来上的某历史悠久的大学还要年长上那么十好几年。
小学时志向考八中,最后却在我妈的怂恿下考了一个排名更高的初中,当然她的考虑是离家近,出门走七分钟就能到学校。
这个七分钟实际上是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因我家跟学校间只隔着某部委,如果部委保安心情好,今日让我穿行,我便能七分钟到学校。若保安突然矫情,我便只能绕道而行,从旁边某三甲医院的住院部穿过去到学校。就这样,虽然我家没人在该部委或该著名医院上班,这些地方于我却如同家中后院熟得不行。
中学的另一侧是某著名商业街,学校里比较能浪的同学中午都会从后门国际部溜出去下馆子。是以某著名购物中心成了本校的后厨。晚饭时,我和爸妈偶尔散步到商业街,也净是穿着我们学校或某友校校服的同学。
中考时,考冒了,想借着这分去某号称全国第一的高中,然而志愿已报,没法更改,还是留在了本校。其实挺好,本校除了不太会宣传外,实力并不比其它任何学校差。
于是我十八岁前基本没出过我家这片地。
记得高考后去了趟世贸天阶,觉得自己进城了。北京原来这么繁华,我住的地方是个啥?当时是这样感叹的。然鹅拦不住全国各地的同胞还是往我家这边跑,穿梭在这条十分土气、楼阁低矮的商业街里,可能是年头久远了名气比较大吧。
说到商业街,后来我家另一侧又开了片金融区。每天人们从商业街这边地铁站出来,穿过我家胡同,到金融区上班。而我每天出门走路总是跟人流反着的。
上大学后,终于离开了我家这片地,但也没怎么见到外面的世界。因为从我家出门就上地铁,直达学校,连线都不用换。
上大学后,接触到外地同学,才意识到我是北京人,我说的话叫京腔(中学时我妈老嫌我说话连字吞音让我改,当时只觉得这是个坏毛病)。
外地同学问我,你家住几环。我由于从小活动范围只在家边上,没什么概念,就说可能二三环吧。后来回家一问,我妈说,二环里啊。现在想来,优越感大概就是从这时开始升起的。也是在我与社会的接触中,我开始慢慢意识到,我不经意选择的小学、中学,被我用来抄近道的部委和医院,被我和同学当做学校后厨的商业街,在这个社会中究竟占有怎样的地位。再看到部委门前络绎不绝的上访者,和医院门前通宵打地铺的病患,我才发现自己从小生长的这一亩乐园是首都的心脏,一直见证着这个国家最终要的发展变迁,承载着这社会最尖锐的矛盾,只是我以前看不见。
自从教育政策改革后,我上的小学的学生都能直升我上的中学。于是这其貌不扬的小学突然变得人气爆棚。我家的房价也在本来就十分高的价格上又高了那么一些些。爸妈就更舍不得卖了。就卖不得这件事,我的情况跟上面某大热答主差不多。家里都是普通工薪家庭,不是说卖了这房就能在哪买套更满意的大房。而且家里人还在附近上班上学,卖了只会让生活变得不便。
现在人形容有钱的标准是有房有车,我家的房倒是全国最贵的房之一,但却没车,因为不需要。后来我爸想要车了,开始摇号,却再也摇不上了。
虽然住在二环里,但在我看来,我家是二环内的“底层”之一,而这样的“底层”涵盖很大一群人。举个例子,我家这片几个小区,包括回迁楼、军队高层家属楼、几个大银行的家属居民区、少量商业楼盘,还有一些没拆的老胡同。我上小学时,同学大部分都是回迁户和周围胡同卖菜卖肉家的孩子,有少量银行家属、军队家属,还有我这种父母单位买了回迁楼俩单元的。大家都家境平凡,没有攀比,更别提什么优越感。上中学后,同学大部分是银行家属,商业楼盘住户,和家里为了孩子上学在附近租了房子的,还有就是不住附近,每天骑车、打车或坐家里车上学的。银行子弟、和能买商业房的土豪们,家境都是我所不能比。我初中后座更是一个住在外区天天打车上下学的妹子。当然这些都是我现在的考量,当时并没什么概念,也没人跟你吹自己家有钱,因为这京城的重点校里总有家里比你土豪比你官大的在,最牛的往往都不吭声。有个同学跟我邻班六年,大家即便没聊过天也都知道很多对方的事,毕竟几个实验班男生天天一起打球,女生一起砍包的,但直到毕业后很久,我才偶然听说他家长是我每天上学抄近道的那家部委的顶上头。
上了大学后,中学那些同学基本都从这边搬走了,在三四环一些更好的楼盘住更大的房子。只有我家买不起那种楼盘,还一直住在这里。跟大学外地同学在一起,他们会经常提我家住在二环里的事,而且会跟不认识我的同学吹;但跟北京同学在一起时,没人提几环几环,偶尔提起我家还住在这边,大家只会说方便,而我深知为了这个方便,我们家的房子比其它人家的要更小更破。小学中学同学聚会一般还会来我家边这条商业街,毕竟熟悉,而且基本处于大家现住址的几何中心,这大概是我现在最大的优越感。还有就是,大学毕业后,很多同学都在我家边的金融区上班,跟我说,从公司五分钟就能走到你家,这种。然鹅他们其实以前也在这边住,只是后来嫌这边房子太小太破搬去三四环住了...有人可能会说,那真有钱的在二环里照样能买二百平。我只能说,可能有限的财产他们更愿意用来买面积,买环境,而不是买地理位置吧,而且现在北京城发展得这么快,二环外地理位置好的地方也很多。
不过,现在聚会还会有同学调侃说,当时家里怎么就没买中学旁边的那商品房,现在肯定赚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当时自己家里在北京买了房,已经比没买的赚了很多,这种事如果总盯着比你运气更好的,是望不到尽头的。而且十年前,谁也不会想要倾家荡产、背着巨债去投资一套二环内商品房,当时能买那个楼盘的都是那时已经很有钱的人,比如我们中学有个男生他爹是某著名主持人,就住在那。房价的上涨只是让有钱的人变得更有钱。除非你有极大的运气或眼光,否则有谁能在历史的洪流中预见大势,作一回翻身农奴呢?
