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家作为靠发文章吃饭大军中的一员,都比较关心审稿周期,也都希望审稿周期越短越好。不同科研期刊虽然规定有不同的审稿期限,但仍然时长时短的实际审稿时间是怎么回事呢?其中的不确定性到底在哪里呢?时常会收到作者的询问:请问我的文章现在状态如何了,可否告知?那隐含的意思就是:时间过去这么长了,还无消息,可否说点啥让我们放心一下噻!这是一般情况,我碰到过一次作者的严厉质疑和拷问,语气颇为不佳,大意就是:你们的审稿期限不是三周么?为什么我的文章都二十五天了还没消息?对于这么一个严格追求时效性的的作者,我们很慎重,并小心翼翼的力求给出合理的解释。我说您看啊,事情是这样子的……
“您投稿后,文章在主编办公室经过初审分下来,可能两三天,也可能四五天就过去了;然后分到我们这里呢①,编辑选择和邀请审稿人直到人家同意审稿要花个几天吧②;从审稿人同意开始才是常规的三周审稿周期,但很多审稿人都是超期返回意见的,少的超个三五天,多的超个十天半个月也是有的③。目前您的文章正在审稿阶段,烦请您耐心再等等吧,对您的理解和配合表示感谢!”
关于①、②、③,请看注解:
① 此处我都没敢提在我们手里也可能耽搁两天,怕这位作者较真儿再问个为啥啊。每个编辑的工作方式会有差异,据我所知,一周固定时间处理两次或三次的有,天天处理的也有。这还是在他们工作时间能保证的情况下,碰到特殊时期,恐怕都要缓缓吧!
② 如果几次下来邀请的审稿人都拒审,耗时更长,十几二十天才找到审稿人也不鲜见。最初一般先邀请三四个审稿人,拒审一个就再邀请一个,或者等上几天没回应了再邀请一个,因为不是所有审稿人都是第一时间回复,中间有个合理等待时间。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同时邀请十个人节约时间?因为这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假设每个编辑都这么做,一次十个,那么同时期其他编辑遇到同类型的文章时就会不易选出合适的审稿人,对他们的工作造成障碍。其实也没有必要,如果一不小心十个审稿人都同意审了,你的文章一下子十个评审意见,想必你不会觉得受宠若惊,惊是有的,惊吓?惊厥?
③ 多余的又没敢说,主要是怕说不清再惹点别的事儿。我们就按三周的审稿周期来说,你寻思这里面没问题了吧?时间能保证吧?那么你又错了。说实话,能提早或按时返回意见的就谢天谢地吧,超期三五天十天半个月返回意见也算不错的,或者催促几次才返回意见也算好的,催个一两次都杳无音信的依旧算好的。你是不是捉急了:这都算好的,还有啥不好的?最怕的是,你催一下,审稿人回应:再给我一周吧!过了一周,你再催,回应:好的马上弄,再给我一周。再过一周,你继续催,回应:马上就好。过了几天再催,从此石沉大海,再也没有一丝回应。若是只有一个审稿人这样还好,若一篇文章两个三个的审稿人碰巧都拖延且最终无回应,就悲催了,怎么办?赶快边催边增选审稿人,这样就相当于又来一个循环,时间到哪里去了?时间就这么被吃掉了。
编辑不是你的仇人,审稿人大多数也不是,谁也不想碰上这种情况。整个审稿过程只是一个相对标准的流水线作业,但一环套一环中牵涉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机器人,故无法做到无缝连接,互相体谅一下吧。我从业多年,只碰到一个作者密集的询问文章状态,从二十几天开始隔三天一问隔三天一问,我就有点火大了,有必要么?人家审稿人又不挣你钱,我们能像讨债一样天天催么?最最要紧的是,你知道用不同的句式变着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回答你同样的问题有多费劲么?作为作者,从投稿到收到返修意见,也许五六天,十几天,二十来天,一个月,两个月,都属于正常情形。快的时候没见你特别夸过,那么慢的时候也别骂太狠了。我不否认有主观恶劣情况存在,编辑可能有时不负责任拖沓太久,审稿人故意压稿,但是你又能怎样?即使真的不公平,你除了呐喊几下,又能惊起多大波澜?你没有千里眼和顺风耳,所以你的质疑是否合理无从验证,控诉也就失去了根本的依据。这些年目睹了许多纷争,在以期刊为主场的对抗中,作者没有所谓的赢,所有的不合理放在台面上都会被合理的搪塞过去。你争一时意气,倒不如一颗平常心,悲喜成败,皆是自然!
SCI编辑类的我不是一线人员,肚子没货
我只是个代发的,非我文风,作者是他 @小贱贱
>>>>>>
五分类供浏览&收藏
硬货······软货······飚车······观点······其他
六专栏供投稿&订阅
『科研』···『小组』···『论文』
『点子』···『科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