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10~20 年,哪些行业会快速发展?为什么?
互联网技术改造所有的传统服务业,智能技术改造所有的传统制造业。
在互联网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过程中,我们正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第一波,互联网通讯。
1990年代中期开始,电子邮件、QQ即时通讯、微信移动通讯,不断更新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已经深刻的改变了我们与家人、朋友、工作伙伴之间的沟通方式。随着微信这类移动通讯技术的不断强大,最终整个电信行业都将被改变,不再需要打电话,因为我们会有更廉价、更优质的通讯方式:就像我们坐汽车去旅行,而不是坐的高速公路公司提供的收费大巴去旅行,电信公司最终只能收取流量的过路费。
第二波:互联网媒体。
从1990年代末开始的门户网站,到垂直媒体,到搜索引擎,到微博社交媒体,互联网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各种媒体行业,报纸、杂志、电视、传单,所有的媒体形式都可以搬到网络上来。当人手拿着一部智能手机,走在路上也不看户外广告,不看沿路派发的传单折页的时候,所有的传统媒体最终都将死去。
第三波:互联网游戏。
从2000年代初开始,传统的PC游戏行业获得了新生,只不过是从单机走向了互联网。从大型PC端游、网页游戏、手机游戏、电视网游,只要有屏幕的地方,就有网络游戏存在的理由。互联网游戏,是互联网技术带给人类最伟大的娱乐方式。他的价值,就像工业时代电影电视的诞生,农业时代戏剧曲艺的诞生。
第四波:互联网视频。
从2005年开始,互联网视频汹涌而来,正在颠覆传统的电视产业。电视,是娱乐和媒体的交叉点,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我们不再受制于电视台的施舍,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还可以一边看一边和影迷交流,甚至在未来的综艺节目中即时影响内容的走向。
传统的电视产业,受制于广电制度,每个省份城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始终无法实现有效的整合,导致制作能力孱弱,每一家都在播放雷同的低水平节目;但在互联网时代,视频网站通过市场化重组,形成3-5家巨头,每一家都将建立自己的独特竞争力,在自制节目能力上形成差异化,通过收费节目实现盈利。独具特色的自制节目,是吸引观众的法宝,是实现从免费视频向收费视频商业模式转变的关键,就像美国netflix所做的那样。
第五波:互联网音乐。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盗版和网络音乐下载绞杀了传统的音乐产业。传统的音乐产业是软件时代的思维,卖音乐就像卖软件,卖单机游戏一样,最终被互联网技术埋葬了。他的出路,在于建立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就像网络游戏在过去十年所发生的一切。
从2010年开始,一种新的音乐商业模式正在建立。他们就是9158、六间房、YY欢聚时代所代表的在线音乐模式。歌者们在线免费为观众表演,通过道具模式(观众的打赏)来盈利。这种商业模式目前仍然处于萌芽状态,表演的形式、产业的生态仍然极不专业,正如淘宝集市在2005年的时候一样。但是我相信,随着经纪公司的成熟,表演舞台的设计专业化,在线音乐平台影响力的扩大,最终所有的歌手都会走上在线音乐的大舞台。
第六波:互联网旅游。
携程、艺龙、去哪儿、蚂蜂窝、穷游,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业者进入到改造传统旅游行业的大潮中,这个产业的规模确实相当庞大,从酒店、飞机、租车、门票、导游、度假团队,每一个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第七波:互联网餐饮。
大众点评网最早在互联网餐饮上扎营,但是随着团购行业的涌入,互联网对餐饮行业的改造已经从资讯环节,深入到交易环节,未来或许可以进一步发展到这种样子:顾客对餐馆提出要求,希望能够获得某一种菜式或者口味的改良与定制,从源头食物加工方式上,改造这个行业。
第八波:互联网商业。
商品交易是我们这个社会最重要的两大产业(金融、贸易)之一,当互联网开始改造商业,就意味着我们这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不再需要逛街购物,只需要在网络上,就可以挑选到全世界最好的商品,以最便宜的价格,最优质的服务获得:送货上门。在互联网改造的服务业生态中,我认为,电子商务将是带给个人创业者最多机会的地方。
第九波:互联网金融。
金融行业是传统服务业中商业价值最大的行业,也是所有互联网巨头最眼红的猎物。当互联网开始改造金融业,人类社会必将进入新的篇章:所有的资金将只在互联网中流动,现金货币将被边缘化,移动支付将一切交易完成;投资、保险,由大数据处理,为我们提供最安全与高效率的服务。
未来的移动支付,必然不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样子,或许是这样:人手一个智能戒指或手环,触碰一下交易终端,滴一声,就完成了支付。在这样的场景下,还有什么必要带着纸钞呢?
未来的投资理财,也将更加依赖互联网的高效率服务,大数据分析将可预见投资风险,降低经济的周期波动,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理财服务。
第十波: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教育之所以一直没有形成气候,主要问题在于网站仅仅单向出售教育视频或信息,未能形成与学生的互动。在未来,互联网最终将改造教育行业——主要是成人技能培训。通过类似于在线教室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即时对话互动,提升教育的现场感。
第十一波: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最终的改造方式,毫无疑问也是医生的在线诊断,但基于目前的产业环境,这应该是最后被改造的传统产业了吧。
最终归宿:互联网社会。
当我们生活中的所有服务业都被互联网改造之后,我们终将生活在一个全新面貌的社会里。这个社会,或许在20年后我们将会看见吧。
但互联网社会的实现,不是单一依赖的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另外一项革命性技术的浪潮推进,这便是智能技术。
第一波:智能办公
1980-1990年代开始,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办公技术的革新,使得我们的办公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然,这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我们没有赶上,被美国获得了先机,但在后面,我们将看到,智能技术的第二波浪潮,我们开始赶上了。
第二波: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手机产业,美国韩国掌握了行业的话语权。2007年开始,苹果开创,2010年三星崛起,的台积电和联发科也在关键的零部件上拥有影响力,等到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的时候,格局已定。
但在中国,创业的机会仍在。主要的机会点落在产业生态边缘的零部件和渠道环节中。毕竟深圳有全世界最完整的手机制造产业体系,中国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手机市场,从零部件和渠道环节切入,在智能技术革新的下一波产业浪潮中,中国的创业者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第三波: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的技术革新正处于门槛上,传统的电视制造企业,长虹、康佳、TCL、创维、海信,要不沦为电视机制造代工厂,要不成为渠道运营商,要不就被时代抛弃,不管怎么样,最终都将成为行业的边缘人。
相对于前面的几个行业,中国企业很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获得领导地位,主要原因在于欧美厂商缺乏硬件产业链,投入不足,日韩厂商更重视显示界面,方向走偏。中国互联网企业大举进入智能电视行业,将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生态体系:操作系统、芯片、精密制造、关键零部件、网络视频、在线娱乐等等。
在智能电视时代,电视游戏通过互联网化改造,将获得新生,成为新的主流家庭娱乐方式。
第四波: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现有家电产品的智能技术改造,核心是路由器。路由器将成为控制所有家电产品: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清洁机器人、厨电产品的核心。我们通过智能穿戴产品,向路由器发送指令,实现对家电产品的远程遥控。
第五波:智能穿戴
目前的智能穿戴技术很热,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数不胜数。但我相信,整个产业的发展与成熟还需要5-10年的酝酿,直到一项颠覆性技术的诞生,满足了大众的强需求,这个产业才可能获得迅速壮大。正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1990年代大家就开始想象,微软也推出了相应的产品,最终还是没能启动市场,热闹一阵子又复归沉寂。
第六波:智能汽车
这个产业将在2020年左右走向成熟,电动车的单次行驶里程达到300-500公里,充电时间实现半小时内完成,或者通过电池租赁方式,在充电站即时更换电池;通过太阳能技术延长电池的使用里程;汽车操控互联网化,智能导航无人驾驶,这些技术的引入将对传统汽车产业形成强烈的替换效应。
第七波:智能飞机
就是我们说的无人机。无人机技术正在走向成熟,但目前更多是对于国防军工产业发展的意义。在民用领域,在遥远的未来,我认为无人机产业更大的价值在于走入家庭。就像当初汽车走进家庭一样,当技术足够成熟,智能飞机在导航系统的引领下,可以实现无人驾驶自动到达目的地,价格控制在50-200万之间,政策放开的情况下,进入家庭将十倍的扩大这个产业的市场空间。这个时间,我相信会在2030年之后。
第八波:智能动力
就是我们说的太阳能技术。我相信在未来,太阳能技术随着成本的降低,能量转换效率的提高,将最终成为我们的主要能量来源。通过太阳能技术,我们的建筑、工程机械、交通工具、太空船都将获得无限的独立能源系统,挣脱传统化石能源的束缚,实现更自由与高效率的工作状态。
第九波:智能制造
就是我们说的3D打印和机器人技术。一个是增材制造,一个是机械组装,通过智能技术的有机组合,最终将带来人类制造业的全面革新。当然,这个行业的成熟,仍然很遥远,或者是在50年以后吧。
以上这些新兴产业,目前基本上集中于沿海一线城市,他们拥有人才、与海外技术交流的机会、成熟的产业链,因此也成为中国产业创新升级的主要基地。
那么在传统产业,在内陆地区,又有什么发展机会呢?
在传统产业,我认为主要的机会点在于:更市场化和灵活机制的民营企业对传统国企占据主要地位的领域的蚕食。
我对比了2010年和2013年的中国制造业排行榜,统计了营收规模前150名的名单,得到如下的结论:
在最近这三年,
1,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速度最快,正威铜业、中国有色、白银有色、江西铜业、中国黄金、大冶有色、陕西有色、铜陵有色。增速超过2.5倍,排名前列。
2,石化行业发展速度第二,恒力石化、盛虹石化、东明石化、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三房巷石化,增速排名前列。
3,钢铁行业发展速度第三,青山钢铁、西城三联钢铁、新华联合冶金、酒泉钢铁、申特钢铁、东岭钢铁。
4,其他发展较快的企业:超威电源、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国建材、中海集装箱、盾安制冷、长城汽车、亚泰水泥、晨鸣纸业、雨润食品、格力电器。
另一方面,在发展速度最慢的企业后20名中,
1,钢铁行业发展速度最慢:天津冶金、青岛钢铁、华西钢铁、日照钢铁、南京钢铁、包头钢铁、天津天铁、华菱钢铁、荣程钢铁、太原钢铁,占了总数的一半。
2,老牌机械、电器、IT国企发展缓慢: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广汽集团、北大方正、海尔电器、中兴通讯
我们在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钢铁行业既是发展最慢的行业,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答案是:钢铁行业衰落的都是国企,发展迅速的都是民企。在过去的十年中,沙钢集团崛起成为和宝钢并肩的超级巨头。
在很多传统产业领域,大量的民企在迅猛发展,对国企的市场形成蚕食之势。
比如青山钢铁在最近5年中迅速发展成不锈钢领域的巨头,正威铜业进了世界500强,信发铝业的规模即将超过中铝集团,恒力石化和恒逸石化两个民营石化巨头只用了5年时间就从百亿元的营收规模增长到千亿元,三一重工、长城汽车在过去几年的成长更像是一个神话。
在可以预见的20年里,很多传统产业仍然将继续存在,他们的发展或许不如新兴产业的速度,但是不思进取的国企的存在,为拥有企业家精神的民企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你只要比他们更努力一点,产品质量更好一点,价格更便宜一点,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优势,迅速的蚕食他们的份额。
未来20年,机会无处不在,同学们,努力吧!