还有啥...一些小事
· 每次有什么大会,都会二环交通管制什么的。我这个人又不太关注新闻,好几次出家门打了个的,没跑几步就卡在上二环前的路口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放行,所以不知该不该弃车改地铁,最后一等就是半个小时。
· 国庆阅兵什么的会从离家很近的地方过去,我又爱凑热闹,就会头一晚散步去长安街附近看兵哥哥和武警。第二天出门走不远就能看见游行方队,有空中方队时都不用走,直接抬头。
· 小时还不是很懒的时候,有几次在家边吃完饭和爸妈直接腿儿到天安门附近,中学每年在北京音乐厅开合唱节我也是和同学一起腿过去。沿着红红的高墙一路走过去的感觉很好,然后看看墙边的行人,猜猜哪个是便衣,至今都很怀念。
· 我至今没去过故宫,可能因为觉得近,什么时候都能去,所以就一直搁着。
9.23补充:
针对有盆友说:你父母大概不是北京人,或者没有亲戚朋友走动。
我小学前在姥姥家长大的,因为是机关大院,连幼儿园都在院里,所以更不怎么出去。我一直有个印象,小时大院北门外完全是平的,不是荒地就是田地。现在知道姥姥家算西三环,不过想不明白西三环以前为啥那么荒... 奶奶家以前在崇文区胡同里,我对这段已经没有实际印象了,后来他们搬到西南边楼房住,每次都是父母带着我打的去。你要问我那地儿叫啥,我能说出地名,我还知道一下出租车能看到苏宁,看到面馆,拐进去就是奶奶家,但你要问我它在几环,怎么走,我说不出┑( ̄Д  ̄)┍。还有就是姑爷爷家之前住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偶尔去,后来搬到天通苑去了。你要再往前几年问我,我可能都说不出我姥姥家在西北边,奶奶家在西南边,姑爷爷家在东北边,只知道门口长啥样。可能对于一个脑子里没地图的人来说,走动就是这样吧。然后你们也看到了,我走动的地方基本全在西边,天通苑虽然在东边,可是远到自成一体,这就是我为啥高考后去了趟世贸天阶才感叹京城东边的样貌。
10.20
我妈跟我说,我奶奶家在正南偏东。好了我以后不做人了。
12.24
大家平安夜快乐呀~
好几位朋友回复为啥不把房几租粗去,自己环游世界或者找个地方晒太阳。
请相信我,一套二环的房子可能能改变你的人生,但并不会改变你的生活,再多的钱也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你依然会像你现在一样操心工作,操心婚姻,操心子女,操心一堆有的没的破事儿。依然会有一个圈子给你peer pressure,你会在一条鄙视链里使劲往上爬,或者至少努力不要掉下去。你可能看到那个没有二环房子的自己,会突然有种优越感,但相信我,你不会care——人永远往前看,一个有二环房子的人看到的是谁住三环别墅、谁住前门四合院,而并不关心谁在郊区蜗居。你总觉得工作是为了钱,但当你挣了更多的钱,你会发现金钱本身对你生活的价值有多小,你挣钱更多的是为了取得某种社会地位——为了在原来的圈子里受人尊重,抑或进入另一个圈子。
我有时也像你一样意淫一下多一套房的生活,精品佛多个千万软妹币能解决一切烦恼,能让当下生活里的琐事破事都烟消云散。——我们总觉得所有的挣扎和奋斗都是为了钱。
但意淫真的只是意淫。它架空了你的生活,把生活放在一个只考虑经济因素的理想世界,让你忽视了造成生活烦恼的真正原因。
(最近看到的相似问题:“北清学生是不是很有优越感?”“重本学生如何看待三本大专生?”——信我,重本只看北清,北清只看哈佛牛剑,就好比大专生只看本科生却从来不关心谁小学没毕业一样。
我说这么多并不是想宣传这个歧视链,只是想说歧视链永远存在,不管你在它的哪个部位。所以真正重要的反而不是在歧视链的支配下拼命去改变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而是有自己的生活,享受并知足。如果你已经这样做了,那什么北京二环、北清重本真的也就嫩么回事儿了。)
2019.6.28
前些天聊到关晓彤,我爸说她爷爷以前就住在我奶奶家边儿不远,同一个胡同,隔不了俩院子。我说关学曾不是个大艺术家吗?我爸说以前哪有什么大不大,都是民间艺人,跟一般人一样住一块。
又想起不久前跟我爸回那片儿胡同转。各种违规加盖的屋舍把胡同挤得很窄,一路穿巷,几次闻见尿骚味,一个老人坐在门前马扎上发呆,只有手上不停地扇着扇子,驱赶着赶不尽的蚊蝇,旁边一个小鬼光着屁股乱跑。据说我爸二十年没见的邻居还住在那,跟我爸同岁。我们试着去敲了敲门,一个满脸胡子衣着邋遢眼神浑浊的老头儿走了出来,便是那邻居。
这么多年我是第一次回去,可能小时去过但没印象了。去完了突然理解市政府为什么要拆胡同。这几十年京城人口激增,有些古老的建筑形式、古老的生活方式,承受不住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形,已经不是我们记忆里的模样了。
关学曾、我爷爷奶奶、还有我爸的邻居,曾同是那片胡同的住民。然今三代人过去,却精品佛在两个世界活着。曾经相似的生活,交错的命运,离开的人怎样了,留下的人又为何叹息。四九城里一代又一代的沉浮,是这世上最妙不可言的故事。我经常觉得这些故事积淀在我的生命里,是我作为二环内人最大的优越所在。
不再更了,再更就是小狗。专心生产学术辣鸡,远离知乎( ′? ??')
打我爷爷出生就住在二环内,东单南侧的某条知名胡同里,很多人问我住哪儿,我一般都说住在东单、崇文门和北京站正中心。
至于优越感,其实小时候是没有的,因为小时候我们的世界太小,对于东城区有多大都没概念,就别说北京市和全中国了。上小学的时候同学几乎都住在附近的几条胡同里,那时候以为世界就这么小。如果非要说什么时候才知道这个世界很大,那得是上了初中了,虽然小升初不跨区,且东城区又特别小,但不代表每个同学都要住在东城区,而且活动范围确实比小学时候变大了很多,周末又要去报的提高班上课,认识了很多别的区的朋友,才知道北京他喵的那么大。
那会儿唯一觉得牛逼的也就是相比于别的区的同学,我的身份证号码前六位是110101,而且直到后来才知道拥有这前六位身份证号码的全国也就是40万人左右。如果这也叫优越感,那我就勉强算是有点吧。
至于体验,嗯这么说吧,想当初北京只有两条地铁线的时候,从我家附近胡同任何一个方向出去都能坐上地铁(一号线东单、二号线崇文门和北京站),等北京市第五条地铁(五号线)通车的时候,更是感觉被地铁环保(五号线在崇文门和东单都有换乘站);公交车就更厉害了,几乎无所不至,崇文门公交车贯穿南北,附近公交站包括崇文门西、崇文门东、崇文门内、崇文门外,连接西客站、永定门站(北京南站),北至小营、南至丰台、西至青塔、东至现豆各庄,要知道在我小时候(九十年代初),这几个地名对我们来说何其遥远。东单的公交车沿长安街贯穿东西、石景山和通州那会儿在城里几乎只能在长安街上找到车去。北京站是一个超级公交枢纽,那会儿8字头的公交车很多北京站都是始发站,去廊坊、香河、大兴等等远距离公交车就在这里,另外北京站还有通往机场的大巴和各种旅游线路去八达岭、颐和园等地。
上学的体验,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东城区,那个年代,大部分学生上学依赖自行车,我只依赖双腿,小学走路5分钟、初中走路15分钟、高中走路2分钟,别的同学放学刚出校门骑上车我就到家了。
逛街的体验,小时候,心目中北京最出名的地方叫东四,98年以前,隆福寺的火爆程度在北京内城的小伙伴应该无人不知,可能也就是因为太火爆了,一把火烧的到现在都没缓过来。可那时候连接着东单-灯市口-东四的这条街,真的是承载了无数儿时的记忆。虽然去王府井就是一抬腿的事儿,但其实反而去的很少,去崇文门就多些,在02年明城墙公园建成之前,那里一直是很热闹的商业街,还有花市和现在搜秀商场的那个地方,小时候非常热闹。另外98年的这个时候崇文门新世界商场开业,说实话,那会儿都没见过那种商场,超市、购物、游戏厅一应俱全,可以说北京老一批商场里面崇文门新世界必须有一号,今年刚好20年店庆。
