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货源分类
网店货源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综合货源资讯 >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独居老人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疫情封控下的上海独居老人

发布时间:2022-04-13 17:37:14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上海本轮疫情累计感染者已超10万例,封控措施还在持续。
相信很多关注上海疫情的朋友,最近都在社交网络上看过那篇标题为:《帮帮老人小区》的公号文章。
那篇发布于4月8号的文章作者,是一位90后女生,居住在上海某老龄化小区内,上海封控政策实施以来,她必须要靠抢购物资和囤货生活。在文章中,女孩写下自己的见闻:“隔壁93岁的独居奶奶每天煮白粥喝,蔬菜早就没了”,“楼下奶奶烧了一锅菜饭,每天热热已经吃了六顿”。
文章下出现海量求助信息。那些短短的甚至有不少错别字的文字,记录的,是习以为常的秩序失效后,老人们的真实困境:他们没有掌握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技能,很难参与物资抢购;他们体弱多病,面临断药的风险;他们没有足够快捷的渠道获取科学信息,更容易被各色网络谣言影响,陷入无端的恐慌……
上海是目前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型城市,约有533万老年人,占总人口36.1%。“动态清零”总方针综合考虑了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老年人占比高等国情。
“上海是老龄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一旦‘躺平’,很有可能造成老年人和其他脆弱人群重症和死亡,无法承受。”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吴寰宇说。放眼“躺平”的国家和地区,老年人和其他脆弱人群的病死率都比预想的要高很多。
但疫情封控的当下,我们想要保护的老年群体不会使用互联网订菜、买药、获取信息,需求难以被外界看到。

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打电话麻烦晚辈
 79岁的周文龙是一位独居老人。他所在的宝山区旧小区老人聚集,还有照顾90岁老父亲的60岁老人。眼下,周文龙和他的老邻居们不得不在不熟悉互联网的情况下,想办法应对日常的挑战。
坐到客厅的座机前,上海老人周文龙决定给外甥女许慧打求助电话的时候,厨房里已经没有一点蔬菜瓜果了。
周文龙今年79岁,没有结婚娶妻,平日里一人独居在宝山区泗塘一村的住房里,住在长宁区的外甥女许慧不时会来他家中照料。宣布封控之后,外甥女许慧就不便跨区来看望了。周文龙知道,孩子没有闲着,封控期间作为志愿者在长宁区为居民奔走联系物资。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愿打电话麻烦晚辈。
封控中的小区门口
通过微信,周文龙好不容易联络上了许慧。接了语音电话,许慧给老人道歉——她不小心点开了手机“勿扰模式”,因此电话打不进来。这几天她作为志愿者忙着协调物资,几乎每天都要忙到后半夜。

周文龙需要的东西不多,许慧记下后,在朋友圈发布消息,求助宝山区有条件给老人送去果蔬的志愿者,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回复。当天中午,一家救助独居老人的公益组织应下了周文龙的需求,除了周文龙老人列的果蔬,还多准备了一些馒头和辣酱。
本来,菜应该是够吃的。
3月30日清早,得知小区将在4月1日开始封控,周文龙去了小区门口的菜市场买菜。不到9点,菜市场异于往常地拥挤。平时这个点,来光顾的大多是周文龙这个年纪的老人。
按部就班地采买了5天的果蔬粮食,周文龙老人回到了家中,安心等待封控过去。他每天的生活简单,看电视、听新闻、吃饭吃药。社区大概隔两天会组织一次核酸检测,排到哪栋楼就会有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外面播报,叫到周文龙后,他就坐着家门口的电动轮椅去居委会处排队。
许慧镜头下的舅舅
特殊时期,寻常人家囤好面条与大米,基本的果腹需求无忧。但对于周文龙这样的糖尿病人来说,面条和白饭富含淀粉,进入人体后会快速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糖尿病人平时会减少摄入这类食物。
刚开始封控时,周文龙还会将荤素搭配好,烧个菜配米饭吃。随着菜越吃越少,每种原材料只剩一点,周文龙把这些食材归拢起来,烧了一大碗浇头。他就着浇头吃完一顿饭,把剩下的放进冰箱,后来每顿饭就拿出来用微波炉热一热,在挂面或者米饭上浇两勺,能吃一个星期。
4月6日,宝山区没有如事先规划的那样解封,周文龙和邻居们还得在家再挨几天。为了避免每餐只有主食的情况发生,周文龙只能省着青菜吃,实在饿得慌,就多吃面条或者白饭填肚皮。周文龙原本盘算着,如果社区不给送菜,家里的还存着酱菜,可以将就撑几天。但得知隔壁90多岁的阿婆家也没了蔬菜,才决定给外甥女打通电话试试。
4月6日封控延长,周文龙和小区里的人都还没有收到过社区发放的蔬菜大礼包,他试过询问居委会,没有得到回复。4月10日,居委会给周文龙和小区居民们发放了蔬菜大礼包。
周文龙至今习惯使用客厅那台老电话联系外界,拨打那通微信语音电话,就生生摸索了几分钟。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年迈的周文龙觉得力不从心。这也是造成他眼下难处的症结之一:“现在年轻人都用网络抢菜,我很笨的,不会用网络。”周文龙从新闻里知道,会用网络抢菜的年轻人,情况也不乐观。“他们也很难抢到的呀,现在问题是钱再多有时候也买不到菜。”
老人们的处境,是这场疫情里一个重要的难题。