——————————
有朋友说我上面的话太虚了,干货不多,好吧,我就再详细展开一下。
过去的30年,中国的经济成长,得益于西方技术和产业的转移,将西方发达国家摸着石头走了一百多年的道路,压缩在30年的时间里从新走了一遍,而这条路,我们仅仅只是走了一半,还远未到达发达社会的水平。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是五年前的香港,十年前的美国」的说法正确吗?这篇答文里,我有过详细的论述。因此,只要我们参考西方社会各个行业的演变模式,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
【农业】
农业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技术成熟,进入门槛低,利润率低,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我不认为有好的发展前景。
现在所谓的热点,主要是根据现代城市中产阶层的需求扩大,对高端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带来所致,比如高端土猪肉,安全无污染的奶制品,进口水果等。这些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5%左右,与所有城市化带来的消费升级需求增长同步,并无特别的高增长率。
这是结构性的需求变换,但是农业的低技术门槛和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的行业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这就是丁磊喊了几年也只闻楼梯响,不见猪上市的原因。
【食品业】
食品业与农业的区别是,这是农产品的下游加工制造业,可以批量生产,远距离运输的,食品业的出现是相当于传统农业的产业升级。
食品业是1980年代最早发展起来的行业,在大饥荒过后一无所有的年代里走出来,吃的需求自然是最渴望的。
天津康师傅的方便面、浙江娃哈哈的饮料、广东的健力宝就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这个行业的增长高峰期已经过去了,但是结构性的机会仍然存在:创新的产品需求永远不会过时。
简单的例子是:统一康师傅的茶饮料,香飘飘的奶茶,蒙牛的酸酸乳,加多宝的凉茶,满足用户渴望的新产品很容易就能得到市场的欢迎。
【纺织业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1990年代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出口交通方便,靠近香港、上海等贸易中心的沿海地区首先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但是这个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沿海地区已经不再具有成本优势,于是在2008年金融风暴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地区转移:电子业向成都、重庆、合肥、郑州迁移,纺织制鞋业向黄淮平原、长江中游平原的农村地区迁移,另一些则向东南亚的越南、柬埔寨、孟加拉迁移。
比如安徽的宿州,随着百丽鞋业将生产基地从深圳迁到此处,很快就聚集了大量的纺织企业落户,成为一个新兴的纺织业中心。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四线地区来说,未来的十年,纺织业就是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
同样的,对于内陆的省会城市来说,从沿海转移过来的电子加工业,比如富士康、广达这些,同样是发展最快的行业。
【钢铁业、煤炭业和房地产业】
2000年代,随着产业转移向内陆深入,全国范围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房地产和基础建设的投资高潮。煤炭-电力-钢铁冶金水泥-公路铁路机场房地产,这一庞大的产业链得到飞跃式的发展。
这个时期发展最快的地区是北部中国:山东辽宁天津江苏河北内蒙陕西山西,这些以能源和钢铁业为支柱产业的省份,GDP高速奔跑,大幅超越了以纺织业和食品业为支柱的东南沿海地区。
由于需求的快速增长,建好的房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房价飙升,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能够拿到地,建得起房子,就能大赚一笔。这是量的扩张,而不是质的提升。
2010年过后,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基本结束:在未来的十年,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深入,房价仍将增长,但是速度将减慢下来。需求扩张变慢,生产过量,就要开始进入质的提升期了: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高效率管理组织能力的民企将不断壮大,效率较低的国企将被驱逐出市场。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一边是叫苦连天的国企巨头,利润率越来越低,亏损扩大,通过四大银行的资金输血维持企业运转,以国企为主体的上海A股连创新低;另一边是蓬勃发展的民企,即使是同样处于传统的钢铁冶金行业,通过有效的成本控制,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仍然获得了营收和利润的同步增长,支撑中国GDP增长的主要是这些企业。
所以你问我,为什么gdp在不断增长,股市却不断下跌,股市失灵了吗?是的,只反映国企指数的A股失灵了,腾讯、华为、阿里巴巴、恒大、万达、正威铜业、信发铝业,这些支柱企业都不在A股,你说是不是失灵了呢?
【汽车和石化】
2010年代,我们未来的十年,汽车和石化两大产业将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不是说这两个行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而是说在规模较大的主要行业中,这两个行业将得到相对高速度的发展,他们将取代过去的房地产行业,支撑起中国生产力的提升。
汽车和石化行业的规模将得到巨大的成长:预计汽车年销量从2013年的1900万辆,提升到2022年的4000万辆。汽车将走入千家万户,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二、三线城市,到十年之后,将有一半的家庭拥有汽车。交通的便利,物流的提升,带动了中国整体的生产力提升,人均GDP将从2012年的6000美元提升到2020年的1.5万美元。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中国与传统农业社会的彻底告别,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了东欧、巴西、俄罗斯、一个级别,成为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社会,对文化、环保、教育、商务服务、公平民煮、创新的关切将急剧放大。
毫无疑问,对于仍然处于重工业化时代的中国而言,最大的机会就是汽车和石化行业,对于江苏、山东、辽宁、陕西、新疆这些石化工业大省,吉林、湖北、重庆、广西这些汽车工业大省,未来的十年,将是黄金十年。
就像过去十年的房地产黄金十年一样,这是一个由需求爆发带动的行业增长,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只要参与到游戏中来,基本上都能分得一杯羹,并且国企由于得到外资的品牌背书,发展相对要更快。
对于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民企三大家来说,未来的十年,仍然是打基础磨质量的十年。机械行业是以质量为本的行业,没有二三十年以上的锤炼,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竞争力。因此,这个十年,只要他们生存下来,十年之后,随着竞争力的提升,他们将逐渐壮大,占据A级车的主流市场。那时候的国企,将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我举一个例子,韩国的现代,1970年代开始生产汽车,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代才在世界范围内的A级车市场具有竞争力。我记得1990年代末的时候,在大街上还没怎么见过现代车,但在2005年我准备买车的时候,已经发现满大街都是了。不过那时候,还主要是A级车伊兰特一款车,但如今5年又过去了,无论是SUVix35,还是B级车索纳塔,都已经在市场上具有了相当的竞争力。品质,是需要时间去打磨的,对民营自主品牌汽车的未来,我充满信心。
【互联网和IT产业】
IT新兴产业在过去十年的发展,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仅仅在沿海一线城市获得了发展,对传统行业的改造也仅仅只是涉及到文化媒体、商业、旅游餐饮等几个行业,远未到成熟之期。
由于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中国的IT产业,无论是硬件还是互联网,基本上与美国保持同步发展,落后程度不会超过半年,在部分领域,甚至还是领先的。相对于欧洲,在新兴产业上,更是大幅度超越。
中国人总是对自己妄自菲薄,以为自己只会山寨不会创新,事实上,腾讯的微信、华为的4G通信技术、豆瓣网、大众点评网、奇虎、唯品会、YY欢聚时代的商业模式都是领先美国同行的,不是没有创新,只是在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美国的整体创新技术实力仍然处于领先水平,时机未到而已。
我举一个例子,韩国的三星,2000年前后进入手机行业,经过十年的发展,仍然只是诺基亚后面的跟随者,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变革的发生,三星很快就超越了诺基亚,成为新的行业龙头。
在未来的十年,IT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跟随着美国的创新步伐,学习和复制为主;但在第二个十年,随着产业链体系的成熟,随着互联网金融、智能穿戴、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的IT产业将进入主导创新的阶段。
但无论是在未来的十年还是二十年,互联网和IT硬件产业都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尤其在未来的第二个十年,他们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取代汽车和石化行业,成为中国新的支柱产业,在主要的省会城市,成为主要的白领就业机会来源,以创新为主轴,以超越美国为目标,成为支撑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社会的核心产业。
【金融和高端服务业】
金融证券、风险投资、广告、策划、会计、律师、酒店、电影、文化娱乐、医疗……所有这些服务于商务需求和现代城市文化需求的行业,都将获得平均跑赢大盘的行业增长率。
他们的根本动力,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所带来的。因为新兴行业在发展,所以需要风险投资,企业壮大了,需要上市融资,新产品投放需要广告策划,中产阶级壮大了,需要文化消费,小资享受。
那么哪一种服务业行业会获得相对较高的发展势头呢?
答案是:服务于新兴产业的服务业增长率最高,譬如风险投资和创业板融资业务。
在中国目前的四个金融中心里,北京是银行和风险投资中心,上海是国企证券中心,深圳是创业板证券中心和保险业中心,香港是国际综合金融中心。由于这样的行业定位,在未来的20年,我认为北京和深圳将获得相对较快的发展速度,上海如果不改变现有的证券审批制度,要超越香港就只能是一个美丽的梦。
【社会组织的转型】
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人均GDP将进一步提升到3.5万美元左右,与南欧国家意大利、西班牙等处于同一水平,正式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
这个时候的中国,在经历多次的支柱产业升级后——
1980年代的食品业,浙江、福建、广东率先步入工业化进程。
1990年代的纺织业,东南沿海继续领先发展。
2000年代的煤炭、钢铁、有色、水泥、基建、房地产,北部中国进入工业化时代。
2010年代的汽车石化升级和内陆产业转移,长江中上游地区和环渤海湾、西北地区将获得大发展,使得整个中国从初级重工业化向中高级重工业化时代提升,沿海与内陆之间的经济差距得到弭平,沿海仍然领先,但是不再具有那么明显的差距。
2020年代的IT产业高潮,带领中国向发达社会转型。
民工潮开始消失, 内陆也能找到很好的就业机会。
煤炭业趋向没落,由煤炭发电引起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环保行业得到较大的发展。
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已经完成,新兴产业繁荣,广东的IT产业和江苏的太阳能产业成为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从新获得快速增长的动力。
产业支柱的变迁,导致传统国企的边缘化,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集团四大金融集团的规模达到和四大银行相当的影响力,深圳创业板的市值规模超过上海A股主板市值。
中产阶层成为社会主体,城市化率达到70%,家庭汽车拥有率超过一半,传统的蓝领工人和农民阶层比例将低于50%。
产业支柱的转变,社会阶层的转变,导致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和控制力大大下降,社会组织的转型将水到渠成。看好高端农业,所以2010年毅然决然的从风电行业跳槽到现代化饲养设备企业。
目前发展迅猛,且预计10年内会不断增长。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做集约化养殖,做高端有机产品的销路越来越好。
除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看不下去了。世界很大,打开思维好吗?
中国未来真正高速增长的行业:
1。殡葬业。
根据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1.18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3亿人。十年之后,这部分人中的很多将会驾鹤西去。
这样你才能理解前不久的新闻:殡葬巨头——《福布斯》富豪榜第41位李世聪进军大陆。在李世聪看来,挺进大陆会为其公司带来发展壮大的难得机遇。
2。美容整形。
这里有两个数据:2012年中国美容化妆品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近年,整容手术每年以超过200%的速度增长。十年后,也许每10个人中就有2个人做美容整形,想象一下这个诱人市场。
3。汽车配件、汽车相关服务。
2012年底,全国的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2亿辆。再过十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美国,数量世界第一。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洗车连锁品牌,这是块大市场。
4。手机配件。
根据《电子时报》的研究报告,2013年中国境内的智能手机销售量将达到3.29亿部。从事手机贴膜行业,月薪上万已不是神话。如果十年后智能手机还未消亡的话,这是个不错的行业。
5~7。房地产业,建材行业,家具行业。
王健林:
对于京沪穗深杭等六七个热点城市,特别是京、沪,无论在什么长效机制下采取任何办法,15-20年内始终供不应求。北京上海两个世界城市楼市供不应求的状况,我判断再过20年都没办法解决。这是个明白人。
下图是麦肯锡将中国划分为22个城市群。未来中国13亿人口的大多数都将聚集在这22个主要城市群。除了北上广深,每个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都是潜力股,都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
8。电影业。
首富王健林说,2018年前,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超过北美,2023年前将达到北美票房收入的2倍左右。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9。互联网广告。
2011年美国互联网的广告收入达到317亿美元,第一次超越有线电视的广告收入。今年,百度的广告收入也将超过央视,成为名副其实的广告之王。随着90后、00后的崛起,在未来十年,互联网广告的份额仍将加速上升。
10。茶叶行业。
在未来中国将诞生一个茶叶行业的世界级品牌。可能不是10年,是20年后,或30年后。作为一个饮茶历史超过3000年的国度,这是我的一个美好希望。
届时,也将诞生一个比星巴克更风靡世界的叫:陆羽茶社。
PS:一楼说“农业的低技术门槛和无法形成规模优势的行业特征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有好的发展前景 ”。个人建议@君临看看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也可百度孟山都和嘉里集团。对不了解的东西,尽量不说。
--
区块链、无人超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
创新科技目不暇接,对未来感到迷茫?