至于看病,在同仁医院没把金朗大酒店收购变成东区以前,去同仁还得过条马路,现在连过马路都省了,再不行穿过同仁西区后面就是著名的北京医院,要是还不满意往北走一站地,协和医院欢迎您。
2015年,在欢乐谷附近买了房子,也就渐渐地开始不老在崇文门住了。偶尔回去,这个从小长大的地方越来越冷清。小时候一到夏天,晚上胡同里会有很多人聊天、打牌、下棋,邻里关系非常融洽,而现在别说邻里关系了,大部分人都已经搬离了这里,胡同里一到晚上九点就安静的像深夜。儿时的记忆在慢慢消减,崇文门菜市场被拆除,崇文门饭店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5A极写字楼和极尽奢华的商场,看似越来越热闹的崇文门商圈,已经完全没有了儿时的感觉。
这条古老的胡同,从哪个方向出去都有小时候的影子,只是仔细回想都已物是人非,马路越拓越宽、车流越走越急、而还守着这片故土的人却越来越少。现在每次回家,遇上还依然住在这里的老人,我总是忍不住多聊几句,总还是忘不了在我小时候他们那是还算年轻的容貌如今已满是沧桑。
所以,这是什么体验?是一种好似久未归巢,落叶好像无法归根的感受。很多人以为住在二环里的北京土著家里都很有钱,其实大部分住在二环里老胡同的土著,都是很普通的家庭,我们买房子依然要拼搏多年背负很重的贷款压力。只是我们很多时候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了,因为北京人骨子里透着的那股不服的韧劲儿支撑着我们。有一句话叫,面子不能丢。
如果有人依然认为这是一种优越感,我只能说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为我是北京人骄傲,除此,无他。
优越感?我在16岁以后每天都想逃离这里。
先上个位置
在上图中被西单、金融街、皇城根包围的“小酱坊胡同“就是我家。
然鹅,我既同钱没关系,也同时尚(西单可以算是几十年前的北京的宇宙的中心吧)没关系,更同皇家没关系。
我就是生活在这些光辉地名夹缝中的一个“胡同串子”。
目前还是平房,平房一点也不好。夏天特别特别潮湿,湿得我浑身上下起大泡。冬天的话又很冷,阴冷阴冷的坐不住。我家里条件不算好,家里就这一个住处,奶奶留下的,是公房,意思就是只有租住权利,不能买卖,也不能倒租。住平房的至少51%家里还是没有独立的卫生间,需要上公共厕所,晚上就用“尿盆”,早起端着一盆尿倒去公共卫生间。
我家是在我生孩子那年2016才装修的,也就是2016刚有的自己家的厕所。我直到上高中的时候还在用尿盆,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戏虐,当时却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耻辱。
说倒尿盆,想起我爸了。我爸一生很失败,只除了三件事,一是给我起了个有点好听的名字;二是不反对并支持我花钱上课外班;另一个就是给我们家倒了几十年的尿盆。
我爸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工作,在大人们的各种交谈中隐约知道大概因为几件事情:照顾我生病的爷爷奶奶;照顾年小的我;脾气怪异不合群跟工友们合不到一起。后来我爸零星修了一小段时间自行车,就在胡同口摆摊儿,然后认识了些不三不四的人;挣了点钱,就天天回家骂我妈,或者喝点酒冲着那些“朋友”嚷些:女人就得打!然后一个酒瓶子就甩过去了。
“我他妈给你丫挣钱!臭傻逼!“这是当时的口头禅,那时候我就两三岁。后来干了不到一年,我爸就不出去了,再后来就基本与社会脱节,再没有工作过。我爸是我在25岁前的第二大耻辱。
因此,我妈根本不靠他养;事实上是我妈养了这个家大半辈子,她是个绝对勤劳的妇女。但她就是离不开这个房子。从小到大各种干架后,我听到最多的就是“我要不是为了这个房子,我早跟他离了”。从小说到大,直到读了研究生,我终于忍不住了哭着跟我妈说,“离吧妈,咱们出去租房子住,苦一点没关系,开心就行”
但我妈说,“我一辈子都守了,现在走,冤啊“。
我从小学就想让他们离婚,从前我一直一直都以为是房子困住了我妈,或者是因为我,我妈才不走。后来我知道了,是她自己困住了自己。
我妈从小对我的期望就是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受人尊敬;嫁一个有“好”工作的男人,组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命运连这点愿望都没有为她实现。为什么这么迫切的“稳定”和“受人尊敬“呢?很简单啊!因为她的工作恰恰没有这两点。
98年全国下岗浪潮,我妈本来在义利食品厂做检验员,然后突然就迎来了要面临跟着厂子迁走和买断的选择。厂子迁到西红门,当时是一个感觉遥不可及的地方(虽然现在从我们家做地铁四号线半个小时就到了),于是我妈买断了。
买断之后,我妈一直主要做的工作是市场访问员,就是那种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人问你“来来来小伙子帮阿姨答个问卷给你个礼品”的阿姨。这个工作一点也不好,因为基本不存在调查,大部分都是领了卷子在家不停圈圈画画,找点熟人留些联系方式。我妈的二十年就献给了这些圈圈,和别人的冷眼以及恶语拒绝。在25岁以前,我妈的工作也是我的耻辱,而我又了解我妈对我以及这个家的付出,所以我是为了这个耻辱,而更感到耻辱的。
但再怎么说,挣这个钱也比在厂子里挣死工资多点,加上我妈又特别勤劳,所以收入维持温饱,偶尔有些结余。而这些结余,都砸在了我的身上。
从小到大我就是泡在各种兴趣班、补习班里的。我是胡同孩子群里的另类,当大家都在外面疯跑的时候,我不是在家里做数学题,就是在家里写书法。我妈说我跟他们不一样,我要好好念书,改变命运。在对我的培养上,我要感谢我那糊涂的老爸的没有阻挠。
在我还小的那个时候,大多数胡同里的叔叔阿姨们根本不舍得花钱给孩子上课外班,他们的钱要么打了牌,要么小心翼翼存起来了罢。而我那有点“混蛋”的爸,不上牌桌,钱也舍得给我花,即使作为一个社会人和一个丈夫他多么失败,在对待我的真心上,我是懂的。
我五岁上过小提琴课,一节课就要小两百块钱,当时的两百块钱是真的两百块钱,去超市能买三个人都拎不过来那么多的东西。(现在200块你恨不得去个7-11都不够花了……)我妈说,发了钱第一件事就是交学费,这钱还没捂热呢。我们家的钱就是这么被我都造了的。我上了初三(2007年)家里才有的空调。
从小到大,老妈把她人生所有的快乐和希望都放在了我的身上,所以直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偶尔还会在宿舍床上深夜痛哭,觉得辜负了我妈,觉得对不起我妈,觉得自己很罪恶,“要不是因为我,大概我妈不会这么辛苦吧……”。这个包袱时刻压迫着我。
说到我,从小就是我爸妈的骄傲。其实我根本就是很一般很一般,但他们就觉得我光芒万丈了,因为比他们俩强。我一路求学之路还算顺利,考上大学,不算好,也不算太差;后来考上了研究生。在研究生的第一个学期,我爸妈还在不断打架,我越来越少回家了。其实从高中开始我就不停在抗拒自己的家。
我的高中是一所真挺不错的学校,身边的同学也都很优秀,就是在高中时期,我知道了人和人的差距:有的同学可以花二十万进来而不用中考;有的人天天上课睡觉也可以考第一名;有的人钥匙串上挂的是lv,用的手机是苹果1代……而我,是一个家里吃低保,老爸没工作,老妈天天被人呵斥,全家上厕所还用尿盆的人……我妈为了我能和同学们“玩”到一起去,拼了命的供我。那时我知道了,如果你用自己吐了血挣来的钱去喝一杯咖啡,然后还发现咖啡是苦的,你会骂“傻B才会花那么多钱喝咖啡“;而你如果真的有钱,咖啡对你来说就跟自来水的价值没什么区别……(所以前段时间爆出来家长开法拉利去学校被t出群的时候,我就特想说你们这些家长就不要用自己的日常来揣测别人的日常了好吧)(那时候真的觉得去咖啡店喝咖啡是非非非非非常贵的!)