比食物匮乏更为让人焦虑的是无法及时补充的药品以及医疗资源
周文龙居住的泗塘一村小区竣工于上世纪90年代,墙体斑驳老旧。目前约有4000多户人家住在小区里。年迈的不止是房子,还有住在这里的居民。“光是我隔壁,几户都是老人,”周文龙说,“有人比我年纪都大,90多岁。”泗塘一村小区老人多,在周文龙的讲述中,封控之前,老人们喜欢在路边聚在一起聊天、发呆。
还有一些老人,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走出屋子活动,常年呆在屋子里,不被看见。周文龙隔壁的104室,住着一位90岁的阿婆,因为患有脑梗,一次摔跤后丧失了行动与说话的能力,常年躺在床上,雇了住家保姆照看。周文龙听说,阿婆的子女其实都在上海本地,但是眼下各区因为疫情封控,儿女们无法跨区看望。
住在这里,周文龙经常会遇到对楼住着的一位60来岁的老人。在周文龙印象中,那是个热心的人,平日里遇到周文龙买了东西从小区门口往家里走,他会上来搭把手。有一次得知周文龙家里灯坏了,还来过来帮他换过灯泡。那位老人年轻时去了非洲工作,回国后和妻子一起照料93岁的父亲。
周文龙的住所
对于老人们来说,比食物匮乏更为让人焦虑的,是无法及时补充的药品以及医疗资源。
因为封控,各区的医院、药店只开设定点几处。病患若要外出就医需要拨打急救电话,乘救护车外出,不时会出现急救资源拥堵的情况。其中,因无法外出就医、买不到相应药品而求助的信息超过500条,像周文龙这样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在等待中成为最脆弱的群体。
周文龙每月五千多元的退休金,有一千多块要用于购买治疗糖尿病、哮喘和心脏病的各种药品。
4月7日,家中用来缓解哮喘用的枇杷止咳胶囊还剩8颗。以往,每天周文龙要吃三次这种胶囊,现在因为封控无法购药,周文龙把服药频率改为一日一次。哮喘的不适感时不时传来,胸闷、咳嗽不能及时吃药抑制,周文龙开始习惯用稳定情绪少说话的方式缓解。治疗糖尿病的依帕司他片、祛痰平喘的金荞麦片也剩得不多了,他担心一旦吃完不能及时续上。
医疗互助文档截图
周文龙说,自己试过打电话给居委会反映现在配药难的情况。但对方答应后,不知道为什么药还是没有配下来,也有几次,电话没有人接。他并不恼,一方面是因为封控期间自己的病情还算稳定,另外,他觉得自己的需求得不到解决很正常:“1个居委负责1000多户人家,哦呦不得了,忙得要死了。(他们)简直是没什么休息,所以也不能怪他们,你说对不对?”
疫情封控下,周文龙并不想事事都麻烦外甥女。买药从头等大事,变成了周文龙觉得能忍过去的事。但其实,他的身体已经因为“少吃一点药”而不舒服。“不好受的。”周文龙低声说。

他更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觉得这是自己没白活一天的意义
周文龙腿脚不便,如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处房子里度过。他常坐在房间里看窗外的桂花树,晒太阳的时候,他能望见一团朦胧的绿色。几日前发现桂花开了些,他把窗子打开,阳光和桂花香都被送进屋里,看着春天里一切生机勃勃的样子,他觉得心情舒服了许多。