微信搜索 未来知识图谱(ID:futureknowledge),回复“投资未来”获取更新后的《未来五年,这7个行业将爆发性增长》
我觉得未来十年,如果电池技术还没有革新,什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手机通信等等,都会到达发展瓶颈政府不正常管制的行业未来都有巨大机会,我认为至少包括:医疗健康
教育
色情
农业
金融
政治(政治也可以是一个商业产业)
可能还有赌博
还有一些资源趋势导致必然会发展的行业:
老年服务
保险
机器设备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IT行业不属于未来10-20年高速增长的行业。
经常有人私信问我,“我是学广告专业的,但听说很多做广告的工资都很低,还要经常加班,不知道这一行未来的前景怎么样,不知道该如何从事本行还是放弃从事别的行业。”
“我看到装修市场现在非常赚钱,很多人买房都需要装修,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会不会受到限制。”
“最近几年智能家居的概念很火,但是在很多城市人们还还没有这种需求,甚至根本没这个概念,我该不该去这种新行业,还是求稳一点去传统行业。”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这些问题,不光是我,甚至很多大佬们都不能准确的预判到,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会被新生的行业所颠覆。
行业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一般的,在没有经历过一个比较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很少人能够讲清楚自己所在的行业处在什么样的状态。
而很多人对于行业的概念,可能仅仅只是凭自己观察到的某一个侧面,甚至是道听途说搜集来的信息,做出的判断。
诸如带孩子去听一节早教课要几百块,觉得好贵,就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好。说实在话,这种判断,很局限。
2、
比起一些人总是问什么行业有前途,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更多的人,却总是凭借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认知,在唱衰某个行业。
刚毕业那年,我打算去一家做家电的公司应聘,因为大学期间曾在那个公司做过兼职,自然对其青睐有加。
然而那个时候有人告诉我,家电行业现在基本上处在饱和的状态,最好还是不要去那个行业,家电行业大发展的时期已经过了。我不知道饱和是什么意思,上百度一搜,看到的答案是,“这个行业基本上以后很难挣到什么钱,不好找工作。”
然后去论坛上看,还真有不少人在吐槽:家电行业恶性竞争到白热化,很多学长劝师弟师妹不要进入。
但是我却不大相信,我是奔着公司去的。一个毕业生的思维和格局,我无法想象什么才是好行业,什么是差行业,在我眼里,只有发展和钱。
事实证明,那个告诉我行业前景的人,还有那些在网上吐槽的人,都在咸吃萝卜淡操心。是的,家电行业的竞争确实很激烈,终端销售利润被沿途各级批发挤压,利润空间很低。
但是与此同时,那一年,正好是线上渠道和团购大爆发的一年,我的很多前同事都在这个转型期大赚了一把。
后来的发展不用我在赘述,家电行业不仅不会找不到工作,而且发展得越来越好,从线下终端杀到了线上网购,从传统家电杀到的智能家电。最近我还听说董明珠想进入汽车行业呢。
3、
有人会说,确实有一些行业没落了,比如传统纸媒,比如书店,他们经不起互联网的冲击,书店正在一间间的关闭,传统纸媒也没有像过去那么辉煌。如果我不提前做好预判,等到行业衰弱了,才来准备转行吗?
我想说这也太杞人忧天了吧,但是我发觉这些人说的其实是正确的。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
原先做书店的那批人,他们肯定是最早预知到这个行业可能会没落,因为商家对市场的预判要远远快于消费者和外行人对市场的预判。
也许当你看到你经常光顾的那家书店现在已经没什么人光顾了,离关门大吉不远了,却可能不知道,书店老板正在紧锣密鼓地跟出版商协商,正准备筹划线上渠道销售。也许需要书店老板需要经过一段阵痛的转型期,但是毕竟还是在自己的本行啊。
然而这些作为一个外行人和消费者,是很难得知的。据我所知,现在在当当网、淘宝网上面卖得很好的那些书店,原先都是做实体书店出身的,人家仅仅只是转型,经验、人脉、资源没有丢。
4、
我自己其实也有同样的困惑,当我准备要进行投稿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开始告诉我,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正在下降,很多人现在都不看微信公众号文章了。
而早在2012年,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人在微博上面写,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会在手机上阅读超过1500字的文章,写段子手,制作短视频文件将会更受欢迎。
请问微信公众号死了吗,请问人们阅读了1600字的文章就会觉得头痛吗?我只想问,你们是从哪里得来的信息,是你们身边的朋友都阅读不了那么长的字,还是你根本就没时间看公众号。
我自己也不知道微信公众号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在未来,写两三千字的短长文是否会招人待见,但是此刻,这些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和前途,是我所无法想象得到的。
哪怕有一天,微信公众号真的没落了,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平台崛起了吗?难道我的写作技能,就没办法在其他新平台上发挥了吗?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很准确地预判行业走向,唯有修炼自己,才不至于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遭到淘汰。
5、
而那些问,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前景的人,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在问这个行业有没有前景,而是在问,这个行业能不能快速赚钱,快速致富。我怎么样成为风口上的那只猪,就是那种不需要怎么动,都会飞起来的那种。
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个行业很好,很赚钱,请问你真的敢去相信他吗。这种人要么是你亲戚,要么是骗子,要么他自己已经赚了好大一把,你进去其实捞不到什么。
而我始终相信,修炼好自己,慢点来,自己就是最好的行业。那么,怎么修炼自己?
6、
踏踏实实,锻造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
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又不得不谈。正如同我在前面写的那个例子一样,最开始那一批在网上写博客的人,并没有想到博客只火了了几年,江湖地位迅速地就被其他平台所替代。
然而这些博主就因为博客没落了而死掉吗,答案正好相反,他们凭借着对博客的运营经验,自己持有的写作技能,迅速杀进新的领域,并且比新进者获得更多的优势和资源,最后取得成功。
培养通用技能
除了一技之长之外,我们在职场上接触到最多的,是通用技能的锻造。
PPT达人秋叶曾经在一篇文章《为什么你跨界一点都不难》中提到,“对于大部分不需要大量专业知识训练的工作,不存在跨界的问题,你不过是借助你的知识体系完成一次不同方向的能力迁移。”
“而跨界能力,我归结为‘共性的知识’、‘思考的方法’、‘通用的能力’。”
这些通用的能力,投射到我们职场上,就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谈判能力等。
而共性的知识,投射到我们日常学习中,就是我们不单单要关注我们的本职专业工作,还有接触一些比较综合性的学科,比如心理学、社会科学、传播学等等。
而思考的方法,投射到我们日常行为中,就是锻炼我们面对一件事的思维方式,前后顺序,以及所要面对决策时的选择。
而所谓行业的判断,思维的根据就藏在通用技能当中的思考方法上。
打造自己的品牌
说起眼光和格局,你的老板可能比你好一点,看的东西比你长远一点。假设某一天,你服务的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在没落,而你老板刚好看准了某一个行业可能会火,想找个人一起干,请问你会是老板的第一人选吗?
换句话说,除了关注行业动态,我们更多的是在自己的职位上打拼。
最关键的,是你是否在职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你在业界的口碑如何,同行的人是否认同你的办事能力和办事态度,除了你的本职工作,你是否还能胜任其他领域的工作,如果有机会,你圈子里的人是否愿意为你推荐,或者帮助你成功转型。
而我们更多的人容易忽略这个,很多人都觉得,打工就是拿时间去换钱,然后为公司创造利益。
不完全正确,关键是,你怎么去积累自己,攒人品,攒技能,打造自己的职场品牌。
结语
每一个人,都渴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搭上某条快速通往财富的通道,把握住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借势前进,省时省力。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有这种看清未来多少年行业变化的格局和眼光,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修炼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去对抗行业剧变所带来的冲击。
我们可以关注行业发展动态,行业前景,但是,我们更应该问自己,当一个行业真正有前途、有大发展的时候,我们自己,准备好了吗?
评论区的争论很精彩,喜欢这种理性讨论的氛围~
----原回答----
个人坚信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朝阳产业,将是广义上的文化产业,大致包括这些领域:
- 新媒体平台
- 直播平台
- 内容IP
- 教育&知识付费
- 游戏&体育
- 音乐&影视
- 会展&赛事活动
------------------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在中学课本里反复背诵的一句话“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目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需要”正在逐步得到满足,虽然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但比起几十年前,已经是质的飞越,剩下的工作,更多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后地区的重点开发。
然而人民的“文化需要”呢?近年来,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浪潮,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一波发展契机,内容平台有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直播有斗鱼、映客、花椒,知识付费有知乎、分答、得到,游戏领域有国民手游王者荣耀,就连中超也在足坛打黑之后逐渐火热,另外诞生了一批高估值的内容IP和新媒体项目,许多独立音乐人也伴随着网易云音乐的流行而走红。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文化”方向的“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现有的文化生产力能满足人民的需求了吗?个人认为还是不足的,并且将长期处于不足的状态。
也许有人会觉得,现在的内容已经过剩,有看不完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剧、刷不完的微博和公众号。但问题恰恰在于:
- 粗制滥造的内容过多,优质内容稀缺;
- 追捧热点炒作吸睛的大众化内容过多,针对细分群体的小众内容缺乏;
- 追寻时效性和表面经济效益的内容过多,有深度有思想的纯净内容缺乏。
我们的文化产业仍然处在较为混乱的起步阶段:制作粗糙,方向不明,缺乏积累,商业模式简陋,制度和监管不合理。
但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是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在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之后,人民的注意力和购买力将逐步往文化需求倾斜,这是文化产业在未来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并且,我们还可以大胆的预计,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逐步渗透进传统行业,从商品零售、交通、酒店,到线下的各类商铺、会所,都需要打造自身的品牌文化。这将不仅仅是市场营销领域的工作,就像现在几乎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一样,未来传统行业企业将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文化矩阵,通过更立体化的品牌文化吸引目标群体。换句话说,原先是先有产品再讲“文化”,未来将是二者并行,甚至转化为先有“文化”再做产品。
以上。
如果你看不清未来10-20年的大趋势,没关系,反正大部分人都看不清,但是,你可以参照有前瞻性大人物的看法。
马云,大战略家,你看看他的布局,就知道他眼里未来10-20年的大趋势了,看起来,娱乐业、健康和医疗,是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方向。
但是,这些行业都是传统行业啊,还能掀起什么浪?
