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出发——行走百县话振兴秦岭深处蕴“网”情 奋起路上的佛坪故事 虽然才中午,但我想和你分享 5 位少数派的夜宵美食与故事……
“县”在出发——行走百县话振兴秦岭深处蕴“网”情 奋起路上的佛坪故事 虽然才中午,但我想和你分享 5 位少数派的夜宵美食与故事……,
“县”在出发——行走百县话振兴秦岭深处蕴“网”情 奋起路上的佛坪故事
在我国南北分界山脉秦岭的深处,坐落着一座宜居、美丽、和谐的县城——佛坪。这里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肩负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历史使命。
记者实地探访了解到,作为中央网信办定点帮扶县,陕西省佛坪县以“脱贫摘帽”为奋斗新起点,以数字化建设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斐然。
“县”在出发——行走百县话振兴|秦岭深处蕴“网”情 奋起路上的佛坪故事
02:34
强龙头促文旅激活乡村旅游新动能
大熊猫和金丝猴、羚牛、朱鹮并称“秦岭四宝”,森林覆盖率高达91.19%的佛坪是它们重要的栖息地。
秦岭大熊猫佛坪救护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刘晓斌告诉记者,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92.4平方公里,据常年观测,区内有130多只大熊猫,自然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大熊猫基地等资源禀赋,佛坪县提出建设“静美佛坪、熊猫家园”生态发展路线。
“振兴有所需,帮扶有所向”。
记者调研发现,中央网信办积极从资金、品牌、人才、技术、宣传等方面协调资源予以帮扶。比如,连续多年协调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助力佛坪县举办“秦岭大熊猫文化旅游节”;联系知名旅游网站加大佛坪旅游宣传推介力度;组织“主播带你游佛坪”“乡村振兴看佛坪”等网络名人采风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着力提升县域生态旅游和农特产品全网知名度、美誉度。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当地接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5.1%和17.3%。“现在来佛坪休闲观光的人明显变多。”返乡大学生黎源源说,“和4年前自己外出上学时相比,家乡的变化很大、热闹得很。”
入眼即是画,处处皆美景。记者漫步于佛坪繁而不杂的院落间,依傍在白墙黛瓦的阡陌中,闻泥土尘芳,阅山野乡趣……锚定“半小时抵达西安”“两小时抵达成都”的区位优势,中央网信办牵线平安集团、携程集团及贝壳、小红书等企业,加快佛坪民宿产业发展。通过捐资改建或投资加盟等方式帮助西岔河镇银厂沟村建成7个民宿院落和休闲娱乐综合体,吸引游客观光打卡。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还指导美团和字节跳动等会员单位在佛坪举办民宿服务运营、新餐饮营销技法和电商直播专场培训班,为当地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培育当地网红达人。
随着一批精品民宿的建立,当地收获的不只是投资和设施,还有行业标杆的见识和经验。长角坝镇党委书记周冬说:“村民们会自然而然地向精品民宿看齐,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形成优质民宿集群的良性循环。”
“70后”厨师代辉是最早返乡创立农家乐的本地人之一。他告诉记者:“为提升服务水平,我申请了20万元的政府贴息创业贷款来进行扩建。”随着去年游客数量激增,他经营的农家乐累计收入已达20多万元。
延链条兴业态激促产业多元发展
行至西岔河镇耖家庄村,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的智慧大棚引得记者眼前一亮。置身其中,数万个菌棒整齐摆放,农民穿梭其间,摘下一朵朵探出头来的香菇。不远处的控制室内,大屏上的温湿度一目了然,轻点鼠标便可控制遮阳棚、风机和水泵。
耖家庄村海拔较高,气候湿凉,林木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香菇种植成为这里的一大支柱产业。
然而,当地深加工能力低,鲜香菇保存时间短,只能靠货车拉到县城或者西安,常常卖不上好价钱。如何让“小农货”走进“大市场”,成为摆在村支书高见和乡亲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破解耕地少、人口少、产品销路不足的困境,佛坪县深入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创新“政府+企业(合作社)+电商+物流+农民”的全链条大合作模式,以数商结合赋能农产品创新和产销双质提升。