在高中我知道了自己真的穷。我也知道了其实还住在我们那里的,也基本都是穷人。于是,我拼命想撕掉自己身上“住胡同“这个标签。从高中开始,我就特别排斥说“北京话”了,我要求自己说标准的普通话。我讨厌那些痞里痞气的男男女女,我讨厌玩世不恭的态度,我讨厌那些京骂,我甚至讨厌公众场合大声说话,那声音就像充斥在胡同里的喧嚣。我讨厌的这些有点莫名其妙,但我就执拗地觉得我对这些的讨厌,能使我远离那个令我沮丧的家。
后来我上了大学,住了学校,回家的时间越来愈少。在大学期间我还算珍惜时光,读了一些书,去了一些地方,视野和心态逐渐好了起来。基本上家里带来的自卑越来越少,唯独在谈恋爱上,我还是摆脱不了因为家庭产生的自卑感。我真的喜欢过一些男孩子,但我觉得他们条件太好了,我和他们在一起压力太大了,我感觉每一刻我都呼吸不上来,于是我连争取都不愿意了。
在大四的时候谈了一个男朋友,不过在考研之后就分手了。原因很多很多,不合适当然是直接原因,但在分手之后,有一次他说他实在忍不住了要跟我说:
“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你的,跟你提分手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查过你们家,吃过低保,我接受不了。我也去你们家胡同看过,我真的害怕我们结婚以后我就要生活在那样的地方了。“
说真的我哭笑不得,但我同时也知道了,其实绝大部分人还是很现实的。我没有权利去要求什么,接受就好。
然后就读研一了。刚入研究生的那几个月,我很痛苦。我会深夜睡不着直到凌晨五六点;我不愿意和同学们同行同止,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我会走在路上突然失声痛哭不可抑制;我会自己把自己咬出血;我会在任何地方突然就睡着了……我以为我只是很孤独。
于是我不停认识新的男人。好像我要从这些陌生的面孔中获得慰藉。见过很多人,绝大部分连名字都不记得了,有的只留下一些他们嘴里的故事。然后我遇到了我的前夫,我好像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迅速被他迷住了,每天就躺在他的出租屋的地上睁着眼睛等他回来,同他在一起似乎就是我整个生命需要做的事情了。就这样在地上躺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必须要结婚;于是我哭着喊着让他娶了我。后来我又觉得不是办法,我哭着喊着要生孩子。我觉得不生孩子,我的生活就完蛋了,我就完了。
于是在我24岁本命年的时候,我有了我的娃。那时候,我和他没有车,没有房子,没有存款,没有工作,甚至我都没有一个好身体(产后大出血1200cc差点就要推回手术室摘子宫了)。什么都没有,但我天真的满怀信心,以为我的生活可以过下去了,然鹅就在这个时候,我爸开始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
后来呢,一下发生了很多事。我爸严重的精神分裂确诊并住院;我娃烫伤;我确诊了重度双相情感障碍,我每天都要哭上一两个小时并时常有自杀的想法;我坚持放弃做一名体制内的老师导致我妈极其失落……然后,我离婚了。因为在婚内我们开了淘宝店,并且有一定收入,这个淘宝店被估值之后给我了,而我给了他三万。是我跟我高中同学借的钱。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惨透了,而我则会告诉你:我的人生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当时的我有10万的外债,有一个住院的老爸,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娃,还有一身的病。离婚的那段时间也是我决定退出原创业团队的时候,背负着骂名,算计着自己的明天。那时的我突然明白了(做了几次心理咨询),我妈妈的痛苦并不是因为我;而我也并没有做错什么,我需要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就算之前错了,也不是我的错,是我病了(在研一那短时间应该就是第一次双向发作)。
从去年9月份离婚到现在,我的病基本没有太多症状了,控制的很好;我和我妈带着娃出来租房子住了,离开了天天张家长李家短的胡同,那个房子就让它空着吧,毕竟是我爸妈一辈子的寄托了;我的再次创业进行还算顺利,喝咖啡在我看来已经不是个奢侈的事情了,我也能每个月给我妈5K生活费并负担其他一切大的支出了;而最让我感到幸福的还是我有了个非常可爱的娃,我们三个组成了非常幸福的家。虽然我的工作不稳定,不是我妈对我一直的期望,但她最终还是承认了:我是个很棒的人,我不应该按照她的想法活着,她真的很为我骄傲。
生活越来越好,我凭自己的知识和勤奋挣了在我这个年龄绝大部分人挣不到的钱;白手起家,创业撑了两年,还挺稳定也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我已经真的很为自己骄傲了。我特别崇拜自己的在于,我在那些黑暗的想跳楼的日子里挺了过来,而这些经历真正的化作了我内心的力量,让我在这里把自己曾经感到羞耻的东西说了出来,原生家庭的已经不能再给我带来什么负面的情绪了。
钱就快还完了,我很感谢我的“富人”朋友,真的如果不是这10万块钱,我可能离不了婚,还整日纠结在痛苦的婚姻中(前夫家里还是挺有钱的,固安N套房,然鹅他自己极其不负责任也没出息,每个月只给1000块钱抚养费还不愿意给)。
还有呢,我想说很感谢我的娃。我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有这样的想法:生育是人类最大的恶。因为我始终觉得我并没有想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你们这么自私生下了我,而让我承受那么多痛苦。直到我怀了孩子,才突然悔悟这是大自然规律的恩赐,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它,并尽力不要辜负这样一份重大又美好的责任。而后来,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娃成了我坚持下去的最坚定的信念:我绝不是为她而活,但我一定要对她负责。这是我生而为人的责任:绝对不是因为她是我的孩子而怎么怎么样,而是我是她的母亲所以我真的需要坚强。她给了我战斗的勇气。
敲了这么多字,碎碎念了这么久,不知道能有几个人看到。人生而不平等,同样是二环里,有人含着金钥匙,有人就是端着尿盆出来的。人的命数有时候不服是不行的,比如写在我爸这边基因里的东西就是精神疾病,从我奶奶,到我大爷,到我姑姑,到我爸,最后到我。我也曾想过无数遍为什么是我,但最后也只能欣然接受了,好吧,就是我了。但无论怎么样,生活总还会给你一次洗牌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奋勇抓住了。
这个二环里的房子是我那没出息的爸爸一辈子的靠山,是我妈一辈子的魔咒,而它于我,是让我体会到了很多人没有的酸甜苦辣,成就了此刻的我。那至今都还在掉的墙皮,希望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了。
--更新一下,这里是分割线
11.3
其实文章确实转折有点快—对于从坏到好的这段没太说。一是感觉其实没什么值得提的,二是那天写的时候已经确实非常晚了...
在这里稍作补充吧~
很感谢大家的点赞和评论,这次很意外没有一个键盘侠,都是很温暖的评论。从去年三月份开始,我就能感受到很明显的身体方面物理性问题了。比如经常性头痛,睡不着,困得眼睛睁不开但仍然睡不着。比如会突然呼吸不上来,头上冒汗,然后感觉有千斤顶压在头上。还会哭,不断哭。还有就是对接触人特别抵触。最明显的就是我会短暂失忆,有几次上完课回家我妈问我怎么回去的,我竟然大脑一片空白。
然后我觉得我好像有点问题了...于是去安定看了一下。做了一些检查,说是焦虑症,还有在诊断书上给我写了“双相情感障碍?”。然后开了药让我去按时吃。
拿到诊断书的我好像松了一口气,貌似在告诉自己:ok最近我有点病了,绝对不是我意志脆弱。
可好笑的是,我不能接受自己吃精神类药物,我觉得我只是太忙了太累了,不用吃药的,自己会好的。
但是事实是我错了。错在两点:没去问医生“双相情感障碍”是什么;还有就是我居然妄想可以靠自己的调整战胜病魔。
继而从去年三月到七月份,我就一直在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挣扎;同时双向的病征越来越明显:有时候失落得不行,让我以为自己有了抑郁症,但没维持多久,我就又high了,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自己可以一直工作并且脑子里全是好想法!有时候我会整夜整夜不睡觉,新的想法好像奔腾的马在我脑子里不断“嘎达嘎达嘎哒”玩命奔跑”。双向就是这样有迷惑性,在你自己以为自己病了的时候又突然整个人亢奋起来。
然后在七月份一次跟前夫激烈的争吵中,我气得跑出去找朋友哭诉。整整哭了五个小时,上气不接下气。然后,他建议我去做一些心理咨询。
插一句!!!虽然他的这个建议可以说拯救了我!!!!但是!!!!你妹的他叫我去的主要原因竟然是他觉得心理咨询师都是骗子!聊会天就收那么多钱!他想让我实战一下看看到底怎么“骗”钱的!!!你妹啊!!