别忘了,这些老酒拿互联网这个新瓶子一装,就另是一番风味。
所谓行业发展,无非分为三种情况——
- 一种是技术驱动的发展;
- 一种是消费结构驱动的发展;
- 还有一种是人口结构驱动的发展。
身处创投行业,我们对于项目未来(无论几年)的发展趋势的预判,也左不过这三个维度。基于此,我们不妨分别来分析一下:
1/ 技术驱动的发展
题主提到过,在过去,或者说从千禧年开始,互联网行业是绝对的发展排头兵,原因在于颠覆性的底层技术,也就是信息技术的喷薄发展,从军事科技领域渗入商业应用领域,这几乎是全球互联网产业兴起的动因。
现在目之所及的所有“互联网+”,几乎都是互联网技术带动的相关行业发展的结果。
放到未来十几二十年,我们认为这个技术推动的发展,大概率是“人工智能”。
仅从资本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兴起原本就是科技力量的胜利。当互联网平台机会发展至今已经区域固化,一时难以突破之际,“人工智能”凭借底层技术的迸发,以及在围棋领域的出色战绩,及时给风险资本以新一轮的投资想象。
这从目前的资本市场的动向就能看出——
- 资产端:人工智能项目明显增多。近两年,人工智能领域从无人问津到迅速占领资本风口;相关项目的融资金额在显著增长,融资进程显著加快中。
- 基金端:基金及投资量明显增多。人工智能对应的国内产业资本形成总额(GCF)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一方面,之前专注“TMT”领域的基金转向人工智能;另一方面,更多专注于人工智能的专项基金也相继成立。
- 越来越多的学术界人才投身产业。行业里资本大量集中引发市场人才的积极反馈,国内外年轻学子纷纷将人工智能作为第一专业导向、众多高校科研人员从实验室涌入企业,“投笔从商”蔚然成风。
当然,人工智能行业真正从技术突破走向商业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也相信这就是未来十几二十年,行业从业人员的课题方向。
2/ 消费结构驱动的发展
商业始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今年兴起的“消费升级”就是佐证,并且这仅仅是开始。
群体的生活方式、消费环境、消费理念和购买力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消费决策的改变。
现阶段可能有两种主要的表现——
- 消费结构的升级。即在支配财产下,消费者普遍倾向于将钱投在何种需求上,即恩格尔系数的变化;
- 品类选择的升级。可选择的品类越来越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消费选择的作用力也越来越大,于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注意力从“使用价值”移向“附加价值”(体验、氛围、品牌、便利性等),这也给多元新品牌以良好的成长土壤。
当然,这个阶段的消费升级主要面向“90后中产阶级”,这类人群的精神层次先达到了更先进的水平,但物质水平难以支撑。所以,目前的消费升级其实是满足了中间态的奢侈,即轻奢。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物质层面的消费将很快得到满足;这并不是说餐饮、购物中心等业态将失去发展机会,而是在它们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后,未来“爆发增长”的可能性降低。
因此,未来的消费升级很可能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从纯物质向精神、健康领域偏移。这里提供几个思路——
医疗行业
中国的医疗产业供给不足几乎是历来的症结,同时也是迎来爆发性机遇的突破口。高端医疗、信息化、分级诊疗等体系优化、高科技的应用都是未来的趋势和方向,甚至拥抱金融等相关行业也不无可能。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谁在未来的路径中真正解决了医疗供给不足的问题,谁就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生产力提升的创造者。
娱乐行业
有分析称,中国在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时进入了新的拐点;在发达经济体中,泛娱乐产业在GDP中所占比例庞大,而已经过了这个拐点的中国,目前文娱方面的需求还未被充分开掘,其与互联网、高科技结合的想象空间也还很多,届时产业潜能会高速释放。
虽然从短期来看,由于供需不匹配,难免有部分标的过热,但是从长期看,整个行业的前景和空间都非常广阔。
教育行业
现阶段的教育项目已经占据投资“白名单”之列。举一个“K12和幼教”项目的例子,现阶段,中产阶级花在教育上的支出大约为家庭收入的30-50%,这个方向创业的教育项目往往拥有更好的现金流和利润,上市的通道也十分不错。
此外,伴随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意识升级,steam教育、留学后服务、教育技术化也都是可预期的发展方向。
3/ 人口结构驱动的发展
人口结构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所带动的一个典型的行业发展,或许是养老行业的发展。越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养老行业越有可能迎来高速增长。中国也在其列——
1960年前后为整体人群的划分节点,“60后”的整体消费观念和能力在提升,且计划生育造成的“少子化”现象让养老问题逐渐显现,可预见在5到10年内需求端会产生爆发性的增长。
基于此,中国的养老行业拥有万亿级的市场,即使细分到各个领域,都有出现千亿级企业的机会;且目前来看,养老行业分散且粗放,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是无法盈利的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供给端数量和质量的缺失,为未来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而“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很多产业“百废待兴”,届时也一定会迈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举个小例子,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这里不面向一线城市)。当一个地区因为政策或某些高新产业的崛起而人口净流入、走向城镇化,那么住宿需求很可能就是第一位的;
而当房地产行业纷纷进驻得以发展的时候,之后连带的周边产业,如通讯、汽车等等基础建设的步幅也会不断跟上,成为连带的朝阳产业。
以上分析仅限国内,当然,即使放到其他国家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完全可以带入这三个维度的标准。
此外,以上分析也是迄今为止风险资本的投资趋向所反映出来的。因为这些项目有大量以未来退出为目标的资本从早期开始关注,相比其今后的发展路径可预期性也更高。
————礼物分割线————
如果你一路坚持看到了这里,很棒~
我们的《创业复盘实战营(线上)》正在招生,周子敬带你完成4轮复盘:复盘学习、复盘里程碑,复盘创业方法,复盘融资。
如果你在未来6-12个月有融资计划,
欢迎加入这个14天改变计划,带走一份定制化的创业&融资线路图。
报名请关注服务号"一堂选课中心"
?? 此外,关注后回复暗号“知乎”,
还有4项专属福利:
1.领取《以太官方BP模板2019版》
2.申请免费BP诊断名额(每月限100名)
3.评估项目,对接优质FA和投资人
4.查看一堂全部课表(创业线路图)
本福利限时提供,想领抓紧~~~
法律服务行业。
扫了一眼之前的回答,基本都是围绕互联网以及消费领域的,专业服务领域的并不多。我是做这个行业的,从自己的角度分享一些看法。
为什么这个行业接下来一定会快速发展?
最底层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行业2016年的规模只有1000亿,与中国的经济体量明显不匹配。
相比之下,2016年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63倍,法律服务行业的产值却是中国的将近20倍(4370亿美元)。
所以按照规律,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也一定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长。至少是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问题在于,这个市场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大?
我们的思考是这样的——
影响行业发展的要素主要是两个:
- 社会对法律服务的认识
- 行业整体的服务效率
第一点其实已经在改善了,这也是为什么法律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每年在以10-15%的速度增长。相当于,随着有钱且意识到需要律师服务的企业、个人越来越多,「新增」了很多需求。
很多新兴行业也都是这样。这些都是增量的部分。
第二点的「行业服务效率」才是让市场做大的关键。
我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 现今中国律师收入如何?,里面提到一个观点——
法律服务行业的发展时间太短,所以服务效率并不像其他服务行业那么高。
供给能力的不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规模——因为有很多法律服务需求,是现有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的。
举个例子:每年去法院诉讼的案件,绝大多数是没有律师代理的。为什么没有代理?是因为「找不到律师」么?
对当事人(客户)来说,是价格问题,对从业者来说,就是服务效率的问题。
人们之所以普遍觉得法律服务贵,这是律师服务的成本结构决定的,因为大部分律师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还是『手工作业』的状态。
和制造业类比的话,这个行业还处于『小作坊』阶段。大部分律所、团队没有提供批量服务的能力。
我画个图表达一下意思。纵轴是律师的收费,横轴是案件数量。
红线的所处部分,其实是现在法律行业的成本结构,使得前面所述的「存量需求」无法被满足。
所以如果要让市场变大,就需要要想办法改变法律服务的成本结构,从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价格,让红线向右侧移动。
这样存量的市场就被撬动了。
如何做到?我另一篇文章写过思路 批发or成套,律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基本就这两条 ,就是要做批量案件。
量一起来,会反向倒逼成本结构调整,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因为事实上,大部分普通人面临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就是图片里面数量多的那些需求),基本都是标准化需求,事实、证据、争议焦点这些相关问题,有经验的律师基本都知道这里面是有大量的重复工作的。
另外一个亲身的例子是,我做过一款产品「无讼合作」,把律师之间有个特别标准的『异地查档』需求用平台聚合起来之后,通过流量的重新分发,让部分接单律师能同时处理多个这样的需求,行业价格直接从1000+降到了500以下。且,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一大批律师在这个平台上以这个业务为重要收入来源了。
所以成本结构(服务效率)才是让这个行业规模增长的关键。
以上,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利益相关:无讼 律师端业务负责人,无讼合作业务负责人
- 不用去猜测哪个行业,看看小孩子都在玩什么,看看大学生都在玩什么,未来赚钱的行业永远是年轻人最开始接触的。
- 想一下07年大学时候就第一次淘宝购物买了以上运动鞋,在看看最近十年淘宝的发展成就了多少的千万富翁,这是不需要多少知识,需要的是看对方向跟着时代走。
- 再看看当今的网红、王者农药等哪个不是二十岁以内的人在玩的?
- 所以保持年轻心态,虚心接受年轻人,我们才会不变老,才会与时俱进。
- 我属于落伍的,虽然不承认自己老了,但是事实证明已经有点跟不上时代了。以上图片为网红直播市场的变化趋势,我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本人并不是直接从事这方面关系,只是喜欢研究一些行业或者趋势性的机会,去努力捕捉所谓的风口。
- 其实研究多了,也会发现自己如何渺小,大千世界,前朝今朝。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万事几时足,日月自西东.无穷宇宙,人是一粟太仓中。
- 所以我们做自己熟悉的领域,苦中作乐,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此生足矣。
下面为更新:
平时很少看评论,担心有人怼我,但是后来想想,如果怼我的人多了,是不是就热闹了。
最近很多人关注房子未来啥情况,我认为当下中国是人口高峰期,老龄化的起点,很多人认为是不是房子不行了,该投资到老龄化事业中去?
- 我的答案是:NO! 还是要投资年轻人才行,因为年轻人花钱消费都是激进的,想八零后一代在七零后六零后的眼中也是激进的,只有别人激进了你才有机会赚钱,如果大家都很保守,你去赚谁的钱?
- 这次新房装修,家人带着侄女来玩,洗手的时候侄女(6岁)把水龙头开到最大,母亲批评她:洗个手,还开那么大水(言外之意是浪费),其实我也是一直开到最大水,并且脸没洗完一般不会关掉。
- 突然发现,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已经格格不入了,可能母亲没有说过我是因为在我家,但是心里肯定也会想:怎么不知道节约!