在中央网信办指导下,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资助当地开展电商特产馆建设公益项目:联合阿里巴巴等电商矩阵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推介香菇、蜂蜜、羊肚菌等农特产品;开设电商培训班,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孵化本土“网红主播”,一方面把经验丰富的电商讲师请进来,带领本地商家实战演练,一方面把相关骨干送出去,赴江浙等电商直播产业发达地区开展学习培训。
目前,项目建成集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仓储、展示、销售、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电商直播自运营。2023年全县带动发展电商经营主体120户,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278万元。同比增长30%。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佛坪县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大于90%,已初步形成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架构体系。
“以前只能靠面包车一点点往外运,一家公司每天发货量不到100单。如今各家快递公司纷纷入驻,为我们提供从发货到售后的全链条物流服务,我们公司年发货量已超50万单。”返乡创业大学生周正亚说,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正是家乡电商经济快速发展的直观体现。
扶“志智”强筋骨激发振兴内生动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扶志,也要扶智。
为弥合城乡教育鸿沟,促进佛坪教育持续稳定发展,中央网信办通过设立高考激励基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双师课堂、培训学科教师等举措,推动当地中学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其中,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捐助设立的“佛坪县教育扶贫高考激励基金”项目,对本地户籍且在佛坪中学连续就读的优秀高考考生以及高三科任教师、班主任及为高考作出贡献的教职员工进行奖励。
截至2023年底,该项目已累计投入高考激励资金421.48万元,受奖学生196人次,受奖教师111人次。项目的开展对遏制优质生源流失及提高佛坪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促进高中教育持续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联合中央电化教育馆共同组织开展“网联优教”教育信息化帮扶公益项目,共组织企业向佛坪捐赠包括教学设备、录播系统、师训平台和教师培训等在内的价值超1000万元的产品和服务,为佛坪地区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们护好山,养好水,扛牢‘秦岭卫士’神圣使命,同时借助全域游,实现‘绿色颜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佛坪县委书记李志刚说。
联合出品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
新华社陕西分社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
策划:沈虹冰 常爱玲 高国力 金文成
监制:齐慧杰 周宁 令伟家 陈钢
闵希莹 陈洁
统筹:何强 文晶 陈晨
曾宇 矫雪梅 陈晓萌 马凯 何安华 张斌
终审:曹建礼 徐蕊 张书旗 冯璇
记者:张芸梦 王艺霏 赵英博 张思洁
编辑:张艺腾 陈梦婕
实习:张津硕 董晟辰 冯晓艺
虽然才中午,但我想和你分享 5 位少数派的夜宵美食与故事……
不知不觉加班到深夜,饿得头昏眼花的时刻,清淡的饭团和滋啦啦的炸串,你会选哪一个?晚风吹过烟雾缭绕的烧烤摊,那个戴着耳机、独自吃饭的人在想什么?睡前在社媒刷到别人垂涎欲滴的大餐,然后打开外卖软件的你,脑中会划过「夜宵是健康自律的反面」的念头吗?夜宵带来的快乐是那么的不可代替,平时努力健身也是为了多享受那一口肆意的幸福。
本次我们邀请了 5 位作者,一起来聊聊他们对夜宵的态度、最爱的夜宵美食,还有那些在饥肠辘辘的夜晚、或寂静或喧闹的深夜街道,陪伴在身边的人与难忘的记忆碎片。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令你印象深刻的夜宵美食与故事 ??。
??