“应该很快就会解封了。”周文龙相信。
6号给外甥女打完电话,当天中午,周文龙便接到电话,救助组织的年轻人让他到社区门口拿蔬菜物资。
志愿者给周文龙带来的蔬菜
把菜取回家,周文龙老人给两户家里有90岁老人的邻居分了一些。南瓜、牛肉辣酱给了保姆一家,娃娃菜、青菜给了对面楼栋的那对父子,自己留了一些黄瓜、番茄,“我一个人吃不多的,马马虎虎就行的。”他更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觉得这是自己没白活一天的意义。
对于他来说,现在封控在家的生活比以前六十、七十年代的苦日子好过多了:“还有电视可看。”
只是生活的规律被打乱了。封控之前,周文龙会在小区里晒太阳、去附近的公园转转,每周有5天老人长期护理保险的护工来为他护理腿部关节,外甥女每周也会来看顾自己两三次。
现在日子换了过法。每天除了做核酸、取东西之外不能出门,周文龙只好看电视,日夜颠倒,晚上精神早晨困。
周文龙每天定时定点播放上海新闻。听听看今天有多少人得了新冠,有没有本地政策的调整,当天几百个确诊,几万个感染者也记得清清楚楚。
大多数时候,他的安全感来源于外界。每天会有一个志愿者团队负责给周文龙打电话,确认他当日的健康状态,若有什么事情会及时告知许慧。4月10号,收到社区发放的蔬菜大礼包后,他特意打电话告诉了许慧,这下子有蔬菜也有大米了。“很开心的呀,”他说,“证明我们还是被社会关照的!”
冰箱里那碗浇头还剩不少,外甥女和社区送来的蔬菜尚未吃完,周文龙觉得自己目前的封控生活还算有保障。但现在,能否及时买到药的未知依旧令他担忧。

关注独居老人就医大学生创建“医疗救助文档”
受上海疫情封控影响,许多原先需要定期就医或有紧急医疗救治需求的患者自行就医遭遇困难,为了帮助这些患者求医买药,来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三学生华同学创建了一份“上海医疗紧急救助共享文档”,联合志愿者一起积极收集确认上海各地居民对于医疗资源的求助信息,并帮助求助者与医疗志愿者、医院社区等进行对接协调。
3 月 30日凌晨上线以来,“上海医疗紧急救助共享文档”已收到1600余条求助信息,超过600个医疗需求得到解决。

华同学之所以会创建这样一份文档,主要是考虑到上海有很多独居老人,他们可能对智能手机不太熟悉,也没法第一时间掌握外界信息,还有一些需要收治的阳性病例、以及需要血透、癌症化疗的患者,他们的需求都没法得到及时反馈。作为大学生,他希望利用自己在信息收集和协调沟通方面的优势,帮助他们解决就医需求。
目前,志愿者团队核心成员约20人,总志愿者人数达到200余人,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分为电话核实组、跟进组、机动组等多个组别。
针对一个新增的求助,核实组会先联系患者,确认患者在“情况描述”中填写的状况是否有变化,避免某些谣传信息,失效信息。沟通中,他们会特别询问患者是否已联系了居委、社区医院、小区定点医院、街道、12345等,如果未联系其中某个,志愿者会给到相应联系方式,建议求助者联系。

随后,志愿者会将求助者按需求与实际情况分流到各个互助群,包括医药建议群、肿瘤患者互助群、血透互助群、精神科互助群等等,群内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如果情况比较复杂,会有志愿者一对一跟进帮助。
华同学介绍,目前已经解决的600多条求助,都是最为急难且与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问题,在收到并核实求助信息后,他们会对信息按紧急度进行排序,确保最急难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不同求助信息的反馈、解决周期也不尽相同,华同学表示,如果只是单纯药品类的询问购买,只需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解决。但如果涉及到血透患者的医疗收治,则需要志愿者根据相关政策,去对接居委会、医疗机构等等,完成对应流程步骤,直到患者获得医院相应治疗,这一般会花费2-3天时间。
“一个好的趋势是,目前救助表上进行求助的人数每天都在减少。”华同学说,这意味着越来越多有医疗需求的人,已经通过相关政策、紧急通道,得到了及时救治。

担心老人没菜吃?