- 如果年轻一代人都节约了,这个社会的消费流怎么能运转,就像钱都拿到口袋舍不得激进消费,经济怎么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鼓励消费、刺激消费、超前信用卡消费,目的就是让经济活起来。
- 那对我们来说,要赚钱,还是要看年轻人,别想着从大爷大妈哪里能赚多少钱,凡是从大爷大妈哪里花心思的,其实很多都是坑蒙拐骗(正当生意除外,不能一棒子打死)。话说回来,父母不管如何生活,都一定会把钱用在孩子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恰恰是要从年轻人中间寻找机会的根本原因所在。
1、中国未来十年的外部环境
作者:白云先生
链接: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趋势 - 至道学宫
来源:至道学宫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谓的世界大事,其实古往今来的几千年,国与国之间只有三件事:战争,和平与发展。战争是和平的前提,和平是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失衡又会带来新的战争。
战争发生,是因为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需要进行再平衡,以使国与国之间的形成新的力量均衡。新的均衡完成之后,就会产生和平。一个和平的国际秩序,进而带来经济发展。有的国家发展的好些,有的国家发展的差一些,新崛起的国家,就要向旧的霸权发起挑战,来重新划分世界利益格局。
地缘政治,和狮王争霸,侯王争霸,本质都是一样的。把世界文明史上的帝国兴衰,替换成新老狮王之间的争雄角逐,会发现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它们都遵循一个古老而恒常的法则:丛林法则。毕竟人类也是动物,脱离不了动物界的那套普世法则。
直到核威慑这个恐怖平衡的新法则,取代了一贯的丛林法则。人类的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改变。核大国之间,再难以像往常那样,搁个几十年上百年,就要来一套侯王争霸。因为核威慑的恐怖平衡的法则是,没人会赢,也没人会输,只会两个一起死。所以,作为再平衡手段的战争,对于核大国之间而言,没有输赢,费那么大代价除了同归于尽也捞不到什么好处,作为手段的战争失去了意义。军事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自古以为都是如此。
中国是一个核大国。核大国之间,在恐怖平衡新法则下,轻易不会发生战争。而非核国家,想要以武力挑战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以卵击石。所以,中美之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俄美之间也不会爆发全面战争,中俄之间也更不会爆发全面战争。如果世界上前三名的军事大国,相互之间都不会发起全面战争,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就打不起来。
核战争意义上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到来,但是不意味着一切都风平浪静。在全面战争不可行的情况下,敌对国之间,技术性祸害就是新的遏制与再平衡常规手段。比如代理人战争,比如输出恐怖主义,比如各种互相恶心。祸害与反祸害,遏制与反遏制,依然是世界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中的长期主题。这就是未来10年里,中国将面临的外部环境。至于台海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问题,本质上,都是中美关系的延伸。
2、海权的没落与陆权的崛起
在美洲大陆上,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两边都是大洋,纵使有强敌,也很难进犯到美国本土。而美国却可以通过超级海军,控制两个大洋,一手北约,一手亚太,来控制全世界。过去的几十年,也就是所谓的二战秩序,便是以美国所主导的海权时代。
海权的象征,便是航空母舰战斗群。航母的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方圆1000海里,像一个移动的黑洞一样巡弋在大洋上,常规的武器,很难靠近它,更不要说攻击并摧毁它了。航母真正的天敌只有两个,一个是用航母打航母,另一个是陆地。因为航空母舰无法在陆地上航行,舰载机对敌对大国的岸基空军作战,也并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所以,美国的地缘优势,也是它的地缘劣势。一个整合连接起来的欧亚非大陆,面积,纵深,人口,资源,经济总量,市场规模,都对美洲大陆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就会把美洲大陆变成岛屿。整合起来的欧亚非大陆,则象征着陆权力量的崛起。而陆权的崛起,则会把曾经兴盛的海权,挤压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陆权兴,则海权废,这是必然的。
随着两场反恐战争,08年金融海啸,伊斯兰文明和俄罗斯对美国的反挤压,美国的全球统治能力,越来越力不从心。到了利比亚、叙利亚战争期间,作为地球实际统治者的美国,甚至连个面都不露了。石油,美元,航母,这是美国实行全球统治的三大法宝。
中东局势越来越复杂,对于美国而言,已经快要不能掌控。不能掌控中东,则就无法掌控石油。而美元呢,则因为之前的量化宽松,极大的透支了美国的主权信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份额渐渐的从历史峰值的70%以上,向50%的方向下滑。如果石油和美元失控,那么单纯靠航母,根本无法实行全球统治。航母威慑小国有用,对大国并没有什么决定大局的价值。霸权在衰落,作为霸权之剑的海权,也随之衰落,这就是正在形成的趋势。
另一边,则是一番正在上升的新趋势,新的秩序也正在悄然到来。所谓此消彼长,地球这个大舞台,从来就不容许存在权力和秩序的真空。一方退一步,另一方必然的要进一步。
随着美国海权力量的没落,那么一支新兴的陆权力量,正在寻求将欧亚非三块大陆整合并连接在一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它却更符合欧亚非三块大陆人民的利益。人心背向,不可阻挡。
3、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可控
中国经济,每一年都在被一些人诅咒着会崩溃。被口头诅咒了几十年,不仅没有崩溃,还发展的越来越好了。一直都觉得奇怪,这些人是出于什么心态,老诅咒着渴盼着自己的国家经济崩溃。好像国家经济崩溃了,他们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
好比一个坐船的人,老念叨着快沉船啊沉船,好像船沉了,只淹死别人,不会淹死他。
墙倒了,只砸死别人,不会砸死他。友邦的船,可并没有多余的船票卖给自作多情的精神外国人。友邦都是精明的生意人,他们的船上不拉只会抱怨诅咒却没钱买船票的人。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那是人各有志的事。上面两段,并不是要争价值观上的政治正确或者不正确。而是想说,经济分析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不可以有心理主义倾向,而是要客观,要超脱。唯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洞察力,找出经济现象的问题症结和本质。而抱怨,愤懑,情绪,诅咒,对经济分析的价值是零。甚至可能是负价值,因为基于心理主义出发得出的判断和结论很可能全是错误的,那么根据错误的判断出发,又会导致错误的决策。
错误的决策,必然的会招致损失。
中国经济,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新的问题和风险出现。历史上,世界上,都没有先例,也没有什么模板和历史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很多现象,用既有的主流的经济学模型,甚至连解释都无法解释。这导致一些照本宣科的学者们认为,不是模型错了,而是中国经济错了;不是理论错了,而是现实错了。如同拿着张图去找马,发现现实中的马和图里的马不一样,就宣布现实中的马不是马。按图索骥,也是经济分析的大忌。如果模型解释不了现实,那显然是模型错了,理论错了。在经济分析领域,教条主义也是没有前途的。
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客观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在于,上一个周期遗留下来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和发挥引擎支柱作用。解决上一个经济周期的问题,就要排洪排涝,自然导致流动性枯竭,于是增长失速。经济转型关键期,结构要调整就要疏浚阻碍新经济的旧的生产关系,那就要深化改革。从上一个周期,如何平稳的过渡切换到下一个景气周期,是V型过渡,还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这都是摆在当前的问题。是问题,也更是风险。
如果是V型过渡,那么就是大破大立,一些激进的政策出台,把之前的旧模式都打的稀巴烂,剧烈的阵痛过后,然后再重生。短期内,即可过渡切换到新模式。相信,这不符合稳健的基本思路和方针。因为这个选项,是风险失控的选项。既然要稳健,那么风险控制肯定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未来中国的经济,不会出现V型过渡。睡一觉,第二天天一亮就好了,这样的事,可能性不大。
如果是U型呢,那么就会是一个中等周期的调整。7%左右的低速增长,会持续好几年的时间。风险会控制的更稳健。新常态,并非是指新模式和新经济,而是指两个景气周期之间的调整期过渡期。解决遗留问题,寻找新的增长引擎,如何实现呢,唯有通过改革。
如果是L型,则说明,不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国内的环境,都遇到了更复杂的难题。那么这个调整周期就会加长。在改革的政策举措上,也会更加的深耕细作。深度上,也会更深。
无论是U型过渡,还是L型过渡,中国经济出现崩溃的风险,可能性都很小。因为激进高风险的V型过渡选项,已经被排除。
最大的洪涝,已经安全过境。所以,后面,不会再有更大的洪涝出现,中国经济的崩溃风险,可以认为,已经被排除。排除了三战的外部风险,排除了经济从内部崩溃的风险,并已经确立了高远的新的战略决心和使命,满足了这三点前提,那么才有资格有条件谈后面的经济转型和新的经济战略。
中国未来10年的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 哪些产业会成为未来的发展引擎呢? 下面从具体的细分领域进行分析。
4、三农问题与农业现代化
建国以来,中国前后经历过三次土改。第一次是把土地从地主手里分给了农民。第二次,又从家庭里面把土地拿走,集中到了集体里面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第三次,解散了人民公社,又把土地以家庭为单位分给了农民。这就是现行的小岗村模式,家庭联产承包制。
小岗模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农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模式,是小农经济,是原始农业的生产组织方式。三农问题,从其本质来看,就是中国经济基本完成了现代化,但是农业却仍处于前现代化的水平。正是因为农业的塌陷,才导致了三农问题。而不是三农问题,导致了农业现代化的滞后。
现在,农村土地已经开始出现了经营权流转和规模农业。这是生产力自下而上的倒逼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尝试。现在的土地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更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第四次土地改革,呼之欲出。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制度架构里最底层的制度,它远仅仅是非三农问题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左右和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基本制度。从目前看,中国现阶段的制度改革,已经不是给上一代系统打补丁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彻底的更换一套全新的操作系统。不然也不会频繁提到顶层设计这个概念。
如果要自上而下的重新设计中国经济的操作系统,那么这个新系统的架构设计里,土地制度,则是最最底层的一层。它是其他各层的基础。比如,所有的人都知道房子值钱,其实房子之所以值钱,房地产之所以红火,究其根本,它不过就是当前土地制度所衍生的经济现象。有什么样的土地制度,才会演生出来什么样的房地产业态。
第四次土改,牵涉到的历史和政策包袱比较大。所以一直迟迟不见实质性的动静。都知道这么拖着不是办法,但是也一直没有更好的解答。因为,如果响应生产力的需求,那么就要再次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出来,集中起来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延续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的原始农业,就永远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
但问题是,一旦给农村土地确权,可以自由流动和买卖,那么必然的会导致大规模的土地兼并。这会造成一系列社会问题。而如果不给农村土地确权,很多农村人口已经在城市定居和生活,土地也处于流转承包状态,甚至是失耕。农村成立股份制公司,把土地集中到公司名下,这实质上是现代版本的人民公社。并且,股份能不能转让,又如何继承,如果像私产那样,可以自由买卖和流动,又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问题。
可见,当前的土改问题,不是不想改,而是对制度设计者,要求太高。看上去有点像个无解的题。但是一旦这个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答,那么所释放出来的制度红利,将对未来几十年的中国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三农问题,也不再是个问题,农业现代化也将补上拖欠的一课。全面实现现代化,不提农业现代化,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个问题可以往后拖,但是早晚总得要面对它。一个新版的操作系统,也无法直接跳过最底层的设计。
5、中国版的工业4.0
工业1.0是蒸汽化,工业2.0是电气化,工业3.0是自动化。中国当前处在工业3.0的中后期。表现为,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工业4.0,就是完全的自动化加完全的信息化,生产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信息系统。彻底解决工厂内系统断层问题,把所有的部门和环节,流程都连接起来,消灭信息孤岛。
把一切都连接起来,给工厂设计并安装一个操作系统,这件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粉丝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或者通俗的讲,这样的工厂,是一种智能工厂,它的生产方式叫智能生产。
连接靠什么呢,靠通讯。通讯又靠什么呢,靠协议。所以,这在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整个建设周期,会以十年为计。
工业互联网,和现行的互联网相比,对速度,精度,安全,鲁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远远高于互联网。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标准。未来关于工业4.0,竞争的焦点,就是标准之争。中国所提出的标准是什么呢,它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国制造2025”。中国的竞争对手,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德国。
从工业3.0开始,产能的过剩,就已经成为了常态。因为生产效率,极大的提高了。到了工业4.0时代,生产效率还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到了工业5.0时代,可能人作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应该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很可能会出现一个新型的社会图景: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这句话,是英国思想家罗素的一个乌托邦之梦。
经常会看到产业或财经新闻说,哪个哪个厂破产倒闭了。然后推断,国民经济运行出了问题,社会即将崩溃。如果从事工业行业,在工业4.0的冲击下,没有赶上潮流,及时的对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和升级,那么未来的生存处境,会比较艰难一些。旧的生态,被新的生态取代,这是一种必然。不能因为看到旧事物的消亡,就推测天下也要亡了。但凡有旧事物消亡的时候,也一定有新事物在野蛮生长。
6、服务业将迎来暴涨期