斯利普固
夜宵提供的是一种情绪满足
我认为夜宵不是健康自律的反面。极度自律的人固然可以获得自律的正向反馈,但也会失去一些生活的乐趣。
我以为,生活的常态是 80% 的节制 + 20% 的放肆。正是因为有这 80% 时间都在节制,当这 20% 的放肆发生的时候,所带来的正反馈会被放大很多来充盈自己。试想一下,当你清淡健康饮食了半个月,然后来一顿美味可口但重油重辣的麻辣烫,这种即时的快感,是会因为这半个月的寡淡而放大许多的。
当然,如果每天都吃麻辣烫,那么这种快乐逐渐将变成麻木,快乐效益递减,最终留下变糟糕的身体。所以你说吃夜宵是不是健康自律的反面,要看度和量,不能一票否决。成熟的世界没有非黑即白,都是在模糊中寻找方向。
曾经最常吃的夜宵是空气炸锅版家庭自制小酥肉。将买好的冷冻小酥肉取出,放入空气炸锅,按说明设置温度时间,等待片刻就可以闻到香喷喷的气味了。
之所以经常吃这个小酥肉,一方面它其实很像黑暗料理夜宵的形态,但同时又因为家庭自制,相对来说比较健康,油盐也没有小摊卖的那么重口。更重要的是,叫外带等待 30min 送到后,炸物的口感和酥脆已经不在,打了六折的夜宵,让我顶着些许罪恶去吃完,着实有点浪费吃夜宵的机会。但家庭自制的好处是,出锅就可以开吃,吃到的就是最新鲜的体验。
最近常吃的夜宵是家庭自制清补凉。自从去年去海南玩了一趟,我就发现了清补凉这个甜品。说是甜品,其实主要以水果为主,如果自制,也可于完全不放非水果类的添加物,只用水果+椰汁就可以完成。最近夏天炎热,在家里自制一个水果清补凉,既能满足对夜宵的需求,又似乎是在吃水果,又往回找补了一点点健康的意思。甜品在家自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真的少放糖,甚至不放。在甜品店里面的成品,可以想像是无数甜味剂、糖精等等味道添加物的结果,但是在家就不一样了,各种食材都可以经过自己的挑选,吃起来会比较放心。
之所以更倾向于吃家庭自制夜宵,而尽量少吃外卖,主要还是因为夜宵吃的就是一种情绪价值,就是想复刻曾经在外面走在街上被某个小店的香味吸引后,随即来上一点,然后满意离去。但如果在家叫外卖,再好的食物,经过 20-30 分钟的保鲜袋焖蒸,不说味道散尽,起码酥脆的口感基本消失,咀嚼起来就像是在吃黏糊糊的油烟混合物(甚至它本身在店里就是预制保温产品)。如果一通心里挣扎,最后却吃到了一堆真·垃圾食物,而且味道也差了很多,那可真是,亏大了。既然选择了吃(之后可能要多加点运动量),就吃得开心一点,尽兴一点,不要浪费了机会。
还在大学的时候,每天晚上校门口的道路都会被两排黑暗料理布满,这是属于学生的夜生活。还记得那时候经常三两个人骑车到校门口,仔细挑选想买的小摊,然后付了钱,眼睁睁看着小摊老板把自己这份从生到熟做好,经过不长的等待,再结伴骑车回宿舍和同学分享。当时经常吃的什么已经不大记得了,但是我还记得在暗黑夜色和明亮灯光下,一个个摊贩冒出来的烟火气,就是当时学生的我能享受到的夜生活了。摊贩种类虽多,但大多都不太贵,对于学生来说完全承担得起。尽管学生很穷,但似乎也不用考虑太多预算的问题,尽情享受就好了。
原图来自小红书用户 @??子酱
而在当下,是再回不去那种单纯的时光了,只剩下对食物的渴求和味觉的满足。哪怕是吃夜宵,也要考虑这顿吃什么、怎么吃、吃得值不值得。随着年纪成长,做事都开始了计算,因为知道时间飞快,只能在尽量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去体验相对值得的事情。低频的、尽量自制的、健康的、不要重油重盐重辣的、少量体验的,就是我对夜宵和自律这件事情的计算平衡了。
??
程天冲
先不管体重,有碳水有肉有可乐的夜晚才快乐
最早开始吃夜宵,还是大一。那时候在紫金港每晚和校会的同学相约夜跑,几乎每次一小时后就变成了北街烧烤局。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不是烤串儿,而是当时老板经常送给我们七八个人的炒饭或者炒米粉。
从那之后,我发现夜宵的快乐好像并不仅仅来自于肉类,还需要有碳水,最近两年尝试出来的最经典组合就是炒米粉加炸虾饼。米粉加上鸡蛋和瘦肉丝一起炒,该吸的油全部都吸进去,香到爆炸。而胡萝卜和豆芽的作用,就是给你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安慰。
后来我发现,单一个炒米粉「肉」不够多,但是搭配烧烤一个人吃又有点儿大份,慢慢地就解锁出了炸虾饼这个绝配。但凡还能说的过去的潮汕炒米粉店,都会有炸虾饼这个选项。炸物都吸油,我又酷爱吃虾,一口炸虾饼和一口炒米粉就是糖油混合蛋白质,比羊肉串的爽感来得快得多。当我吃完了第一口虾饼和米粉,还会立刻来一口肥宅快乐水。这份快乐,给我多少肉都不想换。
如今,我最常吃夜宵的场景,就是周五晚上下班后。如果没有约,我大概率都会选择九点以后点一顿。说起来这顿夜宵也不是非吃不可,但是和别人在周五下班约饭也没有这顿夜宵来的快乐。周五的夜宵很符合辛苦工作一周以后给自己的一个犒劳,它已经变成了总结打工日和期待周末之间那个最完美的过渡。吃着夜宵的时候,会感觉周五已经结束,周末还没开始。果然,即将放假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时候。先不管体重,有吃有喝,快乐起来再说!