然饿~凭借我聪慧的大脑,我跟咨询师聊聊天还真的开窍了...确实只是聊聊天...而且基本90%时间都是我在说...
跟我聊的第一个重点就是她要我再去认真复查一遍,她说听我描述肯定是双向没跑,不过要再去医院确诊,并且!!!!务必一定按!时!吃!药!不要妄想自己能自愈!当检查诊断出是病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必须靠借外力来控制了!而且她说我这个应该属于重度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跟我说了一句“双向发展成妄想精神分裂的有挺多的,你不控制很有可能就会像你爸爸一样了”然后听了这句话我就突然特别害怕!于是下午屁滚尿流又去安定了...
然后我从咨询中得到的第二点就是很多问题真的不是我的问题...比如最大的心结解开了就是我妈受的苦并不是我的责任,我完全没有必要去按照她的想法去生活!(她对于我找一个稳定工作是极其有执念的...我跟她说我决定自己做事情的时候她都快崩溃了...但我真的是那种宁折不弯的,我也试过去工作,坐在办公室明明没事还不能做自己的事情那种感觉...好吧还不如杀了我)
当然家长很多时候的想法和建议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我妈最大的问题就是她忽略了我跟她完全是两种人。她是那种畏手畏脚很怕出了自己的窝就会更差的那种人,而我是真的很拼往前冲如果现在不好我坚信改变能带来更好的那种。还有就是对所谓“稳定”的理解。我一直强调稳定一定不是绝对的,除非你能一手遮天(中国就一个人吧?)否则不可能存在绝对的稳定!稳定的一定是自己的能力,只有自己的能力才是别人抢不走的(其实这也是我妈从小教育我的,然饿到具体问题上她就扒虾了)。可我妈就是偏要把她一生的悲催归结为“我没有一个稳定的好(受人尊敬)的工作”。我知道这是她的局限。
总之我想通了,没有谁应该对谁的人生负责任,负责任的都是自己(当然极端事情排外)。我妈妈的一生绝对不是我的原因,不是我牵绊住了她;我妈自身的局限才是最大的问题。想通这点对我来说如释重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理解,就是你一直觉得一个最爱你的人和你最爱的人的悲惨命运是因为自己...那种负罪感深厚且沉重。
相通这点的我好似开了挂...然后我就知道了我一定要走自己坚定对的路,因为!除了我妈大家都很支持我!(所以那种外人都觉得你很棒支持你但你最亲近的人不断阻挠你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孤独很差)
还有从咨询里获得的就是我想明白了我和我的前夫不合适,他也是我痛苦的来源。我之前太没有自我了,会委曲求全,但我又真的不是那种都无所谓的人,所以不满和怨恨其实慢慢在心里积压...总之真的不合适。
综上所述!我离了婚,继续坚定创业,还有就是按时吃药。
当然刚离婚的那时候还是很低落很低落的。那时候也是我决定退出前创业团队自己单飞的时候,所有矛头都指向我然后还说我卖惨卖人设...OK好吧就算我卖了,但你们谁有我惨...我爸妄想型精神分裂,自己也有精神病然后还要养娃养爸妈(爸妈基本没存款,一共两个人退休金就两千多。然后前夫给的生活费就1000,其他都是我需要负担)
于是那段时间(基本从离婚9月开始到今年两三月份)每天晚上都要蒙在被子里哭上一两个小时,声嘶力竭然后哭累了就睡了。我不断想我怎么办啊,然后一遍遍告诉自己熬过去就好了熬过去就好了。
真的没有别的办法。绝对没有。在我这种可以说已经没有丝毫外界可以支持并且全家还都靠我的情况下,我真的只能熬下去了。
然后我就真的熬过来了。不论你们再想听多少天花乱坠的方法,我都只能告诉你就靠自己生熬。然后看看老爸老妈看看娃,哭完了擦干净继续工作。
我觉得我还真的是很耐cao的那种了。我觉得生活让我激流勇进,我觉得并不是说我的经历多么棒,而真的是我自己棒棒的!
当时很难熬的时候无数次想为什么就连一个最普通的生活也不能给我,我不想做一个优秀的人了,让我做一条咸鱼。但现实是,我就不是一条做咸鱼的命,我不可能停止奋斗的。这也是写在我命里的东西。
当然我不求最后奋斗的多好,我只希望在我这代,脱离贫困,比上一代好就行了。
最后还想说一句,看到有评论在说感谢苦难啊,苦难变成了财富啊...我想说还是那句老话,如果可能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苦难,该感谢的不是苦难,苦难也从来不是财富;该感谢的是同苦难斗争的自己,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才是我们的财富。
-----------再再再次分割------------
11.22
被推上知乎日报开心到夜里睡不着,因此还有点补充吧。
一,这篇文章写出来,我想表达的不是我穷,而我在文中说的所谓我知道我穷,前面还有一句是,到了高中,而前文提到到了高中我看到了人和人的差距,因此这个穷我只和我看到的那些不穷的人比的。我走过一些地方,见过一些真正的穷人,我知道绝对意义上的穷是什么样的,但我说的我自己穷并不是这个意义层面的。
二,关于到底自己是端着瓷尿盆还是金尿盆出来的,这都不重要。就算我们家碰巧拆迁了,突然暴发了,我仍坚信我爸和我妈的生活是悲剧,金钱改变不了他们的性格和看世界的方式。
三,给我带来痛苦的并不是贫穷本身,而是一种在外极力掩盖贫穷的倒置感和在内觉得对不起母亲的一种负罪感。是当你看到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时候的无力感。
四,再次强调,人和人比起来是无止境的。真的不想再听到说什么“你最起码也是大城市的不像我这个八十线bulabulabula”。说实话这种想法就是你通向幸福最大的阻碍。每个人的生活环境都不同,能通过努力比上一代强一点,比昨天的自己强一点就够了。如果总是在比,你咋不去比思聪啊?那你活着还有意思吗?
五,再再次强调,哪里都有幸福,也处处都有不幸。不要看见有人在帝都因为拆迁暴发了,就人人都爆发了。一是暴发不等于幸福,有可能还沾染一身吃喝嫖赌;二是有人暴发不等于全部暴发。这跟看见一只绵羊是黑的就说所有绵羊是黑的有啥区别?
