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 11:29:08 浏览量:1549
在四季青这片“隐形江湖”里,祝浩泉算得上绝对的“大佬”。他今年75岁,是四季青服装集团董事长。
只要在杭州,每天凌晨5点,祝浩泉都会到市场里走一走,跟每个格子间里的经营户打个招呼;他数得清旗下2600多间商铺的特点,以及爆款的卖点。
今年是祝浩泉走过的第29年,也在这里,走出了中国服装第一街。
改革开放40周年,来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他思路清晰,和每一位前来拜访的人谈起过往。倒茶时候,开水冲进玻璃杯,茶叶沸腾而起,又沉沉落下,有如经济的周期,又似人生的起伏,还像时代的轮回。
从杭州的菜篮子,到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专业市场悄然孕育,如祝浩泉般敢为人先的江干人,在钱塘江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声名远播的四季青服装特色街,也为今天的“城市新中心”埋下了伏笔。
双十一的忙碌,不止体现在西溪湿地的阿里巴巴园区,距其1个小时车程的杭海路上,也比平时更加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时光倒回1988年底。“边上有个四季青旅馆,停车场里停满了大货车。”那时的祝浩泉是三叉村村委会副主任兼工办主任。
后来停车场因外地车辆禁行而停办改作他用,“剩下了5亩,乡政府打算做一个综合交易市场。”
1989年国庆节热闹开张,结果第3天没人来了。因为有过开织布厂的经历,祝浩泉被临危受命,接任市场总经理。
“大棚市场”究竟该怎么做,他心里并没有底。直到一位温州客商造访,劝他将综合市场改为服装市场,祝浩泉这才“突然”有了灵感。
“光有灵感不行,要让商户入驻,就要争取到税务优惠政策。”马不停蹄地考察了温州、义乌、绍兴等市场后,祝浩泉愣是在江干“讨”到了优惠政策。
他在《温州日报》上打广告,当月就换来了45家温州业主进场的喜悦。
1989年11月26日,四季青服装市场开业了,但生意还是没有想象中的好。
人从哪里来?善于动脑的祝浩泉,把附近的一个农贸市场“盘”了下来,让杭州的马大嫂们,赶来买菜也能顺便逛逛服装市场。“这叫交叉模式,互为干扰,又互为作用,由此可以不花钱做广告。”
1989年12月15日,农贸市场开张那天,“木佬佬的三轮车、自行车在市场门口停满了……我当时心说,人气来了……”
有时候你很难说,究竟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从四季青服装市场二期、三期的先后建成,经营面积也从原来的7000平方米扩展到5万平方米,摊位也由45个增加至2000余个……时至今日,四季青服装集团年成交额近百亿元,年租金约为2亿元。
可以说,祝浩泉缔造了一个庞大的服装帝国。
站在今天回看,不得不敬佩他的前瞻——廉价低质几乎是每个批发市场的通病,四季青也曾不能免俗。早在2004年,祝浩泉就成立了四季青服装研究发展中心,中心包括研发大楼、科技活动中心、展示中心、现代化生产厂房等24幢大楼,共计13万平方米。他想以研究发展中心为标志,整体提升服装城内所有店铺的品牌概念和质量意识。
要知道,江南布衣就是从这样的7平方米小摊位上走出来的。
“一开始,他们在一楼,这是我们的品牌孵化基地,店里的灯光、陈列、设计风格,我们都有指导。”慢慢的,祝浩泉将其引入二楼,作为中小品牌中心,这里提供了面积更大,更适宜品牌展示的空间。
转型升级的新融合时代
电商的快速发展,也曾一度让整个四季青陷入迷茫。
出路在哪?祝浩泉家族一直在尝试。
祝慧良,四季青服装集团总裁,也是祝浩泉的儿子。“2016年,四季青服装集团将‘网上四季青’批发商城,更名为了‘摩街’。”在这里面,四季青按照一个实体店一个网店的结构,让实体店铺“上网”,并由专人负责网店产品的线上线下同步。
“批发的在线化,是四季青渠道的一项延伸。在这个基础上,四季青又叠加了网红直播等方式,更与时俱进的商业模式。”他说。
直播大厅里,网红们在镜头前不断地试穿衣服,同时解答线上粉丝关于衣服材质、缝线等细节性问题;直播间外面,还有专业人士,每时每刻监控着电脑屏幕上的大数据,哪件衣服最好卖?客户要看什么新款?统统有数据分析。
“开直播一个月的时候我们算过,6个直播间同时启动,日销百万元没问题。”祝慧良说。
在九堡新市场,四季青服装集团则加大了对原创品牌和线上批发模式的扶持力度,并采用电子化结算、电商化经营、集中式仓储和智能化服务体系,对批发市场模式进行了升级。
“如今你再去我们九堡市场看看,里面的装修不亚于万象城。”祝浩泉说。
四季青的转型升级,仍在继续。也正是在这种马不停蹄、前赴后继的追逐中,企业家精神才能得以彰显,自我革新才因之而被歌颂。
文/孙玥通讯员 李凌婧 郭柳含
视频/刘乃武
编辑/刘乃武
温馨提示:本文章来自网络并且是机构方发布,请自行核实信息的真实性,,请注意,一切法律问题本站不承担哦!如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