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新模式”防疫 就是“乱”
民进党当局双标防疫 图片来源脸书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数天破千,似乎“与病毒共存”的“新模式”正在形塑当中,一场开放与清零的拔河赛。
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在《中国时报》发表评论指出,然而民进党当局在购置疫苗、分配、疫苗施打普及率、医疗量能、居家防护、快筛试剂和口服药都出现问题且价格过高情况下,每天拿着广告牌说明有多少人染疫,其动线如何,这些说明仍无法唤回民众信心,连带经济振兴、教育等也都出现问题,陈时中选台北市长心迹与疫情扩散无异是最大的讽刺,防疫想学西方与病毒共存,但又无法接受这样失控的结果。
事实上,光靠民进党当局防疫是不行的,能否安度这波疫情、保障民众健康,除了靠台当局的防疫政策,更重要的是社会配合与监督,民意的支持与团结,然而民进党当局既要抓防疫主导权与功劳,不愿意与民间共同承担,这种心态就很要不得。
民进党当局的准备不足且没有想到是可以预期的。举例来说如果要“与病毒共存”,那么药物、疫苗、试剂皆不可或缺;但如今通过是问题都是“没想到”。平心而论,疫调在每天都突破千例情况下显得没有多大的意义。民进党当局决策的粗糙,要快筛没快筛,要疫苗没疫苗,要药物没药物,毫无逻辑章法,民众自然无所适从。
且战且走的“新模式”防疫就是乱,学西方与病毒共存又学不像,也放不下。如果疫情无法消灭控制,照理说发现一个就消灭一个,绝不让疫情在当地生根生存。
人们当前在民进党当局教育下已经不是“会不会染疫”,而是“会不会重症”、“会不会死亡”,防疫的重点慢慢变成保护医疗量能,以及那些没打疫苗的族群、而对于打疫苗还染疫的高风险族群只是要求“不要死”就好。
“新模式”的防疫突显出采检量能有极限、医疗量能也有极限、隔离量更有极限、居家隔离也有极限、病毒药物买的数量也有极限,这么多有极限还要采取消极与病毒共存亡的防疫政策,效果恐怕仍令人质疑。
总之,防疫工作要有效果,需要官方与民间配合,无论台当局或个人都有责任来防疫,民众需要清楚明确的政策,人民的健康是不能妥协的。防疫需要让专业的公卫专家来决定,回归专业理性,务实面对防疫,人民才能安心,民进党当局这种“且战且走”的“新模式”实在令人忧心。要发展经济提振民生,若每天确诊数还是破千,试问谁会来消费?谁又敢投资餐饮观光旅游业?如果民进党当局明确认知不可能清零,那么在政策上就应当设法提高疫苗覆盖率、高龄族群接种率,而不是以一个“新模式”来模糊带过,让民众更加陷入不知所措的混乱中。(作者刘性仁为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时报》
责任编辑:邱梦颖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