六,关于文中所提前男友,我觉得人家想法完全正常,而且所谓怕住在胡同了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不想因为和我结合拉低自己生活质量而已。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要嫁给/娶了爱情的;也不是所有人都勇敢,我们也没必要去要求。与其去想别人怎么有这样的想法,不如去想想怎么能让自己独当一面成为别人的避风港。
七,关于钱,我并没有说我挣到了这个年龄别人挣不到的钱,我只是说挣到了绝大多数同龄人没有挣到的。比如我大概月薪二三四五万左右,可以这么说吧?而且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具体挣了多少,你又何必这么在意。
八,关于文中所写的真实性,我只想说:历史从来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哪里都有幸福,也处处存在不幸。想幸福,就要靠自己的争取和努力,以及不断开拓自己看待世界的视野,争取到更和平的心境。
九,上文有个错字,戏谑,不是戏虐。感谢各位网友。祝好。
没有优越感,仅来分享体验。
曾经借住在姑姑家,新街口一带,零零散散加起来一两年的样子吧。
属于那种老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一户,房间不大,但收拾的井井有条。早年间只有一个房间,一扇门隔出了厨房,半堵墙分出了卧室。后来加盖了小二层,因为空间的原因用了很陡的梯子。刚把我的狗子可乐接来住的时候,把它放在楼梯上,它会呆在原地进退维谷。没过两天,就屁颠屁颠的飞檐走壁。
姑姑在房顶上种了些绿植瓜果。有时候是花生,有时候是黄瓜。在此之前,我难以想象只一根黄瓜藤的瓜就够四口之家在三四个月里吃上好几顿。其他院子更加宽裕些的邻居有的拉了葡萄架,到了葡萄坠满枝头的季节,虽不能分到一口,但葡萄香气总是共享的。
每家的屋子都不大,独立卫浴就成了奢侈品。姑姑家二楼搭起了半间浴室还能解决洗澡的问题。厕所就主要依靠公厕了。我长自N线城市,记忆中小时候家里只有一两间房的时候也是上公厕用尿盆的。可能有些小伙伴不知道,尿盆这个东西并不是说放在家里一直用,只是晚上和雨雪天气出门不便的时候用一下的,一般只盛小的不盛大的。早上上厕所的时候就会看到家家户户端着尿盆出来倒到厕所,拎回家后冲冲,再把冲的水端出来倒到胡同的下水道里。虽然是一段有点味道的描述,事实上确实没有什么味道的。一开始刚住进姑姑家我还害羞不肯用,坚持半夜也去外面或者憋到天亮,后来日子久了也就接受了这种设定,用的十分舒坦。胡同里的公厕并不像火车站或者高速服务区的某些公厕那样还没进去就一股味。胡同的公厕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本来我并没有意识到这需要多么勤奋的打扫。直到有一次年后,打扫厕所的大妈不干了,换了一个干瘦的大爷。我不知为什么跟那个大爷有了一种奇妙的缘分,无论我早上几点起床——哪怕早到五六点,或者多晚起床——十一二点乃至下午一两点,总能碰到离家最近的那个女厕门口停着他用来拉着工具走街串巷的三轮车。嘿,人家正在打扫呢。如果那会有101,他就可以对我唱,每天起床第一句,先说一句对不起。好在这一片的厕所都是他承包的,我总能去另一个公厕毫无阻碍得解决人生大事。过了没多久我就出国了,就此结束了这段孽缘。
胡同过道里排了两排不知道谁家不要的破旧椅子,街坊邻居会在夏日黄昏或者冬日暖阳这些气候宜人的时候在上面坐着张家李短得聊天。可乐甚至从中挑选了一把垫子最软最厚的专属冬日座椅。因为它性格好黏人又爱撒娇,见到谁都躺着肚皮朝上求摸求抱的小样,深得邻居欢心,大家也就由着它,默契的把那把椅子留给它。什么,你说夏天?如果只是一般热,它会找个有阴凉的椅子底下往地上一趴。如果是特别热,对不起宝宝不出门。
可乐刚随我来北京的时候跟姑姑他们不熟,我一出门上班它就在家里撕心裂肺的叫。但狗子的适应性多强,几顿狗粮的交情就让它在我出门的时候爱答不理了。后来我听说,除了经常性的投喂之外,姑姑和姑父还会带可乐去后海遛弯。就我那单元楼家属院里养大的狗子哪见过这别致的小风景,趴在后海栏杆上看鸭子看的废寝忘食,要不是有绳子拽着就要跳进去与鸭共舞了。
————————————————————————————————————
共享单车刚火的时候,非工作时间的胡同里总码放着各种五颜六色的自行车。不过都是像我这样的外来者带进来的,像姑姑这样的本地人出门买个菜还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早上如果十点才出门发现胡同里还剩几辆共享单车,那不用试了,一准是坏的。后来五颜六色变成了橙黄两色,不知如今黄色还在不在了。
尽管胡同很窄,总能容一辆汽车通行。个别位置甚至可以容两车通行,通常这些宽的地方会被用作某家的车位。是谁家的就不知是约定俗成还是先到先得了。胡同里的堵车你见过么?两辆车对向相遇,这时候就只能有一辆车先退让了。嗷忘了介绍,一百来米的胡同,入口附近有一家曾经对外开放如今被某个小企业整租下来当员工宿舍的宾馆。中间有一家社区医院。尽头有一个在我看来很颇具神秘色彩的机关,看得到车和人进进出出却看不到挂着什么牌子。这三处便是胡同里的主要掉头和错车处了。热心的邻居会帮司机指挥。若是堵的不是时候或者时间太久了,总会有缺乏耐心的大爷大妈操着一口京腔大声数落,你丫一汽车往儿胡同里钻,不知道儿过不去呀。甚是有气势。我姑父从五六年前考下了驾照一直在摇号,始终没摇上。说起这个的时候我就逗他,摇号干嘛,买来也没地方停。他说,我们单位有停车位呀,我停单位去。好(二声)嘛(四声),二环里买辆车居然要停到八达岭去。
虽然汽车不大受欢迎,快递师傅的小三码确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快递师傅到了门口,也不打电话,就扯着嗓子对着院门喊,“谁谁谁,快递到啦”。不一会儿就听见回应的喊声,“来啦来啦”。有时候甚至有三四辆快递小车一起停在胡同里,路过的人也不会觉得通行障碍。当然外卖师傅的电车人气更是爆棚。
————————————————————————————————————
刚跟姑姑说打算带狗一起入住她家的时候,我拍着胸脯告诉她这个狗没有味不掉毛也不爱叫,我会一手负责她的吃喝拉撒你啥都不用管。后来事实证明我错的多离谱以及我的姑姑有多么的伟大。我起床上个厕所回来的功夫,昨天脱下来的衣服泡上准备洗了,被褥收拾好了,狗遛了,饭也盛好摆上了,出门上班还会帮我塞几个洗好的水果。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公主般待遇。要知道在自己家的话,我就是那个承包所有家务的灰姑娘。
后来要离开的前几天,我姑父的同事发现他的状态很不对。话也少了,饭也吃不下,问他怎么回事。他长叹一声说,唉,我侄女要走啦,她內狗要带走了,以后就见不着可乐了。我左思右想决定帮他买一只跟可乐一样的狗。这个主意得到了他和我妹妹的强烈赞同以及我姑姑的不强烈反对。但是我寻摸了一阵寻摸到了一条也叫可乐的酷似可乐的狗。你们从前面也知道了,我是相信缘分的。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合照。临走之前,姑父还特意穿了一身漂亮衣服抱着可乐在胡同里照了好几张相。大概新可乐一时半会也取代不了可乐的位置。
谨以此文纪念我在姑姑家住的这一段惬意时光。
废话不多,先上图,二环边上,勉强算是有资格答一答
先前看了几个高票答案,基本都是住胡同,住平房,苦的一逼。但是同志们,你们以为在二环住楼房就不苦了吗?
我家可以说是北京政治第二中心了,这个说法不是我说的,是这附近的老人们一致认为的。为啥,家旁边被两个最牛逼的部委包着,财政部和发改委。其他部委诸如统计局,港澳办国资委(只是个老干部中心)信访办,什么的,不要太多。走10分钟是钓鱼台。公交几站就到西单。
家里的房子是几部委联合修的,可能你脚下就是哪个部委的头头。听起来是不是牛逼闪闪??这些都是传说中的优越感,有用吗?能换钱不??
我是一点不想在这里住,作为一个年轻人,在西边,除了西单,我真不知道什么和时尚,年轻,活力能链接起来。在家门口坐公交我从来不坐,为啥,上去10个人,有九个半都是老头老太,你坐下了,还得起来。各种娱乐设施都能概括成三个字老!旧!小!!