??
Voyager_1
吃点夜宵吧!是爱人耳边最质朴的情话
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体会到个人情绪的「涨跌」是一个波动循环,一浪更比一浪宽,直到波澜不惊。
学生时代,我们不害怕熬夜,热爱熬夜,自然也容易热爱夜宵。网吧通宵、朋友家寄宿、夏令营集合、军训活动等,每个两人以上的活动都容易把我们向集体的情绪高潮靠拢,再孤僻的人天然在集体里也比独居时更加容易躁动,毕竟人类是群居的动物。在集体活动中,一定会有名为团建的就餐活动。它们可能是篝火晚会、烧烤派对、泡面零食分享……抚慰我们肠胃的同时增进朋友同学间的感情。
工作以后,在电视里和生活中见多了非要不可的煽情,我也逐渐变得麻木起来,夜宵也不是非要和一大帮人围在一起,气氛也不是人多越能怎样。工作里的同事大多一辈子都是同事,只在工作时产生交集,很难变成朋友。能不加班、不出差,夜晚和周末准时和爱人在一起,享受甜蜜的二人时光比什么都要美妙。某人深夜电脑前忙活多一会儿,另一个就凑过来挤眉道:走!去摊儿上整碗馄饨吗?彼时的话语会比一切情话都美妙。实在走不开的话,爱人帮你买回来的馄饨两个人挤着抢着吃也比团建的大餐更有那味儿。
中式夜宵里面,碳水和烧烤是占很大比重的东西。前者解腻,比如馄饨,汤汤水水下肚,配点葱花辣椒,汤里点缀的紫菜和虾皮恰到好处地提供了鲜味。我还尤爱加醋,刺激开胃的同时还能唤醒晚间即将睡眠的神经。烧烤油腻,但满足感爆棚,烤虾、烤茄盒、烤青椒、烤肉串儿、烤金针菇,总有一个名词读到就能让你流口水。不过,馄饨和烧烤只是一种较好的搭配,偶尔我还会以「香辣」攻「香辣」,点一碗肉酱米线儿配烧烤,这几乎是最犒劳熬夜加班的解法。
不是生活在海边的孩子,对海鲜的原味一直不太了解也谈不上爱。偏爱的做法是干煸和炒,碰上属于海鲜的蟹蟹,总想让老板做一个香辣蟹吃。于是夜宵的选择里,我总是留意烧烤和炒菜的店里能否出一套令人满意的香辣蟹。直到最近找到这家,把酱汁的味道炒到蟹里,又能保证蟹煸得有味儿,实在令人满意,下次仍会光顾。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想去宁波、大连等城市,试试取材当地海鲜的家烧和传统做法,一饱网上看到吃不到的口福。
说回米线儿,老家的米线儿可是一绝。晚上出门到家附近的步行街,总能闻到附近飘来小吃摊儿的米线儿香。一点不夸张,每次去跑步都得吃一碗。这天还会再配一碗清补凉,如果是图里的甜点配合一碗自选糖水,夜晚的曼妙会被拉到新高度。值得一提的是,家里的米线儿店里可以点到羊排、炒菜等,羊排不是高档的纯肉羊排,就是能啃能嗦能尝到肉的那种羊脊骨,每一口吸到的蘸汁儿和肉味儿的混合,都是心中夜宵最纯正的味道。如果不想坐在店里,只想买个饼就个喝的填填肚子,炸串儿卷饼或者香酥鸡米饭都很不错。糖水喝不下,来一杯 fake 版本的椰汁,一饼一椰,也是我的常见搭配。
回宁后的米线儿就多少差点儿味道,一般没有肉酱,米线汤也不是那个味道,米线儿也很不清爽,就算选到一家还不错的,出品也不甚稳定,所以在南京我总是另有选择。
回到南京,夜宵我常常也会点鸭血粉丝。在我眼里,鸭血粉丝其实并不是一个多特色的传统美食,一方面大多数的店调味都是靠鸡精已经不是什么行业秘密,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一家老店吃鸭血粉丝,也可能会觉得不如心中想象的味道——因为确实就是鸭血汤?粉丝。但我并不是要看不起鸭血粉丝,因为吃鸭血粉丝总是要配合上汤包才出彩,轻轻提慢慢移的吃法估计不用再科普,咬开薄薄一层汤包,我会故意让汤汁往鸭血汤里流一点,这样既吃汤包味儿,又能喝到复合的鸭汤,一口气吃两笼(不建议)都不带停的。