农业现代化,解放了农业工作者。工业4.0,解放了工业劳动者。但是转念一想,他们岂不是都要失业了呢。这样大规模的失业潮,可如何是好。可能会有人顿时觉得寝食难安,这个社会一下子要灰暗了起来。
农业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迁徙到工业。工业中被解放出来的劳动者,会被迁徙到服务业。就好比说,马车这个行业消亡了,马车夫们会在新兴的行业里,重新找到工作。他们并不会因为马车行业的消亡,而终生失业把自己饿死。
任何行业,都不是永恒兴旺的,所以任何就业都不是终生就业,那么任何失业,也都不是终生失业。这就是行业迁徙与就业迁徙。未来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需要的农业需求,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满足全国人民的工业品需求。而剩下来的劳动者呢,都会迁徙到服务业。
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农业现代化可能会赶着和工业4.0差不多时期完成。那么一下子迁徙出来的人口和劳动者,会将第三产业挤爆。服务业将会迎来大面积的爆发。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大爆发,将催生出来为第三产业服务的第四产业,甚至是第五产业。第四产业,可以称之为数字产业,知识产业或信息产业。而到了第五产业,则是一个象征性消费的产业,它将彻底的把消费者的人格也数字化,并把他们的人格也接入媒介和信息的汪洋之网。
7、比黑科技还要黑的新科技
未来的5G网络,将会把带宽变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而且免费。速度,也将达到足够的充裕。也就是说,以后上网,随便怎么用,都不要钱,随便怎么用,都不会卡。
5G网络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化的技术前提。未来的汽车行业,将会出现超级革命。
司机这个职业,会消亡。汽车摆脱交通工具的属性,升级成为超级移动终端。也就是说,以后开车,很可能不需要考驾照了。无人驾驶汽车,随喊随到,而且它可以自己给自己加油,跑坏了,还可以自己开到维修店给自己修理。最重要的是,未来可是实现车祸零伤亡。车祸,作为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将为成为古董词。可能2015年后出生的人,应该难以理解车祸是什么。
随着5G网络的成熟和新的通讯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在下一个十年,也将基本完成。
一切都被连接了起来。这将孕育出一个超级生态,在这个生态里,也将创生出来无尽的机遇。在一个一切都连接起来的世界里,想象力卓越的人,将获得最终统治权。不会开脑洞的人,将成为新形态社会里的搬砖工。
因为未来的社会,将成为一个整体。就如同一个操作系统一样。它的迭代,不再是单个商品的黑科技升级进步和创新,它的升级和迭代,将是整个系统的升级和迭代。而且它迭代的速度会非常快,快到只有想象力发达的人,才能跟得上它的步伐。单纯的靠理解力,已经慢了。因为等你刚理解它,它已经又有了新变化。
黑科技为什么黑,因为它是产品的颠覆式迭代和创新。或者是小生态系统的局部颠覆式迭代和创新。而万物互联时代,它是以整个世界这个大系统为单位,进行全系统迭代和颠覆式创新。所以说,它所产生出来的爆炸式整体颠覆,将比黑科技还要黑。信息和创新的传导,获得了比以往任何社会都更加快和低成本的传播。一个革命式的创新,几乎会在短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系统。并驱动整个系统进行全系统颠覆。
8、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
把世界翻译成数字和信息的信息化建设浪潮,还远没有结束。全面信息化改造,目前还只是铺设了一些基建工程。建设好基建,还要盖房子,盖完房子,还要装修。等等等。所以,码农们的黄金时代,还将持续。可能这个黄金时代,才刚刚过去了三分之一。
在农业社会,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农民,俗称劳力。在工业时代,社会建设的主体生产者,是工人。在后现代化的信息化时代,它的主体生产者,就是码农,俗称程序员。
码农们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信息化的建设时代。这个时代,可以大约分为三段,基建阶段,城建阶段,装修阶段。基建是信息时代的公路铁路和机场等,它将新媒介搭建了起来,将生态系统也搭建了起来。华为和BAT们就是第一阶段的基建三大包工头。包工头们,还有一块更大的基建生意等着它们,万物互联。
万物互联完成,标志着基建阶段的结束。基建阶段结束后,信息化社会,将迎来城建阶段。要建纸上城市,纸上帝国。要建很多很多的乌托邦。BAT们更多的是基建者,城建方面只是副业。在未来真正的城建阶段,很可能会出现新的超过BAT的更大的城建巨头。
在装修阶段,也就是说,基建结束了,城建也结束了。信息化社会,硬的方面的塑造,已经完成,这两个阶段,追求的就是标准,生态和共性。剩下来的,就是软的方面的精细化塑造。装修阶段,体现的就是个性,特殊性,非标性,强调的是表达,细节塑造和表现。装修阶段,将是创业产业的黄金时代。
9、文化工程师们的超白金时代到来
信息化建设完成,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城市,漂亮的大房子,躺在舒适的大床上,接下来自然的就是要做梦了。码农们退场,造梦工程师,开始进场。
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科技做到极致,会发现,人文才是它最终极的目的地。码农再能干,可惜他们不会编制梦,它们只会造公路,造房子,搞装修。帮人做梦这种事,当然要交给文化工程师们来做了。
在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一切都连接了起来。每个人都盯着电视,盯着手机,盯着各种显示屏。媒介把每个人都延伸了,延伸的很长很长,并且让他们互相交织。在这种社会里,媒介赋予人新的人格。如果他掉线了,成为信息孤岛,那就意味着,新人格的死亡。所以,象征性人格,就催生了象征性消费的新浪潮。
象征性消费,简单的说,就是做梦。有人不善于做梦的,那么就会有人帮着他们做梦。
这个帮人做梦的人,他们就会凭空的制造出来一个个的梦,这就是传说中的最近火的不能再火的新兴热词:IP。
IP,说白了,就是象征性消费。就是做梦。而能帮别人做梦的人,则会迎来他们的超白金时代。
10、金融业的新舞台和新使命
在新的十年里,资本账户的管制将会被解除。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它最关键的时期。
金融业的舞台,也随之从国内的局域网舞台,切换到全球性的互联网舞台。通道全球化,资产配置和流动全球化。这是一个十分大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一个放大了很多倍的市场。
从A股启动注册制,不难看出,金融业的改革,是向着自由流动,去摩擦成本,以便让企业可以更便捷的获得融资这个思路去的。这背后更深层的意图,是为了给全民创业,全面创新,提供一个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未来要启用新版的操作系统,金融在这个新的操作系统里,将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任何生意做到最后,都是金融:融资,风险,流动性。
万物互联,当然也包括一切资产的互联。所以,之前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小试牛刀。当一切资产都被连接了起来,那会是一个金融版本的互联网。就像工业4.0也叫工业互联网一样,金融业,也将会出现一个金融互联网。也可以称之为,金融2.0。
金融2.0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全面信息化。一切藩篱和壁垒都将被拆除。资产将获得空前的自由和流动性。这是金融业的新浪潮。
这个新浪潮,也是它的使命所在。连接全球市场,向全世界输出中国资本。通过输出中国资本这个手段,来实现输出中国意志,和收获中国利益。这不仅是个生意场,更是一个战场。
11、阶层焦虑的抒困与善政
再回到罗素的那句话:机器为人类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他认为,这就是他所能想象出来的最完美的社会类型。他的这句话,既暗含了科技乐观主义,也暗含了终极的社会关怀。
他虽然是个英国人,他说的后半句,和中国人常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道理差不多。
真正撕裂一个社会的,不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是分配。
在未来,商品不再短缺,甚至是过剩的。生产效率也会进一步的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不把这些产品及时的分配出去,那么反而会导致库存和滞销。如果把这些产能导向国外市场,则必然的会摧毁它们的本土产业,进一步加剧全球经济的失衡。
罗素碰巧预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未来主义式的的社会新图景:在一个生产力超级发达的社会里,分配比生产更重要。这和我们的立场,价值观,政治取向并无关系,因为它是一个规律:在一个商品过度丰裕的社会里,人反而成了稀缺资源,那么就会导致,商品追逐人。
再进一步开脑洞。既然空气可以免费,带宽可以免费,为什么商品就不能免费呢? 在商品稀缺社会,是人追逐商品,在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是商品追逐人。这一切,都是因为,生产效率的不断升级和极大提高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真正的终极的阶层抒困,是在一个商品极大丰裕的社会里,商品到处追逐着人,社会不再以掌握商品的多寡来划分阶层。就好比,没人会以呼吸多几口还是少几口空气来划分社会阶层那样。社会阶层现象消失了,并不是通过暴力革命人头翻滚消灭的,而是,被科技进步所消灭。科技最终导向了人文关怀并与之交汇,这也是最终极的善政。
12、开脑洞一定要开的越大越好
倒退到十年前,现在的很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你能想象得到吗? 可能很多人都是想不到的。站在现在看十年后的未来,很多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是很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出来的。
所以,这篇文章,脑洞开的有点大。不过,既然开脑洞,不如开的越大越好。因为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了。社会的发展被它带着向前狂奔,也越来越快。快的用理解力追不上,只能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未来十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图景,将会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万物互联,一个是文化。
内容来自至道学宫 未来十年的中国经济趋势 - 至道学宫
更多:
有雄心壮志的人,一定要学习韬略之术
本人爬取细读了这个问题下高赞答主的回答,并且去各大调研风投机构统计了相关数据,花了5天做调研,发现市场新需求推动而衍生的新兴行业,加上有国家政策扶持,整理了6个行业分享给大家,有助于求职、投资和创业,对个人未来10年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参考。(PS:文末有福利)
未来10—20年的主要中产人群,是80、90后,数量庞大,所以他们的需求才是社会的主要需求:
上面这张调查表,大家可以试着填写下一下,6-8万的年收入是刚毕业的中产年收入,10—12万是工作了几年成家后夫妻两人的收入,20—30万是他们10年后大概的收入。这些收入仅作参考,把日常的花费事项以及金额填入,我们就可以得到未来10年中产人群,钱花到了那里。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收入,都花在了文化娱乐、医疗、教育、投资理财等,我做了几分统计,得出结论,以下就是未来的最具潜力、快速发展的好行业。
一、教育行业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未来十多年将是新生儿增长的时期,教育优质资源稀缺,主力人群80后父母、90 后学生追求差异化教育,这为多元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各年龄段教育有很多需求细分,0到6岁阶段的早教、学前、艺术教育,6到12岁的素质教育,12到18岁的夏令营,20到40岁的技能培训、在线教育、商业类等等,还有个别的企业家教育,这些教育细分领域提供了大量的求职机会。
原因:需求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生育高发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集中利于形成教育产业化。
特点:教育行业比较简单,区域性明显,很难形成垄断,学习的时间成本决定了就近就读,老师的流动性也大,入行门槛低,也很适合创业。
二、旅游行业
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旅游消费发展的规律,旅游消费将经历一个消费升级的过程,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三个阶段,旅游业的发展阶段与消费特征正在发生多元化变化。
原因:和发达国家相比,挖掘潜力巨大,居民收入的增高,消费能力强劲,精神刚需给人带来的快乐,传统的旅游正在升级换代,
特点:细分领域多。例如:在线旅游、周边游、户外亲子游、处境游、休闲度假、高端私人定制等,入行门槛低,适合求职或者创业。
三、文化娱乐
早在2015年人均GDP就突破8千美元,人口和经济结构的剧变,以传统的物质消费主导位置将逐渐被精神消费所取代,多元化文化娱乐类应用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互联网化进一步参透,可覆盖超7成网民,全民娱乐时代已然到来。
电影以衍生品,体育赛事,在线娱乐,文化演出,手游,青少年文化等等多样性,精神刚需,付费意愿强,很有市场增长空间,机会比较多,爱玩的小伙伴赶紧加入哦。
四、体育健康
国家政策扶持,设立2025年体育产业产值增长至5万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的目标。目前体育产业体量偏小,GDP贡献与发达国家相比过低,但增势逐年增长,可提升空间大。
健康体育行业产业链很长,可细分为互联网+职业赛事、互联网+大众健身服务业、互联网+体育衍生品和民间赛事,这是个超级大的市场,民众的养生健身意识在加强,有很多的更细分领域,可以在网上查找适合自己感兴趣的细分领域入职。
五、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在PC端和移动端的普及高渗透,给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推荐的理由是国内的中产阶级在急速增长,工资大幅上涨,手有盈余,喜欢存钱储蓄,全民储蓄早已超过50万亿,在全民有钱的时代,就需要投资理财,抵抗通货膨胀,市场需求明显。
互联网金融行业有很多细分,有P2P、理财、小额贷、众筹、分期付款等等,目前还不太规范,鱼龙混杂,行业周期长,资本的逐利性和与人性、道德有一定的冲突,工作压力大,但收入也比较高,趁想入职的小伙伴还年轻,可以挑战一下自己。
六、医疗健康行业
随着国内老龄化的加速,未来的五年至少增加一亿的老龄人口,人均40岁,亚健康特别突出,显年轻化蔓延。目前的老龄人口,他们的收入高,储蓄也在增加,医疗健康行业是个很不错的刚需。
不过,这个行业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适合创业。细分的领域也很多,例如中医养生、社区诊所、健康管理、健康体检、专业科室医疗、远程医疗等等,有一定的入行门槛。
以上介绍的几个行业, 增长速度非常快,都是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大量风险投资机构真金白银投入的新兴行业,未形成垄断,跟着趋势走,前景非常明朗,入行门槛要求低,竞争不太激烈,是未来10—20年的好行业. 想了解更多的垂直行业的分析,可以登录36K、创业帮等网站平台,选行业要慎重,多思考多做调研,找到合适自己行业的切入点。我就分享到这,亲,我写了那么久手都抽筋了,点个赞再走呗
-----------------------我相信通过正确的选择和学习,一定可以改变命运的---------------------------关于作者:阿甘跑跑跑。公众号: 【阿甘跑跑跑】——专注个人成长,不定期分享求职、转行和互联网营销思维内容。如果你想解决人生迷茫,焦虑等职业发展问题,可关注公众号【阿甘跑跑跑】,里面分享了一篇工作迷茫文章,还有转行学习资料(简历模板),25本精挑细选的运营、营销书籍作为福利免费赠送。
本人认为,互联网在未来10年内仍不会饱和。因为本人正在学习一套课程,其中有涉及到互联网前景的分析,想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回答这个问题。
先看以下两个新闻:
2018年4月9日,全国首家“无人银行”在上海亮相,引来不少关注,这是继无人超市、无人酒店、无人健身房后的又一个无人实体项目。在那里,没有柜员,没有保安,也没有大堂经理,只有机器人和各种智能设备。
2018年4月18日,重庆为自动驾驶路测颁发牌照,是国内第四个为自动驾驶路测颁发牌照的城市,这意味着中国对无人驾驶汽车进入了更为积极的态度,太同时也意味着司机被机器替代的传言不是危言耸听,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遥远。
银行职员和司机开始被机器取代,我们能反思到什么?