爱心“食物银行”上线


在徐汇区康乐小区的居民群里,一则特别的食材“接龙”在不断扩列。
X楼X号两根胡萝卜、X楼X号小南瓜一个+2斤米、X楼X号一盒鸡蛋……居民们自发将食材投放至标有“食物银行”的大收纳箱里,再由志愿者将这些食物送到独居老人的家中,或是不方便买菜的居民手里。
小区群里出现送菜“接龙”
康乐小区是个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很多,甚至还有5户独居老人。3月25日,小区开始进行封闭管理,不巧的是,居委会被单独隔开,工作人员被隔离在各自的小区里。这意味着,小区里的公共服务完全要靠居民们自己保障。
在经历了几天略显“手忙脚乱”的工作后,志愿者们终于能够正常运作,可是几天之后,新的问题再一次摆到居民面前。“有业主在群里说,一位老人家里没有米了。”
消息在群里发出后,不少热心居民表示,自己家里还有“余粮”,可以送给老人。而细心的王女士想到,老人家里既然都没有米了,那菜是不是也不够了?

想到这里,王女士号召大家,有多的菜也可以留一点给老人。随后,她便带头开启了“接龙”模式。没多长时间,参与“接龙”的居民就激增至十多位。
可是,现在正处于封控阶段,居民之间应当尽量减少接触,那么谁来收集这些捐出的菜,谁又来把菜送给老人呢?
这时,王女士的脑海里再次浮现出一个想法。
“食物银行”里装满了爱心菜
“要不我们找个筐子,大家投(食材)进去,作为我们小区的食物银行?”
在居民的建议下,王女士把一个收纳箱放在了保安室附近,请保安代为看管,居民们有多余的食物都可以放在箱子里。
3月29日,这个食物银行“建起”后不到半个小时,箱子就被各种食材填满,更多的食材被放在了箱子周围。除了各种各样的蔬菜、大米之外,“银行”外的板凳上、地上还放着自热小火锅、八宝粥等方便速食。
其中一袋装满番茄、萝卜、莴笋的马夹袋上还放着一张A4纸,上面手写了一段话:“这是送给小区买菜不方便的老人的爱心菜……所有菜品都是我学生从基地送过来的,无农药的,请收纳。”

有的老人没有手机,没有微信,更没有渠道知道食物银行的信息。小区里的志愿者们会在食物银行里的东西满了以后,将这些食材送到老人家里。
“1号楼的叔叔叫我感谢大家,他已经收到了。”没法与居民们线上交流的老人,在收到爱心菜之后,都通过志愿者表达了他们的谢意,虽然只有转达的寥寥数字,依旧暖意十足。
王女士说,如今“食物银行”已经投入使用了2天,还有居民不断地往里面放菜,如果谁有需要,都可以在“银行”里自行拿取。
把爱心菜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今年85岁的洪老伯也是康乐小区的一员,如今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居住,两个女儿分别在杨浦和徐汇。这两天,女儿居住的小区也被封闭管理,没法再来送菜,但是洪老伯家里还有不少囤货。“我家菜够我吃四五天的,前两天还有志愿者来送菜嘞。”
洪老伯说,此前有志愿者提着一袋子蔬菜来他家,正是“食物银行”里的食材。洪老伯最初并没有接受,当志愿者解释了一番后,他才拿走了2个番茄、2根黄瓜和几个橘子,象征性地收下“大家的一份心意”。他表示,希望志愿者能够将食物留给更有需要的人。

如今,康乐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已经陆续回归,在大家的辛勤付出下,整个小区都有条不紊地运作着。65岁的志愿者曹阿姨感慨,“病毒无情,但人间有爱啊。”街坊里的志愿者、楼组长、居民朋友们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着小区每一个人。

病毒无情 但人间有爱希望越来越多的邻里互助能为独居老人撑起守护伞

来源:真实故事计划(撰文:宋春光;编辑:温丽虹 )、新闻晨报、新闻坊、看看新闻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


联系我们

展位销售

施慧源、吴明宝、唐贝儿 021-62951215


会议活动

宋晓波、邹雨婷 021-62956682


媒体合作

周晨哲、陶欣恬 021-62951230

展会合作

马智雯 021-62957553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注册参观上海老博会AID 2022!

声明:本信息来自互联网转载,本站仅仅分享信息不保证真实性、实时性、有效性、准确性,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大家不信遥不传遥。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又或者信息不真实等情况请发邮件到2435147949@qq.com 告知,本站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网店货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