偶尔,也会想整点洋玩意儿,老外的烧饼吃吃。最爱的其实是带有菠萝的披萨??口味,架不住平台优惠也会选上热门的口味,配上 +2 元的芝士边儿,倒不是因为爱吃芝士,只是因为干巴的那种边边实在咽不下去,每次吃干边的时候都会被吸干所有的口水。吃「西餐」的时候,不喝点特别的总觉得不过瘾。伏特加打底 + 味全橙 C 那个橙汁 + 杯子倾斜倒元气森林葡萄味气泡水,混 bar 的朋友给我兑这个时候觉得怪好看的以为徒有其表,喝起来还就真不错。可能因为这里面每一样我都觉得挺好喝的吧。饮品,是契合口味最重要,爱喝甜就不要三分糖。
深夜的我们总是潇洒,一点酒精就能化解白天的恩仇,和敌人握手,和自己言谈,与亲人止戈。不爱喝酒的人,也能通过碳酸里排解掉一天的班味儿和浮躁气,回归我们本来的样子。趁年轻,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趁年轻,也和爱人多吃几次夜宵,自己做的也好,外面买的也罢,一起吃夜宵就是爱意的流淌哇。
??
蛋挞西瓜
裸辞的人不配开空调,但可以打着吃宵夜的幌子去吹吹风
在正式成为一名牛马之前,其实我是很少吃宵夜的,仅有对宵夜的记忆,是小学三年级前,和爸爸住在广州老城区的时候,晚上看完电视上夜间档的港片,一起去巷口的鱼蛋粉店,一人一份招牌鱼蛋粉,五彩鱼蛋我不都爱吃,但 Top1 总是在原味和牛肉丸之间摇摆,最后放到碗上的鱼皮超脆(必须趁早吃,泡一下就软了),河粉和米粉轮流点,葱花最开始我是拒绝的,但是爸爸和看店的阿姨都说「吃葱会变聪明」,也就都加上去了。(可恶,谐音梗永远有它的一席之地)
说来也奇怪,那时候没有吃腻一说,看电影去吃鱼蛋粉,渐渐习惯养成自然,吃饱睡得也好,坏处嘛,就是我一直是班上的「肥妹仔」吧,但倒是挺自洽的,练就了一身听到嘲笑就追着对方跑的灵敏反应(自认为是某种本领)。
上班之后,作息就变得不规律起来,午餐到点,却想着再改 15 分钟就能搞定,结果赶到食堂几乎什么都不剩了,匆匆吃几口,下午 4 点就开始饿得嗷嗷叫,晚餐也套这个公式,于是「打卡 - 刷外卖平台」一番操作行云流水。但众所周知,北京最好吃的是麦当劳,作为广东人,不想向麦当当低头的方式,是点了大概 50 次沙县的蛋炒米粉(特别累的时候也会选择有肉的版本),至于自律与健康方面,我个人现在正在平衡当中,包括但不限于坐着的时候拿枕头遮住肚子、穿宽松的上衣、带着电脑去羽毛球馆打球等……谁不想成为夏日最明媚的女孩,希望有 size 可选。
说到最爱的馆子,抱歉北京没有,反倒是回家之后,我发现家楼下的生蚝相当有水平,28 元一打,要求有粉丝我会觉得自己很过分,但是蒜蓉和微微粘壳(我妈说这是比较新鲜的意思)是有的,街边与红色塑胶凳就很对味,明晚打算去隔壁档口试试炒粉,再来一杯冰的柠檬茶。
其实我觉得吃宵夜 = 出去走走的意思,这往往大于宵夜本身,在一天的工作后,在实在不行待在家的时刻,裸辞后的我,是不配开空调的,家楼下的生蚝,味虽美,但离得太近,没有抽离感。所以总是会打着去吃个宵夜的幌子,我骑上轮子真的很小的折叠单车,去大堤吹吹风。9 月,夜间 27 摄氏度,一阵舒服的骑行很快就会被烧烤摊附近的烟打破,能见度降低,chill 到爆的男男女女在江边喝柠檬水,吃烤串,打麻将,在桥底的摊位我也点了半打生蚝,一元一只,味道也很一元一只,此刻我脑袋里什么都没有,顺着网易云音乐推送的粤语歌单,逐首听,会的就跟着唱几句,然后再被附近传来的「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打断(惹,什么东西,打不过就加入),「飞跃这红尘永相随」(声嘶力竭……
??