在这里呆久了,会被老人同化,不论是穿着打扮,还是内在气质。有时去东边一趟,会觉得自己好像土包子。在玉渊潭里锻炼看见的是各种广场舞,交谊舞,老头老太们在行走,偶尔去一趟朝阳公园,你都会觉得,我艹,帅哥好多,美女好多,他们居然在跑,哇,那个美女上身就穿了个bra,还露着半截肚皮。
出门及其不方便,除了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全是堵着的(稍微有些夸张)。时不时的还来个封路,因为旁边就是钓鱼台,有外宾来住,就封。有时还会赶上上下班高峰被封。
虽说住的是楼房,比起住胡同的孩子幸福很多,但,但,但,车位少,绿化少,几百户人,就几十个车位。幸亏我家车子买的早,一开始就要求了车位,那些车子买的晚的人,不论你买的是劳斯莱斯还是宾利(当然并没有),没车位,你就只能每天见缝插针停在路边,停在马路牙子上。这些地方也是有限的,还没有怎么办?停远点,走回来。别以为有车位的人就没有停车的烦恼了,因为车位少,地方小,别的车停在你旁边不是车位的空地上,只给你留出一个超级大神都不能一把过关的出路,你能怎么办?大家互相体量吧,慢慢揉吧,多揉几把总能出来的。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两个传言,好像以前刘亦菲18岁成人礼在国宾馆办的,当时网上一片沸腾,,哇,他干爹好牛逼,高干背景吧。我只能说这是个美丽的误会,国宾馆,就是外国总统来住的国宾馆,不是钓鱼台大酒店,真是挺容易进去的,只要有会员卡,而且会员卡不用太多钱,中产就能负担的起,只是一般人都不知道,不会往那方面想。我也跟着会员卡蹭过,有一次,正好赶上不知哪国领导要来,摩托车队就在里头准备,他们好帅看的我流口水。还有一个传言,就是那个清华(北大?)才女朱令铊中毒案,都说投毒的那个嫌疑人有背景,为啥,因为她家就住这片,这个误会更是美丽大发了,我们这片除了部委还有胡同串子的回迁房,就算他家是部委的,也有可能科员科长。或者爷爷奶奶曾经在部委,爷爷奶奶也是科员和科长。(当然,她家啥背景我不知道,可能真的挺牛逼,我反驳的仅仅是因为她家住这里就牛逼的理由。)真正牛逼的部长不住这里,人家有三层小楼住着,低密度,高隐私。
说起来,住部委的房子有啥好处,好像除了人员构成比较简单,我想不出第二个,外卖快递丟门口不用担心被别人拿走。这个好处稍微高档的小区都能办到吧。而且高档小区绿化好,车位多,一梯一户,一梯两户,最惨一梯四户。这里是两梯十户或者十二户。还有某些领导随时一发疯搞个小区试点什么的,都是先来你这里开刀。比如前年大领导一拍脑袋要搞开放小区,我这里就已经随时准备好了,就等一声令下扒围墙了。幸亏后来他又一拍脑袋觉得不能这么搞了。
你说我说了这么多假模假式的,为啥不卖了房搬走?能卖吗?家里老人不得吊死在你面前。他们就觉得这里好怎么办?不卖房,你叫我从哪里拿那么多钱再买新房??北京的房外地人买不起,北京本地人也买不起啊,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北京的房都是为全国的富豪准备的。
北京人,家在五环,因经常四处跑为了交通方便于是租住市中心,住过东二环,住过南二环。非金融高档区,都是那种民生市井地带。
1,先说概括
优越感,有时候有一点点,但很快又觉得一点用没有,很悲伤。
内环交通方便,设施齐全,想吃的想玩的想看的基本都有,公交车骑车哪都能去,开车反而绕。想吃本土好吃的,转转就有,想逛逛,转弯就是天坛。因为常年见识各种开会和旅游的,这里住的不管是穷人富人都算见过大世面,对外地人外国人还是外星人都见怪不怪。所以所谓的优越感,可能就是对这些常识的优越吧。
2,居住环境
民生一些的地方确实比较脏乱差,房子又小又挤,五六个人住40平米的大有人在,电线头顶到处都是,私搭乱建堵着路,抢夺停车位的明争暗斗就是一整个江湖,近两年改善好多了,但问题还是普遍。
我曾经住过一个平房,周围什么小生意都有,房东把房顶改成了天台,我经常在天台坐着,外国人外地人经常来逛,他们看破房子,我就看他们。
基本就是这个废样。
我还给天台装了个伞,坐在下面更废了。
从上面看下去基本上就这样,多杂多乱一目了然。
二,人
真正的百姓居住区域,都是所谓的刁民,居民成分是:本土三代五代及以上的老北京事儿逼、很早就来北京了在这里扎根十几年的卖菜的卖水果的修鞋的小生意人、各行各业夹缝中凑合住着的打工者。这里说刁民事儿逼倒不是贬义,我觉得这是形容市井市侩的贴切词汇,每个城市都是这样。
买东西基本上还是几毛钱都要计较,邻居的事好打听,对自己的地盘十分看重,有钱人也有,基本不会住这种地方。
我住的地方周围邻居北京大妈用不了几天就摸清楚我的行动轨迹了,还老打听我是干什么的,一聊天我发现他们连我平时吃啥都知道,估计是看我扔的外卖知道的。
然后人的嘴都很刁,小饭馆难吃一点就得满嘴骂骂咧咧,所以能在城里活下来的小饭馆都不会差。
但其实大家都很和善,每天张家长李家短也讲究邻里的走动,胡同里的纹身小混混遛狗拉屎也知道用塑料袋收拾,人都很刁,整体素质却不算低。
而且时不时你会发现胡同里会开出美丽的花。
又窄又破的胡同里,一朵小花捧着大棒骨。我觉得很美。
三,交通
刚才说了,很方便,到哪里都是一样时间,二环里骑车比坐车方便。关键最逗的是停车。
因为地方小,又没啥停车场,所以就来到了人民争夺地盘的江湖和发挥技术极限的秀场。
一个楼前仅有的几个空位,基本上是谁先来谁得,或者谁横就是谁的,你要是个外来的不懂规矩,一看哎哟这里有地方停这里吧,等你回来你就会看到一个自制轮胎锁扣住了你的车,天不黑你就别想走了。
然后就算有你的位置,你也得有蓝翔的技巧,因为大家都是牙缝里挤地方,这里你看见没有?电线杆和树之间就是你的车位,车进去了空余2厘米,很宽敞啊。
有一次我开车过胡同,左右折了反光镜还只空余2厘米,我一头汗也过不去,旁边一个北京大爷一脸鄙视着喊:“这么宽你过不去?!”
来给你们驾校当个教材。
四,安全
时不时开大会开小会就得交通管制是城里的常识,三步一辆警车五步一对警察也是经常的事,每个楼每条胡同有几个有前科的几个外来人口片警也门儿清,总体安全指数还是相当高的。我曾经走一条街被警察拦着查了四次身份证,那次我赶高铁,我都快哭了。
然后最逗的是城里的执法部门一个比一个横,还互相diss,你警察牛?我交警更牛好么,你乱停车我要是不怼你我咋管别人?