一、传统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智联招聘统计出2017年春季排名前十的高薪行业:
1. 支柱行业:如能源、建筑、电信、银行。一般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我们曾经认为的铁饭碗行业。
支柱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在互联网、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已经渐渐失去它们原有的发展优势。支柱行业大多论资排辈来决定晋升,体制固化,发展受限。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波动较大。
2. 功能类行业:如财会、投资、体育、中介服务。这些行业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特定需求所存在的。
功能类行业属于专业类的行业,从事的时间越长,积累的经验越丰富。但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功能类行业受到冲击,迫切需要转型。
例如饿了么、美团的出现,饭馆商家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经营模式,否则被淘汰。
二、催生类行业的出现
随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现有的支柱行业和功能类行业无法满足当下大众的需求,衍生出另一个行业——催生类行业。如留学行业。
三、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行业的出现
催生类行业的大部分企业以互联网生意模式为运作方式进行盈利。(互联网生意模式是指以互联网为主要获客渠道开展业务,从而获得盈利的模式。)
任何以互联网运作和获客方式来盈利的行业,都可以叫做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行业。
注意: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行业不是一个行业。可理解为一场社会变革,一个社会趋势。
四、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行业的优点
相对开放的学习环境,横向、纵向都有学习的能力。
以市场机制作为晋升依据,能者多得。
随着知识的积累,薪资无上限。
掌握互联网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意味着你可以做的领域更多。
五、如何抓住趋势
支柱行业正在缓慢转型,功能类行业正在面临转型。如果你能顺应潮流,选择与社会发展大方向一致的行业,如互联网生意模式的行业,则可以使自己一开始就处在一个更好的起跑线上,让自己有机会更快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你有什么糟心的经历或者生活里的小确幸,欢迎留言让我知道。
室内装修-室内景观装饰品行业
先说下我在这3年来看到的现象
因为传统行业不那么讲究的时代最终都会慢慢的被现代行业所取代
人们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迭代逐渐加快,生活往精致化发展
传统的室内景观装饰也会逐渐的生态化、环保化、智能化
由于智能家电的兴起,未来像这种造景鱼缸将逐渐的智能化,维护成本降低
也会因为更具备时尚、环保的概念而逐渐取代很多没有灵魂的室内摆设
由于国内目前水草造景、雨林造景、海水造景等行业都在逐渐崛起
所以,我可预见在10年内,这一行业会更加的完善
例如:ADA世界水草造景大赛
这个比赛每年的水草造景作品都再不断刷新新型艺术的极限
下面我展示一下2017年ADA世界水草造景大赛第二名作品:
图片来源:ADA世界造景大赛官网
作品作者:徐俊苗
国籍:中国
作品创作的灵感:
作品的构思是从一部电影的画面中获得,宁静的森林被狂风暴雨袭击后,一颗参天大树被连根拔起,裸露的树根、倒下的树木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体现大自然的张力,成为主题创作的着力点。骨架主要是以沉木为主,用了一些木纹石作为支撑,细节方面搭配了一些杜鹃根的枝条。
这个手绘是在骨架最后一次调整时画的,为了更直观的体现景观的色彩分布和完整性,于是利用手绘加深了对景观的理解而进行最后的调整。
在开缸一个多月后,植物生长状态不错,但是作为倒下的主木总是感觉和其他的树木格格不入,在老公和CAA团队的建议下,对原骨架进行了调整。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生命覆盖了枯木树杈,于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森林景观。
为了体现作品的完整性,前后大概使用过20多种不同的植物搭配和更换,才达到理想的成景效果,基本上开缸一个月后每星期都需要修剪不同的植物。
过程分享:
骨架主要是以沉木为主,用一些木纹石作为支撑。细节方面的搭配了一些杜鹃根的枝条。
由于工作室事情太多,在第一次骨架摆放好后,基本上就是在养水草的状态了,中间利用一些枝杈做了一些调整。
这张图片对主木的后景和细节做了很大的改动,利用直立的树木摆放,加深了主木的突出和对比性。并且对隧道周围的水草进行了修剪。
中间又做了一些调整后,这是最后成景的图片。看到了照顾了5个月的水草达到了我理想的状态。内心是满满的高兴。
成景拍摄环节:
细节分享:
颁奖时刻:
ADA评分标准:
徐俊苗得奖后自述过程:
https://www.zhihu.com/video/981319691918344192结论:
从传统行业的转型可管中窥豹,国人对于事业的发展也从随便、小规模慢慢的往精细化、智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去发展。这是未来传统行业转型的一个趋势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是趋势所逼
最后想了解更多水草资讯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在我的签名里
没有广告,仅仅只是水草造景资讯分享
-绿色生活,你也可以拥有
-案锦,只做好看的水草文章
2030年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哪些行业迅速发展?
我们能攻克大多数艾滋病与癌症?
人工智能让更多人想到自杀?
人类会一步一步变成机器?
这一期实验剧场,我们有幸请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他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未来世界的看法与思考
2030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https://www.zhihu.com/video/1054320654148575232孙正义说,三十年内,机器人数量和智力均将超越人类。
但其实未来会往哪儿走,现在没有一个人能说得清。
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人工智能,很可能停留在某个技术瓶颈上,而不会出现人人都可以设想到的超级机器人。
被众多资本疯狂追逐的物联网,也有可能因为性价比的问题,而不会出现我们理想中的那张万物互联的大网。
被渲染得无所不知的大数据,也很可能到了某个数据界限点的时候,发现我们永远也搜集不全一切的数据。
我之所以会这样讲,
一是,人类在基础理论上尚未能认识到宇宙的根本规律。
比如,我们的物理学依然是建立在两个不完整的理论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连基础理论都还有巨大的突破空间,哪能一下子就预测到人类的未来呢?
二是,历史上人类预测未来的不佳战绩。
比如,1969年美国登月后,当时的人们普遍预测50年后,我们会满天驾着飞船到月球基地去度假,结果到今天,载人航天的核心技术也没啥大变化。
科技发展是不定向的。普通人对未来趋势的预测,总是很难跳出现有技术的束缚。
不过,虽然预测不了未来的方向,但有3个未来变化的根本趋势,我们还是能抓的住:
1、高级脑力活动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2、社会呈现指数式变化,速度会越来越快
3、人与人的关系会越来越重要
-------------------------
2、高级脑力活动的作用越来越大
-------------------------
人类是靠智力站上地球生物链顶端的。
因此,这10万年来,人类的技术革命,本质上就是省出更多的时间,从事更多的脑力活动与创造。
从吃生食到吃熟食,人类省下了进食和消化的时间。
从采摘社会到农业社会,人类省下了到处觅食的时间。
从靠肌肉的力量到靠能源和机械的力量,人类省下了体力劳动的时间。
正是这些省下的时间,如今让人类脑力劳动者的数量超过了体力劳动者,也让人类的创造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快。
越发达的经济体,越是如此。
有了机械化,美国2%的农业人口,养活了98%的人,还有大量剩余农产品出口。
因此,人类未来的改变方向,会进一步节省低级、重复性脑力活动的时间,以从事更高级的思考和创造。
对人工智能的预测,就是这个发展方向之一。
问题来了。
如果未来时间省下来了,但我们的大脑却不能从事更高级的思考和创造,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会不会像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手工作坊主一样,被时代所抛弃,或破产、或沦为城市无产阶级呢?
当成长在新时代,适应更高级思考竞争的新生代,进入职场后,身为70、80、90后的我们,还能不能保证自己未来有一份工作?
----------------------
3、社会呈现指数式变化
----------------------
相较于动不动上百万年才发生变化的自然演化,社会变化是以年为单位的,速度是自然演化的上百万倍。
想想这40年来,我们已经经历了多少次的社会变迁,未来的30到40年,这种变迁只会越来越快。
再也没有哪一份职业,可以确保我们可以干一辈子。
2011年的时候,我曾给IBM的某位同事推荐过一份上市公司CIO的工作。
薪资很诱人,他也挺动心。
但临近入职的时候,他还是拒绝了。理由是:我1993年就进入IBM,已经很适应了,这辈子在IBM退休也挺好。
可惜,事与愿违。
2014年,他不得不拿着补偿金,离开了曾以为会在此退休养老的公司。
这3年,他换了3个公司,做过4份不同的工作。
用他的话讲:这是在还债,呆在舒适区18年所欠下的债。
但他还是相对好的案例。
有些同事,甚至离职1年后,都没找到像样的工作。
经过颠沛流离地试过创业、自由职业后,最后委身于曾经怎么都看不起的某布料城IT部。
在这个指数式变化的时代,依赖经验的人,终究都会输给适应变革,学习新东西快的人。
----------------------
4、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要
----------------------
未来对技能的偏重越来越小。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分析技能或工程技能会被取代,被人工智能也好、被其它某个尚未知的技术也好。
论下围棋的技能,新版AlphaGo Zero,仅要自学3天,就能轻松击败最顶尖的职业选手;
论初级法律咨询的技能,IBM Watson轻松以90%以上的正确率,击败哈佛、斯坦福法学院毕业生们70%的正确率,并成功抢走他们76%的饭碗。
论投资分析技能,高盛、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样顶尖的金融证券机构,已经是一秒钟都离不开人工智能,曾经的精英交易员们已经渺无踪影。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为重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的历史。
从采集社会的偶然相遇,到农业社会的车马往来,到工业社会的语音电波,到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成本越来越低、方式越来越便捷。
未来,不与人交往的技能岗位会越来越少(因为容易编程化,机器取代起来很容易),而侧重于人与人交往的岗位,会越来越多。
----------------------
5、不确定未来的应对之道
----------------------
未来的变化方向未定,但我们知道这个变化会越来越快。
我们应该做什么工作,才能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
其实,这个世界已经没有可以不被淘汰的工作。
应对未来,最好的做法就是提升自己的思维力、学习力和人脉力。
一、提升思维力:构建思考框架的能力
体力劳动会被取代,这已经是一个持续了百年的故事。
低级的、可编程的脑力活动会被取代,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
会计、初级律师、人事、HR招聘人员、政府低级职能人员,这些岗位被取代已成为一个大概率的事件。
随着机器的进一步发展,技术能力会进一步让位于使用技术的能力。
因此,作为未来职场的人,需要的不是创造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两项,机器做起来比我们好得多。
未来需要的是,能够利用机器的分析,有更高层次产出的人。
除了研究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突破的人,未来绝大多数人都不需要技术能力(机器会代劳),需要的是能构建思考框架,以更好地使用技术、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这个能力从哪儿来?
从你能找到合适的思考框架开始,到能熟练应用这些思考框架,最后到自己改善、甚至创造思考框架。
二、提升学习力:适应未来的敏捷能力
在社会呈现指数式变化的时代,我们要重新定义文盲:
它并不是指那些不会读书写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和再学习的人。
这个时代,知识被淘汰的速度大大加快。我们大学里面学习的内容,有多少已经过时了呢?
