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广东中医专家深入香港疫情“红区”是历史突破
“广东中医专家带动香港中医医生,一同深入香港疫情‘红区’,这在香港中医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今年年初以来,第五波疫情突袭香港。危急时刻,应香港特区政府的请求,中央及时施以援手,广东省也先后派出526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包括中医专家21名。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参与内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专班,4月20日他在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广东派出的防疫医疗队用好内地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经验,在香港推动建立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协助香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预防、治疗、康复的中医方案,并带动香港中医医生在历史上首次进入“红区”参与新冠肺炎的诊疗工作。
谈到中医药行业的粤港合作,徐庆锋表示近年来已有香港中医师在广东执业,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也开始在内地上市,未来广东也将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引领粤港澳中医药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互惠共赢、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
赵杰 摄
谈新冠救治
中医“一人一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
南方日报:近日世卫组织官网发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专家评估报告》,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您的实践中,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方面有哪些优势?
徐庆锋:首先,中医治疗坚持“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原则,可以分类施治、精准用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省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中医专家边救治边总结,制定发布了第三版到第九版的国家诊疗方案,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其中既有通用方,也有针对不同病情不同证型的方剂,还有中成药,核心就是辩证论治。
广东中医药救治患者以国家诊疗方案为基础,结合发病季节、岭南地域、居民体质等特点,分类施治、精准用药、确保疗效。比如这次广东中医专家援港抗疫,就针对香港滨海城市气候和居民体质特点,对诊疗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其次,中医在不同类型患者救治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定点救治医院和中医专家的总结,目前对轻型、普通型患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改善患者发热、咳嗽、纳差、乏力等临床症状,减少向重症发展。对重型、危重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人一策”,发挥中医药在退高热、促进肺部渗出吸收、改善胃肠道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减缓或阻断重症向危重症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转变。
同时,针对部分康复患者出院后仍有乏力、纳差、气虚等症状,应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综合干预,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截至2022年4月18日24时,广东全省累计确诊病例6931例,有6662例采取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效果理想,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为96.12%。
南方拍客 余立挺 摄
谈中医援港
21名中医专家超八成有抗疫经历
南方日报: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中医药在预防、治疗以至康复的全过程中发挥着作用。其中广东省派出的中医力量为香港稳定疫情提供了哪些援助?成效如何?
徐庆锋: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港工作,应香港特区政府请求,根据内地支援香港抗击疫情工作专班部署,按照“香港所需、广东所能”原则,派遣包括中医专家在内的防疫医疗队,支援香港抗击疫情。
广东省先后派出526名医疗防疫人员支援香港抗疫,其中中医专家21名,由张忠德教授领衔,他同时担任了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内地支援香港医疗队副领队。所有中医专家均来自广东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覆盖中医肺病、中医急诊、重症等专业,80%以上人员为高级职称,80%以上人员具有在广东本土或国内抗疫一线的工作经历,到港后即投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
南方拍客 余立挺 摄
通过这支中西医队伍,我们在香港推动建立中西医深度融合的工作机制。防疫医疗队在新冠治疗中心(亚博馆)参与临床救治的医生有74位,其中中医医师19人、西医医生55人,中西医共同排班、共同查房、共同收治病人、共同制定诊疗方案,发挥了1+1>2的临床效应。同时建立了中西医共同参与的业务学习、病例讨论、交接班等制度。
广东省中医专家根据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对新冠治疗中心(亚博馆)的中医诊疗方案提出了合理建议,比如:增加针对老年群体的咳嗽、咽痒等上呼吸道症状,纳差、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咽干、咽痛等咽部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及治疗;减少部分中医药使用的禁忌,扩大中医药的使用范围等。以上建议也得到香港医管局中央指挥委员会及中西医协作治疗发展专责小组的认可,香港有关方面以上述建议为基础,修订了中医诊疗方案。
在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的指导推动和广东中医专家组的具体指导下,4月5日,香港中医医生首次进入新冠治疗中心“红区”进行查房,这也是香港中医医生在历史上首次进入“红区”参与新冠肺炎的诊疗工作。
南方日报:香港民众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如何?
徐庆锋:根据临床专家的反馈,香港新冠肺炎患者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较高。由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患者比例也在逐步提升,最多的一天有88人。
南方拍客 余立挺 摄
谈经验优势
中医医院要拥抱现代医学
南方日报:广东作为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强省、大省,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积累了哪些独特的经验优势?
徐庆锋:近年来,广东在中医药强省的引领下,广东中医医院因地制宜,在医院章程制定、决策机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培训、科研教学、信息管理、便民惠民服务等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均有全国较为领先的探索和实践。
首先我们的中医医院要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全国首家“中医经典病房”,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治未病中心”“中医慢病管理中心”,逐步形成了未病、欲病、慢病三个层次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这些工作都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服务群众健康方面的优势,也增强了群众对中医药的信任。
其次是我们的中医医院要拥抱现代医学,探索中西医结合模式。例如,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我们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最后是我们的中医医院要改善医疗服务模式,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广东一半以上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均开设了互联网医院,为患者提供院前、院中、院后和医院间的一站式“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大部分医院建设了智慧药房,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中药服务,使患者就医更加方便。
南方拍客 余立挺 摄
谈粤港合作
探索以科技创新引领粤港澳中医药合作发展
南方日报: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中医药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徐庆锋:为推动粤港澳三地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广东省切实按照《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合作备忘录》精神,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平台,推动粤港澳三地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科研机构资源共享。
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经依托广东省中医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广东省也以科技创新作为切入点,与香港浸会大学和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合作,进行高起点、宽领域、多方位的科学技术研究合作与教学实践,探索建立以科技创新引领粤港澳中医药合作发展的新模式,建设互惠共赢、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
此外,广东也支持广东中医药科研团队与港澳团队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培育创新团队等,如建设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
南方拍客 谢城英 摄
南方日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提及将推动港澳中医师在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执业,目前香港中医师在广东公立医院执业的具体情况如何?
徐庆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公立医疗机构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工作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和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为港澳中医师提供粤港澳大湾区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环境,并鼓励其参加师承教育、继续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助于港澳中医药人才培养、人才流动,加深粤港澳三地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产生积极影响。
2021年广东首批选择省内中医医疗服务技术能力强、专科特色优势领先,方便香港、中医师来粤的7家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试点。首批试点招录10名香港、2名注册中医师。通过考核,其中10名香港中医师全部拟录取,除1人因个人原因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其余9人均获得录取资格。
今年3月14日,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发布《广东省事业单位2022年集中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公告》。公告明确,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可报考相应岗位,如内地公立中医医院的岗位。
南方拍客 余立挺 摄
南方日报: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政策,对粤港两地上市的中成药物互通带来哪些影响?
徐庆锋:去年底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首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内地上市注册证书,来自3家港澳企业的3个品种:的张权破痛油、香港的和兴活络油和紫花油获批。今年4月6日,广东省相继完成了第二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2个品种的注册审批并颁发了相关注册证书。预计将来会有更多港澳中成药获得内地上市注册审批。
转载于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