Kasper
一人份的深夜慰藉
对于夜宵这件事,大抵我还是有一些发言权的。回想起在学生时代,那些伴随着学习的漫长夜晚总是与夜宵紧密相连。当时,每天晚自习结束后,走出教学楼,迎面而来的不仅仅是寒冷的风,还有宿舍楼下热气腾腾的夜市档口。这些夜宵小摊专门为晚归的学生们提供能量补给,香气四溢的铁板豆腐、煎饺、煎饼果子、炒面,似乎成了深夜里最温暖的慰藉。在昏黄的路灯下,食物的香气和热气交织,让整个夜晚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简简单单地饱餐一顿,满足感从胃里一直暖洋洋的扩散到全身,再回到宿舍爬上床铺入睡,那种感觉在那时简直是幸福最真实的具象化。
后来,当我离开中国,去欧洲留学时,以为这样美好的夜宵生活再难延续。然而,事实却证明,我实在低估了世界人民在追求深夜食物慰藉上的一致性。在欧洲的留学生活中,我很快就发现,尽管这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国内不同,但夜宵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每到周五和周六晚上, 学生们结束一周的学习和工作,纷纷选择在这样的夜晚狂欢放松。在我上学的城市,这样的夜晚街道上喧闹且极具烟火气,大家聚集在酒吧、俱乐部,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我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美食角落——土耳其烤肉店。平时的夜晚,这样的店并不会开到很晚,而在大家尽情狂欢的夜晚,无论多晚,你都能看到这些店内灯火通明,店内的烤肉在旋转架上慢慢烤着,滋啦滋啦,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酒后饥肠辘辘的时候,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土耳其肉夹馍」,焦香的烤肉搭配着松软的面包,再配上蔬菜沙拉和酱汁,这一刻的满足感像极了那个时候昏黄路灯下的夜市档口。饱餐一顿,开启下半场刚刚好。
时间过得好快,学业结束步入职场后,夜宵的意义在我生活中的象征性似乎逐渐被改变。与学生时代不同的是,如今的夜宵不再是饥饿时的能量补充,而更像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特别是人到中年,新陈代谢减缓,身体已不再适应深夜的无节制大快朵颐,夜宵也就渐渐变成了喝酒时的小食,像是鱼皮花生、玉米片这样简单的小吃,既不至于过于油腻,又能在饮酒时增添些许的乐趣。而这些简单的「小夜宵」,不仅填补了身体上的需求,更是承载了关于过去的许多回忆。
据说年纪变大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时常感慨、时常回忆过去」,我也难逃这定律。常常觉得,夜宵在我生活中的位置,仿佛渐渐成了一种流逝的象征。生活就像那年夏天,我坐在美因河畔的长椅上看着奔流而过的河水,不再复返,就像青春时无数个夜宵陪伴的夜晚,成为了记忆中的一部分,也许无法重现,但也并不让人感到遗憾。相反,每当我想起那些记忆,总是能让我感到温暖与怀念。这些伴随着夜宵的记忆,就像河滩上被冲刷得光滑的石头,也许有一天,我们故地重游捡起一颗,与老友相望一笑:「还记得那个时候滋啦冒油热乎乎的烤肉吗?」
夜宵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对我而言似乎更是一种生活的记录。每个阶段的夜宵都承载了独特的意义,也成为了所谓「人生」中的珍贵片段。也许有一天,夜宵不再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曾经那些夜晚的美食给予我最直接的满足和快乐,依然可以持续带给我温暖。
??:你最爱的夜宵美食/馆子是什么?吃夜宵时是满足感更多还是会有负罪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最爱的夜宵和故事。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92242?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少数派编辑部
责编:Lotta
发布于: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