这个时代,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新知识。我们如何才能吸收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
未来,数据会爆炸、新技术会层出不穷。我们如何才能第一时间就使用掌握新技术?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升级学习能力。
知道应该学什么,从哪儿学,怎么输入、理解、加工,怎么应用和升级。
每一个70、80、90后的人,都会面临至少3到4次的职业变迁。
因此,我们最好以学习力为基础,构建出自己的能力树,打磨好自己的可迁移能力,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变迁。
----------------------
三、提升人脉力:发挥人与人关系的能力
----------------------
未来,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偏重会越来越大,对技能的偏重会越来越小。
越来越多的技能会被机器,或者其它什么技术代替,因此仅凭借“一技之长”,无视人际关系的人,可能在未来会越来越艰难。
任何一个想在未来职场立足的人,最好从现在起,都能够提升与人交往的能力、表达关心和同情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不用往远看,这些年出镜率极高的马云,就是一个优秀的代表。
---------------------
6、结语
---------------------
未来,已经没有可以不被淘汰的工作。
虽然我们预测不了未来的方向,但却能抓住未来变化的3个根本趋势:
1、高级脑力活动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2、社会呈现指数式变化,速度会越来越快
3、人与人的关系会越来越重要
想适应这3个未来的根本趋势,需要提升3大核心能力:
1、思维力:构建思考框架,整合信息,使用技术的能力。
2、学习力: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敏捷能力。
3、人脉力:发挥人与人关系的能力。
最后,能看到这里说明你对知识很认真。
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学以致用”,产生价值。
我拉了一个群,一起探讨职场中更多学以致用的方法和路径。添加我的微信可进群:
wangsm0103(备注知乎,否则无法通过)
同时我准备了一份干货精选文章合集,包含【职场进阶】【思维表达】【高效学习】等不同阶段的必看文章,也会在微信发给你。
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数都是想找到下一个“互联网”风口,能够真正的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才能在未来10-20年中,最大限度的实现财富增长。
所谓的行业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变化,因为有人的需求的变化,这些变化成为了趋势,也才会有新的行业的兴衰,所以了解清楚未来20年中,人会有哪些变化,就很容易理解哪些行业会快速发展,而如果能借助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趋势,也才能更高效的积累个人财富。
中国当前是发展中国家,想要了解中国未来发展有哪些我们可以参与的机会,可以对照发达国家的历史,在同一时期他们是怎么发展的,哪些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哪些行业又将会式微,然后再结合中国当前的情况就很容易找到未来十几年会快速发展的行业了。
中国18年人均GPD¥64644,换算成美元约为$9648,马上达到1万美元,而我们对比已经达到这个水平的国家在历史上的这一阶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一、娱乐盛行
美国1913年第一次达到人均1万美元,填字游戏盛行,游戏鼎盛时期,每周有5000万人在玩这个游戏。
好莱坞诞生,环球影视在1912年成立,派拉蒙成立于1914年,福斯成立于1915年。
丹麦在1946年达到1万美元,乐高也正是1946年开始做塑料拼装玩具。
我们可以看到,美国GDP达到1W美元,娱乐的发展是非常巨大的,当今世界著名的影视公司集中在这个阶段成立,人们也热衷于用游戏打发时间,对照同一时期的中国,我们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国内网民在娱乐上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的上升,从早几年的直播,到最近两年的短视频,再到频出的院线爆款电影,背后所反映的都是消费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和时间去娱乐。
二、消费主义
1913年美国希尔斯百货,通过邮购手册,把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也包括美国的乡村,对应到今天,这不就是今天中国的拼夕夕嘛,而当年的希尔斯百货的营业额达到了1000万美元,要知道,同一时期美国拿到巴拿马运河也才花了1000万美元。
再往深得说,国内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始推各种直播带货的,还不是因为消费者有了相关的需求才催生起来的。
美国在1978年人均GDP稳定达到1万美元(1913年是首次达到),在1980-1984年,共有18只消费股问鼎标普500排名前50,这其中包括8只核心消费品股票和10只非核心消费品股票。参考同一时期美国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个人消费会成为接下来会进一步的野蛮生长。
所以说什么消费升级消费降级的都不完全对,因为消费总量是在增加的,每个消费层次都有新的机会。
三、人口迁移带来的城镇化
社会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而服务业更多的岗位是集中在城市,所以GDP的增长带来的一个重要数据变化就是城市化,按照17年数据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58%,而美国现在是81%,是93%,所以中国城市化的水平也会随着GDP增长而不断的提高。
城市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首先需要的就是住,这里不论述房地产,只是说他们进城以后需要住的地方,那可能买不起房子,至少租房是一个很大的需求,为啥自如、弹壳这些二道贩子疯狂扩张去收房子,还不是看到了城镇化所带来的人口流动,农村到小城市,小城市到大城市。
有住的地方了还需要找工作,但是没有技能怎么办呢?就需要职业培训,包括在线的或者线下的,所以教育培训行业在接下来还会随着GDP的增长不断的有新的发展,来看一张艾瑞咨询关于在线教育人数的分析数据。
三、商业需要提高效率
福特在1913年引入了流水线作业,从毛坯铸件到组装式的距离缩短了 1/10,人力减少了 1/3,成就了福特长期占据汽车业的第一梯队的位置。
而在今天,可以预见到的能大幅度提升效率的就是人工智能,从阿尔法狗到自动驾驶,都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节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查看相关的投资信息来了解哪些领域,是受到资本的青睐的。
从这个上面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处于投资领域中的第三梯队,也就是说,未来10年中,这些领域会有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而人工智能的爆发增长,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对于企业是好的,但是对于个人来说,面临却是失业,甚至是找不到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在娱乐上面,就又增加了娱乐消费的市场。
有句话说,向上的通道不好走,向下的通道却一直打开着,稍不留神,就很可能跌倒更下面的阶层,辛苦十几年磨炼的谋生技能就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了,你说难受不难受。
想要不被人工智能所淘汰,就要早日分析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否是高替代性的工作,如果是高替代性的工作就要早做打算,不要等到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就非常的被动了,推荐一本了解人工智能的书,李开复写的《AI未来》,而想要不被人工智能所代替,那就需要再就业的学习、培训,就又增加了教育培训的需求。
四、人口年龄结构
这个问题发达国家的借鉴意义不大,因为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提前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所以分析当前的情况,也可以预见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推算,20~59岁劳动年龄人口到2030年只有7.64亿人,将比2010年减少6900万人,降幅达8.3%。其中20~34岁的青年劳动力(这是劳动力的主力军、生力军,也是创新和消费的主体)2020年后将出现悬崖式急剧减少,2022年至2025年4年间,每年将净减1100万人以上,到2030年只有2.21亿人,将比2010年减少1.04亿人,下降幅度达32%。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明显的看到,总抚养比是持续的在上升的,而总抚养比包含的,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也是都呈上升态势。劳动力人口在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人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而这群人为了保证自己家庭的生活,还会去购买保险、理财产品,这些是客观环境变化所要求的,不是我们臆想出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下相关数据,保险、理财的市场增长。
知道上面你不愿意看,一句话总结就是,老人越来越多,劳动力越来越少,那养老就是另一个问题,未来20年,养老市场有20万亿的市值空间,啥概念呢,中国18年GDP是90万亿,所以会有一大批的相关的服务和产业诞生,包括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等跟老年人养老相关的。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对未来发展行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还想要了解更多的细节的信息,可以看下具体的报告文档,是我花了十几个小时通过查看筛选整理出来50份,知名咨询机构所公布的免费文档。
获取文档方式:关注公号“浪荡馒头”→回复“行业”
参考文献:
蔡昉:未来5年中国人均GDP将跨过12000美元这个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均 GDP 达到一万美元时都发生了什么?
1、税务筹划
1)我有个项目公司,最近请了家公司过来做税筹(这家公司说已经融到B轮了,风口啥的不表),高管的薪酬筹划之后个人和公司都成本降低了不少。有点不让中间商赚差价的意思。(中间商是谁,哈哈)
税前年薪60万,可以给他减了7万多的税......
2)另一个项目公司的破事,去年不得不和上海的税务所打了点交道。现在的金税三期,真的是牛X爆了。已经实现了对公司及重要人物的信息全控。我还记得专管员拨弄头发和我说”放水养鱼“的样子。接下去,税务的死角估计都得全灭。所以降税减费诚然不错,但是以前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是聚光灯。中小企业成本堪忧。
2、新能源辅助
地产商们一波转型新能源汽车热潮,暗示房价到头了,至少地产商的成本收益见顶了。
而能源资源,一向是国之重点战略,汽车如此萧条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还实现了不小的同比增幅,全依赖于各种补贴。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造车,但新能源的辅助设施项目还是不少的。虽然现在这些项目还没有冒尖可以实现盈利的。这不就是机会吗。
赚惯快钱的各种白手套企业家们除了投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什么的也都在积极布局。
踩准鼓励项目,各种名义的钱源源不断。
3、社区养老
大数据显示,现在国内60%的储蓄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人手上。
年轻人的购买力已经被各种消费陷阱及房子透支干净,所以如何设计为国解忧的养老产品就非常重要了。
尤其是今年几个大会后都立马对这个行业做了政策指导文件。这种文件就是给那拨政策套利的人一个风向标。
还记得前两年的搞得什么特色小镇吗?现在没声音了。但那个时候各地火啊。我今天还看新浪财经新闻里说地方ZF一看特色小镇搞得全都是房地产项目,要追回15个项目1.5亿的ZF补助。
补助。没错,哪说理去,这就是政策套利。
今年大手一挥,就是养老+地产+保险+金融+配套+各种服务,里面商机怎么弄,就比如北京那里直接有人找到常州出事的那家地产商,然后就.......ZF配套........
不能多说。
空手套白狼,嗯,白狼是谁?
4、微整形啥的
有个项目公司和医疗机械相关,对飞秒、微创手术什么的开始慢慢有点了解。也翻了点数据,暴利。
只是切入需要人脉资源。
5、境外广告联盟
这个有点擦边球了,自媒体时代,流量无敌。据我所知,国内有一帮人在做这个生意,非死不可什么的数据泄露也都是内部作案和这帮人也有瓜葛。
稍微了解了下操作方式,和印钞机没什么区别。算是技术套利吧。
6、金融创新
金融已经吸掉了国内经济80%的利润,这不是我说的,是麦肯锡测算出来的。
但是吸的方式,并不是存贷款的传统金融,而是金融创新。
什么是金融创新,就是绕监管。监管部门懂不懂创新的本质,看看股市就好了。
空手套白狼。
所以,未来如果能继续加入金融创新的行业,至少在创新的前两年,赚的盆满钵满一点问题也没有。听说最近上海又要搞新的地方AMC了,都懂的。
7、环保
这个是没有办法一定得做的事情。
看看北京的规模以上数据,环保企业利润按照百倍在成长。
8、私家侦探(开个脑洞)
现在扫黑除恶那么猛烈,偶有交集或一面之缘的一些地方官员竟然也都落马了。
金融反腐也正当时,今天新闻长城资管也跟着华融.....
知道一些官家人这几年纷纷转做律师了,这里面,嗯。
9、教育
这个不用说了。现在的社会越是激烈,现在的家长就越是焦虑。
焦虑就得掏口袋里的钱来缓解。需求放在那,教育机构的门槛又那么低,相比其他行业,可谓是良心创业机会了。
早教也好、一技之长也好、主课也好,只要帮家长把孩子的时间填满就行,毕竟家长们工作那么辛苦,休息时间本来也不够。
一个产品连质量衡量标准都没有,都无门。
10、教中文
没看错,以前是我们学英语。
现在国外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了。连川普家的中文都流利的很。
我女儿的同学妈妈也说明年要把孩子带回国内读一年书,好好学学中文。不然整天说中文都是倒装句。
这让我想起了葛优<不见不散>里教老美警察学中文的场景,逗。
11、心理咨询
这个市场的需求我觉得非常大,现代人的心理疾病:亲人沟通、婚姻辅导、婆媳关系、职场压力、心理扭曲等等。
因为这个社会上的”怪人“越来越多。