交警拖车拖走警车见过没?了解一下。
五,文化
前门,天坛,大栅栏,陶然亭,都不说了,北京人的回忆。
还有各种特别有趣的地方,什么鬼市,龙须沟,潘家园萨满大爷,菖蒲河相亲角,东单公园纯洁友谊,懂的肯定就乐了。
这个历史悠久的小城,全是故事和传说,又厚重又有味道,越琢磨越有味儿。你围着崇文门旧城墙遗址转一圈,摸摸历史带来的沧桑,听听那些故事,比电影有意思多了。
当然还有各种民间智慧和文化,可逗可逗了。
顶层自己造的鸽子房,都不知道咋施的工。
这大爷自己占地种了一大片葫芦,每天在葫芦下边守着吃饭,四菜一汤。我觉得他种的没准是葫芦娃。
哪都乱,哪都挤,但再难受,也得臭贫。
外头卖火烧,里头卖豆汁,以前是王爷,现在开火锅店,你说逗不逗。
野猫到处是,都有名字,人人都认识它们,它们也认识我。
六,唏嘘
优越感,以前有那么一点点,现在真的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式各样的复杂情绪。这个城市太庞大了,太纠结了,每个人都往这里挤,每个人都想活得更好,每一处都积累了矛盾。地方只有这么大,资源只有这么多,抢来抢去,谁都没有错,谁都很累很累。
我只希望这个地方,越来越美。
终于有个我能回答的问题了。房子是家里的老房子,一直没想着自己住,一来太破、二来没厕所。从来没住过平房,感觉很可怕,房子租给一家外地人在京做生意的。突然间,我家那地段一夜之间变成学区房了,5分钟步行到鼓楼,10分钟步行到后海。那一年也是各大老房改造项目最火的一年,什么南锣38平老房变身史上最美学区房这种的触动了我。我跟老公说,要不咱也改造改造得了。
就这样,我家的老破房经过初步改造变成了胡同里面的中式小楼,厕所的问题跟邻居沟通好,我们家重新铺了院里的管道,直接通道公厕的排污井,解决了院里邻居不能自家装马桶的问题。
改造后,我们在二楼搭了个小露台,种花养草还能直接看到钟鼓楼
没事,溜达溜达后海看日出、赏晚霞
其实,胡同里面还是有很多不错的房子,好好改造都会很宜居。下图是一个邻居家,正经的一个独门独院,荒废了好几年,目前已经拿到开工申请,在如火如荼的改造中。这个规模,让我很是羡慕。等改造好了,我再拍照更新。
住胡同里最不方便的就是停车,根本没有停车位,胡同也开不进来,我们已经放弃开车了,出门都是共享单车。
要说住二环里有啥优越感,这个真没有。但是比以前住五环更能感受到不紧不忙的生活。
最后还是要感谢当年火爆全国的各类老房改造节目,让我们知道了只要用心布置,老房也可以很精彩。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 祖上是住在颐和园的 后来被轰出来了 我爷爷拉家带口的搬到了北二环旧鼓楼大街的一个狭小的小胡同里 平房 我父亲六岁就在这里居住了 我爷爷五个子女 最后只有我父亲留在了身边 我父亲结婚生我 所以我一直在这里住了25年直到出嫁
优越感更多是别人赋予的 你要说二环里多方便 也一般吧 毕竟我爸朋友住在南长街 一些敏感时期 都是拿着身份证过安检回家的
各位高赞都说过了老平房的缺点 我补充几个“胡同串子”的生活吧
2. 同学都在胡同 下学了大家一起下学 上学的时候 先到一个同学家集合 然后再一起去学校 对 就是五分钟的路程 我们也得凑齐了走
3. 上了初中 有小男生想“护送”我回家 就想知道我家在哪儿 我愣是在胡同里给他们溜迷路了
4. 我爸的发小的孩子也是我发小
5. 从我六岁开始认字儿 门口就写着拆 外面圈个圈儿 后来把房子加固了 重新刷了 胡同的地也刨了无数次填了无数次
6. 什刹海在我们小时候是随便进的 每年冬天我爸都得拉着我去雪地里骑自行车坐雪橇 夏天就一群大爷光膀子游泳 或者钓鱼的 反正比现在有生活气息多了
7. 因为学校小 我们的体育课是在什刹海上的 那边原来都是居民 前头圈个小院儿 我们就在那儿玩过家家 捉迷藏 体育50米考试 是在广华寺外面 写着“南无阿弥陀佛”的红墙前头跑
8. 我爸我必须重点提一下 住平房的男人 都是生活经验极丰富的 我爸 盖房 木工 瓦工 水电路 暖气路 剃头 缝纫 烹饪 全会 你要说多专业 没有 但是家里这些事儿 全是我爸干的 我爷爷那屋漏雨了 上去铺雨毡 还给糊窗户 总之只有我想不到 没有我爸不会的 如果把我爸扔野外 我爸指定能安营扎寨 还过得有滋有味 就是我的生活能力 也比我老公强不少 比如家里哪儿坏了 组装个什么东西 都是我来
9. 小时候烧土暖气 我中了三四次煤气 第一次最严重 感觉要死了 昏迷了很久才醒 也没送医院 喂点酸菜水就没事了 后面几次有经验了 头疼了 要吐了 快好了 我都习惯了 哦对 我也是会生火的人 《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段是狗八妈妈不在 他家烧煤 生火 煤连起来这么办 火灭了怎么办 看那段的时候太有共鸣了 我小时候 就是这么过来的啊 煤心儿如果是黑的就扔了 回家还会被妈妈骂
其实北京人不仅不会有优越感 还经常被冠以 懒惰 暴发户 素质低 等等不好的印象 我婆婆刚开始听我老公说我住在胡同 就觉得我是胡同串子 对我印象就不太好 我面试的时候 很多总监听说是北京的 就直接不见了 最常听到的就是 “你们北京人 有什么了不起” 唉
零零散散写了这么多条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 不是北京的小伙伴们看了 是不是觉得其实北京人也就那么回事儿 只不过生在北京罢了 其实北京人很无奈 在北京这个城市 我们是没有故乡的人 北京发展的太快 以至于我们很难适应它变化的速度 但北京是我长大的地方啊 我也没得选
北京这座城市是自带优越感的 但北京人 没有
——————————
大家对我老祖住颐和园这个事儿比较关注 我家最早住在南长街 给故宫里送药的 后来因为鸦片败落了 托了人才在颐和园找到个地方落脚 后来颐和园规划 把我们规划出去了 政府在胡同里给我们找了个小院 很小 我爷爷是家里老大 带着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媳妇孩子都住在这个平房里 后来走的走 嫁的嫁 就剩下我爷爷和我爸还守着这个小院 爷爷前段时间走了 我爸现在仍然守在那里
————————————
看的人还挺多 我再补充几个
10. 上高一那年 因为考的不错 我妈给我买了台电脑 然后每次偷偷上网插网线 从手指到胳膊都会麻那么一下 我也不敢说 我也不敢问 直到物理老师讲了火线零线和 地线 我蓦地意识到是不是家里没地线 回家问我爸 果然 我爸问我 什么是地线 之后我爸简单粗暴的在角落里插了根铁棍子引了根地线进屋 从那以后 我更加肆无忌惮的偷偷上网了 终于有个月电话费爆了 被我妈臭骂一顿
11.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哥哥姐姐不在 爷爷骑着三轮车带着我和奶奶去早市 他们买菜我捡菜 回家喂我的兔子 后来兔子死了 我爷爷说是我给撑死的
12. 小时候每天喝豆汁 爷爷从旧鼓楼大街街边小摊儿给我买 豆汁儿是从泔水桶里盛出来的 后来有人质疑泔水桶的卫生问题 我只想说 我喝了整整一个童年......
13. 我奶奶喜欢种丝瓜 然后等丝瓜干了刷碗用
14. 我一直到高中 独自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是安贞华联 还是同学硬拉我去的......除了我家那一片儿 我哪儿哪儿都不认识 出了门总迷路 所以总有小伙伴质疑我是不是北京人
15. 后来上班了 有次晚上加班到三点多 旧鼓楼大街还是热闹的 但是胡同里一片安静 然后走着走着 胡同口飘出来一个.....喜洋洋氢气球......当时的我有那么一刹那觉得自己的人生就要交代在那儿了
马上破千赞了 这届知友真的相当nice~
再过两天我就30岁了
在这30年 北京已经今非昔比
慢慢的旧鼓楼大街从狭小混乱的小街道变成了宽敞的大街
地安门大街没有小商贩摆摊儿了
姚记炒肝儿门口排起了长长的大队
鸦儿胡同小学墙根儿也见不到吊死鬼儿了
鸦儿李记从原来门口烧个油漆桶卖烧饼炸糕变成了知名清真店
小时候爷爷经常骑三轮带我去的南锣 烟袋斜街变成了旅游景点 我天天路过却再也没进去过
护城河旁边再也见不到去逮蝌蚪抓蝴蝶的小朋友了
早市一个一个的消失了 现在要喂兔子 得花钱买菜了吧
一直陪伴我长大的爷爷 去年也走了
童年的美好时光 和我熟悉的北京 只在记忆里
我慢慢懂得 我的父亲为什么一直守着那个小平房 多次单位分房拆迁也不肯走
这里有我们一家人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